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起圈院子
  “孩子们都回来了吗?”秦大夫的声音同时响起。
  寒露赶紧起身,她不能真的责备几个孩子,只能自己去赔礼道歉了。
  一出门便见秦大夫一脸着急地过来,一向爱干净整洁的他,鞋面上既有露水又是草渍。
  “秦大夫,您老来啦?孩子们都在家呢。”寒露不好意思地迎了过去。
  “回来啦?”秦大夫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站定之后又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就默了个医案,几个孩子就不见了……你呀也不要打骂孩子,他们都是着急了。”
  寒露没想到这会儿,秦大夫还帮着几个孩子说话。
  “我听秦大夫的,不打骂他们,您进来喝口茶?”寒露说着便让到了一边,请秦大夫进门。
  可秦大夫却摆了摆手道:“不喝了,我一会儿还得去给你婆婆看病。”
  寒露一愣:“我婆婆还没好些?”
  秦大夫看了寒露一眼,摇了摇头:“好没好的,你公公婆婆让我去看,我不就得去看?”
  原来如此!
  沈家既然要对自己下手,自然要装得象一些,吴氏就算是好了,也得在床上躺着。
  秦大夫要去看吴氏看病,寒露当然不好再留秦大夫。
  只是秦大夫走出几步后,又回过头来对寒露道:“你公公婆婆那里怕是……你自己小心着点儿,什么事儿心里有点数。”
  听了秦大夫的话,寒露不禁心里发热,赶紧点头道:“我知道了秦大夫,您老放心。”
  秦大夫却没办法真的放心,但也只能叹口气,摇了摇头然后离开了。
  寒露站在门口发了会儿呆,便开始收拾起院子来。
  本来今天去镇上卖一天的头花挺好,可昨天一晚没回来,这三个孩子受了沈柳香的挑唆还惊魂未定的,她怎么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再将他们扔在家里。
  不过也好,今天就把这院子圈一圈。
  圈院子的竹杆虽然细,但寒露自己也扛不回来,又没车,于是便托孙三叔帮着买些。昨天孙三叔和翠儿去接孩子们回来,路过镇上,正好帮她带了些回来 ,今天秦大夫走了之后,孙三叔就给送过来了。
  寒露用篾刀将竹杆的一头削细了,然后再插进土里。
  她做活的时候,沈清兄妹三个便眼睛直盯着她,生她怕突然消了一般,只有大黄趴在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寒露劈了一些竹杆后,便朝沈清三个招了招手:“你们三个过来帮忙。”三个孩子立即跑了过来。
  “娘,我帮你。”沈清大声道。
  “我们也帮。”沈澈不甘落后地站在沈清身旁道。
  沈歌则依偎着寒露,小脸儿不停地在她身上蹭着,娘身上的味道真好味。
  寒露一只手搂着沈歌,一只手将两只根竹杆摆了个距离,对沈清和沈澈说:“你们把这些削好的竹竿,按着这个距离放好。”
  沈清和沈澈立即抱着竹竿去了,寒露才笑着对沈歌道:“妞妞去搬把小凳子来,坐在这儿看娘干会儿好不好?”
  沈歌迟疑了一下,才点头:“好!”
  于是寒露削着竹竿,两个孩子跟着放,不论怎么说,倒也轻松些。
  后来沈清理解了寒露的意图,便不仅仅是放,还将竹竿插进泥里。
  寒露惊讶地看着沈清,没想到小家伙还有把子力气:“哟,我家清儿是男子汉了。”
  沈清扶了扶竹竿,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娘,不深!”
  寒露立即道:“这就挺好了。”
  这倒不是安慰沈清,而是她打算春天的时候倚着这些竹竿种上木槿和蔷薇的,这只是圈个范围,并不一定要多牢靠,反正无论如何,也防不了贼。
  主要是,她这个家还真的没什么可偷的。
  围了一圈后,寒露又将剩下的打横用麻绳绑在刚刚插好的竹竿上。几个人忙碌了一上午,这院子终于初具规模。
  只是,还缺少一个院门。
  水月湾各家各户的院门各不相同,好的是用土砖砌,大多数是用木板做的。
  寒露想起现代有些人家用的碳化木做的院门,特别好看。
  可这个时代还没有碳化木,就算有也只是想想,她现在的钱还用不到这上头来,院子都没成形呢,还是先顾着吃饭的好。
  想了想,寒露便用剩下的竹竿像编竹席似的编了一个,两头用刀确齐了,再竖起来便就当是院门了。
  纵然如此简陋,孩子们却依旧很高兴,忙了这一上午,也渐渐从患得患失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看着这个小院子,寒露不禁感慨不已,真是形势比人强。
  在现代,寒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还会做这种事情,可现在真的便做了。
  想到这儿,寒露不禁又想起现代有些自媒体上的那些在农村生活的文艺男文艺女,她以前总怀疑那是不是真的。
  可看看现在的自己,寒露不禁苦笑,如果有个摄像机架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网红?带着三个超萌的孩子过田园生活,什么都自给自足,多令人羡慕!
  这么一自我安慰,寒露便觉得日子不是那么苦了。当然,如果没有沈家作妖就更好了。
  虽然累,但中午寒露还是给三个孩子做了丰盛的午餐,胡萝卜炒肉片,煎豆腐和鸡蛋汤,这豆腐还是翠儿特意送过来的,她和孙三叔头天在镇上路过,买了一板回来,于是送了一大碗给寒露。
  寒露也没推辞,煎了几块,剩下的用水浸着了,这种天气每顿换次水,可以几天不坏。
  本来就累着了,又有了美食的抚慰,三个孩子心头的阴霾彻底没了。
  一家人小睡了个午觉,便又起来忙活。
  当然,孩子们是忙活玩,而寒露则是忙活着做沙琪玛,她仔细想了想,这在前世是满族的小吃,清朝才为世人知道,无论怎样这会儿都不会有人会做。
  而且沙琪玛软糯又甜腻,很附合这个时代对食品的需求。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不粘锅,寒露对对铁锅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得多练几次才能拿出去卖。
  好不容易炸好了面条放进订制好的木框内,寒露将小炉子拿到院子外面熬糖,却见沈家老大沈峰引着一个道人往村里走。
  呵,还真是说话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