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礼物
刘琰这儿收着好几幅赵磊的画,赵磊爱画也擅画,他的画技那是不用一夸再夸了。如果他画的真不好,京城里那么多人就算拜高踩低,也不会个个都来寻他画肖像。
这本画谱,画的很好,但是看得出来画技还有粗疏之处,颜色上的也未必都一样匀净,要是赵磊来画,肯定不会这样的。
赵磊现在在翰墨馆待着,那儿会画画的人不少,刘琰又不认得,上哪儿去猜中是谁画的。
她把画谱翻完了,也没看到个落款儿印章之类的。
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下次见着三姐姐问一声就是了。
“昨天内宫监送的灯里挑两盏,再把这缎子拿两匹颜色鲜亮的送到麓景轩去吧。”
桂圆应了一声,出来吩咐人收拾东西去麓景轩。
两处离得近,豆羹病倒是好了,这些日子打点起精神当差,比之前倒更显得沉稳谨慎了。李尚宫冷眼瞧了几天,放心之余,也不无感慨。
豆羹以前还是过得顺当,人呢,不狠狠吃几次亏,那肯定学不乖。现在看着不是就沉静多了吗?
安和宫里刘琰又咳嗽了一通,泪都咳出来了,李尚宫也顾不得这些东西都是谁送的,赶紧让人都搬出去,刘琰唯一坚持留下来的就是那本画谱了。
看一遍笑一遍,尤其是那两只斗鸡和后来的一碗鸡汤,象是那情景就在眼前一样。
这画画的人是谁呢?倒真是不俗。
上元节不管有多少菜肴上来,一碗汤圆是少不了的,刘琰窝在安和宫里,灯没得看,戏也没得听,汤圆是端上来了,李尚宫却紧张的劝说:“公主吃一颗应应景就行了,这个又黏,馅儿又甜,吃了嗓子要不舒服的——也容易积食。”
平时也不觉得这东西好吃,可这会儿明说了只能吃一颗,反而显得物以稀为贵。刘琰细嚼慢咽把这一颗汤圆吃了,感觉很是意犹未尽。
可李尚宫是再不敢给她吃了,哄着说:“公主尝尝这道梅汁豆腐,膳房小宋说这是他师傅特意做的,又清淡又开胃。”
刘琰尝了一口豆腐,确实酸酸的带着甜味。
可是这些日子吃的菜全是这个味儿的,不能与药性相冲,不能与病情相克,一定得清淡,还得滋养……
真是难为膳房那帮人了,大概天天挖空心思的琢磨菜色,生怕伺候得不好反而获罪。
李尚宫见公主嘴边带笑,还以为是这菜进得好,忙又舀了一勺:“豆腐易克化,公主多吃两口也无妨。”还打定主意,回头跟膳房的人说,要放赏,公主既然爱吃,那这道豆腐要常备着。
刘琰不知道李尚宫误会了,后来隔三岔五的能在桌上看见这道豆腐呈上来,还着纳闷过。
眼下刘琰可只顾着过节了。
虽然她在安和宫里不能出去,可安和宫里也十分热闹。刘雨过来了一趟,陪她说了一会儿话。刘纹和刘琪两个也来过,刘琰是亲姑姑,他们住得近,不来探望一趟不太说得过去。
但他们走了之后银杏不大高兴,小声抱怨:“纹郡主怕成那样子,都不敢叫弟弟进殿来,象是一进来就沾了咱们的病气要害了他一样。”
桂圆瞅她一眼,银杏一向怕她,可这会儿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她这哪是来探病,就是来走个过场,专给人添堵来的。”
都说大皇子妃活着时不讨人喜欢,纹郡主这一点倒是象她娘。
桂圆顺手把一块糕塞到她嘴里,这下算是把她的嘴给堵住了。银杏两手都端着东西腾不出空,又不能把糕吐了,只能努力的往下咽,腮上圆圆的鼓出一块,噎得直瞪眼,还得跟桂圆的教训。
“你别总是看郡主不顺眼,她啊……”桂圆最后长话短说:“她母亲活着时没好好教她,她现在想做个好姐姐护着弟弟,只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
说起来郡主也不过是个孩子,可一朝没了娘,爹又对他们不上心,皇上和皇后……毕竟隔了一辈,也不亲。宫里不少人也是看在这一点,对他们姐弟二人多体谅三分。
银杏心直口快,可是话不能乱说,乱说话不但会害了她自己,还得给公主添麻烦。
其实桂圆心里也觉得纹郡主这样下去不是个长法,曹皇后指派的尚宫和嬷嬷宫规教得不错,但是如何为人处世,这个旁人教不来。似乎有人天生就格外灵秀,言语伶俐讨人喜欢,亲朋好友间人缘儿好,街坊邻里也处得来。有人就不成,一辈子几十年过来,硬是一个能说句话的朋友都没有。
皇上和皇后打发人来了几次,皇上让人送了一盒玉书签给她赏玩,这是下头人进献皇上的,这玉做的书签和纸一样薄,晶莹透亮,隔着书签可以看清楚下面书页上的字,玉质之佳是不用说了,这份做工手艺更可称得上是一绝。
刘琰都没从盒子里取出来,就打开看了看。
好是好,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实用,别说跌了砸了,就算手劲大一点,没准儿都能把它捏碎。
曹皇后送了个枕头。
枕头里塞的是菊花、竹叶、莲心,还有荷叶和茉莉,闻着苦中带着香气,是曹皇后亲手做的。
李尚宫捧着枕头,活象那是件了不得的宝贝——实际上也确实了不得,曹皇后这两年不大做针线了,除了皇上身上穿的,也就是公主这里了。尤其这正月里,本来规矩是不拿针线的,曹皇后这是心疼女儿,特意送这么个药枕过来。
刘琰拿过枕头压在脸上闻了闻,虽然鼻塞头沉,也觉得这个枕头挺好闻的。
四皇子也差毛德过来了一趟,说还有一样东西送她,不过要到晚膳之后才能看见。
刘琰好奇的问:“也是灯笼吗?”
毛德笑着说:“这个奴婢可不能说,到时候公主就知道了。”
不说就不说吧,反正也快了。
刘琰想着,大姐姐一家说不定正在吃团圆饭,二姐姐可能会对着月色和灯盏吟两句诗,三姐姐不知道和姐夫合好了没有……父皇母后那里宴席应该正热闹的时候。
这本画谱,画的很好,但是看得出来画技还有粗疏之处,颜色上的也未必都一样匀净,要是赵磊来画,肯定不会这样的。
赵磊现在在翰墨馆待着,那儿会画画的人不少,刘琰又不认得,上哪儿去猜中是谁画的。
她把画谱翻完了,也没看到个落款儿印章之类的。
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下次见着三姐姐问一声就是了。
“昨天内宫监送的灯里挑两盏,再把这缎子拿两匹颜色鲜亮的送到麓景轩去吧。”
桂圆应了一声,出来吩咐人收拾东西去麓景轩。
两处离得近,豆羹病倒是好了,这些日子打点起精神当差,比之前倒更显得沉稳谨慎了。李尚宫冷眼瞧了几天,放心之余,也不无感慨。
豆羹以前还是过得顺当,人呢,不狠狠吃几次亏,那肯定学不乖。现在看着不是就沉静多了吗?
安和宫里刘琰又咳嗽了一通,泪都咳出来了,李尚宫也顾不得这些东西都是谁送的,赶紧让人都搬出去,刘琰唯一坚持留下来的就是那本画谱了。
看一遍笑一遍,尤其是那两只斗鸡和后来的一碗鸡汤,象是那情景就在眼前一样。
这画画的人是谁呢?倒真是不俗。
上元节不管有多少菜肴上来,一碗汤圆是少不了的,刘琰窝在安和宫里,灯没得看,戏也没得听,汤圆是端上来了,李尚宫却紧张的劝说:“公主吃一颗应应景就行了,这个又黏,馅儿又甜,吃了嗓子要不舒服的——也容易积食。”
平时也不觉得这东西好吃,可这会儿明说了只能吃一颗,反而显得物以稀为贵。刘琰细嚼慢咽把这一颗汤圆吃了,感觉很是意犹未尽。
可李尚宫是再不敢给她吃了,哄着说:“公主尝尝这道梅汁豆腐,膳房小宋说这是他师傅特意做的,又清淡又开胃。”
刘琰尝了一口豆腐,确实酸酸的带着甜味。
可是这些日子吃的菜全是这个味儿的,不能与药性相冲,不能与病情相克,一定得清淡,还得滋养……
真是难为膳房那帮人了,大概天天挖空心思的琢磨菜色,生怕伺候得不好反而获罪。
李尚宫见公主嘴边带笑,还以为是这菜进得好,忙又舀了一勺:“豆腐易克化,公主多吃两口也无妨。”还打定主意,回头跟膳房的人说,要放赏,公主既然爱吃,那这道豆腐要常备着。
刘琰不知道李尚宫误会了,后来隔三岔五的能在桌上看见这道豆腐呈上来,还着纳闷过。
眼下刘琰可只顾着过节了。
虽然她在安和宫里不能出去,可安和宫里也十分热闹。刘雨过来了一趟,陪她说了一会儿话。刘纹和刘琪两个也来过,刘琰是亲姑姑,他们住得近,不来探望一趟不太说得过去。
但他们走了之后银杏不大高兴,小声抱怨:“纹郡主怕成那样子,都不敢叫弟弟进殿来,象是一进来就沾了咱们的病气要害了他一样。”
桂圆瞅她一眼,银杏一向怕她,可这会儿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她这哪是来探病,就是来走个过场,专给人添堵来的。”
都说大皇子妃活着时不讨人喜欢,纹郡主这一点倒是象她娘。
桂圆顺手把一块糕塞到她嘴里,这下算是把她的嘴给堵住了。银杏两手都端着东西腾不出空,又不能把糕吐了,只能努力的往下咽,腮上圆圆的鼓出一块,噎得直瞪眼,还得跟桂圆的教训。
“你别总是看郡主不顺眼,她啊……”桂圆最后长话短说:“她母亲活着时没好好教她,她现在想做个好姐姐护着弟弟,只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
说起来郡主也不过是个孩子,可一朝没了娘,爹又对他们不上心,皇上和皇后……毕竟隔了一辈,也不亲。宫里不少人也是看在这一点,对他们姐弟二人多体谅三分。
银杏心直口快,可是话不能乱说,乱说话不但会害了她自己,还得给公主添麻烦。
其实桂圆心里也觉得纹郡主这样下去不是个长法,曹皇后指派的尚宫和嬷嬷宫规教得不错,但是如何为人处世,这个旁人教不来。似乎有人天生就格外灵秀,言语伶俐讨人喜欢,亲朋好友间人缘儿好,街坊邻里也处得来。有人就不成,一辈子几十年过来,硬是一个能说句话的朋友都没有。
皇上和皇后打发人来了几次,皇上让人送了一盒玉书签给她赏玩,这是下头人进献皇上的,这玉做的书签和纸一样薄,晶莹透亮,隔着书签可以看清楚下面书页上的字,玉质之佳是不用说了,这份做工手艺更可称得上是一绝。
刘琰都没从盒子里取出来,就打开看了看。
好是好,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实用,别说跌了砸了,就算手劲大一点,没准儿都能把它捏碎。
曹皇后送了个枕头。
枕头里塞的是菊花、竹叶、莲心,还有荷叶和茉莉,闻着苦中带着香气,是曹皇后亲手做的。
李尚宫捧着枕头,活象那是件了不得的宝贝——实际上也确实了不得,曹皇后这两年不大做针线了,除了皇上身上穿的,也就是公主这里了。尤其这正月里,本来规矩是不拿针线的,曹皇后这是心疼女儿,特意送这么个药枕过来。
刘琰拿过枕头压在脸上闻了闻,虽然鼻塞头沉,也觉得这个枕头挺好闻的。
四皇子也差毛德过来了一趟,说还有一样东西送她,不过要到晚膳之后才能看见。
刘琰好奇的问:“也是灯笼吗?”
毛德笑着说:“这个奴婢可不能说,到时候公主就知道了。”
不说就不说吧,反正也快了。
刘琰想着,大姐姐一家说不定正在吃团圆饭,二姐姐可能会对着月色和灯盏吟两句诗,三姐姐不知道和姐夫合好了没有……父皇母后那里宴席应该正热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