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
这一次他们不但抓住了城中的楚王朱华奎全家,而且还抓获了数百官吏,彻底瓦解了湖广的管理系统,抄没的银子甚至超过了开封一战之中的数额,直追洛阳城的缴获数量,单是在楚王府之中,就起获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和近万两黄金,其余的古玩珠玉更是不计其数,装车的话,都起码要几百辆大车才装得下,可见楚王世代在武昌一带盘剥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是守着这么多钱财,居然硬是要学福王,不肯拿出来用,现在倒好,白白都便宜给他刑天军了。
除此之外,武昌府城作为湖广省府,城中住了大批官绅的家,这些人也都世代囤积了大批钱财,现如今肖天健正是花钱的时候,绝不会跟他们客气,该抄的都抄了,还有那些逃到武昌避难的各地官绅,也都携带了大批细软住在武昌城之中,所以这些人家也不会客气,照例抄没便是了。
如此一来,刑天军光是在武昌府城便“搜刮”出来了三百余万两银子和两万余两黄金,单是这笔钱,就足够刑天军再招募训练十万大军了!
(今日鸣谢zzpiggy兄弟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所在!)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名儒
但是刑天军入城之后,对普通百姓和商贾却并不侵害,特别是对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不但如此,还发给米粮给予赈济,帮助他们渡过这段时日,同时为城中商贾发放通行证,准其继续在城中居留行商,并且准其在刑天军控制区之内通行,只要照交刑天军要求的税金就行。
大明其实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怪异的却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却是农业税,依靠的也是农业税,朝廷用度也多从农民身上搜刮,但是却对商人很少征税,以至于使得大明王朝的财政到了末年的时候,支出过大,以至于快陷入到政府破产的边缘。
为此万历年开始,皇帝便想要对商贾们征税,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但是这件事却受到了东林党的极力反对,斥之为与民争利!
其实狗屁的与民争利!眼下大明的商贾,没有几个跟官府的官员们不勾结的,甚至于许多巨商背后本来就是当官的在参与甚至是直接经营,皇帝想要对商人征税,岂不是等于要向从这些当官的口袋里面掏钱吗?这可如何了得?于是东林党的这些所谓的国家精英和栋梁们岂会答应?即便是他们明知国家需要这么做,但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还是立即开始群起而攻之,什么国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们朝腰包里面捞钱重要!最终在东林党的阻击之下,使朝廷试图对商人征税的事情最终也没能得以推行下去!
后来到了崇祯年间之后,崇祯也天天为钱发愁,又是加辽饷,又是加剿饷,又是加练饷,结果闹得天下农民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一些小地主也没法活了,最终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祯何曾没有想到过朝商人征税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们便是最大的阻碍,使得崇祯有心也没法推行,甚至他连海禁都不得不打开了,可是对商人的征税之事,却始终无法进行。
所以说明亡,跟东林党这帮国之栋梁的努力也是分不开关系的,这帮所谓的精英集团,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肖天健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从他占领阳城开始,便在辖地之内,对商人征税,税赋定的也不算高,商人们只要想进入刑天军辖地经商,就要交税,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军做生意,这商税都少不了!为此他老丈人范耀山还对此事多有腹诽,可是范雨彤却大加赞赏,最终说服了范耀山,支持肖天健这么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只要是在他的辖地之内,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穷,也可以有地主阶级的存在,但是唯独一种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权阶级,不管是谁,在他的辖地之中,就要服从他的管理,种地按亩收税,不管你是谁,有一亩算一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只要一个公平二字,这样一来,阶级矛盾也就会少一些,有钱人要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辙,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触地主阶级和有钱人,他关心的只是一个公平二字,只要每个人都对国家负有责任,那么不在乎谁有钱没钱!
不过虽说是开放商贾经商,但是在刑天军梳理过武昌府的商户之后,还是抄了不少商户,因为这些商户其实暗中就是许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没范围之内了!
现在好了,大家都从头来过,公平竞争,谁能发财,那是凭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护这样的人,但是要靠着当官在背后撑腰,对不起,抄你没商量,现在这些钱都充公,重新分配!
对于抓获的这些战俘们,其中的楚王朱华奎,因为在武昌罪恶昭彰,民愤极大,肖天健也不对他客气,直接下令将他和他儿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面省的安置他们麻烦,另一方面也以此来平息民愤,招买周边的民心。
而对于城中俘获的那些官吏们,肖天健则下令对其甄选,挑拣出贪墨的最厉害的人,拉出武昌城干掉,同样也是用他们的人头收买人心之用。
但是对于低级的一些官吏和一些在武昌一带百姓之中有清名的官吏,则宽容对待,不愿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释放其回家,发还部分财产,让其可以生活,但是处于编管之中,受委派的保长的监管生活,愿意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则选他们的强项,重新进行安排,以刑天军文吏的身份,重新启用,使之摇身变为刑天军的官员,为刑天军效命。
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城中的那个前任朝廷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贺逢圣,此人乃是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名,乃是一个大才之人,为人刚正清廉,而且不喜攀附权势,曾经得罪过魏忠贤,结果被罢官,后来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之后,重新复起,刚刚致仕返乡,便遇上刑天军攻打武昌城,结果在武昌城破之后,被刑天军抓了起来。
肖天健了解了贺逢圣的情况之后,亲自到监押地将其释放,并且将其家人也都发还,城中宅院财产也尽数发还,以礼待之,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但是当即便遭到了贺逢圣的断然拒绝,并且肖天健还被他痛骂了一顿。
为此肖天健和贺逢圣还进行了好一通的理论,历数当今朝廷的种种不是,但是却被贺逢圣一一反驳,对于这样的大儒之人,肖天健耍嘴皮子跟他斗嘴,显然是自取其辱,贺逢圣引经据典的将肖天健骂的狗血喷头,气的肖天健几欲想要拔刀把这老家伙给剁了,但是最终都忍住了怒气,继续和他理论,但是最终还是落败而逃。
但是肖天健却还是不许任何人对这个老头子无礼,下令手下给贺家提供城中最好的饮食,善加对待。
可是贺逢圣却有点死脑筋,眼看大明要完蛋,觉得他曾经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以身侍贼,所以要在家中悬梁自尽。
而贺逢圣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也是在张献忠攻克武昌城之后,让家人驾船载着他行至湖上,最终投湖而死的,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死成,被家人给劝救了下来。
肖天健闻讯之后,立即又赶赴贺逢圣家中探望,温言相劝,告诉他如果他不想投降刑天军,给他肖天健做事的话,尽可安生在家做一个平民,他肖天健绝不会逼迫他出来做官的,而且保证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一定善待百姓,这才让贺逢圣绝了寻死的念头,从此之后闭门不出,彻底当了个闲人。
不过在数年之后,贺逢圣还是再一次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在肖天健的朝中出仕,当了一个修史馆的总编纂,主持刑天军自成军之后的编史之事,居然还毫不客气的在所编的史书之中,记录下了刑天军的一些劣迹和肖天健的一些恶行,为此招致朝野的一片弹劾之声,老头子的家几次被人丢入了大粪,险一险房子都被人给点了!
但是肖天健对这个老头子,却还是宽以对待,亲自下令刊发了他所编著的史书,并将他所收编入书中的许多有关他的坏话也留了下来,不加一字修改,使得这个老先生致死都不得不叹服肖天健的心胸之宽广,含笑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暂时歇兵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后,迅速的分兵开始继续对周边州府县城进行进攻,罗立和刘耀本二人各率领一部人马,出武昌城前往各处攻略,而肖天健则下令将李进德立即调至武昌府,接管湖广一带的民政事务的处理。
毕竟这半年多来,刑天军发展太快了,几乎可以说是差不多是每隔几天时间,便会取下一个州县,单单占领并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新占领的地盘纳入到刑天军的行政体系之中,使这些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刑天军补充所需的资金和粮秣,供军队使用。
而发展的太快,则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刑天军文吏的不足到这个时候越发的彰显了出来,以至于许多地方偌大一个县城,只能安排三五个甚至一两个文吏暂时充任知县乃至知州来管理地方。
仅凭这些人,是根本无法彻底管好地方繁杂的事务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办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当地查访当地有声望同时又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刑天军的官,委任他们当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军管理地方一些事务,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获的官吏之中,选取一些人留用,来满足刑天军的需要,可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为此肖天健早在晋南的时候,便在少年营之中选择一批不喜欢舞刀弄枪,更喜欢读书的一些少年,着力培养他们,作为后备的官员储备。
可是培养治理地方人才的这种事情,和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情,以刑天军的练兵方式,三个月练出一个合格的士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三个月时间编练一支可以上阵的人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培养一个合格的文吏方面,却根本无法速成,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谁统治中国,都必须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们,才能帮着统治者治理国家。
肖天健虽然知道士大夫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之中,有许多糟粕并不可取,可是也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在,抛弃士人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最起码眼下是天方夜谭,靠他自己培养,估摸着不等他把人才培养出来,这天下早就又大乱了!
而现在他所采用的寻访的方式,来取才任用,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可是毕竟不是常事,有时候有得人的名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却能力很有限,这么做多少有点瞎猫撞死耗子,凭运气的成分。
再说了,读书人也是这个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上层阶级的利益,不用他们的话,这天下的读书人干什么去?难不成让他们都去经商种地去?总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出路,要不然的话士族集团的能量绝对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给这些人门路的话,这帮人是绝不会干休的,他们集体反对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响之大,肖天健是知道会有多厉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总不能有士人反对他,他就派兵去将这些士人杀光吧!那么一来,中华文明又靠什么人来传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后,肖天健便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取士,并使之为己所用的问题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后,一边派罗立和刘耀本等人继续对周边进行扩张,而他则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虑更重要的事情起来。
当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并非只是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经过这大半年的连续征战之后,还有许多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腾出手来尽快解决了。
刑天军此次南下之后,不断的在进行扩张,不单单只是地盘上在扩张,兵马的数量也不得不随着地盘的扩张,而不断的扩充,但是随着兵马数量的扩充,诸军又在连番征战,使得新军的训练只能在行军之间抑或是战斗间隙进行,如此一来,新组建起来的营队的战斗素质下降很快,只有原来的那些主力战兵营,还基本上保持着比较好的战斗素养,其余的新组建起来的诸营新军,却就相差太多了,不论是装备质量还是训练乃至是军纪都到了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的时候了。
再者刑天军水营新组建起来,完全可以说是仓促成军,其中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既有少数刑天军黄河水营调过来的少量旧部充当骨干,也有在湖广当地招募起来的船夫、渔民,更是直接从官军之中叛投过来的官兵,当然也有不少靠着在水上打家劫舍发财的水盗,所以说是鱼龙混杂的厉害,兵将更是良莠不齐,军纪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于在湖广用兵,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这些都可以暂时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经拿下了武昌府,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让之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如此下去,他刑天军恐怕就也要回归到类似其它各路义军一个档次上了,这是肖天健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为了下一步进攻南直隶做准备,另外还要夺占湖广全境,到了这会儿,就不得不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一方面对新军诸营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再武装,为其补充武器,使之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肖天健也很想尽快的夺取天下,可是这些基础事情,却是要必须先做的。
现下湖广战事基本上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扫尾的工作了,肖天健便下定了决心,要先把这些事情给一一落实才行。
于是他一方面令罗立和刘耀本率领各自部下的主力战兵营继续朝四周攻击扩展,另一方面着令所有这段时间新组建起来的诸营以武昌为中心,分头停驻下来,令各营的军将们就地对部下的新兵进行整训,将其中的不合格兵将裁撤淘汰掉,另外利用湖广当地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择优录选一批合格的新兵入军,再有就是将几个讲武堂之中的学兵抽检出来一批,令其赶赴武昌,编入到各新军诸营之中,充当骨干力量,并且再从原来各部的主力战兵营的兵将之中,抽调拔擢起一批兵将补充到新营之中充当军官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在较短时间之内,使得新营可以更好的控制使用,并以刑天军所特有的练兵方式对其进行操练,使之尽可能在短期之内,战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这些新军的装备问题,长枪手和刀牌手的装备都容易就地解决,利用缴获官军之手的武器,甚至不用修改便直接可以使用,但是火铳手的装备,就只能依靠河南和晋南的匠作营来为其补充了。
这半年来,刑天军各路人马都扩充的速度很快,而且几乎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事,所以对武器的需求数量也大增许多,同时消耗也非常巨大,虽然后勤部提前储备了一批自生火铳和火炮,但是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刑天军现下扩张的需要,只能令各地匠作营加紧打造,来补充诸军使用。
可是即便是目前的各个匠作营即便是加班加点日夜不停的赶造,也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刑天军的需求,所以当肖天健打下武昌府之后,刑天军之前的战争物资储备也基本上已经告罄,已经不足以支撑刑天军紧接着便挥师东进攻打南直隶了。于是肖天健只能在打下武昌府之后,下令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稍微喘口气,重新积蓄一下力量。
由于近期扩兵速度太快,以至于刑天军诸军之中的装备质量都开始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新编的营队,情况更是严峻,甲胄暂且不说,单是被刑天军视作法宝和依仗的火铳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要,所以肖天健便让新营先少装备一些火枪,减少他们的火铳手的配置,可是如此一来,带来的问题便是许多新营的战斗力,就比老的战兵营差了一截。
对于这个出现的问题,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下令军中再一次进行改制,对军中每个营进行考评,将诸营依据他们战斗力的强弱,区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营基本上都是原来的战兵营,其中火铳手的配置基本上可以达到五成左右甚至更多,披甲兵的比例也超出六七成,这样的甲种营的战斗力便相当强悍了,而乙种营则是以组建较早的新营抑或是此次随军南下的部分预备营为主,火铳手配备比例有三成左右,披甲兵也在三成左右,这样的乙种营也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起码对上官军,一比一的情况下只强不弱,甚至可以说要远超过普通官军的战斗力!至于丙种营则以最新组建起来的一些新营为主,火铳手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兵卒基本上不披甲,只有队将以上的军官才可以披甲,但是为了保证他们也能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不得不将一些弓弩这样的武器,补充到他们之中使用,甚至于还为其配备上大量的标枪,使之起码可以充当甲乙两营的辅助兵力使用。
如此区分之后,甲种营便是绝对的主力,乙种营也拥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作战能力,而丙种营则属于辅助作战的辅兵,必要的时候,丙种营的兵将,将会作为甲乙两种战兵营的人员储备,随时抽选补充到甲乙两营之中,一定程度上丙种营可以充当辅兵和新兵营的作用。
(今日鸣谢辣死神、小城外、风沐春江、一醉人等几位弟兄的打赏!呵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取士
虽然肖天健对战兵营进行了整编,将眼下的营队分做了三等,但是这样的编制也只是暂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甲种营永远便是甲种营,丙种营便永远只能是丙种营,这要看以后他们各营的表现来定,如果甲种营抑或是乙种营在以后作战之中,表现不好的话,便可以将其降级,变成乙种营或者丙种营,而丙种营一旦在作战之中表现出色,也完全可以将其提升为甲乙两种营,如此一来,便又等于在刑天军部伍之间,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使诸营军将兵卒暗中会相互较劲,以后在战场之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总之只要是刑天军的军队,肖天健就绝不允许他们之中出现类似其它义军之中的那种乱糟糟的情况,最最不济也就是装备差一点,但是建制上,都必须按照刑天军的正规建制来进行构建,使得每个兵都有人管,而不会让他们成为一窝蜂一般的乌合之众。
至于水营那边,肖天健也没忘了,在杨昆山目前还在湘江一带,跟着李信支援李信和高建所部经略湖广南部的时候,肖天健启用杨昆山的一个外号水鸭子大名叫张弛的副手,令其和刘江二人对眼下集结在武昌和汉阳以及楚州的水营重新进行一次整编,裁撤掉水军之中大部分不适合使用的渔船,遣散一批不合格的水卒,仅保留下合用的战船和货船,重新进行编制,将其分做三个水营,其中两个为战船营,主要负责今后在长江上与官军水师作战,另一个则基本上装备货船,作为专门运送兵马物资使用,主要装备各式战船三百余条,各式大型的货船三百余条,虽然裁撤了不少船只,但是却更加精干了许多。
同时肖天健令张弛、刘江等水营诸将,利用这段时间在江面上大规模的进行练兵,使之在年底之前,可以拥有相当的战力,对于两个战船营,肖天健尽可能的搜罗了一些各式弗朗机炮,将这些战船武装起来,虽说弗朗机炮威力有限,可是在面对装备低劣的官军水师的时候,这些弗朗机炮发射速率快的有点便彰显了出来,在江面上近战起来,即便是比起刑天军步军使用的各型火炮,也并不吃亏,同时为了加强这些战船的火力,一些虎蹲炮、碗口铳也被武装到了船只上面,就连货船上,也配备了一部分,充当武装货船使用。
就在肖天健在武昌府忙的跟车轴一般的时候,罗立派人送回来消息,他率领部下已经将鄂州南部的大冶县给打了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肖天健顿时便大喜了起来,他当初跑到晋南控制阳城,为的就是阳城产铁,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为刑天军提供比较充裕的兵器,现如今整个晋南都已经被刑天军控制,眼下刑天军控制的铁矿和铁炉所产的钢铁,虽然已经基本上够刑天军使用,但是这些所产出来的铁却要通过黄河转运到河南,交付给在河南各地的匠作营使用,在这个时代,仅凭陆路运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大批的骡马,单是运输问题,就是刑天军很大的一个负担。
现在湖广基本上已经拿下了,可是武器特别是火器方面,却要靠着河南和晋南来解决,单是运输这些物资就要耗费巨大,现如今罗立打下大冶县,无疑便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众所周知大冶自古便是冶炼铜铁的地方,有大型的铜铁矿,而且在这里具有几千年的冶炼史,是中华青铜文化发祥地,也是后世武昌现代工业的基础所在,武钢筹建之初,便依托的是大冶的铁矿石来炼钢,便可以看出大冶的重要性。
现如今大冶拿下了,刑天军在这里便拥有了一处资源,再加上自古以来大冶就具有历史悠久的冶铁和炼铜的经验,即便是在大明朝时代,这里也是大明的冶铁中心之一,那里有大批的靠着采矿为生的矿工,也有大批的冶炉,如此一来,只要抽调北部一批技术好的铁匠南下过来,便立即可以就地利用这里的资源优势,为刑天军在湖广一带打造各种武器。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对罗立所部进行嘉奖,同时着令他们立即就地寻找铁匠,安抚当地的矿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而当地的产铁的炼炉,也基本上都是权贵们的家族产业,不要跟他们客气,没收充公,暂时改为刑天军公有,另外他也立即亲笔拟了一份命令,派人送到河南的嵩县总后勤部,着令他们立即在河南和晋南,再抽调一批工匠南下,赶赴大冶,在大冶就地筹建一个大型的匠作营,下一步就在大冶,为刑天军打造兵器。
大明朝对于工业很不重视,虽说民间矿冶业也发展的不错,但是朝廷对于这方面却并不怎么关注,这也可能跟朱元璋出身是个农民有关系,貌似在这个时代,中国的铁产量还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如果照此下去,技术上仅凭着民间的作坊式的经营,是很难有突破的,所以肖天健以为,如果有朝一日他夺取天下的话,那么工业就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要摒弃以前中国那种小作坊式的工业,兴办大型的工矿产业,整合资源发展技术,使得今后的中国,将永远控制着世界各种科技的前沿,再也不能缩着脖子自傲自大,以至于当国门被人家用炮舰轰开的时候,才知到自己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自他控制阳城之后,便非常重视矿冶业的发展,眼下为刑天军做工的矿工和各种工匠,已经有数万人之多了,除了钢铁之外,还有各地因为遭受战祸而被摧残的各种手工业,他也都很是关注,凡是攻占一个地方,便着令地方民务官吏要想办法扶植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其中包括各地的纺织、陶瓷、造纸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希望他们之中今后也能产生出世界知名的品牌。
眼下禹州的钧瓷便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产,以前钧瓷仅仅是皇宫大内之中可以拥有的东西,禹州钧瓷也是官窑负责管理,现在开始恢复生产之后,可以准许民间购买,于是先期产出的一批,很快便被范耀山尽数包圆,转手卖到了江南,两方获利都相当不错,而这不过只是一个其中的例子罢了。
在肖天健率兵南下之后,这才知道湖广果真是富庶之地,起码这里受到的小冰川时期的影响要远比北方轻得多,说这里是鱼米之乡一点不假,这里的稻谷一年两熟,而且产量要比北方旱田的粮食作物产量要高,不是说湖广熟天下足,仅仅是湖广一带产出的粮食,便基本上供得上河南那边的粮食缺口了。
这才不到十月,肖天健便亲眼看到了湖广一些地方已经收了两季粮食了,仅仅是从沿途各个抄没的官绅的家田之中收割上来的粮食,除去留给当地百姓所用之外,刑天军便获取到了大批的粮食,这一下肖天健总算是不用再为兵粮供应的问题发愁了,这也是他南下攻打湖广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湖广之地,他便不愁兵粮无处筹措,虽然不敢说让麾下兵将们保证吃好,但是最起码以后也可以让当兵的敞开肚子吃饱了,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今后朝廷再想扼杀刑天军,估摸着是不太可能了。
十月间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下来,但是比起北方的天气,这边虽然冷下来,但是却远没有北方那种彻骨冰寒的感觉,稍微穿的厚一点,便可以御寒了,而这个时候奉调前来的李进德也终于从河南赶到了武昌,并且在武昌府的肖天健的临时帅府之中,见到了肖天健。
见到李进德前来,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眼下这段时间,他身边缺了李信之后,不少事情便要他亲自处理,忙的他是脚不沾地,军务民务方面,他都要管,现如今李进德到了武昌府,他便可以将民务这方面的挑子撂给李进德来扛了!于是他哈哈大笑着将李进德迎入到了大堂之中,赐座给他,让他坐下说话。
李进德是从怀庆府直接走汝宁府和光州进入的湖广,然后在汉阳渡江到的武昌府之中,见到肖天健之后,见到肖天健又瘦了一圈,眼睛都带着血丝,颇为感慨,连忙参见肖天健,说主公辛苦了。
“不苦不苦!呵呵!就是稍微累了点!眼下李信我派他在长沙坐镇对湖广南部进行经略,这边的能干之人又少,所以……呵呵!不说这个了,现在你来了就好了,这边民务上一大摊子事情,你接过去我就轻松多了!
另外找你过来,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眼下咱们的辖地越来越大,仅凭以前那样安排官员管理民务,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所以我招你来,便想要和你商量一下有关开科取士的事情……”
“开科取士?”李进德听罢之后一下便惊得站了起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一脸惊喜的表情。
(这段时间腰背疼又犯了,真是疼得坐卧不宁呀!只要屁股一坐下,这脊背就疼的针扎一般,有心多写一些,都不能久坐,所以爆发很难,能保证每天两更,算是不错了!大家谁又好的治疗棘突炎的法子不妨在书评区留言给我!这种疼真不好受呀!让我早日脱离苦海吧!多谢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选
“对!就是开科取士!眼下我们辖地之中的读书人也有不少,而我们眼下也需要招募官员为我所用!这些读书人,经年累月的挑灯夜读,谋的岂不是有朝一日能做官吗?如果我们弃之不用的话,岂不浪费了吗?
而眼下仅凭我们四处查访贤能之人,择优录用,总是要有疏漏,很可能会埋没不少人才,所以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了!我看就先从湖广这边开始试行好了!今年年前便在武昌府先举行一次,招录一批贤能之士,授之以官,为我所用!如果效果不错的话,那么今后再在其它地方推行!”肖天健说出了他的打算。
李进德激动的手都有点哆嗦,连忙起身跪下,对肖天健磕头道:“卑职代天下士子,叩谢主公!多谢主公的恩典!这可是件大好事呀!”
其实别看李进德他们这些人投效肖天健,但是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肖天健能给天下士人开一条门路的,哪怕是他们自己当初并不得志,但是也知道读书不容易,好多士子好不容易苦读寒窗十余载甚至几十年,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可是其中不少人都并没有机会能当上官,但是好歹朝廷隔几年还是要招录一批人为官的,这总是让读书人有个奔头,现如今肖天健造朝廷的反,眼下看来,肖天健问鼎天下基本上已经是朝夕可待了,而今后肖天健如何对待这些天下的士子读书人,显然在此之前,还是一个迷,一方面他们也看出来,肖天健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一批人才,来替他治理地方,一方面他们也看到肖天健刻意的在各地寻访一些名士抑或是贤能之士出来为官,甚至于不惜屈尊去劝说一些被俘的官员投效于他,这次他途径汝宁府的时候,便在汝宁府见到了刚刚在汝宁府走马上任的当朝旧吏高斗枢,便知道肖天健眼下可以说是求贤若渴。
但是这次过来,他没有想到肖天健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科取士的事情,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便不用担心今后在肖天健夺取天下之后,士子们的出路问题了,这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谁执掌天下,都还是离不开读书人的!所以李进德听罢之后,颇为高兴。
同时让他更高兴的是肖天健现在虽然尚未称王称帝,但是从眼下肖天健打算开科取士,来满足对于官员的需求来看,起码肖天健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一旦肖天健有朝一日登临天下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也都功成名就,揭去了身上的这个贼名,堂而皇之的可以笑对先祖了!这可以说才是李进德最高兴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肖天健又说道:“但是咱们开科取士,不效仿当今朝廷的试题,当今科考太重视四书五经的内容,这么考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才干,但是却多为读死书之人,看看眼下朝廷里面那些当官的吧!多为一帮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人,有真本事的没有多少!
如果让我开科取士的话,最重的便是要看应试之人的能力如何!所以要考,四书五经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那种要靠着死记硬背的东西,考了又有何用?只会掉书袋罢了!所以要考就重视策问,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也不能说就彻底不要,毕竟这也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修养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但是不妨加入一些有关数算、农经之类的东西,看看应试之人如何作答,看看他们胸中到底装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学问!
总之这件事就由你先来主持办理,该考什么不该考什么,第一次可以摸索着来,以后逐步完善,让应试之人都知道,我肖某取士,要的是胸有经世之学的人才,让那些只知道读死书的人还回去读他们的死书吧!最起码,也要通过这次开科取士,让士子们知道,以后他们该多学一些什么!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去重视学务实的学问!”
李进德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其实他这样的人也是朝廷科举的受害者,李进德也觉得当下朝廷的科举考试内容太过死板迂腐,现在肖天健说出这么多具有新意的东西,让他听得很是激动,顺着肖天健的思路去想一下,如果这样开科招录出来的官员,还真的就比较能看得出应试之人是否有真本事了!
除此之外,武昌府城作为湖广省府,城中住了大批官绅的家,这些人也都世代囤积了大批钱财,现如今肖天健正是花钱的时候,绝不会跟他们客气,该抄的都抄了,还有那些逃到武昌避难的各地官绅,也都携带了大批细软住在武昌城之中,所以这些人家也不会客气,照例抄没便是了。
如此一来,刑天军光是在武昌府城便“搜刮”出来了三百余万两银子和两万余两黄金,单是这笔钱,就足够刑天军再招募训练十万大军了!
(今日鸣谢zzpiggy兄弟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所在!)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名儒
但是刑天军入城之后,对普通百姓和商贾却并不侵害,特别是对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不但如此,还发给米粮给予赈济,帮助他们渡过这段时日,同时为城中商贾发放通行证,准其继续在城中居留行商,并且准其在刑天军控制区之内通行,只要照交刑天军要求的税金就行。
大明其实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怪异的却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却是农业税,依靠的也是农业税,朝廷用度也多从农民身上搜刮,但是却对商人很少征税,以至于使得大明王朝的财政到了末年的时候,支出过大,以至于快陷入到政府破产的边缘。
为此万历年开始,皇帝便想要对商贾们征税,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但是这件事却受到了东林党的极力反对,斥之为与民争利!
其实狗屁的与民争利!眼下大明的商贾,没有几个跟官府的官员们不勾结的,甚至于许多巨商背后本来就是当官的在参与甚至是直接经营,皇帝想要对商人征税,岂不是等于要向从这些当官的口袋里面掏钱吗?这可如何了得?于是东林党的这些所谓的国家精英和栋梁们岂会答应?即便是他们明知国家需要这么做,但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还是立即开始群起而攻之,什么国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们朝腰包里面捞钱重要!最终在东林党的阻击之下,使朝廷试图对商人征税的事情最终也没能得以推行下去!
后来到了崇祯年间之后,崇祯也天天为钱发愁,又是加辽饷,又是加剿饷,又是加练饷,结果闹得天下农民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一些小地主也没法活了,最终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祯何曾没有想到过朝商人征税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们便是最大的阻碍,使得崇祯有心也没法推行,甚至他连海禁都不得不打开了,可是对商人的征税之事,却始终无法进行。
所以说明亡,跟东林党这帮国之栋梁的努力也是分不开关系的,这帮所谓的精英集团,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肖天健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从他占领阳城开始,便在辖地之内,对商人征税,税赋定的也不算高,商人们只要想进入刑天军辖地经商,就要交税,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军做生意,这商税都少不了!为此他老丈人范耀山还对此事多有腹诽,可是范雨彤却大加赞赏,最终说服了范耀山,支持肖天健这么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只要是在他的辖地之内,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穷,也可以有地主阶级的存在,但是唯独一种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权阶级,不管是谁,在他的辖地之中,就要服从他的管理,种地按亩收税,不管你是谁,有一亩算一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只要一个公平二字,这样一来,阶级矛盾也就会少一些,有钱人要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辙,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触地主阶级和有钱人,他关心的只是一个公平二字,只要每个人都对国家负有责任,那么不在乎谁有钱没钱!
不过虽说是开放商贾经商,但是在刑天军梳理过武昌府的商户之后,还是抄了不少商户,因为这些商户其实暗中就是许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没范围之内了!
现在好了,大家都从头来过,公平竞争,谁能发财,那是凭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护这样的人,但是要靠着当官在背后撑腰,对不起,抄你没商量,现在这些钱都充公,重新分配!
对于抓获的这些战俘们,其中的楚王朱华奎,因为在武昌罪恶昭彰,民愤极大,肖天健也不对他客气,直接下令将他和他儿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面省的安置他们麻烦,另一方面也以此来平息民愤,招买周边的民心。
而对于城中俘获的那些官吏们,肖天健则下令对其甄选,挑拣出贪墨的最厉害的人,拉出武昌城干掉,同样也是用他们的人头收买人心之用。
但是对于低级的一些官吏和一些在武昌一带百姓之中有清名的官吏,则宽容对待,不愿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释放其回家,发还部分财产,让其可以生活,但是处于编管之中,受委派的保长的监管生活,愿意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则选他们的强项,重新进行安排,以刑天军文吏的身份,重新启用,使之摇身变为刑天军的官员,为刑天军效命。
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城中的那个前任朝廷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贺逢圣,此人乃是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名,乃是一个大才之人,为人刚正清廉,而且不喜攀附权势,曾经得罪过魏忠贤,结果被罢官,后来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之后,重新复起,刚刚致仕返乡,便遇上刑天军攻打武昌城,结果在武昌城破之后,被刑天军抓了起来。
肖天健了解了贺逢圣的情况之后,亲自到监押地将其释放,并且将其家人也都发还,城中宅院财产也尽数发还,以礼待之,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但是当即便遭到了贺逢圣的断然拒绝,并且肖天健还被他痛骂了一顿。
为此肖天健和贺逢圣还进行了好一通的理论,历数当今朝廷的种种不是,但是却被贺逢圣一一反驳,对于这样的大儒之人,肖天健耍嘴皮子跟他斗嘴,显然是自取其辱,贺逢圣引经据典的将肖天健骂的狗血喷头,气的肖天健几欲想要拔刀把这老家伙给剁了,但是最终都忍住了怒气,继续和他理论,但是最终还是落败而逃。
但是肖天健却还是不许任何人对这个老头子无礼,下令手下给贺家提供城中最好的饮食,善加对待。
可是贺逢圣却有点死脑筋,眼看大明要完蛋,觉得他曾经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以身侍贼,所以要在家中悬梁自尽。
而贺逢圣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也是在张献忠攻克武昌城之后,让家人驾船载着他行至湖上,最终投湖而死的,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死成,被家人给劝救了下来。
肖天健闻讯之后,立即又赶赴贺逢圣家中探望,温言相劝,告诉他如果他不想投降刑天军,给他肖天健做事的话,尽可安生在家做一个平民,他肖天健绝不会逼迫他出来做官的,而且保证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一定善待百姓,这才让贺逢圣绝了寻死的念头,从此之后闭门不出,彻底当了个闲人。
不过在数年之后,贺逢圣还是再一次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在肖天健的朝中出仕,当了一个修史馆的总编纂,主持刑天军自成军之后的编史之事,居然还毫不客气的在所编的史书之中,记录下了刑天军的一些劣迹和肖天健的一些恶行,为此招致朝野的一片弹劾之声,老头子的家几次被人丢入了大粪,险一险房子都被人给点了!
但是肖天健对这个老头子,却还是宽以对待,亲自下令刊发了他所编著的史书,并将他所收编入书中的许多有关他的坏话也留了下来,不加一字修改,使得这个老先生致死都不得不叹服肖天健的心胸之宽广,含笑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暂时歇兵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后,迅速的分兵开始继续对周边州府县城进行进攻,罗立和刘耀本二人各率领一部人马,出武昌城前往各处攻略,而肖天健则下令将李进德立即调至武昌府,接管湖广一带的民政事务的处理。
毕竟这半年多来,刑天军发展太快了,几乎可以说是差不多是每隔几天时间,便会取下一个州县,单单占领并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新占领的地盘纳入到刑天军的行政体系之中,使这些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刑天军补充所需的资金和粮秣,供军队使用。
而发展的太快,则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刑天军文吏的不足到这个时候越发的彰显了出来,以至于许多地方偌大一个县城,只能安排三五个甚至一两个文吏暂时充任知县乃至知州来管理地方。
仅凭这些人,是根本无法彻底管好地方繁杂的事务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办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当地查访当地有声望同时又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刑天军的官,委任他们当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军管理地方一些事务,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获的官吏之中,选取一些人留用,来满足刑天军的需要,可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为此肖天健早在晋南的时候,便在少年营之中选择一批不喜欢舞刀弄枪,更喜欢读书的一些少年,着力培养他们,作为后备的官员储备。
可是培养治理地方人才的这种事情,和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情,以刑天军的练兵方式,三个月练出一个合格的士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三个月时间编练一支可以上阵的人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培养一个合格的文吏方面,却根本无法速成,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谁统治中国,都必须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们,才能帮着统治者治理国家。
肖天健虽然知道士大夫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之中,有许多糟粕并不可取,可是也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在,抛弃士人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最起码眼下是天方夜谭,靠他自己培养,估摸着不等他把人才培养出来,这天下早就又大乱了!
而现在他所采用的寻访的方式,来取才任用,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可是毕竟不是常事,有时候有得人的名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却能力很有限,这么做多少有点瞎猫撞死耗子,凭运气的成分。
再说了,读书人也是这个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上层阶级的利益,不用他们的话,这天下的读书人干什么去?难不成让他们都去经商种地去?总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出路,要不然的话士族集团的能量绝对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给这些人门路的话,这帮人是绝不会干休的,他们集体反对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响之大,肖天健是知道会有多厉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总不能有士人反对他,他就派兵去将这些士人杀光吧!那么一来,中华文明又靠什么人来传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后,肖天健便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取士,并使之为己所用的问题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后,一边派罗立和刘耀本等人继续对周边进行扩张,而他则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虑更重要的事情起来。
当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并非只是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经过这大半年的连续征战之后,还有许多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腾出手来尽快解决了。
刑天军此次南下之后,不断的在进行扩张,不单单只是地盘上在扩张,兵马的数量也不得不随着地盘的扩张,而不断的扩充,但是随着兵马数量的扩充,诸军又在连番征战,使得新军的训练只能在行军之间抑或是战斗间隙进行,如此一来,新组建起来的营队的战斗素质下降很快,只有原来的那些主力战兵营,还基本上保持着比较好的战斗素养,其余的新组建起来的诸营新军,却就相差太多了,不论是装备质量还是训练乃至是军纪都到了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的时候了。
再者刑天军水营新组建起来,完全可以说是仓促成军,其中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既有少数刑天军黄河水营调过来的少量旧部充当骨干,也有在湖广当地招募起来的船夫、渔民,更是直接从官军之中叛投过来的官兵,当然也有不少靠着在水上打家劫舍发财的水盗,所以说是鱼龙混杂的厉害,兵将更是良莠不齐,军纪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于在湖广用兵,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这些都可以暂时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经拿下了武昌府,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让之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如此下去,他刑天军恐怕就也要回归到类似其它各路义军一个档次上了,这是肖天健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为了下一步进攻南直隶做准备,另外还要夺占湖广全境,到了这会儿,就不得不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一方面对新军诸营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再武装,为其补充武器,使之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肖天健也很想尽快的夺取天下,可是这些基础事情,却是要必须先做的。
现下湖广战事基本上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扫尾的工作了,肖天健便下定了决心,要先把这些事情给一一落实才行。
于是他一方面令罗立和刘耀本率领各自部下的主力战兵营继续朝四周攻击扩展,另一方面着令所有这段时间新组建起来的诸营以武昌为中心,分头停驻下来,令各营的军将们就地对部下的新兵进行整训,将其中的不合格兵将裁撤淘汰掉,另外利用湖广当地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择优录选一批合格的新兵入军,再有就是将几个讲武堂之中的学兵抽检出来一批,令其赶赴武昌,编入到各新军诸营之中,充当骨干力量,并且再从原来各部的主力战兵营的兵将之中,抽调拔擢起一批兵将补充到新营之中充当军官使用,如此一来,可以在较短时间之内,使得新营可以更好的控制使用,并以刑天军所特有的练兵方式对其进行操练,使之尽可能在短期之内,战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这些新军的装备问题,长枪手和刀牌手的装备都容易就地解决,利用缴获官军之手的武器,甚至不用修改便直接可以使用,但是火铳手的装备,就只能依靠河南和晋南的匠作营来为其补充了。
这半年来,刑天军各路人马都扩充的速度很快,而且几乎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事,所以对武器的需求数量也大增许多,同时消耗也非常巨大,虽然后勤部提前储备了一批自生火铳和火炮,但是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刑天军现下扩张的需要,只能令各地匠作营加紧打造,来补充诸军使用。
可是即便是目前的各个匠作营即便是加班加点日夜不停的赶造,也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刑天军的需求,所以当肖天健打下武昌府之后,刑天军之前的战争物资储备也基本上已经告罄,已经不足以支撑刑天军紧接着便挥师东进攻打南直隶了。于是肖天健只能在打下武昌府之后,下令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稍微喘口气,重新积蓄一下力量。
由于近期扩兵速度太快,以至于刑天军诸军之中的装备质量都开始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新编的营队,情况更是严峻,甲胄暂且不说,单是被刑天军视作法宝和依仗的火铳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要,所以肖天健便让新营先少装备一些火枪,减少他们的火铳手的配置,可是如此一来,带来的问题便是许多新营的战斗力,就比老的战兵营差了一截。
对于这个出现的问题,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下令军中再一次进行改制,对军中每个营进行考评,将诸营依据他们战斗力的强弱,区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营基本上都是原来的战兵营,其中火铳手的配置基本上可以达到五成左右甚至更多,披甲兵的比例也超出六七成,这样的甲种营的战斗力便相当强悍了,而乙种营则是以组建较早的新营抑或是此次随军南下的部分预备营为主,火铳手配备比例有三成左右,披甲兵也在三成左右,这样的乙种营也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起码对上官军,一比一的情况下只强不弱,甚至可以说要远超过普通官军的战斗力!至于丙种营则以最新组建起来的一些新营为主,火铳手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兵卒基本上不披甲,只有队将以上的军官才可以披甲,但是为了保证他们也能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不得不将一些弓弩这样的武器,补充到他们之中使用,甚至于还为其配备上大量的标枪,使之起码可以充当甲乙两营的辅助兵力使用。
如此区分之后,甲种营便是绝对的主力,乙种营也拥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作战能力,而丙种营则属于辅助作战的辅兵,必要的时候,丙种营的兵将,将会作为甲乙两种战兵营的人员储备,随时抽选补充到甲乙两营之中,一定程度上丙种营可以充当辅兵和新兵营的作用。
(今日鸣谢辣死神、小城外、风沐春江、一醉人等几位弟兄的打赏!呵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取士
虽然肖天健对战兵营进行了整编,将眼下的营队分做了三等,但是这样的编制也只是暂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甲种营永远便是甲种营,丙种营便永远只能是丙种营,这要看以后他们各营的表现来定,如果甲种营抑或是乙种营在以后作战之中,表现不好的话,便可以将其降级,变成乙种营或者丙种营,而丙种营一旦在作战之中表现出色,也完全可以将其提升为甲乙两种营,如此一来,便又等于在刑天军部伍之间,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使诸营军将兵卒暗中会相互较劲,以后在战场之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总之只要是刑天军的军队,肖天健就绝不允许他们之中出现类似其它义军之中的那种乱糟糟的情况,最最不济也就是装备差一点,但是建制上,都必须按照刑天军的正规建制来进行构建,使得每个兵都有人管,而不会让他们成为一窝蜂一般的乌合之众。
至于水营那边,肖天健也没忘了,在杨昆山目前还在湘江一带,跟着李信支援李信和高建所部经略湖广南部的时候,肖天健启用杨昆山的一个外号水鸭子大名叫张弛的副手,令其和刘江二人对眼下集结在武昌和汉阳以及楚州的水营重新进行一次整编,裁撤掉水军之中大部分不适合使用的渔船,遣散一批不合格的水卒,仅保留下合用的战船和货船,重新进行编制,将其分做三个水营,其中两个为战船营,主要负责今后在长江上与官军水师作战,另一个则基本上装备货船,作为专门运送兵马物资使用,主要装备各式战船三百余条,各式大型的货船三百余条,虽然裁撤了不少船只,但是却更加精干了许多。
同时肖天健令张弛、刘江等水营诸将,利用这段时间在江面上大规模的进行练兵,使之在年底之前,可以拥有相当的战力,对于两个战船营,肖天健尽可能的搜罗了一些各式弗朗机炮,将这些战船武装起来,虽说弗朗机炮威力有限,可是在面对装备低劣的官军水师的时候,这些弗朗机炮发射速率快的有点便彰显了出来,在江面上近战起来,即便是比起刑天军步军使用的各型火炮,也并不吃亏,同时为了加强这些战船的火力,一些虎蹲炮、碗口铳也被武装到了船只上面,就连货船上,也配备了一部分,充当武装货船使用。
就在肖天健在武昌府忙的跟车轴一般的时候,罗立派人送回来消息,他率领部下已经将鄂州南部的大冶县给打了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肖天健顿时便大喜了起来,他当初跑到晋南控制阳城,为的就是阳城产铁,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为刑天军提供比较充裕的兵器,现如今整个晋南都已经被刑天军控制,眼下刑天军控制的铁矿和铁炉所产的钢铁,虽然已经基本上够刑天军使用,但是这些所产出来的铁却要通过黄河转运到河南,交付给在河南各地的匠作营使用,在这个时代,仅凭陆路运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大批的骡马,单是运输问题,就是刑天军很大的一个负担。
现在湖广基本上已经拿下了,可是武器特别是火器方面,却要靠着河南和晋南来解决,单是运输这些物资就要耗费巨大,现如今罗立打下大冶县,无疑便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众所周知大冶自古便是冶炼铜铁的地方,有大型的铜铁矿,而且在这里具有几千年的冶炼史,是中华青铜文化发祥地,也是后世武昌现代工业的基础所在,武钢筹建之初,便依托的是大冶的铁矿石来炼钢,便可以看出大冶的重要性。
现如今大冶拿下了,刑天军在这里便拥有了一处资源,再加上自古以来大冶就具有历史悠久的冶铁和炼铜的经验,即便是在大明朝时代,这里也是大明的冶铁中心之一,那里有大批的靠着采矿为生的矿工,也有大批的冶炉,如此一来,只要抽调北部一批技术好的铁匠南下过来,便立即可以就地利用这里的资源优势,为刑天军在湖广一带打造各种武器。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对罗立所部进行嘉奖,同时着令他们立即就地寻找铁匠,安抚当地的矿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而当地的产铁的炼炉,也基本上都是权贵们的家族产业,不要跟他们客气,没收充公,暂时改为刑天军公有,另外他也立即亲笔拟了一份命令,派人送到河南的嵩县总后勤部,着令他们立即在河南和晋南,再抽调一批工匠南下,赶赴大冶,在大冶就地筹建一个大型的匠作营,下一步就在大冶,为刑天军打造兵器。
大明朝对于工业很不重视,虽说民间矿冶业也发展的不错,但是朝廷对于这方面却并不怎么关注,这也可能跟朱元璋出身是个农民有关系,貌似在这个时代,中国的铁产量还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如果照此下去,技术上仅凭着民间的作坊式的经营,是很难有突破的,所以肖天健以为,如果有朝一日他夺取天下的话,那么工业就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要摒弃以前中国那种小作坊式的工业,兴办大型的工矿产业,整合资源发展技术,使得今后的中国,将永远控制着世界各种科技的前沿,再也不能缩着脖子自傲自大,以至于当国门被人家用炮舰轰开的时候,才知到自己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自他控制阳城之后,便非常重视矿冶业的发展,眼下为刑天军做工的矿工和各种工匠,已经有数万人之多了,除了钢铁之外,还有各地因为遭受战祸而被摧残的各种手工业,他也都很是关注,凡是攻占一个地方,便着令地方民务官吏要想办法扶植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其中包括各地的纺织、陶瓷、造纸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希望他们之中今后也能产生出世界知名的品牌。
眼下禹州的钧瓷便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产,以前钧瓷仅仅是皇宫大内之中可以拥有的东西,禹州钧瓷也是官窑负责管理,现在开始恢复生产之后,可以准许民间购买,于是先期产出的一批,很快便被范耀山尽数包圆,转手卖到了江南,两方获利都相当不错,而这不过只是一个其中的例子罢了。
在肖天健率兵南下之后,这才知道湖广果真是富庶之地,起码这里受到的小冰川时期的影响要远比北方轻得多,说这里是鱼米之乡一点不假,这里的稻谷一年两熟,而且产量要比北方旱田的粮食作物产量要高,不是说湖广熟天下足,仅仅是湖广一带产出的粮食,便基本上供得上河南那边的粮食缺口了。
这才不到十月,肖天健便亲眼看到了湖广一些地方已经收了两季粮食了,仅仅是从沿途各个抄没的官绅的家田之中收割上来的粮食,除去留给当地百姓所用之外,刑天军便获取到了大批的粮食,这一下肖天健总算是不用再为兵粮供应的问题发愁了,这也是他南下攻打湖广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湖广之地,他便不愁兵粮无处筹措,虽然不敢说让麾下兵将们保证吃好,但是最起码以后也可以让当兵的敞开肚子吃饱了,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今后朝廷再想扼杀刑天军,估摸着是不太可能了。
十月间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下来,但是比起北方的天气,这边虽然冷下来,但是却远没有北方那种彻骨冰寒的感觉,稍微穿的厚一点,便可以御寒了,而这个时候奉调前来的李进德也终于从河南赶到了武昌,并且在武昌府的肖天健的临时帅府之中,见到了肖天健。
见到李进德前来,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眼下这段时间,他身边缺了李信之后,不少事情便要他亲自处理,忙的他是脚不沾地,军务民务方面,他都要管,现如今李进德到了武昌府,他便可以将民务这方面的挑子撂给李进德来扛了!于是他哈哈大笑着将李进德迎入到了大堂之中,赐座给他,让他坐下说话。
李进德是从怀庆府直接走汝宁府和光州进入的湖广,然后在汉阳渡江到的武昌府之中,见到肖天健之后,见到肖天健又瘦了一圈,眼睛都带着血丝,颇为感慨,连忙参见肖天健,说主公辛苦了。
“不苦不苦!呵呵!就是稍微累了点!眼下李信我派他在长沙坐镇对湖广南部进行经略,这边的能干之人又少,所以……呵呵!不说这个了,现在你来了就好了,这边民务上一大摊子事情,你接过去我就轻松多了!
另外找你过来,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眼下咱们的辖地越来越大,仅凭以前那样安排官员管理民务,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所以我招你来,便想要和你商量一下有关开科取士的事情……”
“开科取士?”李进德听罢之后一下便惊得站了起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一脸惊喜的表情。
(这段时间腰背疼又犯了,真是疼得坐卧不宁呀!只要屁股一坐下,这脊背就疼的针扎一般,有心多写一些,都不能久坐,所以爆发很难,能保证每天两更,算是不错了!大家谁又好的治疗棘突炎的法子不妨在书评区留言给我!这种疼真不好受呀!让我早日脱离苦海吧!多谢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选
“对!就是开科取士!眼下我们辖地之中的读书人也有不少,而我们眼下也需要招募官员为我所用!这些读书人,经年累月的挑灯夜读,谋的岂不是有朝一日能做官吗?如果我们弃之不用的话,岂不浪费了吗?
而眼下仅凭我们四处查访贤能之人,择优录用,总是要有疏漏,很可能会埋没不少人才,所以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了!我看就先从湖广这边开始试行好了!今年年前便在武昌府先举行一次,招录一批贤能之士,授之以官,为我所用!如果效果不错的话,那么今后再在其它地方推行!”肖天健说出了他的打算。
李进德激动的手都有点哆嗦,连忙起身跪下,对肖天健磕头道:“卑职代天下士子,叩谢主公!多谢主公的恩典!这可是件大好事呀!”
其实别看李进德他们这些人投效肖天健,但是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肖天健能给天下士人开一条门路的,哪怕是他们自己当初并不得志,但是也知道读书不容易,好多士子好不容易苦读寒窗十余载甚至几十年,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可是其中不少人都并没有机会能当上官,但是好歹朝廷隔几年还是要招录一批人为官的,这总是让读书人有个奔头,现如今肖天健造朝廷的反,眼下看来,肖天健问鼎天下基本上已经是朝夕可待了,而今后肖天健如何对待这些天下的士子读书人,显然在此之前,还是一个迷,一方面他们也看出来,肖天健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一批人才,来替他治理地方,一方面他们也看到肖天健刻意的在各地寻访一些名士抑或是贤能之士出来为官,甚至于不惜屈尊去劝说一些被俘的官员投效于他,这次他途径汝宁府的时候,便在汝宁府见到了刚刚在汝宁府走马上任的当朝旧吏高斗枢,便知道肖天健眼下可以说是求贤若渴。
但是这次过来,他没有想到肖天健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科取士的事情,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便不用担心今后在肖天健夺取天下之后,士子们的出路问题了,这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谁执掌天下,都还是离不开读书人的!所以李进德听罢之后,颇为高兴。
同时让他更高兴的是肖天健现在虽然尚未称王称帝,但是从眼下肖天健打算开科取士,来满足对于官员的需求来看,起码肖天健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一旦肖天健有朝一日登临天下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也都功成名就,揭去了身上的这个贼名,堂而皇之的可以笑对先祖了!这可以说才是李进德最高兴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肖天健又说道:“但是咱们开科取士,不效仿当今朝廷的试题,当今科考太重视四书五经的内容,这么考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才干,但是却多为读死书之人,看看眼下朝廷里面那些当官的吧!多为一帮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人,有真本事的没有多少!
如果让我开科取士的话,最重的便是要看应试之人的能力如何!所以要考,四书五经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那种要靠着死记硬背的东西,考了又有何用?只会掉书袋罢了!所以要考就重视策问,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也不能说就彻底不要,毕竟这也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修养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但是不妨加入一些有关数算、农经之类的东西,看看应试之人如何作答,看看他们胸中到底装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学问!
总之这件事就由你先来主持办理,该考什么不该考什么,第一次可以摸索着来,以后逐步完善,让应试之人都知道,我肖某取士,要的是胸有经世之学的人才,让那些只知道读死书的人还回去读他们的死书吧!最起码,也要通过这次开科取士,让士子们知道,以后他们该多学一些什么!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去重视学务实的学问!”
李进德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其实他这样的人也是朝廷科举的受害者,李进德也觉得当下朝廷的科举考试内容太过死板迂腐,现在肖天健说出这么多具有新意的东西,让他听得很是激动,顺着肖天健的思路去想一下,如果这样开科招录出来的官员,还真的就比较能看得出应试之人是否有真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