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42节
不多时,刘姐用几个口味卤出的鸭子被送了上来。李菻善以为是整鸭,哪想看到实物之后才知是拆分的,从鸭头到鸭掌,拆分的那叫一个精细。“这,头要怎么食?”李菻善看着鸭头有些迟疑。
王修晋让仆人取来刀,将鸭头一分为二,又用筷子挑出不能吃的地方,才送给李菻善。李菻善接过鸭头之后,尝了一口,卤过的香吃起来味道是不错,只是肉也太少了些,吃着不够劲。挑了鸭腿,片下几片,挑着最里面,和最外面的一片一起入口,嚼了几之后,李菻善瞪大眼睛,眼里满满的是惊讶,他以为里面离骨头近的肉,味道会寡淡,哪想里面的卤香一点儿都不比外面的一层少。“好吃。”
“这个是带着辣味的,你尝尝看。”王修晋为李菻善又片了几片辣味的。李菻善没多想的直接扔嘴里嚼,然后,便猛的开始往嘴里灌水,非常的频繁。
“好辣,却还是想吃。”李菻善看着辣味的鸭腿,他觉得比单纯的卤过的好吃,但他有些受不住这个辣劲。
“那尝尝这个,甜辣。”
“这个太甜 。”三个口味对比,李菻善更中意辣味。
第122章
一连数日, 李菻善天天下午到王家报到,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 实际的理由是试菜。王修晋每天要试的菜都不同,用的材料也不一样, 不会吃腻歪, 李菻善着实能吃, 每次都能吃得干净, 晚上回府之后还能吃掉满满一大碗饭。起初,李家人不知道李菻善在王家吃过,还以为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后来知道了李菻善在王家试吃王修晋即将开的饭馆的菜。之后有一天, 李菻善带了一大堆卤菜,有卤的各种拆分的鸭, 还有拆分的鸡, 除了这些,还有豆皮,竹笋之类的小菜。
王修晋让李菻善带回去的可不是非常辣的那些,而是微辣和甜辣, 还有不辣三种, 至于小菜就没有那么多的区分,做的时候也没有多辣。李俊良吃过未来儿媳妇烤的猎物, 味道那叫一个好,这会儿又吃到未来儿媳妇送的东西,自然赏脸。待吃食摆上桌后, 筷子直奔盘中肉最多的大腿肉。李菻善给妹妹夹的是不辣的,王修晋给他小侄子吃的就是不辣的,李菻善有样学样,都是小孩子,虽然妹妹比王智渊大上几岁,还长了一辈,但改不了是小孩子的事实。
米掌柜喜欢吃甜辣的,入席的老三媳妇起初嫌弃李菻善带回来的东西,因为李菻善是嫡长孙的关系,不敢表露出来,但吃过之后,便停不下口。其他几个小孩子,有喜欢甜辣的,有喜欢微辣的,却全都对不辣的无感。李霖芾有些小委屈,她看着哥哥们吃别的味,吃的那么香,她也想尝尝。可怜巴巴的望着大哥,却得不到大哥儿的回应,只能看向小爹爹。米掌柜撕下一块肉放到李霖芾的碗里。李霖芾担心被大哥发现后肉就飞了,忙夹起送进嘴里,然后,“大哥,我要吃这个,好吃,那个没味。”
在米掌柜把肉给妹妹的时候,李菻善就看到了,他还等着妹妹被辣后,安慰几句,哪想妹妹居然不怕辣,不过想到王修晋对待小侄子时,不让吃的强硬态度,李菻善想都没想的拒绝,“不行,你还小,吃辣的容易肚子疼,等你像哥哥们这么大,就可以吃了。”
李霖芾心里委屈,眼泪巴巴的看着大哥,以为大哥会心软,却不想大哥非常的坚持,要吃只能吃不辣的,不然就别吃。李霖芾只能看着别人吃得有滋有味,她啃着卤香鸭脖,虽说不如辣的好吃,味道也是不错的。
一家人对李菻善在王家试吃的其他菜充满好奇,询问李菻善一番后,各回各院,待大家都离开之后,李菻善去寻米掌柜,有事相商。“小爹,修晋问你有没有自己开铺的想法,地方不用太大,能放几个台子就行,专门卖今天咱们吃的这些吃食,论斤卖。”
“这些不是他的饭馆要卖的吃食?”米掌柜能在杂货铺做了多年的掌柜,眼界自是不差,今天李菻善带回来的吃食,别看简单,味道绝佳,很是迎合众人的口味,若是在饭馆里卖,会非常的受欢迎。
“修晋的饭馆一天只做几桌菜,多不做,而且开不开门全凭心情。”李菻善想到今天王修晋说起这番话时认真的表情,一点儿都不做假。“修晋要忙的事情很多,眼前便是他长姐出嫁的事,之后还有粮铺,油工坊,开饭馆也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指着这个赚钱。”
米掌柜考虑了一会儿,“明儿你去王家时,让他约个地方,详谈此事。”此事不易在杂货铺里谈,人多嘴杂,传出去就会有人想太多。同时,米掌柜也好奇,王修晋怎么想要让他开个这样的铺子,以王修晋的能力,租个小门面,雇个人去看管就成了,哪里还需要让他出面。
李菻善为王修烜和米掌柜带了话后,没几天,两人坐在了王修晋已经修好的铺子里,李菻善带着两人的仆人守在门口。自己租个门面,雇人看管可不可行?自然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王修晋没那个心思弄这个,他想连方子都给米掌柜,开办一个作坊,从收食材到卤,再到贩卖,他只需要数钱就行,也就是说以技术入股。
米掌柜听完王修晋的想法之后,只是看着王修晋,他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米掌柜就是不能理解,居然还有人把钱往外推。至于王修晋为何和他合作,米掌柜能猜出内幕,无非是以两家的关系,还有他在京城多年来的人脉,虽然王修晋家里出了一位皇上的义女,但在京城卖给王修晋面子的人,还真就不多。米掌柜一点儿都不在意王修晋的小心思,谁让以后他们是一家人。
两人都有合作的意愿,谈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没用多久便商量好了以后如何分钱,四六分。原本王修晋只想要三成,米掌柜说什么不同意,想要五五分,两人僵持了一会儿后,才以四六定下。王修晋把方子直接给了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担心,对方会转身不认账。王修晋选择米掌柜合作,除了米掌柜想到的那些原由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冲着以后不会拿不到钱去的。另外,王修晋放弃自己做,也不单是因为忙,而是觉得麻烦。
米裳柜和王修晋以菜代酒碰了杯之后,缓缓道,“给铺子起个名字吧!”
“请原谅小侄才疏学浅,起名之事,且劳烦米叔了。”王修晋端起茶杯敬向米掌柜,也不给米掌柜拒绝的机会,便把话题转开。米掌柜笑看王修晋耍滑头,却也没强迫让他一定要起出名字。
没多久,京城几条有名的街道都开了一家以“卤”为名的小铺子,说是小铺子是真的小,里面摆着大大的柜台,柜台里摆着几个木制的方形盘,里面装着各式各样卤味,每个方形盘上面都罩着用薄薄的网纱挡帘,以便客人能看到里面的吃食之余,还能挡下飞虫,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而在王修晋看来,没觉得干净到哪去。
这些小铺子开张之后,每天都有人排着队购买,很快便成为京城一景,没多久便有跟风的铺子出现。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急,把作坊里的一些人蹑出去之后,便开始打击竞争对手,手段极其直接。
王修晋对于这些事完全不在意,也没心情在意,他往京城粮铺运的蟹田米被人扣下了,王修晋气得不行,不过很快便冷静了下来,他没去寻官府报官,这些蟹田米就是被官府的人扣下,他已经能想到,大米怕是被人早分了,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心里堵得慌。既然是官府截粮,他就找能管官府的人就是。
王修晋先去寻了赵四,赵四听着粮被截了之后,立刻进宫了,王修晋无尝的种田的方子给了他,是冲着两人的交情,若是日后边关发展好了,百姓衣食无忧,也是他的功劳,且王修晋默默的为大梁做了那么多的事,若皇室不护着他,便是冷了人心,以后人家默默的发财,有好的计策不奉,便白白损失了。不论是为大梁,还是冲着交情,这事必须要查,且还得把大米追回来。
从赵四那出来之后,王修晋去了米掌柜那,运大米的车可是杂货铺专用运货的,出了事,米掌柜怎么着也得有所动作。再之后,王修晋去了将军府,之所以将米掌柜和将军府分开,不是王修晋向米掌柜表达不满,而是杂货铺背后的老板是皇上,而非李家。
李老将军听完王修晋的来意之后,直接管家他带的手信跑了一趟,敢扣他未来孙媳妇的粮,便是打李家的脸,他倒要看看对方是个什么玩意,长了几个胆。从将军府出来,王修晋并未去春家,他对春家无好感,便也不打算多交集,至于长姐未来的夫家,他也没打算上门。之所以去了这么多的地方,就是为了摆出个姿态,别以为老子的靠山的都是虚的,他就不信,敢动他东西的,背后会没有人。
记得上辈子看过一本书,具体讲什么不记得了,但剖析官场还是很到位的,官场就是一条很长的利益链,如同一张族谱,上面有个祖宗,下面若干个儿子,若干个孙子,若干个重孙子,甚至还有无数个玄孙,越发展越壮大,然后就出现了旁系,一旦下面哪个出了差错,上面的祖宗,就会把人从族谱里踢出去,再过续别的孩子。
寻了一圈之后的王修晋坐等结果,可没想到结果还没出来,便听说宋家的长子带着人去了某地,那里正是他粮被截的地方。王修晋自然不会把未来的姐夫往坏了想,可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皇上便是派人,也不应该派正在准备婚事的人去啊!事实证明,王修晋的猜测是正确的。皇上派出朝廷里非常有名刚正不阿的御史将往事发地,彻查此事。
第123章
要说古代的办事效率着实让人忧心, 交通不发达,通信更是落后, 信息就更不用提了。王修晋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有时仍是感叹上辈子末世之前的种种好, 只是一想到末世之后的日了, 便淡然了, 他应该惜福, 过日子还是需要对比的,没有末世的凄惨,怎么能显示出活着吃到美食的好,又怎么能体会到什么是安逸。即便大梁仍有战争, 即便大梁比现代文明差太多,落后太多, 但再怎么先进, 再怎么便捷,再怎么能在家里沟通全世界,都比不上安逸的活着。如果没有经历末世?也许他会孤独到老。
等待的时间永远是最漫长的,王修晋也不能总干等着不做其他事, 每天依旧忙碌的跟小蜜蜂似的, 铺子里虽然装好 ,但是开铺子前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蟹米专由梧县运来被人半路截了不能供货,但是其他种类的粮仍是需要进货的,由米掌柜牵线, 王修晋和几个收粮的商贩签了进货契约。对王修晋,收粮的商贩或许不清楚,可皇帝义女却在城中传得广,王修晋是皇帝义女的弟弟,那也是沾着皇亲,又加上米掌柜亲口认下,王修晋是他长子的未过门的媳妇,商贩更放心了,谁不知米掌柜进了将军府,他又不能生孩子,未进门之前也没有侍妾,没有孩子,那么长子,就是李将军的儿子,哪里还有不同意的想法。
粮的来源有了,接下来就是雇人的事,王修晋原本是想让于掌柜进京看管京城的铺子,但想到于掌柜一家老小也不少人,他一人进京,家里的人要怎么办,若是一家人进京,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王修晋再一次去寻米掌柜,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米掌柜本就挺喜欢王修晋,再加上粮被截的事,对其有愧,自然是有求必应,第二天就送来一位非常有资历的掌柜。人过来了,能不能留住,就得靠王修晋了。
关上门,王修晋和来的掌柜聊了许久,待出来时,两人相变甚欢,米掌柜脸上也露出笑容,这是谈妥了。定好上工的日子,王修晋一直把人送到门外。这位掌柜姓王,与王修晋同姓,说不定几百年前是同一位祖宗。有了掌柜,伙计的人选就更好办,放出招工的信,过来应征的人还真就不少。王修晋依仗着强大的金手指,留下了五人,两人分去饭馆,三人留粮铺。被留下的伙计听了东家给的待遇后,一个个全都是满脸的不置信,他们不是头一天出来做工,便是名声最好的东家也没有这般的待遇。拿着签好的契,让识字的人看过后,有嘴快的人把王家粮铺的待遇传了出去,便有不少人想要去王家粮铺做工。
同样是给人做工,看看王家粮铺的待遇,再看看他们拿到手的钱,心里怎么可能会平衡,可再不平衡又能怎样,王家粮铺已经放出消息,人已经招满。其实人还差一些,饭馆还缺两位洗碗工,王修晋没打算对外招人。
和商贩签好契后没多久,商贩便把定好的数量送过来,王掌柜负责清点,王修晋和商贩说了一句话后,看了一眼王掌柜,王掌柜心领神会的点头,数量和质量都没有问题。王修晋非常痛快的给商贩结了款。商贩拿着银票,仔细检查没有问题后,心里觉得此次是遇到了有信誉的人。商贩收粮卖粮不少年,合作的粮铺自然不只是王家,可像王家这般立刻算钱的,不是没有,但太少了,有的粮铺拖到现在还没有给他结清陈欠的钱。
有了粮,有了人,就差开业。王修晋一直没有想过被截的粮都要回来,在粮被截之后,让米掌柜帮忙往梧县送了一封加急的信,让于掌柜想办法,再调一车蟹米进京。
信是吴掌柜送到粮铺的,于掌柜看信的时候,吴掌柜还未走,见于掌柜脸色不好,便随口问了一句,他以为王家出了什么事,哪想到是托杂货铺送的粮被人截胡了。吴掌柜气得不行,哪个不长眼睛居然敢动杂货铺的货,这不是打杂货铺的脸,以后谁还敢让杂货铺帮忙带东西。吴掌柜匆忙的去了湘城,他要把这事跟掌柜的好好说道说道。
别看于掌柜依旧缩在梧县,没有任何的变动,实际上,整个湘城都归于掌柜管,大事小事,于掌柜都能做主。这会儿东家让调粮,于掌柜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哪个城的蟹米可以减一减,哪个可以断上了,只是粮就那么多,且在梧县界内的所有有地的百姓,因在地中养蟹的特殊性,无法种植两季稻,也因此在普通稻米掉价时,蟹米不但没有降价,还涨了几次,也使得百姓对种蟹稻更是精心,没有人提要种两季稻。
蟹米准备好,如何送进京又是个问题,之前的一车被截了,这次送粮,仍是用杂货铺的?就是东家放心,于掌柜也不敢把粮交给杂货铺了。于掌柜清楚东家急等着蟹米准备开张,由驿站送速度太慢,杂货铺又让人担忧,急得满嘴大泡的于掌柜去了衙门。
王修柏并不知弟弟的粮被截了,听于掌柜寻来,他还以为粮铺出了什么事。待人进来,手里还拿着封信,王修晋也没多想,等他拆开信,听着于掌柜讲清始末之后,“还是让杂货铺帮忙送一趟,没事的。”
于掌柜张了张嘴,想要劝说东家的长兄,可见对方的官服,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只能迂回的提了个要求,“大人能不能派人跟着跑一趟,远远的跟着就行,若是遇到事,不用上前,只需告之就行,没遇到事那就更好。”王修柏点头同意,于掌柜不知杂货铺的背景,自然会有所猜测,且于掌柜一心替铺子着想,是个不错的,何况他的要求并不为过,自然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送走于掌柜,王修柏没在衙门里多呆,忙赶回家,他需要和父亲谈谈截粮的人,是什么动机。
什么动机?凉州知府先是迎来了李老将军府上的管家,管家特直接的要粮,他还没开口,便被冲进来的军汉吓了一跳,未反应过来,便被一脚掀翻。军汉后面进来一位看着特别儒雅的公子,开口便问,“粮在哪里。”
凉州知府被踢得疼痛难忍,抱着肚子不能起身,“尔是何人,敢打朝廷命官。”
“宋弘毅。”来人正是带人赶到凉州的,王琇芸未来夫君。宋弘毅听说未来小舅子的粮被截了之后,立刻带着手下的军汉往这边赶,虽说王修晋没上门,但宋家却是非常护短,哪怕王琇芸还未进门,他已经把妻子一家划到自己人的范围。
“谁?”凉州知府不知宋将军嫡长子的名讳,却也明白敢报上名的,不是一般人。
“皇上义女的未来夫婿,宋大将军嫡长子,还有就是你截的粮是他小舅子的。”李管家非常善解人意的帮忙做介绍。
宋弘毅进来时就注意到了李管家,这会儿见李管家开口,忙拱手打招呼。“不知李管家在此,宋谋莽撞了。”
“哪里哪里,都为同一事而来。”李管家笑眯眯的侧开身,“大人,还是快些交出粮才是,有些事不是大人能得罪的。”
打自称李将军府上的管家到来,知府就知此事不对,这会儿被踢了一脚,听到报上来的身份,知府有心想死上百次。同时又在想,他的后台和宋将军比,能不能抗衡。
“你可知运货的车是谁的?”李管家笑眯眯的开口,眼神却是带着杀意,他不知知府背后有没有人,也不想弄清楚,此事是冲着李家,不是王家,或是宋家,说不定有可能是春家,甚至几家都算在内。李管家要做的便是立威,让搞动作的人清楚,李家就算是把军权交出,也不是好惹的。“杂货铺的大掌柜是李家长子正室,而粮是李家嫡长孙未过门的正室要的。大人之勇,在下佩服。”
刚刚还想着有一线抗衡的希望,这会儿直接被李管家的话拍趴下了,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他,他,他要怎么说。
李管家懒得去看知府表情,淡淡的开口, “粮在哪?”
“在,在,在,西郊,粮仓里。”知府费劲巴拉的说出地方,宋弘毅带来的军汉得令,立刻出门拎个了衙役直奔西郊的仓。知府见军汉离开后,冷汗流得更快了。李管家和宋弘毅均未多问,此事朝廷会派人一处理,文官的事,他们还是避讳些的好。
军汉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只是回来后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少爷,押车的清点完后,发现少了一半。还有粮仓里无粮。”
“无粮?”宋弘毅看向已经瘫在地上的知府,凉州未被划到两季稻之地,今年也未遭难,不该没粮。
知府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突然窜了起来,冲向屋内的大柱,便要寻死,被反应快的军汉扯住,接着狠狠的踹了一脚。宋弘毅冲着李管家拱手,“此人,要如何处理?”
第124章
凉州知府被军汉捆了起来, 粮仓意味着什么,屋里的人都清楚, 如今空了的粮仓,还有少了半车的粮都进了什么人的手, 闪进宋弘毅脑中的念头十分的糟糕, 为了不让这个念头放大, 宋弘毅只能将粮的去向想成被知府变卖, 只是往下压第一个念头,那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仍是往上冒。“李管家,弘毅把人留下,需立刻回京。”李管家点头, 他也觉得粮仓之事不似表面那么简单。
被捆着凉州知府嘴里塞着东西,想咬舌都难, 心里万分的悔恨趟浑水。李管家把带来的军汉叫进来, 命其把知府的后宅给围了,等京城派来的官员到了,他们再回京。
御史到达凉州的速度不慢,在宋弘毅走的第三天全抵达, 未做停留直接去了府衙, 才知知府已经数日未到衙门,闻言, 御史的脸色非常的不好,衙差非常有眼色的要跑一趟知府的府宅,还未等动, 一位军汉进接冲了进来,“承宋将之命,在此恭候御史大人,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文官向来对武将不喜,但自从出了刘大人的事后,文官在武官面前便低了一头,这会儿御史也不敢摆姿态,他清楚凉州之事的一些内情,更是不敢摆出架子,随着军汉走到一侧。军汉们都是直爽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简单粗暴的把他们到凉州发现的事讲了一遍,然后就问御史,是他们把知府押过来,还是御史跑一趟。军汉说完看着御史脸上的表情,心情别提多爽了,文官看不上武将,武将还瞧不上这帮子只会动嘴皮子的名为君子,实为背后捅刀子的人。一想到,他们在边关拼死拼活打仗,这帮子文官居然给敌国通风报信,想想那些死伤的兄弟,军汉恨不得将已经被扔到乱坟岗的,被五马分尸的罪臣,再剁上几刀,最好剁成肉泥。
御史拱手向军汉,“还请小将帮忙,将府衙也围上。”御史后悔出京时未来足人手,府衙里的人,若说不知粮仓之事,他是不信。军汉应承下来,不就是围个院子,简单。
一旁听到音的衙差冷汗直流,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凉州城内的百姓少有从知府的府宅走,走动也未注意到门口的异样,但是府衙被围却立刻被人注意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儿都围到府衙外,指指点点,里面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人造反?把衙役占了?怎么之前没注意到苗头,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不知哪个说了一句,似乎知府的府宅早就被围了。有人听到音,便有开动脑洞,便开始各种脑补。
御史走出府衙,见到外面的百姓,不由得皱起眉。军汉耳朵利,听到百姓议论的声音,便开口道,“此乃皇上亲封御史,此次来凉州是为查办案子,有冤者可报来,大人定当为百姓伸冤。”军汉的话刚落,便有人冲上前,“大人,小人要告凉州知府!”好嘛,还真有捧场的。
御史到了,李管家也就不用再在凉州多做停留,带着人随着押粮的车返京。一路前行非常快,不足十天便进了城。在粮到进京城之前,宋弘毅亲自登门向王修晋说了一下粮的事,并保证,缺的半车粮,日后让其以双倍的钱补上。在此之前,王修晋一直认定粮追回无望,他已经做好了赔一车粮的准备,没想到还能追回半车,完全是意外之喜。见到李管家,王修晋立刻拱手行礼,再三道谢,并允诺不日定带大礼上门至谢。
王掌柜招呼着伙计帮忙搬粮,并站在一边清点数量,王修晋送走李管家之后,便和押车的数人说着闲话,没一会儿便被王修晋套出了一些事,凉州的粮仓空了。听到这个消息,王修晋眉皱起,然后看向皇宫的方向,朝廷里怕是又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李菻善从军营回来,便坐在粮铺里,听到王修晋提起粮的事,李菻善据住王修晋的手,“我接到旨意,随四皇子前往凉州,清查此事。开业之日,怕是赶不回来,到时父亲和小爹会过来。”
王修晋摇头拒绝,怎么能让李将军和米掌柜特意跑来撑场面,他的粮又不愁识货的人。
“东家,有几家酒楼听说咱们的蟹米到了,问能不能现在就买些回去。”王掌柜清点好数量之后,已经把账记好,东家的推荐的方法比以前他习惯用的要简单多了,清算的时候也方便,能省不少的事。王掌柜听说过湘城蟹米的传言,却未成食用过,京城也就是皇亲国戚能沾到一些,其他人怕是立了大功都未必会有,不对,还有和东家有亲的几家,可都能吃到王家出的蟹米。王掌柜和王修晋一样,不愁没有人买粮,只是他不想把粮均给酒楼,他还指望着以蟹米为由头,多多招揽生意。
“只卖五袋,价高者得。”王修晋原本也不想卖给酒楼,可是京城的酒楼背后各有各的势利,也不好直接得罪人,便只能出此下策。“开业之后,每人只限购三两,每天只卖一袋粮。”
王掌柜立刻应下,然后便退出去招呼过来想要买粮的人。
王修晋看向李菻善,“粮完全不愁卖的,开业的时候,放两串鞭就是,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便送喜庆的花蓝,然后挂上红布,一边写开业大吉,一边写上你的名字便是。”
李菻善觉得这个主意好,然后在他出发之前也未在京城寻到这样生意的行家,出发的日程又迫在眉睫,李菻善便去求小爹帮忙,米掌柜听完之后,立刻从中寻到了商机,没几日杂货铺里又多了一门生意,专做吉事花蓝。
赵四在出发前到粮铺小坐,近来四皇子的风头正劲,又常在民间走动,非常的亲民,很多人都认识这位皇子,在百姓心中的评价非常好,同时也让一些文官嗤之以鼻,看不上他的行为。赵四也不在意,套王修晋的一句话就是,他又不在别人的心里活着。
赵四向王修晋保证,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和损失。王修晋拱手道谢,他忙开业的事,把要去拜谢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见到赵四之后,立刻想了起来,忙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薄礼分别去了李、宋两家。
宋家的主母性格爽郎,见王修晋去,便问带的是不是他家厨子做的卤味,她不需要啥谢礼,弄些王家的厨子做的卤味就行。之前王家送过几次卤味,很得宋夫人的喜欢,后来卤味铺子开业之后,宋夫人特意派人去买了一些回来,味道也不错,可跟王家送来的就总觉得差一些什么。
“……”王修晋突然不知当不当把东西拿出来了。他带的是长姐做的护肤水,还有从杂货铺买的适合送人的东西,还真没有卤味,在心里把宋夫人喜欢卤味的事记下,回府之后,便跟刘姐和管家交待,以后每隔几天便由刘姐亲自做些卤味,由管家送过去。
谢礼自然不能落下皇上的,只是赵四不在,他只能请求李老将军帮忙转送,皇帝是什么也不缺,王修晋想了很久,也不知当送什么给皇上好,最后只能又献上一策……要想富先修路。
天子看着纸上的六个在字,一脸的沉思,也不知王修晋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居然给他这么一个点子,别说这字韵还挺押的。
王修晋可不知天子在想什么,送了谢礼,又要准备李老将军的寿礼,又要忙着开业前的最后一些准备,王修晋跟个小陀螺似的,天天转个不停。
李老将军大寿因李菻善奉旨出京,而变得简单不少,请的人也多是与李家真正关系不错的,李老将军非常正式的向各家介绍王修晋,在座的几位不说各个是人精,却也没有傻子,自然明白李老将军的意思,纷纷向王修晋表达善意。
王家粮铺和私房小吃部开业的当天,门口堆满了花蓝,大的小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小吃部虽是开业,却没对外招呼客人,让百姓看得不解,有好事的人上前询问,从伶俐的伙计那得知,小吃部一天只招待四桌客人,想要来吃东西,需要提前预定,且不可点菜。
京城的百姓中不缺有钱人,听着伙计的解释,觉得店铺的东家不过是弄个噱头。说了几句不是那么好听的话,便让许多人散了去,伙计也不急,东家说了,今天没等到最后的,日后定会后悔得拍大腿。
王家私房小吃部每天只做四桌,还不许点菜的事很快便传得全京城都知到了,天子带着亲随站在街边,“若朕去吃,不知那小子会不会坚持只做四桌,他若是不给做,便是大逆不道,若是做了,便失信于人。”
“老爷,王家小子的小吃部,今日虽开业,却不开张。”
第125章
粮铺开业第一天, 别看没来什么大人物,门口一溜的花蓝无不显示着粮铺东家身份不一般。看热闹的百姓因小饭馆的奇葩条件散去不少人, 没走的百姓在听说铺子里卖的是皇上吃用的蟹米,便大着胆子进去看看有何不同。大米的外观看不出什么, 但蟹米与寻常大米在香气上仍有些差别, 当然, 这个差别并不是指价钱上。
百姓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不过那价钱够高的,不差钱的便要买上一些回家尝尝是何滋味,得到每人每日只能限购三两,立刻让铺子里的人侧目, 也让一些之前嫌弃介高的百姓心动,买多买不起, 三两还是能买的, 买回去也让家人尝尝皇上吃的米是啥滋味。于是立刻围到专门负责看管蟹米的伙计,这个要三两,那个要买一份,伙计立刻笑脸相迎, “大家排好队, 小的这就为大家称重,今儿是开业第一天, 虽说每人只限购三两,但米箱里的米却不限,过了今天, 每天只卖一箱,先到先得,后到的可就没有,还请大家互相告知。”伙计一边说着,一边用油纸袋给大家称重,油纸袋上贴着一红纸块,上面的写着蟹米田的专门商标,也就是王修晋从皇上那抢过来的——福临门。
王修晋让仆人取来刀,将鸭头一分为二,又用筷子挑出不能吃的地方,才送给李菻善。李菻善接过鸭头之后,尝了一口,卤过的香吃起来味道是不错,只是肉也太少了些,吃着不够劲。挑了鸭腿,片下几片,挑着最里面,和最外面的一片一起入口,嚼了几之后,李菻善瞪大眼睛,眼里满满的是惊讶,他以为里面离骨头近的肉,味道会寡淡,哪想里面的卤香一点儿都不比外面的一层少。“好吃。”
“这个是带着辣味的,你尝尝看。”王修晋为李菻善又片了几片辣味的。李菻善没多想的直接扔嘴里嚼,然后,便猛的开始往嘴里灌水,非常的频繁。
“好辣,却还是想吃。”李菻善看着辣味的鸭腿,他觉得比单纯的卤过的好吃,但他有些受不住这个辣劲。
“那尝尝这个,甜辣。”
“这个太甜 。”三个口味对比,李菻善更中意辣味。
第122章
一连数日, 李菻善天天下午到王家报到,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 实际的理由是试菜。王修晋每天要试的菜都不同,用的材料也不一样, 不会吃腻歪, 李菻善着实能吃, 每次都能吃得干净, 晚上回府之后还能吃掉满满一大碗饭。起初,李家人不知道李菻善在王家吃过,还以为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后来知道了李菻善在王家试吃王修晋即将开的饭馆的菜。之后有一天, 李菻善带了一大堆卤菜,有卤的各种拆分的鸭, 还有拆分的鸡, 除了这些,还有豆皮,竹笋之类的小菜。
王修晋让李菻善带回去的可不是非常辣的那些,而是微辣和甜辣, 还有不辣三种, 至于小菜就没有那么多的区分,做的时候也没有多辣。李俊良吃过未来儿媳妇烤的猎物, 味道那叫一个好,这会儿又吃到未来儿媳妇送的东西,自然赏脸。待吃食摆上桌后, 筷子直奔盘中肉最多的大腿肉。李菻善给妹妹夹的是不辣的,王修晋给他小侄子吃的就是不辣的,李菻善有样学样,都是小孩子,虽然妹妹比王智渊大上几岁,还长了一辈,但改不了是小孩子的事实。
米掌柜喜欢吃甜辣的,入席的老三媳妇起初嫌弃李菻善带回来的东西,因为李菻善是嫡长孙的关系,不敢表露出来,但吃过之后,便停不下口。其他几个小孩子,有喜欢甜辣的,有喜欢微辣的,却全都对不辣的无感。李霖芾有些小委屈,她看着哥哥们吃别的味,吃的那么香,她也想尝尝。可怜巴巴的望着大哥,却得不到大哥儿的回应,只能看向小爹爹。米掌柜撕下一块肉放到李霖芾的碗里。李霖芾担心被大哥发现后肉就飞了,忙夹起送进嘴里,然后,“大哥,我要吃这个,好吃,那个没味。”
在米掌柜把肉给妹妹的时候,李菻善就看到了,他还等着妹妹被辣后,安慰几句,哪想妹妹居然不怕辣,不过想到王修晋对待小侄子时,不让吃的强硬态度,李菻善想都没想的拒绝,“不行,你还小,吃辣的容易肚子疼,等你像哥哥们这么大,就可以吃了。”
李霖芾心里委屈,眼泪巴巴的看着大哥,以为大哥会心软,却不想大哥非常的坚持,要吃只能吃不辣的,不然就别吃。李霖芾只能看着别人吃得有滋有味,她啃着卤香鸭脖,虽说不如辣的好吃,味道也是不错的。
一家人对李菻善在王家试吃的其他菜充满好奇,询问李菻善一番后,各回各院,待大家都离开之后,李菻善去寻米掌柜,有事相商。“小爹,修晋问你有没有自己开铺的想法,地方不用太大,能放几个台子就行,专门卖今天咱们吃的这些吃食,论斤卖。”
“这些不是他的饭馆要卖的吃食?”米掌柜能在杂货铺做了多年的掌柜,眼界自是不差,今天李菻善带回来的吃食,别看简单,味道绝佳,很是迎合众人的口味,若是在饭馆里卖,会非常的受欢迎。
“修晋的饭馆一天只做几桌菜,多不做,而且开不开门全凭心情。”李菻善想到今天王修晋说起这番话时认真的表情,一点儿都不做假。“修晋要忙的事情很多,眼前便是他长姐出嫁的事,之后还有粮铺,油工坊,开饭馆也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指着这个赚钱。”
米掌柜考虑了一会儿,“明儿你去王家时,让他约个地方,详谈此事。”此事不易在杂货铺里谈,人多嘴杂,传出去就会有人想太多。同时,米掌柜也好奇,王修晋怎么想要让他开个这样的铺子,以王修晋的能力,租个小门面,雇个人去看管就成了,哪里还需要让他出面。
李菻善为王修烜和米掌柜带了话后,没几天,两人坐在了王修晋已经修好的铺子里,李菻善带着两人的仆人守在门口。自己租个门面,雇人看管可不可行?自然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王修晋没那个心思弄这个,他想连方子都给米掌柜,开办一个作坊,从收食材到卤,再到贩卖,他只需要数钱就行,也就是说以技术入股。
米掌柜听完王修晋的想法之后,只是看着王修晋,他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米掌柜就是不能理解,居然还有人把钱往外推。至于王修晋为何和他合作,米掌柜能猜出内幕,无非是以两家的关系,还有他在京城多年来的人脉,虽然王修晋家里出了一位皇上的义女,但在京城卖给王修晋面子的人,还真就不多。米掌柜一点儿都不在意王修晋的小心思,谁让以后他们是一家人。
两人都有合作的意愿,谈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没用多久便商量好了以后如何分钱,四六分。原本王修晋只想要三成,米掌柜说什么不同意,想要五五分,两人僵持了一会儿后,才以四六定下。王修晋把方子直接给了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担心,对方会转身不认账。王修晋选择米掌柜合作,除了米掌柜想到的那些原由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冲着以后不会拿不到钱去的。另外,王修晋放弃自己做,也不单是因为忙,而是觉得麻烦。
米裳柜和王修晋以菜代酒碰了杯之后,缓缓道,“给铺子起个名字吧!”
“请原谅小侄才疏学浅,起名之事,且劳烦米叔了。”王修晋端起茶杯敬向米掌柜,也不给米掌柜拒绝的机会,便把话题转开。米掌柜笑看王修晋耍滑头,却也没强迫让他一定要起出名字。
没多久,京城几条有名的街道都开了一家以“卤”为名的小铺子,说是小铺子是真的小,里面摆着大大的柜台,柜台里摆着几个木制的方形盘,里面装着各式各样卤味,每个方形盘上面都罩着用薄薄的网纱挡帘,以便客人能看到里面的吃食之余,还能挡下飞虫,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而在王修晋看来,没觉得干净到哪去。
这些小铺子开张之后,每天都有人排着队购买,很快便成为京城一景,没多久便有跟风的铺子出现。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急,把作坊里的一些人蹑出去之后,便开始打击竞争对手,手段极其直接。
王修晋对于这些事完全不在意,也没心情在意,他往京城粮铺运的蟹田米被人扣下了,王修晋气得不行,不过很快便冷静了下来,他没去寻官府报官,这些蟹田米就是被官府的人扣下,他已经能想到,大米怕是被人早分了,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心里堵得慌。既然是官府截粮,他就找能管官府的人就是。
王修晋先去寻了赵四,赵四听着粮被截了之后,立刻进宫了,王修晋无尝的种田的方子给了他,是冲着两人的交情,若是日后边关发展好了,百姓衣食无忧,也是他的功劳,且王修晋默默的为大梁做了那么多的事,若皇室不护着他,便是冷了人心,以后人家默默的发财,有好的计策不奉,便白白损失了。不论是为大梁,还是冲着交情,这事必须要查,且还得把大米追回来。
从赵四那出来之后,王修晋去了米掌柜那,运大米的车可是杂货铺专用运货的,出了事,米掌柜怎么着也得有所动作。再之后,王修晋去了将军府,之所以将米掌柜和将军府分开,不是王修晋向米掌柜表达不满,而是杂货铺背后的老板是皇上,而非李家。
李老将军听完王修晋的来意之后,直接管家他带的手信跑了一趟,敢扣他未来孙媳妇的粮,便是打李家的脸,他倒要看看对方是个什么玩意,长了几个胆。从将军府出来,王修晋并未去春家,他对春家无好感,便也不打算多交集,至于长姐未来的夫家,他也没打算上门。之所以去了这么多的地方,就是为了摆出个姿态,别以为老子的靠山的都是虚的,他就不信,敢动他东西的,背后会没有人。
记得上辈子看过一本书,具体讲什么不记得了,但剖析官场还是很到位的,官场就是一条很长的利益链,如同一张族谱,上面有个祖宗,下面若干个儿子,若干个孙子,若干个重孙子,甚至还有无数个玄孙,越发展越壮大,然后就出现了旁系,一旦下面哪个出了差错,上面的祖宗,就会把人从族谱里踢出去,再过续别的孩子。
寻了一圈之后的王修晋坐等结果,可没想到结果还没出来,便听说宋家的长子带着人去了某地,那里正是他粮被截的地方。王修晋自然不会把未来的姐夫往坏了想,可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皇上便是派人,也不应该派正在准备婚事的人去啊!事实证明,王修晋的猜测是正确的。皇上派出朝廷里非常有名刚正不阿的御史将往事发地,彻查此事。
第123章
要说古代的办事效率着实让人忧心, 交通不发达,通信更是落后, 信息就更不用提了。王修晋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有时仍是感叹上辈子末世之前的种种好, 只是一想到末世之后的日了, 便淡然了, 他应该惜福, 过日子还是需要对比的,没有末世的凄惨,怎么能显示出活着吃到美食的好,又怎么能体会到什么是安逸。即便大梁仍有战争, 即便大梁比现代文明差太多,落后太多, 但再怎么先进, 再怎么便捷,再怎么能在家里沟通全世界,都比不上安逸的活着。如果没有经历末世?也许他会孤独到老。
等待的时间永远是最漫长的,王修晋也不能总干等着不做其他事, 每天依旧忙碌的跟小蜜蜂似的, 铺子里虽然装好 ,但是开铺子前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蟹米专由梧县运来被人半路截了不能供货,但是其他种类的粮仍是需要进货的,由米掌柜牵线, 王修晋和几个收粮的商贩签了进货契约。对王修晋,收粮的商贩或许不清楚,可皇帝义女却在城中传得广,王修晋是皇帝义女的弟弟,那也是沾着皇亲,又加上米掌柜亲口认下,王修晋是他长子的未过门的媳妇,商贩更放心了,谁不知米掌柜进了将军府,他又不能生孩子,未进门之前也没有侍妾,没有孩子,那么长子,就是李将军的儿子,哪里还有不同意的想法。
粮的来源有了,接下来就是雇人的事,王修晋原本是想让于掌柜进京看管京城的铺子,但想到于掌柜一家老小也不少人,他一人进京,家里的人要怎么办,若是一家人进京,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王修晋再一次去寻米掌柜,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米掌柜本就挺喜欢王修晋,再加上粮被截的事,对其有愧,自然是有求必应,第二天就送来一位非常有资历的掌柜。人过来了,能不能留住,就得靠王修晋了。
关上门,王修晋和来的掌柜聊了许久,待出来时,两人相变甚欢,米掌柜脸上也露出笑容,这是谈妥了。定好上工的日子,王修晋一直把人送到门外。这位掌柜姓王,与王修晋同姓,说不定几百年前是同一位祖宗。有了掌柜,伙计的人选就更好办,放出招工的信,过来应征的人还真就不少。王修晋依仗着强大的金手指,留下了五人,两人分去饭馆,三人留粮铺。被留下的伙计听了东家给的待遇后,一个个全都是满脸的不置信,他们不是头一天出来做工,便是名声最好的东家也没有这般的待遇。拿着签好的契,让识字的人看过后,有嘴快的人把王家粮铺的待遇传了出去,便有不少人想要去王家粮铺做工。
同样是给人做工,看看王家粮铺的待遇,再看看他们拿到手的钱,心里怎么可能会平衡,可再不平衡又能怎样,王家粮铺已经放出消息,人已经招满。其实人还差一些,饭馆还缺两位洗碗工,王修晋没打算对外招人。
和商贩签好契后没多久,商贩便把定好的数量送过来,王掌柜负责清点,王修晋和商贩说了一句话后,看了一眼王掌柜,王掌柜心领神会的点头,数量和质量都没有问题。王修晋非常痛快的给商贩结了款。商贩拿着银票,仔细检查没有问题后,心里觉得此次是遇到了有信誉的人。商贩收粮卖粮不少年,合作的粮铺自然不只是王家,可像王家这般立刻算钱的,不是没有,但太少了,有的粮铺拖到现在还没有给他结清陈欠的钱。
有了粮,有了人,就差开业。王修晋一直没有想过被截的粮都要回来,在粮被截之后,让米掌柜帮忙往梧县送了一封加急的信,让于掌柜想办法,再调一车蟹米进京。
信是吴掌柜送到粮铺的,于掌柜看信的时候,吴掌柜还未走,见于掌柜脸色不好,便随口问了一句,他以为王家出了什么事,哪想到是托杂货铺送的粮被人截胡了。吴掌柜气得不行,哪个不长眼睛居然敢动杂货铺的货,这不是打杂货铺的脸,以后谁还敢让杂货铺帮忙带东西。吴掌柜匆忙的去了湘城,他要把这事跟掌柜的好好说道说道。
别看于掌柜依旧缩在梧县,没有任何的变动,实际上,整个湘城都归于掌柜管,大事小事,于掌柜都能做主。这会儿东家让调粮,于掌柜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哪个城的蟹米可以减一减,哪个可以断上了,只是粮就那么多,且在梧县界内的所有有地的百姓,因在地中养蟹的特殊性,无法种植两季稻,也因此在普通稻米掉价时,蟹米不但没有降价,还涨了几次,也使得百姓对种蟹稻更是精心,没有人提要种两季稻。
蟹米准备好,如何送进京又是个问题,之前的一车被截了,这次送粮,仍是用杂货铺的?就是东家放心,于掌柜也不敢把粮交给杂货铺了。于掌柜清楚东家急等着蟹米准备开张,由驿站送速度太慢,杂货铺又让人担忧,急得满嘴大泡的于掌柜去了衙门。
王修柏并不知弟弟的粮被截了,听于掌柜寻来,他还以为粮铺出了什么事。待人进来,手里还拿着封信,王修晋也没多想,等他拆开信,听着于掌柜讲清始末之后,“还是让杂货铺帮忙送一趟,没事的。”
于掌柜张了张嘴,想要劝说东家的长兄,可见对方的官服,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只能迂回的提了个要求,“大人能不能派人跟着跑一趟,远远的跟着就行,若是遇到事,不用上前,只需告之就行,没遇到事那就更好。”王修柏点头同意,于掌柜不知杂货铺的背景,自然会有所猜测,且于掌柜一心替铺子着想,是个不错的,何况他的要求并不为过,自然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送走于掌柜,王修柏没在衙门里多呆,忙赶回家,他需要和父亲谈谈截粮的人,是什么动机。
什么动机?凉州知府先是迎来了李老将军府上的管家,管家特直接的要粮,他还没开口,便被冲进来的军汉吓了一跳,未反应过来,便被一脚掀翻。军汉后面进来一位看着特别儒雅的公子,开口便问,“粮在哪里。”
凉州知府被踢得疼痛难忍,抱着肚子不能起身,“尔是何人,敢打朝廷命官。”
“宋弘毅。”来人正是带人赶到凉州的,王琇芸未来夫君。宋弘毅听说未来小舅子的粮被截了之后,立刻带着手下的军汉往这边赶,虽说王修晋没上门,但宋家却是非常护短,哪怕王琇芸还未进门,他已经把妻子一家划到自己人的范围。
“谁?”凉州知府不知宋将军嫡长子的名讳,却也明白敢报上名的,不是一般人。
“皇上义女的未来夫婿,宋大将军嫡长子,还有就是你截的粮是他小舅子的。”李管家非常善解人意的帮忙做介绍。
宋弘毅进来时就注意到了李管家,这会儿见李管家开口,忙拱手打招呼。“不知李管家在此,宋谋莽撞了。”
“哪里哪里,都为同一事而来。”李管家笑眯眯的侧开身,“大人,还是快些交出粮才是,有些事不是大人能得罪的。”
打自称李将军府上的管家到来,知府就知此事不对,这会儿被踢了一脚,听到报上来的身份,知府有心想死上百次。同时又在想,他的后台和宋将军比,能不能抗衡。
“你可知运货的车是谁的?”李管家笑眯眯的开口,眼神却是带着杀意,他不知知府背后有没有人,也不想弄清楚,此事是冲着李家,不是王家,或是宋家,说不定有可能是春家,甚至几家都算在内。李管家要做的便是立威,让搞动作的人清楚,李家就算是把军权交出,也不是好惹的。“杂货铺的大掌柜是李家长子正室,而粮是李家嫡长孙未过门的正室要的。大人之勇,在下佩服。”
刚刚还想着有一线抗衡的希望,这会儿直接被李管家的话拍趴下了,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他,他,他要怎么说。
李管家懒得去看知府表情,淡淡的开口, “粮在哪?”
“在,在,在,西郊,粮仓里。”知府费劲巴拉的说出地方,宋弘毅带来的军汉得令,立刻出门拎个了衙役直奔西郊的仓。知府见军汉离开后,冷汗流得更快了。李管家和宋弘毅均未多问,此事朝廷会派人一处理,文官的事,他们还是避讳些的好。
军汉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只是回来后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少爷,押车的清点完后,发现少了一半。还有粮仓里无粮。”
“无粮?”宋弘毅看向已经瘫在地上的知府,凉州未被划到两季稻之地,今年也未遭难,不该没粮。
知府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突然窜了起来,冲向屋内的大柱,便要寻死,被反应快的军汉扯住,接着狠狠的踹了一脚。宋弘毅冲着李管家拱手,“此人,要如何处理?”
第124章
凉州知府被军汉捆了起来, 粮仓意味着什么,屋里的人都清楚, 如今空了的粮仓,还有少了半车的粮都进了什么人的手, 闪进宋弘毅脑中的念头十分的糟糕, 为了不让这个念头放大, 宋弘毅只能将粮的去向想成被知府变卖, 只是往下压第一个念头,那种非常不好的预感仍是往上冒。“李管家,弘毅把人留下,需立刻回京。”李管家点头, 他也觉得粮仓之事不似表面那么简单。
被捆着凉州知府嘴里塞着东西,想咬舌都难, 心里万分的悔恨趟浑水。李管家把带来的军汉叫进来, 命其把知府的后宅给围了,等京城派来的官员到了,他们再回京。
御史到达凉州的速度不慢,在宋弘毅走的第三天全抵达, 未做停留直接去了府衙, 才知知府已经数日未到衙门,闻言, 御史的脸色非常的不好,衙差非常有眼色的要跑一趟知府的府宅,还未等动, 一位军汉进接冲了进来,“承宋将之命,在此恭候御史大人,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文官向来对武将不喜,但自从出了刘大人的事后,文官在武官面前便低了一头,这会儿御史也不敢摆姿态,他清楚凉州之事的一些内情,更是不敢摆出架子,随着军汉走到一侧。军汉们都是直爽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简单粗暴的把他们到凉州发现的事讲了一遍,然后就问御史,是他们把知府押过来,还是御史跑一趟。军汉说完看着御史脸上的表情,心情别提多爽了,文官看不上武将,武将还瞧不上这帮子只会动嘴皮子的名为君子,实为背后捅刀子的人。一想到,他们在边关拼死拼活打仗,这帮子文官居然给敌国通风报信,想想那些死伤的兄弟,军汉恨不得将已经被扔到乱坟岗的,被五马分尸的罪臣,再剁上几刀,最好剁成肉泥。
御史拱手向军汉,“还请小将帮忙,将府衙也围上。”御史后悔出京时未来足人手,府衙里的人,若说不知粮仓之事,他是不信。军汉应承下来,不就是围个院子,简单。
一旁听到音的衙差冷汗直流,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凉州城内的百姓少有从知府的府宅走,走动也未注意到门口的异样,但是府衙被围却立刻被人注意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儿都围到府衙外,指指点点,里面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有人造反?把衙役占了?怎么之前没注意到苗头,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不知哪个说了一句,似乎知府的府宅早就被围了。有人听到音,便有开动脑洞,便开始各种脑补。
御史走出府衙,见到外面的百姓,不由得皱起眉。军汉耳朵利,听到百姓议论的声音,便开口道,“此乃皇上亲封御史,此次来凉州是为查办案子,有冤者可报来,大人定当为百姓伸冤。”军汉的话刚落,便有人冲上前,“大人,小人要告凉州知府!”好嘛,还真有捧场的。
御史到了,李管家也就不用再在凉州多做停留,带着人随着押粮的车返京。一路前行非常快,不足十天便进了城。在粮到进京城之前,宋弘毅亲自登门向王修晋说了一下粮的事,并保证,缺的半车粮,日后让其以双倍的钱补上。在此之前,王修晋一直认定粮追回无望,他已经做好了赔一车粮的准备,没想到还能追回半车,完全是意外之喜。见到李管家,王修晋立刻拱手行礼,再三道谢,并允诺不日定带大礼上门至谢。
王掌柜招呼着伙计帮忙搬粮,并站在一边清点数量,王修晋送走李管家之后,便和押车的数人说着闲话,没一会儿便被王修晋套出了一些事,凉州的粮仓空了。听到这个消息,王修晋眉皱起,然后看向皇宫的方向,朝廷里怕是又要有一场血雨腥风。
李菻善从军营回来,便坐在粮铺里,听到王修晋提起粮的事,李菻善据住王修晋的手,“我接到旨意,随四皇子前往凉州,清查此事。开业之日,怕是赶不回来,到时父亲和小爹会过来。”
王修晋摇头拒绝,怎么能让李将军和米掌柜特意跑来撑场面,他的粮又不愁识货的人。
“东家,有几家酒楼听说咱们的蟹米到了,问能不能现在就买些回去。”王掌柜清点好数量之后,已经把账记好,东家的推荐的方法比以前他习惯用的要简单多了,清算的时候也方便,能省不少的事。王掌柜听说过湘城蟹米的传言,却未成食用过,京城也就是皇亲国戚能沾到一些,其他人怕是立了大功都未必会有,不对,还有和东家有亲的几家,可都能吃到王家出的蟹米。王掌柜和王修晋一样,不愁没有人买粮,只是他不想把粮均给酒楼,他还指望着以蟹米为由头,多多招揽生意。
“只卖五袋,价高者得。”王修晋原本也不想卖给酒楼,可是京城的酒楼背后各有各的势利,也不好直接得罪人,便只能出此下策。“开业之后,每人只限购三两,每天只卖一袋粮。”
王掌柜立刻应下,然后便退出去招呼过来想要买粮的人。
王修晋看向李菻善,“粮完全不愁卖的,开业的时候,放两串鞭就是,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便送喜庆的花蓝,然后挂上红布,一边写开业大吉,一边写上你的名字便是。”
李菻善觉得这个主意好,然后在他出发之前也未在京城寻到这样生意的行家,出发的日程又迫在眉睫,李菻善便去求小爹帮忙,米掌柜听完之后,立刻从中寻到了商机,没几日杂货铺里又多了一门生意,专做吉事花蓝。
赵四在出发前到粮铺小坐,近来四皇子的风头正劲,又常在民间走动,非常的亲民,很多人都认识这位皇子,在百姓心中的评价非常好,同时也让一些文官嗤之以鼻,看不上他的行为。赵四也不在意,套王修晋的一句话就是,他又不在别人的心里活着。
赵四向王修晋保证,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和损失。王修晋拱手道谢,他忙开业的事,把要去拜谢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见到赵四之后,立刻想了起来,忙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薄礼分别去了李、宋两家。
宋家的主母性格爽郎,见王修晋去,便问带的是不是他家厨子做的卤味,她不需要啥谢礼,弄些王家的厨子做的卤味就行。之前王家送过几次卤味,很得宋夫人的喜欢,后来卤味铺子开业之后,宋夫人特意派人去买了一些回来,味道也不错,可跟王家送来的就总觉得差一些什么。
“……”王修晋突然不知当不当把东西拿出来了。他带的是长姐做的护肤水,还有从杂货铺买的适合送人的东西,还真没有卤味,在心里把宋夫人喜欢卤味的事记下,回府之后,便跟刘姐和管家交待,以后每隔几天便由刘姐亲自做些卤味,由管家送过去。
谢礼自然不能落下皇上的,只是赵四不在,他只能请求李老将军帮忙转送,皇帝是什么也不缺,王修晋想了很久,也不知当送什么给皇上好,最后只能又献上一策……要想富先修路。
天子看着纸上的六个在字,一脸的沉思,也不知王修晋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居然给他这么一个点子,别说这字韵还挺押的。
王修晋可不知天子在想什么,送了谢礼,又要准备李老将军的寿礼,又要忙着开业前的最后一些准备,王修晋跟个小陀螺似的,天天转个不停。
李老将军大寿因李菻善奉旨出京,而变得简单不少,请的人也多是与李家真正关系不错的,李老将军非常正式的向各家介绍王修晋,在座的几位不说各个是人精,却也没有傻子,自然明白李老将军的意思,纷纷向王修晋表达善意。
王家粮铺和私房小吃部开业的当天,门口堆满了花蓝,大的小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小吃部虽是开业,却没对外招呼客人,让百姓看得不解,有好事的人上前询问,从伶俐的伙计那得知,小吃部一天只招待四桌客人,想要来吃东西,需要提前预定,且不可点菜。
京城的百姓中不缺有钱人,听着伙计的解释,觉得店铺的东家不过是弄个噱头。说了几句不是那么好听的话,便让许多人散了去,伙计也不急,东家说了,今天没等到最后的,日后定会后悔得拍大腿。
王家私房小吃部每天只做四桌,还不许点菜的事很快便传得全京城都知到了,天子带着亲随站在街边,“若朕去吃,不知那小子会不会坚持只做四桌,他若是不给做,便是大逆不道,若是做了,便失信于人。”
“老爷,王家小子的小吃部,今日虽开业,却不开张。”
第125章
粮铺开业第一天, 别看没来什么大人物,门口一溜的花蓝无不显示着粮铺东家身份不一般。看热闹的百姓因小饭馆的奇葩条件散去不少人, 没走的百姓在听说铺子里卖的是皇上吃用的蟹米,便大着胆子进去看看有何不同。大米的外观看不出什么, 但蟹米与寻常大米在香气上仍有些差别, 当然, 这个差别并不是指价钱上。
百姓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不过那价钱够高的,不差钱的便要买上一些回家尝尝是何滋味,得到每人每日只能限购三两,立刻让铺子里的人侧目, 也让一些之前嫌弃介高的百姓心动,买多买不起, 三两还是能买的, 买回去也让家人尝尝皇上吃的米是啥滋味。于是立刻围到专门负责看管蟹米的伙计,这个要三两,那个要买一份,伙计立刻笑脸相迎, “大家排好队, 小的这就为大家称重,今儿是开业第一天, 虽说每人只限购三两,但米箱里的米却不限,过了今天, 每天只卖一箱,先到先得,后到的可就没有,还请大家互相告知。”伙计一边说着,一边用油纸袋给大家称重,油纸袋上贴着一红纸块,上面的写着蟹米田的专门商标,也就是王修晋从皇上那抢过来的——福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