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发善心伸援手
  能够淡漠生死的人终究是少数,这个任务做选择的时候决不能勉强,需要百分之百的心甘情愿,否则很容易会被南造云子识破。
  陈明翔等得起,两年多的时间都忍耐了,也不差这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这两年也是对周国骏小组的考验,他也在观察这些人,能不能加以重用,担负起更大的职能。
  让他感觉到欣慰的是,到现在为止,小组的成员都没有发现异常,这两年的苦心没有白等。
  陈明翔刚回到社会局的办公室还没二十分钟呢,郑同辉却来了,西装上仍然带着《新闻日报》的证件,这也代表这家报社,没有遭到日伪的查封。
  日军进入租界的同时,对新闻媒体实施了大规模的查封行动,《申报》、《新闻报》、《大美晚报》、《正言报》等九家租界报纸遭到了查封,三十多家民营电台遭到封闭。
  《申报》和《新闻报》归派遣军的报道部长管理,变成了日伪引导舆论的工具,几家外国电台归汪伪政府宣传部下属机构所有,继续对外播音,至于内容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是要给日伪歌功颂德的。
  “老郑,我还一直为你们《新闻日报》捏把汗呢,这次日军进入租界,新闻媒体机构可是损失惨重,看来你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陈明翔说道。
  孙瑜馨作为秘书,为客人端来了茶水,眼神和郑同辉稍微一接触,就迅速的躲开了,陈明翔回到办公室,正是她打的电话。
  她的任务是借助陈明翔的掩护,刺探日伪方面的动态,可让孙瑜馨感觉郁闷的是,来了这么长的时间,陈明翔很少在社会局办公,都是她整理好资料送到中行别业等待审批。
  仿佛是为了避嫌,陈明翔和她之间除了工作,别的闲话基本没有,完全是上下级的关系,现在社会局流传一个说法,莫果慷能当陈恭波的家,她孙瑜馨能当陈明翔半个家。
  “这也很正常,我们《新闻日报》在公共租界众多的报纸中,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民营报纸,在沪市的发行量并不大,而且言论也不尖锐。”
  “平时版面都是文学作品和广告,社会新闻版块针对日伪的消息,都是转载别的报纸,所以这次没有遭到日伪的查封,他们也需要一些小报纸装装门面。”等孙瑜馨离开办公室掩上门,郑同辉笑着说道。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这次找我到底什么事情?”陈明翔问道。
  他和地下党的接触非常少,没有什么重要的问题绝不碰头,沪市变成这个局势,他猜测着地下党可能需要帮助。
  “你也看到沪市的现状了,天天都有饿死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情景简直是惨不忍睹。”
  “根据上级的指示,我们在沪市地下组织的大力协助下,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为穷困的流浪家庭和那些老弱病残购买粮食。”
  “这个时候就不计较好坏了,什么大米、玉米面、高粱面、豆子面等等,只要能让人饿不死,就达到了目的。”
  “钱呢,我们募集了一点,可日伪封锁了沪市的交通要道,外面的便宜粮食进不来,而城里的粮行价格太高,募捐来的资金买不到多少米面,这件事只能请你来帮忙了。”郑同辉说道。
  陈明翔听到这句话顿时大为意外,他知道地下党的处境也不好,缺衣少粮的情况同样适用于他们,可在这样的局面下,地下党居然还要想着沪市的难民,这就是非常珍贵的品质了。
  “偷偷摸摸的搞,或许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市政府的陈恭波喜欢收买民心,你们联合一些有影响力的慈善人士,给社会局打个申请报告,我以社会局的名义,在过年期间举办一次‘亲善活动’,这样就不会遭到排斥了。”
  “日军刚占领公共租界,眼下人心不稳,他们也得考虑到这一点,毕竟沪市对于日本,是一个为战争提供资源的重要基地,表面上的一点小恩小惠,他们是不会拒绝的。”陈明翔说道。
  地下党只能以民间的形式救助难民,不但规模小,而且很容易遭到日伪方面的干扰。而陈明翔以官方名义操作,规模肯定会大得多,日伪方面还得配合,这就是两边的差别所在。
  “能这样操作那当然更好了,我马上就去联合那些慈善人士给社会局打申请,明翔,你可是为沪市的父老乡亲,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郑同辉简直高兴坏了。
  “你的《新闻日报》要随时跟进,大肆为陈恭波和社会局吹嘘,必须要做出这个态度来,让陈恭波心里舒服一些。”陈明翔说道。
  “这点小事你放心,地下党做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死板,特殊情况下要做特殊的举措,如果靠着吹捧陈恭波就能救助更多的老百姓,我天天给他写赞美的文章都没问题,父老乡亲的生死才是最重要的,这和原则不犯冲突。”
  “另外呢,我还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助,沪市的粮价太高了,我们很多同志的家里都断了米,组织上也没有多余的经费,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郑同辉说道。
  地下党的经费就没有富裕的时候,以前都是勒紧裤腰带支援抗战,为根据地采购各种作战物资。
  可是随着沪市的局面日益恶化,法币开始大面积贬值,地下党的成员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大米市面价格居然达到了每石两百法币,已经突破了同志们的承受能力。
  苏省的省委和沪市的市委领导同志,不得不向物资采购小组请求援助,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渠道可能多一些。
  可物资采购小组的领导也没有别的渠道,只能再次要郑同辉联系陈明翔,求得他的帮助,缓解眼下的困境。
  “我写个条子,你到茂昌米行以一百三十元的公粜米价格,提取五十石大米先吃着,不够了再来找我,谁问起来,就说《新闻日报》是社会局的独家采访报纸,这是我的赞助。”陈明翔倒也没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