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接下来的日子,两位刘姓官员就象普通百姓一样,跟着宁二和丑姑在高粱地里忙活起来了。并且两人还非常仔细的做了笔录。这般严谨的态度,倒是令丑姑对他们高看了不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搞科研的样子嘛,而不是象她这个半吊子,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
  不过,这两人的行为倒是给宁二提了个醒,他也私下里做了一分详细的记载。
  因为多了两个干活的好把式,地里的很多活,都不用丑姑和宁二来干了。
  丑姑和宁二正好忙中偷闲,时不时的出去打猎,给大家改善生活。多的猎物,老爷子也依旧会去县里卖,给家里存些银钱。而且老爷子带的小商队也出过两趟远门,去县城卖了金针菜,第一趟,他们没那赚到钱,因为太远了,花销大了,而且人生地不熟的。等到第二次去,就小赚了一把,令两条村的人都十分兴奋。
  时间一长,刘家叔侄就与宁家人和吴家人打成了一片,象一家人一样处着呢。每逢打猎回来的日子,丑姑都会做一顿格外丰盛的肉菜,这时候,老爷子就会和刘家叔侄一起喝两杯小酒,一起说说闲话,聊聊天。
  这不,今天丑姑炖了一大锅山鸡,烧了两只肥兔子,再加上几个小菜,整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香喷喷,油汪汪,大块大块的肉,令刘家叔侄兴奋的直笑:“今天又有好吃的啦。”
  “快点来吃饭吧。”丑姑笑着,大叫一声,众人全都扔下手中的活来,围了过来。
  “丑姑做的菜真是好吃。”老刘喝着小酒,美滋滋的啃着一块鸡块,笑得眼都不见了。
  “那是,丑姑最会弄吃食。”老爷子得意的笑道,又给老刘加了一杯酒。
  小刘就和柱子一样,哪里有功夫闲聊,嘴里塞的满满的,面前已经堆了一堆的鸡骨头,这会儿也抽空说了句:“好吃,好好吃啊。”趁他说话,柱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了最后一个鸡腿,他伸出去的筷子只得在半空中又转了个头。
  柱子“呵呵。”大笑着,还挑衅的冲他做了个鬼脸。
  老爷子伸手打了柱子一下,笑骂了一句。
  小刘却不以为然的说:“不碍事,和柱子一起,我都觉得格外年纪小了呢。”
  一句话说的大家全笑起来了。
  第165章 修身
  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快就到了六月底,怀孕快足月的姜春花提前发作要生产了。
  宁二托宋东家请的稳婆半个多月就已经住到宁家来了,而照顾姜春花和煮饭的朱大婶二个月前就已经来了。这位朱大婶年约四十,是个十分有经验的婆子,有了她,宁二和老爷子基本就不用管家里了。姜春花身体本来就不错,又听了丑姑的话,整个孕期天天都会走几圈活动活动身手,因此她生产时,还是很顺利的。
  听到孩子响亮的啼哭声时,老爷子和宁二都高兴的说:“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个健壮娃儿。”
  果然,很快朱大婶就抱着孩子出来,满脸的喜气,连声说:“恭喜老爷子,春花给您添了个大胖重孙子。”
  “哎哟,太好了,太好了。你好生照顾春花。”老爷子喜得老泪纵横,抱过孩子,和宁二柱子三人挤在一起看,刚出生的娃儿也看不出来好看不好看,粉嘟嘟的,只管咧着嘴大叫着。朱大婶又连忙去端了一碗温水过来,喂孩子喝了几口,孩子才不哭了。
  老爷子又记起该给孩子称重了,连忙喊道:“称呢,称呢?”
  “在这里,在这里。我来称。”宁二象个小孩子似的,抢过称要自己动手,老爷子生怕他摔到孩子了,张开双手一个劲的护住。
  其实孩子放在篮子里装的,怎么可能掉下来。
  “哎哟,真是个胖小子呢,快七斤重。”宁二称完,开心的大叫起来。
  “小名儿就叫七斤吧。”老爷子笑眯了眼,又一连声的让宁二和柱子去放炮竹。
  柱子懵懂的咧着嘴憨笑着,跟着宁二忙前忙后的。
  朱大婶笑眯眯的转身去厨房端来早就准备好的一大碗红糖荷包蛋,进房去侍候姜春花吃饭了。姜春花毕竟是生头胎,多少也遭了些罪,人也是累坏了,吃过了东西就沉沉睡了。
  稳婆出来说:“大人很好,休养几天就没事儿了。”
  “多谢,多谢。”老爷子连忙拿了赏银出来。稳婆高兴的收下了,自然又更用心的照顾姜春花了。
  宁家炮竹一响,村里人就都猜到姜春花生了,傍晚时分,就用不少妇人挎着篮子提着鸡蛋等物过来宁家道喜了。
  因为是六月的天,天气较热,姜春花坐月子就没象大家伙那样捂得严严实实,房间也每天都透透风。所以,洗三这天,姜春花就已经收拾的干净利落了,而且她身体恢复的不错,都能自己坐起来抱着孩子吃奶了。
  村里不少妇人看到她都羡慕的不行,姜春花怀孩子时干过苦活,吃的也好,坐月子就更加好了,还有稳婆和朱大婶两人专门照顾她和孩子,把她养得精神的很,脸色也红润润的。一占儿也不象刚生了孩子的产妇那般虚弱。
  洗三这天,姜大牛一家三口自然全来了,另还有姜家的两个叔伯婶子。丑姑没和大家一起来,私下里早就偷偷来过了。她是个小姑娘,吴氏和孙婆婆又都是寡妇之身,三人都不好大张旗鼓的过来。
  姜大牛背着一篓子的礼物,大米鸡蛋大母鸡红糖,外加还有给小孩子准备的衣服鞋袜等等,样样都备得足,更是令众人都羡慕之极。
  就连老爷子这回都高看了姜大牛两眼,他还以为姜家只会随便糊弄一下呢。
  实际上,姜奶奶和姜大牛媳妇真的有这个心,特别是姜大牛媳妇,本来就眼红姜春花怀孕有专人照顾,连稳婆都是早早就接来家里住着了。村里哪个妇人怀孕不是天天都要下地干活的,有的人甚至生孩子的那天都在劳作。
  “唉,大姑姐命真好啊,宁家又有钱对她又好。怀个孩子象怀个宝贝似的呢。”她一个劲的说着酸话,只恨不得自己能和姜春花换个身份。
  “整天就光想着这些,你就不能想想别的事啊。快点吃,明早还得早起下地呢。”姜大牛怒对了她一句,把她气得直跳脚。
  不等她再开口,姜奶奶却幽幽的盯着她的肚子,冷冷的说:“春花都快要生了,你这肚子怎么还没动静?”
  吓得她哪里还敢叽叽歪歪啊,在姜奶奶的怒视下,连饭都少吃了半碗,就象老鼠一样逃回房间去了。
  不管怎样,七斤小朋友的洗三礼,办得很热闹。洗三之后,稳婆就拿着工钱再赏银,共十两银子,及一些鸡蛋等物离开了。就宁家目前的经济条件来说,还养不起这样的稳婆。不过,老爷子也和她说好了,往后姜春花再生,还是请她来接生。
  “没问题,没问题,只要捎个口信去,我保证放下别的事情过来。”稳婆满口的答应了。出来不到一个月,就赚了十多两银子,她高兴的很呢。
  七斤长得非常壮实,和柱子一样,是个大饭量的小家伙。为了哺乳,姜春花的饭量也大增,而且下奶自然要多吃些好菜好饭,家里的山鸡都紧着她一个人吃了。姜春花现在一天都能吃一只山鸡了。为此柱子居然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大名叫山鸡。
  他还一个劲的叫道:“我取的名字好吧?”
  众人简直哭笑不得,偏偏他非常坚持,怎么说也是他的儿子,而且村里还有一堆叫阿牛阿猫阿狗的孩子呢,叫山鸡好象也没什么不好。弄得宁二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劝他了。
  丑姑差点儿笑死了,不解的问:“为何取这个名字。”
  “她一顿吃一只山鸡呢。说都是孩子吃的。”柱子一本正经的说。
  丑姑脑子中全是港剧中山鸡哥的模样,再看着这个白胖胖的小团子,说:“还不如取名叫团子呢。山鸡,也亏你想得出来。”
  “团子,不错啊。就叫团子吧,柱子你就别在一边添乱了。”大家都把柱子轰走了,一致同意小胖子叫团子。
  多了小团子的日子,大家的快乐就更多了。柱子虽然还是小孩子心性,但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得小心照顾他。虽然大家都不敢让他照顾孩子,他也每天都偷偷的抱抱,只不过他抱孩子的模样,也很搞笑,象捧着个什么东西似的,弄得众人差点儿笑死了。
  不过,他们夫妻两感情还挺不错的,姜春花原也没指望他能象正常人男人那样当家作主为自己撑起一方天空,所以很多他不懂的事情,就不指望他了。反正柱子蛮听她的话,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又有了儿子,家里又有吃有穿的,她也满足了。
  搁以前,她绝对不敢想象自己还能一天吃一只鸡,而现在她能有这样的好生活,柱子功不可没。没有他去打猎,家里也不可能放开了给她吃。老爷子还生怕她不够吃,连柱子的口粮都克扣了一大半,一顿只许他喝半碗汤,吃两块肉。
  “你少吃点,多留些给春花,她还要给七斤喂奶呢。”
  因为多了刘家两个人吃饭,打猎所获的山鸡野兔子,能拿去卖掉的就很少了。如果柱子他们出去打猎,弄不到大家伙,都不用老爷子去县城卖了。几只山鸡和野兔子直接就去集镇上卖了,换几百个钱,割几斤肉,买点细粮就花光了。所以,老爷子就再也不能让柱子放开肚皮大吃了。不然,一天三只鸡都不够吃呢。
  宁二连忙说:“哪里要这样省啊。咱家现在不同往日了,明天拿钱在村里买几只大母鸡回来吃吧。”虽然两个姓刘的人吃的也多,但人家也是各给了十两银子的,可以说这些山鸡野兔子也是人家花钱买去吃的。省下来的银子,完全够填补宁家人的生活。
  “那怎么行?有银子也得省着啊。不如,我们再置办几亩田吧?”老爷子却不同意,他一想到柱子都娶妻生子了,就开始操心宁二的婚事了,有多少银子也得省下来,以后供宁二娶妻。
  “田多了,我们也种不过来。现在这样就足够了。”宁二摇了摇,拒绝了他的提议。
  “种不过来,我们可以雇短工啊。”老爷子不以为然的说。在村里雇短工,还是容易雇到的。有些人家劳动力多,田地少,哪个不肯多给家里赚几十个钱啊。
  “不了。咱家太出格了,慢慢来吧。”宁二说。他心里隐隐觉得,皇帝不会让他如此平静的在姜吴村过自在日子,搞个不好就会把他弄到别的地方去专门种田呢。这样的话,他还要在此地置办这么多田产干什么啊?
  这话他已经和丑姑私下底商量过了。
  丑姑也说:“我们这个二茬子高粱教会刘家人之后,皇帝相信我们会种田了,肯定会给我们找一堆活儿干的。”
  多干活,她倒是不在意,在意的是,给皇帝办事,能不能多得些好处。特别是宁二,她还希望他能重返官场去,不然,宁二这样的人才,天天混在乡间农夫中,也太浪费了些。
  “是啊。我也这样想,所以我们暂时先老老实实的,也别搞其他什么东西了。”宁二赞同的说。
  有个金针菜再加个二茬子高粱,已经足够令他们出名了。以他们目前的身份地位来说,很容易会怀壁其罪,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先就这样过着。
  第166章 平静
  秋收后,宁二,丑姑与刘家叔侄弄的二茬子高粱进入最重要的阶段,大家整天盯着那块实验田,一丝都不敢放松。今年必需有个好收成,才能算完成皇帝的任务,不然,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不过,此时两位刘家人和丑姑和宁二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
  丑姑是用美食收服了他们,宁二是用学识收服了他们。同时他们对丑姑和宁二在干农活方面的一些新颖方式也相当感兴趣。丑姑带来了很多现代农业知识,早就已经不知不觉的令宁二受到了影响,所以这次实验活动是以宁二为主导的。毕竟宁二比丑姑更加合适。
  而这些新颖的观念与作法都是刘家人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但却又是非常有效果的,更是令他们又惊又喜。这一切都被他们认真的记录下来了,以待后面再来推广应用。
  而宁家和吴家两块田,也确实如宁二最开始所说的,产量比别人家的高。看到明显高于其他人的产量,刘家叔侄二人都十分兴奋。
  “这个亩产量比我们以往侍弄的实验田都高呢。”老刘非常兴奋。他搞了一辈子的农田工作,天天都汤在地里,比最有经验的老农都更加有经验,但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收成。
  “要是每块田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天下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得饿肚子了。”小刘感叹的说。
  粮食对于大家来说,是重中之重,这么好的种植方法,一定要推广到各地去,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次丰收的盛况,也被刘家人详细的写了信秘密送到皇帝手中了。宁二和丑姑都知道。
  “宁二果真是个人才啊,现在也算是歪打正着了,他不读书了种田还种出了新境界。”皇帝看了报告,失笑的对身边打小就侍候的大太监,钱公公说。
  “他本就是个人才,不然皇上当初也不会放过他啊。”钱公公笑道。说来,他对宁二的印象也很不错,不然当初也不会暗地里帮宁二说了好话。
  “再等一段时间,要是二茬子高粱真的有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我再做打算吧。”皇帝笑道。
  钱公公但笑不话,自然不会多说些什么,心里却知道,皇帝往后应当会善待宁二。
  “这一晃就过去了半年了,去找解药的人居然一点儿线索也没弄到。你说这事还有没有希望啊?”皇帝放下了信件,又想到丑姑的事儿。
  要是不能解决丑姑的隐疾,让这丫头早早死了就可惜了。他早就派人仔细调查过丑姑和宁二了。虽然他的人也一样搞不清楚,无论是金针菜也好还是二茬子高粱也好,都是由丑姑主导的。但是他心里总是怀疑丑姑这小丫头不简单。
  “皇上,您也不用太着急了,兴许过两天就有好消息了呢。”钱公公轻声细语给皇帝按摩头皮,又劝皇帝。
  皇帝慢慢安静下来,连打了几个哈欠,总算去歇下了。
  钱公公松了一口气,心里只盼望白大夫他们快点找到解药回来。
  别说钱公公心里都着急起来了,丑姑是更加着急。虽然她还不知道自己是中毒了,但阿山此去又是这么长时间了,舅舅除了让她安心等待之外,就再也没有消息送来了。连皇帝都惊动了,还这么长时间没动静,她还能不怀疑自己的病情严重吗?
  不过,她也只敢放在心里想想,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宁二现在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与刘家叔侄侍弄庄稼上了,她也不想给他再添烦恼。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大家心里都在着急,也不过是在她面前不提而已。
  好在,这次刘家人来时,阿山还给她带了一箱子书籍过来,让她能在无法安眠的夜里有个消遣,不至于瞪着眼睛到天亮。
  那一箱子书,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书都有,甚至还有几本有关农事方面的书。可惜的是,她最喜欢的话本小说很少,弄得她时不时的要回味一下以前她娘留下来的书。这些书大部分是便宜了宁二,丑姑甚至觉得她舅舅是故意曲线救国,弄些书给宁二呢。
  日子一天一天冷起来了,实验田里早说搭好了暖棚,刘家叔侄恨不是直接吃住在暖棚里,十二个时辰不错眼的看护着已经结了果的高粱,就恨不得它们立即就成熟可以收割了。
  这样就完全不需要丑姑去盯着这些高粱了,丑姑的活儿也不少,所以她也干脆放了手,每天只管过来这边给刘家人做饭,就去干别的事了。
  不过宁二还是会每天都去田里做个记录,和刘家人互相交流一下。
  丑姑在这里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菜地里忙活,又或者在采摘和晾晒野菊花。这些活儿她也没落下,日子也和往常一样过。一般宁二去实验田里观察一会儿,做好记录后就会来帮她的忙。两人一起忙忙这,忙忙那,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有时候,丑姑都会不知不觉的忘记了自己的隐疾。
  这天,趁着太阳好,丑姑在菜田里拔萝卜,她准备晒些萝卜,再做些酱菜出来。
  “这些是都要拿去洗的吗?”她正埋头拔萝卜,宁二干完正经活过来了。
  “是啊,洗干净了,我要切片之后晒着。”丑姑答。
  宁二就提了一篮子萝卜去洗了,小刘连忙过来帮忙,也跟着提了一篮子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