第200节
于东并不着急,他对自己的稿子有信心,也相信主编能看出这篇稿子发出去后可能获得的关注度。而且他这篇稿子是独家新闻,对时间要求没那么高,早几天或者晚几天发都行,迟早能上头条。
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几篇稿子里,主编果然更倾向于东的稿子,将其定为了八月十三号发行的晚报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
虽然晚报是晚上发行的,但送报纸的一天只送一次,也很少有人会在晚上特地为了买报纸出门,所以很多人都是次日早上看到的报纸。
王爱国就是次日看到新闻中的一员。
但王爱国既没有自己订报纸,也没有出去买报纸,他看的报纸是单位订的。而他每天的工作很清闲,看看报喝喝茶,报纸打开又合上,一天也就过去了。
跟平时一样,这天到单位后王爱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发室拿最新送到单位的报纸。等进到办公室,他跟同事打过招呼后,就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再从众多报纸中挑出一份看起来。
王爱国看报纸喜欢按照时间顺序来,先看昨天晚上发行的晚报,再看今天早上发的晨报,最后再看日报。
而一份报纸里,他最先看的事头版头条,这个位置刊登的新闻基本都是国家大事,看完后他才会慢慢往后翻。
因为最近没发生什么大事,所以前面的新闻他看得很快,半小时不到就翻到了本地新闻板块。
这个板块刊登的新闻跟他们本地人息息相关,所以王爱国看得更认真些,一翻到这个板块,他就不自觉坐直了身体,然后重重地「咦」了声。
王爱国所在的办公室有四个人,两个你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姐,喜欢趁上班时闲聊做鞋底,还有个小年轻,刚进他们单位不到半年,干活最卖力。
听到他的声音,小年轻没什么反应,两个正在聊天的大姐却看了过来,问道:“看到什么新闻了?”
王爱国放下报纸,指着版面最上面的头条新闻道:“有个今年高考的学生好像是报了什么辅导班,拿了千元奖励!”
两名大姐家里都有高中生,所以一听到高考两个字耳朵就竖了起来,再等听到千元奖励,两人都瞪圆了眼睛问:“多少奖励?”
“千元!”王爱国边回答,边低头快速浏览报道内容,捕捉到关键信息后道,“新闻上说是奖了一千一。”
“一千一!”
两名大姐忍不住惊呼:“什么辅导班能奖励一千一?”边问她们边匆匆走到王爱国身边,弯腰朝摊开的报纸看去———
《书中自有黄金屋,高考分数出来后,高三学生竟获千元奖励!》
因为是头条新闻,报道占的版面有点大,内容也挺长,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去讲述。不过新闻报道不像写故事,虽然也需要吊起读者胃口,但不会把关子卖到最后,第一部分就简单介绍了情况。
原来前天,也就是十二号上午,临山区一所叫启明星的辅导机构举行了一周年庆典活动,为了表扬在七月初举行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该机构发放了千元奖励,其中第一名不但考取了辅导班第一,还是全省第三,奖金总额高达一千一。
看到这里,短头发的大姐脸上表情淡了下来:“全省第三不好考啊!”
“那当然,你以为人人都能领千元大奖?”另一名烫头发的大姐说着,目光落到「启明星」三个字上,“这个辅导班……我好像听说过。”
短发大姐连忙问:“这辅导班是干什么的?”
“辅导学生功课的呗,跟家教差不多,不过辅导班是一个老师教十几二十人。”
短发大姐知道家教是什么,皱眉道,“家教是一对一,这一个老师带那么多人,能有效果吗?”
烫发大姐说道:“你别光看人多啊,它人虽然多,但费用也便宜,同样是上八节课,请家教要几十块,报辅导班一个月才四五块。而且这个辅导班的老师全是江大的高材生,教学水平不错的。”
短发大姐问道:“费用这么便宜,那他们怎么还给学生发这么多奖金?”
回答这问题的是王爱国,他指着报道上的一段文字说道:“这上面说了,发奖金是为了奖励这些学生考出好成绩,也是为了激励后面的学生努力学习。”
回答完王爱国又指着另一段文字道:“至于辅导效果,这里说辅导班有两百四十名学生参加高考,上四百五十分的超过百分之六十,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高考分数跟他们报辅导班前比起来提高了二三十分以上。”
“还有这里,考全省第三的这名学生,高二期末考试总分五百八左右,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分数六百出头,但他们辅导班的老师押中了好几道题目,其中还有最难的大题,所以他高考算超常发挥。”
听到这里,两名大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尤其是烫发的大姐,她儿子九月份上高三,因为成绩不上不下,所以她才会考虑给孩子报辅导班。
之前也特意去启明星辅导咨询过,但那是七月初的事,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所以咨询过后她心里一直很犹豫。
但这篇报道打消了她的犹豫,以她孩子的成绩,如果能提高七八十分,名校不敢想,但本科未必不能搏一搏。
短发大姐目标则定得更加远大。
因为她孩子本身成绩就不错,高一期末考试年级排名第五,成绩不比何子明报辅导班前差。
既然何子明上一年辅导班后能考全省第三,她相信自己孩子也行,大不了她给孩子多报一年辅导班。
想到这短发大姐问:“这个启明星辅导班,以后每年都会奖励考得好的学生吗?”
王爱国说道:“看报道的意思,是的。”
“那他们收高二学生吗?”
王爱国摇头:“这我哪知道。”
烫发大姐说道:“应该是不收的,我之前问好像只收高三学生。”
短发大姐闻言面露失望,烫发大姐见了心中一动问:“你孩子成绩不是不错吗?难道你也想给孩子报名?”
短发大姐心想正是因为孩子成绩不错,她猜想报名啊!
全省前三和千元奖励,谁不想要?
但她没有回答,只抬头看向对方,她们是相处多年的老同事,只一个对视,便看出了对方的想法。
一切尽在不言中。
类似的对话,在同一时刻,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
而启明星辅导在积累一年后,也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半个月不到,程蔓计划开的课程就全部满员。
程蔓迅速联系潘鹤鸣等人提前返程,开会讨论后,在原定课程基础上,程蔓又开了十个课程。但因为广告效果太好,九月开学没几天,这十个课程再次满员。
截止到这时,启明星辅导已经招了一千一百六十名学生,而开始上课后,依然每天都有几十名家长来咨询,等到周末,单日咨询人数要翻两三倍。
于是整个九月份,程蔓都在招带课老师老师,招生老师以及筹备新的分机构。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明天见……
第125章 九月份
去年招高珍等人时, 程蔓得一个一个去问,碰上意愿没那么高的,还得花时间去磨。
但辅导班名气打出来后, 招带课老师这件事对程蔓来说就不再有难度,她直接跟临江大学勤工俭学部的人合作了。
她这边需要人, 把要求待遇发过去, 勤工俭学部的人就会安排人递简历。
程蔓上大学那会,原先有工作的能继续领工资,没工作的有国家发的补助金,一个月加起来有十七八块。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会物价很低, 十七八块基本能覆盖学生的全部开销。
随着改开进程加快,这几年物价渐渐涨了起来,但大学生每月到手的补助仍是十几块, 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日子变得拮据起来。
所以这几年,或者说是今年,做兼职的学生明显多了很多。
程蔓工资开的高,愿意递简历的学生自然很多, 她从中挑人面试,很快剩下六个课程的老师就到位了。
跟带课老师比起来, 招生老师的人选让程蔓更头痛, 倒不是招不到人, 而是想干这工作的人太多了。
招生老师不像带课老师, 后者要求高, 尤其是启明星辅导处于起步阶段, 程蔓想抓教学质量, 目前只招临江大学的高材生。
而招生老师的职位虽然带了老师两个字, 但其实不教书, 对学历要求低很多,基本只要有初中学历,能认字写字就行。
哦,因为招生老师要接待来咨询的学生家长,所以还需要能说会道,以及要坐班,不能全职。
坐班的要求基本能把大学生排除在外,所以这个岗位程蔓没让勤工俭学部来招,而是自己在辅导班门口贴了招聘启事等着人上门。
但招聘启事贴出去没几天,就有三拨人想找她走后门。
第一拨找上门的是辅导班所在地方的街道干事,其实他们也不算是想走后门,他们就是觉得程蔓在这里办辅导班,应该照顾街坊邻居,优先录取本街道的人。
第二拨人是街坊邻居,有好几个来找程蔓,要么是自己想去她辅导班上班,要么是想介绍儿子女儿来。
第三拨人则是亲戚,亲戚中关系远点的是她叔伯家的堂弟堂妹,关系近点的是她大嫂罗文欣。
罗文欣上班的纺织厂去年就发不出工资了,过年那会还只是劝员工班里停薪留职,现在已经开始动员职工下岗。
罗文欣当然不想下岗,虽然纺织厂早就发不出工资了,但工作就是盼头,有工作她还能幻想着纺织厂能好起来,要是下岗,她就连这点盼头都没有了。
可是罗文欣在纺织厂虽然干了十几年,但工作表现并不突出,还跟小组长有点不对付,所以她的名字毫不意外地出现在了第一批动员下岗名单上。
罗文欣在单位哭过闹过,但一个多月过去,这件事依然毫无转圜的余地。
八月一过,罗文欣就正式下岗了。
虽然纺织厂给了补偿金,但那笔钱没多少,而他们还要养两个孩子,所以罗文欣和程进夫妻商量后,觉得还是要找点事做。
罗文欣更倾向于做生意,这几年她看多了下海发家致富的例子,早就心动了。只是她这人既想做生意又怕亏本,再加上舍不得纺织厂的正式工作,所以一直犹豫着。
但程进觉得罗文欣不像程蔓脑子灵活,也不像燕敏芝那样有手艺,贸然去做生意风险太大,不如找个工作稳妥。
只是这两年国营单位效益都不太好,像机械厂这样待遇福利下调都算好的,更多的是像纺织厂那样开始动员下岗。
而且去年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现在出行不用介绍信,城市人员流动比前些年大很多,内陆往沿海跑,乡下往城里跑已经成为大趋势。
这两年新开的私营单位根本不愁招不到人,并且给出的福利待遇都不是很好,所以罗文欣不太想出去找事做。
恰好这时候程蔓要招人,且学历要求不高,罗文欣就动了心思,毕竟给别人打工哪有给自家人做事舒服。
而且招生老师的工作说出去也体面,虽然不教书,但挂了老师的名,工作内容也轻松,动动嘴皮子就行了,正好适合她。
于是她跟程进说,如果他能把她弄到程蔓那上班,她就同意不创业做生意。
程进没办法,就跟程蔓提了这件事。
要是早几年,程蔓肯定不会答应程进,毕竟那时候她跟罗文欣关系不好,吃撑了才把她弄到自己手底下。
但这几年她们没再发生过矛盾,姑嫂关系虽然谈不上亲密,却也不算差,一口拒绝显得太不近人情。可要让她直接答应,程蔓心里又不是很愿意,她不太放心罗文欣。
而且很多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把罗文欣弄到辅导班后,她却借着亲戚身份作威作福,程蔓是开人还是不开?
开吧还不如现在就拒绝,不开她辅导班事关事业金钱。
所以考虑过后,程蔓去找了燕敏芝,问她店里招不招人。
得到肯定答复后,程蔓就提了罗文欣的事,请燕敏芝帮忙给安排个工作,要是成了算她欠一个人情。
程蔓是这么想的,燕敏芝和罗文欣虽然认识,却并不熟悉,如果罗文欣入职后偷懒耍滑作威作福,燕敏芝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掉她。
如果被开后罗文欣再想到辅导班上班,程蔓也有理由拒绝,毕竟前面给她介绍的工作她都没有做好,怎么能让人相信她能干好招生老师的工作。
在她家人面前,她也有了交代。
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几篇稿子里,主编果然更倾向于东的稿子,将其定为了八月十三号发行的晚报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
虽然晚报是晚上发行的,但送报纸的一天只送一次,也很少有人会在晚上特地为了买报纸出门,所以很多人都是次日早上看到的报纸。
王爱国就是次日看到新闻中的一员。
但王爱国既没有自己订报纸,也没有出去买报纸,他看的报纸是单位订的。而他每天的工作很清闲,看看报喝喝茶,报纸打开又合上,一天也就过去了。
跟平时一样,这天到单位后王爱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发室拿最新送到单位的报纸。等进到办公室,他跟同事打过招呼后,就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再从众多报纸中挑出一份看起来。
王爱国看报纸喜欢按照时间顺序来,先看昨天晚上发行的晚报,再看今天早上发的晨报,最后再看日报。
而一份报纸里,他最先看的事头版头条,这个位置刊登的新闻基本都是国家大事,看完后他才会慢慢往后翻。
因为最近没发生什么大事,所以前面的新闻他看得很快,半小时不到就翻到了本地新闻板块。
这个板块刊登的新闻跟他们本地人息息相关,所以王爱国看得更认真些,一翻到这个板块,他就不自觉坐直了身体,然后重重地「咦」了声。
王爱国所在的办公室有四个人,两个你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姐,喜欢趁上班时闲聊做鞋底,还有个小年轻,刚进他们单位不到半年,干活最卖力。
听到他的声音,小年轻没什么反应,两个正在聊天的大姐却看了过来,问道:“看到什么新闻了?”
王爱国放下报纸,指着版面最上面的头条新闻道:“有个今年高考的学生好像是报了什么辅导班,拿了千元奖励!”
两名大姐家里都有高中生,所以一听到高考两个字耳朵就竖了起来,再等听到千元奖励,两人都瞪圆了眼睛问:“多少奖励?”
“千元!”王爱国边回答,边低头快速浏览报道内容,捕捉到关键信息后道,“新闻上说是奖了一千一。”
“一千一!”
两名大姐忍不住惊呼:“什么辅导班能奖励一千一?”边问她们边匆匆走到王爱国身边,弯腰朝摊开的报纸看去———
《书中自有黄金屋,高考分数出来后,高三学生竟获千元奖励!》
因为是头条新闻,报道占的版面有点大,内容也挺长,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去讲述。不过新闻报道不像写故事,虽然也需要吊起读者胃口,但不会把关子卖到最后,第一部分就简单介绍了情况。
原来前天,也就是十二号上午,临山区一所叫启明星的辅导机构举行了一周年庆典活动,为了表扬在七月初举行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该机构发放了千元奖励,其中第一名不但考取了辅导班第一,还是全省第三,奖金总额高达一千一。
看到这里,短头发的大姐脸上表情淡了下来:“全省第三不好考啊!”
“那当然,你以为人人都能领千元大奖?”另一名烫头发的大姐说着,目光落到「启明星」三个字上,“这个辅导班……我好像听说过。”
短发大姐连忙问:“这辅导班是干什么的?”
“辅导学生功课的呗,跟家教差不多,不过辅导班是一个老师教十几二十人。”
短发大姐知道家教是什么,皱眉道,“家教是一对一,这一个老师带那么多人,能有效果吗?”
烫发大姐说道:“你别光看人多啊,它人虽然多,但费用也便宜,同样是上八节课,请家教要几十块,报辅导班一个月才四五块。而且这个辅导班的老师全是江大的高材生,教学水平不错的。”
短发大姐问道:“费用这么便宜,那他们怎么还给学生发这么多奖金?”
回答这问题的是王爱国,他指着报道上的一段文字说道:“这上面说了,发奖金是为了奖励这些学生考出好成绩,也是为了激励后面的学生努力学习。”
回答完王爱国又指着另一段文字道:“至于辅导效果,这里说辅导班有两百四十名学生参加高考,上四百五十分的超过百分之六十,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高考分数跟他们报辅导班前比起来提高了二三十分以上。”
“还有这里,考全省第三的这名学生,高二期末考试总分五百八左右,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分数六百出头,但他们辅导班的老师押中了好几道题目,其中还有最难的大题,所以他高考算超常发挥。”
听到这里,两名大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尤其是烫发的大姐,她儿子九月份上高三,因为成绩不上不下,所以她才会考虑给孩子报辅导班。
之前也特意去启明星辅导咨询过,但那是七月初的事,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所以咨询过后她心里一直很犹豫。
但这篇报道打消了她的犹豫,以她孩子的成绩,如果能提高七八十分,名校不敢想,但本科未必不能搏一搏。
短发大姐目标则定得更加远大。
因为她孩子本身成绩就不错,高一期末考试年级排名第五,成绩不比何子明报辅导班前差。
既然何子明上一年辅导班后能考全省第三,她相信自己孩子也行,大不了她给孩子多报一年辅导班。
想到这短发大姐问:“这个启明星辅导班,以后每年都会奖励考得好的学生吗?”
王爱国说道:“看报道的意思,是的。”
“那他们收高二学生吗?”
王爱国摇头:“这我哪知道。”
烫发大姐说道:“应该是不收的,我之前问好像只收高三学生。”
短发大姐闻言面露失望,烫发大姐见了心中一动问:“你孩子成绩不是不错吗?难道你也想给孩子报名?”
短发大姐心想正是因为孩子成绩不错,她猜想报名啊!
全省前三和千元奖励,谁不想要?
但她没有回答,只抬头看向对方,她们是相处多年的老同事,只一个对视,便看出了对方的想法。
一切尽在不言中。
类似的对话,在同一时刻,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
而启明星辅导在积累一年后,也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半个月不到,程蔓计划开的课程就全部满员。
程蔓迅速联系潘鹤鸣等人提前返程,开会讨论后,在原定课程基础上,程蔓又开了十个课程。但因为广告效果太好,九月开学没几天,这十个课程再次满员。
截止到这时,启明星辅导已经招了一千一百六十名学生,而开始上课后,依然每天都有几十名家长来咨询,等到周末,单日咨询人数要翻两三倍。
于是整个九月份,程蔓都在招带课老师老师,招生老师以及筹备新的分机构。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明天见……
第125章 九月份
去年招高珍等人时, 程蔓得一个一个去问,碰上意愿没那么高的,还得花时间去磨。
但辅导班名气打出来后, 招带课老师这件事对程蔓来说就不再有难度,她直接跟临江大学勤工俭学部的人合作了。
她这边需要人, 把要求待遇发过去, 勤工俭学部的人就会安排人递简历。
程蔓上大学那会,原先有工作的能继续领工资,没工作的有国家发的补助金,一个月加起来有十七八块。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会物价很低, 十七八块基本能覆盖学生的全部开销。
随着改开进程加快,这几年物价渐渐涨了起来,但大学生每月到手的补助仍是十几块, 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日子变得拮据起来。
所以这几年,或者说是今年,做兼职的学生明显多了很多。
程蔓工资开的高,愿意递简历的学生自然很多, 她从中挑人面试,很快剩下六个课程的老师就到位了。
跟带课老师比起来, 招生老师的人选让程蔓更头痛, 倒不是招不到人, 而是想干这工作的人太多了。
招生老师不像带课老师, 后者要求高, 尤其是启明星辅导处于起步阶段, 程蔓想抓教学质量, 目前只招临江大学的高材生。
而招生老师的职位虽然带了老师两个字, 但其实不教书, 对学历要求低很多,基本只要有初中学历,能认字写字就行。
哦,因为招生老师要接待来咨询的学生家长,所以还需要能说会道,以及要坐班,不能全职。
坐班的要求基本能把大学生排除在外,所以这个岗位程蔓没让勤工俭学部来招,而是自己在辅导班门口贴了招聘启事等着人上门。
但招聘启事贴出去没几天,就有三拨人想找她走后门。
第一拨找上门的是辅导班所在地方的街道干事,其实他们也不算是想走后门,他们就是觉得程蔓在这里办辅导班,应该照顾街坊邻居,优先录取本街道的人。
第二拨人是街坊邻居,有好几个来找程蔓,要么是自己想去她辅导班上班,要么是想介绍儿子女儿来。
第三拨人则是亲戚,亲戚中关系远点的是她叔伯家的堂弟堂妹,关系近点的是她大嫂罗文欣。
罗文欣上班的纺织厂去年就发不出工资了,过年那会还只是劝员工班里停薪留职,现在已经开始动员职工下岗。
罗文欣当然不想下岗,虽然纺织厂早就发不出工资了,但工作就是盼头,有工作她还能幻想着纺织厂能好起来,要是下岗,她就连这点盼头都没有了。
可是罗文欣在纺织厂虽然干了十几年,但工作表现并不突出,还跟小组长有点不对付,所以她的名字毫不意外地出现在了第一批动员下岗名单上。
罗文欣在单位哭过闹过,但一个多月过去,这件事依然毫无转圜的余地。
八月一过,罗文欣就正式下岗了。
虽然纺织厂给了补偿金,但那笔钱没多少,而他们还要养两个孩子,所以罗文欣和程进夫妻商量后,觉得还是要找点事做。
罗文欣更倾向于做生意,这几年她看多了下海发家致富的例子,早就心动了。只是她这人既想做生意又怕亏本,再加上舍不得纺织厂的正式工作,所以一直犹豫着。
但程进觉得罗文欣不像程蔓脑子灵活,也不像燕敏芝那样有手艺,贸然去做生意风险太大,不如找个工作稳妥。
只是这两年国营单位效益都不太好,像机械厂这样待遇福利下调都算好的,更多的是像纺织厂那样开始动员下岗。
而且去年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现在出行不用介绍信,城市人员流动比前些年大很多,内陆往沿海跑,乡下往城里跑已经成为大趋势。
这两年新开的私营单位根本不愁招不到人,并且给出的福利待遇都不是很好,所以罗文欣不太想出去找事做。
恰好这时候程蔓要招人,且学历要求不高,罗文欣就动了心思,毕竟给别人打工哪有给自家人做事舒服。
而且招生老师的工作说出去也体面,虽然不教书,但挂了老师的名,工作内容也轻松,动动嘴皮子就行了,正好适合她。
于是她跟程进说,如果他能把她弄到程蔓那上班,她就同意不创业做生意。
程进没办法,就跟程蔓提了这件事。
要是早几年,程蔓肯定不会答应程进,毕竟那时候她跟罗文欣关系不好,吃撑了才把她弄到自己手底下。
但这几年她们没再发生过矛盾,姑嫂关系虽然谈不上亲密,却也不算差,一口拒绝显得太不近人情。可要让她直接答应,程蔓心里又不是很愿意,她不太放心罗文欣。
而且很多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把罗文欣弄到辅导班后,她却借着亲戚身份作威作福,程蔓是开人还是不开?
开吧还不如现在就拒绝,不开她辅导班事关事业金钱。
所以考虑过后,程蔓去找了燕敏芝,问她店里招不招人。
得到肯定答复后,程蔓就提了罗文欣的事,请燕敏芝帮忙给安排个工作,要是成了算她欠一个人情。
程蔓是这么想的,燕敏芝和罗文欣虽然认识,却并不熟悉,如果罗文欣入职后偷懒耍滑作威作福,燕敏芝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掉她。
如果被开后罗文欣再想到辅导班上班,程蔓也有理由拒绝,毕竟前面给她介绍的工作她都没有做好,怎么能让人相信她能干好招生老师的工作。
在她家人面前,她也有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