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世子说远哥儿,昂哥儿,喆哥儿,诚哥年龄都一般大,所以就安排在一起启蒙。至于先生,请的是三叔公家宁堂哥……”
  祁青远看到几个女人和颜悦色的商量着开春启蒙的事,暗自松了口气,今日,又算是过了。
  第6章 龙凤
  大赵武顺八年冬,皇后陈氏产下龙凤胎,皇七子和皇四女,圣心大悦。皇七子赐名赵英荣,封荣亲王;皇四女随皇子英字辈,赐名赵英芮,封怀安公主。
  大赦天下,京城庆贺三日,无宵禁。
  祁国公府自然也是喜气洋洋,连国公爷的暮菖居都染上了一丝喜气。
  暮菖居的书房内今日难得的聚了五六人,祁国公坐在上首,世子和二老爷随候左右,下方还有祁国公最信任的两位幕僚。
  “许先生对陛下封荣亲王之事如何看。”国公爷的目光朝左下方看去。
  被称为徐先生的幕僚显然是胸有成竹,放下了手里的君山银针,“帝后成亲十三载,终于诞下嫡皇子,而且还是罕有的,吉祥寓意十足的龙凤胎,陛下自是欣喜异常。平常皇子都是过周岁后才赐名,荣亲王降生不到两个时辰,赐名封赏源源不断,连四公主都是随皇子取名。其他皇子因俱未成年,都没分封。可见陛下是真高兴。”
  听完许先生的话,世子和二老爷连连点头,脸上也有明显的笑意。国公爷并没有表态,只是手中转了转手里的茶盖,把目光移到书房里另一个梁姓幕僚身上,“梁先生认为如何。”
  “在下认为,陛下的确是真高兴。不过,也只是封了荣亲王而已,而不是……”梁先生顿了顿,“前几月陛下已下明旨,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出阁读书,虽说按律皇子成年可封王。可有前朝先例,当年陛下就是在出阁出书后封的王。当年,先帝爷是如何宠爱当今太后的,当今陛下就是如何宠爱二皇子之母的,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也。”
  许先生也道:“况且,二皇子之母乃太后亲侄女,如今的后宫,有一大半是越氏姑侄的天下。”
  国公爷暗自点头,晦暗的眼神还是闪过了一丝光亮。“先生言之有理。不过,中宫已有嫡子,对于我祁家来说就是一件喜事。”
  当年祁国公府在今上的夺嫡之位中占偏了位置,又因为祁国公的姐姐曾是先帝的惠妃,在后宫之中与当年还是越贵妃的太后,多有争斗。祁国公府和太后娘家承恩候府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所以,今上登基后,祁国公府的恩宠大不如前。要不是祁国公府先前只是暗中相助前三皇子,加上国公爷壮士断腕,率先交出西南军十五万大军兵符,然后闭府养病,祁国公府的境遇还不知道会是怎样。
  “对,陛下还是盛年,定不会太早立太子,只要荣王平安长大,只要皇后娘娘和陈家能压住越家,还有其他几位皇子也有机会,我们国公府定然有机会重复家族辉煌。”祁世子对着自己的父亲说到。
  暮菖居内国公府的几位老爷在如何商议祁国公府的前程自是与现在的祁青远无关,他正在想办法偷偷去一次伍姨娘的惜颜阁,因为他偷听到几个婆子说,伍氏病了。
  伍氏本是清白的良家子,但家境贫寒又长的漂亮,为给病重的老父治病,无奈被一个大官送给了祁高格当妾室。
  她在贫穷但淳朴的底层长大,性子善良长相美丽,哪里会什么后宅的争宠手段,在生下祁青远后母子分离,赵氏又不是好相与的主母,一个月都难得见到一次祁青远。她对赵氏小心翼翼,恭顺异常,可在祁青远出生地那一刻,伍氏就已经是赵氏的眼中钉。
  因为祁青远的早熟,他知道怎么对待伍氏是对他们母子最好的,平日里对伍氏并不亲近,可血脉天性,听说伍氏已经病了好几天还不能下床,他岂能不急。
  他想去看伍氏可又不能让赵氏知道,不然赵氏又要骂他白眼狼,也会更针对伍氏。他知道伍姨娘身边的两个一等丫鬟是伍姨娘和他可以相信的人,可惜颜阁还有两个二等丫鬟和两个杂役婆子,里面必然有赵氏安插的眼线。
  可他一时也想不到法子让他可以避过这几个人的眼线,他只能求助外援。
  据这几年的朝夕相处,他的乳娘于嬷嬷,是他出生时大管事选的奶娘,应该是祁高格安排的,平日里也是真心为他好的。而伺候他的两个丫鬟,都是当初在他搬来正院时赵氏安排的,虽说平时对他也恭敬,只是有点偷懒耍滑,但也不能信任,至于两个嬷嬷和几个干杂役的末等丫鬟和婆子更是嘴碎得紧,要是让她们知道祁青远千方百计的想去惜颜阁,那等于整个后院的人都知道了。
  他唯一能找的人就只有于奶娘了。
  于嬷嬷震惊的看着站在她面前连脸上都写着“我要去”三个字的大少爷,心里急的不行,连连劝阻:“我的大少爷啊,您不能去啊,要是让夫人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到时候受苦的还是你和姨娘啊。”
  “夫人是什么性子您也知道,虽说表面上不会苛责于您,可只要她稍稍露出点意思来,您和姨娘哪里经受的起。”
  祁青远看着絮絮叨叨劝他的奶娘不免感动,奶娘到底是向着我的。他也劝道:“我知道奶娘,可姨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我要去看她。我生病的时候姨娘就会来看我。”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像一个五岁的孩子。
  于嬷嬷更急了,“大少爷,姨娘来看您是世子爷和夫人允许的,可尊卑有别,他们是不会同意您去看伍姨娘的。”
  “可我听贾嬷嬷她们说,我是姨娘生的,我和姨娘是一类人,我怎么能不去看她呢。”
  “大少爷慎言!”于嬷嬷赶紧捂了捂祁青远的嘴,急切的说“大少爷不要听那些婆子的胡言乱语,您是祁国公府的大少爷,伍姨娘虽是你的生母,但只是一个妾室,你们哪里就是一路人。大少爷,去不得的。”
  “奶娘,我想去啊,等我趁她们不注意就偷偷跑去。”祁青远只能放杀招了。
  果不其然,于嬷嬷一听,更着急了:“不可,大少爷千万不要偷偷去,您哪里能瞒过那些人。不行,不能偷偷去,不能。”
  “那奶娘你就帮我啊。”祁青远张着他那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看着奶娘。
  于嬷嬷没办法,只能答应下来。千叮万嘱让祁青远不要一个人偷偷跑去,在屋里踱来踱去,嘴里念念有词。
  “厨房的郭妈妈是我表姐,也不是夫人的人,趁着明天伍姨娘身边的香菱去拿饭时给伍姨娘那边透句话,只有两边里应外合才有可能瞒过夫人的耳目。”
  “可这样还是很冒险,要把惜颜阁里的几个人都调走,哪有那么多都的理由,还是不妥当啊。”
  “最好是不去,可是又劝不住大少爷,哎呦……”
  祁青远是在第二天下午看到伍姨娘的。
  他一进门就看到本就清瘦的伍姨娘现在连衣服都撑不起了,因为知道他会来,强打着精神半坐在床上,看到祁青远进门,眼睛里的笑意都遮掩不住,从祁青远进来目光就没从他的身上离开过。
  屋里早就安排好了,只剩下他们母子二人。祁青远被伍姨娘紧紧拉住他的手,听她嘴里念叨:“姨娘很好,哥儿不必担心。哥儿近来可吃得好,睡得香?”
  “听说开春哥儿就要启蒙了,要学学问了,要努力念书,要听你父亲的话,听先生的话,也要听夫人的话。”
  “哥儿不该来看我的,我只是小病,要是被世子和夫人知道了,会责罚哥儿的,下次可不能这么任性了。”
  “外面很冷,哥儿穿的可暖和?”说着又摸了摸祁青远的身上,像是在检查他穿的厚不厚一般。
  祁青远听着伍姨娘的唠叨,觉得心里暖烘烘的,伍姨娘不停的问他过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也不等他回答,又说因为匆忙没有来得及准备他喜欢吃的糕点等等,祁青远插不上话,只能暗自打探惜颜阁内的布置。
  湘绣双桂挂帘、青花瓷板插屏、黄梨木雕花床、玉牙梳、象牙镂花小圆镜,屋里的摆设虽不多,但都是上品,看来他的父亲还是很宠爱姨娘的。这让祁青远放心了些。
  听到屋外传来于嬷嬷低低的咳嗽声,祁青远知道是于嬷嬷在提醒自己该走了,连忙打断伍姨娘关切的询问:“姨娘,我很好,您也要好好养病,等远儿长大了好好孝敬您。”
  “您要好好保重自己,听大夫的话,按时吃药,也不要担心儿子,远儿会照顾好自己。”
  “您的房间要经常开窗,换一换空气,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儿子要走了,以后有机会再来看您。一定要健健康康的,等着儿子。”
  祁青远看外面的于嬷嬷不停的催促,也知道不适合多留,一股脑儿地把能想到的话急促的对着伍氏说道。
  伍姨娘看着如此关心体贴她的儿子,病好了一半,儿子说什么是什么,一直含泪的点着头,依依不舍的目送祁青远离开。
  第7章 生辰
  自那日去过惜颜阁后,伍姨娘的病渐渐好了,祁青远也着实乖顺了几天,安抚了于嬷嬷那颗颤抖的心。
  十二月六日,迎来了祁青远五周岁的生辰。一大早于嬷嬷把他叫醒,给他穿上新做的大红撒花大袄,腿上套着松花绫小裤,再穿好虎头鞋。
  又用串着金八宝坠角的串珠把头发辫成小辫,戴上金项圈、寄名锁、护身玉等物。今日他不仅要给世子夫人国公夫人请安,还要去外院给世子和国公爷磕头,这是祁国公府传下来的规矩。
  大赵国人对逢五逢十的生辰还是很看重的,虽说祁青远是小孩子又是庶出,肯定不会办什么生日宴,但国公府还是给下令,晚膳下人们可加两道菜。所以在去拾新阁的路上,碰到的丫鬟婆子都恭敬的向他请安道喜。
  到了拾新阁,赵氏今日心情似乎还不错,笑盈盈的夸他精神头好,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不仅赏了他一袋金稞子,几匹布料,一块上佳的墨玉,还让祁青喆给他说了几句吉祥话。
  临走的时候更是提出明日要带他出门,说是和成王府的女眷一起去北山的护国寺上香,简直让祁青远受宠若惊。
  国公夫人一贯是捧着祁青远的,赏赐自然很足。一个有七八两重的童子骑鹿金项圈,玉叶金蝉的珠子箍儿,红玛瑙雪贝手环,还特意准备了几匣了点心。
  在国公府里,像祁青远这样的庶孙少爷,一个月有五两银子的月银,他又不受宠,除了节假日长辈的赏赐,一般是没有其他收入的,所以不管赵氏和刘氏是怎么想的,得了这些赏赐,祁青远还是很乐意的。
  等给国公府的两位女主人请完了安,就该去见国公府的男主人们了。
  祁国公府占地约有七十多亩,分外院、内院和后院。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自有一番富贵气象。
  外院的正中间是历代国公世子处理政务的致远堂,东边是幕僚客卿办公的五知楼,西边是国公府内回事处、车马行等要地。
  从外院进内院要绕过一扇垂花门,经过有一个小花园,里面假山林立,还有一个大的池塘,种了世子爷最喜欢的白千叶(荷花的一种)。
  内院的东边是国公府的演武场;南边的奎文堂则是子孙读书的地方,奎文堂西侧是国公府的书房,里面藏书繁富;北边以国公爷的暮菖居为中心、林立着大大小小十多个院子,是供国公府未成亲的少爷居住的地方;西边搭着听戏的台子,还有汀兰水榭、小桥流水、曲折游廊,都是国公府招待客人的地方。
  后院是国公府女眷住的地方,与外院的严肃谨慎,内院的富贵紧凑不同,后院更精致奢华一些。
  东南边是大房,东北方是二房,西北边是三房,南边是国公夫人住的地方,还有花房,后花园,国公府小姐们居住的歆绿楼等等地方,国公府传承四代,底蕴丰厚,每处都有不一样的精巧别致。
  此时的祁青远正在内院世子祁高格的书房外候着,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然自得”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眼睛正乱瞄的祁青远见祁高格的贴身小厮祁一平走出来,立刻收了目光,向祁一平露出了笑脸。
  祁一平三十多岁,长的白白胖胖,说话温和有礼,逢人就笑,国公府上下都喜欢和他打交道。
  他笑着给祁青远行了礼才道:“世子正等着您,今儿早上还和奴婢念叨今儿是您生辰呢。”
  祁青远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可又闪现出几分担忧,“父亲念叨我了么,我前些天把花房精养的那盆紫罗兰,不小心玩死了,父亲可有责骂我?”
  祁一平愕然:“有那回事,世子应当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责骂大少爷的。”祁青远脸上的担忧消失,又向祁一平眨了眨眼,“那一平叔可不能告诉父亲啊。”
  祁一平笑道:“是,大少爷。”说完引着他进了书房,奶娘则留在了外面。
  世子祁高格站在书桌面前,正拿着毛笔挥斥方遒,旁边他的另一个贴身小厮祁二全在给他磨墨。
  因为穿的有些多,祁青远有些吃力的跪下给祁高格行礼:“儿子给父亲请安。”又因为生辰咚咚的磕了三个头。
  “晤,起来吧。”祁高格放下了笔,走出书桌到边上的一张软榻下坐了下来,温声的说道:“今天你生辰,我已吩咐厨房给你做了长寿面还有你爱吃的点心,等会回去吃。”
  “多谢父亲,”又高兴的追问“可有儿子喜欢吃的核桃酥和粉蒸栗子糕。”
  祁青远和颜悦色的回答:“即是你生辰,当然是做的你喜欢吃的。”
  祁青远嘻嘻的笑起来,“那儿子回去后就吃,粉蒸栗子糕要刚出炉热乎的才香。”
  “哈哈,你个小馋猫,还真会享受。”世子见儿子眯着眼睛,小舌头还伸出来舔了舔嘴角,模样实在是可爱,不禁伸手点了点祁青远的鼻子。又道:“你又长了一岁,以后要更加懂事才行。你是国公府的长孙,要给下面的兄弟树好榜样。”
  祁青远见父亲语气严厉了些,忙回答:“儿子遵命。儿子已经懂事了,您看,儿子现在都没有再去爬过那棵大榆树了。”
  祁高格被祁青远的童言童语逗的更乐了,摆了摆手:“好了,那你以后就再懂事些,也不要把花房精养的紫罗兰给整死喽。”
  又吩咐他身边的祁二全,“去,把给少爷准备的东西拿过来。”
  祁青远讪笑,有疑惑的望着祁一平,那委屈的样子像是在问“你不是说父亲不知道么”
  这下连祁一平都发出低低的笑声。
  祁二全很快就端着一个木托盘进来,祁高格温声道:“这一套笔墨纸砚,是给你开春的时候启蒙用的,还有那三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你启蒙时用得着的。到时候可要跟着先生好好读书”
  祁青远连忙点头,又作了会好好读书的保证,世子又告知他国公爷今日有事,就不见他了。
  高高兴兴地带着收到的礼物回了拾新阁。一路上心情雀跃。可怜他装了五年的文盲,终于可以脱下这顶文盲的帽子。
  而且,只要开始启蒙,就可以找机会去国公府的书房,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事,更重要的事,以后面对于嬷嬷“我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的表情,就有了好的借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第二天一大早祁青远就已经收拾妥当,昨日赵氏提出今天会带他去护国寺上香。祁青远简直受宠若惊,赵氏要带他出门,这在祁青远记忆中是凤毛麟角的事。
  都说古代的女孩在成亲之前都是在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很难有机会出一次门。而祁青远现在才知道,古代的男孩子在长大之前,也是关在内院,很难有机会踏出内院,看到的天也只是四四方方的。
  祁青远已经五岁,在两岁前从来没有出过国公府,两岁后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跟随赵氏去过成王府而已。
  突然提出要带他去护国寺,事出反常必有妖,可他并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是不是真有问题。也只能暗暗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
  祁国公府二门口们早已经立了四辆马车,领头的是一辆朱红色的翡缨翠盖马车,随后一辆朱轮华盖马车,还有三辆乌漆漆的平盖马车。十几个护卫守卫在侧,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