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
由张献文为代表的朝中大臣上书梁帝,只为梁帝立储一事,而徒单氏借机逼得梁帝不得不正视起立储的事来。
梁帝正值中年大好时光之时,他本不想这么早早的立下太子,可朝中重臣容不得他不立,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张献文却带头谏言,他是不高兴的,但他早就知道张献文的性子。
张献文一朝两门师徒两人都曾当过梁帝的谏官,如今又位高权重,他提出立储之事本是份内之事,没想到遭几大家族的施压,梁帝把这气头发泄到了清流派的身上,于是想着等宋洐君回来后,非把他调出京城去,发配到杨州做知州,同时也削弱清流派的势力。
一日早朝过后,梁帝坐在书房里细思,坦付候于身后,他对坦付说道:“寿王怨朕极深,辽国公主即后便到,眼下赐婚,恐会伤了兄弟情。而今朝中重臣都望朕定下太子,朕从几人中瞧了半晌,这太子之位非寿王莫属,也只有他能压得了这帮朝臣,无论是在军功之上还是在资历之上。”
梁帝话落,坦付脸色聚变。
这立储之事岂非儿戏,梁帝居然要立寿王为太子,梁帝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自然无可厚非,着实把他当晚辈一样的疼着,可是太子之位何其重要。
坦付弓着身没有接话,梁帝也没有想着他接话,又接着说道:“坦付,准备笔墨,朕要亲自拟旨,免得那些个朝臣来阻扰朕。”
坦付不得不从,可是脸色却有些发白,眼看着梁帝要落笔,他猛的跪下,恳求道:“陛下,荣王殿下远在幽州,守着边关,兢兢业业……”
“荣王?”梁帝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坦付,“你也觉得荣王有大才?”
坦付不敢再说,但梁帝却没有再继续问,只见他执笔,龙飞凤舞的写下诏书,接着放置一旁晾干,转交给坦付。
坦付自然不敢看里头的内容,梁帝交代他明个早朝时念出来。
第二日上早朝,完颜玉没有参加,事实上他已经离开京城,连夜往辽城去找郭老先生,然而第二日梁帝立太子的诏书一下,梁帝得知完颜玉私自出城,于是叫坦付带上五千金吾卫追出城去。
三日后,完颜玉被坦付拦了回来,原本朝中百官议论纷纷的立储之事,一时间竟然安静下来,连张献文那日在朝堂上听到梁帝的旨意,竟然无言以对,事后再谏言,却得来梁帝一句“君无戏言”而使寿王立为太子之事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这时朝臣一片哗然,紧接着整个京城里的世家也知道了,不少人开始不安起来。
其中有徒单氏一族,扶持二皇子英王的人,还有扶持三皇子荆王的人,当然还有以张献文为首的清流派。
满打满算,朝中就没有一个大臣支持完颜玉的,反观只有九黎族的新贵还有人支持他,他可是九黎族的大英雄。
就这样莫名的坐上太子之位,完颜玉还没有从“亡妻”之痛中清醒过来就被梁帝扶上了位,从此早朝不缺,还要入主东宫。
连完颜玉拒绝都被梁帝给驳回,不但把完颜玉管制在了京城,还频下旨意,与还在路上的辽国公主定了亲,辽国派公主过来和亲,嫁给当朝太子,把辽国的国君给高兴坏了。
完颜玉被软禁于东宫,没想当上太子半个月后,梁帝下了旨意,派太子完颜玉出使夏国,参加夏国国君的登基大典。
原来李卫尚未正式登基便来了梁国进贡,只是梁国朝堂上下没有人知道李卫早已经失踪一月有余,除了梁帝和完颜玉知道内幕,个个都以为夏国国泰民安。
甚至有人认为李卫登基大典正与梁国和亲的七公主成婚,双喜临门。
完颜玉即便知道夏国的事,但他一口答应了梁帝的话,他把身边的大半护卫留下,独自出使夏国。
此番前去,连文先生都被梁帝给扣留了下来,文先生可是完颜玉身边的智囊,可梁帝这一举动却让人看不透了,好在寿王是个有能耐的,曾经血战沙场,屡战屡胜,以一敌百,勇猛无敌,大家伙倒没有往深处想。
完颜玉出使夏国,文祥给了完颜玉三个锦囊,交代他此番去夏国事事都要多加小心。
君臣之间深谈了一夜,第二日由梁帝亲自送行,把完颜玉送出城外。
城外凉亭处分别,兄弟两人对面对的站在一起,人还是原来的人,可是心却不样了,大家都变了,只不过是几年的时光,那时完颜玉意气风发的去了宋家村,梁帝第一次入主中原,何其得意,兄弟两人共同夺下的江山,好不快意。
只不是几年的时候,这中间可以说是为了一个女人,也可以说这是必然之势,只能说这就是命,皇家的兄弟情义何其浅薄。
完颜玉深深地看着梁帝,想起小时候的一桩事,他问梁帝:“,我十二岁那年,你为何把兵符交予我?”
梁帝依然是一脸的温和,宛如十二岁那年再现,“因为需要你。”
十二岁那年,梁帝把兵符交到完颜玉手中时也是这么说的。
然而此时再次听到完颜玉却心头一酸,他跪下,“,只要有令,臣弟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年的情份,臣弟一辈子记在心里头。”
梁帝身子微微一晃,他背着的手差点失手垂落,但他很快却掩饰住自己的情感,亲自上前扶起完颜玉,他没有再说话,却是目送着完颜玉离去。
第285章夏国的京城
宋青宛和七公主两人分析数日后,终于理出了路线,两人穿上男装,乔装成范府的小厮,背上小包袱准备出范府的时候,没想到范迟带着范江入了府。
两人准备从小门防出去,却被骑马匆匆跑进府中的范迟拦住,这家伙在府中骑马,还来得这么及时,宋青宛觉得,多半是两人要出府的事被人告发,否则怎么来得的这么巧,可是她们做的如此隐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院中谁会知道。
后来她才知道,事情就是这么的巧,也算是运气不好吧。
宋青宛两人被范迟拦住后,他翻身下马,把两人带入主院大厅,堂前坐着一身靛蓝绸袍的范家家主范江,他正端着茶杯饮茶,看到两人这身打扮,皱了眉。
范迟为两人介绍了其父的身份,宋青宛才知道,自己好巧不巧的居然撞的是范迟的马,明明两人可以逃出生天,偏又混进这范府想打探舆图的下落,也阴差阳错的跟着一起来了丝州,如今人家父子通了气,夏国的当朝宰相居然从京城赶了过来,两人的身份再也没法掩瞒。
只是不知道李卫可否回京,要是李卫在京城,两人回去兴州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最郁闷的就怕李卫凶多吉少。
两人就这样被范江父子带回了京城,果然是夏国的宰相,短短两日的时间已经传遍了整个夏国,梁国和亲的公主找到了,且马上就回京城里去。
兴州皇宫,没藏氏坐在高堂之上,正听着底下几位大臣议事之时,有宫人来报,梁国公主寻到了,即刻就回京,大概明个午时能到,宰相大人传令满朝文武明个午时在京城城门外相迎。
年仅四十岁,却历经两朝的没藏氏听到这话之时,脸色徒的一变,气得一掌拍在桌案上,怒道:“范江算甚,真把自己当成了李卫的走狗。”
没藏氏起身,底下大臣跟着起身,没藏氏下了台阶,目光在众位大臣脸上一一扫过,沉声问道:“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其中一位官居二品的大臣马辰接了话,“回禀太后娘娘,天下姓李不是姓范,我们大可不用理。”
其他几位大臣一一附和,没藏氏没有说话,她来回踱了几步后停住,“此时不宜与范江闹僵,本宫便忍一忍,这样吧,通知下去,明个午时,你等出城相迎,最好站在文武百官之首,倒要看看范江是何意思?”
马辰带着大臣领命。
第二日午时,京城的百姓忽然沸腾,听说富硕的梁国送来了和亲的公主,梁国中原之地,富硕之极,那边有吃不完的白米饭,温柔似水的美人儿,闻声赶来的百姓夹道相迎。
到了午时,城门外文武百官已经晒得一身汗来,身边连个服侍的人都没有,也没有敢离开或是去喝个水什么的,就这样直挺挺的在太阳底下晒着,只盼着梁国公主的车驾赶紧过来。
在众人的盼望下,梁国公主的车驾远远的驶来,不紧不慢的,引来不少大臣心中不满。
梁帝正值中年大好时光之时,他本不想这么早早的立下太子,可朝中重臣容不得他不立,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张献文却带头谏言,他是不高兴的,但他早就知道张献文的性子。
张献文一朝两门师徒两人都曾当过梁帝的谏官,如今又位高权重,他提出立储之事本是份内之事,没想到遭几大家族的施压,梁帝把这气头发泄到了清流派的身上,于是想着等宋洐君回来后,非把他调出京城去,发配到杨州做知州,同时也削弱清流派的势力。
一日早朝过后,梁帝坐在书房里细思,坦付候于身后,他对坦付说道:“寿王怨朕极深,辽国公主即后便到,眼下赐婚,恐会伤了兄弟情。而今朝中重臣都望朕定下太子,朕从几人中瞧了半晌,这太子之位非寿王莫属,也只有他能压得了这帮朝臣,无论是在军功之上还是在资历之上。”
梁帝话落,坦付脸色聚变。
这立储之事岂非儿戏,梁帝居然要立寿王为太子,梁帝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自然无可厚非,着实把他当晚辈一样的疼着,可是太子之位何其重要。
坦付弓着身没有接话,梁帝也没有想着他接话,又接着说道:“坦付,准备笔墨,朕要亲自拟旨,免得那些个朝臣来阻扰朕。”
坦付不得不从,可是脸色却有些发白,眼看着梁帝要落笔,他猛的跪下,恳求道:“陛下,荣王殿下远在幽州,守着边关,兢兢业业……”
“荣王?”梁帝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坦付,“你也觉得荣王有大才?”
坦付不敢再说,但梁帝却没有再继续问,只见他执笔,龙飞凤舞的写下诏书,接着放置一旁晾干,转交给坦付。
坦付自然不敢看里头的内容,梁帝交代他明个早朝时念出来。
第二日上早朝,完颜玉没有参加,事实上他已经离开京城,连夜往辽城去找郭老先生,然而第二日梁帝立太子的诏书一下,梁帝得知完颜玉私自出城,于是叫坦付带上五千金吾卫追出城去。
三日后,完颜玉被坦付拦了回来,原本朝中百官议论纷纷的立储之事,一时间竟然安静下来,连张献文那日在朝堂上听到梁帝的旨意,竟然无言以对,事后再谏言,却得来梁帝一句“君无戏言”而使寿王立为太子之事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这时朝臣一片哗然,紧接着整个京城里的世家也知道了,不少人开始不安起来。
其中有徒单氏一族,扶持二皇子英王的人,还有扶持三皇子荆王的人,当然还有以张献文为首的清流派。
满打满算,朝中就没有一个大臣支持完颜玉的,反观只有九黎族的新贵还有人支持他,他可是九黎族的大英雄。
就这样莫名的坐上太子之位,完颜玉还没有从“亡妻”之痛中清醒过来就被梁帝扶上了位,从此早朝不缺,还要入主东宫。
连完颜玉拒绝都被梁帝给驳回,不但把完颜玉管制在了京城,还频下旨意,与还在路上的辽国公主定了亲,辽国派公主过来和亲,嫁给当朝太子,把辽国的国君给高兴坏了。
完颜玉被软禁于东宫,没想当上太子半个月后,梁帝下了旨意,派太子完颜玉出使夏国,参加夏国国君的登基大典。
原来李卫尚未正式登基便来了梁国进贡,只是梁国朝堂上下没有人知道李卫早已经失踪一月有余,除了梁帝和完颜玉知道内幕,个个都以为夏国国泰民安。
甚至有人认为李卫登基大典正与梁国和亲的七公主成婚,双喜临门。
完颜玉即便知道夏国的事,但他一口答应了梁帝的话,他把身边的大半护卫留下,独自出使夏国。
此番前去,连文先生都被梁帝给扣留了下来,文先生可是完颜玉身边的智囊,可梁帝这一举动却让人看不透了,好在寿王是个有能耐的,曾经血战沙场,屡战屡胜,以一敌百,勇猛无敌,大家伙倒没有往深处想。
完颜玉出使夏国,文祥给了完颜玉三个锦囊,交代他此番去夏国事事都要多加小心。
君臣之间深谈了一夜,第二日由梁帝亲自送行,把完颜玉送出城外。
城外凉亭处分别,兄弟两人对面对的站在一起,人还是原来的人,可是心却不样了,大家都变了,只不过是几年的时光,那时完颜玉意气风发的去了宋家村,梁帝第一次入主中原,何其得意,兄弟两人共同夺下的江山,好不快意。
只不是几年的时候,这中间可以说是为了一个女人,也可以说这是必然之势,只能说这就是命,皇家的兄弟情义何其浅薄。
完颜玉深深地看着梁帝,想起小时候的一桩事,他问梁帝:“,我十二岁那年,你为何把兵符交予我?”
梁帝依然是一脸的温和,宛如十二岁那年再现,“因为需要你。”
十二岁那年,梁帝把兵符交到完颜玉手中时也是这么说的。
然而此时再次听到完颜玉却心头一酸,他跪下,“,只要有令,臣弟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年的情份,臣弟一辈子记在心里头。”
梁帝身子微微一晃,他背着的手差点失手垂落,但他很快却掩饰住自己的情感,亲自上前扶起完颜玉,他没有再说话,却是目送着完颜玉离去。
第285章夏国的京城
宋青宛和七公主两人分析数日后,终于理出了路线,两人穿上男装,乔装成范府的小厮,背上小包袱准备出范府的时候,没想到范迟带着范江入了府。
两人准备从小门防出去,却被骑马匆匆跑进府中的范迟拦住,这家伙在府中骑马,还来得这么及时,宋青宛觉得,多半是两人要出府的事被人告发,否则怎么来得的这么巧,可是她们做的如此隐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院中谁会知道。
后来她才知道,事情就是这么的巧,也算是运气不好吧。
宋青宛两人被范迟拦住后,他翻身下马,把两人带入主院大厅,堂前坐着一身靛蓝绸袍的范家家主范江,他正端着茶杯饮茶,看到两人这身打扮,皱了眉。
范迟为两人介绍了其父的身份,宋青宛才知道,自己好巧不巧的居然撞的是范迟的马,明明两人可以逃出生天,偏又混进这范府想打探舆图的下落,也阴差阳错的跟着一起来了丝州,如今人家父子通了气,夏国的当朝宰相居然从京城赶了过来,两人的身份再也没法掩瞒。
只是不知道李卫可否回京,要是李卫在京城,两人回去兴州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最郁闷的就怕李卫凶多吉少。
两人就这样被范江父子带回了京城,果然是夏国的宰相,短短两日的时间已经传遍了整个夏国,梁国和亲的公主找到了,且马上就回京城里去。
兴州皇宫,没藏氏坐在高堂之上,正听着底下几位大臣议事之时,有宫人来报,梁国公主寻到了,即刻就回京,大概明个午时能到,宰相大人传令满朝文武明个午时在京城城门外相迎。
年仅四十岁,却历经两朝的没藏氏听到这话之时,脸色徒的一变,气得一掌拍在桌案上,怒道:“范江算甚,真把自己当成了李卫的走狗。”
没藏氏起身,底下大臣跟着起身,没藏氏下了台阶,目光在众位大臣脸上一一扫过,沉声问道:“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其中一位官居二品的大臣马辰接了话,“回禀太后娘娘,天下姓李不是姓范,我们大可不用理。”
其他几位大臣一一附和,没藏氏没有说话,她来回踱了几步后停住,“此时不宜与范江闹僵,本宫便忍一忍,这样吧,通知下去,明个午时,你等出城相迎,最好站在文武百官之首,倒要看看范江是何意思?”
马辰带着大臣领命。
第二日午时,京城的百姓忽然沸腾,听说富硕的梁国送来了和亲的公主,梁国中原之地,富硕之极,那边有吃不完的白米饭,温柔似水的美人儿,闻声赶来的百姓夹道相迎。
到了午时,城门外文武百官已经晒得一身汗来,身边连个服侍的人都没有,也没有敢离开或是去喝个水什么的,就这样直挺挺的在太阳底下晒着,只盼着梁国公主的车驾赶紧过来。
在众人的盼望下,梁国公主的车驾远远的驶来,不紧不慢的,引来不少大臣心中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