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309节
  杨和书很忧伤,“明明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大家怎么就不爱读书呢?”
  楼下的人总算是听到了杨和书说话的声音,这才想起来,县太爷还在楼上呢。
  满宝将数好的钱和记好的账簿放到抽屉里,便和白善宝他们一起上二楼,“杨大人,你是在劝学吗?”
  “是啊,”杨和书给自己倒了一碗水,道:“可惜我从年前劝到年后,也没多少人愿意读书,更别说考入县学了。”
  他再度看了一眼白善宝,问道:“你果真不考虑来考县学吗?若你县学的成绩好,我可以向府学举荐你,到时候你可以直接入府学,都不用考试。”
  白善宝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还是摇头道:“多谢大人,我还是想自己去考府学,我年纪还小,我觉得我总能在十四之前考入府学的。”
  杨和书一听便知道他自己有计划,他感兴趣的问道:“你是怎么打算的?”
  白善宝道:“我和先生谈过,十四之前应该能考入府学,进学两年后看有没有机会考入国子监学,入冠之前能参加科举试就行。”
  杨和书便抚掌笑道:“不错,不错,以你的才智,入国子监应该没问题,对了,你打算考太学,还是四门学?”
  “当然是太学了,”满宝看向白善宝,“国子学上不了,太学总是可以的吧?”
  白善宝对自己虽然也挺有信心的,但先生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很谨慎的道:“我会努力的,但太学也只取五百人,我未必就能考入。”
  杨和书却对他很有信心,现在白善宝年纪还小,学识就不弱于国子学的某些人了,再年长几岁考入太学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杨和书垂眸想了想,也不一定,毕竟不仅国子学,太学也是能靠祖荫进学,且人数并不比国子监少。
  杨和书转眼看着楼下,转开话题笑道:“你们家这铺子的位置不错,手艺也不差,以今早来看,以后生意也必定不差。”
  满宝也是这么想的。
  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新的店铺一连热闹了两三天,然后就慢慢开始冷下来了。
  每天依然有不少人进店吃饭,但数量却好似刷的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半空中。
  饭馆第一次出现准备好的食材没有全部卖出去,且还剩下许多。
  周大郎他们也不傻,仔细的留意了一下,才发现之前三天来他们这儿吃饭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城里其他饭馆的人提供的。
  或许是吃过了他们家做的各种东西,了解了虚实以后,他们便不再上门了。
  客人便一下少了不少。
  加上一些爱凑热闹的人,他们有可能更喜欢就近买些吃食,自然也不来了。
  周大郎他们琢磨到了这个点儿,便也不急了,“这做生意的,还是得看店老与否,看来明日起准备的食材要少些了。”
  小钱氏点头,“让家里其他人回去吧,人既然少了,就不必耽误这么多人手在这里。孩子们也要准备去上学了。”
  “前头有我和老六也足够了,后头你一个人能行吗?”
  “一时半会儿估计还不行,我想请大妹留下。”
  周大郎想了想道:“也行,大妹给你打下手。”
  夫妻两就这么定下了,其他人自然是听他们的,这三天周大郎和周六郎他们也都练出来了,如今客人又不是前两天的多,应付前面问题不大。
  而后厨就更没问题了,小钱氏是做惯了厨房的事的。
  大家呼啦啦的回家去,老周头只叮嘱道:“像米面一类的东西,从家里拿,不够的也从村子里买,别从粮铺里买,太贵了,不划算。”
  他道:“今年家里种的粮食就不往外头卖了,全留给你们做生意,至于豆子,管够,家里不够的,从村里买也简单。”
  第519章 益州行
  农家地里种的豆子有很多的用处,豆子可以煮菜,还可以做豆饭,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卖给粮商的。
  豆子可是很重要的饲料,牛马皆爱吃,尤其是马,好的草料里是要掺进一些豆子的。
  这样养出来的马才毛发油亮,所以以前老周家的豆子多数时候也是卖给粮商的。
  只是自从小钱氏会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子便很少往外卖了,加上村子里时不时的有人拿豆子与他们换豆腐,家里的豆子便不少。
  以前他们做了豆腐让周二郎拿到县城来卖生意便不错,如今直接把铺子开到县城来,做豆腐更方便了,加上小钱氏从满宝那里知道了好几道关于豆腐的做法,自己又改了一些,有关豆腐的菜品便不少,也算是钱记饭馆的一个特色。
  豆子便宜,做豆腐除了耗费力气和时间外,比其他的菜更划算。
  但老周家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时间了。
  做了一段时间,周大郎发现了铺子里每日需要的豆腐和豆花很多,干脆就花钱买了一口石磨回来放在铺子的后院里,每天一大早,他可以和周六郎轮流推着石磨研磨豆子。
  偶尔午食过后豆腐不够,下午也可以再做一次,比之他们之前要挑着豆子到街尾的磨坊去磨豆子,还得给钱更方便。
  杨县令就很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腐,各种豆腐,也因此,慢慢的,钱记饭馆在县城打出了名声。
  客流量渐渐稳定下来。
  而小钱氏和周喜对铺子里的事也越发上手,周大郎回家农忙时,小钱氏和周喜带着周六郎便能将铺子撑起来。
  加上大头几个大孩子偶尔放假休沐了也会去帮忙,铺子里便不是很忙了。
  认真说起来,整个七里村可能最忙的反而是庄先生和白善宝了。
  庄先生如今要带着新学生,又要加重白善宝的课业,所以很忙。
  满宝也很忙,不过她的忙是隐性的忙,庄先生如今虽然还让她和白善宝上一样的课,对给她布置的作业却不会那么多,所以表面上看她挺轻松的。
  奈何莫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多了呀。
  以前她是快要睡觉了才抽出大半个时辰进去教学室听一下课,白日里再看一看医书就行,作业什么的也都随自己心意做或不做。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莫老师突然就加快了她的进度,老师布置了作业,她不做是会心虚的,
  满宝唉声叹气的学着医术,也忙得不要不要的。
  到了年底,大头大丫和二头二丫便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他们在学堂里已经学会了算盘,也学会了简单的做账。
  老周头觉得他们学的已经够用了,大头他们也这么觉得,主要是先生与他们提过,他们已经把《诗经》学完了,来年要考虑学一下《大学》了,四人翻了一下小姑的课本,又晕头晕脑的听她说了一下《大学》要学的地方,四人果决的表示爷爷说得对。
  于是四人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了,同时和他们一起结业的同窗也有几个,他们陆续也学了四五年的时间,不考科举,基本上学的东西就已经够他们用的了。
  老周头把四个孙子孙女叫到一起,看着他们打了一遍算盘以后,满意的摸了摸胡子,就让他们轮流到铺子里去帮忙,主要负责收钱和记账。
  尤其是大头和二头,他道:“等你们在自家的铺子里做熟练了,就出去找账房的活儿干,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你们好歹学了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
  二丫就兴冲冲的问,“那爷爷,我们呢?”
  “你们啊,就帮着你们娘把自个屋里的账理好吧。”
  一旁正跟二哥学编小兔子的满宝听了立即道:“爹,可以让二丫帮娘理账。”
  老周头挥了挥手道:“不用,不用,那不是还有你吗?”
  “可是开春我就要去益州了,那会儿家里花的钱多,我不在家里,娘能把账目记清楚吗?”
  老周头差点被烟给呛着,“啥,你要去益州?”
  “是啊,”满宝道:“开春后先生就要带着善宝去益州考府学。”
  她喜滋滋的道:“先生说要带我和白二也去见一见世面。”
  “那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
  “先生也是今儿才告诉我的,我本来说要晚上再跟你们说的。”满宝又把话题扯回来,对她爹道:“爹啊,虽然开春以后多是支出,但大嫂那里每个月都有钱进来的,数目这么大还是得记起来的好,所以让二丫帮着娘记吧。”
  “行吧,”老周头没太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闺女要去益州了,他很忧心,“益州那么远呢,见世面也不用跑到益州去吧?”
  钱氏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在屋里也听到了,闻言看了老周头一眼,问满宝:“这一去要多久?”
  “不知道,先生说府学考试是四月,我们三月就出发,提早去熟悉一下地方,事后还要再游历一番,回来的时候估计要入秋了也不一定。”
  “这么久?你一个人出去我可不放心。”
  周六郎立即举手,“爹,爹,让我跟着一起去呀。”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道:“你安分点儿,叫你回来是去相看的,你再跟着你妹妹出去半年,你还娶不娶媳妇了?”
  “我也才十七,一点儿也不急。”
  “翻过年就十八了!”
  周六郎:“……爹,我生日跟满宝就差了几天,我们能不能不翻年就算一岁啊。”
  老周头就哼了一声,道:“明天你就给我回县城去帮你大嫂的忙,你瞧瞧你,那心也不知道咋长的,你五哥十三四岁上就知道要攒钱娶媳妇了,你呢,都十八快十九了,还不想娶媳妇……”
  “爹,你才刚说我翻过年才十八呢,怎么就十九了?”
  “虚岁,知道啥叫虚岁不?”
  刚满了十七岁不到两月的周六郎:……他最讨厌虚岁了。
  满宝乐得咯咯的。
  老周头的目光就看向她,语重心长的道:“满宝啊,你也不小了,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外头乱跑,要不这次益州你就别去了。”
  第520章 后悔
  满宝道:“爹,就是因为我不小了,所以才要出去看一看世面呀,我都长大了,你就放心吧。”
  她安慰她爹,“这次有先生,有白善宝和白二郎,还有跟着的大吉,路上不会有事的。”
  老周头忧心忡忡,“那这一趟得要花多少钱啊,穷家富路,这外出要带的钱可得带够了。”
  “爹你就放心吧,我有钱。”
  老周头见她不心疼钱,又立即找了另一个借口,“那也不行啊,你一个小娘子跟着他们到处走我不放心啊。”
  周六郎就眼巴巴的看着满宝。
  满宝就指了他道:“让六哥跟我一块儿去。”
  “那不行,不能耽误你六哥娶媳妇。”
  “那还有我呢,”周四郎也是跃跃欲试,“爹,让我去照顾满宝吧。”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老六也就算了,年纪小,心性不定想不到,他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老周头哼了一声,没好气的道:“那你要是走了,万一我和你娘病了找谁治?”
  “有老大夫呢,”满宝道:“我前天才去看过老大夫,他现在身子都还硬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