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周旋人事
  一三三、过年
  山丹在医院上班时,虽然每天都累得不轻,但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如今身在衙门,身不由己,会受到一些委屈。
  但已经做出选择,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怎么样都要咬牙坚持下去。况且,山丹笃信一句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莲花可出淤泥而不染,自己宁愿是那一支高洁的莲花,不会被污染,更加不会堕落。
  日子也就这样平平淡淡过来了。
  眼看着春节临近,小玉放了寒假,但顾海平的寒假还遥遥无期,虽然上的是基础理论课,但下学期就要开始进入博士课题,时间对于他而言永远不够用。
  好不容易等到离除夕只有五天时间才得到确切消息:腊月二十八放假,正月初八到校,然后进行课题开题仪式以及跟导师临床的学习安排。
  顾海平急急忙忙买了一张机票赶回家,好在城市的春节什么都不用准备,都是现成到超市去购买,还有单位发放的年货,所以春节过得慵懒和富足。
  顾海平是个十分整洁、干净的人,看不得一点点脏乱,平时什么东西都是条理清楚。所以顾海平一到家就开始帮山丹进行大扫除,虽然平时家里都是干净整洁的,但高处比如柜子上,门顶和窗玻璃、纱窗山丹都擦不干净,还有夏天使用的电风扇都是山丹不会清洁的地盘,所以,这些都是顾海平的专项。
  忙了一整天,终于窗明几净,顾海平也累得够呛。
  山丹煲了一锅牛奶海鱼汤,给顾海平和小玉一起补补身体,牛奶海鱼汤对人的脾胃的补益很是擅长。
  吃惯了大块的牛羊肉,如今要适应永城清淡、细薄的饮食,着实叫山丹很为难,没有家乡的一点点相似之处,一切都重新学习,好在顾海平也习惯吃家乡菜,所以山丹经常用南方食材做出北方的菜肴。
  因为一直住校上学,山丹对烹饪都是大学毕业后慢慢学起来,好在她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所以看过朋友、同学煮清淡的南方菜,还有去饭馆吃过的永城简单的家常菜,山丹便可以随手学来,慢慢地也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做法。
  只是顾海平很抵触南方寡淡的饮食习惯,所以到了冬天,山丹会从超市在实行打折时买几十盒家乡的涮羊肉片,冷冻在冰箱,时常做火锅吃,南方食材丰富多样,这让家乡单调的羊肉火锅得到很大改善,比如加入各种薯类、菌类、还有新鲜的萝卜、油果……各种时令蔬菜等。所以天气冷时,在永城几天、十几天、甚至一整个月都不见太阳的阴雨天,吃一餐暖暖的火锅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永城的同学朋友常常问山丹同一个问题:“北方零下二三十度的温度,你们怎么受得了?”
  其实,一辈子生长在南方的人根本不懂得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难过了许多。
  南方的冬天多阴雨连绵,温度只有几度,甚至接近冰点,但完全没有取暖设备,家里甚至比屋外冷,人进门都不能退去臃肿的衣服,或许还得加衣。
  但无论穿多少衣服,那侵入骨髓的湿冷都无法抵御,哪儿哪儿都是潮湿冰冷的。尤其没有电热毯的被窝钻进去就像进入冰窟窿,要好大一会儿才能用身体的温热把湿冷赶走,因此,永城人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很高,这和当地夏日的暑湿、冬日的寒湿有极大的关系。
  清洗的衣服一个冬天都几乎不能自然干燥,要用电吹风、电暖气、烘干机帮忙方能上身。
  而北方的冬天却好过得多:无论乡下还是城市都有相应的取暖设备,城市暖气到十一月份都已经开始供暖,一直到来年的五.一。整整半年家里都是暖融融的,到外面走一圈,穿好羽绒服、戴好帽子、手套、鞋子,也一点不感觉到寒冷。
  因为北方的天气干燥,衣服在身体外面被暖和了以后不用消耗额外的热量来对抗潮湿,所以穿好衣服,零下二三十度身体仍然是热乎乎的。
  乡下的取暖设备相对简单,一个大大的火炉。反正北方盛产煤炭,所以便宜。家家都是入冬就开始架起火炉,炉子上架上一把铜壶,里面的水“咕噜噜”地响着,冒出氤氤氲氲的水汽以增加湿气,这是一直深入山丹脑海的美丽温馨画面,那一份温暖和谐以及安宁都在山丹童年的记忆里。
  然后,放几个土豆、肉包子、馒头在炉子上面,热气腾腾、外焦里嫩,美味无比,也是山丹记忆深处一直不曾忘记的家的味道。
  除夕日,一家人按照老家的习惯,中午山丹炖了一锅骨头,蒸了点心,晚上包饺子。
  只是整个单元楼都人丁稀少,他们住的是单位的人才楼,独独一个单元都是博士学位的人才。外地人多,大部分在春节时候都回老家过年了。只剩下三两户人家,好在有一个和小玉大小差不多的孩子,两个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吃零食、放烟花、点柴火烧。
  山丹买了各色过年的装饰把家里的气氛也调整到节日的氛围,每个人也买了新衣服穿,但过年的味道始终感觉不到多少。
  想想小时候,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也是母亲省吃俭用买的几尺棉布自己裁剪给孩子们做的新衣服,穿在身上也不是特别合身,但母亲那份浓浓的爱意不止暖了孩子的身还深深滋养了孩子的心,让他们长大后无论身处何方都一定怀念、惦念着家乡的父母,想念着母亲的慈爱和家的温暖。
  山丹常常在漫长的无眠之夜深深地深深地想念着家乡想念着父母,她陷入外乡的孤独之中,但她的身居繁花似锦的都市的愿望实现了。人总是不能把所有美好都一据己有,总是得此失彼,有得有失来安慰自己。
  山丹常常处于一种恍惚中:如今的生活到底还是不是她无数次憧憬的生活?每天按时上下班,邻里都是陌生人,大家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乐天安命,人和人之间没有交集没有交流,见面都是礼貌地蜻蜓点水般的点点头,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这样的生存环境似乎太过冷清,人心都似乎藏起来独自面对。没有人愿意和别人接触更别说沟通,一个个人都好像带着一副没有表情的木板面具,永远都是呆板的毫无任何表情的刻板的面容。
  这和山丹的生长环境有天壤之别,她出生在人烟稀少的广袤草原,但在草原上生存的人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亲人,虽然人们在草原上的距离可能很远,但他们的相互帮助、交流却是心与心的交集,他们都是赤诚的蒙古人,没有冷漠和淡然。
  难道这钢铁水泥的城堡隔绝了人的良知和热情?在这美丽的城市,人怎么可以如此固步自封?
  山丹曾经和顾海平唠叨过她的感觉,顾海平也是个热情奔放的人,但面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大众,他只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学术,他没有太多余力关注这些事情。
  他们感到城市里赤-裸-裸的利欲关系,顾海平的医术让他时时被圆滑的城市人捧上云端,花言巧语绝不亚于伟大的语言艺术家的三寸不烂之舌,他们有求于他,常常私自请他出诊,也时常赤裸--裸地把rmb放入红包作为交换,但绝对只是交换而非心里的感激或者回报。
  似乎这样他们会感到平衡和理所当然,但他们忽略了最基本的医生和病人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同仇敌忾,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即便如此,顾海平的疗效都是无以伦比的好。
  他渐渐声名在外,短短几天寒假,过年都没能得到清净,很多人托各种关系和人情,托拜年之名要请顾海平诊疗。顾海平苦于无分身之术,只好碍于各种不得已的潜关系疲于应付。好在有“rmb”的收入还可以让他多少有点安慰。
  慢慢地他们也开始适应城市的生存规则,付出的只是技术和劳动,绝非情感。这对研究中医经典的顾海平是一个挑战,经典的老祖宗的精髓是要真正的“以人为本”,要“天地人和谐一致”的,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有什么办法?如今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就是求爷爷告奶奶找来要看病的人也不会完全信任医生,他们已经习惯怀疑一切,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习惯了在冷漠中生存、习惯了防备。
  好在顾海平一直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是找上门的病人都会精心治疗,效果也出奇的好。很多全国各地求医问药的绝望了的病人,经过顾海平的治疗,每次三五块钱的中药都可以药到病除——这让他短短几年时间就名声大振。
  看过几十个病人之后,顾海平婉言谢绝了一些人,他是回家来过年的,不能没有时间陪媳妇和孩子玩呐,于是一家人到永城近郊的风景点去玩了两天,顾海平便又急着返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