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娴姐姐,你怎么知道的?”
  “我母亲毕竟是主持中馈的。总有耳报神。”
  正说着,静娴的大丫头如画在帘外禀道,“大小姐,大太太打发人来说,大少爷差人送信回来了,还载了满满一车年货,让您回梧桐院,帮着看看。”
  “大哥来信?太好了。二妹妹,我先回,明儿再来看你。”
  “嗯,去吧,得了什么好东西,别忘记分我点。”静姝笑意盈盈。
  “放心,少不了你的。”静娴优雅得转身出去。
  很快便到了元宵节这天,姜家众人其乐融融聚在老太太的慈荣堂。
  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聚在一起聊时政民生等话题。
  女眷们则是坐在一起吃甜品果子,闲话家常。
  “母亲,前几天,福哥从边关捎了一车年货回家,我特意挑了一件白狐大袄送给您,哦不对,不是我挑的,是福哥特意说了要给您的。”大伯母将狐裘大袄递给老太太。
  福哥是大公子姜承祖的小名。
  摸着上好的狐裘,老太太很是高兴,“这孩子,把好东西都弄回来给我们,他自己冻着怎么办?”
  “无碍的,兵营里的男人不怕冻。”
  “你这个做娘的倒是心狠。”老太太笑着说。
  “福哥是个好孩子,还给我礼物了呢。”三太太姜王氏笑着说,一有好处,王氏就暂时忘记说酸话了。
  “哦,你的是什么?”老太太笑问。
  “呐,我的是狐裘围脖,围着又软实又暖和。”王氏笑意盈盈展示着。
  “瞧三婶婶高兴的,好像我们都没有似的。”静姝娇嗔了一句。
  众人笑了。
  王氏捂着嘴巴,笑完道,“知道你们也有,都跟我一样,除了母亲的是个大袄,我们的都是围脖。但是在边关,这纯白色的狐狸可是很难猎到的,就算有也是进贡给宫里的,福哥想着我们大家,给我们送来了,我当然高兴。”
  “祖母,您听听,三婶婶惦记您的新大袄呢。”静姝皱皱鼻子。
  “我哪有。”王氏笑着说。
  众人又是一起笑。
  三个老爷看着女眷一处说笑,也是高兴。
  二老爷姜正勋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怅然。对这个弟弟,姜正明是很了解的,他拍拍姜正勋的肩膀,“二弟,大过节的,别惹母亲不高兴。二个月禁足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三老爷姜正楠笑着打趣,“二哥是习惯了红袖夜添香,这佳人一日不在眼前便想了。”
  “行了,换个话题,小心母亲听见。”姜正明撇撇嘴。
  等院里放了一小会烟花,众人便散了。
  静姝回到房中,一番漱洗,正准备躺下,窗外又有动静。抬头只见凌无尘又翻窗进来,动作干净利落。
  “帮我包扎一下伤口。不是原来的,是新伤口。”他神情严肃,身上有股寒气,这回他的大腿在不断流血。
  静姝翻找出药箱子,小心撕开破布,轻轻擦拭血迹,又洒上药粉。
  他痛得眉头皱紧,牙关紧咬。静姝想锦衣卫这活可真是会玩命。
  包扎后,他松了口气,“有没有吃的?”
  “有,你等会。”静姝轻手轻脚去隔间小炉子上把热着的小汤圆端过来。
  凌无尘一会就吃完了,连汤也喝个干净。
  “你这伤口最好找太医看看。”
  “我知道,我先歇一会再走。”
  “我不是赶你,毕竟我也不是学医的,怕延误你。”
  “谢谢你,小丫头。对了,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来,我要去青龙关执行秘密任务,再回来大概是两年后了。”他薄唇轻启。
  ☆、赏梅宴1
  青龙关这名字有点熟,静姝一时没想起来,“哦,那就祝大侠您一路顺风。”
  凌无尘淡淡笑了,忽听得外间茗夕起床一步一步走进来的声音,凌无尘一跃而起已飞出窗外。
  茗夕进来时,看见静姝正在关窗,“小姐,莫不是夜里风大,把窗户吹开了?”
  “没事,我关好了,快睡吧。”
  “嗯。”
  二人各自歇下不提。
  第二天,老太太起得挺早,正在漱口,刘嬷嬷在一边说着话,“说是晚上就开始头晕,又不肯请大夫,二老爷过去看了,就宿了一夜。”
  “哼,什么头晕,借口罢了。”老太太无奈摇头,“我这个二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栽在这个女人上头。”
  “老太太息怒。”
  “都禁足了,还想着勾住大老爷们。去传我话,禁足期间谁都不准去探望,否则邱姨娘再加一个月的禁足期。”
  “是。”
  大清早的,这个消息又传遍了内院。
  下朝后的二老爷来到老太太的慈荣堂。
  “儿子给母亲请安。”
  “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什么事儿?”老太太眼神清明得看着他。
  “母亲,听闻过几天,您要带静娴、静姝去齐国公府赏梅?”
  “嗯,是。我这个老婆子亲自带她们去。”
  “母亲,能不能把嫣然也带去?”
  老太太冷笑一声,“这是你那邱姨娘说的主意吧。上头两个姐姐还没议亲呢,她个庶妹急什么?”
  “母亲,不是她急。我这个做父亲的,自然一碗水是端平的,没道理,嫣然一个人不去。再说,主要是给静娴相看,就让嫣然跟着去见见世面就行。”
  “我倒是小瞧了邱姨娘的枕边风,这一吹,你就来了。嫣然还在禁足呢,她这次是赶不上了。”
  “母亲,就算儿子求您了。”
  老太太手里撵着佛珠,沉默了一会儿,终是应了,“也罢,提前一天出来,跟着我们一起去吧。我可丑话说在前头,她要是在外人面前出了糗,别怪我翻脸无情。”
  “谢谢母亲。”二老爷高兴地说。
  母子二人叙话一番,二老爷便告辞去了书房。
  “老太太,喝口龙井茶。”刘嬷嬷端着茶碗上来。
  “你知道,我为什么改主意带上姜嫣然吗?”
  “老太太,自是有道理的。”
  “有邱姨娘那样一个不安分的,她的女儿我更要好好看住,这次去齐国公府,我正好和以前那些老姐妹走动走动,也打听下,哪家有好的庶子,早点替嫣然定下来也好。就怕到时候,这对母女不领情。”
  “老太太的眼光肯定是好的。”
  赏梅宴的前一天,禁足九天的姜嫣然被放出来了。她带着自己抄写的佛经来到慈荣堂。
  “给祖母请安,孙女已经把佛经抄好。”
  刘嬷嬷接了过去,递给老太太。
  “你也十二了,再过个一年就要相看婆家,十五就该嫁了。学学静娴和静姝,做个内敛懂事的姑娘,什么场合该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要好好思量。”
  “孙女知错,以后定向二位姐姐多讨教。”
  “明天,我要带你们三个去齐国公府,你要是出了什么幺蛾子,那就自己瞧着办吧。”
  “孙女谨遵祖母教诲。”
  “去吧,明日再来。”
  第二天,众人请了早安之后,老太太留下静娴、静姝、嫣然,四人一起吃了早膳。
  “你们三个等会回去,换身衣裳,打扮得清清爽爽,再到我这边,尤其是静娴。”
  “是,祖母。”
  巳时一到,祖孙四人已经分别坐上了两辆车。
  嫣然看到静娴和静姝二人脖子上的白狐围脖,“二位姐姐的围脖真好看。”
  静娴心里有些担心,怎么大哥忘记给嫣然弄个围脖呢,脸上却笑着,“你前些日子在禁足,所以也没给你送过去,你那份也有,等回府了再差下人给你送去,是与我们一样的。我大哥从边境捎来的。”
  “谢谢大哥哥,大哥哥有心了。”嫣然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真心地笑了。
  静姝满脑子想的是,今天要紧跟着娴姐姐,还要提防这个姜嫣然。
  达官显贵都喜欢住在热闹的地方,所以坐了两刻钟的马车,就到了齐国公府。
  下了马车,嫣然看到齐国公府的朱红色大门,门前两对汉白玉的狮子,惟妙惟肖。
  齐府下人亲自来迎。才到二门,齐老太君带着家里的儿媳,孙媳已经站在那里了。
  “老姐姐,可把你盼来啦。”齐老太君笑意盈盈,胖胖的,很有福相。
  “多年未见,你可还认得我?”姜老太太问。
  “当然,你还跟以前一样。”
  “就你会埋汰我。还跟一样,不成老妖精了?”
  “哈哈哈。”
  众人都是一笑。
  “这是我大儿媳,主持中馈的。”齐老太君拉过身旁穿黄色短袄的女子,此女子大约三十多的样子,跟齐老太君一样圆圆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