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第176节
李从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然后感慨道:“感觉还是太天真了,理智上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实际上却又……”
释雪庭倒是马上就理解了李从嘉的想法,实际上就算是他在知道北周如今的惨状之后,也有些于心不忍,那无关乎国家之间的恩怨,只是站在同为人族的立场上。
“把内阁大臣和枢密院诸位都喊过来吧,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这算不上天真,也没什么不好。”释雪庭倒是觉得,到了如今李从嘉还能保有这一处内心的柔软,总比变成一个为了权利野心不择手段的人要好。
不过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释雪庭或许就不会这么喜欢李从嘉了。
没有任何人的爱真的可以永恒,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改变,而到如今释雪庭对李从嘉的感情没有变浅,一直在加深,更多的是因为李从嘉一直都很清醒,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
李从嘉得到了释雪庭的鼓励,他对释雪庭或许有一种盲从的心里,总觉得释雪庭都没有反对的事情,那么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所以他放心的将众人都喊了过来,准备开个会。
众人本来都在担心他们家老大这次不会又是有什么奇怪借口不想登基吧?
每天都担心上司不肯登基的估计全世界也就只有他们这些人了,想想也是心酸。
等听了李从嘉的意思之后,众人居然都松了口气,不是拒绝登基就好,别的都好说。
李从嘉虽然觉得自己的心软很不合时宜,不过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接受度还好,尤其是王溥,作为整个大唐唯一一个在道德上几乎没有瑕疵,心中也有着些许悲天悯人情怀的人,王溥对于李从嘉这个说法接受度很高。
他也觉得,现在大唐再继续打北周,跟之前所说的报仇什么的都已经无关,而是在压榨百姓。
赵匡胤干脆说道:“如今北周群龙无首,不如这时候劝降吧,降了一切都好说,不降那就不能怪我们了。”
这似乎是最好的方法,李从嘉仰头想了想之后问道:“之前北周除了李继勋以及谢桦,还有别的能拿出手的人吗?”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居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李继勋反叛自立为帝之后,北周原本的许多官员都离开了那里,这些人或许在之前南北周要合二为一的政治交锋之中并没有落到下乘。
但是李继勋上台之后就不好说了,当然表面上这些人肯定是要表现出自己对造反之人的不屑。
这样李继勋手下都是依靠着他那些老兄弟在撑着,否则也不会让谢桦趁机而入,如果不是这次李继勋将谢桦退到了前台,李从嘉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谢桦这个人是谁!
李从嘉见大家都没有回答的意思,干脆说道:“既然如此,估计此时他们也没时间回应要不要投降这件事情,干脆就让阿兄带着人去一城一县的问吧,愿意归顺大唐的,就算他们是大唐人,给他们登记造册,以后就算北周再有什么人站出来,这些地方也不属于他们了。”
这个方法倒也行,虽然没有人头算功劳,但兵不血刃也算是最好的方式,而且只要拿下那些地方,就都算这些人的功勋,还没有什么危险,挺好。
于是李弘冀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命令,不过他也不笨,想想也知道了现在的情况,他意思意思的给北周发出了警告信号,然而北周这个时候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就按照李从嘉所说,开始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走。
其实别的人都觉得李弘冀这一次应该很顺利,然而实际上还真不怎么顺利,北周的地盘很大,被地震波及到的地方也是有限,李弘冀从北面的邢州开始收复,这里基本上没怎么受到影响,而这里驻守城池的是李继勋的铁杆粉丝。
虽然李继勋现在已经死了,但人家也想过过当皇帝的瘾啊,甚至他还觉得大梁那里乱成这样,说不定他努力一下就能直接带兵进京,拿下皇位!
在这个时候让他投降大唐?门都没有!
李弘冀也是有耐心,一连问了三遍:你确定不投降吗?
对方回答的很硬气:投降你母亲。
这一句彻底点燃了李弘冀的怒火,真是许多年不出手,这些人就当他是软柿子了?
于是本来以为很和平的收复工作,让李弘冀硬是搞出了腥风血雨的既视感。
李从嘉目瞪口呆半天之后,对于过来报信且略有些忐忑的李仲寓问道:“你这是什么表情?”
李仲寓如今现在也算是半大不小,皇家的孩子成熟的早,纵然他有李从嘉宠着,可是接触的人多,给他灌输的思想就多,他也就知道的越多。
李仲寓问道:“阿爹会罚伯父吗?”
李从嘉挑眉:“谁跟你说的?”
李仲寓认真说道:“没人跟我说,是我自己想的,之前阿爹不是说不想对北周用兵?”
李从嘉微微一笑将李仲寓抱到腿上说道:“并不是不想用兵,而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但是显然对方并没有理解我的一片苦心,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你伯父做的没有问题,说吧,谁让你来问的?”
李仲寓吐了吐舌头说道:“是伯父家的五郎担心伯父会被罚,阿爹,你不要怪他好不好?”
李从嘉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不怪,他只是担心自己的父亲而已,就是你们懂得还不够多,还要继续学习才好,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你们慢慢会了解。”
北周的坚决抵抗不仅仅让李弘冀意外,让李从嘉也很意外,他本来以为北周现在情况应该很不好,但是显然,这个不好也是分地方的,很多地方的刺史之类的正好就借着这个时候脱离北周掌控。
有的军阀觉得自己实力足够,就准备自立为王,有的军阀琢磨着自己实力比较弱,就干脆找人结盟,甚至还有人对庞谦俯首称臣。
一时间偌大的北周四分五裂,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
对此李从嘉也是唏嘘得很,不过既然北周不领情,他也不会圣母到对方不愿意还要用爱感化,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么对不起,我们就不给你们面子了。
李从嘉直接给李弘冀了一道手谕让他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能用嘴就不用拳头,能怀柔的就怀柔,不能的就直接揍,没啥好说的。
李弘冀本来之前还有些放不开手脚,生怕自己做的过火惹李从嘉不高兴,现在估计朝中很多人想要替代他,他当然是不想回去的。
现在李从嘉给了他这道手谕,李弘冀瞬间放心大胆的开始干,他也将李从嘉的意思落实的很好,能够说服对面投降的,他就努力说服,不能说服的就直接打,几天下来,邢州就直接落入了大唐的手中,而原本的邢州刺史……不好意思,你都带上未来天子的母亲了,那么必须不能留。
李从嘉看着李弘冀的战报微微一笑说道:“阿兄还真是能干,通知内阁选一些人去接手邢州吧,我记得他当初走的时候,没带多少能够直接上任的文官。”
事实上,根本就没带,毕竟能不能打下来还两说,带点文官过去是用来拖后腿的吗?当然不能带他们了。
而且打下来以后再让人过去也是可以的。
然而就在内阁选人的时候,李弘冀又派人发来一封信。
李从嘉本来还在纳闷,捷报刚刚发过来,有什么事情不能一起发?或者在发捷报的时候,还没有出事?可会出什么事呢?难道邢州那边有反复?
李从嘉赶忙拆开信,结果拆开之后看了一眼开头就知道,邢州大概是没有出问题,接着往下看之后,他才明白出问题的是契丹。
本来这件事情也不值得李弘冀专门给李从嘉写一封信,可问题就在于,李弘冀在拿下邢州之后,又收留了小黄室韦这个部族!
而小黄室韦之所以会跑到大唐,则是因为他们已经反了契丹,表示自此跟契丹势不两立!
这让李从嘉十分不解,之前耶律璟在的时候,怎么没见小黄室韦反契丹?现在耶律贤上位了,小黄室韦反而跑了出来,这说明什么?难道耶律贤比耶律璟还神经病?
不应该啊,他记得耶律贤算是契丹少有的明君,他执政期间契丹出现过中兴之相,可惜的是他身体不好,死得早,导致契丹的中兴几乎是昙花一现般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耶律贤也不像是会将手下人逼到造反的人。
小黄室韦造反之后发现打不过契丹,一转头就跑过来找李弘冀求庇护求投喂,并且甘愿做大唐人,以后都不会再回契丹,大唐给他们安排到哪里就是哪里。
这样的姿态不可谓不低了,李弘冀当时就很茫然,难道在大唐的生活比你们在契丹的生活还舒服吗?
他想让投降的,人家不投降,他压根没想过的,却跑来找他,李弘冀只能给李从嘉写了信,信上的重点其实是:契丹已经派军队过来捉拿小黄室韦的人了,我们管吗?
李从嘉无奈,管啊,怎么能不管?你都把人收留下来了,摆明了就是要管了好吗?
打契丹跟打如今的北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北周那些军阀在各方面都没有办法跟李弘冀带的军队比,但是契丹的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李弘冀,所以派出来的将领应该不简单,再加上物资充足的话……李从嘉决定再给李弘冀调送一批物资过去。
他想了想顺便又让杨新以个体商人的身份带些粮食之类的去大梁,看能不能帮助一些人,不管怎么说,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李弘冀拿到物资之后,十分哈皮的转头就跟契丹军掐了起来,结果一大照面,对面就被大唐的远程火力给打懵了。
想契丹人一向擅长骑射,以往跟中原人打仗都是他们骑在马上搞远程打击,弄的中原人无法回手,什么时候变成了他们被中原人的远程武器打的抱头鼠窜?
是真的抱头鼠窜,最坑爹的是就算跑也不一定能够跑的过对方。
耶律贤比耶律璟的好处在他比较正常,不那么疯也不那么神经病,一看到事不可为,立刻就跟大唐议和,表示我们不打了,以后我们还是井水不犯河水,小黄室韦的事情我们不再追究,你们愿意收留就收留吧。
李从嘉本来想要趁机跟耶律贤要点好处,毕竟他们算是战胜国啊,怎么能不要好处呢?结果被以释雪庭为首的诸位大臣给打了回来:眼看就要登基大典了,你就别抽风了好吗?
是的,马上就要举办典礼,到了如今整个朝廷从上到下的想法就是:别出事,让这个典礼顺利完成比什么都强,基本上各地都出在一种维稳的状态。
李从嘉十分遗憾地跟释雪庭说道:“哎,我们打赢了哎,凭什么不能要东西?”
释雪庭面无表情说道:“不要想那个了,这里有杨新送回来的信,这个或许你更感兴趣,看看吧。”
李从嘉接过来说道:“杨新最近过的怎么样?之前我让他过去后来想想还是太危险了,万一那里有瘟疫怎么办?不管他说了什么,等等你给他写信,让他赶紧回来,实在不行就留下几个人,多给他们一些钱和药材,当然尽量别让自己人留在那里了。”
释雪庭微微一笑:“你看完再说吧。”
李从嘉挑了挑眉嘀咕了一句:“神神秘秘的。”
结果等他拆开信,读完了之后,抬起头就是一脸的茫然:“这……这是啥意思?”
第164章
释雪庭接过信看了一眼笑道:“这不是好事吗?”
李从嘉一脸怀疑:“可我怎么总觉得这里面有套呢?北周百姓主动向大唐投降?”
是的, 杨新些回来的信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其实除了这封信还有一个跟万言书似的东西, 上面是不知道谁写的愿意投降的话,下面全是一些签名, 不会签名的就按的手印。
李从嘉从来不相信世界上有白吃的午餐,想想之前李弘冀劝降的时候,北周的将领都义正言辞不肯投降, 就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其实不小, 现在杨新不声不响就搞了这么个东西出来,让李从嘉很怀疑这傻孩子是不是被人骗了。
要么就是他把别人骗了, 只不过这个可能性……李从嘉决定暂时先放到一边。
释雪庭对自己的徒弟倒是有信心,见李从嘉实在怀疑,只说道:“再等等吧,也不知道他是跟谁学的,第一封信从来不会说到重点, 等他回来该好好收拾了。”
李从嘉点头, 问题就在于这货这么干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都需要再写一封信打补丁, 不知道这年头信件传递不易吗?就算他们有专门的通道, 两封信间隔时间也很长,等的都要急死了。
李从嘉暗搓搓说道:“下次他再这样不一次把话说清楚, 就让他自己送信,比信使慢就揍他!”
释雪庭:……
你真的确定不是想要趁机揍十一郎吗?
好在杨新的第二封信也就慢了几天,这一次他比较机灵, 直接检讨了自己之前犯得错误,然后详细解释了一下,说现在北周是老百姓希望向大唐投降,但是当官的不愿意。
老百姓的反应也算是反应了官员们的不作为,在大梁遭遇地震之后,北周并没有像李从嘉想象的那样开始救援,而是诸位官员自扫门前雪,先把自己家里值钱的东西往外运,并且举家离开大梁,至于老百姓?他们才不管这些人的死活。
官员都这样做,剩下有能力的那些富商们也都纷纷效仿,最后震区留下来的就都是那些老百姓。
杨新在信里形容如今的大梁已经是人间地狱,到处都是纷乱倒塌的房屋,死去的人被草席一裹就匆匆下葬,活着的人仿若行尸走肉,为了活下去,甚至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景象。
杨新从小生活也不太好,吃不饱穿不暖也是有的,然而人吃人的事情从来没见过,后来跟着李从嘉和释雪庭,连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都少,见到这样的情景直接被刺激狠了。
于是他差点把自己的口粮都捐献出去,亏了他手下人还有理智,阻止了他自杀式的行为,避免他饿死在北周。
然后杨新就打算大批量的掉粮食赈灾,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体内的理性基因代替了感性基因,开始思考就这么用大批粮食赈灾,大唐得不到任何好处,李从嘉应该不会同意。
不不不,李从嘉或许会同意,然而他的同意估计都走不出内阁。
于是杨新就搞出了这么一个万言书,反正现在大梁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官员留下来,老百姓现在是只要有人能够救他们,那就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一般的存在。
李从嘉看着手里的这份万言书,抬头看着释雪庭说道:“这事儿……有点麻烦。”
岂止是有点麻烦,是非常麻烦,如果想要去赈灾大梁,首先李从嘉就要再派个人去打,毕竟他们跟大梁中间还隔着一个河南府。
河南府如今还有军阀统治,并且拒绝臣服大唐,这种情况下除了去打也没有别的办法,然而想要调兵至少要先通过枢密院,大家达成一致之后再出兵,然而调兵运送粮草这都是一个过程,赶路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大梁要死多少人?
毕竟杨新在信中说道了瘟疫的事情,那边瘟疫已经初现威力,就算杨新已经努力在预防,可是他一个人在这样的灾害面前,最多也就是救那么几个,没有太大作为。
就在李从嘉让桃符和春生分别去通知内阁和枢密院的时候,范质和魏仁浦就联袂而来,一进来就老泪纵横的请求李从嘉救救北周。
李从嘉被他们哭的一阵发懵,俩忙说道:“两位老先生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释雪庭倒是马上就理解了李从嘉的想法,实际上就算是他在知道北周如今的惨状之后,也有些于心不忍,那无关乎国家之间的恩怨,只是站在同为人族的立场上。
“把内阁大臣和枢密院诸位都喊过来吧,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这算不上天真,也没什么不好。”释雪庭倒是觉得,到了如今李从嘉还能保有这一处内心的柔软,总比变成一个为了权利野心不择手段的人要好。
不过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释雪庭或许就不会这么喜欢李从嘉了。
没有任何人的爱真的可以永恒,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改变,而到如今释雪庭对李从嘉的感情没有变浅,一直在加深,更多的是因为李从嘉一直都很清醒,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
李从嘉得到了释雪庭的鼓励,他对释雪庭或许有一种盲从的心里,总觉得释雪庭都没有反对的事情,那么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所以他放心的将众人都喊了过来,准备开个会。
众人本来都在担心他们家老大这次不会又是有什么奇怪借口不想登基吧?
每天都担心上司不肯登基的估计全世界也就只有他们这些人了,想想也是心酸。
等听了李从嘉的意思之后,众人居然都松了口气,不是拒绝登基就好,别的都好说。
李从嘉虽然觉得自己的心软很不合时宜,不过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接受度还好,尤其是王溥,作为整个大唐唯一一个在道德上几乎没有瑕疵,心中也有着些许悲天悯人情怀的人,王溥对于李从嘉这个说法接受度很高。
他也觉得,现在大唐再继续打北周,跟之前所说的报仇什么的都已经无关,而是在压榨百姓。
赵匡胤干脆说道:“如今北周群龙无首,不如这时候劝降吧,降了一切都好说,不降那就不能怪我们了。”
这似乎是最好的方法,李从嘉仰头想了想之后问道:“之前北周除了李继勋以及谢桦,还有别的能拿出手的人吗?”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居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李继勋反叛自立为帝之后,北周原本的许多官员都离开了那里,这些人或许在之前南北周要合二为一的政治交锋之中并没有落到下乘。
但是李继勋上台之后就不好说了,当然表面上这些人肯定是要表现出自己对造反之人的不屑。
这样李继勋手下都是依靠着他那些老兄弟在撑着,否则也不会让谢桦趁机而入,如果不是这次李继勋将谢桦退到了前台,李从嘉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谢桦这个人是谁!
李从嘉见大家都没有回答的意思,干脆说道:“既然如此,估计此时他们也没时间回应要不要投降这件事情,干脆就让阿兄带着人去一城一县的问吧,愿意归顺大唐的,就算他们是大唐人,给他们登记造册,以后就算北周再有什么人站出来,这些地方也不属于他们了。”
这个方法倒也行,虽然没有人头算功劳,但兵不血刃也算是最好的方式,而且只要拿下那些地方,就都算这些人的功勋,还没有什么危险,挺好。
于是李弘冀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命令,不过他也不笨,想想也知道了现在的情况,他意思意思的给北周发出了警告信号,然而北周这个时候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就按照李从嘉所说,开始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走。
其实别的人都觉得李弘冀这一次应该很顺利,然而实际上还真不怎么顺利,北周的地盘很大,被地震波及到的地方也是有限,李弘冀从北面的邢州开始收复,这里基本上没怎么受到影响,而这里驻守城池的是李继勋的铁杆粉丝。
虽然李继勋现在已经死了,但人家也想过过当皇帝的瘾啊,甚至他还觉得大梁那里乱成这样,说不定他努力一下就能直接带兵进京,拿下皇位!
在这个时候让他投降大唐?门都没有!
李弘冀也是有耐心,一连问了三遍:你确定不投降吗?
对方回答的很硬气:投降你母亲。
这一句彻底点燃了李弘冀的怒火,真是许多年不出手,这些人就当他是软柿子了?
于是本来以为很和平的收复工作,让李弘冀硬是搞出了腥风血雨的既视感。
李从嘉目瞪口呆半天之后,对于过来报信且略有些忐忑的李仲寓问道:“你这是什么表情?”
李仲寓如今现在也算是半大不小,皇家的孩子成熟的早,纵然他有李从嘉宠着,可是接触的人多,给他灌输的思想就多,他也就知道的越多。
李仲寓问道:“阿爹会罚伯父吗?”
李从嘉挑眉:“谁跟你说的?”
李仲寓认真说道:“没人跟我说,是我自己想的,之前阿爹不是说不想对北周用兵?”
李从嘉微微一笑将李仲寓抱到腿上说道:“并不是不想用兵,而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但是显然对方并没有理解我的一片苦心,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你伯父做的没有问题,说吧,谁让你来问的?”
李仲寓吐了吐舌头说道:“是伯父家的五郎担心伯父会被罚,阿爹,你不要怪他好不好?”
李从嘉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不怪,他只是担心自己的父亲而已,就是你们懂得还不够多,还要继续学习才好,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你们慢慢会了解。”
北周的坚决抵抗不仅仅让李弘冀意外,让李从嘉也很意外,他本来以为北周现在情况应该很不好,但是显然,这个不好也是分地方的,很多地方的刺史之类的正好就借着这个时候脱离北周掌控。
有的军阀觉得自己实力足够,就准备自立为王,有的军阀琢磨着自己实力比较弱,就干脆找人结盟,甚至还有人对庞谦俯首称臣。
一时间偌大的北周四分五裂,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
对此李从嘉也是唏嘘得很,不过既然北周不领情,他也不会圣母到对方不愿意还要用爱感化,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么对不起,我们就不给你们面子了。
李从嘉直接给李弘冀了一道手谕让他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能用嘴就不用拳头,能怀柔的就怀柔,不能的就直接揍,没啥好说的。
李弘冀本来之前还有些放不开手脚,生怕自己做的过火惹李从嘉不高兴,现在估计朝中很多人想要替代他,他当然是不想回去的。
现在李从嘉给了他这道手谕,李弘冀瞬间放心大胆的开始干,他也将李从嘉的意思落实的很好,能够说服对面投降的,他就努力说服,不能说服的就直接打,几天下来,邢州就直接落入了大唐的手中,而原本的邢州刺史……不好意思,你都带上未来天子的母亲了,那么必须不能留。
李从嘉看着李弘冀的战报微微一笑说道:“阿兄还真是能干,通知内阁选一些人去接手邢州吧,我记得他当初走的时候,没带多少能够直接上任的文官。”
事实上,根本就没带,毕竟能不能打下来还两说,带点文官过去是用来拖后腿的吗?当然不能带他们了。
而且打下来以后再让人过去也是可以的。
然而就在内阁选人的时候,李弘冀又派人发来一封信。
李从嘉本来还在纳闷,捷报刚刚发过来,有什么事情不能一起发?或者在发捷报的时候,还没有出事?可会出什么事呢?难道邢州那边有反复?
李从嘉赶忙拆开信,结果拆开之后看了一眼开头就知道,邢州大概是没有出问题,接着往下看之后,他才明白出问题的是契丹。
本来这件事情也不值得李弘冀专门给李从嘉写一封信,可问题就在于,李弘冀在拿下邢州之后,又收留了小黄室韦这个部族!
而小黄室韦之所以会跑到大唐,则是因为他们已经反了契丹,表示自此跟契丹势不两立!
这让李从嘉十分不解,之前耶律璟在的时候,怎么没见小黄室韦反契丹?现在耶律贤上位了,小黄室韦反而跑了出来,这说明什么?难道耶律贤比耶律璟还神经病?
不应该啊,他记得耶律贤算是契丹少有的明君,他执政期间契丹出现过中兴之相,可惜的是他身体不好,死得早,导致契丹的中兴几乎是昙花一现般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耶律贤也不像是会将手下人逼到造反的人。
小黄室韦造反之后发现打不过契丹,一转头就跑过来找李弘冀求庇护求投喂,并且甘愿做大唐人,以后都不会再回契丹,大唐给他们安排到哪里就是哪里。
这样的姿态不可谓不低了,李弘冀当时就很茫然,难道在大唐的生活比你们在契丹的生活还舒服吗?
他想让投降的,人家不投降,他压根没想过的,却跑来找他,李弘冀只能给李从嘉写了信,信上的重点其实是:契丹已经派军队过来捉拿小黄室韦的人了,我们管吗?
李从嘉无奈,管啊,怎么能不管?你都把人收留下来了,摆明了就是要管了好吗?
打契丹跟打如今的北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北周那些军阀在各方面都没有办法跟李弘冀带的军队比,但是契丹的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李弘冀,所以派出来的将领应该不简单,再加上物资充足的话……李从嘉决定再给李弘冀调送一批物资过去。
他想了想顺便又让杨新以个体商人的身份带些粮食之类的去大梁,看能不能帮助一些人,不管怎么说,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李弘冀拿到物资之后,十分哈皮的转头就跟契丹军掐了起来,结果一大照面,对面就被大唐的远程火力给打懵了。
想契丹人一向擅长骑射,以往跟中原人打仗都是他们骑在马上搞远程打击,弄的中原人无法回手,什么时候变成了他们被中原人的远程武器打的抱头鼠窜?
是真的抱头鼠窜,最坑爹的是就算跑也不一定能够跑的过对方。
耶律贤比耶律璟的好处在他比较正常,不那么疯也不那么神经病,一看到事不可为,立刻就跟大唐议和,表示我们不打了,以后我们还是井水不犯河水,小黄室韦的事情我们不再追究,你们愿意收留就收留吧。
李从嘉本来想要趁机跟耶律贤要点好处,毕竟他们算是战胜国啊,怎么能不要好处呢?结果被以释雪庭为首的诸位大臣给打了回来:眼看就要登基大典了,你就别抽风了好吗?
是的,马上就要举办典礼,到了如今整个朝廷从上到下的想法就是:别出事,让这个典礼顺利完成比什么都强,基本上各地都出在一种维稳的状态。
李从嘉十分遗憾地跟释雪庭说道:“哎,我们打赢了哎,凭什么不能要东西?”
释雪庭面无表情说道:“不要想那个了,这里有杨新送回来的信,这个或许你更感兴趣,看看吧。”
李从嘉接过来说道:“杨新最近过的怎么样?之前我让他过去后来想想还是太危险了,万一那里有瘟疫怎么办?不管他说了什么,等等你给他写信,让他赶紧回来,实在不行就留下几个人,多给他们一些钱和药材,当然尽量别让自己人留在那里了。”
释雪庭微微一笑:“你看完再说吧。”
李从嘉挑了挑眉嘀咕了一句:“神神秘秘的。”
结果等他拆开信,读完了之后,抬起头就是一脸的茫然:“这……这是啥意思?”
第164章
释雪庭接过信看了一眼笑道:“这不是好事吗?”
李从嘉一脸怀疑:“可我怎么总觉得这里面有套呢?北周百姓主动向大唐投降?”
是的, 杨新些回来的信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其实除了这封信还有一个跟万言书似的东西, 上面是不知道谁写的愿意投降的话,下面全是一些签名, 不会签名的就按的手印。
李从嘉从来不相信世界上有白吃的午餐,想想之前李弘冀劝降的时候,北周的将领都义正言辞不肯投降, 就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其实不小, 现在杨新不声不响就搞了这么个东西出来,让李从嘉很怀疑这傻孩子是不是被人骗了。
要么就是他把别人骗了, 只不过这个可能性……李从嘉决定暂时先放到一边。
释雪庭对自己的徒弟倒是有信心,见李从嘉实在怀疑,只说道:“再等等吧,也不知道他是跟谁学的,第一封信从来不会说到重点, 等他回来该好好收拾了。”
李从嘉点头, 问题就在于这货这么干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都需要再写一封信打补丁, 不知道这年头信件传递不易吗?就算他们有专门的通道, 两封信间隔时间也很长,等的都要急死了。
李从嘉暗搓搓说道:“下次他再这样不一次把话说清楚, 就让他自己送信,比信使慢就揍他!”
释雪庭:……
你真的确定不是想要趁机揍十一郎吗?
好在杨新的第二封信也就慢了几天,这一次他比较机灵, 直接检讨了自己之前犯得错误,然后详细解释了一下,说现在北周是老百姓希望向大唐投降,但是当官的不愿意。
老百姓的反应也算是反应了官员们的不作为,在大梁遭遇地震之后,北周并没有像李从嘉想象的那样开始救援,而是诸位官员自扫门前雪,先把自己家里值钱的东西往外运,并且举家离开大梁,至于老百姓?他们才不管这些人的死活。
官员都这样做,剩下有能力的那些富商们也都纷纷效仿,最后震区留下来的就都是那些老百姓。
杨新在信里形容如今的大梁已经是人间地狱,到处都是纷乱倒塌的房屋,死去的人被草席一裹就匆匆下葬,活着的人仿若行尸走肉,为了活下去,甚至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景象。
杨新从小生活也不太好,吃不饱穿不暖也是有的,然而人吃人的事情从来没见过,后来跟着李从嘉和释雪庭,连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都少,见到这样的情景直接被刺激狠了。
于是他差点把自己的口粮都捐献出去,亏了他手下人还有理智,阻止了他自杀式的行为,避免他饿死在北周。
然后杨新就打算大批量的掉粮食赈灾,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体内的理性基因代替了感性基因,开始思考就这么用大批粮食赈灾,大唐得不到任何好处,李从嘉应该不会同意。
不不不,李从嘉或许会同意,然而他的同意估计都走不出内阁。
于是杨新就搞出了这么一个万言书,反正现在大梁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官员留下来,老百姓现在是只要有人能够救他们,那就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一般的存在。
李从嘉看着手里的这份万言书,抬头看着释雪庭说道:“这事儿……有点麻烦。”
岂止是有点麻烦,是非常麻烦,如果想要去赈灾大梁,首先李从嘉就要再派个人去打,毕竟他们跟大梁中间还隔着一个河南府。
河南府如今还有军阀统治,并且拒绝臣服大唐,这种情况下除了去打也没有别的办法,然而想要调兵至少要先通过枢密院,大家达成一致之后再出兵,然而调兵运送粮草这都是一个过程,赶路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大梁要死多少人?
毕竟杨新在信中说道了瘟疫的事情,那边瘟疫已经初现威力,就算杨新已经努力在预防,可是他一个人在这样的灾害面前,最多也就是救那么几个,没有太大作为。
就在李从嘉让桃符和春生分别去通知内阁和枢密院的时候,范质和魏仁浦就联袂而来,一进来就老泪纵横的请求李从嘉救救北周。
李从嘉被他们哭的一阵发懵,俩忙说道:“两位老先生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