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海明威导演真是太稳健了
  聊了一阵,王冬妮又疲态毕露。她说:“要不,你先回去吧。”
  “为什么?你想睡就睡会,我带了笔记本电脑来,可以在这里码字的。”
  王冬妮撇撇嘴:“我想你晚上陪我看电视。今晚有金曲奖的颁奖典礼,我很想看看的。”
  杜采歌有些为难。
  他其实是很喜欢按照计划行事的人,讨厌被随意地打乱自己的计划。
  不过考虑了一会,他还是点头说:“没问题。”
  他很快收拾好东西,和王冬妮、她母亲打了招呼,就回剧组了。
  到了拍摄现场,他没有马上接过指挥大权,而是先看刘梓菲拍了几条。
  休息的时候,他问刘梓菲:“那两个群演,要到联系方式了么?”
  “找到了。”
  “叫过来吧,让他们拍几个镜头试试。”其实这部电影里面,不拍他们的镜头也无所谓,关键是杜采歌想考察一下他们。
  刘梓菲便走到一旁去打电话。
  ……
  徐招旸蹲在地上,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手中拿着单词本,嘴里念念有词。
  柳芃飞坐在距离他不远处,拿着一台新的山寨智能机津津有味地看着网络小说。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个陌生号码,打断了柳芃飞的阅读。
  他皱了皱眉,虽然很想按掉,但或许是有人找他去演个尸体呢?于是犹豫了两秒后,他还是选择了接听。
  “喂,你好。”
  “刘导,您好您好!当然记得!”柳芃飞站了起来,虽然没人看着他,他还是不自觉地挺直了腰。
  “现在?现在没什么事。现在过去?好的,没问题。我朋友也叫上是吧?好的,我们马上就来。记得路,当然记得!”
  挂掉电话,柳芃飞刚刚抬起头,就被吓了一跳。
  却见徐招旸那张丑兮兮的大脸出现在距离他不到10公分处,差点把光线都遮挡了。
  “你干嘛?”
  徐招旸目射奇光,脸颊上的肌肉颤抖着:“是不是海明威的剧组?那个刘导?是不是叫我们去拍戏?准备给我们一个角色了?”
  柳芃飞摇摇头:“你想多了,对方只是叫我们去补拍几个镜头。”
  徐招旸还是难掩兴奋之色,“可是你想啊,如果只是单纯的补拍镜头,为什么不把那天别的群演都叫上,只叫了我们两个!”
  柳芃飞往旁边扫了眼,那天一起去过海明威剧组的群演有不少正在这里等活儿,确实没人通知他们过去。
  这么一想,他也觉得,似乎有机会出现了。
  “不管是不是机会,总之,人家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做好。人家要我们做到100分,我们就做到120分。”柳芃飞认真地说。
  “那当然,”徐招旸目光炯炯,“哪怕刘导只给我3秒钟的镜头,一句台词,我也要用这3秒钟征服她!”
  “喂,”柳芃飞不满地说,“等会到了剧组,可别说这种双关语。你觉得好玩,可人家心里有点不舒服的话,原本该是我们的机会就跑掉了。”
  徐招旸用力地点头:“废话,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么?该正经的时候我比谁都正经。”
  他的脸上浮现一个喜感十足的笑容:“兄弟,加油!抓住机会,成为真正的演员!”
  “恩!”
  ……
  杜采歌看着眼前这两个忐忑不安、带着讨好笑容的年轻人。
  其实说是年轻人,也不算特别合适。
  从面相看,他们应该都超过30岁了。
  不是那种满脸胶原蛋白的状态。
  和“小鲜肉”这个词不沾边。
  不过眼神都不错,或许会是那种“眼睛里有戏”的演员。
  要做到“眼睛里有戏”,不是努力就行的,先天条件不好,就很难用眼神来表达情绪。
  而从身材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都保持得不错,应该是经常有锻炼。
  杜采歌在打量他们的时候,这两个临时演员也在认真地观察这位传说中的“海明威”。
  作为音乐人的海明威,自然是名满天下的。
  除了那种住在大山深处,几乎从不来外面世界的人之外,谁敢说没听过海明威写的歌?
  至少柳芃飞和徐招旸这种,平时并不是很喜欢听歌,但对海明威的那些经典作品也是耳熟能详。
  没办法,走到哪里都能听到。
  哪怕是去路边的5块钱一次的理发摊,人家都拿着一台破旧的cd播放机放着“听海”“吻别”“光辉岁月”。
  想不听都难。
  而作为作家的海明威,也在渐渐地树立自己的品牌,连续好几部火爆的网络小说,再加上柳芃飞看不懂、却不明觉厉的《老人与海》,已经让海明威成为2008年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据说也是作家收入排行榜的第一位。
  可是,作为导演的海明威,却仍不为人知,只有他的粉丝、还有圈里人会了解多一点。
  之前海明威静悄悄地开拍《那些年》,就几乎没什么媒体报道。
  后来海明威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拍摄,还公布了宣传片之后,也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几乎也没什么媒体跳出来说“海明威你飘了,不好好写书写歌,去拍什么电影”之类的。
  一个音乐人作家,去拍电影,其实还是挺有话题性的。
  可是啊,《那些年》的总投资才300万。
  加上宣传经费也才300万。
  而且一开始就宣布了是一部4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
  除了男主角姜佑曦之外,也没找什么著名的演员。
  所以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一部自娱自乐性质的东西。
  就算是想挑事,想攻击海明威的人,都不会通过这个点来攻击海明威。
  因为普罗大众不会对这样的报道买账啊。
  海明威又不是没钱,他掏300万来拍部电影圆梦怎么了?
  你们媒体是闲得有多无聊才拿这个说事啊?
  所以有媒体试探性地抨击了海明威几句,发现无人买账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后来《那些年》刚刚登陆各大视频网站时,也确实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最初购买的人几乎都是粉丝。
  直到后来口碑扩散,才有不少普通网民、热爱电影的人入坑,一个月时间,卖出了大几百万份。
  以观影人次来计算,如果这是一部大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话,现在票房已经过2亿了。
  这就有点令人刮目相看了。
  而专业的影评人也对《那些年》评价甚高,对海明威的执导能力普遍认可。
  可以说,海明威在导演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小步。
  而很快,当海明威宣布了《老男孩》的拍摄计划时,又有不少媒体摩拳擦掌,准备搞事——你拍了部300万的微电影,取得一点微小的成绩,就开始飘了是吧,就准备……额?700万总投资?仍然是微电影?是《那些年》的续集?没有大牌参演?
  啊,这,挺好,我刚刚什么也没说。
  能说什么呢?
  这是非常稳健的做法啊。
  如果海明威这次要拍一部投资5000万、甚至上亿的大作,请一些片酬几千万的大牌明星,那媒体绝对能把他喷到自闭。
  但海明威这一步走得太稳健了啊。
  700万的投资,哪怕只是对《那些年》感兴趣,想看续集的观众买单,也可以保证这部电影不亏本!甚至已经可以说是预订盈利了。
  杜采歌的做法让人根本挑不到错处!
  所以圈内人聊起来都是这么评价的:海明威的功底很扎实,看《那些年》就知道了。
  海明威行事稳健,第一部电影300万,第二部电影700万,就算赚不到大钱,但肯定也不会亏。
  海明威很有自知之明,不会贸然挑战高难度,跟着他拍戏心里有底。
  一部《那些年》,捧红了许清雅,另外几个男配角也名气大增。
  而姜佑曦虽然据说是很低的片酬参演,但因为演出这部戏而增长的粉丝数量,让他绝对不亏就是了。
  所以,平时群演们闲聊的时候,有不少人表示:真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被海明威这伯乐相中,能和海明威合作几次。
  柳芃飞和徐招旸自然也做过这种梦。
  对视了一阵后,杜采歌开口:“这次麻烦你们过来一趟,是有几个镜头需要找你们补拍一下。”
  徐招旸带着讨好的笑容说:“我们知道,刘导说得很清楚。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如果还有别的镜头需要我们拍,我们也会拿出最好的状态!绝不给您添麻烦!”
  杜采歌缓缓点头,其实这两天在陪王冬妮的时候,他琢磨了一些小支线剧情,可以拍出来看看效果。
  至于最后用不用,那是两说了。
  “这样吧,”杜采歌微微颔首,“先补拍。拍完了,我们再拍一两组镜头试试。至于钱的话……”
  杜采歌还没说完,柳芃飞已经抢先开口:“什么钱,钱,钱不钱的,导演您,您给我们机会,那么多,多,工作人员配合我们,那是您赏、赏识我们。我们肯定努力拍,拍好,不辜负您的赏、赏识。先拍,拍好了,您觉得满,满意了,咱们再谈钱的事。”
  他不知道海明威的真名,觉得喊“海导演”又特别难听,干脆就只喊“导演”。
  徐招旸在一旁捏一把冷汗。你这口吃的毛病,怎么在这关键时候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