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请窦大人勿怪。这一段时间外人皆言,南衙军与大人相当亲密。我们将大人献出去,如此就与大人脱了干系,窦大人由此造福我们,也算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杨姓将领说完,手一挥,数人就此退出雍州府。
窦怀贞呆坐座上,心中思绪万千。
自己前半生恪守儒家道义,忠谨为朝廷办事,有清廉之名,所以被狄仁杰看中,其向则天皇后推荐,说自己有相者之才,奈何乱世蹉跎,自己无际遇受到重用。此后在友人的点拨下,研读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由此勘破了人生的真谛,于是舍弃儒家道义,顿改经世模样,果然官运亨通,先娶韦皇后奶妈取得赏识,继而再投太平公主麾下,终于官至宰相。
看今日的架势,自己的官路恐怕已走到尽头。事情很明显,常元楷与李慈被杀,定是皇帝李隆基的主意,皇帝由此掌握了北门四军,就可以在京城内大开杀戒。其定会先围公主,继而遍索公主党羽,自己定为皇帝圈定的主要人物。
窦怀贞长叹一声,心想韦皇后倒台之时,自己尚可以杀掉老妻,如此被饶下一条命来。如今太平公主危殆,自己又哪里能寻到救命之绳来?
窦怀贞实在没有救命之计,他知道再过一会儿,皇帝派来的人就会闯入门来,他们不会对自己有一丝仁慈之心!其思念至此,眼中不觉滚下两行浑浊的眼泪。
到了这么一刻,窦怀贞忽然感到人生的不易。位置愈高,争夺者益众,那么结局愈加凶险。他又心生后悔,早知这样,自己还不如保持自己昔日的清名到底,虽宦职较低,然可平安度过一生。
世间终归没有后悔药可买,窦怀贞明白自己面临的最后抉择:是自我了断?还是受尽凌辱再被砍头?
窦怀贞当然选择前一种,他寻来一条绳索,将之拴在门框之上,然后将头伸入绳圈中,脚下踢翻凳子,如此上吊而死。
那几个南衙军将领立在雍州府大门前,看到王琚与王毛仲带领甲士飞奔而来,急忙上前邀功,说已将窦怀贞圈在府中。
待他们进入府门之后,发现窦怀贞已然上吊气绝,王琚大怒,迁怒那几个将领道:“你们数十人连一个大活人都看不好,还邀什么功?”
几个将领顿时诚惶诚恐。
王琚余怒未消,继续骂道:“这个溜须官儿想得挺美,以为就此一了百了了?左右,把他卸下来,然后抬至大门外枭首示众!”
于是,窦怀贞至死没有安生,其尸体首尸分离,头颅被悬于门外墙上示众。
李旦显然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的血腥场面,其心里忐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其端坐在承天门楼上片刻,如此喘息方定,侧首问道:“大郎,三郎到现在尚未露面,外面的事儿莫非是他主使的吗?”
李成器躬身答道:“宫内猝然生乱,三弟许是也躲避一隅,若说他来主使,现在其实未知。”
李旦似自言自语道:“然则谁敢有如此大的胆子,在宫内横穿无忌呢?”
李成美道:“郭元振出外打探情况,待他回来,详情自知。”
李旦道:“嗯,也只好如此了。”
过了一会儿,郭元振匆匆爬上楼来,其喘息未定,李旦急忙问道:“郭卿,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郭元振深吸了几口气,躬身答道:“禀太上皇,微臣刚刚见到圣上。据圣上说,其现在正奉太上皇诰命,讨捕朝中逆贼。”
李旦脸含疑惑,问道:“奉朕诰命?朕什么时候又有诰命让他讨捕逆贼了?郭卿,知道这些逆贼为谁吗?”
“听圣上说,逆贼萧至忠、崔湜、窦怀贞、岑羲与卢藏用等人,擅自朝中结党,欲图谋逆祸乱国家,所以奉太上皇诰命将他们或诛或流。”
李旦闭目摇摇头,心想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儿果然发生了。看来儿子的剑锋所指,即为自己的嫡亲妹妹及其党羽,其思念至此,忽然失声问道:“公主现在何方?他们会怎样处置公主?”
郭元振躬身道:“听圣上说,太平公主今日出城游玩,至今未回。圣上已派人卫护其府,请太上皇勿虑。”
李旦此时已明白事情的详细,看来儿子发动此次宫变,其目标明为自己的妹妹,其内里也想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力。他环顾身边的三人,叹道:“看来只有我蒙在鼓里,你们三人事先已知此事,是吗?”
李成器急忙答道:“父皇,儿子们事先确实不知。”
李旦摇摇头,叹道:“郭卿说得对,看来三郎此行果然是奉诰而为。郭卿,三郎如今安在?”
郭元振道:“圣上现在中书省,已动身前来承天门拜见太上皇,应该很快就到。”
李旦道:“郭卿,估计萧至忠这些人从此永绝朝局,则宰臣中七去其六,仅你一人硕果仅存。这样吧,你找人代朕拟诰,自今而始,所有军国政刑,皆由三郎处分。”李旦到了此时,尚不知魏知古已然反戈一击。
郭元振闻言,急忙跪下求道:“太上皇,圣上此次举事无非清除谋逆者,并无其他意思,臣不敢拟此诰命,乞太上皇收回成命。”
李成器与李成义也急忙并排跪下,李成器道:“父皇万万不可如此!如今谋逆者被清除,父皇正该励精图治,扬我大唐国威才是。”
李旦淡淡说道:“你们都起来吧。励精图治今后与我没有什么干系,你们可以好好辅佐三郎,提振国威才是。你们勿复再劝,我意已决,今后不再插手军国政刑。我若如此不松手,外人定会说我恋栈皇位。如此甚好,今后终于彻底清静了。”
李旦的脸色平静,看不出是因为失去权力而萧索,还是由此彻底归于清静而释然。
李隆基没有上承天门楼拜见李旦,而是直入武德殿处置事变的善后事宜。
王琚入内禀道:“窦怀贞在衙中自缢身死,臣戮其尸悬其首,另南衙军此次甚识大局,事先囚禁窦怀贞,可谓有功。”
“城门现在怎样?”
“臣已令南衙军紧闭城门,防止公主党羽逃逸。”
“罢了,我已说过首恶已诛,不问胁从。你速去令南衙军大开城门,使人进出如常,不要有异样。”
王琚躬身离去。
王崇晔也入殿禀报了太平公主的事儿。
李隆基问道:“姑姑到底走向何方?”
王崇晔道:“臣派人出城查勘,听人说太平公主一行奔向终南山方向。臣特向陛下请命,现在就带人大索终南山,一定要寻到公主的踪迹。”
李隆基摇摇头,说道:“他们躲在隐秘之处,你如何搜得出来?罢了,不用管他们了,他们不会久在山中躲避,终究会出来的。”
“公主府周围的三百甲士也撤回来吗?”
“可以撤回来一些,其紧要处有人值守就可以,要营造外松内紧的气氛。”
“臣明白。”王崇晔也躬身离去。
高力士入殿,李隆基抬头问道:“你将那帮人审讯得如何?”
高力士道:“陛下,这帮人在宫内果然还有其他党羽,竟然有数十人之多。这些人平时隐藏得极深,小人事后想来还有些后怕。”
李隆基笑道:“姑姑还在则天皇后时代,已然开始在宫中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啊。”
“陛下说得对,确实不敢小视他们。此次审讯中贾膺福还说出一件十分凶险之事。”
“什么事儿?”
“公主府中的王师虔交给贾膺福一味无色无味的毒药,令他让陛下身边之人投入陛下食物之中。”
“这个身边之人定是元氏了。”
“不错,正是元氏。元氏知道陛下每日服食‘赤箭粉’,就想在这上面打主意。不过她经手之物,小人早令人暗中换过,如此她终无得手的机会。”
李隆基心想魏知古所言果然真实,若非及早发现元氏的异样,那么自己此次非是简单地在鬼门关转一圈那样幸运。
高力士又道:“贾膺福更供述道,这投毒之举非是公主起意,实为崔湜首倡而来。”
“崔湜?你问清楚了吗?”
“贾膺福也是听王师虔转述而来,王师虔说道崔湜此议最好,不用大费干戈就可把事儿办妥,此事应该千真万确。”
李隆基脸色一寒,怒道:“此贼笑里藏刀,其明里对我恭顺,暗里却有如此毒蝎心肠!我此次对他颇为仁慈,别的人都斩首,独将他贬为流人,实在是便宜了他。你速去知会王琚,让他找到崔湜,一刀将他砍了!”
“小人得令。”高力士急速而去。
郭元振进入武德殿中,看到李隆基正召来魏知古在那里说话。
李隆基抬头看到郭元振,说道:“郭公,免礼了。如今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你来得正好,予刚才想了,此后京城内外的军事大事,皆由你主之;至于政事堂的庶务,则由魏侍中领之。待朝局稍平,再加充实人员。”
郭元振躬身答道:“微臣恭遵陛下之旨。”
“哦,刚才事情忙乱,予未上承天门拜见父皇。如今父皇安在?”
“陛下,臣观宫中已恢复平静,就与宋王兄弟一起护持太上皇返回太极殿。”
“好呀,郭公把事儿办得很妥当。”
郭元振从袖中取出一方丝绢,将之呈给李隆基道:“陛下,此为太上皇刚刚写就的诰命,请陛下御览。”
李隆基接过丝绢,展开观看,就见此诰写道,萧至忠与窦怀贞等人图谋不轨,因诰皇帝诛杀此等贼人,除逆人亲党不赦之外,大赦天下;最后写道:“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李隆基阅罢,脸色顿时一沉,说道:“父皇怎可如此?郭公与大哥在侧,为何不拦阻?”
郭元振与魏知古对视一眼,同时跪地叩首,魏知古抬头说道:“陛下,天下动乱日久,一个契丹小族竟然敢攻幽州,可见国力已然衰退,如此时机,正是陛下展宏图大略复兴的时候。太上皇久有无为养志之心,天下皆知,望陛下持仁孝之心,勿复推辞太上皇之意。”
郭元振也道:“对呀,如今奸党已诛,正是陛下励精图治的时候,太上皇的诰命,那是万万不可违背的。”
李隆基叹道:“我诛奸党,那是为了国家,若从此夺了父皇之权,天下之人又会如何说?你们起来吧,魏侍中,你代予拟一制书,要坚辞太上皇之意。”
太平公主带领从人逃到终南山深处,恰恰见到一处古寺可以栖身。寺内仅有一老一少和尚在此居住,王师虔取出制钱及一块金子,二位和尚自然喜出望外,急忙为他们安排食宿。
到了这日黄昏,满山葱茏的林木一片静寂,偶尔的风儿吹过,可闻山间的一阵阵松涛声。到了此时,太平公主与王师虔悬着的心开始放下,因为他们估计,李隆基定会派出大队人马来此搜山,现在人迹杳无,则李隆基不会再有动静。
太平公主吩咐道:“王典签,你也不宜到城中露面。明日开始,你可让他们几个人轮番入城打探,以定下步行止。”
“属下明白。”王师虔答道。
从第二日开始,这些入城打探之人至晚间方回,将白日打探来的讯息禀报给太平公主。
“萧至忠、崔湜、岑羲和卢藏用皆被诛,窦怀贞自缢后又被戮尸。太上皇发明诰,言此行系其诰命皇帝所为。”
太平公主闻言哂道:“奉皇兄诰命?三郎倒是挺会做戏!”
果然,后一日太平公主又得讯息:“太上皇下诰命让圣上自决一切军国政刑,皇帝上制辞让,如是者三,圣上方才勉强接受。”
太平公主冷笑道:“哼,早就想把皇兄手中的权力夺过来,如此辞让三次,实在虚伪到底了。”
“圣上下诏,授张说为中书令;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射,并平章军国大事;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钟绍京、崔日用、张暐皆被召回京中任要职;郭元振、魏知古、王琚、陈玄礼、葛福顺、李仙凫、王崇晔、麻嗣宗、王毛仲、李宜德等人有大功,皆升其官爵,并赏其第舍、金帛。”
太平公主叹道:“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三郎从此清除了萧至忠等人,将身边重臣皆换成自己人。王典签,我实在想不通,这个魏知古好好的,怎么就忽然投奔了三郎?”
王师虔道:“属下也想过此事。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相王府属如姚崇、宋璟、郭元振等人心归皇帝。魏知古又如何能异类?”
“如此说,魏知古此前貌似追随我,显是有意为之了?”
“公主,现在看来,他应该是这样!”
到了第四日的早晨,太阳尚未升起,山谷中依旧清凉。太平公主走出寺外,向长安方向眺望,就见山谷两侧林木蔽天,仅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依稀伸向谷外。太平公主由此动了心思。她回视跟随自己的王师虔道:“王典签,他们言说我府中还算平静,仅有数人在那里值守,并未有其他异样。”
王师虔道:“是这样。大公子他们除了行动有所限制外,倒是未损毫毛。”
“是呀,我今日一直在想,应该回府了。”
王师虔愕然道:“现在回府?公主莫非不怕圣上圈禁你吗?”
“我是他的嫡亲姑姑,他又能奈何我?且现在大郎他们毫毛未损,即为好的征兆。王典签,我这几日想过了,我回府后从此不问世事,就是离开京中迁往外地,我的公主之身应该能保持吧?”
王师虔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公主不可一味乐观。想想上官婉儿之死,当知皇帝的心智一点儿都不柔软,反而坚硬如铁。下官以为,公主返城须万端谨慎,否则悔不可及。”
太平公主叹道:“万端谨慎?我若不回府,莫非就要在此苦陋之地终老吗?若如此苦挨到底,还不如死了最干净。”
王师虔一时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太平公主决然道:“就这样吧,待朝露散去,我们开始出山,午时应该能够返回京城。”
王师虔想了一下,忽然跪倒拜道:“公主,属下从此就要永别了。”
太平公主惊讶道:“你不随我回府,能去什么地方?”
“属下这些年替公主办的事儿,皇帝定为不喜。属下若回京,肯定没有任何活命的机会。如此,属下今后还是隐姓埋名飘零天下,苟活于世吧。公主,请接受属下此拜,就当永诀吧。”
太平公主眼望王师虔向自己叩拜,心中闪过萧至忠与崔湜等人的身影,眼中忽然一阵酸楚,哽咽道:“唉,你们忠心随我,不料如此结局,让我如何面对你们呢?”
窦怀贞呆坐座上,心中思绪万千。
自己前半生恪守儒家道义,忠谨为朝廷办事,有清廉之名,所以被狄仁杰看中,其向则天皇后推荐,说自己有相者之才,奈何乱世蹉跎,自己无际遇受到重用。此后在友人的点拨下,研读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由此勘破了人生的真谛,于是舍弃儒家道义,顿改经世模样,果然官运亨通,先娶韦皇后奶妈取得赏识,继而再投太平公主麾下,终于官至宰相。
看今日的架势,自己的官路恐怕已走到尽头。事情很明显,常元楷与李慈被杀,定是皇帝李隆基的主意,皇帝由此掌握了北门四军,就可以在京城内大开杀戒。其定会先围公主,继而遍索公主党羽,自己定为皇帝圈定的主要人物。
窦怀贞长叹一声,心想韦皇后倒台之时,自己尚可以杀掉老妻,如此被饶下一条命来。如今太平公主危殆,自己又哪里能寻到救命之绳来?
窦怀贞实在没有救命之计,他知道再过一会儿,皇帝派来的人就会闯入门来,他们不会对自己有一丝仁慈之心!其思念至此,眼中不觉滚下两行浑浊的眼泪。
到了这么一刻,窦怀贞忽然感到人生的不易。位置愈高,争夺者益众,那么结局愈加凶险。他又心生后悔,早知这样,自己还不如保持自己昔日的清名到底,虽宦职较低,然可平安度过一生。
世间终归没有后悔药可买,窦怀贞明白自己面临的最后抉择:是自我了断?还是受尽凌辱再被砍头?
窦怀贞当然选择前一种,他寻来一条绳索,将之拴在门框之上,然后将头伸入绳圈中,脚下踢翻凳子,如此上吊而死。
那几个南衙军将领立在雍州府大门前,看到王琚与王毛仲带领甲士飞奔而来,急忙上前邀功,说已将窦怀贞圈在府中。
待他们进入府门之后,发现窦怀贞已然上吊气绝,王琚大怒,迁怒那几个将领道:“你们数十人连一个大活人都看不好,还邀什么功?”
几个将领顿时诚惶诚恐。
王琚余怒未消,继续骂道:“这个溜须官儿想得挺美,以为就此一了百了了?左右,把他卸下来,然后抬至大门外枭首示众!”
于是,窦怀贞至死没有安生,其尸体首尸分离,头颅被悬于门外墙上示众。
李旦显然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的血腥场面,其心里忐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其端坐在承天门楼上片刻,如此喘息方定,侧首问道:“大郎,三郎到现在尚未露面,外面的事儿莫非是他主使的吗?”
李成器躬身答道:“宫内猝然生乱,三弟许是也躲避一隅,若说他来主使,现在其实未知。”
李旦似自言自语道:“然则谁敢有如此大的胆子,在宫内横穿无忌呢?”
李成美道:“郭元振出外打探情况,待他回来,详情自知。”
李旦道:“嗯,也只好如此了。”
过了一会儿,郭元振匆匆爬上楼来,其喘息未定,李旦急忙问道:“郭卿,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郭元振深吸了几口气,躬身答道:“禀太上皇,微臣刚刚见到圣上。据圣上说,其现在正奉太上皇诰命,讨捕朝中逆贼。”
李旦脸含疑惑,问道:“奉朕诰命?朕什么时候又有诰命让他讨捕逆贼了?郭卿,知道这些逆贼为谁吗?”
“听圣上说,逆贼萧至忠、崔湜、窦怀贞、岑羲与卢藏用等人,擅自朝中结党,欲图谋逆祸乱国家,所以奉太上皇诰命将他们或诛或流。”
李旦闭目摇摇头,心想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儿果然发生了。看来儿子的剑锋所指,即为自己的嫡亲妹妹及其党羽,其思念至此,忽然失声问道:“公主现在何方?他们会怎样处置公主?”
郭元振躬身道:“听圣上说,太平公主今日出城游玩,至今未回。圣上已派人卫护其府,请太上皇勿虑。”
李旦此时已明白事情的详细,看来儿子发动此次宫变,其目标明为自己的妹妹,其内里也想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力。他环顾身边的三人,叹道:“看来只有我蒙在鼓里,你们三人事先已知此事,是吗?”
李成器急忙答道:“父皇,儿子们事先确实不知。”
李旦摇摇头,叹道:“郭卿说得对,看来三郎此行果然是奉诰而为。郭卿,三郎如今安在?”
郭元振道:“圣上现在中书省,已动身前来承天门拜见太上皇,应该很快就到。”
李旦道:“郭卿,估计萧至忠这些人从此永绝朝局,则宰臣中七去其六,仅你一人硕果仅存。这样吧,你找人代朕拟诰,自今而始,所有军国政刑,皆由三郎处分。”李旦到了此时,尚不知魏知古已然反戈一击。
郭元振闻言,急忙跪下求道:“太上皇,圣上此次举事无非清除谋逆者,并无其他意思,臣不敢拟此诰命,乞太上皇收回成命。”
李成器与李成义也急忙并排跪下,李成器道:“父皇万万不可如此!如今谋逆者被清除,父皇正该励精图治,扬我大唐国威才是。”
李旦淡淡说道:“你们都起来吧。励精图治今后与我没有什么干系,你们可以好好辅佐三郎,提振国威才是。你们勿复再劝,我意已决,今后不再插手军国政刑。我若如此不松手,外人定会说我恋栈皇位。如此甚好,今后终于彻底清静了。”
李旦的脸色平静,看不出是因为失去权力而萧索,还是由此彻底归于清静而释然。
李隆基没有上承天门楼拜见李旦,而是直入武德殿处置事变的善后事宜。
王琚入内禀道:“窦怀贞在衙中自缢身死,臣戮其尸悬其首,另南衙军此次甚识大局,事先囚禁窦怀贞,可谓有功。”
“城门现在怎样?”
“臣已令南衙军紧闭城门,防止公主党羽逃逸。”
“罢了,我已说过首恶已诛,不问胁从。你速去令南衙军大开城门,使人进出如常,不要有异样。”
王琚躬身离去。
王崇晔也入殿禀报了太平公主的事儿。
李隆基问道:“姑姑到底走向何方?”
王崇晔道:“臣派人出城查勘,听人说太平公主一行奔向终南山方向。臣特向陛下请命,现在就带人大索终南山,一定要寻到公主的踪迹。”
李隆基摇摇头,说道:“他们躲在隐秘之处,你如何搜得出来?罢了,不用管他们了,他们不会久在山中躲避,终究会出来的。”
“公主府周围的三百甲士也撤回来吗?”
“可以撤回来一些,其紧要处有人值守就可以,要营造外松内紧的气氛。”
“臣明白。”王崇晔也躬身离去。
高力士入殿,李隆基抬头问道:“你将那帮人审讯得如何?”
高力士道:“陛下,这帮人在宫内果然还有其他党羽,竟然有数十人之多。这些人平时隐藏得极深,小人事后想来还有些后怕。”
李隆基笑道:“姑姑还在则天皇后时代,已然开始在宫中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啊。”
“陛下说得对,确实不敢小视他们。此次审讯中贾膺福还说出一件十分凶险之事。”
“什么事儿?”
“公主府中的王师虔交给贾膺福一味无色无味的毒药,令他让陛下身边之人投入陛下食物之中。”
“这个身边之人定是元氏了。”
“不错,正是元氏。元氏知道陛下每日服食‘赤箭粉’,就想在这上面打主意。不过她经手之物,小人早令人暗中换过,如此她终无得手的机会。”
李隆基心想魏知古所言果然真实,若非及早发现元氏的异样,那么自己此次非是简单地在鬼门关转一圈那样幸运。
高力士又道:“贾膺福更供述道,这投毒之举非是公主起意,实为崔湜首倡而来。”
“崔湜?你问清楚了吗?”
“贾膺福也是听王师虔转述而来,王师虔说道崔湜此议最好,不用大费干戈就可把事儿办妥,此事应该千真万确。”
李隆基脸色一寒,怒道:“此贼笑里藏刀,其明里对我恭顺,暗里却有如此毒蝎心肠!我此次对他颇为仁慈,别的人都斩首,独将他贬为流人,实在是便宜了他。你速去知会王琚,让他找到崔湜,一刀将他砍了!”
“小人得令。”高力士急速而去。
郭元振进入武德殿中,看到李隆基正召来魏知古在那里说话。
李隆基抬头看到郭元振,说道:“郭公,免礼了。如今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你来得正好,予刚才想了,此后京城内外的军事大事,皆由你主之;至于政事堂的庶务,则由魏侍中领之。待朝局稍平,再加充实人员。”
郭元振躬身答道:“微臣恭遵陛下之旨。”
“哦,刚才事情忙乱,予未上承天门拜见父皇。如今父皇安在?”
“陛下,臣观宫中已恢复平静,就与宋王兄弟一起护持太上皇返回太极殿。”
“好呀,郭公把事儿办得很妥当。”
郭元振从袖中取出一方丝绢,将之呈给李隆基道:“陛下,此为太上皇刚刚写就的诰命,请陛下御览。”
李隆基接过丝绢,展开观看,就见此诰写道,萧至忠与窦怀贞等人图谋不轨,因诰皇帝诛杀此等贼人,除逆人亲党不赦之外,大赦天下;最后写道:“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李隆基阅罢,脸色顿时一沉,说道:“父皇怎可如此?郭公与大哥在侧,为何不拦阻?”
郭元振与魏知古对视一眼,同时跪地叩首,魏知古抬头说道:“陛下,天下动乱日久,一个契丹小族竟然敢攻幽州,可见国力已然衰退,如此时机,正是陛下展宏图大略复兴的时候。太上皇久有无为养志之心,天下皆知,望陛下持仁孝之心,勿复推辞太上皇之意。”
郭元振也道:“对呀,如今奸党已诛,正是陛下励精图治的时候,太上皇的诰命,那是万万不可违背的。”
李隆基叹道:“我诛奸党,那是为了国家,若从此夺了父皇之权,天下之人又会如何说?你们起来吧,魏侍中,你代予拟一制书,要坚辞太上皇之意。”
太平公主带领从人逃到终南山深处,恰恰见到一处古寺可以栖身。寺内仅有一老一少和尚在此居住,王师虔取出制钱及一块金子,二位和尚自然喜出望外,急忙为他们安排食宿。
到了这日黄昏,满山葱茏的林木一片静寂,偶尔的风儿吹过,可闻山间的一阵阵松涛声。到了此时,太平公主与王师虔悬着的心开始放下,因为他们估计,李隆基定会派出大队人马来此搜山,现在人迹杳无,则李隆基不会再有动静。
太平公主吩咐道:“王典签,你也不宜到城中露面。明日开始,你可让他们几个人轮番入城打探,以定下步行止。”
“属下明白。”王师虔答道。
从第二日开始,这些入城打探之人至晚间方回,将白日打探来的讯息禀报给太平公主。
“萧至忠、崔湜、岑羲和卢藏用皆被诛,窦怀贞自缢后又被戮尸。太上皇发明诰,言此行系其诰命皇帝所为。”
太平公主闻言哂道:“奉皇兄诰命?三郎倒是挺会做戏!”
果然,后一日太平公主又得讯息:“太上皇下诰命让圣上自决一切军国政刑,皇帝上制辞让,如是者三,圣上方才勉强接受。”
太平公主冷笑道:“哼,早就想把皇兄手中的权力夺过来,如此辞让三次,实在虚伪到底了。”
“圣上下诏,授张说为中书令;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射,并平章军国大事;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钟绍京、崔日用、张暐皆被召回京中任要职;郭元振、魏知古、王琚、陈玄礼、葛福顺、李仙凫、王崇晔、麻嗣宗、王毛仲、李宜德等人有大功,皆升其官爵,并赏其第舍、金帛。”
太平公主叹道:“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三郎从此清除了萧至忠等人,将身边重臣皆换成自己人。王典签,我实在想不通,这个魏知古好好的,怎么就忽然投奔了三郎?”
王师虔道:“属下也想过此事。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相王府属如姚崇、宋璟、郭元振等人心归皇帝。魏知古又如何能异类?”
“如此说,魏知古此前貌似追随我,显是有意为之了?”
“公主,现在看来,他应该是这样!”
到了第四日的早晨,太阳尚未升起,山谷中依旧清凉。太平公主走出寺外,向长安方向眺望,就见山谷两侧林木蔽天,仅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依稀伸向谷外。太平公主由此动了心思。她回视跟随自己的王师虔道:“王典签,他们言说我府中还算平静,仅有数人在那里值守,并未有其他异样。”
王师虔道:“是这样。大公子他们除了行动有所限制外,倒是未损毫毛。”
“是呀,我今日一直在想,应该回府了。”
王师虔愕然道:“现在回府?公主莫非不怕圣上圈禁你吗?”
“我是他的嫡亲姑姑,他又能奈何我?且现在大郎他们毫毛未损,即为好的征兆。王典签,我这几日想过了,我回府后从此不问世事,就是离开京中迁往外地,我的公主之身应该能保持吧?”
王师虔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公主不可一味乐观。想想上官婉儿之死,当知皇帝的心智一点儿都不柔软,反而坚硬如铁。下官以为,公主返城须万端谨慎,否则悔不可及。”
太平公主叹道:“万端谨慎?我若不回府,莫非就要在此苦陋之地终老吗?若如此苦挨到底,还不如死了最干净。”
王师虔一时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太平公主决然道:“就这样吧,待朝露散去,我们开始出山,午时应该能够返回京城。”
王师虔想了一下,忽然跪倒拜道:“公主,属下从此就要永别了。”
太平公主惊讶道:“你不随我回府,能去什么地方?”
“属下这些年替公主办的事儿,皇帝定为不喜。属下若回京,肯定没有任何活命的机会。如此,属下今后还是隐姓埋名飘零天下,苟活于世吧。公主,请接受属下此拜,就当永诀吧。”
太平公主眼望王师虔向自己叩拜,心中闪过萧至忠与崔湜等人的身影,眼中忽然一阵酸楚,哽咽道:“唉,你们忠心随我,不料如此结局,让我如何面对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