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省城家庭娇宠独生女[年代] 第29节
因为夫妻俩很久没有回筒子楼那边,老程家人过去直接扑了个空。
而老程家人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好事的,根本、没打什么好主意。
在一个月之前,老三媳妇生了个闺女,这会儿快要满月了。
程老三对于生了的这个闺女自然是不在意的,一个丫头片子而已,又不是儿子,本来自然也是没有打算给她办满月宴的。
只不过经了老大提醒后,他才想到要是给这个闺女办了满月宴,到时候请老二过来参加,还能赚了老二一笔,侄女满月宴,他总不能空着手来吧?
在问了隔壁的马师傅家后,老程家人虽然知道黄从云和程金华是回娘家去住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地方,连打听问路都没有办法。
因为他们根本连黄从云娘家在哪里,连哪个方向都不知道。省城这么大,一时半会儿的,他们根本没办法找去。
他们倒是想直接去厂子找人,但是那边根本不让陌生的人进去,外面还有保卫科的人在巡逻呢,程老大和程老三在每天下班后过来筒子楼这转了好几天,都没有看到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的人影。
因为连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人影都没有见到,程老三闺女的满月早就过去了,再过几天就一个半月了,还办什么满月宴,兄弟俩最后只能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黄从云和程金华这会儿到黄姥姥那边住大半个月,从某种程度讲还真的是一举多得了。
夫妻俩还是在半个月回去之后,才从马师傅媳妇那里知道了老程家人过来的事情,不过他们也都没有在意,毕竟当时就算是他们在这,也不会去参加满月宴,随什么礼的。
而老程家人要是真的想请他们去的话,就得把他们闺女满月的礼补上,到时候他们夫妻俩就去参加老程家那边的满月宴,反正他们夫妻俩可不吃这个亏,凭什么给你随礼。
夫妻俩没有把老程家人放在心上,很快又恢复到了以往的生活。
筒子楼在这半个月内搬走了不少的职工,但是在那些人搬走之后的没两天,又有不少新面孔搬了进来,大多都是青年职工。
这边的筒子楼本来就是职工宿舍,供有居住困难的职工住的。
但是筒子楼的房间也有限,很多青年职工根本就申请不下来房间。
是本地的刷下去,没有别人条件困难的,刷下去,总之,因为排队申请的职工太多了,不少人根本就排不上,只能待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挤一间房,家里住的离厂子这边远,还得早起好几个小时,往这边赶。
而这会儿在知道有不少人要返乡支援农业搬走,筒子楼终于有房间空下来之后,那些缺地方住的职工立马赶紧申请入住,一大堆人争争抢抢,最后才终于住了进来,再不用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挤一个房间了。
因为这个,夫妻俩这两天在筒子楼里遇见了不少新面孔,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呢。
“云姐,你在家吗?”中午的时候,黄从云听到了外面有人敲门。
“是你啊慧娟,怎么了?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黄从云跟于慧娟是认识的,小学时还是同桌呢,而且还都进了食品厂。
只不过黄从云是进了人事科,于慧娟则是被分去食品厂下面自办的幼儿园当了老师,每天照顾孩子。
于慧娟还没说话,眼泪就先流了下来。
她这会儿手里还紧紧牵着她儿子,不到两岁,但是个头却像三四岁的孩子,长得怪高的,只不过看起来有些傻,反应有些迟钝。
这也是因为之前一场高烧导致的,医院里的医生都说以后这孩子脑子会发育迟缓,可能不如其他孩子聪明。
“你先别哭,你先跟我说怎么了?我要是能帮忙一定帮忙。”
黄从云跟于慧娟好歹也算是小学同学,以前还在一起玩过好几年呢,也算得上是童年玩伴了,这会儿若是于慧娟有事请她帮忙,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于慧娟在黄丛云的安慰下,一边哭着一边磕磕绊绊的说出了求帮忙的事情。
最近不是在精简职工吗?要求那些老家是乡下的职工,返乡支援农业。
只不过现在动员的都是五八年以后进厂的那些新职工,对于五八年之前就已经进厂了的那些老职工还没有动员的要求。
于慧娟她一来是本地人,二来她也是五八年之前就进厂的,根本就不符合动员返乡职工的要求。
但是她男人却去了她的单位,瞒着她替她签下了自愿返乡支援农业的协议,返的乡就是她男人的老家。
等到于慧娟知道的时候,这事已经尘埃落定了,返乡名单上面已经有了她的名字。
在她从单位回去之后质问之下,她男人这才跟她说实话,话外都是让她服从组织安排,带着孩子回他老家去支援农业。
于慧娟的男人还冠冕堂皇的说:“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是党和国家才让我有了现在的好生活,好工作,现在上面遇到困难了,我自然是应该为上面排忧解难的。
上面要求我们动员那些职工返乡支援农业,我这个做领导的自然是要以身作表,率先让自己的家属返乡去支援农业,之后才能有资格去说服他们,动员他们也返乡,你作为干部家属,应该是要支持我的工作才是。”
于慧娟她嘴笨,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再加上她原本就是独生女,现在爸妈去世了,她一个亲人都没有,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了,根本就找不到人帮忙,遇到这件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无论如何她都知道自己是不能听从丈夫的话,返乡去的。
在儿子高烧烧坏脑子之后,她就感觉到了丈夫对儿子的不喜,然后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她还发现了丈夫在跟别的女人有暧昧。
于慧娟相信在她带着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之后,她丈夫肯定会肆无忌惮的在这边开展第二春,完全会把他们母子忘记,到时候更别想指望着她丈夫还能有心思给她们娘俩寄生活费了。
于慧娟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想找黄从云来帮忙想个办法。
黄从云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男人,骂道:“要返乡也应该他返,你家就在这儿,凭什么要你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那是他老家,更应该是他回去,他既然要以身作表率就该自己来,让你来算什么?苦处是你吃的,最后好处和名声是他得的,别人还夸他有思想觉悟,哪有这样的道理?”
于慧娟的男人是食品厂的团支部干事,黄从云作为人事科干事,也遇到过几回,那个时候丝毫没有想到那个男人会是这种人。
黄从云作为人事科的干事,到处跟人打交道,比于慧娟懂得要多多了。
在知道了于慧娟能接受离婚的这个结果后,她就给于慧娟出了几个主意。
首先是先找那个男人去离婚,离了婚之后,桥归桥,路归路,于慧娟作为省城的本地人,凭什么要去那个男人老家替那个男人做名声,支援农业?
然后黄从云让于慧娟再去找工会还有妇联那边诉苦求做主,让工会和妇联的人帮忙把原本的返乡名单上她的名字撤下来,回单位也就是幼儿园继续工作。
而黄从云作为人事科的干事,跟她们的科长关系还不错,而科长可是认识厂长的,黄从云跟科长直接告了那个男人一状。
她们人事科的科长也是女人,很明白这会于会娟的感受,也是义愤填膺想要帮于慧娟做主,直接把这事告到了厂长那里。
当时那个男人还在被上面的副书记当成范例表扬呢,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魄力,主动让自己的家属返乡做出表率的。
那几天那个男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管走到哪都能迎来尊敬的眼神,原本书记还打算提拔他当下一任的副书记呢。
然后在黄从云联合于慧娟的这一闹,这个男人原本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那个书记估计也没有想到,于慧娟男人他们家居然是这么一回事,书记一开始还以为是夫妻俩都商量好的呢,没想到完全相反。
媳妇是省城本地人,他老家也没有任何的亲戚,爹妈都去了,他媳妇过去了那真的是叫一个人生地不熟,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而且还是没有跟媳妇商量,就替媳妇签了申请返乡的协议,让媳妇儿一个人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去支援农业,这实在是太没有担当了。
书记一气之下,直接把于慧娟男人加到了返乡的名单上面,他不是要做出表率吗?不是自诩思想觉悟高吗?那就回老家去吧,他媳妇又不认识他老家的人,让他媳妇儿去算什么回事?他自己去。
经过这么一闹,于慧娟成功和她男人离婚,他男人也丢了团支部干事的这个工作,被直接“动员”回老家去支援农业去了,以后估计不会再和于慧娟有什么联系了。
于慧娟本来就是独生女,她爸妈去世后那个房子就归她了,所以虽然现在离婚了,她也不是没有地方住。
于慧娟住的地方离黄姥姥家并不远,这会因为黄从云的帮忙,她已经把黄从云当成了亲姐姐看待。
三年后。
三年困难时期终于过去了,人们的生活也好了起来,肚子终于可以吃饱了。
这个时候,程荔月也四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月月都四岁了,咱们也该把月月送去幼儿园上学了,但月月从来都没有离开家过,也不知道她适不适应幼儿园那里的气氛,到时候去幼儿园会不会哭。”黄从云有些担心。
“不会哭,喜欢上学。”这会儿已经四岁的程荔月走路早就走得稳稳当当的了,哒哒地跑过来安慰妈妈。
从出生到现在,她可以说是被爸妈捧在手心里养大的,走到哪里身边都跟着人,不是爸妈就是姥姥他们,大家生怕她自己一个人跑到哪会摔倒伤着自己,没有让她离开视线过。
早就在两个月前,爸妈还有姥姥他们就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上幼儿园会不会不适应了。
对于程荔月来说,去幼儿园能有什么危险?她可不是真正的小孩,肯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只不过呢,以后睡懒觉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也不知道幼儿园那边要几点上学,希望不要太早,想到这个,程荔月才终于有了点忧心。
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可不知道闺女半点没有担心去幼儿园会不适应,反而担心的是能不能睡懒觉,要是知道了,这会儿真是得哭笑不得。
黄从云和程金华一个是在钢铁厂,一个是在食品厂,两个厂下面都有自己办的幼儿园,程荔月不管是去哪边都是可以的。
不过最后经过商量,夫妻俩决定让闺女去食品厂那边的幼儿园。
这也主要是因为于慧娟就在食品厂的幼儿园当老师,到时候也能照顾照顾闺女,闺女在那边上学,他们也能放心一点。
这事于慧娟在知道了之后,跟上面的主任打了个招呼,把程荔月分到了自己带的班级,儿子于平安也是在这个班级,两个孩子都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保管受不到什么欺负。
于是,程荔月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开始。
作者有话说:
抱歉,本章迟了半个多小时,评论区发二十个红包补偿~么么啾
第27章 上幼儿园
程荔月要上幼儿园是全家的大事,一家人都出动了起来。
夫妻俩平时就最爱给闺女买衣裳,自己的衣服无所谓,反正上班就穿工装就成了,工装又耐脏又耐磨,一身衣服穿几年都没问题。
家里每年领到的布票,全都给闺女做成衣裳了,就这还不够呢,毕竟他们家人口少,每年按照人头领到是布票顶多够闺女做一件衣裳的,这对于夫妻俩来说怎么够呢?
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一个样,长的可快了,一眨眼上一年的衣服就不能穿了。
这年头大多数孩子都是穿家里旧衣服改小的衣服,但黄从云和程金华可不愿意让闺女穿旧的。
他们拿着戒指里的物资换了不少布票来,一季少说也要给闺女至少做两套新衣服换着穿。
这会儿马上到九月,夏天已经过了一半了,夫妻俩单是小裙子,就已经给闺女做了三条了。
每次看着闺女被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夫妻俩心里别提多美了。
而这会儿,夫妻俩更是想着新学期新气象,这肯定是要买一身新衣服的,还要配一双新鞋子,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幼儿园,到时候自家闺女保管是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小姑娘。
到了幼儿园那边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样随时喝水,幼儿园里喝水的搪瓷缸都是所有小孩子一起用的,夫妻俩很清楚自家闺女是有一些小洁癖的,肯定不肯用人家喝过。
因为这个,夫妻俩还特意去百货大楼给闺女买了一个军用水壶,上面还有挎带,到时候闺女直接可以把水壶挂在身上带到幼儿园去。
又想着闺女可能不爱这水壶的颜色,程金华还特意用小花布给水壶缝了一个保护套,这么一来,原本看起来冷冰冰的军用水壶,一下子就看起来可爱许多,闺女肯定喜欢。
话说程金华缝纫的手艺比起闺女刚出生的时候要进步了一大截,刚出生的时候给闺女缝的小床罩丑丑的,实在没有多少美感,而现在,缝起一个水壶保护套,那简直是小菜一碟,缝完外面连线脚都看不出。
程金华缝纫手艺虽然还比不上黄姥姥,但是却已经可圈可点,早就超过了一直有些手笨只会简单地缝个扣子的黄从云了。
而织毛衣织围巾织手套织袜子这些技能程金华也早就解锁了,一到入秋天变冷,晚上在家里没事的时候,程金华就坐在那给闺女织各种东西。
直到现在,外面的领居还有认识的人都还以为程家闺女那毛衣围巾都是黄从云织的呢,还夸黄从云织的好呢,每次不管是黄从云还是程金华去买毛线,旁人见了第一反应就是这是黄从云又要给家里闺女织东西了。
对此夫妻俩也没有解释,就是让外面的人误会着吧,不然等知道了真正织的人是程金华这个大老爷们,他们家铁定得成了整栋楼的议论话题。
对于程金华来说,这家里肯定是得有一个会缝补的,媳妇手艺不成,自然就得他上了。
一个大男人削缝补衣服,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丢脸是事。之前能干出结扎是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般是男人了。
而老程家人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好事的,根本、没打什么好主意。
在一个月之前,老三媳妇生了个闺女,这会儿快要满月了。
程老三对于生了的这个闺女自然是不在意的,一个丫头片子而已,又不是儿子,本来自然也是没有打算给她办满月宴的。
只不过经了老大提醒后,他才想到要是给这个闺女办了满月宴,到时候请老二过来参加,还能赚了老二一笔,侄女满月宴,他总不能空着手来吧?
在问了隔壁的马师傅家后,老程家人虽然知道黄从云和程金华是回娘家去住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地方,连打听问路都没有办法。
因为他们根本连黄从云娘家在哪里,连哪个方向都不知道。省城这么大,一时半会儿的,他们根本没办法找去。
他们倒是想直接去厂子找人,但是那边根本不让陌生的人进去,外面还有保卫科的人在巡逻呢,程老大和程老三在每天下班后过来筒子楼这转了好几天,都没有看到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的人影。
因为连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人影都没有见到,程老三闺女的满月早就过去了,再过几天就一个半月了,还办什么满月宴,兄弟俩最后只能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黄从云和程金华这会儿到黄姥姥那边住大半个月,从某种程度讲还真的是一举多得了。
夫妻俩还是在半个月回去之后,才从马师傅媳妇那里知道了老程家人过来的事情,不过他们也都没有在意,毕竟当时就算是他们在这,也不会去参加满月宴,随什么礼的。
而老程家人要是真的想请他们去的话,就得把他们闺女满月的礼补上,到时候他们夫妻俩就去参加老程家那边的满月宴,反正他们夫妻俩可不吃这个亏,凭什么给你随礼。
夫妻俩没有把老程家人放在心上,很快又恢复到了以往的生活。
筒子楼在这半个月内搬走了不少的职工,但是在那些人搬走之后的没两天,又有不少新面孔搬了进来,大多都是青年职工。
这边的筒子楼本来就是职工宿舍,供有居住困难的职工住的。
但是筒子楼的房间也有限,很多青年职工根本就申请不下来房间。
是本地的刷下去,没有别人条件困难的,刷下去,总之,因为排队申请的职工太多了,不少人根本就排不上,只能待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挤一间房,家里住的离厂子这边远,还得早起好几个小时,往这边赶。
而这会儿在知道有不少人要返乡支援农业搬走,筒子楼终于有房间空下来之后,那些缺地方住的职工立马赶紧申请入住,一大堆人争争抢抢,最后才终于住了进来,再不用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挤一个房间了。
因为这个,夫妻俩这两天在筒子楼里遇见了不少新面孔,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呢。
“云姐,你在家吗?”中午的时候,黄从云听到了外面有人敲门。
“是你啊慧娟,怎么了?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黄从云跟于慧娟是认识的,小学时还是同桌呢,而且还都进了食品厂。
只不过黄从云是进了人事科,于慧娟则是被分去食品厂下面自办的幼儿园当了老师,每天照顾孩子。
于慧娟还没说话,眼泪就先流了下来。
她这会儿手里还紧紧牵着她儿子,不到两岁,但是个头却像三四岁的孩子,长得怪高的,只不过看起来有些傻,反应有些迟钝。
这也是因为之前一场高烧导致的,医院里的医生都说以后这孩子脑子会发育迟缓,可能不如其他孩子聪明。
“你先别哭,你先跟我说怎么了?我要是能帮忙一定帮忙。”
黄从云跟于慧娟好歹也算是小学同学,以前还在一起玩过好几年呢,也算得上是童年玩伴了,这会儿若是于慧娟有事请她帮忙,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于慧娟在黄丛云的安慰下,一边哭着一边磕磕绊绊的说出了求帮忙的事情。
最近不是在精简职工吗?要求那些老家是乡下的职工,返乡支援农业。
只不过现在动员的都是五八年以后进厂的那些新职工,对于五八年之前就已经进厂了的那些老职工还没有动员的要求。
于慧娟她一来是本地人,二来她也是五八年之前就进厂的,根本就不符合动员返乡职工的要求。
但是她男人却去了她的单位,瞒着她替她签下了自愿返乡支援农业的协议,返的乡就是她男人的老家。
等到于慧娟知道的时候,这事已经尘埃落定了,返乡名单上面已经有了她的名字。
在她从单位回去之后质问之下,她男人这才跟她说实话,话外都是让她服从组织安排,带着孩子回他老家去支援农业。
于慧娟的男人还冠冕堂皇的说:“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是党和国家才让我有了现在的好生活,好工作,现在上面遇到困难了,我自然是应该为上面排忧解难的。
上面要求我们动员那些职工返乡支援农业,我这个做领导的自然是要以身作表,率先让自己的家属返乡去支援农业,之后才能有资格去说服他们,动员他们也返乡,你作为干部家属,应该是要支持我的工作才是。”
于慧娟她嘴笨,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再加上她原本就是独生女,现在爸妈去世了,她一个亲人都没有,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了,根本就找不到人帮忙,遇到这件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无论如何她都知道自己是不能听从丈夫的话,返乡去的。
在儿子高烧烧坏脑子之后,她就感觉到了丈夫对儿子的不喜,然后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她还发现了丈夫在跟别的女人有暧昧。
于慧娟相信在她带着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之后,她丈夫肯定会肆无忌惮的在这边开展第二春,完全会把他们母子忘记,到时候更别想指望着她丈夫还能有心思给她们娘俩寄生活费了。
于慧娟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想找黄从云来帮忙想个办法。
黄从云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男人,骂道:“要返乡也应该他返,你家就在这儿,凭什么要你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那是他老家,更应该是他回去,他既然要以身作表率就该自己来,让你来算什么?苦处是你吃的,最后好处和名声是他得的,别人还夸他有思想觉悟,哪有这样的道理?”
于慧娟的男人是食品厂的团支部干事,黄从云作为人事科干事,也遇到过几回,那个时候丝毫没有想到那个男人会是这种人。
黄从云作为人事科的干事,到处跟人打交道,比于慧娟懂得要多多了。
在知道了于慧娟能接受离婚的这个结果后,她就给于慧娟出了几个主意。
首先是先找那个男人去离婚,离了婚之后,桥归桥,路归路,于慧娟作为省城的本地人,凭什么要去那个男人老家替那个男人做名声,支援农业?
然后黄从云让于慧娟再去找工会还有妇联那边诉苦求做主,让工会和妇联的人帮忙把原本的返乡名单上她的名字撤下来,回单位也就是幼儿园继续工作。
而黄从云作为人事科的干事,跟她们的科长关系还不错,而科长可是认识厂长的,黄从云跟科长直接告了那个男人一状。
她们人事科的科长也是女人,很明白这会于会娟的感受,也是义愤填膺想要帮于慧娟做主,直接把这事告到了厂长那里。
当时那个男人还在被上面的副书记当成范例表扬呢,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魄力,主动让自己的家属返乡做出表率的。
那几天那个男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管走到哪都能迎来尊敬的眼神,原本书记还打算提拔他当下一任的副书记呢。
然后在黄从云联合于慧娟的这一闹,这个男人原本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那个书记估计也没有想到,于慧娟男人他们家居然是这么一回事,书记一开始还以为是夫妻俩都商量好的呢,没想到完全相反。
媳妇是省城本地人,他老家也没有任何的亲戚,爹妈都去了,他媳妇过去了那真的是叫一个人生地不熟,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而且还是没有跟媳妇商量,就替媳妇签了申请返乡的协议,让媳妇儿一个人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去支援农业,这实在是太没有担当了。
书记一气之下,直接把于慧娟男人加到了返乡的名单上面,他不是要做出表率吗?不是自诩思想觉悟高吗?那就回老家去吧,他媳妇又不认识他老家的人,让他媳妇儿去算什么回事?他自己去。
经过这么一闹,于慧娟成功和她男人离婚,他男人也丢了团支部干事的这个工作,被直接“动员”回老家去支援农业去了,以后估计不会再和于慧娟有什么联系了。
于慧娟本来就是独生女,她爸妈去世后那个房子就归她了,所以虽然现在离婚了,她也不是没有地方住。
于慧娟住的地方离黄姥姥家并不远,这会因为黄从云的帮忙,她已经把黄从云当成了亲姐姐看待。
三年后。
三年困难时期终于过去了,人们的生活也好了起来,肚子终于可以吃饱了。
这个时候,程荔月也四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月月都四岁了,咱们也该把月月送去幼儿园上学了,但月月从来都没有离开家过,也不知道她适不适应幼儿园那里的气氛,到时候去幼儿园会不会哭。”黄从云有些担心。
“不会哭,喜欢上学。”这会儿已经四岁的程荔月走路早就走得稳稳当当的了,哒哒地跑过来安慰妈妈。
从出生到现在,她可以说是被爸妈捧在手心里养大的,走到哪里身边都跟着人,不是爸妈就是姥姥他们,大家生怕她自己一个人跑到哪会摔倒伤着自己,没有让她离开视线过。
早就在两个月前,爸妈还有姥姥他们就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上幼儿园会不会不适应了。
对于程荔月来说,去幼儿园能有什么危险?她可不是真正的小孩,肯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只不过呢,以后睡懒觉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也不知道幼儿园那边要几点上学,希望不要太早,想到这个,程荔月才终于有了点忧心。
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可不知道闺女半点没有担心去幼儿园会不适应,反而担心的是能不能睡懒觉,要是知道了,这会儿真是得哭笑不得。
黄从云和程金华一个是在钢铁厂,一个是在食品厂,两个厂下面都有自己办的幼儿园,程荔月不管是去哪边都是可以的。
不过最后经过商量,夫妻俩决定让闺女去食品厂那边的幼儿园。
这也主要是因为于慧娟就在食品厂的幼儿园当老师,到时候也能照顾照顾闺女,闺女在那边上学,他们也能放心一点。
这事于慧娟在知道了之后,跟上面的主任打了个招呼,把程荔月分到了自己带的班级,儿子于平安也是在这个班级,两个孩子都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保管受不到什么欺负。
于是,程荔月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开始。
作者有话说:
抱歉,本章迟了半个多小时,评论区发二十个红包补偿~么么啾
第27章 上幼儿园
程荔月要上幼儿园是全家的大事,一家人都出动了起来。
夫妻俩平时就最爱给闺女买衣裳,自己的衣服无所谓,反正上班就穿工装就成了,工装又耐脏又耐磨,一身衣服穿几年都没问题。
家里每年领到的布票,全都给闺女做成衣裳了,就这还不够呢,毕竟他们家人口少,每年按照人头领到是布票顶多够闺女做一件衣裳的,这对于夫妻俩来说怎么够呢?
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一个样,长的可快了,一眨眼上一年的衣服就不能穿了。
这年头大多数孩子都是穿家里旧衣服改小的衣服,但黄从云和程金华可不愿意让闺女穿旧的。
他们拿着戒指里的物资换了不少布票来,一季少说也要给闺女至少做两套新衣服换着穿。
这会儿马上到九月,夏天已经过了一半了,夫妻俩单是小裙子,就已经给闺女做了三条了。
每次看着闺女被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夫妻俩心里别提多美了。
而这会儿,夫妻俩更是想着新学期新气象,这肯定是要买一身新衣服的,还要配一双新鞋子,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幼儿园,到时候自家闺女保管是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小姑娘。
到了幼儿园那边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样随时喝水,幼儿园里喝水的搪瓷缸都是所有小孩子一起用的,夫妻俩很清楚自家闺女是有一些小洁癖的,肯定不肯用人家喝过。
因为这个,夫妻俩还特意去百货大楼给闺女买了一个军用水壶,上面还有挎带,到时候闺女直接可以把水壶挂在身上带到幼儿园去。
又想着闺女可能不爱这水壶的颜色,程金华还特意用小花布给水壶缝了一个保护套,这么一来,原本看起来冷冰冰的军用水壶,一下子就看起来可爱许多,闺女肯定喜欢。
话说程金华缝纫的手艺比起闺女刚出生的时候要进步了一大截,刚出生的时候给闺女缝的小床罩丑丑的,实在没有多少美感,而现在,缝起一个水壶保护套,那简直是小菜一碟,缝完外面连线脚都看不出。
程金华缝纫手艺虽然还比不上黄姥姥,但是却已经可圈可点,早就超过了一直有些手笨只会简单地缝个扣子的黄从云了。
而织毛衣织围巾织手套织袜子这些技能程金华也早就解锁了,一到入秋天变冷,晚上在家里没事的时候,程金华就坐在那给闺女织各种东西。
直到现在,外面的领居还有认识的人都还以为程家闺女那毛衣围巾都是黄从云织的呢,还夸黄从云织的好呢,每次不管是黄从云还是程金华去买毛线,旁人见了第一反应就是这是黄从云又要给家里闺女织东西了。
对此夫妻俩也没有解释,就是让外面的人误会着吧,不然等知道了真正织的人是程金华这个大老爷们,他们家铁定得成了整栋楼的议论话题。
对于程金华来说,这家里肯定是得有一个会缝补的,媳妇手艺不成,自然就得他上了。
一个大男人削缝补衣服,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丢脸是事。之前能干出结扎是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般是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