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章危机与转机
  胤禛的身份和胤礽并不一样, 因为明夷的缘故,胤禛的身上留着,蒙古科尔沁草原的血脉。
  蒙古和大清之间的关系关系重大。大清对蒙古多有笼络, 两族之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这么多年一直来往亲密, 玄烨也十分注重蒙古。
  不能否认, 蒙古的人肯定希望再出一个有着他们蒙古血脉的皇子, 成为皇帝。
  那也就意味着, 如果玄烨真的要册立胤禛为太子, 将来纵然在想废太子, 也不会像废胤礽一样容易。
  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两族之间的争斗,甚至更可能让天下再起战火。
  明夷问的玄烨敢不敢,玄烨的确心有余悸。
  大清和蒙古之间的关系来往亲密多年, 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成效。如果因为玄烨的决定而影响两族的关系,那对大清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千百年来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中原树起万里长城。
  而如今玄烨选择与蒙古交好,利用蒙古对抗外面的势力而达到中原的和平,这是何等质的飞跃?
  大清对于蒙古,早些年因为蒙古对大清的影响力之大, 为了不让蒙古牢牢的继续控制大清, 所以自玄烨登基以来,玄烨既要笼络蒙古, 却也不能再给蒙古任何机会壮大,这也是为什么明夷不能成为玄烨皇后的原因。
  爱新觉罗的天下,始终是爱新觉罗的天下, 不能让蒙古牢牢的控制住大清, 把大清的江山变成了蒙古的。
  权利的平衡让玄烨毫不犹豫的选择最利于大清的局势。蒙古要笼络, 但绝不能再出一个皇后,让蒙古人以为有机会能够把爱新觉罗的天下变成他们的。
  而现在蒙古和大清越发的来往亲密,虽然之前玄烨担忧的防备的如今越发淡漠,却不意味着玄烨当真要选择立胤禛为太子。
  明夷问起玄烨敢不敢的时候,玄烨在迟疑,不错,如明夷所言,作为皇帝的玄烨,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喜怒哀乐,更要考虑对大清的利弊以及影响。
  胤禛的本事,玄烨认不认可?
  自然是认可的。但是胤禛当真是无可取代的吗?所以能够让玄烨决定册封他为太子?
  如果胤禛成为了太子,对于如今的内外朝局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尤其是蒙古。
  不能否认胤禛如果真的被玄烨立为太子,蒙古上下必然是欢喜雀跃,与之而来,蒙古就会抓住机会,费尽心思的想要影响大清。
  好不容易这些年玄烨用尽了手段,才让蒙古安安分分,两国秉持着邦交之好,你来我往却不会过多参与大清的朝局。
  不能否认玄烨很喜欢这样和蒙古的往来,现在果真要为了胤禛打破这份平衡?
  “蒙古毕竟是外邦,虽然和大清交好,可是如果他们想要掺合大清的事情,这对皇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好不容易这些年大清才把蒙古安抚好,不让蒙古过多的掺和大清的事情。要是再出一个有着蒙古血脉的皇子成为太子,皇上要操心的事可比现在要多得多了。”明夷何等的聪明人,不用玄烨开口,就已经知道玄烨忧心的是什么。
  废立太子之事,玄烨是想自己一人做主,就连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希望他们过多掺和,又怎么会愿意让蒙古参与进来。
  玄烨看着明夷,望着明夷那皇上果然如此的眼神,终是曹口,“如果想要胤禛成为太子,你成为我的皇后愿意吗?”
  不错,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玄烨比谁都更清楚。
  可是这一刻玄烨却这样问起明夷,等着明夷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明夷以为说了这么多的话,两人都清楚,想要真正册封胤禛为太子究竟都有什么样的影响,考虑到后果,玄烨如果不是在非胤禛不可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万万没想到,玄烨竟然还会提出要明夷成为皇后的事情。
  “当年内忧外患,我对蒙古更多以安抚为主,却控制不住蒙古的势力,自然无法让蒙古继续坐大,所以我给不了你皇后的位置。”
  “如今朝堂内外就连蒙古那边,我能够控制得住。我若不想让蒙古插手大清的事务,如今蒙古就不可能伸得出手,虽然会有很多麻烦事,但这些事我愿意处理。你若为后,我便立胤禛为太子,你愿意吗?”玄烨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明夷吃惊的神情,如今看得分明,玄烨却越发坚定早些年生起的念头。
  明夷抬起头看着玄烨,能够清晰的辨明玄烨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做下了这个决定,只要明夷点头,玄烨真的会让明夷成为他的皇后,也会让胤禛成为太子。
  可是明夷依然摇了摇头,“我不愿意。”
  玄烨以为明夷既然想要胤禛成为太子,名正言顺,那么他给出这个机会,明夷应该会为此接受皇后之位。结果却让玄烨失望了。
  “我说过胤禛想要的,我会尽我所能的帮他做到,却不意味着我要为此违背我的心意。我不是为皇上而活,也不是为胤禛而活的。况且,能够名正言顺和到最后能不能胜利其实是两回事。未必见得胤禛成不了太子就赢不了。”明夷太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纵然说好了会帮胤禛,却不意味着明夷要为此违背自己的心意。
  成为玄烨的皇后,听起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可以和玄烨平起平坐,那也意味着从今往后明夷会失去如今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自由。
  宫里的女人活成什么样子,明夷看了一辈子难道还看不明白吗?
  况且明夷并不喜欢和玄烨相提并论放在一起。
  纵然现在明夷也睁不开玄烨,至少不是那么名正言顺,至少她不是玄烨的所有物。
  所谓的不蒸馒头争口气,明夷断然不可能容忍自己百年之后还和玄烨纠缠不休。
  活着的时候对有些事情莫可奈何,难道就连死了也没办法挣脱吗?
  明夷想到这一点就觉得浑身寒毛耸立,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玄烨呆呆的看着明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又一次被明夷拒绝了。
  明明难得有一件事能够勾起明夷的在意,而玄烨在衡量之后也觉得胤禛可以作为太子。
  明夷接受了玄烨对太子的磨练,也觉得凭胤禛如果想要稳坐太子之位,或者是将来的皇帝之位,都应该有这个能力撑住玄烨给的压力。玄烨以为也能够顺利成章的让明夷接受成为他的皇后。
  “都是为了胤禛。”玄烨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想要继续的说服明夷。
  明夷却摇了摇头,“皇上的一片好意我知道,不过就算当着胤禛的面,我也敢告诉他,我并不愿意为了他付出所有,不顾我自己的心意。”
  玄烨很明白,明夷做好了决定,不管谁都劝不了明夷。
  已经第二次和明夷提及想要明夷成为他皇后的意思,可是明夷之前或许想要,如今却不屑一顾。
  当然当年可能的想要也不是真正的想要,更是为了试探玄烨,可惜玄烨却失去了唯一一个可以和明夷真正名正言顺并立的机会。
  郁闷地什么目的都达不到的玄烨闭上了嘴。
  **
  但是明夷既然把话说到那个份上,也拒绝了玄烨。玄烨虽然觉得明夷的话说得太难听,但又因为同明夷交易过,本来想要在立胤礽为太子的心,这个时候反而不能轻易做下决定。
  可是朝堂之上对于玄烨把废太子胤礽放出来,又把那些重提再立太子的奏折留中不发,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玄烨想要再立胤礽为太子的信息,偏偏玄烨却又一直再没有下一步。
  所有人都在猜度玄烨究竟又有什么打算。
  没有人知道是因为明夷,毕竟玄烨想要明夷成为皇后,这点心思别人也是不清楚的,达不到目的,玄烨又是一再的被明夷拒绝,当然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玄烨翻来覆去的考虑到底是立胤礽还是立胤禛,一直没有做下最后的决定,而朝堂之上因为玄烨之前放出来的信息,让人以为胤礽有了机会,在胤礽不再被禁足的情况下,自然是门庭若市,可是一天没有再次被册立为太子,胤礽又怎么可能认为自己赢定了?
  想来想去,胤礽还是想想要怎么样才能让玄烨点头重立他为太子,之前玄烨明显有意,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变故,才会让玄烨绝口不提之前的心动。
  知道玄烨心思的人,当然只有玄烨身边的人。
  宫里宫外其实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能不能到玄烨的身边,探听到玄烨的心意,这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玄烨和明夷交谈,身边都是信得过的人,按理来说的确不应该传扬出去。
  可是宫中不知什么时候却流传起一个谣言,那就是玄烨竟然有意册封胤禛为太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个消息传扬出去,本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胤礽的身上,突然却意识到,其实太子的人选并不是非胤礽不可。纵然玄烨的儿子们有不少都惹了玄烨不喜,可胤禛一直以来都备受赞许。
  就算是其他的兄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胤禛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做出过让玄烨勃然大怒,让朝廷大臣不齿的事情来。
  因为玄烨一直以来都是做实事的人,所以在一干大臣的眼里,胤禛算是比较实在的人。
  这样的一个实在人,明显也算是一个有胸襟有胆量有远见的人,如果真的可以成为大清的太子,作为下一任皇帝,很多人都觉得可以。
  有人提及这么多年胤禛的生母明夷格格,虽然看着无名无份,却是一直得玄烨独宠。
  明夷一直住在畅春园,不和宫中的妃嫔有所往来,但是玄烨也等于是为了明夷废黜内宫,宫中的妃嫔早就成了摆设,皇上多年一直宠幸的人只有明夷一人。
  这样的一个人,出身尊贵,胤禛的血脉也是仅次于嫡子的胤礽而已。
  随着这样的流言传了出去,很多人也才注意到胤禛一般,一时之间有不少人开始想要打听胤禛的心思,胤禛是不是也有争太子之位的心?
  可惜胤禛不是胤礽,面对突然靠近的人,胤禛秉持一贯的风格,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与那些人有任何的交流。
  若是有人问起胤禛有没有问鼎太子之位之心的时候,胤禛义正词严的质问对方,是要挑拨他们兄弟相争,还是想要朝堂不得安宁?
  那些大义凛然指责于人的话,胤禛如数家珍,想要斥责的人抬不起头,易如反掌。
  空穴不曾来风,或者也是有人想要把所谓的仇恨值都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作为兄弟,其实大家心知肚明,胤禛自然也有问鼎太子之位的心思,可是因为胤禛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结党营私,一贯都是独来独往,自然而然大家的注意力并不会过多的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但是随着流言传出来,既然玄烨有意册封胤禛为太子,那么胤禛马上就从一个边缘化的人物成为他们共同想要对付的目标。
  玄烨那么多的儿子,就为了一个太子之位争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想到胤禛不声不响,既然就能够达到目的,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既然咽不下这口气,当然得费尽心思让胤禛讨不了好。
  想要打击一个人,就得抓住一个人的软肋,或者是他犯下的过错。这个时候玄烨的儿子们算是达成了统一战线。尽他们所能的收集胤禛的错处,越多越好。
  可是查来查去,这些人才意识到这么多年以胤禛办事有多严谨的,任他们怎么查,既然都没查出一丁点胤禛的做的错处。
  翻来覆去的查了又查,一开始还以为是手下的人没本事,结果几个人一碰面才发现不仅仅是他们手下的人,一干的兄弟都是同样的结果。
  可是就算查不出错来,无中生有这样的事,难道他们没有做过?
  有些招式别看好像挺老,但只要有用就好。
  很快一个江南道御史惨死,御史临死之前留下一份参胤禛的奏折,被人送到了玄烨的面前。
  其中的内容是胤禛贪污修筑黄河所用的银子一百万两,更有一本账本为证,看起来人赃并获,可是玄烨在看到这样一份奏折和所谓的账本时,却不认为胤禛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别的人或许差钱,可是胤禛会差钱吗?就算胤禛差钱,明夷的手里差过钱。
  而且,一份奏折和一本没有写上姓名的账本,就想证明胤禛贪污筑黄河所用的银子一百万两,果真那么容易?
  玄烨在收到这样的证据时,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今这宫里宫外传得沸沸扬扬的留言。难道是有人对胤禛动手,而且用的还是这样的手段,直接栽赃嫁祸?
  玄烨直接找胤禛,把所谓的账本还有奏折扔到胤禛面前,“这件事你要怎么办?”
  玄烨是相信胤禛没错,可是这样的奏折还有这一本账本,虽然没有真正的证据直指胤禛,就凭江南道御史这个身份,此人更是在写奏折的时候一家被杀,看起来好像是被杀人灭口。
  话里话外这些人的意思都是胤禛为了毁尸灭迹,杀人灭口。看起来挺合理的,然而既然是杀人灭口,又怎么会留下这么重要的奏折和账本?
  “请阿玛给儿臣一些时间。”胤禛没有解释,玄烨能够问出胤禛这句话,足以证明在玄烨的心里是相信胤禛的,而如今该是胤禛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
  流言蜚语可以杀人,更不要说一个御史惨死的现场竟然留下这样的奏折和账本,怎么看也无人能够无视。
  “你要多久?”玄烨看着胤禛沉着的神情,心知胤禛心中打定的主意,这个局胤禛自问可以破,不需要玄烨冻手,也不需要明夷帮忙吗?
  “一个月。”胤禛说出了时间,一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玄烨倒是可以扛得住。
  “朕可以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你不许和任何人往来,禁足府上,直到案子查清楚为止。”玄烨身为皇帝,纵然相信胤禛,但在这样的状告之下,如果拿不出证据证明胤禛的清白,在这期间就不可能让胤禛参与朝局。
  胤禛听到玄烨说到要禁足府上的时候,微微一顿。
  玄烨却盯着胤禛道:“你心里比朕更清楚现在的局势。那些流言蜚语并不算假,至于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传出去的,现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用最快的速度证明你的清白,否则你会被三振出局。”
  三振出局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胤禛心知肚明,同时抬起眼和玄烨对视,玄烨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冷酷。
  “如果儿臣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抓住幕后的人,阿玛又会如何?”胤禛很冷静的询问玄烨,想知道一旦这件事最后赢的人是胤禛,玄烨又会怎么样?
  “那就要看在这一局中有多少人参与,你能抓到多少有用的东西。”玄烨的眼中闪烁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一切仅仅是开始。”胤禛懂得玄烨的意思,却也告诉玄烨一切只会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这些人,不管一开始动手的人是谁,接下来只会更加迫不及待的出手。
  对于胤禛来说,的确这是一场危机,却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机会。
  “朕很期待你的表现。”玄烨确实很期待胤禛会如何应对。
  “证明给给朕看,你比任何人都优秀,他们就算群起而攻之也不是你的对手,那么你就是胜出者。”玄烨沉稳而冷酷的告诉胤禛,然而胤禛在听到这样的话时,仅仅是冷淡的扫过玄烨一眼。
  胜出者吗?那可未必。
  很快因为胤禛卷入谋害朝廷命官贪污受贿的案子被停职禁足。
  玄烨特意派了专员前往江南查查此事,虽然有奏折,也有所谓的账本,却没有找到所谓的贪污银子何在,更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贪污账本中所记载的银子所得者就是胤禛。
  一切的连续仅仅是因为江南道御史留下的一份奏折所指,但除了这一封奏折之外,账本上所记载的银子金额确实是一百万两,却不意味着都落在胤禛的手中。
  但胤禛有这个嫌疑,那么就不能再继续参与朝中的事情,除非有人能证明胤禛的清白。
  胤禛的事,明夷听说之后仅仅是和身边的人说了一声知道了,再没有其他多余的表情。
  玄烨处置胤禛的事情传到明夷的耳朵里,明夷在见到玄烨的时候绝口不提此事。
  “你就一点都不心急。”玄烨清楚想让明夷主动提及胤禛的事情,绝无可能。
  “皇上心急了吗?”明夷对玄烨的明知故问,很是麻木。
  有些反应能够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想法,比如玄烨心里是相信胤禛的,所以才会只是把人禁足。
  禁足啊,听起来像是不允许任何人出入。见不到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人看见,很多事就可以暗中操作,有何不可?
  “朕不着急。”玄烨的确不着急,毕竟事情就算闹得再大,只要有人去查,自然能够查的水落石出,现在还不到玄烨着急的时候。
  然而玄烨不急有玄烨不急的理由,明夷不着急就确实是太稳了。
  “这是一个机会对不对?皇上既然有再立太子的心思,虽说如今你的儿子们斗得头破血流,谁都不肯退让一步,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个人能把他们全都压制住。能够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的人,这个人就会是这场争斗中的胜利者。接下来就看他如何应付皇上,是不是会像胤礽一样,是不是不会把皇上放在心上,事情就能有个了结了。”
  明夷神情自若的说起这样的一番话,的确都是玄烨心中所想。
  玄烨点了点头,承认这是他真实的想法。
  “所以这一局我是不会出手帮胤禛的,胤禛有没有本事证明自己的清白,又能不能把幕后的人揪出来,妥妥当当的解决这件事就是最好的历练,皇上竟然给了他一个机会,我也想看看这些年下来他究竟学的怎么样?”
  有野心想上进,原本无可厚非,胤禛是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为了达到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天,明夷的确想看,看胤禛有没有那个能力。
  “旁人总说我心狠,你也说我心狠,和你比起来你其实比我更狠。”玄烨靠近明夷,说出最直观的想法。
  作为一个帝王,他要选择出一个最合适的继承人,因此不惜挑动儿子相争相斗,只为达到这个目的。
  玄烨的儿子多得能够真正让玄烨放在心上的,并不多,一个是胤礽,另一个算得上是胤禛。
  可是明夷只有胤禛一个儿子,从小到大明夷因为玄烨的原因,连抱都不曾抱过胤禛一回,如今胤禛长大了,深陷于这样的人命和贪案之中,明夷也能毫不犹豫的告诉玄烨在这样一个危机里何尝不是胤禛的机会,所以明夷也会和玄烨一样袖手旁观,让胤禛自己去处理这件事。
  “我以为皇上早就知道。”明夷从来不否认自己的心狠,因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玄烨和明夷的目光对视,清楚的看到明夷眼中那份坚定和平静。
  轻轻一叹,玄烨伸出手抚过明夷的头,“若是胤禛败了呢?”
  明夷对此不以为然的道:“败了便败了,又如何?”
  如果失败了,胤禛依然不肯放弃,还想卷土重来,想必他也能从这一回的失败中总结出教训,下一次再有同样的事情他会知道如何应对。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恰恰相反,接受得了失败,能够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而且获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打不倒的人。
  “有时候觉得你在乎所谓的胜负,有时候又觉得你连所谓的胜负都不以为然。”玄烨凝望着明夷,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明白明夷的想法。
  “能屈能伸,难道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失败了一次,倘若依然想要重新站起来,那就站起来,有何不可?”明夷的确不认为一次的失败就能够定局了所有。
  如果可以,明夷是希望这一次胤禛能够成功,毕竟如果成功了,玄烨因为明夷之前说起再立胤礽为太子的一番利害分析而迟疑重新再立胤礽为太子,胤禛未必不能名正言顺。
  玄烨会对胤禛心动,因为胤禛的确算是出众的一个人选。
  但是考虑到蒙古的势力,比起再立胤礽为太子,果真如果要册封胤禛为太子,后续的事情会比现在麻烦的多,玄烨能够保证胤禛当真能做好太子的位置,不会步胤礽的后尘?
  一旦胤禛处于太子的位置上,也不能合理的处置君臣的关系,兄弟的关系,那么胤禛的处境会比胤礽更难。
  玄烨都能对从小一手养大的胤礽心生不满,难道不会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对胤禛生出不满吗?
  相较之下,赫舍里氏完全由玄烨决定是存是亡,蒙古存在的意义,那不是玄烨能够随意动摇的。稍有不慎,战火重燃,那对大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纵然心动,考虑到后果,如果不是玄烨非胤禛不可的话,玄烨不会在这个时候真正册封胤禛为太子。
  可如今胤禛被卷入了谋杀朝廷命官贪污受贿的案子之中,其中如果说没有玄烨那些儿子的出手,谁都不信,毕竟敢构陷皇子,这是一般人有的胆子吗?
  明夷清楚的知道胤禛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须斗过那些迫不及待要将他拉下马,埋进泥里的人。
  胤礽这么多年之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则是因为玄烨给胤礽的压力,一则也是因为兄弟们一个个日渐长成,显露出属于他们的精明能干,而胤礽根本没有办法驾驭他的兄弟。
  胤禛既能够赢了他的这些兄弟又能够让自己明哲保身,是不是证明了胤禛比胤礽更出色?在这样的情况下,玄烨暂时决定不再册封胤礽为太子的迟疑只会变成落定。
  所以明夷很期待胤禛在这一件事中表现完美,这样一来很多事情也就水到渠成。
  “危机,机会。就看谁能牢牢的把握住。”明夷看得分明,也愿意让玄烨放手的叫胤禛去做,让胤禛证明自己的本事。
  很多东西本来就是这样,自己想要什么就凭自己的本事去争去抢。皇位更是得争得抢。
  **
  明夷如此稳得住在畅春园之中,往日该如何如今还是如何,可是落在别人的眼里,明夷就有些故作坚强了。
  不过有这种想法的人又没办法出现在明夷的面前,无论多少人想看明夷的笑话都是看不到的。
  但也总是有例外的,比如胤祉。
  明夷和玄烨总在一起,胤祉来向玄烨请安的时候,总能碰上一两回明夷,当着玄烨的面,胤祉不管有多么想显露出看胤禛的笑话,也不敢宣之于口。
  这一回倒是难得明夷和玄烨都在外面散步,毕竟上了年纪了,如今又是冬天来了,明夷和玄烨都是注重养生的人,总是在太阳不错的时候出来走走散散步,总好过终日在屋内。
  胤祉就在这个时候来给玄烨请安,玄烨淡淡的点了点头,接着林兴来禀,南书房的几个人有事求见。
  “你先自己走走,我去看看出了什么事。”南书房的人几乎都是玄烨的近臣,如果不是有什么事的话,不会在这个时候要见玄烨。
  玄烨没有要理会胤祉的意思,仅仅是和明夷说了一句,明夷福身相送,“皇上慢走。”
  胤祉好不容易想趁玄烨心情好的时候多说几句好话,刷一下存在感,没想到才请了安玄烨这就要走,借胤祉三个胆子,胤祉也不敢阻拦玄烨离去的,赶紧相送。
  等玄烨一走,明夷又不是选择性失忆症,怎么会不知自己和胤祉的恩怨,因此并没有要和胤祉寒暄的意思,打算继续散步。
  “明夷姑姑就不想想如何帮四弟吗?”这些年胤祉被关在府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胤禛和明夷的恨意越来越深,可以说从出来以来,一直都在挖空心思的想怎么样把胤禛拉下马,没想到果真有这个机会了,那又怎么能错过看看明夷变脸的神情。
  明夷又怎么会不懂得胤祉此时此刻的心情就好像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压抑,胤祉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能够看胤禛的笑话,也可以看明夷的笑话,所以在这个时候,胤祉能够有机会亲眼看看明夷对胤禛的忧心,当然得不留余力的捅明夷的心。
  “皇上既然已经派人彻查此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三阿哥的意思是想让我怎么帮胤禛?”胤祉的这点小心思,明夷早就看破。
  只不过纵然胤祉确实很迫不及待的在明夷的面前展示他的欢喜,明夷也不是非要看到不可。
  胤祉一直觉得明夷太懂得装模作样,连同胤禛也学的和明夷一个德性。这一对母子让人怎么看都不喜欢。
  这一辈子因为玄烨的心在明夷的身上,所以多年以来,胤禛在他们兄弟之中,从来也是显得高高在上的。
  可是一旦胤禛做下触犯玄烨底线的事,就算明夷再得玄烨的心又怎么样?玄烨还是得秉公处置。
  儿子被人禁足了,当母亲的人没有不伤心难过的。
  胤祉就想多捅捅明夷的心,也是想看看明夷能使出什么办法救胤禛。
  结果终是让胤祉很失望,明夷神情之间没有一丁点的不高兴,反而显得平静无波。
  询问胤祉的想法,要让明夷怎么帮胤禛的时候,怎么语气听起来让胤祉的好心情突然之间荡然无存。
  “三阿哥,你觉得我若是同你的阿玛说一句你对我不恭,从今往后你还能不能出现在我的面前?”明夷问完了胤祉,看到胤祉一副如同吃了苍蝇一样的表情,觉得还是应该让胤祉更心塞一点的好。
  告状这种事对明夷来说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压力,她可不认为作为一个长辈就应该对晚辈宽厚,也不觉得,因为玄烨受的气,她得自己受着,而不是让玄烨出面解决。
  眼前的这个胤祉之所以能够出现在明夷的面前和明夷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是玄烨的儿子。
  事起之因还是因为玄烨,那么事情就该由玄烨来解决。
  如何让这个孩子从今往后不再出现在明夷的面前,也没有机会再恶心明夷,的确也是玄烨应该考虑的事。
  胤祉瞪大了眼睛,怎么都想不到,过去这么多年了,明夷还是一如既往就懂得拿玄烨压他。
  “能让三阿哥畏惧的人竟然只有皇上,我为何不能用。还有,往后在我的面前,收起你现在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明夷对于胤祉无声的控诉,仅仅是如此的回应。
  想来想去这样教训的话,胤祉又不是没有听过,可惜从来不曾把明夷的教训放在心上,既然如此......
  明夷往前走了一步,在胤祉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忽然一脚踢向胤祉的膝盖,更是提腿踢了胤祉的小腹。
  胤祉......
  “既然荣妃和皇上都教不好你什么叫做尊老爱幼,那我就身体力行让你知道你不尊我这个老,敢在我的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究竟是什么下场?对了,千万不要忘记,把我今天对你做的事情告诉皇上。可是你敢吗?”
  明夷就算在玄烨的面前也从来不受委屈,更别说眼前的胤祉。
  真以为明夷是多么宽宏大量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明夷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明夷要是不给他来个终身难忘的教训,眼前的人怕是这一辈子都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