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98节
陈菊英开始数家珍:离不开啊,不行的,三个儿女孝顺都想接他们过去,可是家里离不开,还有一亩半地,还有小菜园,还有十几只鸡、三只大鹅和一条看家的小狗……
冯福全问:“你爸身体都还好吧,我们来帝京过年,你爸那边你说过了?”
“说过了,我爸可高兴了,人年纪大了就喜欢热闹。我们家现在地方大,正好把我爸也接过来一起过年,每年都是我们回大院,今年让他也来我们家过一次年。”
方冀南便笑着解释了一下,现在家里除了丫丫,其实还有一起住的刘大爷和刘大妈,两个老人讲究,两家也就年夜饭没一起吃,其实相处跟自家人一个样,平常都帮着他们照应家里、带带丫丫。
“我爸身体也还行,您别看他看起来身子骨不算硬朗,腿脚也越发不行了,现在轻易都不出门,可是医疗条件好啊,国家照顾得好,身体倒没大问题,整天心情也好。”方冀南趁机劝道,“其实农村当然有农村的好,可是咱们村交通又不太便利,你们年纪大了,还是城里医疗条件好。”
冯福全道:“我跟你娘,我们就是在农村住惯了,年纪又不是多老,身体又很好,起码我们现在也没病没灾的,你们各人忙工作干事业,不用管我们,你们一个个把我们管的,别管我们,我们老公母俩还自在些。”
方冀南听了忍不住笑,忽然想到等若干年后,等他和冯妙都退休了,身体健康时间自由,有钱也有闲,大概也不希望儿子们来管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过几天他们自己的日子。
人的一辈子似乎就是这样,最好的年华都用来拼搏奋斗、养儿育女了,上有老下有小,很难属于你自己。所以人啊,总想有点儿属于自己的生活。
“今年过年可热闹了。”冯妙笑道,“爹娘你们来了就对了,你看现在大子读军校,学校管得严,二子又高三,想你们了也见不着你们,他俩也就过年能在家里几天,正好你们都能见着了。”
“对了,你们那个小闺女,来了一年多了我们都还没见过,还头一次见呢。”陈菊英说着就去带着的一大包东西里翻,说第一次见孩子,给她带了新衣服、还准备了见面礼。
“可怜见的小丫头,怪叫人心疼的,我寻思大过年的,给她做一身红衣服。”陈菊英道。
冯妙知道这也算是农村风俗,就由着他们,只是提醒道:“爹,娘,丫丫现在就是我们家小孩,户口都写在她爷爷户口本上了,你们疼孩子我懂,但是小孩小,可不要在她面前说可怜什么的。”
“我知道,我知道,那不能说。”陈菊英忙答应着。
下车一进家门,丫丫正跟周围邻居的两个小姑娘跳皮筋,瞧见他们来了忙跑过来,十分高兴地问:“姨,姥姥来了?”
“哎呦,这孩子真可心,知道亲人儿。”陈菊英拍着冯福全的胳膊说,忙的拉着她,赶紧给她拿糖吃,又让她分给一起玩的小朋友。丫丫生活中第一次有了“姥姥”这个角色,还挺高兴的,分完糖跟着大人往家里去。
“你们这院子还两层呢。”陈菊英走到中间的垂花门,又扶着门框退回来,外院看了一圈,进去把内院看了一圈,笑道,“这房子好,接地气,我总觉着跃进家住的那个楼房不接地气。”
冯福全也背着双手里外看了一圈道:“这院子还不小呢,怪不得冯妙要买,小孩有地方玩儿,将来大子二子都结婚生了娃,娃们都有地方玩了。”
“就是都铺上地砖可惜了,留点儿地方种菜呀。”陈菊英道。
刘大妈听到动静从屋里迎出来,听到这话立刻接了一句:“可不是吗大妹子,你说我就一直琢磨,把这地砖扒掉一块,留一片种点儿菜呢。”
陈菊英一听:“对呀对吧,你看这时节种点儿菠菜、小黑菜什么的,一开春就能吃了。”
结果在帝京的这段日子,陈菊英就跟刘大妈最聊得来了,俩老太太整天讨论种菜养鸡、家长里短那些事儿。
听到冯福全和陈菊英来了,沈父便先请去大院坐坐、吃顿饭,然后大子二子都放假回来了,就陪着姥姥姥爷逛逛大首都。
大子二子带他们去了首都各大景点,还带他们去了帝大校园转悠,离得近,让姥姥姥爷看看爸爸妈妈上学读书的地方。回来说有点巧,他们在帝大校园遇上张希运了。
冯妙一想,在帝大校园遇上张希运还不是正常吗,他就住在学校里,放寒假了,人家别人都在忙碌过年,他一个人也没别的事,也找不到那么多人玩,食堂都没得吃了,一个人东一顿、西一顿上街吃馆子,整天骑个自行车在校园里瞎转悠,还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你说他以前到我们家来,管我和你爹叫叔叫婶,现在跟你大姑姐离了婚,见面他还喊叔婶,怪叫人尴尬的。其实他年纪都不比我们小了。”
“张希运其实比你和爹还大两岁。”冯妙笑,又说,“称呼而已,他跟我是同事,方冀南现在见了他还会叫老大哥,见面说话都挺好的,他要叫你们叔婶也没什么不合适。”
“你原先这个大姐夫是个好人。”陈菊英问,“你们家那个大姑姐,现在过得咋样啊?”
“不太清楚,我都好几年没见过她了。”冯妙道,“反正已经退休了,具体方冀南可能知道,但是我也没问。”
“你公公也真狠得下心来。”陈菊英道。
“狠不下心又能怎样,伤透心了。她自己都没觉得悔悟。”冯妙道,心说一个人能活到沈父那个份上,哪能只会儿女情长。
等到大年三十,沈父一早就到四合院这边来过年了,说是家里住得下,然而沈父来了却不是一个人,警卫员和勤务都跟着呢,也就没住在这边,晚上还是回去住。
年三十、年初一在这边两天,年初二回大院去,应付一波波拜年走动的客人,这次没要方冀南,老爷子顺手把俩孙子捉去帮他待客了。
所以这一年到沈家的人,便看到沈老两个一表人才的大孙子陪他过年、陪他待客,一个高三、一个已经是军校高材生了,谁来了当着老爷子夸上两句,背地里则感慨沈家后继有力量,儿孙晚辈都出挑。
其实年初二开始,方冀南自己也有不少朋友同事之间的拜年应酬,便笑着跟冯妙说,这回孙子济用了,他可以省了,往年陪老爷子过年待客可都是他的活儿。
冯妙硬扣着老两口一直到过了元宵节才回去,这边送上飞机,打电话告诉冯跃进可以动身去机场等着接人了。
夫妻俩闲聊起老家,便说得亏冯跃进离得近,冯妙和冯振兴离这么远,冯振兴还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爹娘有个什么事情,就都是冯跃进在跟前照应。父母长辈年纪大了跟前没个人是真不行。
方冀南道:“这不就是跃进在跟前吗,他要是也离得远,我们肯定早就接过来了。”
兄弟俩听见爸妈闲聊这个话题,大子便笑着说,等他毕业,就争取留在帝京军区,保证离爸妈近一些。
“所以你想考什么学校,想报什么志愿尽管去。”大子一拍二子的背,得瑟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听见没,爸妈跟前有我呢。”
“明知道我要考帝大。”二子撇嘴嘁了一声。
春节刚过吴老病了一次,上八十岁的老国宝了差点把人们吓着,一问,居然是春节家人没管住喝酒喝的,血压上来了。冯妙陪着庄老去探病,旁听了恩师对吴老的无情奚落。
庄老说:“你个吴老头,我怎么看你怎么不像个长命相,你看你,你估计活不过我。”
吴老:“胡扯八道,你才短命相呢,我肯定比你活得长久,我长命百岁。”
“行行行,”庄老嗤笑,“你长命百岁,你活一千年、一万年。”
“庄老头大过年你骂我呢,”吴老气得吹胡子,“活一千年的那是王八。”
屋里一堆人憋不住地笑,哎呦喂,俩老头儿都上八十岁的人了,在这儿讨论谁短命相。
然后像是赶趟儿似的,张希运也病了,这回还住进了医院,胃溃疡,出血。
大过年他能整出来胃出血,你说他是怎么得的吧。冯妙跟几个同事约了一起去探病,大家把张希运一通数落,决定以后安排个帝京本地的研究生给他带,好歹能多照顾一下他的生活。
结果年届六十二岁的张希运自己忽然想开了,出院后没多久,不声不响给自己找了个老伴儿。
冯妙去西三所的时候听到大家说,几个同事戏言张希运“老树逢春”了,新老伴儿比他小了十岁,还显年轻。冯妙去找庄老正好碰上张希运,几个青年人正在跟他起哄,说张教授是不是得买个喜糖什么的。
张希运终于升了副教授,不过大家称呼的时候就都喊张教授了,说笑了会儿散了以后,冯妙便找了个机会跟他笑道:“老大哥,恭喜了啊。”
“你就别给我起哄了,其实上周就领证了,一把年纪我也不好意思张扬,这不是得去学校写证明吗,让这些个小鬼给我说出来了。这一上午都搞得我老脸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冯妙笑道,“早就该这样了,您看您上回生病,都没个人照顾,我们大家都跟着担心。”
张希运顿了顿,笑道,“怎么说呢,其实生病住院谁都会,都是小事儿,大不了我请护工,可是我们这个年纪,都挺孤单,彼此照顾一下也挺好。”
“您这回一扯证,学校是不是该给您分房子了,就不用住在宿舍了。”冯妙笑。
张希运说那是,已经申请上去了,后勤处承诺尽快给他落实到位。张希运之前一个人没家没口,就住在学校的教职工单身宿舍,现在找了老伴领了证,可以跟学校申请住房,按照他的职称和工作资历,正经八百得给他解决一套九十平以上的住房。
冯妙知道张希运的儿子不光是异地,让前妻养大的,好像跟他也不亲,逢年过节具体怎样不知道,反正大过年张希运能一个人喝闷酒搞成胃溃疡出血,也没见儿子来照看他。
张希运找的老伴儿才52岁,比他整整小了10岁,是个工人,跟张希运一样再有三年能退休。张希运是高级职称,65岁退休,不过他退休后很可能会返聘。
“已经准备给她办个内退了,厂子离得远,她女儿也不想让她上班。”
说起自己这次“梅开三度”的婚姻,也算有点缘分,女方丧偶十几年了,两个孩子,大女儿知青插队就留在了当地,没回来,小女儿曾经是张希运的学生,工作分配去了外地,这桩姻缘就是小女儿给牵的线。两个人其实接触有一阵子了,上次张希运住院,老伴儿也有去看望,只不过冯妙他们没遇上罢了。
“挺好啊,老话说的好,满堂儿女还不如半路夫妻呢。”冯妙笑道。
“对,做个伴儿,彼此有个照应。她性子老实,脾气好,我们还算合得来。”
张希运叹道,“一个人久了,日子虽然逍遥,就容易孤独了。”
第107章 好运气
二子高考前一天放了假, 让学生放松一下。别的同学都在趁机疯一疯,喊口号,听说学校教学搂下扔了一地的废纸、试卷, 二子则一听到老师宣布放假那一刻,就麻溜的收拾东西,桌上所有课本、卷子一收,拿袋子一装,拎起来就打算走人。
“哎, 我说你能不能等等我, 不讲义气。”李旭看着自己那一大堆书和东西挠头,哀怨地问二子:“你东西怎么这么少, 都扔了?”
“我之前已经把用不着的往家里搬两次了。”二子瞧着李旭收拾起来的两大纸箱子,忍不住道, “你小子不会高三这一年破破烂烂都没收拾吧?”
李旭挠挠头,二子嫌弃地瞥了他一眼, 转脸就想跑, 被李旭眼疾手快拉了回来。
“别介啊, 好兄弟讲义气,帮我搬一个。”李旭嘿嘿笑。
“我这人从来不讲义气。”二子道, 他提前把东西都搬回家,还不是防备像李旭这样拿不了累成驴。
嘴里嫌弃着却还是认命地探口气, 弯腰帮李旭搬起一个纸箱,搬了一下立刻扔回地上,皱眉抱怨道,“这么沉, 你箱子也撑不住啊。”
李旭讨好地笑:“嘿嘿嘿两个都一样重, 要不你试试这个……”
二子没搭理他, 把纸箱打开一通乱翻,一边嫌弃道:“高二资料你都还留着,留着当传家宝呢,我搬不动,趁着他们还在扔废纸,赶紧都扔下去。”
“可是这些课本指不定还有用呢。”李旭道。
“你难不成还打算复读?我反正是绝对不打算复读了。”二子。
李旭自己也不想搬,把二子丢出来的东西又挑了挑,抱起一堆试卷跑出教室,看了看下边没人,狂欢还在继续呢,便天女散花似的往下抛。二子随后也拿了厚厚一摞试卷出来,伸头看看往下一丢,拍拍手转身就走。
两人扛着纸箱从教学楼下来,避开楼上时不时丢下来的试卷、书本,一边谈论报考志愿。
李旭说:“我爸不让我干考古,我妈不让我当医生,我爷爷当了一辈子老师,坚决不让我当老师,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了。”
“我爸我妈不怎么管,随我自己。”二子道。
李旭问:“你爷爷不是支持你考军校吗?”
“是说过。”二子道,“但是我没报,我们家兄弟两个,有一个当军人就行了。”
二子和李旭扛着纸箱找到他们的自行车,二子放下纸箱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我现在脑子里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拜父母都是帝大毕业所赐,两人第一志愿都是报的帝大。李旭说:“你当然怎么都行了,你哥可以,家里也都可以,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怕你折腾,我呢,我说我想考电影学院,当导演拍电影,我爸一脚就把我踹出来了。”
二子笑得很没同情心,可以理解,这事儿完全符合李志叔叔的风格。
李志对儿子将来的人生择业,理所当然地就是要求铁饭碗,要稳定,公检法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可是一家人干一行怨一行,又不想让他搞学术或者当医生、当老师,更别说让他去考电影学院了。
“先不想那么多了,先争取把帝大考上。”二子长腿撑着自行车,顺手拍拍李旭的肩膀笑道,“你说像咱们两个,即便是咱们学校,别人考上帝大那是扬眉吐气、一家子高兴,我们考帝大那是理所应当,考不上就得丢人,谁叫咱们爸妈都是帝大毕业的。”
李旭一想还真是,他妈倒不是帝大毕业,可李志平常训他的口气大概就是:连个帝大都考不上,还不如你老子。
二子帮李旭把东西送到家,回到自己家里进门就喊:“妈妈,我想吃韭菜鸡蛋馅饺子。”
吃完了饺子倒头就睡。只有一天的放松假,估计还是因为学校要布置考场不得不放的,二子也不出门,也没见他看书干别的,就用来睡大觉了。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天高考。跟去年大子高考不同的是,方冀南和冯妙对二子高考重视了不少,二子成绩不差可是不如大子那时候拔尖稳定,大子的成绩考军校完全不担心,二子报考的还是帝大,一对爹妈担心没把握。
7月7号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两口子就去陪个考,看着二子进考场了,两人赶紧跑回家凉快。
掐着考试结束的时间,方冀南骑车去接二子,还带了绿豆汤,一瞧李志也挤在陪考的家长里,热得白衬衫都汗湿了,不禁一乐。
可能他们当年自己高考都没这么当回事。
不过等儿子考试出来谁也没问,各自接回家里,好吃好喝哄着,保持好心情,二子还动不动点菜要吃这吃那,把握机会成心气人,一会儿要雪糕一会儿要西瓜,所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方冀南也懒得去接了,不光不去接了,恨不得一脚把这小子踢远远的。
然后二子考完试也没回来,出来没看见爸妈,也知道试考完了他没那么宝贝了,打了个电话回来说一声,,晚上果断跟同学出去疯玩了一晚上。
丫丫嫌热跟黄阿姨躲在家里看电视,方冀南和冯妙难得的独处时间,散步逛了个公园,回来时二子还没回来。
“是不是得给他设个门禁?”方冀南问。
冯福全问:“你爸身体都还好吧,我们来帝京过年,你爸那边你说过了?”
“说过了,我爸可高兴了,人年纪大了就喜欢热闹。我们家现在地方大,正好把我爸也接过来一起过年,每年都是我们回大院,今年让他也来我们家过一次年。”
方冀南便笑着解释了一下,现在家里除了丫丫,其实还有一起住的刘大爷和刘大妈,两个老人讲究,两家也就年夜饭没一起吃,其实相处跟自家人一个样,平常都帮着他们照应家里、带带丫丫。
“我爸身体也还行,您别看他看起来身子骨不算硬朗,腿脚也越发不行了,现在轻易都不出门,可是医疗条件好啊,国家照顾得好,身体倒没大问题,整天心情也好。”方冀南趁机劝道,“其实农村当然有农村的好,可是咱们村交通又不太便利,你们年纪大了,还是城里医疗条件好。”
冯福全道:“我跟你娘,我们就是在农村住惯了,年纪又不是多老,身体又很好,起码我们现在也没病没灾的,你们各人忙工作干事业,不用管我们,你们一个个把我们管的,别管我们,我们老公母俩还自在些。”
方冀南听了忍不住笑,忽然想到等若干年后,等他和冯妙都退休了,身体健康时间自由,有钱也有闲,大概也不希望儿子们来管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过几天他们自己的日子。
人的一辈子似乎就是这样,最好的年华都用来拼搏奋斗、养儿育女了,上有老下有小,很难属于你自己。所以人啊,总想有点儿属于自己的生活。
“今年过年可热闹了。”冯妙笑道,“爹娘你们来了就对了,你看现在大子读军校,学校管得严,二子又高三,想你们了也见不着你们,他俩也就过年能在家里几天,正好你们都能见着了。”
“对了,你们那个小闺女,来了一年多了我们都还没见过,还头一次见呢。”陈菊英说着就去带着的一大包东西里翻,说第一次见孩子,给她带了新衣服、还准备了见面礼。
“可怜见的小丫头,怪叫人心疼的,我寻思大过年的,给她做一身红衣服。”陈菊英道。
冯妙知道这也算是农村风俗,就由着他们,只是提醒道:“爹,娘,丫丫现在就是我们家小孩,户口都写在她爷爷户口本上了,你们疼孩子我懂,但是小孩小,可不要在她面前说可怜什么的。”
“我知道,我知道,那不能说。”陈菊英忙答应着。
下车一进家门,丫丫正跟周围邻居的两个小姑娘跳皮筋,瞧见他们来了忙跑过来,十分高兴地问:“姨,姥姥来了?”
“哎呦,这孩子真可心,知道亲人儿。”陈菊英拍着冯福全的胳膊说,忙的拉着她,赶紧给她拿糖吃,又让她分给一起玩的小朋友。丫丫生活中第一次有了“姥姥”这个角色,还挺高兴的,分完糖跟着大人往家里去。
“你们这院子还两层呢。”陈菊英走到中间的垂花门,又扶着门框退回来,外院看了一圈,进去把内院看了一圈,笑道,“这房子好,接地气,我总觉着跃进家住的那个楼房不接地气。”
冯福全也背着双手里外看了一圈道:“这院子还不小呢,怪不得冯妙要买,小孩有地方玩儿,将来大子二子都结婚生了娃,娃们都有地方玩了。”
“就是都铺上地砖可惜了,留点儿地方种菜呀。”陈菊英道。
刘大妈听到动静从屋里迎出来,听到这话立刻接了一句:“可不是吗大妹子,你说我就一直琢磨,把这地砖扒掉一块,留一片种点儿菜呢。”
陈菊英一听:“对呀对吧,你看这时节种点儿菠菜、小黑菜什么的,一开春就能吃了。”
结果在帝京的这段日子,陈菊英就跟刘大妈最聊得来了,俩老太太整天讨论种菜养鸡、家长里短那些事儿。
听到冯福全和陈菊英来了,沈父便先请去大院坐坐、吃顿饭,然后大子二子都放假回来了,就陪着姥姥姥爷逛逛大首都。
大子二子带他们去了首都各大景点,还带他们去了帝大校园转悠,离得近,让姥姥姥爷看看爸爸妈妈上学读书的地方。回来说有点巧,他们在帝大校园遇上张希运了。
冯妙一想,在帝大校园遇上张希运还不是正常吗,他就住在学校里,放寒假了,人家别人都在忙碌过年,他一个人也没别的事,也找不到那么多人玩,食堂都没得吃了,一个人东一顿、西一顿上街吃馆子,整天骑个自行车在校园里瞎转悠,还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你说他以前到我们家来,管我和你爹叫叔叫婶,现在跟你大姑姐离了婚,见面他还喊叔婶,怪叫人尴尬的。其实他年纪都不比我们小了。”
“张希运其实比你和爹还大两岁。”冯妙笑,又说,“称呼而已,他跟我是同事,方冀南现在见了他还会叫老大哥,见面说话都挺好的,他要叫你们叔婶也没什么不合适。”
“你原先这个大姐夫是个好人。”陈菊英问,“你们家那个大姑姐,现在过得咋样啊?”
“不太清楚,我都好几年没见过她了。”冯妙道,“反正已经退休了,具体方冀南可能知道,但是我也没问。”
“你公公也真狠得下心来。”陈菊英道。
“狠不下心又能怎样,伤透心了。她自己都没觉得悔悟。”冯妙道,心说一个人能活到沈父那个份上,哪能只会儿女情长。
等到大年三十,沈父一早就到四合院这边来过年了,说是家里住得下,然而沈父来了却不是一个人,警卫员和勤务都跟着呢,也就没住在这边,晚上还是回去住。
年三十、年初一在这边两天,年初二回大院去,应付一波波拜年走动的客人,这次没要方冀南,老爷子顺手把俩孙子捉去帮他待客了。
所以这一年到沈家的人,便看到沈老两个一表人才的大孙子陪他过年、陪他待客,一个高三、一个已经是军校高材生了,谁来了当着老爷子夸上两句,背地里则感慨沈家后继有力量,儿孙晚辈都出挑。
其实年初二开始,方冀南自己也有不少朋友同事之间的拜年应酬,便笑着跟冯妙说,这回孙子济用了,他可以省了,往年陪老爷子过年待客可都是他的活儿。
冯妙硬扣着老两口一直到过了元宵节才回去,这边送上飞机,打电话告诉冯跃进可以动身去机场等着接人了。
夫妻俩闲聊起老家,便说得亏冯跃进离得近,冯妙和冯振兴离这么远,冯振兴还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爹娘有个什么事情,就都是冯跃进在跟前照应。父母长辈年纪大了跟前没个人是真不行。
方冀南道:“这不就是跃进在跟前吗,他要是也离得远,我们肯定早就接过来了。”
兄弟俩听见爸妈闲聊这个话题,大子便笑着说,等他毕业,就争取留在帝京军区,保证离爸妈近一些。
“所以你想考什么学校,想报什么志愿尽管去。”大子一拍二子的背,得瑟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听见没,爸妈跟前有我呢。”
“明知道我要考帝大。”二子撇嘴嘁了一声。
春节刚过吴老病了一次,上八十岁的老国宝了差点把人们吓着,一问,居然是春节家人没管住喝酒喝的,血压上来了。冯妙陪着庄老去探病,旁听了恩师对吴老的无情奚落。
庄老说:“你个吴老头,我怎么看你怎么不像个长命相,你看你,你估计活不过我。”
吴老:“胡扯八道,你才短命相呢,我肯定比你活得长久,我长命百岁。”
“行行行,”庄老嗤笑,“你长命百岁,你活一千年、一万年。”
“庄老头大过年你骂我呢,”吴老气得吹胡子,“活一千年的那是王八。”
屋里一堆人憋不住地笑,哎呦喂,俩老头儿都上八十岁的人了,在这儿讨论谁短命相。
然后像是赶趟儿似的,张希运也病了,这回还住进了医院,胃溃疡,出血。
大过年他能整出来胃出血,你说他是怎么得的吧。冯妙跟几个同事约了一起去探病,大家把张希运一通数落,决定以后安排个帝京本地的研究生给他带,好歹能多照顾一下他的生活。
结果年届六十二岁的张希运自己忽然想开了,出院后没多久,不声不响给自己找了个老伴儿。
冯妙去西三所的时候听到大家说,几个同事戏言张希运“老树逢春”了,新老伴儿比他小了十岁,还显年轻。冯妙去找庄老正好碰上张希运,几个青年人正在跟他起哄,说张教授是不是得买个喜糖什么的。
张希运终于升了副教授,不过大家称呼的时候就都喊张教授了,说笑了会儿散了以后,冯妙便找了个机会跟他笑道:“老大哥,恭喜了啊。”
“你就别给我起哄了,其实上周就领证了,一把年纪我也不好意思张扬,这不是得去学校写证明吗,让这些个小鬼给我说出来了。这一上午都搞得我老脸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冯妙笑道,“早就该这样了,您看您上回生病,都没个人照顾,我们大家都跟着担心。”
张希运顿了顿,笑道,“怎么说呢,其实生病住院谁都会,都是小事儿,大不了我请护工,可是我们这个年纪,都挺孤单,彼此照顾一下也挺好。”
“您这回一扯证,学校是不是该给您分房子了,就不用住在宿舍了。”冯妙笑。
张希运说那是,已经申请上去了,后勤处承诺尽快给他落实到位。张希运之前一个人没家没口,就住在学校的教职工单身宿舍,现在找了老伴领了证,可以跟学校申请住房,按照他的职称和工作资历,正经八百得给他解决一套九十平以上的住房。
冯妙知道张希运的儿子不光是异地,让前妻养大的,好像跟他也不亲,逢年过节具体怎样不知道,反正大过年张希运能一个人喝闷酒搞成胃溃疡出血,也没见儿子来照看他。
张希运找的老伴儿才52岁,比他整整小了10岁,是个工人,跟张希运一样再有三年能退休。张希运是高级职称,65岁退休,不过他退休后很可能会返聘。
“已经准备给她办个内退了,厂子离得远,她女儿也不想让她上班。”
说起自己这次“梅开三度”的婚姻,也算有点缘分,女方丧偶十几年了,两个孩子,大女儿知青插队就留在了当地,没回来,小女儿曾经是张希运的学生,工作分配去了外地,这桩姻缘就是小女儿给牵的线。两个人其实接触有一阵子了,上次张希运住院,老伴儿也有去看望,只不过冯妙他们没遇上罢了。
“挺好啊,老话说的好,满堂儿女还不如半路夫妻呢。”冯妙笑道。
“对,做个伴儿,彼此有个照应。她性子老实,脾气好,我们还算合得来。”
张希运叹道,“一个人久了,日子虽然逍遥,就容易孤独了。”
第107章 好运气
二子高考前一天放了假, 让学生放松一下。别的同学都在趁机疯一疯,喊口号,听说学校教学搂下扔了一地的废纸、试卷, 二子则一听到老师宣布放假那一刻,就麻溜的收拾东西,桌上所有课本、卷子一收,拿袋子一装,拎起来就打算走人。
“哎, 我说你能不能等等我, 不讲义气。”李旭看着自己那一大堆书和东西挠头,哀怨地问二子:“你东西怎么这么少, 都扔了?”
“我之前已经把用不着的往家里搬两次了。”二子瞧着李旭收拾起来的两大纸箱子,忍不住道, “你小子不会高三这一年破破烂烂都没收拾吧?”
李旭挠挠头,二子嫌弃地瞥了他一眼, 转脸就想跑, 被李旭眼疾手快拉了回来。
“别介啊, 好兄弟讲义气,帮我搬一个。”李旭嘿嘿笑。
“我这人从来不讲义气。”二子道, 他提前把东西都搬回家,还不是防备像李旭这样拿不了累成驴。
嘴里嫌弃着却还是认命地探口气, 弯腰帮李旭搬起一个纸箱,搬了一下立刻扔回地上,皱眉抱怨道,“这么沉, 你箱子也撑不住啊。”
李旭讨好地笑:“嘿嘿嘿两个都一样重, 要不你试试这个……”
二子没搭理他, 把纸箱打开一通乱翻,一边嫌弃道:“高二资料你都还留着,留着当传家宝呢,我搬不动,趁着他们还在扔废纸,赶紧都扔下去。”
“可是这些课本指不定还有用呢。”李旭道。
“你难不成还打算复读?我反正是绝对不打算复读了。”二子。
李旭自己也不想搬,把二子丢出来的东西又挑了挑,抱起一堆试卷跑出教室,看了看下边没人,狂欢还在继续呢,便天女散花似的往下抛。二子随后也拿了厚厚一摞试卷出来,伸头看看往下一丢,拍拍手转身就走。
两人扛着纸箱从教学楼下来,避开楼上时不时丢下来的试卷、书本,一边谈论报考志愿。
李旭说:“我爸不让我干考古,我妈不让我当医生,我爷爷当了一辈子老师,坚决不让我当老师,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了。”
“我爸我妈不怎么管,随我自己。”二子道。
李旭问:“你爷爷不是支持你考军校吗?”
“是说过。”二子道,“但是我没报,我们家兄弟两个,有一个当军人就行了。”
二子和李旭扛着纸箱找到他们的自行车,二子放下纸箱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我现在脑子里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拜父母都是帝大毕业所赐,两人第一志愿都是报的帝大。李旭说:“你当然怎么都行了,你哥可以,家里也都可以,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怕你折腾,我呢,我说我想考电影学院,当导演拍电影,我爸一脚就把我踹出来了。”
二子笑得很没同情心,可以理解,这事儿完全符合李志叔叔的风格。
李志对儿子将来的人生择业,理所当然地就是要求铁饭碗,要稳定,公检法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可是一家人干一行怨一行,又不想让他搞学术或者当医生、当老师,更别说让他去考电影学院了。
“先不想那么多了,先争取把帝大考上。”二子长腿撑着自行车,顺手拍拍李旭的肩膀笑道,“你说像咱们两个,即便是咱们学校,别人考上帝大那是扬眉吐气、一家子高兴,我们考帝大那是理所应当,考不上就得丢人,谁叫咱们爸妈都是帝大毕业的。”
李旭一想还真是,他妈倒不是帝大毕业,可李志平常训他的口气大概就是:连个帝大都考不上,还不如你老子。
二子帮李旭把东西送到家,回到自己家里进门就喊:“妈妈,我想吃韭菜鸡蛋馅饺子。”
吃完了饺子倒头就睡。只有一天的放松假,估计还是因为学校要布置考场不得不放的,二子也不出门,也没见他看书干别的,就用来睡大觉了。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天高考。跟去年大子高考不同的是,方冀南和冯妙对二子高考重视了不少,二子成绩不差可是不如大子那时候拔尖稳定,大子的成绩考军校完全不担心,二子报考的还是帝大,一对爹妈担心没把握。
7月7号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两口子就去陪个考,看着二子进考场了,两人赶紧跑回家凉快。
掐着考试结束的时间,方冀南骑车去接二子,还带了绿豆汤,一瞧李志也挤在陪考的家长里,热得白衬衫都汗湿了,不禁一乐。
可能他们当年自己高考都没这么当回事。
不过等儿子考试出来谁也没问,各自接回家里,好吃好喝哄着,保持好心情,二子还动不动点菜要吃这吃那,把握机会成心气人,一会儿要雪糕一会儿要西瓜,所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方冀南也懒得去接了,不光不去接了,恨不得一脚把这小子踢远远的。
然后二子考完试也没回来,出来没看见爸妈,也知道试考完了他没那么宝贝了,打了个电话回来说一声,,晚上果断跟同学出去疯玩了一晚上。
丫丫嫌热跟黄阿姨躲在家里看电视,方冀南和冯妙难得的独处时间,散步逛了个公园,回来时二子还没回来。
“是不是得给他设个门禁?”方冀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