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全部卸去武装,解散回各自营里去,谁再敢闹事,军法处置!”韦少连莫名被牵连丢了颜面,随即冲手下跺脚怒斥道。
“晚辈惭愧,多谢大人替我惩治不法之徒。”成去非已躬身朝唐济施礼,唐济回笑道:“还望大将军不要觉得下官僭越严苛,只是以往类似事由,皆如此处理,百姓才能信任府衙,百姓信任府衙,才不至于生乱。”
成去非深吸一口气,再拜道:“晚辈受教,日后定会严加约束部下。”
唐济摆手道:“大将军这么说,折煞下官,想必也只是个例,下官这里囤有些余粮,大将军且先拿去用,虽不多,但也聊胜于无,”说着就要告辞,似是想起什么,郑重道,“还有一事,下官想跟大将军禀明,朝廷派遣的一些边关守将,唯有通商聚敛之意,皆无防寇御贼之心,甚至一度劫掠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大将军既来了这一趟,倘有得闲时,还请多多查访此事以报中枢。”
“大人心系社稷,晚辈自当查明情况,上报天子。”成去非言罢,回眸看了一眼韦少连,“你去送太守大人。”
“不必了,大将军。”唐济一笑,拱手折身,成去非只得目送这老人同那一瘸一拐的随从远去了,而西河郡为何治理有方,百姓井然有序,几未生过动乱,似乎也有了答案,唐济末了奏明的一事,亦让他陷入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最多还有三章大公子可以回建康。
第181章
晋阳遥遥在目,倘是秋日, 或许更能领略边塞苍茫之美, 眼下, 山峦如翠,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壁画,亘于天际,山河壮丽无比。数千帐篷,杆杆旌旗, 皆立于风中, 成去非等来粮草消息时,众将们正围坐一团议事。
回来的探马连忙滚落下马, 把马鞭往帐外亲卫手中一塞, 便疾步掀帘而入单膝跪地道:“大将军,属下打听清楚了,豫州的粮草走得太慢,所以迟迟到不了,属下已经传达了大将军命令;至于徐州北,属下顺着粮道, 没见粮也没见人, 后来属下百般辗转打听, 还是一无所得。不过关中补给的粮草已到,粮秣官正准备清点分发。”
将领们不禁问道:“没去彭城刺史府问问何故?天子既下了旨意,刺史该协理此事才对。”
这探马面露难色低首不语,众人当他办事不力, 未曾跑刺史府,亦或者没能见到刺史,便忙着回来报信也未可知,倒也不深究,转而同成去非七嘴八舌议起下一步是否要再等粮草,倘被敌寇知晓他们粮草不过可拖延三五日而已,乍然反攻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吵了半日,双方各执一词,要持重静等的,要闪电结束速战速决的,皆不能很好地说服对方。成去非始终一言不发,等众人吵完,才道:
“三日后,我军攻打晋阳。”离开西河郡的当夜,成去非已收到蒋北溟的书函,乐平郡因有一队青州铁骑驻扎,始终未落敌手,蒋北溟重价买来粮草器械,再加上可借青州铁骑之力,祁军大可一战。成去非且又遣刘野彘阿大两人亲去勘查蒋北溟所言是否属实,心中大略有数,此刻轻描淡写解释了一番,“建康有个巨贾,蒋北溟,诸位想必有所听闻,他在边关同胡人同官府皆有往来,听说王师要来,早有劳军之意。”
众将虽有知道那蒋北溟的,但这个时候此人忽要劳军,多少有些突兀,况且他一介商旅消息怎会如此灵通,这个中曲折也让人不能解。成去非看出众人的疑虑,起身道:
“敌寇只剩这一处重要据点,主力已被我军歼灭大半,余下的撑不太久,雁门郡不足为患,除却粮草,我军并无其他不利因素,至于蒋北溟,他倘是此次建功,我已答应他事后替他向朝廷讨个一官半职,自古以来商者梦寐以求的也不过如此,他会尽心的。”
“原那蒋北溟打的是这主意。”众将笑道,心头疑云消散,又议上半日,才各自准备去了。
待人散尽,那探马走上前来小声道:“属下去了徐州刺史府,并未见到刺史大人,这本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属下问了几人,说法却不一,前后矛盾,有说刺史大人偶染小疾在家中歇息的,有说大人去劝课农桑的,属下要等,那些人却不让属下耗费时间,只道会把大将军您的意思转呈给大人,好像恨不能立即把属下赶走,很是蹊跷。”
成去非按剑沉思了片刻,探马方又道:“还有,这些人,有的对属下很客气,有的则十分藐视,两方态度差别不小,属下看那些人,似乎相处间也不是很融洽。”
就在成去非思想着徐州到底是否有事将生,还是业已发生了什么,徐州刺史蔡豹正静静躺在棺木里,四周堆满了冒着丝丝冷烟的巨大冰块。棺木之外,是汹涌的暗流激荡。几位幕僚在刺史大人病故之后,并没有公开举丧,而是选择了先行隐瞒消息。
众人聚集在蔡豹灵前,就到底要不要即刻往建康发丧而争论不休。自建康去年数次从徐州官仓调粮一事起,众人对中枢已渐生不满,三吴之地,膏腴之壤,建康却要费时费力从徐州运粮救灾,不能不让人怀疑中枢不过想借此试探徐州而已,钟山事变的阴影终究未退,天子或者江左诸人想必对当时态度不明的几大都督是心怀间隙的,即便没有钟山一事,江左世家亦觊觎徐州刺史的位置,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更加上凤凰五年元日朝会后,使者回来所述见闻,不免让人窝火,那些个每日轻裘肥马的世家子弟,到底有何资格笑他徐州风土?
王师借道平并州之乱时,徐州方闻凉州那边周将军病逝,中枢随即命凉州刺史李牧之子扶柩归京,这其中意味再明显不过,如今,蔡豹大人病逝,更引得一些人担忧不已,这正是江左世家的绝好机会,他们绝不肯让一个只挥塵谈玄之人来统领北徐州,他们亦没工夫陪其曲水流觞诗酒酬酢,灯前舞,醉后歌,这些于他们陌生且遥远。凡上点岁数的将士,依稀记得,嘉平年间,江左虞家曾有人短暂领徐州刺史一职,徐州是建康北面门户,常有边地流民因战乱灾荒亡命至此,被编入军队,很多人皆流民出身,他们拥戴的必然是能让其吃饱穿暖安身立命的统帅,而绝非那些无视徐州民意,只会享受北地胭脂风情的江南蛮子。虞刺史那句“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的讥讽口吻犹在耳畔。忍气吞声的徐州将士,曾不止一次在夜间举着火把,立于寒意逼人的夜风之中,为那些烂醉而归的江左少年郎们照亮回府邸的大道。那些少年郎皆是虞家人幕僚,众人的私下抱怨终积羽沉舟,等到一场暴乱起来时,虞家人狼狈渡江而回,天子急忙下诏,徐州才又渐渐重回安定。
前车之鉴,并不算远,但国朝亦从不乏忠心臣子,有反对发丧的,便有建言上报中枢者:
“徐州已维持数十年安稳,倘被中枢知道秘不发丧,定有瓜李之嫌,诸位是要自立门户,改朝换代吗?”长史环视一圈,问到点题处,众将登时被问住,徐州虽大,也颇有实力,但改朝换代,却是众人想也未曾想过的,他们之中,尚出不了这类乱臣贼子,况且刺史大人生前恪守君臣之礼,从未有半点逾矩之处,众将的希冀,似乎也不外乎是由他们自己来选出合适的新人选而已。
“既无此心,亦无此力,诸位何苦多生事端?”长史皱眉问,“天子遣来的监军,已被诸位软禁起来,他当如何想?蔡大人励精图治十年,才得今日之局面。而王师正于边地苦战,倘徐州生乱,王师必掉过头来南下镇压,到时徐州生灵涂炭不说,得利的反倒是那胡虏,这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局面?况且,其他州郡,又岂能容我徐州谋逆?”
利弊分析得详透至此,仍有人不甘雌伏,反问道:“长史忘了虞家之事?”
这一句仿佛又点燃希望之火,灵堂前再次沸沸扬扬起来。正众说纷纭,忽有人簇拥出一瘦弱少年,乃是蔡豹大人独子蔡元。少年人一身缟素,望着眼前同样白茫茫一片的人群,稚嫩的面孔浮露出惶恐的神情来,他活像一只受惊的乳燕,挣扎着,退缩着,想要回到角落之中去,可一双双有力的大手钳制住了少年人羸弱的肩头,把他一步步推向棺前位置。惴惴不安的蔡元泪流满面,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其中一些将士的跪拜,自幼浸淫圣贤书的白面公子,无法认同这些武人的粗糙僭越,一时间,堂前气氛异常僵冷,蔡元求助的目光投到长史身上,他虽已惊惶至极,但并不糊涂,急中生智道:
“如有大事,尔等应同天子监军商议!”
“公子,监军怕是来不了了。”一将见他如此,冷哼一声,蔡元听得身子一颤,他虽不是很喜欢这些将领,却熟知他们的脾性,正想着对策,见长史似有若无飘来一个眼神,心下领悟,道:
“既如此,我暂且听将军们的。”
欢呼鼓噪声顿起,少年人只好佯装先接掌了军权以及刺史大印虎符等物。
趁着如厕的时机,蔡元悄悄同长史私议几句后,把一心腹家奴唤到跟前,耳语一番,方快速提笔写了封书函,交给家仆。家仆塞进衣中,匆匆而出,并无人留意。谁会有心发现刺史大人的公子身侧少了一家仆?
一骑良驹,潜出徐州,快马加鞭奔向建康方向。翌日赶在宫门落锁前,蔡元的密奏已呈在天子案头。
少年人的笔力还稍稍显弱,可在是否割据一方的大事上,少年人却表现出了同年龄不相称的主见。英奴知道蔡豹老年得子,这蔡元也不过就是十六七岁的光景,英奴拈着这份奏章,于错愕后终还是有几分欣慰,并州接连大捷的战报也还在案头,成去非的功业似乎很快就唾手可得,收复失地之快,已超出江左预料……英奴打叠起精神,仔细又看了遍蔡元的密奏,转身吩咐了近侍几句,近侍忙不迭去了。
夜深人静时,宫中杳杳钟鸣忽起,传到乌衣巷,传到长干里,传到该传的任何一处角落中。
年轻的天子清楚,这个难题可以抛给众臣,众臣也许亦在等此机会,北徐州的事,不是好消息,自然,也不是什么坏消息。
天子夜召群臣,诸人慌乱,跌撞间赶往内宫的路上,问起小黄门,无人知晓,百官只猜想当是太后薨逝这等大事,才值得这般大张旗鼓,而面无波澜的天子如常坐于上位,似乎在宣示着,事情并未严重到这一层。
很快,蔡元的密奏由近侍送入众人耳中,众人一阵骚动过后随之冷静下来,蔡豹身死,他的部将是闹内讧,还是想同中枢谈价,亦或者最坏处,北徐州亦想生叛?如此三者,江左大约看得清楚,第二种可能性最大,那么中枢自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遣人去平乱。
此言一出,中书令张蕴便道:“臣以为无须小题大做,蔡豹其人生前安分守己,勤于王务,他的儿子既给今上发来密奏,可见忠君之士大有人在,其他有些小心思的,朝廷应当以安抚为主,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蔡豹其子袭刺史一位,蔡豹手下那一众人自然不会再生事端,日后时机成熟,朝廷再另遣人也未尝不可。并州之患尚未除,不是妄动干戈的时候,请今上定夺。”
一语既落,御史中丞等人纷纷附议,却有人提议道:“北徐州蔡豹帐下,多有西北流民,这些人,向来心思难定,虽身受国恩,然一有风吹草动,便起异志,朝廷不可不防,并州之患虽未除,然征北大将军已收复大半,徒剩太原郡重地,今上可给幽州刺史下敕书,命其自雁门夹击胡虏,建康王师则应速速南下,以防徐州生乱。”
“刘大人此言有理,徐州乃我扬州北面屏障,倘生变于肘腋之下,扬州危矣,孰重孰轻,请今上定夺。”
附议声同样不断,御史中丞沈复不禁皱眉道:“事态并未恶化到危如累卵的地步,并州之祸,此次劳师兴远,能彻底解决,再好不过,这个时候三军撤回,倘功亏一篑又该如何?”
“中丞大人所思不无道理,”虞仲素徐徐开口,“不过,徐州之事,正因情势不明,是故也不可大意,以免祸大难消,臣以为,西北并州可留荆州一部,再命幽州军协助,胡人主力业已消灭,剩下的,只是时日问题而已,建康王师当以徐州为重。”
“尚书仆射怎么看?”英奴不置可否,而是看向顾曙,顾曙沉吟道:“大司徒所言,不失两全,并州需继续打,徐州亦不能不管,并州的局势既已好转,徐州离我京都实在太近,理当未雨绸缪。”
英奴似在沉思,底下仍交头接耳不止,你一言我一语,越发激烈,他并未理会,良久,方微微点头道:“也只有如此折中了,来人,给并州征北大将军发敕书。”
第182章
因暴雨天气,攻太原郡又推迟了一日, 蒋北溟便是冒着这阵雨, 赶到了中军大帐。成去非正听几个牙将来报散兵情况, 这一路掉队不能成行的,已快赶上了队伍,参军刘谦则趁此闲空,大略清点了下战果,死伤人马数量, 也报给了成去非听。
蒋北溟撑着伞在外头候了半个时辰左右, 里边才出来一名亲卫喊他进去,他轻轻掸了掸身上潲的雨珠, 冲亲卫微微一笑算是致谢, 举步进了大帐。
“小民蒋北溟拜见大将军。”他的施礼很有分寸,话永远说的客气,神态也永远恭谨有加,但绝无半点谄媚的意味。成去非上下打量了他两眼,见他这一身行头依然讲究得也很有分寸,虚笑应了一句, “蒋公子何必立雨帐外?”成去非本让他去附近帐篷内候着, 蒋北溟却坚持在他帐外等, 成去非也不勉强,随他去了,此时留意到他一双履早湿透溅满了泥浆,接道, “我听闻蒋公子素有洁癖,劳你跑这一趟,误入泥淖。”
蒋北溟略一躬身笑答道:“大将军言重了,小民并不觉得这泥淖有何不好,世人虽都厌恶它,可它柔软,包容,任人践踏,全无怨言,是故小民亦不怨。”
这哪里像是商贾的言辞,成去非一笑:“可惜蒋公子了。”说着思及来往的几封书函,措辞字体无一不表明着它的主人是相当有才气之人,蒋北溟洁癖严重,不过“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偏他走不成仕途之道,这大约也是一个人的命罢了。
如此虚言几句,成去非问到公事:“边塞之地,百姓耕作不易,蒋公子虽重价搜购,但不知后继能撑多久?”
“小民有一事想请教大将军,太原郡,我军倘粮草充足,是否大体便有了必胜的把握?”蒋北溟问的稍显直白,成去非并不放心上,略略点头,“你走南闯北,见识甚广,既与胡人也打过许多交道,当比我更了解他们,此次即便大胜,不知哪年哪月,胡人便又会卷土重来。”
“那大将军可曾想过,为何是这般情况?”蒋北溟一语点到成去非心坎,“不过大将军无须忧虑粮草之事,小民自当尽力而为。”成去非嘴角一扬,微微笑道,“蒋公子既能想到这一层,不妨直言。”
蒋北溟连道不敢,如此谦让几回,才肯说了:“小民不过商贾之徒,即便有看法,也不过区区浅见,还请大将军姑妄听之,倘有不当处,先请恕罪。”
“愿闻其详。”成去非摆手道,示意他坐下来,外头雨声潺潺,成去非肯听他长谈此事,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蒋北溟既不是寻常商贾,未必不能让人受教。
“并州之势同甘凉等州虽同为西北,但仍略有不同,确切来说,凉州为西,并州为北,甘凉的异族,居于大漠之西,或城居,或野处,虽不似我华夏这般粮食充盈,耕种纺织,但甘凉的胡人,有无数珍宝器物,这些人凶悍好战,很难制服,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敌。不过国朝亦可通商获利,倘双边关系能维持平衡,其实对双方皆大有裨益,焉有人要跟利过不去?”
成去非略笑:“蒋公子看得很透,在商言商,西北倘能安定通商,国朝并非无此胸襟,不知并州有何迥异于甘凉呢?”
“并州再往北便有阴山阻隔,匈奴人随逐水草,势利在南侵,势失则北遁,阴山正是他们所凭借的依靠,这些人奔走射猎,以杀为务,道德不能怀之,兵戎不能服之。国朝不如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疾而虏自宽矣。”蒋北溟所言,头头是道,恰让成去非想起了唐济禀告的一事,遂道,“你跟守关的将领,是否也有生意往来?”
蒋北溟心底一惊,手心随即沁出丝冷汗,成去非的语气虽平淡,但眼中的迫力却陡然上来,只那么一刹,已足让蒋北溟领略到乌衣巷大公子的张弛之道,他良久方道:“军队不可经商,这是古训,小民罪过。”
成去非看了看他,目光往外投去:“国朝北疆,不说并凉这几处跌宕之地,单单一个幽州,厘税自用,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你是聪明人,常往来南北,不会不知。边疆大吏,如此与民争利,与国争利,你说会是何种结局?”说着又移目到蒋北溟身上,“蒋公子于我,也不算外人,我体谅你的难处,你想做好生意,就得打点好这一众人,而人,都是见利而上的,久而久之,胆子只会越来越肥,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你喂不饱他们的。”
一席话如此直白,又如此明白,蒋北溟心下折服,紧望着成去非,半晌不知该应对些什么,终只拱手道:“欲壑难平,可又不得不平,今日被大将军点破,小民无地自容,亦无可辩解。”
“我说了,你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说话,本不至于点破至此,我之所以点破,不过让你知道,我既清楚了这事,自当有数,也望蒋公子勿要隐瞒,等并州的事情结束,再详禀吧。”
“大将军见识长远,小民难能全然领略,却也知边关之患,犹剑悬顶,如剑指喉,小民唯尽犬马之力而已。”蒋北溟默默听完成去非这一语,忽额手行大礼道,成去非颔首起身,踱步到帐外看了一眼:
“雨势已过,我就不留蒋公子了。”
蒋北溟再施礼辞别,成去非目送他出了大帐,他那一袭月白袍子边边角角早脏了许多,然而他的身姿依然卓尔,他低调谦逊的声音也回荡在耳畔,成去非静立许久,直到蒋北溟身影消失,这才信步入帐。
次晨一早,雨早于前一日天刚着烟时便住了,百姓们帮忙所造攻城云梯业已备好,旗手则忙于把被雨打垂的祁字大旗换掉,那边传令兵高亢的声音再次回荡于广袤天际之下,成去非一身戎装手按佩剑橐橐走向已齐集的三军将士,待跃上高地,环视一圈下来,方沉声喊话道:
“将士们!我军将与外虏进行最后一次大战,各部严整队伍,听我指挥!戎夷素爱不请自来,侵我国土,犯我边疆,害我百姓,妄挑刀兵之灾!尔等一路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如今胜利在即,尔等自当乘胜逐北,一股拿下太原郡,王师凯旋倚马可待!望尔等存马革裹尸之勇,思冠绝三军之功,得胜班师之后,赏罚分明,尔等的功绩都在这我这里记得一清二楚,望各位再接再厉,蹈锋饮血,收复失地!”
成去非语音方落,众将士纷纷高举手中武器应和声犹能穿云裂石,三军士气在此刻高涨到极点,成去非赞赏地看了看众人,就在军令要出口的一瞬,一串疾驰的马蹄声渐次逼近,马上人一壁挥舞着手中圣旨,一壁高声叫道:
“大将军且慢!”
这人不等近身,便被兵士拦下,他只得连忙翻身下马,不想那骏马立刻倒地,嘶鸣两声,就此气绝,众人不禁一凛,明白这马是被活活累死了,无数目光齐刷刷汇集到了此人身上。
“征北大将军接旨!”使者亦吁吁踹气,声调虽已不稳,却极力维持着流畅,成去非两处太阳将将直跳,只顿了片刻,正欲跪地,那使者忽道:“烦请大将军先解剑。”
此话瞬间便激怒了成去非身后一众裨将,其中一脾气暴躁者已脱口而出:“接旨便接旨,看不见马上就要攻城了?为何要大将军解剑?!”
此人声如洪钟,雷霆般乍起,很快引得群情汹汹,使者不意招来如此惊天反应,仿佛似闻抽剑之声,登时吓得一身冷汗,本居高临下的目光已变成战战兢兢的吞吐:
“下官只是奉旨而来……”
“再有喧哗者,军法处置!”成去非扭头扫视一眼,众人立刻噤声,目中却难以平息不快,见成去非竟真窸窸窣窣解下佩剑,不及反应,而那使者已继续道:
“上谕,北徐州刺史蔡豹暴毙,其幕僚等人秘不发丧,意欲谋反,命征北大将军成去非立即班师南下,以解京畿之危!以卫建康门户!钦此!”
略带颤意的声音听得众人一时都愣怔住,成去非缓缓阖了双目,复又睁开,还不等他思想,马蹄声再次传来,众人不禁循声引颈望去,中枢使者的装扮再度把局势搅得越发莫测,却见那使者亦翻身下马,掏出令牌,直朝成去非奔来,而圣旨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不过是措辞更为紧迫,众人终听得忍无可忍,一阵稀里哗啦霍然起身,目光如炬般燃向那两个使者,却见成去非伸出双手道:
“臣领旨。”
“大将军!”为首几个将领忍不住疾呼,成去非回首断喝一声:“跪下!尔等意欲何为?!”最后几个字他以提气喝出,清晰有力,在骤然又安静下来的人群中回荡,众人目中的不甘疑惑愤怒几欲喷薄而出,却也只能硬生生摁下来,复又跪倒一片,待成去非接旨起身,才跟着咬牙立起。
成去非的眼神像是凝固一般,静静看了两位使者一眼,只淡淡问:“后面是否还有上谕未曾送到?”
这两人早察觉出氛围不对,刀子似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刺来,然而四周除了成去非的声音之外,仿佛突然陷入冰天雪地,那些将士只是僵死般动也不动,但蔚为壮观的三军又似乎在下一刻便能蜂拥而至一般,这样的幻听幻觉,让两人一时无论如何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只瑟瑟看着成去非,好在哒哒的马蹄声真的再送来一道旨意,终和前面两道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都督并州军事,持节的唤作了一名叫朱预的人。
将士们中唯独虎威将军几人知晓这朱预正是江左隐居多年不出的大名士,听到这样的旨意,就连司其等人也彻底懵然,却又很快醒悟过来。成去非照例接了旨,已换上十分平静的神情:
“不知新都督何时抵达并州?”
这最后来的使者,见前头那两人面色有异,小心道:“朱大人已在路上。”
成去非略一颔首,转身吩咐:“来人,先带使者去歇息。”
“大……”身后人方吐出一字,便被成去非逼视的目光打断,这三人见成去非顺利接旨,稍稍放下心来,彼此相视一眼,方拱手上前致礼。
一番寒暄过后,众将眼睁睁看着那三人被好生带去伺候,一中军将领悲愤莫名,仿佛是在质问成去非:
“功败垂成,大将军为何要接旨?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大将军为何不愿机变?”
“大将军!那朱预又是何人?末将听闻是个隐士?这岂不荒唐?大将军,三军交由这样的人来统帅,何以服众?中枢就不怕引起兵变么?!”
众人自先开始的震骇中回神,全然化作一股股怒火,彼此间仔细交流琢磨,那怒火愈炽,成去非避开众人目光,低首重新挂好佩剑,打了个手势,面无表情道:
“搭云梯,攻城!”
第183章
“晚辈惭愧,多谢大人替我惩治不法之徒。”成去非已躬身朝唐济施礼,唐济回笑道:“还望大将军不要觉得下官僭越严苛,只是以往类似事由,皆如此处理,百姓才能信任府衙,百姓信任府衙,才不至于生乱。”
成去非深吸一口气,再拜道:“晚辈受教,日后定会严加约束部下。”
唐济摆手道:“大将军这么说,折煞下官,想必也只是个例,下官这里囤有些余粮,大将军且先拿去用,虽不多,但也聊胜于无,”说着就要告辞,似是想起什么,郑重道,“还有一事,下官想跟大将军禀明,朝廷派遣的一些边关守将,唯有通商聚敛之意,皆无防寇御贼之心,甚至一度劫掠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大将军既来了这一趟,倘有得闲时,还请多多查访此事以报中枢。”
“大人心系社稷,晚辈自当查明情况,上报天子。”成去非言罢,回眸看了一眼韦少连,“你去送太守大人。”
“不必了,大将军。”唐济一笑,拱手折身,成去非只得目送这老人同那一瘸一拐的随从远去了,而西河郡为何治理有方,百姓井然有序,几未生过动乱,似乎也有了答案,唐济末了奏明的一事,亦让他陷入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最多还有三章大公子可以回建康。
第181章
晋阳遥遥在目,倘是秋日, 或许更能领略边塞苍茫之美, 眼下, 山峦如翠,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壁画,亘于天际,山河壮丽无比。数千帐篷,杆杆旌旗, 皆立于风中, 成去非等来粮草消息时,众将们正围坐一团议事。
回来的探马连忙滚落下马, 把马鞭往帐外亲卫手中一塞, 便疾步掀帘而入单膝跪地道:“大将军,属下打听清楚了,豫州的粮草走得太慢,所以迟迟到不了,属下已经传达了大将军命令;至于徐州北,属下顺着粮道, 没见粮也没见人, 后来属下百般辗转打听, 还是一无所得。不过关中补给的粮草已到,粮秣官正准备清点分发。”
将领们不禁问道:“没去彭城刺史府问问何故?天子既下了旨意,刺史该协理此事才对。”
这探马面露难色低首不语,众人当他办事不力, 未曾跑刺史府,亦或者没能见到刺史,便忙着回来报信也未可知,倒也不深究,转而同成去非七嘴八舌议起下一步是否要再等粮草,倘被敌寇知晓他们粮草不过可拖延三五日而已,乍然反攻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吵了半日,双方各执一词,要持重静等的,要闪电结束速战速决的,皆不能很好地说服对方。成去非始终一言不发,等众人吵完,才道:
“三日后,我军攻打晋阳。”离开西河郡的当夜,成去非已收到蒋北溟的书函,乐平郡因有一队青州铁骑驻扎,始终未落敌手,蒋北溟重价买来粮草器械,再加上可借青州铁骑之力,祁军大可一战。成去非且又遣刘野彘阿大两人亲去勘查蒋北溟所言是否属实,心中大略有数,此刻轻描淡写解释了一番,“建康有个巨贾,蒋北溟,诸位想必有所听闻,他在边关同胡人同官府皆有往来,听说王师要来,早有劳军之意。”
众将虽有知道那蒋北溟的,但这个时候此人忽要劳军,多少有些突兀,况且他一介商旅消息怎会如此灵通,这个中曲折也让人不能解。成去非看出众人的疑虑,起身道:
“敌寇只剩这一处重要据点,主力已被我军歼灭大半,余下的撑不太久,雁门郡不足为患,除却粮草,我军并无其他不利因素,至于蒋北溟,他倘是此次建功,我已答应他事后替他向朝廷讨个一官半职,自古以来商者梦寐以求的也不过如此,他会尽心的。”
“原那蒋北溟打的是这主意。”众将笑道,心头疑云消散,又议上半日,才各自准备去了。
待人散尽,那探马走上前来小声道:“属下去了徐州刺史府,并未见到刺史大人,这本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属下问了几人,说法却不一,前后矛盾,有说刺史大人偶染小疾在家中歇息的,有说大人去劝课农桑的,属下要等,那些人却不让属下耗费时间,只道会把大将军您的意思转呈给大人,好像恨不能立即把属下赶走,很是蹊跷。”
成去非按剑沉思了片刻,探马方又道:“还有,这些人,有的对属下很客气,有的则十分藐视,两方态度差别不小,属下看那些人,似乎相处间也不是很融洽。”
就在成去非思想着徐州到底是否有事将生,还是业已发生了什么,徐州刺史蔡豹正静静躺在棺木里,四周堆满了冒着丝丝冷烟的巨大冰块。棺木之外,是汹涌的暗流激荡。几位幕僚在刺史大人病故之后,并没有公开举丧,而是选择了先行隐瞒消息。
众人聚集在蔡豹灵前,就到底要不要即刻往建康发丧而争论不休。自建康去年数次从徐州官仓调粮一事起,众人对中枢已渐生不满,三吴之地,膏腴之壤,建康却要费时费力从徐州运粮救灾,不能不让人怀疑中枢不过想借此试探徐州而已,钟山事变的阴影终究未退,天子或者江左诸人想必对当时态度不明的几大都督是心怀间隙的,即便没有钟山一事,江左世家亦觊觎徐州刺史的位置,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更加上凤凰五年元日朝会后,使者回来所述见闻,不免让人窝火,那些个每日轻裘肥马的世家子弟,到底有何资格笑他徐州风土?
王师借道平并州之乱时,徐州方闻凉州那边周将军病逝,中枢随即命凉州刺史李牧之子扶柩归京,这其中意味再明显不过,如今,蔡豹大人病逝,更引得一些人担忧不已,这正是江左世家的绝好机会,他们绝不肯让一个只挥塵谈玄之人来统领北徐州,他们亦没工夫陪其曲水流觞诗酒酬酢,灯前舞,醉后歌,这些于他们陌生且遥远。凡上点岁数的将士,依稀记得,嘉平年间,江左虞家曾有人短暂领徐州刺史一职,徐州是建康北面门户,常有边地流民因战乱灾荒亡命至此,被编入军队,很多人皆流民出身,他们拥戴的必然是能让其吃饱穿暖安身立命的统帅,而绝非那些无视徐州民意,只会享受北地胭脂风情的江南蛮子。虞刺史那句“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的讥讽口吻犹在耳畔。忍气吞声的徐州将士,曾不止一次在夜间举着火把,立于寒意逼人的夜风之中,为那些烂醉而归的江左少年郎们照亮回府邸的大道。那些少年郎皆是虞家人幕僚,众人的私下抱怨终积羽沉舟,等到一场暴乱起来时,虞家人狼狈渡江而回,天子急忙下诏,徐州才又渐渐重回安定。
前车之鉴,并不算远,但国朝亦从不乏忠心臣子,有反对发丧的,便有建言上报中枢者:
“徐州已维持数十年安稳,倘被中枢知道秘不发丧,定有瓜李之嫌,诸位是要自立门户,改朝换代吗?”长史环视一圈,问到点题处,众将登时被问住,徐州虽大,也颇有实力,但改朝换代,却是众人想也未曾想过的,他们之中,尚出不了这类乱臣贼子,况且刺史大人生前恪守君臣之礼,从未有半点逾矩之处,众将的希冀,似乎也不外乎是由他们自己来选出合适的新人选而已。
“既无此心,亦无此力,诸位何苦多生事端?”长史皱眉问,“天子遣来的监军,已被诸位软禁起来,他当如何想?蔡大人励精图治十年,才得今日之局面。而王师正于边地苦战,倘徐州生乱,王师必掉过头来南下镇压,到时徐州生灵涂炭不说,得利的反倒是那胡虏,这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局面?况且,其他州郡,又岂能容我徐州谋逆?”
利弊分析得详透至此,仍有人不甘雌伏,反问道:“长史忘了虞家之事?”
这一句仿佛又点燃希望之火,灵堂前再次沸沸扬扬起来。正众说纷纭,忽有人簇拥出一瘦弱少年,乃是蔡豹大人独子蔡元。少年人一身缟素,望着眼前同样白茫茫一片的人群,稚嫩的面孔浮露出惶恐的神情来,他活像一只受惊的乳燕,挣扎着,退缩着,想要回到角落之中去,可一双双有力的大手钳制住了少年人羸弱的肩头,把他一步步推向棺前位置。惴惴不安的蔡元泪流满面,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其中一些将士的跪拜,自幼浸淫圣贤书的白面公子,无法认同这些武人的粗糙僭越,一时间,堂前气氛异常僵冷,蔡元求助的目光投到长史身上,他虽已惊惶至极,但并不糊涂,急中生智道:
“如有大事,尔等应同天子监军商议!”
“公子,监军怕是来不了了。”一将见他如此,冷哼一声,蔡元听得身子一颤,他虽不是很喜欢这些将领,却熟知他们的脾性,正想着对策,见长史似有若无飘来一个眼神,心下领悟,道:
“既如此,我暂且听将军们的。”
欢呼鼓噪声顿起,少年人只好佯装先接掌了军权以及刺史大印虎符等物。
趁着如厕的时机,蔡元悄悄同长史私议几句后,把一心腹家奴唤到跟前,耳语一番,方快速提笔写了封书函,交给家仆。家仆塞进衣中,匆匆而出,并无人留意。谁会有心发现刺史大人的公子身侧少了一家仆?
一骑良驹,潜出徐州,快马加鞭奔向建康方向。翌日赶在宫门落锁前,蔡元的密奏已呈在天子案头。
少年人的笔力还稍稍显弱,可在是否割据一方的大事上,少年人却表现出了同年龄不相称的主见。英奴知道蔡豹老年得子,这蔡元也不过就是十六七岁的光景,英奴拈着这份奏章,于错愕后终还是有几分欣慰,并州接连大捷的战报也还在案头,成去非的功业似乎很快就唾手可得,收复失地之快,已超出江左预料……英奴打叠起精神,仔细又看了遍蔡元的密奏,转身吩咐了近侍几句,近侍忙不迭去了。
夜深人静时,宫中杳杳钟鸣忽起,传到乌衣巷,传到长干里,传到该传的任何一处角落中。
年轻的天子清楚,这个难题可以抛给众臣,众臣也许亦在等此机会,北徐州的事,不是好消息,自然,也不是什么坏消息。
天子夜召群臣,诸人慌乱,跌撞间赶往内宫的路上,问起小黄门,无人知晓,百官只猜想当是太后薨逝这等大事,才值得这般大张旗鼓,而面无波澜的天子如常坐于上位,似乎在宣示着,事情并未严重到这一层。
很快,蔡元的密奏由近侍送入众人耳中,众人一阵骚动过后随之冷静下来,蔡豹身死,他的部将是闹内讧,还是想同中枢谈价,亦或者最坏处,北徐州亦想生叛?如此三者,江左大约看得清楚,第二种可能性最大,那么中枢自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遣人去平乱。
此言一出,中书令张蕴便道:“臣以为无须小题大做,蔡豹其人生前安分守己,勤于王务,他的儿子既给今上发来密奏,可见忠君之士大有人在,其他有些小心思的,朝廷应当以安抚为主,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蔡豹其子袭刺史一位,蔡豹手下那一众人自然不会再生事端,日后时机成熟,朝廷再另遣人也未尝不可。并州之患尚未除,不是妄动干戈的时候,请今上定夺。”
一语既落,御史中丞等人纷纷附议,却有人提议道:“北徐州蔡豹帐下,多有西北流民,这些人,向来心思难定,虽身受国恩,然一有风吹草动,便起异志,朝廷不可不防,并州之患虽未除,然征北大将军已收复大半,徒剩太原郡重地,今上可给幽州刺史下敕书,命其自雁门夹击胡虏,建康王师则应速速南下,以防徐州生乱。”
“刘大人此言有理,徐州乃我扬州北面屏障,倘生变于肘腋之下,扬州危矣,孰重孰轻,请今上定夺。”
附议声同样不断,御史中丞沈复不禁皱眉道:“事态并未恶化到危如累卵的地步,并州之祸,此次劳师兴远,能彻底解决,再好不过,这个时候三军撤回,倘功亏一篑又该如何?”
“中丞大人所思不无道理,”虞仲素徐徐开口,“不过,徐州之事,正因情势不明,是故也不可大意,以免祸大难消,臣以为,西北并州可留荆州一部,再命幽州军协助,胡人主力业已消灭,剩下的,只是时日问题而已,建康王师当以徐州为重。”
“尚书仆射怎么看?”英奴不置可否,而是看向顾曙,顾曙沉吟道:“大司徒所言,不失两全,并州需继续打,徐州亦不能不管,并州的局势既已好转,徐州离我京都实在太近,理当未雨绸缪。”
英奴似在沉思,底下仍交头接耳不止,你一言我一语,越发激烈,他并未理会,良久,方微微点头道:“也只有如此折中了,来人,给并州征北大将军发敕书。”
第182章
因暴雨天气,攻太原郡又推迟了一日, 蒋北溟便是冒着这阵雨, 赶到了中军大帐。成去非正听几个牙将来报散兵情况, 这一路掉队不能成行的,已快赶上了队伍,参军刘谦则趁此闲空,大略清点了下战果,死伤人马数量, 也报给了成去非听。
蒋北溟撑着伞在外头候了半个时辰左右, 里边才出来一名亲卫喊他进去,他轻轻掸了掸身上潲的雨珠, 冲亲卫微微一笑算是致谢, 举步进了大帐。
“小民蒋北溟拜见大将军。”他的施礼很有分寸,话永远说的客气,神态也永远恭谨有加,但绝无半点谄媚的意味。成去非上下打量了他两眼,见他这一身行头依然讲究得也很有分寸,虚笑应了一句, “蒋公子何必立雨帐外?”成去非本让他去附近帐篷内候着, 蒋北溟却坚持在他帐外等, 成去非也不勉强,随他去了,此时留意到他一双履早湿透溅满了泥浆,接道, “我听闻蒋公子素有洁癖,劳你跑这一趟,误入泥淖。”
蒋北溟略一躬身笑答道:“大将军言重了,小民并不觉得这泥淖有何不好,世人虽都厌恶它,可它柔软,包容,任人践踏,全无怨言,是故小民亦不怨。”
这哪里像是商贾的言辞,成去非一笑:“可惜蒋公子了。”说着思及来往的几封书函,措辞字体无一不表明着它的主人是相当有才气之人,蒋北溟洁癖严重,不过“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偏他走不成仕途之道,这大约也是一个人的命罢了。
如此虚言几句,成去非问到公事:“边塞之地,百姓耕作不易,蒋公子虽重价搜购,但不知后继能撑多久?”
“小民有一事想请教大将军,太原郡,我军倘粮草充足,是否大体便有了必胜的把握?”蒋北溟问的稍显直白,成去非并不放心上,略略点头,“你走南闯北,见识甚广,既与胡人也打过许多交道,当比我更了解他们,此次即便大胜,不知哪年哪月,胡人便又会卷土重来。”
“那大将军可曾想过,为何是这般情况?”蒋北溟一语点到成去非心坎,“不过大将军无须忧虑粮草之事,小民自当尽力而为。”成去非嘴角一扬,微微笑道,“蒋公子既能想到这一层,不妨直言。”
蒋北溟连道不敢,如此谦让几回,才肯说了:“小民不过商贾之徒,即便有看法,也不过区区浅见,还请大将军姑妄听之,倘有不当处,先请恕罪。”
“愿闻其详。”成去非摆手道,示意他坐下来,外头雨声潺潺,成去非肯听他长谈此事,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蒋北溟既不是寻常商贾,未必不能让人受教。
“并州之势同甘凉等州虽同为西北,但仍略有不同,确切来说,凉州为西,并州为北,甘凉的异族,居于大漠之西,或城居,或野处,虽不似我华夏这般粮食充盈,耕种纺织,但甘凉的胡人,有无数珍宝器物,这些人凶悍好战,很难制服,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敌。不过国朝亦可通商获利,倘双边关系能维持平衡,其实对双方皆大有裨益,焉有人要跟利过不去?”
成去非略笑:“蒋公子看得很透,在商言商,西北倘能安定通商,国朝并非无此胸襟,不知并州有何迥异于甘凉呢?”
“并州再往北便有阴山阻隔,匈奴人随逐水草,势利在南侵,势失则北遁,阴山正是他们所凭借的依靠,这些人奔走射猎,以杀为务,道德不能怀之,兵戎不能服之。国朝不如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疾而虏自宽矣。”蒋北溟所言,头头是道,恰让成去非想起了唐济禀告的一事,遂道,“你跟守关的将领,是否也有生意往来?”
蒋北溟心底一惊,手心随即沁出丝冷汗,成去非的语气虽平淡,但眼中的迫力却陡然上来,只那么一刹,已足让蒋北溟领略到乌衣巷大公子的张弛之道,他良久方道:“军队不可经商,这是古训,小民罪过。”
成去非看了看他,目光往外投去:“国朝北疆,不说并凉这几处跌宕之地,单单一个幽州,厘税自用,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你是聪明人,常往来南北,不会不知。边疆大吏,如此与民争利,与国争利,你说会是何种结局?”说着又移目到蒋北溟身上,“蒋公子于我,也不算外人,我体谅你的难处,你想做好生意,就得打点好这一众人,而人,都是见利而上的,久而久之,胆子只会越来越肥,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你喂不饱他们的。”
一席话如此直白,又如此明白,蒋北溟心下折服,紧望着成去非,半晌不知该应对些什么,终只拱手道:“欲壑难平,可又不得不平,今日被大将军点破,小民无地自容,亦无可辩解。”
“我说了,你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说话,本不至于点破至此,我之所以点破,不过让你知道,我既清楚了这事,自当有数,也望蒋公子勿要隐瞒,等并州的事情结束,再详禀吧。”
“大将军见识长远,小民难能全然领略,却也知边关之患,犹剑悬顶,如剑指喉,小民唯尽犬马之力而已。”蒋北溟默默听完成去非这一语,忽额手行大礼道,成去非颔首起身,踱步到帐外看了一眼:
“雨势已过,我就不留蒋公子了。”
蒋北溟再施礼辞别,成去非目送他出了大帐,他那一袭月白袍子边边角角早脏了许多,然而他的身姿依然卓尔,他低调谦逊的声音也回荡在耳畔,成去非静立许久,直到蒋北溟身影消失,这才信步入帐。
次晨一早,雨早于前一日天刚着烟时便住了,百姓们帮忙所造攻城云梯业已备好,旗手则忙于把被雨打垂的祁字大旗换掉,那边传令兵高亢的声音再次回荡于广袤天际之下,成去非一身戎装手按佩剑橐橐走向已齐集的三军将士,待跃上高地,环视一圈下来,方沉声喊话道:
“将士们!我军将与外虏进行最后一次大战,各部严整队伍,听我指挥!戎夷素爱不请自来,侵我国土,犯我边疆,害我百姓,妄挑刀兵之灾!尔等一路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如今胜利在即,尔等自当乘胜逐北,一股拿下太原郡,王师凯旋倚马可待!望尔等存马革裹尸之勇,思冠绝三军之功,得胜班师之后,赏罚分明,尔等的功绩都在这我这里记得一清二楚,望各位再接再厉,蹈锋饮血,收复失地!”
成去非语音方落,众将士纷纷高举手中武器应和声犹能穿云裂石,三军士气在此刻高涨到极点,成去非赞赏地看了看众人,就在军令要出口的一瞬,一串疾驰的马蹄声渐次逼近,马上人一壁挥舞着手中圣旨,一壁高声叫道:
“大将军且慢!”
这人不等近身,便被兵士拦下,他只得连忙翻身下马,不想那骏马立刻倒地,嘶鸣两声,就此气绝,众人不禁一凛,明白这马是被活活累死了,无数目光齐刷刷汇集到了此人身上。
“征北大将军接旨!”使者亦吁吁踹气,声调虽已不稳,却极力维持着流畅,成去非两处太阳将将直跳,只顿了片刻,正欲跪地,那使者忽道:“烦请大将军先解剑。”
此话瞬间便激怒了成去非身后一众裨将,其中一脾气暴躁者已脱口而出:“接旨便接旨,看不见马上就要攻城了?为何要大将军解剑?!”
此人声如洪钟,雷霆般乍起,很快引得群情汹汹,使者不意招来如此惊天反应,仿佛似闻抽剑之声,登时吓得一身冷汗,本居高临下的目光已变成战战兢兢的吞吐:
“下官只是奉旨而来……”
“再有喧哗者,军法处置!”成去非扭头扫视一眼,众人立刻噤声,目中却难以平息不快,见成去非竟真窸窸窣窣解下佩剑,不及反应,而那使者已继续道:
“上谕,北徐州刺史蔡豹暴毙,其幕僚等人秘不发丧,意欲谋反,命征北大将军成去非立即班师南下,以解京畿之危!以卫建康门户!钦此!”
略带颤意的声音听得众人一时都愣怔住,成去非缓缓阖了双目,复又睁开,还不等他思想,马蹄声再次传来,众人不禁循声引颈望去,中枢使者的装扮再度把局势搅得越发莫测,却见那使者亦翻身下马,掏出令牌,直朝成去非奔来,而圣旨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不过是措辞更为紧迫,众人终听得忍无可忍,一阵稀里哗啦霍然起身,目光如炬般燃向那两个使者,却见成去非伸出双手道:
“臣领旨。”
“大将军!”为首几个将领忍不住疾呼,成去非回首断喝一声:“跪下!尔等意欲何为?!”最后几个字他以提气喝出,清晰有力,在骤然又安静下来的人群中回荡,众人目中的不甘疑惑愤怒几欲喷薄而出,却也只能硬生生摁下来,复又跪倒一片,待成去非接旨起身,才跟着咬牙立起。
成去非的眼神像是凝固一般,静静看了两位使者一眼,只淡淡问:“后面是否还有上谕未曾送到?”
这两人早察觉出氛围不对,刀子似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刺来,然而四周除了成去非的声音之外,仿佛突然陷入冰天雪地,那些将士只是僵死般动也不动,但蔚为壮观的三军又似乎在下一刻便能蜂拥而至一般,这样的幻听幻觉,让两人一时无论如何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只瑟瑟看着成去非,好在哒哒的马蹄声真的再送来一道旨意,终和前面两道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都督并州军事,持节的唤作了一名叫朱预的人。
将士们中唯独虎威将军几人知晓这朱预正是江左隐居多年不出的大名士,听到这样的旨意,就连司其等人也彻底懵然,却又很快醒悟过来。成去非照例接了旨,已换上十分平静的神情:
“不知新都督何时抵达并州?”
这最后来的使者,见前头那两人面色有异,小心道:“朱大人已在路上。”
成去非略一颔首,转身吩咐:“来人,先带使者去歇息。”
“大……”身后人方吐出一字,便被成去非逼视的目光打断,这三人见成去非顺利接旨,稍稍放下心来,彼此相视一眼,方拱手上前致礼。
一番寒暄过后,众将眼睁睁看着那三人被好生带去伺候,一中军将领悲愤莫名,仿佛是在质问成去非:
“功败垂成,大将军为何要接旨?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大将军为何不愿机变?”
“大将军!那朱预又是何人?末将听闻是个隐士?这岂不荒唐?大将军,三军交由这样的人来统帅,何以服众?中枢就不怕引起兵变么?!”
众人自先开始的震骇中回神,全然化作一股股怒火,彼此间仔细交流琢磨,那怒火愈炽,成去非避开众人目光,低首重新挂好佩剑,打了个手势,面无表情道:
“搭云梯,攻城!”
第1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