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节
被这么关在黑漆漆的房间里,心里有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卢福不到两刻钟就支撑不住了,他终于喊道:“我愿意说出一切,只求各位老爷能够饶了我那孩子一命,让他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完了这一生!”
“很好,那你就把你所知道的一切有关卢少山所为的错事都招了出来吧。记住,我们的人盯着他也不是一天半天了,你别想着欺骗我们,不然……”
已经彻底崩溃的卢福怎么可能还敢欺骗他们呢?在颤抖的声音里,他将自己所知道的卢少山在为官这些年来所做下孽,以及收受贿赂的手法和时间都一一说了出来。
唐枫很快就看到了这一份供词,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惊讶。“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哪。我只当他卢少山只是个贪婪之人,却没想到他做下了如此多的恶事。在外为官时,为了自己的前程居然杀害了一个对自己钟情的风尘女子,实在是让人齿冷哪。”唐枫叹息了一声道:“由此可知,朝堂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的君子们,其暗地里也多是做下些男盗女娼勾当的阴险小人。比起他们来,我们锦衣卫所做的一些事情反而更加的光明正大了!”
“谁说不是呢?大人,现在掌握了这些人的罪证,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处置呢?”吕岸轻蔑地瞥了一眼那些罪证后说道。
“接下来我们就不用出手了。”
“啊?”吕岸微一愣怔,全不明白唐枫的意思。
“这些人与我为敌,虽然隐藏得巧妙,但恐怕是躲不过陛下的双眼的。若是这时候由锦衣卫的人出面揭发了他们,你说皇上会有什么想法呢?他应该能想到这一切都是我在背后做下的手脚。虽然未必会因此怪罪你们,但是对锦衣卫将来的发展并不是好事。”
“那大人您打算怎么做?难道就不对这些人下手了吗?”
“当然不是,其实有一些比锦衣卫更适合的人可以来帮我们处理他们,那就是都察院的那些言官御使们了。他们的职责就是纠出那些官员们的错处,只要我们做得巧妙,这些人自然会上章弹劾这有一众伪君子的!”唐枫淡淡地一笑道。
两日后的一天夜间,在都察院里值班的几名言官出来活动身体的时候,发现外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居然是一份份写得很是详实的证据,直指朝中十多名有着一定身份的官员所犯的各项罪状。
这些日子来闲得无事的言官们顿时就来了兴致,连夜翻看了这些罪证,最终认定上面所写的乃是实情,否则断不可能如此详尽,连时辰和地点都写上了。当即,这些言官们就做下了决定,连夜写下弹章,明天一早就将之送入通政司。
自年前铲除阉党之后,稍稍有些平静的大明官场再一次掀起了一些波澜……
ps:一大章,今天木有咯
第549章 被遗忘的人
这一次的事情,虽然因为证据确凿,而使得那些被弹劾的官员们尽数落马,但是在朝堂上引起的波澜其实并不很大。这些人虽然都是当年东林党中人,可比起之前被铲除的阉党,以及更早前被赶下台的东林党,那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事情在将这些官员或拿下问罪,或罢官免职,甚至是充军发配之后,就告一段落了。
其中那最后被锦衣卫查出了把柄的卢少山的罪最重,有他身边的仆从卢福的作供,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在背地里做下了如此多见不得人的勾当,甚至连人命都有好几条坏在了他的手上,对此朝廷自然不会轻判了他。除了夺去他的官职,将其打入了刑部大牢之外,还定了他一个死罪。只是此时已经过了每年一次的秋决之期,他就得在牢里待上一年,等到明年秋天时再受那一刀了。
整死了这一干只能感是与自己为难的东林余党之后,唐枫重新又闲了下来。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当初有着衙门做事的时候了,蒙古人的事情暂时也没有一个回音,他便也无事可做了,每日里除了在家陪伴妻女之外,就是去神机营看看,看他们对徐沧所呈的对火器的改进之法已经掌握了多少了。这也是他和神机营的主将关正杰等有着不错的关系,才能让他能顺利地进出此等军事要地。
当唐枫现在只是在等待,等待着蒙古那边传来消息,等待大明的火器能再上层楼的时候,几个已经被他忽略了的人却凑到了一处。那就是白莲教被围剿当日用声东击西之法逃出生天的李衍二人,以及在绍兴想要刺杀唐枫却被当地官府当成可疑之人而拿下的汪德道。
李衍与王道乾二人自从逃脱之后,便一路小心躲避官府的拿问。好在这两人都有着一身的武艺,虽然官府处处设下了路卡,还是让他们每每顺利避过了。不过他们也有为难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与白莲教的其他人已经失去了音信往来。
在一路躲避的过程里,两人去了不下十处原来是白莲教秘密据点的所在,但那里无一例外都已经被官兵所破。有两次更是差点落入了官兵的陷阱之中,若不是李衍头脑清楚,早就被人所擒了。可虽然他们没被捉住,毕竟是无法与其他的白莲教众有任何的联系了,无奈之下两人只得一路往南,因为南边对白莲教的搜查要比北边更松一些。
这样一路昼伏夜行,藏藏走走地,在一个多月之后,他们总算是不必再担心官府对自己的缉拿了,毕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地方官府该做的也都做了,自不可能永远都如一开始般对所有的陌生人都进行盘查。这样他们二人才稍稍顺利了一些,同时也总算在一处小村子里找到了一个知道教中目前情况的人。
当得知李普世去了浙江之后,两人便重新上路。他们知道以教主的声望,即便现在白莲教被朝廷打击成如此模样,也未必不能重新振作。同时他们也从后面遇到的人口中得知了李普世此去浙江的目的,以及他所借助的人。
这也是李普世为了那些还忠于自己的人留下的讯息,严伯达的身份也就这样被李衍两人知晓了。听说连那浙江的巡抚都是圣教的人,李衍二人大喜过望,身子上的疲劳也顿时一扫而空。他们觉着圣教依然还有极大的希望重新振作,再一次对明廷造成威胁。所以在歇息了半日之后,两人便继续上路,前往浙江。
可是当他们来到杭州,想趁夜进入巡抚府里找教主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们瞠目结舌的场景。浙江一地的巡抚大人严伯达,居然被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剥去了官衣,押到了囚车之上。两人忙询问一同看热闹的那些百姓们,这才知道在自己赶来浙江时,这里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唐枫安然回到京城之后,便让锦衣卫对那严伯达进行了彻查。他的身份虽然隐藏得很深,但却也不能隐瞒得过锦衣卫的耳目,不过半月工夫,他是白莲教逆贼的身份便被揭穿了。对这等逆贼,朝廷向来是不会手软的,锦衣卫当即就将人装进了囚车,带去了京城,由刑部等衙门对他进行定罪。
眼见得严伯达被拿,李衍二人原来才生的一丝希望就又破灭了。他们更担心的是教主李普世,不知道他现在何处。在几经打探之下,两人才对事情有了个基本的认识,知道是李普世的刺杀失败,才会引来了唐枫对严伯达的怀疑,从而挖出了他的真实身份。至于失败之后的李普世是死是活,却是无人而知了。
两人失望和愤怒之情更盛,在眼看着报仇无望,前路不明之下,李衍二人决定前去唐枫的故里绍兴,去那里点上一把火,好一出心里的闷气。不想他们才找到了唐枫的居所,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了,那里面一片狼藉,值钱的物事都不见了。
在仔细搜寻之下,两人终于在山阴县城里找到了一个瘸了条腿,面上满布伤疤的汪德道。原来他在那次绍兴城的大搜捕中下狱之后,便受了不少的苦头。谁叫他现在身无分文,且没有可作身份证明的东西呢?对这样一个可疑之人,绍兴当地的官吏持着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对其进行了严加审讯。
虽然事后证明他的确不是什么白莲教的人,但是一次次的苦头吃下来,原来就不是很健壮的汪德道就被打残了一条腿,并被丢出了牢去。原来养尊处优的翩翩公子,如今成了残废,这让汪德道已生了轻生之念。可细想这一切都要怪咎于那个唐枫时,他又不想就此一死了之,他还想进行报复。
这样一来,汪德道就想到要去唐枫的住处刺杀他。可怜他连唐枫早已经离开了浙江都不知道,当然只有白走这一趟了。看到人去房空,汪德道几乎崩溃了,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想要远走数千里到京城去杀唐枫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颓丧了好些日子之后,汪德道总算是打消了一死的想法,但他却不想就这样放弃报复。现在唯一能让自己出一口的气的只有唐枫的这座老宅了,所以他便夜夜偷进其中,拿了里面值钱的物事去卖。这样居然让他得以在山阴县里活了下来,当李衍二人来到之前不久,他已经把唐家可以变卖的家具都给卖了个干净。
看着两个眼露凶光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汪德道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两人一定是官府的人,知道了自己盗窃唐枫故居,现在是来逮捕自己的。可是那两人却并没有立刻动手拿人,而是端详了他半晌后问道:“你与唐枫有着什么样的仇恨,要将其家中的一切都盗窃一空,并把那些带不动的物件尽数毁去?”
“我……”看这一老一少二人的表情,以及对唐枫的称呼,汪德道很快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两人若是官府里的人,必不会跟自己说这些的。所以他老实地道:“这个唐枫害得我汪家家破人亡,更害得我成了如今模样……只恨我现在杀不得他,只有去他家里偷窃一些东西聊以泄愤了!”
李衍顿时就来了兴趣,现在的他们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当然希望能有多些帮手。这汪德道看来对唐枫的仇恨不在自己之下,他就想到拉其入伙了,所以他便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汪德道这些年来无人能够倾诉心里的愤恨,此时有人问了,他便不作掩饰地说了起来,并不时地用手指着自己面上的伤疤和身上的伤痕说事。
在听完了这一切后,李衍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既然你也与我一样和唐枫有着深仇大恨,可愿意与我们合作吗?”
“当然愿意,只要能杀了他,我什么都会做的。”汪德道没有半分犹豫地说道。
“那好,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白莲教的人,我们一同想法子来对付唐枫!”
背地里,王道乾不解地问李衍:“少主,这人不过是一寻常之人,既无武艺,也无权势,你拉他入我圣教有什么用?”
“现在他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今后就会有用处了。只要是和姓唐的有着仇恨的人,都是我们圣教该争取的。只有这样,当有机会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唐枫下手。”
看王道乾不明所以的模样,李衍又道:“他是大明的百姓,又毁去了容貌,已经无人能认得他了。我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想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帮我达成。大明毁了我圣教的百年基业,我就要毁去他的江山!现在能让我达成所愿的,只有东北的金人了。我们在大明已经无计可施,何不去金国碰碰运气呢?而这个汪德道,将是我们留在大明的一颗棋子。总有一日,他将会有大用的!”
第550章 形势大变
卢少山等一干人被问罪的风波只被人关注了没几日工夫,就被另一件更大的事情所取代了,因为蒙人再次派来了使者,答应了大明之前提出的条件。在得了大明的准信之后,大玉儿就派出了骑术最是了得的人赶回了草原,所以只是半月不到,他们便再派出了使者。
虽然对大明所提出的苛刻要求,许多部落的首领都不想接受,但是形势比人强,在眼看着天气日寒,而各自部落里的人都快要断了食物的情况下,这些部落的首领也不得不低头了。其中当然也有科尔沁一部的人从中劝说的功劳,在宰桑.布和看来,现在的草原诸部虽然是自己的科尔沁部最强,但今后却说不准了。可一旦与大明结盟,以自己部落和大明之间最早形成结盟的关系,自然就能借大明之势来压制其他部落了。所以他极力说服了其他部落的首领,以眼前的利益为要,暂且答应了大明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不过那使者还是向明廷提出了一点不能做准的事情,那就是立刻派出人马陈兵于金国和蒙古草原的边境之上。他们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要出兵就得有足够的粮草,可现在的蒙古各部落根本拿不出这许多的粮草来支持两三万大军的开销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大明先援助蒙古一些粮草,然后蒙古各部才派兵赶去东边。
对此,明廷上下倒没有一口回绝。原来那些对军事就不是太通的大臣们就没有将抗金看得太重,更不要说借助蒙人抗金了。他们最看重的依然是蒙人对自己的态度,只要是肯称臣,且态度恭顺的外族,他们还是乐于相帮的。所以在那使者求情之后不久,大明就将准备妥当的十多万石的粮食起运到了北边。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唐枫连连顿足。现在的他虽然依然保有着朝廷命官的身份,可是却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参与朝政了,所以当他知道此事时,一切已经成了定局。对此唐枫叹道:“书生之见哪!现在是人蒙古有求于我大明,我们怎可不坐地起价呢?即便他们有难处,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少派一些人先去了那边,然后再送粮食过去啊。若是他们收下粮食之后就此反悔的话,我们可就真的受骗了!”
好在这一点却是唐枫过于小心了,蒙人倒是很重承诺的,当十一月中旬,那些粮食运抵草原之后不久,他们就按明廷所说的派出了精兵来到了东边,与辽东的辽东守军结成了犄角之势。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蒙人去年就与金人结下了深仇,即便大明没有提出这要求,他们为了自保也会陈兵与那里的。另外,他们还需要和大明在边境里开榷场互通有无呢,听大玉儿说起这次大明将会售与他们的那些珍贵之物,各部落的首领自然是心向往之,当然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这十多万石的粮食而反悔了。
有了这些蒙人在北边相助,辽东的明军就更有信心守住现在的地域了。只是因为现在明军在平原上作战的能力还不足,而克制金人骑兵的火器尚不完善,所以他们才只能继续以守为主,不能趁着这个时机出兵攻进金国去。
但饶是如此,已经使得金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了。金人的细作虽然已经探听不到大明的一些最要紧的军事行动,可毕竟不是聋子和瞎子。当大明派人将大量的粮草运去蒙古草原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情况有些不妙了。而后,这些年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去年更是险些被他们杀得屁滚尿流的蒙人居然派出数万大军陈兵于自己的边境之上,更是让金国上下一片哗然。现在他们不用想就知道蒙人和明廷做下了什么打算了。
金国新都沈阳城,新建的皇宫比之辽阳的那处旧宫更为宏伟。这是金国大汗皇太极迁都到此之前就命人修建的,他要学习汉人的那一套君权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而这一切就从皇宫的规模开始,这里的宫殿规模虽然比不得北京紫禁城或是南京的殿宇,却也宏伟非常,远远超出了金人的认识。
对此,金国国内多有非议者,但是皇太极却硬是顶住了压力。因为他知道这宫殿的出现就代表着自己这个大汗比其他贝勒王爷更高的身份。只是因为那次攻入草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才没有趁着胜利声威大振的当口立国称帝。可实际上,皇太极就是将自己当成了大金的皇帝,而非什么大汗,他必须学那汉人的一套,才能完全巩固政权,从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来到了沈阳之后,皇太极诸事都很顺,许多以前与他为难的人都消停了下来,这使得他的心情也是极好的。可是就在这几日里,却是坏消息一个个地传来,现在更是传来了蒙古骑兵屯于西边,和大明辽东的守军一起对着自己虎视眈眈的消息,这让他不禁又惊又怒。
更让皇太极烦心的还有那些朝中大员们的说辞,原来已经消停了下去的这些人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了,纷纷进言和请兵,都想给蒙古人一些教训。对此,皇太极在和一些亲信之人商量之后,便断然拒绝了。
表面上,他提出的解释乃是为了大金自身的安危考虑。有前次攻打蒙古草原却因内部空虚而使得大明趁虚而入夺去了辽东大片土地的前车之鉴,这次当然不能再草率离开了。何况此次蒙古之所以会突然陈兵在那里必是受了大明的指使,一旦自己出兵,大明断无坐视的可能。另外,就是那数万蒙古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即便现在的蒙古人已经不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剽悍了,可也不是轻易就能打败的。别到时候杀敌不成,还受了损伤。
可实际上,皇太极不肯让人出兵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内部。虽然迁都之后自己的大权一日多过一日,可谁能保证这些人就没有在背后藏着一手?一旦让他们带了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另生事端?即便这些人真的只是为了大金的利益,可要是他们破敌成功,声势必然大振,而自己这个大汗年前可是以退兵结束西征蒙古之战的,到时候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因为有着内外各方面的考虑,皇太极不得不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不过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因为一来这样的话,蒙人原来被打压下去的气焰就会嚣张起来,而且和大明之间必然会达成默契,到时候难受的依然是自己的大金。二来则是这样也是会让国中之人认为自己这个做大汗的胆怯的,这对于压制住一众心下不服的亲王贝勒可是很不利的。
这样一来,可就让皇太极太也为难了,真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一日,皇太极在宫中对呈送上来的奏章进行批阅的时候,一个青年来到了他的跟前。说是看奏章,其实皇太极的心思并不在此,一见来的是自己的十四弟多尔衮,便笑着让他近前来说话。
要说这些兄弟之中皇太极最放心的是谁,当数这个十四弟了。倒不是多尔衮年纪尚轻,还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而是因为他向来没有什么野心,对自己这个大汗也很是恭敬。在众多的兄弟里,也就他最是让自己省心了。
“十四弟此次进宫为的是何事啊?”皇太极待其坐下后便问道。此时的金人虽然努力在学汉人的那套君臣之礼,但在自己家人这里却依然很是随便,即便是大汗面前,多尔衮也是坦然而坐。
多尔衮却没有笑,反而很是严肃地道:“大汗,臣弟一直在为此次蒙古人的动静发愁。很明显他们陈兵在西就是为了针对我们的,若是我们没有一些表示的话,只怕会更增他们的气焰,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便会出兵攻我大金了。”
“我何尝不知此事,奈何现在有明军在辽东牵制着我们,而我大金兵力有限还做不到两面作战啊。”听他这么一说,皇太极也皱起了眉来:“去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初若不是你及时带兵前去御敌,只怕那袁崇焕都要带了人马杀到辽阳城下了。”
“大汗的担虑也不无道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能不有所行动啊。所以这几日里,臣弟一直在苦思着应对之道,现在总算是让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快快说来!”对自己这个十四弟带兵上的本事,皇太极还是很有信心的,见他说得如此有把握,顿时就生出了希望。
“蒙古人因为有明军在旁虎视眈眈,所以我们不能动。但我们却可以攻明国啊。”
“这只怕不成,前番攻明我们便大败亏输,这次又有蒙人在旁,我们怎可能有胜算?”皇太极连连摇头道。
第551章 干戈再起
多尔衮早就已经猜到了皇太极在担心着些什么,一听他这么说,便笑着道:“大汗所虑虽然在理,却也忽略了一点。”
“哦,我忽略了哪一点?”皇太极见他一脸笃定的模样,也来了精神,忙问道。
“忽略了蒙古人与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眼下看来他们双方似乎已经达成了联盟,但是蒙古人自来与明国不和,难道会没有一点自己的打算吗?同样的,明国在对待蒙古人一事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去年那一次出兵,其实蒙人是想让明军入草原救自己的,可明军做了什么,他们只是趁我大金国内空虚,出兵夺去了辽东之地,难道他们真的是想着帮那蒙古人吗?我看他们是坐山观虎斗更多一些吧。”多尔衮嘿然一笑道。
皇太极闻言眉头一皱,觉着十四弟所说的倒也是正理,不待他开口评述,多尔衮接着又道:“再说这一次,蒙人之所以突然在我大金的西面布下人马,恐怕也非出于他们的本心。就我们的探子得来的消息,那蒙人自去年被我大金所攻之后,粮食等生活必须之物大减,现在冬日已至,恐怕是承受不住了。所以在完半无奈之下才会想到向明廷求援,而明廷也是凭着这一点才要挟的蒙人出兵,为的就是钳制我大金。可那蒙人与明廷终究是两条心,一旦见到我大金攻打明国,而他们又没有极好的机会,应该是会按兵不动的。”
皇太极听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后便也沉吟了起来,他也是一个能看清楚形势的枭雄,只是关心之下才没能如自己弟弟这般看得透彻,但经他这么一提点后,就也看穿了蒙古与大明之间微妙的关系。见皇太极神情凝重,似乎是被自己的这一番话给说服了,多尔衮便更进一步地道:“而且明人自以为有那蒙古人在西牵制着我们,我大金是不会出兵的,这样一来我们一旦出兵,势必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唔,十四弟言之有理!我们此次的确不能再坐看着明国和蒙古人联成一线而没有一点反击的手段了。”皇太极微一点头:“只是那辽东现在尽入明人之手,已成铁板一块,再不是当初那般前后不能呼应了,我们真能一战而胜吗?要知道,那蒙人虽然与明人不是一条心,但是一旦情况对我大金不妙,他们是绝对不会错失趁火打劫的好处的。”
“这一点才是困扰臣弟这些日子的难处,可就在适才,在得到了一个细作传来的消息之后,我才豁然开朗。”多尔衮说着面带得色:“臣弟一直都想着将我们丢失的辽东之地给夺回来,所以去年之后便派去了不少的细作,查探那边的情况。虽然如今的明人对军事的保密上比以往严密了许多,但还是让我的人打探到了一些情况,那就是辽东的明军其实也不是一条心的。”
“嗯?”皇太极脸上登时因为这一句话而凝重了起来:“此话可当真?这是怎么一回事,你速速说来。”作为尝够了上下不能一心之苦的大金大汗,皇太极是太明白将帅各有心思对大军的不利了,现在多尔衮居然这么说,怎能不叫他心动呢?
“是!”在恭敬地应了一声之后,多尔衮才继续说道:“我派去的细作打扮成了寻常的商人,混迹在辽东的各处酒馆青楼之中,从那些外出放松的明军士卒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原来那现在的辽东经略袁崇焕虽然得到了朝廷的任命,但终因其是文官出身,且不擅于结交下属武将,所以多与他手下的将领有龌龊。尤其是其手下最是能战的两人赵率教和满桂更是因为上遭攻我大金只有他袁崇焕一人得了朝廷重赏而耿耿于怀。
“听说在夺下了我大金在辽东的各处城池之后,原来立有大功,怎么也该顺势守于那里的赵率教被袁崇还以其他理由调回了山海关去,而他自己则守在了锦州。这样一来,赵率教对这个顶头上司自然多有怨言。至于满桂更因其非汉人,而不被袁崇焕所信任,更是时有不平之言在军中传扬。所以若是我大金能抓到这一点破绽,即使有蒙人在侧,我们的胜算也是极大的。”
“好,你说的都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若那辽东的明军内部情况真是如此,对我大金来说确是一个机会。自从那孙承宗镇守辽东阻我大金南下之路后,我们便一直没有能再进一步,究其原因,除了那孙承宗用兵老辣,他能使诸将心服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现在换了这个袁崇焕,我只当他也很是了得呢,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了。”
“大汗可是已经下了决心攻入辽东去了吗?”多尔衮立刻急着说道,他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当然也是希望在战场上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的。
“虽然现在看来我们是该出兵试上一试,不过这毕竟乃是一件大事,我虽是大汗也不能一言以决,就再等上一等,待我与朝中众人商议之后再定夺吧。”皇太极在冷静了一下之后,却没有头脑一热就下了决定。而后他又打了个哈欠道:“我也累了,你且先回府吧,一旦有了决定,我自会让你知道的。”
“是!”带着一些失望,多尔衮退出了殿去,当他来到外面的时候,脸上的恭敬之色就不见了:“没想到说了这么多话还是不能让他下这个决定,那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领到原来就该属于我的正白旗的人马呢?”他冷着一张脸,似乎又回到了当初自己的父汗死去的时候,那时候四哥就因为手握兵权,才能在没有父汗手谕的情况下登上汗位的。
从那一刻起,多尔衮的心里就有了一个认知,只有手里有兵才能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些年来,他刻苦读那些汉人所著的兵书,努力习武就是在等着那一刻的到来。去年的那一战,他已经崭露头角,可是他的四哥却以他年纪尚小不能独当一面为理由而没有将正白旗的人马真个交给了他。
这一次,他花费了这许多的心思,为的就是能借攻打明国而真正掌握兵马大权,为这一日,他甚至韬光养晦,一直小心地对待着四哥。可现在呢?自己还没提出要带兵呢,就被皇太极轻描淡写地给拒绝了,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打击了。同时,这也更坚定了多尔衮要拿回自己兵权的决心,只有自己掌握了足够的人马,四哥才不会用一句话就将自己打发了出去,然后自己才能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失望太久,就在他和皇太极对话的两日之后,金国就决定了对大明的用兵。如今也已经到了冬天,往年的金国也时常会趁着这个季节出兵去明国的边境劫掠一番,现在对方都已经欺到门前来了,以那些金人的性子当然不会不想反击了。
另外,虽然去年在蒙人那里抢了不少的东西,但是这却是无法满足金人的需要的。毕竟蒙人那里所得到的物资和金人自身所有的也差不多,根本不能和汉人手里的那些精美精细的东西相比。所以当听完大汗的一番分析,认为攻打明国更有利之后,那些早就蠢蠢欲动的金人各旗将领便都认定了这个办法。
既然敲定了是出兵攻辽东,皇太极也不再迁延,当即就做起了战前的工作。其实对以骑兵为主,且是以战养战的金军来说,战前的准备工作并不多。除了将那些散于各地的兵马调集在一处外,也就没有其他可安排的了。
可这一次却又有些不同,虽然蒙古人应该不会出兵相帮明国,但为了安全起见,金人还是拨出了一路人马守在了西面,防着蒙人有何异动。另外就是派出了不少的细作,前往辽东各城池中,不断宣扬一些袁崇焕与部下将领不和的言论,使大明的军心不能稳固,也为真正刀兵相见时能削弱对方的实力而埋下了伏笔。
在将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已经是跨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十二月了。但是金军显然并不在乎,一旦大汗下了令去,大军就调动起来要往南而去了。这一次,皇太极依然亲自带兵坐镇中军,并把自己不放心的那些勋贵和兄弟都带在了身边,这一次他一定要取得一次漂亮的胜利,那样这些心怀二志的人才不敢生事。
可就在皇太极带着人马出了沈阳一路往西南而去的路上,却有两个武艺了得,让人防不胜防的人物出现在了他的大汗金帐之外,若不是身边有好些个女真当地的高手,恐怕这两人能长驱直入来到大汗的跟前了。
这两个不速之客,自然便是已经改变了想法,放弃在大明折腾,而来到北边的李衍和王道乾,他们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次的战局……
第552章 不速之客
夜已经深了,天上却布满了厚实的铅云,将那上弦的月亮遮了个严严实实,而那刺骨的寒风却在一个劲地刮着。在这样一个十二月的黑夜之中,人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躲进了厚厚的被窝里睡上一觉,可是对大金的这几队巡夜的人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奢望了。
这次大金再次出兵往南攻向明国,为了能一战而胜,动用了最为精锐的五万多的骑兵,再加上其他一些人马,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七千,对外号称却是十五万。因为有大汗皇太极在中军,当大军驻扎下来之后,各营的将领都不敢有半分的懈怠,早早地就让手下的人马分批巡视大营的左右了,即便现在快到二更天了也不例外。
不过上面的人虽然一再强调要小心再小心,可真落实到了下面的军士们身上却未必能如他们所愿了。如今尚在大金的地界,这里有几万的大金精骑,又是在这么个寒冷的深夜之中,这些军士能依命出来巡视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真的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周围情况的。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虽然这几年来金军一直在明军手上吃亏,可那只是对方借了地利之便,或是用了诡计而已,论战斗力,金人并不拿明军当一回事。
正因为这些巡夜的金军有着这样的心思,巡视四边时也不是那么仔细,所以才给了两条黑影一个能突入金军大营的机会。这两人正是在江南找不到李普世,最后想到借金人之力来报复明廷的李衍二人。
“很好,那你就把你所知道的一切有关卢少山所为的错事都招了出来吧。记住,我们的人盯着他也不是一天半天了,你别想着欺骗我们,不然……”
已经彻底崩溃的卢福怎么可能还敢欺骗他们呢?在颤抖的声音里,他将自己所知道的卢少山在为官这些年来所做下孽,以及收受贿赂的手法和时间都一一说了出来。
唐枫很快就看到了这一份供词,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惊讶。“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哪。我只当他卢少山只是个贪婪之人,却没想到他做下了如此多的恶事。在外为官时,为了自己的前程居然杀害了一个对自己钟情的风尘女子,实在是让人齿冷哪。”唐枫叹息了一声道:“由此可知,朝堂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的君子们,其暗地里也多是做下些男盗女娼勾当的阴险小人。比起他们来,我们锦衣卫所做的一些事情反而更加的光明正大了!”
“谁说不是呢?大人,现在掌握了这些人的罪证,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处置呢?”吕岸轻蔑地瞥了一眼那些罪证后说道。
“接下来我们就不用出手了。”
“啊?”吕岸微一愣怔,全不明白唐枫的意思。
“这些人与我为敌,虽然隐藏得巧妙,但恐怕是躲不过陛下的双眼的。若是这时候由锦衣卫的人出面揭发了他们,你说皇上会有什么想法呢?他应该能想到这一切都是我在背后做下的手脚。虽然未必会因此怪罪你们,但是对锦衣卫将来的发展并不是好事。”
“那大人您打算怎么做?难道就不对这些人下手了吗?”
“当然不是,其实有一些比锦衣卫更适合的人可以来帮我们处理他们,那就是都察院的那些言官御使们了。他们的职责就是纠出那些官员们的错处,只要我们做得巧妙,这些人自然会上章弹劾这有一众伪君子的!”唐枫淡淡地一笑道。
两日后的一天夜间,在都察院里值班的几名言官出来活动身体的时候,发现外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居然是一份份写得很是详实的证据,直指朝中十多名有着一定身份的官员所犯的各项罪状。
这些日子来闲得无事的言官们顿时就来了兴致,连夜翻看了这些罪证,最终认定上面所写的乃是实情,否则断不可能如此详尽,连时辰和地点都写上了。当即,这些言官们就做下了决定,连夜写下弹章,明天一早就将之送入通政司。
自年前铲除阉党之后,稍稍有些平静的大明官场再一次掀起了一些波澜……
ps:一大章,今天木有咯
第549章 被遗忘的人
这一次的事情,虽然因为证据确凿,而使得那些被弹劾的官员们尽数落马,但是在朝堂上引起的波澜其实并不很大。这些人虽然都是当年东林党中人,可比起之前被铲除的阉党,以及更早前被赶下台的东林党,那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事情在将这些官员或拿下问罪,或罢官免职,甚至是充军发配之后,就告一段落了。
其中那最后被锦衣卫查出了把柄的卢少山的罪最重,有他身边的仆从卢福的作供,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在背地里做下了如此多见不得人的勾当,甚至连人命都有好几条坏在了他的手上,对此朝廷自然不会轻判了他。除了夺去他的官职,将其打入了刑部大牢之外,还定了他一个死罪。只是此时已经过了每年一次的秋决之期,他就得在牢里待上一年,等到明年秋天时再受那一刀了。
整死了这一干只能感是与自己为难的东林余党之后,唐枫重新又闲了下来。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当初有着衙门做事的时候了,蒙古人的事情暂时也没有一个回音,他便也无事可做了,每日里除了在家陪伴妻女之外,就是去神机营看看,看他们对徐沧所呈的对火器的改进之法已经掌握了多少了。这也是他和神机营的主将关正杰等有着不错的关系,才能让他能顺利地进出此等军事要地。
当唐枫现在只是在等待,等待着蒙古那边传来消息,等待大明的火器能再上层楼的时候,几个已经被他忽略了的人却凑到了一处。那就是白莲教被围剿当日用声东击西之法逃出生天的李衍二人,以及在绍兴想要刺杀唐枫却被当地官府当成可疑之人而拿下的汪德道。
李衍与王道乾二人自从逃脱之后,便一路小心躲避官府的拿问。好在这两人都有着一身的武艺,虽然官府处处设下了路卡,还是让他们每每顺利避过了。不过他们也有为难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与白莲教的其他人已经失去了音信往来。
在一路躲避的过程里,两人去了不下十处原来是白莲教秘密据点的所在,但那里无一例外都已经被官兵所破。有两次更是差点落入了官兵的陷阱之中,若不是李衍头脑清楚,早就被人所擒了。可虽然他们没被捉住,毕竟是无法与其他的白莲教众有任何的联系了,无奈之下两人只得一路往南,因为南边对白莲教的搜查要比北边更松一些。
这样一路昼伏夜行,藏藏走走地,在一个多月之后,他们总算是不必再担心官府对自己的缉拿了,毕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地方官府该做的也都做了,自不可能永远都如一开始般对所有的陌生人都进行盘查。这样他们二人才稍稍顺利了一些,同时也总算在一处小村子里找到了一个知道教中目前情况的人。
当得知李普世去了浙江之后,两人便重新上路。他们知道以教主的声望,即便现在白莲教被朝廷打击成如此模样,也未必不能重新振作。同时他们也从后面遇到的人口中得知了李普世此去浙江的目的,以及他所借助的人。
这也是李普世为了那些还忠于自己的人留下的讯息,严伯达的身份也就这样被李衍两人知晓了。听说连那浙江的巡抚都是圣教的人,李衍二人大喜过望,身子上的疲劳也顿时一扫而空。他们觉着圣教依然还有极大的希望重新振作,再一次对明廷造成威胁。所以在歇息了半日之后,两人便继续上路,前往浙江。
可是当他们来到杭州,想趁夜进入巡抚府里找教主的时候,却看到了一幕让他们瞠目结舌的场景。浙江一地的巡抚大人严伯达,居然被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剥去了官衣,押到了囚车之上。两人忙询问一同看热闹的那些百姓们,这才知道在自己赶来浙江时,这里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唐枫安然回到京城之后,便让锦衣卫对那严伯达进行了彻查。他的身份虽然隐藏得很深,但却也不能隐瞒得过锦衣卫的耳目,不过半月工夫,他是白莲教逆贼的身份便被揭穿了。对这等逆贼,朝廷向来是不会手软的,锦衣卫当即就将人装进了囚车,带去了京城,由刑部等衙门对他进行定罪。
眼见得严伯达被拿,李衍二人原来才生的一丝希望就又破灭了。他们更担心的是教主李普世,不知道他现在何处。在几经打探之下,两人才对事情有了个基本的认识,知道是李普世的刺杀失败,才会引来了唐枫对严伯达的怀疑,从而挖出了他的真实身份。至于失败之后的李普世是死是活,却是无人而知了。
两人失望和愤怒之情更盛,在眼看着报仇无望,前路不明之下,李衍二人决定前去唐枫的故里绍兴,去那里点上一把火,好一出心里的闷气。不想他们才找到了唐枫的居所,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了,那里面一片狼藉,值钱的物事都不见了。
在仔细搜寻之下,两人终于在山阴县城里找到了一个瘸了条腿,面上满布伤疤的汪德道。原来他在那次绍兴城的大搜捕中下狱之后,便受了不少的苦头。谁叫他现在身无分文,且没有可作身份证明的东西呢?对这样一个可疑之人,绍兴当地的官吏持着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对其进行了严加审讯。
虽然事后证明他的确不是什么白莲教的人,但是一次次的苦头吃下来,原来就不是很健壮的汪德道就被打残了一条腿,并被丢出了牢去。原来养尊处优的翩翩公子,如今成了残废,这让汪德道已生了轻生之念。可细想这一切都要怪咎于那个唐枫时,他又不想就此一死了之,他还想进行报复。
这样一来,汪德道就想到要去唐枫的住处刺杀他。可怜他连唐枫早已经离开了浙江都不知道,当然只有白走这一趟了。看到人去房空,汪德道几乎崩溃了,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想要远走数千里到京城去杀唐枫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颓丧了好些日子之后,汪德道总算是打消了一死的想法,但他却不想就这样放弃报复。现在唯一能让自己出一口的气的只有唐枫的这座老宅了,所以他便夜夜偷进其中,拿了里面值钱的物事去卖。这样居然让他得以在山阴县里活了下来,当李衍二人来到之前不久,他已经把唐家可以变卖的家具都给卖了个干净。
看着两个眼露凶光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汪德道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两人一定是官府的人,知道了自己盗窃唐枫故居,现在是来逮捕自己的。可是那两人却并没有立刻动手拿人,而是端详了他半晌后问道:“你与唐枫有着什么样的仇恨,要将其家中的一切都盗窃一空,并把那些带不动的物件尽数毁去?”
“我……”看这一老一少二人的表情,以及对唐枫的称呼,汪德道很快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两人若是官府里的人,必不会跟自己说这些的。所以他老实地道:“这个唐枫害得我汪家家破人亡,更害得我成了如今模样……只恨我现在杀不得他,只有去他家里偷窃一些东西聊以泄愤了!”
李衍顿时就来了兴趣,现在的他们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当然希望能有多些帮手。这汪德道看来对唐枫的仇恨不在自己之下,他就想到拉其入伙了,所以他便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汪德道这些年来无人能够倾诉心里的愤恨,此时有人问了,他便不作掩饰地说了起来,并不时地用手指着自己面上的伤疤和身上的伤痕说事。
在听完了这一切后,李衍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既然你也与我一样和唐枫有着深仇大恨,可愿意与我们合作吗?”
“当然愿意,只要能杀了他,我什么都会做的。”汪德道没有半分犹豫地说道。
“那好,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白莲教的人,我们一同想法子来对付唐枫!”
背地里,王道乾不解地问李衍:“少主,这人不过是一寻常之人,既无武艺,也无权势,你拉他入我圣教有什么用?”
“现在他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今后就会有用处了。只要是和姓唐的有着仇恨的人,都是我们圣教该争取的。只有这样,当有机会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唐枫下手。”
看王道乾不明所以的模样,李衍又道:“他是大明的百姓,又毁去了容貌,已经无人能认得他了。我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想要有这么一个人来帮我达成。大明毁了我圣教的百年基业,我就要毁去他的江山!现在能让我达成所愿的,只有东北的金人了。我们在大明已经无计可施,何不去金国碰碰运气呢?而这个汪德道,将是我们留在大明的一颗棋子。总有一日,他将会有大用的!”
第550章 形势大变
卢少山等一干人被问罪的风波只被人关注了没几日工夫,就被另一件更大的事情所取代了,因为蒙人再次派来了使者,答应了大明之前提出的条件。在得了大明的准信之后,大玉儿就派出了骑术最是了得的人赶回了草原,所以只是半月不到,他们便再派出了使者。
虽然对大明所提出的苛刻要求,许多部落的首领都不想接受,但是形势比人强,在眼看着天气日寒,而各自部落里的人都快要断了食物的情况下,这些部落的首领也不得不低头了。其中当然也有科尔沁一部的人从中劝说的功劳,在宰桑.布和看来,现在的草原诸部虽然是自己的科尔沁部最强,但今后却说不准了。可一旦与大明结盟,以自己部落和大明之间最早形成结盟的关系,自然就能借大明之势来压制其他部落了。所以他极力说服了其他部落的首领,以眼前的利益为要,暂且答应了大明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不过那使者还是向明廷提出了一点不能做准的事情,那就是立刻派出人马陈兵于金国和蒙古草原的边境之上。他们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要出兵就得有足够的粮草,可现在的蒙古各部落根本拿不出这许多的粮草来支持两三万大军的开销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大明先援助蒙古一些粮草,然后蒙古各部才派兵赶去东边。
对此,明廷上下倒没有一口回绝。原来那些对军事就不是太通的大臣们就没有将抗金看得太重,更不要说借助蒙人抗金了。他们最看重的依然是蒙人对自己的态度,只要是肯称臣,且态度恭顺的外族,他们还是乐于相帮的。所以在那使者求情之后不久,大明就将准备妥当的十多万石的粮食起运到了北边。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唐枫连连顿足。现在的他虽然依然保有着朝廷命官的身份,可是却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参与朝政了,所以当他知道此事时,一切已经成了定局。对此唐枫叹道:“书生之见哪!现在是人蒙古有求于我大明,我们怎可不坐地起价呢?即便他们有难处,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少派一些人先去了那边,然后再送粮食过去啊。若是他们收下粮食之后就此反悔的话,我们可就真的受骗了!”
好在这一点却是唐枫过于小心了,蒙人倒是很重承诺的,当十一月中旬,那些粮食运抵草原之后不久,他们就按明廷所说的派出了精兵来到了东边,与辽东的辽东守军结成了犄角之势。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蒙人去年就与金人结下了深仇,即便大明没有提出这要求,他们为了自保也会陈兵与那里的。另外,他们还需要和大明在边境里开榷场互通有无呢,听大玉儿说起这次大明将会售与他们的那些珍贵之物,各部落的首领自然是心向往之,当然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这十多万石的粮食而反悔了。
有了这些蒙人在北边相助,辽东的明军就更有信心守住现在的地域了。只是因为现在明军在平原上作战的能力还不足,而克制金人骑兵的火器尚不完善,所以他们才只能继续以守为主,不能趁着这个时机出兵攻进金国去。
但饶是如此,已经使得金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了。金人的细作虽然已经探听不到大明的一些最要紧的军事行动,可毕竟不是聋子和瞎子。当大明派人将大量的粮草运去蒙古草原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情况有些不妙了。而后,这些年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去年更是险些被他们杀得屁滚尿流的蒙人居然派出数万大军陈兵于自己的边境之上,更是让金国上下一片哗然。现在他们不用想就知道蒙人和明廷做下了什么打算了。
金国新都沈阳城,新建的皇宫比之辽阳的那处旧宫更为宏伟。这是金国大汗皇太极迁都到此之前就命人修建的,他要学习汉人的那一套君权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而这一切就从皇宫的规模开始,这里的宫殿规模虽然比不得北京紫禁城或是南京的殿宇,却也宏伟非常,远远超出了金人的认识。
对此,金国国内多有非议者,但是皇太极却硬是顶住了压力。因为他知道这宫殿的出现就代表着自己这个大汗比其他贝勒王爷更高的身份。只是因为那次攻入草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才没有趁着胜利声威大振的当口立国称帝。可实际上,皇太极就是将自己当成了大金的皇帝,而非什么大汗,他必须学那汉人的一套,才能完全巩固政权,从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来到了沈阳之后,皇太极诸事都很顺,许多以前与他为难的人都消停了下来,这使得他的心情也是极好的。可是就在这几日里,却是坏消息一个个地传来,现在更是传来了蒙古骑兵屯于西边,和大明辽东的守军一起对着自己虎视眈眈的消息,这让他不禁又惊又怒。
更让皇太极烦心的还有那些朝中大员们的说辞,原来已经消停了下去的这些人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了,纷纷进言和请兵,都想给蒙古人一些教训。对此,皇太极在和一些亲信之人商量之后,便断然拒绝了。
表面上,他提出的解释乃是为了大金自身的安危考虑。有前次攻打蒙古草原却因内部空虚而使得大明趁虚而入夺去了辽东大片土地的前车之鉴,这次当然不能再草率离开了。何况此次蒙古之所以会突然陈兵在那里必是受了大明的指使,一旦自己出兵,大明断无坐视的可能。另外,就是那数万蒙古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即便现在的蒙古人已经不复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剽悍了,可也不是轻易就能打败的。别到时候杀敌不成,还受了损伤。
可实际上,皇太极不肯让人出兵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内部。虽然迁都之后自己的大权一日多过一日,可谁能保证这些人就没有在背后藏着一手?一旦让他们带了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另生事端?即便这些人真的只是为了大金的利益,可要是他们破敌成功,声势必然大振,而自己这个大汗年前可是以退兵结束西征蒙古之战的,到时候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因为有着内外各方面的考虑,皇太极不得不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不过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因为一来这样的话,蒙人原来被打压下去的气焰就会嚣张起来,而且和大明之间必然会达成默契,到时候难受的依然是自己的大金。二来则是这样也是会让国中之人认为自己这个做大汗的胆怯的,这对于压制住一众心下不服的亲王贝勒可是很不利的。
这样一来,可就让皇太极太也为难了,真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一日,皇太极在宫中对呈送上来的奏章进行批阅的时候,一个青年来到了他的跟前。说是看奏章,其实皇太极的心思并不在此,一见来的是自己的十四弟多尔衮,便笑着让他近前来说话。
要说这些兄弟之中皇太极最放心的是谁,当数这个十四弟了。倒不是多尔衮年纪尚轻,还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而是因为他向来没有什么野心,对自己这个大汗也很是恭敬。在众多的兄弟里,也就他最是让自己省心了。
“十四弟此次进宫为的是何事啊?”皇太极待其坐下后便问道。此时的金人虽然努力在学汉人的那套君臣之礼,但在自己家人这里却依然很是随便,即便是大汗面前,多尔衮也是坦然而坐。
多尔衮却没有笑,反而很是严肃地道:“大汗,臣弟一直在为此次蒙古人的动静发愁。很明显他们陈兵在西就是为了针对我们的,若是我们没有一些表示的话,只怕会更增他们的气焰,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便会出兵攻我大金了。”
“我何尝不知此事,奈何现在有明军在辽东牵制着我们,而我大金兵力有限还做不到两面作战啊。”听他这么一说,皇太极也皱起了眉来:“去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初若不是你及时带兵前去御敌,只怕那袁崇焕都要带了人马杀到辽阳城下了。”
“大汗的担虑也不无道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能不有所行动啊。所以这几日里,臣弟一直在苦思着应对之道,现在总算是让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快快说来!”对自己这个十四弟带兵上的本事,皇太极还是很有信心的,见他说得如此有把握,顿时就生出了希望。
“蒙古人因为有明军在旁虎视眈眈,所以我们不能动。但我们却可以攻明国啊。”
“这只怕不成,前番攻明我们便大败亏输,这次又有蒙人在旁,我们怎可能有胜算?”皇太极连连摇头道。
第551章 干戈再起
多尔衮早就已经猜到了皇太极在担心着些什么,一听他这么说,便笑着道:“大汗所虑虽然在理,却也忽略了一点。”
“哦,我忽略了哪一点?”皇太极见他一脸笃定的模样,也来了精神,忙问道。
“忽略了蒙古人与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眼下看来他们双方似乎已经达成了联盟,但是蒙古人自来与明国不和,难道会没有一点自己的打算吗?同样的,明国在对待蒙古人一事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去年那一次出兵,其实蒙人是想让明军入草原救自己的,可明军做了什么,他们只是趁我大金国内空虚,出兵夺去了辽东之地,难道他们真的是想着帮那蒙古人吗?我看他们是坐山观虎斗更多一些吧。”多尔衮嘿然一笑道。
皇太极闻言眉头一皱,觉着十四弟所说的倒也是正理,不待他开口评述,多尔衮接着又道:“再说这一次,蒙人之所以突然在我大金的西面布下人马,恐怕也非出于他们的本心。就我们的探子得来的消息,那蒙人自去年被我大金所攻之后,粮食等生活必须之物大减,现在冬日已至,恐怕是承受不住了。所以在完半无奈之下才会想到向明廷求援,而明廷也是凭着这一点才要挟的蒙人出兵,为的就是钳制我大金。可那蒙人与明廷终究是两条心,一旦见到我大金攻打明国,而他们又没有极好的机会,应该是会按兵不动的。”
皇太极听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后便也沉吟了起来,他也是一个能看清楚形势的枭雄,只是关心之下才没能如自己弟弟这般看得透彻,但经他这么一提点后,就也看穿了蒙古与大明之间微妙的关系。见皇太极神情凝重,似乎是被自己的这一番话给说服了,多尔衮便更进一步地道:“而且明人自以为有那蒙古人在西牵制着我们,我大金是不会出兵的,这样一来我们一旦出兵,势必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唔,十四弟言之有理!我们此次的确不能再坐看着明国和蒙古人联成一线而没有一点反击的手段了。”皇太极微一点头:“只是那辽东现在尽入明人之手,已成铁板一块,再不是当初那般前后不能呼应了,我们真能一战而胜吗?要知道,那蒙人虽然与明人不是一条心,但是一旦情况对我大金不妙,他们是绝对不会错失趁火打劫的好处的。”
“这一点才是困扰臣弟这些日子的难处,可就在适才,在得到了一个细作传来的消息之后,我才豁然开朗。”多尔衮说着面带得色:“臣弟一直都想着将我们丢失的辽东之地给夺回来,所以去年之后便派去了不少的细作,查探那边的情况。虽然如今的明人对军事的保密上比以往严密了许多,但还是让我的人打探到了一些情况,那就是辽东的明军其实也不是一条心的。”
“嗯?”皇太极脸上登时因为这一句话而凝重了起来:“此话可当真?这是怎么一回事,你速速说来。”作为尝够了上下不能一心之苦的大金大汗,皇太极是太明白将帅各有心思对大军的不利了,现在多尔衮居然这么说,怎能不叫他心动呢?
“是!”在恭敬地应了一声之后,多尔衮才继续说道:“我派去的细作打扮成了寻常的商人,混迹在辽东的各处酒馆青楼之中,从那些外出放松的明军士卒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原来那现在的辽东经略袁崇焕虽然得到了朝廷的任命,但终因其是文官出身,且不擅于结交下属武将,所以多与他手下的将领有龌龊。尤其是其手下最是能战的两人赵率教和满桂更是因为上遭攻我大金只有他袁崇焕一人得了朝廷重赏而耿耿于怀。
“听说在夺下了我大金在辽东的各处城池之后,原来立有大功,怎么也该顺势守于那里的赵率教被袁崇还以其他理由调回了山海关去,而他自己则守在了锦州。这样一来,赵率教对这个顶头上司自然多有怨言。至于满桂更因其非汉人,而不被袁崇焕所信任,更是时有不平之言在军中传扬。所以若是我大金能抓到这一点破绽,即使有蒙人在侧,我们的胜算也是极大的。”
“好,你说的都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若那辽东的明军内部情况真是如此,对我大金来说确是一个机会。自从那孙承宗镇守辽东阻我大金南下之路后,我们便一直没有能再进一步,究其原因,除了那孙承宗用兵老辣,他能使诸将心服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现在换了这个袁崇焕,我只当他也很是了得呢,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了。”
“大汗可是已经下了决心攻入辽东去了吗?”多尔衮立刻急着说道,他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当然也是希望在战场上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的。
“虽然现在看来我们是该出兵试上一试,不过这毕竟乃是一件大事,我虽是大汗也不能一言以决,就再等上一等,待我与朝中众人商议之后再定夺吧。”皇太极在冷静了一下之后,却没有头脑一热就下了决定。而后他又打了个哈欠道:“我也累了,你且先回府吧,一旦有了决定,我自会让你知道的。”
“是!”带着一些失望,多尔衮退出了殿去,当他来到外面的时候,脸上的恭敬之色就不见了:“没想到说了这么多话还是不能让他下这个决定,那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领到原来就该属于我的正白旗的人马呢?”他冷着一张脸,似乎又回到了当初自己的父汗死去的时候,那时候四哥就因为手握兵权,才能在没有父汗手谕的情况下登上汗位的。
从那一刻起,多尔衮的心里就有了一个认知,只有手里有兵才能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些年来,他刻苦读那些汉人所著的兵书,努力习武就是在等着那一刻的到来。去年的那一战,他已经崭露头角,可是他的四哥却以他年纪尚小不能独当一面为理由而没有将正白旗的人马真个交给了他。
这一次,他花费了这许多的心思,为的就是能借攻打明国而真正掌握兵马大权,为这一日,他甚至韬光养晦,一直小心地对待着四哥。可现在呢?自己还没提出要带兵呢,就被皇太极轻描淡写地给拒绝了,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打击了。同时,这也更坚定了多尔衮要拿回自己兵权的决心,只有自己掌握了足够的人马,四哥才不会用一句话就将自己打发了出去,然后自己才能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失望太久,就在他和皇太极对话的两日之后,金国就决定了对大明的用兵。如今也已经到了冬天,往年的金国也时常会趁着这个季节出兵去明国的边境劫掠一番,现在对方都已经欺到门前来了,以那些金人的性子当然不会不想反击了。
另外,虽然去年在蒙人那里抢了不少的东西,但是这却是无法满足金人的需要的。毕竟蒙人那里所得到的物资和金人自身所有的也差不多,根本不能和汉人手里的那些精美精细的东西相比。所以当听完大汗的一番分析,认为攻打明国更有利之后,那些早就蠢蠢欲动的金人各旗将领便都认定了这个办法。
既然敲定了是出兵攻辽东,皇太极也不再迁延,当即就做起了战前的工作。其实对以骑兵为主,且是以战养战的金军来说,战前的准备工作并不多。除了将那些散于各地的兵马调集在一处外,也就没有其他可安排的了。
可这一次却又有些不同,虽然蒙古人应该不会出兵相帮明国,但为了安全起见,金人还是拨出了一路人马守在了西面,防着蒙人有何异动。另外就是派出了不少的细作,前往辽东各城池中,不断宣扬一些袁崇焕与部下将领不和的言论,使大明的军心不能稳固,也为真正刀兵相见时能削弱对方的实力而埋下了伏笔。
在将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已经是跨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十二月了。但是金军显然并不在乎,一旦大汗下了令去,大军就调动起来要往南而去了。这一次,皇太极依然亲自带兵坐镇中军,并把自己不放心的那些勋贵和兄弟都带在了身边,这一次他一定要取得一次漂亮的胜利,那样这些心怀二志的人才不敢生事。
可就在皇太极带着人马出了沈阳一路往西南而去的路上,却有两个武艺了得,让人防不胜防的人物出现在了他的大汗金帐之外,若不是身边有好些个女真当地的高手,恐怕这两人能长驱直入来到大汗的跟前了。
这两个不速之客,自然便是已经改变了想法,放弃在大明折腾,而来到北边的李衍和王道乾,他们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次的战局……
第552章 不速之客
夜已经深了,天上却布满了厚实的铅云,将那上弦的月亮遮了个严严实实,而那刺骨的寒风却在一个劲地刮着。在这样一个十二月的黑夜之中,人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躲进了厚厚的被窝里睡上一觉,可是对大金的这几队巡夜的人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奢望了。
这次大金再次出兵往南攻向明国,为了能一战而胜,动用了最为精锐的五万多的骑兵,再加上其他一些人马,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七千,对外号称却是十五万。因为有大汗皇太极在中军,当大军驻扎下来之后,各营的将领都不敢有半分的懈怠,早早地就让手下的人马分批巡视大营的左右了,即便现在快到二更天了也不例外。
不过上面的人虽然一再强调要小心再小心,可真落实到了下面的军士们身上却未必能如他们所愿了。如今尚在大金的地界,这里有几万的大金精骑,又是在这么个寒冷的深夜之中,这些军士能依命出来巡视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真的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周围情况的。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虽然这几年来金军一直在明军手上吃亏,可那只是对方借了地利之便,或是用了诡计而已,论战斗力,金人并不拿明军当一回事。
正因为这些巡夜的金军有着这样的心思,巡视四边时也不是那么仔细,所以才给了两条黑影一个能突入金军大营的机会。这两人正是在江南找不到李普世,最后想到借金人之力来报复明廷的李衍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