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484节
  大家吃得很开心,便是殷或都没忍不住多吃了一些。
  所以大家都需要饭后消食,几人便结账后沿着街道慢慢往回走,护卫们牵着马和车跟在后面。
  殷或落在了后面,和白善周满走在一起,“陛下提品中书舍人有什么问题吗?”
  白善摇头,“现在没什么问题,只是我想,若有一天门下令也没有了,那三省首官的职权应该会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予下面的官员,一部分则掌握在圣人手中。”
  这件事有好也有坏,好事是权力更分散了,朝中不再是三高官官说了算,像底下他们这样的小官也很有话语权了;
  坏处是,权力也更加集中了,集中在圣人一人的手中,以后的圣人和当今一样圣明还好,若是遇到一个昏聩不听劝的,那就无人能够制约他了。
  白善垂下眼眸,其实依照他的私心,他是不愿意取消的,因为三高官官好歹还有三个,而皇帝只有一个,显然后者昏聩恋权的概率要比前者大很多。
  但他官位太小了,这话儿他不能说,说了也没用。
  或许可以找魏大人谈一谈?
  就从中书舍人提品一事开始吧。
  第2557章 欣慰
  魏知也在思考着这件事,昨天皇帝第二次提起此事,虽然当时没有结果,只是闲聊一句的提起,但他知道,再提一次,大家就要认真考虑此事了。
  中书省共有六个中书舍人,全是给皇帝起草诏令、侍从和接纳上奏文表的,皇帝要为提品,是想将侍从、宣旨、劳问这些职责也都拨给他们,还要兼管中书省事务,算是分担了一部分中书左右侍郎的职责。
  而往下呢?
  如今中书省没有中书令,做主的是中书侍郎,他们的职责被分担给下属会再次被削弱。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可他们的职责不仅会被分给下属,还会被皇帝收回一部分。
  魏知在意的是这个。
  陛下似乎不喜欢有人制约他。
  不过可以理解,谁喜欢做事的时候一直有三个人在耳边叨叨?
  从皇帝喜欢听好话,更喜欢嘴甜似蜜的恭王就看出来了。
  所以想了想,魏知决定拒绝此事,身为门下省首官,只要他不答应,那这事儿就不能通过。
  所以在白善上门拜访,隐晦的提起此事时,他愣了一下便道:“此事我心中有数,你还小,暂不必参与,就好好的在中书省当你的差就行。”
  魏知看着白善,目光中满是欣慰和欣喜,连日来的坏心情一扫而空,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当差。”
  不管将来如何,中书舍人提品如今对白善来说是大好事,一提品,他就从六品升到了五品,相当于一年连升两品,这升迁速度比目前最快的周满还要快。
  最要紧的是,他以后总要出去历练的,朝中的大臣谁没有地方历练的经验?
  或多或少都要参与过地方事务才能再回京进入权力中心。
  而不成文的规矩是,京官外放,除非是贬斥,否则外放都要升半品或一品。
  一进一出的调任他就可为一州首官了,有的官员可能奋斗二十年都做不到刺史的位置上。
  而白善稍一运作就可以,而他竟然还能想到拒绝皇帝升品……
  魏知心想,大晋将来有白善这样思考的不是自己利益,而是大局,是国家利益的官员在,又怎会行错呢?
  于是再进宫陪皇帝下棋时,魏知主动提起此事中书舍人提品的事,然后明着告诉皇帝他不同意。
  这世上很多关系都似弹簧,你强他便弱,君臣之间也是一样的,皇帝之前多雄心勃勃,这会儿就多怂,好似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看了一眼冷脸的魏知,决定暂避锋芒,于是冷淡的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很久都不再提起这事,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这让一直等着白善再升官,他好再吃他一顿的刘焕惊讶不已,私下问他们,“怎么升品的事儿就没动静了?”
  白善和殷或一起瞥了他一眼,他们俩人都知道实情。
  白善知道肯定是魏知做了什么,殷或则是从他爹那里知道,魏大人进宫里和皇帝下了一盘棋,然后皇帝去西内苑里跑了两天马,心情很不好的拉着殷礼打了两天的猎,以至于最近他那里都有好些野物。
  殷或想起来,扭头问白善:“我那儿有新鲜的鹿肉,天气要热了也留不住,你家要不要?回头我给你半只。”
  白善立即应下。
  一旁的刘焕立即道:“我也要,我要一条鹿腿。”
  殷或点头,“回头我让下人给你们送。”
  一旁的白二郎没吭声,刘焕就用手肘撞了一下他,“你不要?”
  白二郎摇头,“今天下午宫里也送了一只狍子出来,说是陛下在西内苑射的。”
  刘焕傻乐道:“怎么陛下射中的是狍子,殷大人射中的是鹿?”
  白二郎瞥了他一眼道:“你想多了,隔壁长豫公主收到的就是一头鹿,只不过鹿肉性热,明达公主不能多食,所以没给我们送而已,除了狍子,还有兔子这些东西也送了不少来。”
  白二郎当了驸马后,其他的或许会缺,但吃喝上绝对是最顶端的那一撮人,和以前抢资源总是抢不过京城的权贵世家不一样,成了皇帝的女婿之后,至少宫里有的,明达都能有一份,京中的权贵世家能弄到的好东西,就算明达和白二郎不开口也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再也不是当初要买只鹿还得通过殷或的人了。
  只不过白二郎和明达也就对吃上关注一些,除此之外的其他奢靡物夫妻俩并不怎么关注。
  白二郎和白善道:“我家里的狍子肉和兔子肉也有好些,你要不要?”
  白善点头,“要。”
  他来者不拒。
  家里人多,什么东西都能消耗完,他们实在吃不完还能送一些去饭馆,反正是不会弄坏食材的。
  于是白善叫上大吉赶着车各家转了一圈,都不进门,直接就拉了一堆东西回家。
  白二郎不打算跟他们玩儿了,他得回去写自己的稿子,于是喊道:“别忘了明儿休沐去看我们新修的路啊。”
  白善冲后头挥了挥手表示明白。
  殷或骑在马上,和白善并骑,收回目光道:“听说新城那一片新建了不少房屋,很多读书人都要到那边租房子住,连国子监的一些同学都有些心动。”
  白善道:“是公主建的,国子监不是有提供住宿吗?”
  家贫者可以选择住在监舍里。
  殷或摇了摇头道:“监舍到底不方便,一些人会学习很晚,若同监舍的人不愿,到底会有矛盾。”
  但在外面租房子又太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委屈自己。
  但如果有便宜的地方,便是远一些,相信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去的,路上还能背诵课本,并不算浪费时间,到时候拿出一二文车费就是。
  总比在监舍里受委屈强,还可能将人际关系搞坏。
  白善便道:“可以让他们去找白二,白二是他们的学长,多的做不了,便宜一些还是可以的。”
  白二郎自然没意见,这可以让他和公主,尤其是明达公主收集一波好感和好名声。
  不要以为公主不需要好名声。
  公主要是有好名声和好人脉,她在朝中被人骂时好歹会有人替她骂回去,比如长豫和满宝。
  这次休沐碰上了田假,于是大朝会赶在休沐之前开,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商量完以后就开始商量一些小事,于是一个御史出列弹劾长豫公主奢靡浪费,据他每天蹲街的不完全统计,长豫公主一个月竟有二十一天在外用饭……
  第2558章 出言相帮
  公主车架出行,虽不至于让行人回避,但自己一辆车,后面一辆装着宫女内侍的车,还有随行的侍卫等,人还是很多的。
  而且长豫又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所以只要有心,掌握她的行踪并不困难。
  能力强一些的,连她在外面每顿饭吃的什么,花了多少钱都能打听到。
  御史觉得长豫公主太抛费了,身为大晋公主,她理应响应向帝后勤俭的号召,也该勤俭节约才是,结果她竟如此耗费。
  据他所知,只是出嫁几月,长豫公主便将京城大小饭馆都逛过了,花费甚巨……
  皇帝不悦的抿了抿嘴,任谁被当着满朝文武这么多人的面被骂闺女都不会高兴的。
  偏提倡俭约的确是他和皇后的提议,他为此减少修建宫殿(看修了二十年都没修好的大明宫),大明宫如今都还在停工状态呢;而皇后的便服更是没有那种千金一匹的华服。
  各地进献上来的那种华美布匹,因为耗费甚巨,登基之初,帝后当面损毁过一批,为的就是拒绝地方进献。
  这些年国泰民安,地方才开始进献,但皇后也从不穿,甚至也不给公主皇子们用,而是每年赏赐给于国有大功之人。
  比如刚过去没几个月的年节,皇后赏给了萧夫人,萧院正的妻子;前年过年赏给了衡阳公主,阿史那将军的妻子;大前年过年则赏给魏夫人,魏知的妻子……
  因为事涉女儿,皇帝不好亲自开口给闺女辩解,于是目光扫向底下的爱卿们,希望有谁替他的爱女声援一二。
  大部分人都静静地坐着,垂下眼眸躲避了皇帝的目光。
  赵国公想了想,长豫公主毕竟是他的便宜外甥女,在他妹妹膝下养了这么多年,每次见面也都甜甜的叫他舅舅,于是主动出列,和皇帝行过礼后便斜了一眼那御史,道:“陛下,臣看陈御史太闲了,连公主吃什么喝什么都管,不如再给他委派些别的差事才好。”
  “不错,长豫公主的花销又不走国库,你管她吃什么喝什么,在哪里吃在哪里喝呢。”
  起身起到一半的满宝就一屁股坐了回去,打算静观其变。
  陈御史当然不怂他们,冷笑道:“天家无小事,长豫公主为天家之女,这自然就不是私事。”
  又道:“何况,皇室中人本就不该与民争利,长豫公主不仅大肆花销,还在外插手商旅之事,大肆敛财,此举若不遏制,焉知将来她不会攫国之财?”
  满宝听愣了,长豫公主做什么了?
  见没人说话,连赵国公都皱着眉不吭声了,陈御史便激愤的喷了长豫公主一顿,反正就是她太奢靡无度,应该禁止,自家有饭为何总在外抛费?
  然后一国公主插手商旅之事,与民争利算怎么回事?更应该禁止。
  满宝眼见着情势不对,连忙起身出列,行了一礼后问陈御史,“不知陈大人说长豫公主与民争利,插手商旅之事是什么事?”
  其他的都是小节,什么在外面吃饭,在座的谁没在外吃饭喝酒过?
  但与民争利和插手商旅之事却不是件好事。
  陈御史就沉着脸道:“臣听闻长豫公主要开一珍宝阁,放言要收进世间奇珍,而今店铺已经装修好,不日就要开张了,陛下,此举不妥,请陛下规劝公主殿下。”
  满宝大松一口气,她还以为长豫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呢,不就开了一间铺子吗?
  满宝瞥了一眼陈御史,与皇帝行了一礼后道:“陛下,臣知道此事。”
  皇帝努力压着怒气,面色沉静的道:“哦?周卿奏来。”
  满宝面色同样沉静的道:“长豫公主的这一珍宝阁便开在雍州新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