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226节
  第379章 真的穷
  周虎和杨和书说话,说着说着就忘了时间,等老周家的人来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忘了正事,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他家地里的情况呢。
  杨和书也看到了领着一串人过来的老周头,满宝老远着就挥手叫爹娘了,所以他想不知道他们是谁都不行。
  杨和书看过去,发现满宝家的人是真多呀。
  然而满宝还开口问,“爹,二哥三哥和四哥呢?”
  “他们去另一块地上犁地了,这样速度快点儿,你们怎么过来了,吃了午食没有?你大嫂也不知道有没有给你留吃的。”
  满宝刚和白善宝白二郎吃了不少的点心,并不觉得饿,因此道:“我不饿。”
  老周头好奇的看向杨和书,和他说话。
  周大郎等人已经鱼贯着进地里开始劳作了,他和周虎拉犁,周五郎则扶犁,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扶犁,老周头不想扶犁的时候基本上就交给他。
  当然,他现在也要跟着周大郎和周虎轮着拉犁。
  杨和书就问道:“两个人拉犁比较省力吧?”
  “可不是,一个人拉,一天下来,那肩膀就没几块好肉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可不敢太拚命。先生也是教书的?”
  杨和书笑眯眯的道:“也教书。”
  老周头对教书先生天生有好感,笑眯眯的道:“教书好呀,能教书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杨和书就笑问,“老丈家里读书的人多吗?”
  “多,”老周头特别骄傲的指着地里的大小孙子及孙女道:“喏,连最小的孙子都读书了。”
  杨和书张大了嘴巴,诧异的去看满宝,这样的家境还穷?
  当他没见过穷人吗?
  满宝张嘴就要说话,杨和书就笑眯眯的抢先在她之前问,“先生是谁,不知道学堂离得远不远,一年的束脩是多少?”
  “啊?”老周头反应过来,一张老脸都笑得跟菊花一样,乐呵呵的道:“不要钱,不要钱,是我闺女教的。”
  被老周头指着的满宝挺了挺胸膛,骄傲的看着杨和书。
  老周头有些惋惜的道:“我们家就我这闺女聪明一点儿,她学东西可快了,她几个哥哥和底下的侄子侄女都比不上她,要很久才能学会两个字,好在他们读书不要钱,就佔一些时间。”
  杨和书显然没想到,诧异的问,“那书籍和笔墨纸砚总要钱的,老丈肯在这上面花销也很不错了。”
  他一路走来,别说家境一般和贫穷的,就是富裕一些的农户也是不敢轻易送孩子去上学的。
  他问过他们的想法,都说读书难,认字难,家里有点钱就送孩子去念书,万一念个一两年家里支撑不住了又接回来,字没学几个,一转头又可能忘了,这不是浪费钱吗?
  要知道,对普通百姓来说,书籍和笔墨纸砚的花销也是很大的,两年的时间已经能认不少字了,基本上一些最简单的书籍也能断断续续的读下来,可如果不能持续买书和继续练字,过一段时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少年人学东西比较快,但忘东西也比较快。
  杨和书数了一下老周家那群孩子的人头,暗暗点头,要买这么多书和笔墨纸砚,看来老周家的花销也大呀。
  但同理,他们家肯定不是很穷。
  谁知道念头才闪过,老周头就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先生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家里都有书了,要买啥书呀。”
  老周头把闺女拉到了身边,和杨和书夸讚道:“我闺女的先生是好人,每次要上新课本了都会给她抄一本,满宝学会了,自个回家一边练字一边又抄一两本,那抄得不好的就给家里的孩子们看了,抄得好的可以还回去给先生,下次学堂里有学生不想花高价从书铺里买书,那就花一些笔墨纸费从先生那里拿一本。”
  杨和书张大了嘴巴。
  “我也没指望他们以后去当先生啥的,其实我觉着乡下人家学会种地,再会算些数,再会写自个的名字就行了,以后家里要缴纳的税可以自己算,不用去找里正帮忙,画押也可以签上名字就成,不用再画个圈。”这还真是老周头的真实想法,“不过我家老婆子和闺女都说读书好,既然好,那就读吧,反正他们在家里也是出去玩儿,还不如蹲在院子里拿着棍条学写字呢。”
  杨和书:“……所以也没有笔墨纸砚吗?”
  “哎呦,那东西可贵着呢,我闺女跟她哥哥们出去卖糖赚了不少钱,钱基本都花在笔墨纸砚上了,偶尔家里还得给她出一些,一盒墨够买好几斤肉了。”
  满宝分辨,“就三斤。”
  “三斤还不多啊,够吃三次了。”
  杨和书这下明白了,合着老周家这么多人读书根本没花多少钱,基本上只要负担满宝的笔墨纸砚费用就行。
  他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目光从老周家的人身上一一扫过,这才发现,除了满宝穿着半旧的棉麻衣服外,其他老周家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打了不少补丁,他还看到那个叫周五郎的咯吱窝那里破了一块,还没有缝上。
  还真像满宝说的,他们家很穷。
  可是,杨和书看看满宝,又看一眼地里正在施肥和撒种子的一群孩子,总算觉得哪儿不对了。
  他笑着问老周头,“我看别的人家都是送男孩去读书,怎么老丈家正好相反呢?”
  老周头想也不想的道:“那先生也看不上我家其他孩子啊,他就看上了满宝。而且我那几个孙子哪有我闺女聪明哟,我闺女背书老厉害了,读上三四遍就能背下来了,那几个小子背着手读了大半天,一把书合上,头一句是啥就记不住了。他们去跟先生读书,回来也不能教其他人啊。”
  杨和书点了点头,再次看了骄傲的满宝一眼,忍不住会心一笑,这还真是方圆百里内第一,哦,不,是第二聪明的人不成?
  他好奇的问满宝,“你说你以前是方圆百里第一聪明的人,这话是谁告诉你的?”
  第380章 潜移默化
  “是天尊老爷说的,”一直留意着这边,就在附近撒肥的钱氏放下了簸箕肯定道:“满宝刚周岁时,我就做了个梦,天尊老爷说我们家满宝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人,不过这话我们只在自个家里说,可不敢往外说。”
  隔壁一块地还坐着休息的村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钱婶儿,满宝可没听你的,我记得早几年我就听她说起过了,哈哈哈哈,她还说是她朋友说的呢,原来是婶儿说的!”
  钱氏不动声色的道:“她也没说错,她说她要跟所有人都做朋友,不过这孩子一定是怕传到我耳朵里被我揍才这么说的。”
  “那婶儿要不要现在揍满宝一顿?”
  “滚你的,”村民的婆娘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道:“满宝可是仙子转世,你敢鼓动婶子打满宝,看晚上天尊老爷找不找你算账。”
  杨和书:……
  满宝:……
  白善宝和白二郎:……
  他们至今,包括满宝在内,都还不够相信这一点儿。
  杨和书没啥问的了,他觉得他不能和老周家的人待太久,不然他也会忍不住受影响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可不觉得老子真成仙在天上看着他们,还收了一个座下仙子。
  嗯,倒是听说佛家的菩萨有座下仙子,太上老君也有吗?
  杨和书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奇怪的想法剔除,这才笑着和满宝道:“不知可否带我进村子里走一走?”
  “好啊。”
  满宝看了一下时辰,觉得肚子也有些饿了,于是大方的邀请他,“你要不要去我家吃午食?”
  她冲着地里喊了一声,“大嫂,你有没有给我留饭?”
  “没有,”小钱氏道:“不过你三嫂和四嫂都在家,你肚子饿了回去让她们给你做些。”
  钱氏也挥手道:“回去吧。”
  满宝不想吃三嫂和四嫂做的东西,于是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更不想了,他觉得她们的手艺还没家里厨娘的好,于是道:“那回我家吃好啦。”
  杨和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就是啊,就是啊,你家里都穷,还请什么客呀,这不是有大户吗?
  大家看见他不断的点头,纷纷看向他。
  杨和书就轻咳一声道:“早听闻白老爷在乡里素有善名,正好顺道拜访一番。”
  白二郎道:“那是我爹,不是他爹。”
  杨和书:“……去你家也行。”
  一行人走回白家。
  走大村口那条河时,杨和书忍不住停了一下脚步,感歎道:“你们这条河好啊,有了河,灌溉就要方便许多。”
  “是呀,里正说过,虽然我们村穷,但我们村有河,有河就饿不死,饿死也会比别人晚几天。”
  杨和书:“……你们这儿的人说话都这么犀利吗?”
  他左右看了看,问道:“没有修水渠通到那边去吗?”
  指的是最大的一片田地,望眼望去,除了零星的几座山外,那一片都是望不尽的田地。
  “有呀,有两条。”
  “才两条?”
  满宝道:“两条不错啦,去年大家要省粮食,所以不服劳役,也不修村里的水利,往年县衙都是要征役,没时间修村里的水利。”
  “你们村的水利不在县衙的劳役範围内吗?”
  满宝道:“我爹说我们这里偏僻,大人们想不起来。”
  “才不是呢,”白二郎反驳道:“我爹说,是因为我们家住在这儿,县里的大人们想让我爹出钱出人免费修,这样县衙就不用花钱了。”
  白善宝显然也听白老爷这么说过,声援白二郎,“堂伯说,村里好几条大水渠都是他出钱修的,有时候村里的人不凑手,或是不想出力,他还得拿出钱来给大家买粮食。”
  白二郎点头,“我爹可心疼了。”
  杨和书不知是该夸白老爷心善,还是夸他抠门,因此只能回以微笑。
  白老爷在和庄先生下棋。
  庄先生现在只有三个弟子,教课要更轻鬆些,甚至都不用照着以前的进度来。
  满宝和白善宝的课程可以一起,只是课外阅读的侧重点会有些不一样,这一点儿难不倒庄先生。
  白二郎的课程更容易,这孩子学得慢,上课要放慢速度,但或许是庄先生现在更迎合他的速度,他学得倒比以前在学堂里的还要好。
  如今他只早上指导一下他们写字,傍晚再给他们上一下课,中间便用大把空閑的时间出来。
  庄先生偶尔也会去地里看几个弟子农庄情况,但更多的是在小院里自己看书,或是来找白老爷下下棋,喝喝酒,说说话。
  杨和书对俩人早有耳闻,特地走到七里村来就是为了见一见白老爷,嗯,连庄先生都是顺带的。
  不过他在见过庄先生的三个弟子后,觉得以后庄先生都不能顺带看了。
  白老爷是白马关镇里最有名的地主,也是最大的地主,杨和书当初来县城是悄悄的来,来了以后除了和县城里的乡绅吃了一顿饭外,还没来得及和乡下的乡绅们认识。
  白善宝会帮杨和书隐瞒村民们,却不会隐瞒白老爷和庄先生,因此还没到门口,他就附耳在白二郎耳边说了几句话。
  白二郎懒得理他,他便知道他牛脾气又犯了,便看向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