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秦诺眼眸中闪过深思。
  出了乾元殿,秦诺一个人走在树林中。茂密的树影交错斑驳,这一片林子,秦诺专门吩咐御花园的工匠不要过分修整,让树木任意生长,同时清除地上过多的装饰和奇花异草。
  甚至连汉白玉和鹅卵石铺就的小道都移开了,只留下清新湿润的泥土。
  一个人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格外适合思考。每当朝堂上有让他烦躁的事情。他就会过来这边,一个人徘徊不停。在机械式的走动中放松心情,活动脑筋。
  宫中已经渐渐习惯了他的这个小嗜好。甚至在密林之中,都不会安排人跟随服侍。
  走了片刻,他还是无法冷静下来,终于抬头低呼了一声。
  “方源。”
  年轻的侍卫身影立刻出现在树林之下。
  方源现在干的活儿,跟自己的暗卫没什么差别了,弄得陈公公他们都松散了下来,上次老头子还乐滋滋地说终于可以养个老了。
  “有一件事情,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论理,他不应该将这种军机大事告诉方源,尤其他是南朝之人,难免勾起往事,心怀故国。
  但是秦诺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说这件事了。
  霍幼绢秉持保守立场,建议徐徐图之,他知道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心中的愤怒就是无法压抑。而许敏才或者东泊这些人,问了肯定也是跟霍幼绢一样的看法。
  方源静静地听着,从头到尾,他神情都没有太大变化,仿佛是早已预料。秦诺突然醒悟,他在南陈的那些年,早就听说了南军的这些恶行吧。
  为什么没有告诉朕?想要这么问一句,但旋即秦诺苦笑了,方源在他身边的地位本就尴尬,如果再替南陈百姓说话,只会更引动群臣侧目。
  而且他一个内廷侍卫,凭什么能议论朝廷重臣,二品大将呢?凭自己对他的信赖吗?
  偏偏方源是从来不肯利用这种信赖干什么的人。这也是自己最信赖看重他的地方。
  最终,秦诺只能恨恨地往旁边树上捶了一下。
  “可恨朕身在宫内,简直无异于一个聋子瞎子,竟然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南陈百姓如此水深火热。将来民心尽失,也是情理之中。朝廷之过,重臣之过,也是朕之过。”
  朝中群臣视若无睹,不外乎两个理由,第一,已经被镇南将军府喂饱了,这些年在南方大发横财,只怕其中的金银财宝没有少孝敬京中权贵。第二,众人都感觉,南陈余党日渐式微,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这个认知让秦诺更加愤恨。
  方源看着少年因为气愤而通红的脸颊。
  这些事情,他早已经知晓,在很多很多年前,却没想到,会让眼前少年如此愤怒。
  那个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
  记得那时候,他笑着说道:“天助我也!这般昏聩之将,将来收揽民心,反攻地方,指日可待。目前也该让隐部的人马前去刺探拉拢人心了。”
  回忆起来,遥远地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微风吹拂过树林,秦诺的怒火终于稍稍缓解了些。
  “难道就没有方法,先收拾一下这帮蛀虫?”
  这个问题秦诺没有奢望能得到答案,但是出乎预料之外,方源竟然开口回答了。
  “皇上,既然南军私心如此之重,皇上何不效仿行事?”
  “你的意思是……”秦诺醒悟过来。
  空降大将不行,可能会引发南军的猜疑和恐慌,动摇军心。但是皇帝想要安插亲信去捞取功劳呢?就像之前景耀帝和霍太后将平西营派过去一样。
  南军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对这种行为有疑惑。
  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所能派出的,只有辟东营了。正好以将功折罪的名义安排出去。
  但这可是如今自己所能亲手掌握的唯一一支兵马,一旦离开,自己在京城将势力大减。
  虽然眼下京城的形式,在自己继位一年多之后,日渐稳定。皇帝的权柄虽然受到世家门阀的限制,后宫还有个霍太后不省心,但无论哪一方势力,应该都不可能公然谋逆叛乱吧。
  但不知为何,想要调离辟东营,秦诺油然升起一种不安全感。
  简单提点了一句,方源也没有多说,只是低声道:“南陈地方征战杀伐多年,士卒和百姓都已经疲惫不堪,若皇上能广施仁政,总有一天能挽回民心的。”
  “朕明白,若能平定南陈,朕会仔细斟酌能吏,好好安抚地方的。”秦诺郑重点头。
  望着他的背影,方源垂下了视线。
  第119章 谣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宏伟的城墙上。
  京城南门, 五城兵马司的十二个士兵合力,推开沉重的木门, 城门两侧立刻热闹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出不停。
  众多商家和旅者背着行囊, 赶着马车,有些急着往城内去,有些却是要出城。
  两条漫长的队伍像是长长的链条, 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 缓缓挪动。
  天气有些炎热, 叶旷还有十几个南陈士子夹杂在出城的队伍之中。
  他们都是前来赶考的, 被京城的变乱吓破了胆, 决心提前返乡去。
  选择返乡的, 也占了南陈士子的绝大多数。只有极少数胆子大的肯留下坚持。
  出了城, 清凉的风迎面吹来, 仿佛连天气都凉爽了起来。
  一行人都是南陈世家子弟,虽然主人只有二十几个,但侍奉的仆役书童却有好几百人, 加上装行李的几十辆大车,整支队伍长地一眼看不到头。
  管事在驱赶着仆役,几十个士子三五成群凑在了一起,说着闲话。
  “出城还是挺顺利的,也没见怎么盘查吗?”
  “上次李兄被送回来,不是说了已经查明真相,不会再惊扰了。”
  “唉,也许应该留下试试的, 我看朝廷的意思是以安抚为主,说不定今科取士,会对咱们南边的多偏向一些。”一个矮胖的书生擦了擦额头的汗,还些后悔。
  “便宜了张子宸他们。”另一个士子也有些后悔,念叨着冒险留在京城的同学。
  “得了吧,上次李兄虽说是被送了回来,可是着实吃足了苦头,那平西营的人跟恶狼一般,身上都是伤,幸而后面转了刑部,并未严刑拷打。”
  “可不是嘛,听说李兄现在还胆颤心惊着,连听见有人路过的脚步声都要吓得瑟瑟发抖,晚上睡梦之中还会不时惊叫,整个人精神头都不对劲儿了。”
  “也是他运气不好,谁让跟个叛贼扯上了关系,还同桌吃饭。”
  “那咱们就能保证有好运气了?趁着如今大战还没开始,赶紧着上路吧,哪里都比不上家中安全。”
  “唉,家里也未必安全着,这些年镇南将军府的税是越来越重了,如今大战开启,少不得再添上个几成。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几个人沉默了,一路向前。
  一行人走得越来越远,渐渐地京城的城墙已经看不见了。
  进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两侧山石林立。一个圆脸的士子不禁笑道:“森林茂密,夹道狭隘,以兵法论,这可是埋伏的好地方。”
  同伴笑道:“谁会来埋伏咱们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啊,少贫嘴了,快点儿赶路吧。”
  距离京城越来越远,气氛也松懈下来,队伍松散着缓缓前行。
  ******
  眼看着车队从下面的夹道中走过,站在山巅上,崔骞施施然收回了目光。
  他转头看着一侧的不速之客,笑道:“这样,任副统领可是满意了?”
  任惊雷态度恭谨,躬身一礼:“多谢崔将军宽宏。”
  崔骞目光闪过一丝冷色,今天他带着人,原本是打算将这帮南陈士子截下来,好好挨个搜查拷问,务必找出那封陈情书的,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动手,突然一支兵马冲了上来。
  任惊雷带着人,摆出裴翎的旗号,温柔而坚定地要求自己卖个面子。
  “请将军看在裴将军的面上,不要在我霹雳营的地盘上如此行事。否则事情闹到朝中,实在不好看啊。”任惊雷双手一摊,百般无奈。
  南下的道路通过南营坊,确实勉强算是霹雳营的地盘。
  崔骞看着任惊雷身后带着的八百精兵,只得悻悻然搁下了动手的念头。他不想太引人注意,这趟出门没带多少人。
  “想不到裴将军会对这帮南陈士子如此照顾。据我说知,南陈对裴将军可是恨之入骨啊。”崔骞笑着道。
  裴翎是当年攻陷南陈的头号功臣,在南陈遗老遗少的眼中,自然是头号大敌。他们可没有北朔那种敬重英雄的风气,听说如今有些南陈世家的老一辈,尤其受过南陈皇恩的,提起裴翎来,还是恨不得吞骨噬血才甘心呢。
  “如今朝中一心求稳,岂能因为个人恩怨耽误大事。”任惊雷一脸严肃。
  “你倒是能放得下。”崔骞笑吟吟说着。
  顿了顿,突然又问道:“皇帝身边那个叫方源的侍卫,你可知晓来历?”
  “宫闱之事,岂是我一个外臣所能置喙的。”任惊雷一本正经地摇头。
  “罢了,你这张嘴啊,就知道问不出什么来。”
  崔骞笑了笑,走近了任惊雷。
  “好好记着,别人的面子我是不肯给的,既然是你,也就算了。”
  一边说着,他抬手拍了拍任惊雷肩膀,又替他理顺了胸前衣襟上垂下来的流苏穗儿。
  贴近了任惊雷耳边,笑盈盈道:“要是哪一天在裴将军那边做得不痛快了,可以来我这儿,一样的位置,保管让你做的舒心。”
  “多谢崔将军看得起了。”任惊雷脚下不动,一脸淡定地抱拳回道。
  崔骞笑了笑,转头离开。
  策马从山巅上奔下。身边的副官低声问道:“统领,就这么算了?”
  “不算了还能怎么样?”崔骞冷哼一声。
  “可是万一那份文书……”
  “人都走了,哪来的文书?”
  副官想想也对,如今南陈的士子,大多数都出城了,如果文书在这些人身上,想必是发现找不到门路,干脆溜之大吉了。
  “盯紧了剩下的人,有风吹草动再说吧。”崔骞冷冷说着。虽然那份陈情书是他的心头刺,但也并不致命。
  不过屠戮一些南陈残党罢了,皇帝难道还真能用这个理由来苛责他不成?
  如今南陈反背,乱党处处,自己可是提前剪除了大敌呢。
  在山巅上又多停留了片刻,待探子确定,崔骞一行人返回了京城之内,不可能再掉头了。任惊雷才率众离开。
  崔骞对他多了两分客气,只是因为同病相怜。任惊雷的父亲任铎当年也曾经是军队的一员,在攻陷柴郡之后,转了文职,充任地方官,刚带着家人赴任没多久。结果被反击的南陈兵马攻破城门,全家都被残杀,只有年幼的任惊雷躲在水池中才逃过一劫。之后裴翎反攻,将他救下,带回了身边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