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84节
  “你只要别写个‘笨蛋’就成。”为了让自家未婚妻高兴,孙立恩只用了一秒钟就说完了自己的要求。
  堂堂科主任、28岁副高、nsc俱乐部成员、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孙立恩,对自己未婚妻的唯一请求就是别在自己背上写“笨蛋”俩字。两人家庭地位在此表露无遗。
  “我又不是这种人。”胡佳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剜了孙立恩一眼,然后在他背上写了一行字。
  “我写个‘老公加油’总行了吧?”胡佳拍了拍孙立恩的肩膀,然后转过来在他胸口上写下“宋安省医疗队,孙立恩主任”的字迹。随后盖上笔盖拍了拍手,并且对自己的字迹做出了客观评价,“嗯,看得过去。”
  孙立恩用层层包裹的怀抱搂住了胡佳,过了几秒钟后分开,“需要我帮你写么?”
  “钟护士长已经帮我写好了。”胡佳转身露出了自己后背上的字迹,“全天下最可爱的小胡护士”几个字写的行云流水,“小胡护士”几个字旁边还画了一朵小花。
  “挺漂亮。”孙立恩点了点头,然后揉了揉胡佳的脑袋——进入红区之后,他们可就再也不能用手触碰自己和其他同事的胸部以上位置了,这算是他出仓前最后进行“摸摸头”的机会,“好啦,咱们也进去吧。”
  ·
  ·
  ·
  红区内的工作和往常一样,医生护士们全程都在疲于奔命——每一个患者的出入量都需要进行精细化调整,每一个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都得维持在一个合适范围内,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而孙立恩在完成了第一轮的查房之后,隐约感觉……好像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有几名患者的情况和他的预想出现了一些偏差,14床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以及抢2床的潘大姐情况尤为明显。
  孙立恩再次拿出了两人的最近病程记录,并且又细细过了一遍影像学资料,随后下达了医嘱。
  “把抢2床的潘大姐送下去再做一次ct看看。”孙立恩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科里力气最大的两个护士——胡佳和郭宇来。“跟你们一起送人下去。”
  “现在要做?”胡佳有些困惑,她看了看潘大姐的指标,“这指标都还挺好啊。”
  “对,就是因为她指标都还挺好。”孙立恩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要去看看她肺部的情况怎么样。”
  d+2 day(6)
  作为气管切开的患者,潘大姐是说不了话的——她的气道处于开放状态,想要说话,就得先把喉咙上的气管拔掉,然后把洞堵上。否则空气会从管子里出去,而无法引起声带的振动。
  孙立恩对潘大姐的情况寄以厚望,原因非常简单——她的情况没有出现恶化。
  病床号挂着“抢”字的每一名患者,都是危重症。他们的情况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恶化,医生们哪怕已经开始按照1毫升为单位,调整患者的出入量,试图减小心脏负荷和他们的肺水肿程度。可这样的操作,也仅仅只是“缓解”了患者们恶化的速度。
  临时icu里的八名患者中,只有潘大姐一个人的情况没有恶化。她的心率比起昨天下降了一些,已经稳定在了每分钟90次左右。同时,血氧饱和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在切开和机械通气的帮助下,潘大姐的血氧饱和度来到了96%。
  在精细控制出入量的情况下,潘大姐的情况有所好转当然有其必然性。但说实话,这样的变化依旧是出乎孙立恩的医疗的。
  潘大姐和昨天走掉的彭大叔以及上了ecmo的沈老爷子一样,是医疗队一开始入驻孙立恩就高度关注的患者。她病的很重,而且还有循环系统上的基础疾病。这种情况下,她的情况突然好转了,这自然会引起孙立恩的注意力。
  如果潘大姐的情况变化是因为病情有所好转那当然好。但孙立恩比较担心的是,这会不会……是她的身体崩溃前最后的努力。
  回光返照这种事情,在临床工作上真的不是什么传说。
  先查潘大姐,再查14床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如果真的是回光返照,至少医生们能够提前判断出来,并且想办法再给潘大姐上点其他的支持手段。
  孙立恩在心里暗下决心,如果确定潘大姐的情况不好,那就再给云鹤市卫健委打报告。不管怎么说,搞点托珠单抗来先用了再说——潘大姐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也就比彭大叔稍微好点。她现在的淋巴细胞计数是0.17*10^9个/l,d-2聚体高达1526ng/ml。白介素-6水平在169pg/ml,而c反应蛋白则有112mg/l。
  这些数据每一个项目都不算好消息——每一个指标都算是“危急值”。
  但在孙立恩看来,潘大姐的情况仍然要比彭大叔更好。
  彭大叔离世之前做过一次相关检查,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到了0.06*10^9个/l。比潘大姐的数据差得多。其他数据也高的吓人——d2聚体高达3785ng/l,白介素6的水平也超过了240ng/ml。
  而更重要的是,潘大姐年轻些。她虽然也有基础疾病,但基础要比彭大叔好得多。她有过冠心病史,有二型糖尿病。但这些基础疾病和肝癌甲减比起来却要温和太多。
  孙立恩坚信,潘大姐是有希望的。她的底子更好,更有可能抗下来。
  ct的检查报告证实了孙立恩的看法,潘大姐双肺虽然依旧有大量的毛玻璃影,有些地方的密度影表现出了增高的征兆,但总体病变的面积出现了缩小。
  这说明炎症正在逐步好转,一些毛玻璃影已经被身体吸收了。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ct检查图像,孙立恩藏在两层口罩下的嘴角难以抑制的上翘了起来。他看到的仿佛并不是有严重感染的双肺,而是一片藏在迷雾中的绝世美景。雾气渐渐散去,美到令人呼吸通畅的景色正在逐渐展露出自己的曼妙身姿。
  “你可以再大方一点嘛。”孙立恩看着电脑屏幕,低声嘟囔着,“给点面子,再漂亮点,再好看些……”
  “你嘟囔什么呢?”胡佳从一旁的手消擦了擦手,然后用脚轻轻的踢了一下孙立恩的小腿,“过去消毒去。”
  “你看这个。”孙立恩哪里顾得上先去手消,他指着屏幕,然后对胡佳说道,“你看这肺,比昨天漂亮多了!”
  “哦?”胡佳凑过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她看着面前的影像,花了好一阵才分辨出来这上面的毛玻璃影有一点点缩小。
  “是漂亮了一点。”胡佳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那你觉得是这个肺好看,还是我好看啊?”
  “现在真的是它比较好看一点。”孙立恩的眼里放着光,“你好看就我一个人享受的到。可是它好看,能救一条人命,能救一个家庭……如果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它甚至能救千千万万个家庭。”
  孙立恩转头看着胡佳带着笑意的眼睛认真道,“真的,现在它更好看。”
  “我觉得你比我更适合干影像科。”孙立恩和胡佳正在用特别的方式说着情话,身后传来了个酸溜溜的声音。罗三观的声音在他身后响了起来,“我咋就看不出来这肺比小胡好看呢?”
  “那说明你没眼光。”胡佳马上替自家未婚夫说起了话,“罗哥你这么不会说话,怕是没有女朋友吧?”
  “就你能说。”被戳到痛楚的罗哥顿时瞪起了眼睛,可惜他的反抗似乎有些太……软绵绵了一点。
  毕竟罗哥单身这事儿院里的姑娘们基本都知道。也不是没有人试图替罗哥介绍几个好姑娘,只不过……他自己抓不住机会,和人家小姑娘一见面就说不清楚话。大家很努力,可结果……确实不太好。
  “等会我们再送个病人下来查。”孙立恩努力替罗哥保留着最后一点尊严。只不过在胡佳的眼神攻击下,他也有点顶不住,所以只能赶紧转换一下话题,“罗哥你等会还在呗?”
  “在,我一直都在。”罗哥翻了个白眼,“传染病院的影像科医生感染了两个,他们排班根本排不过来。那就我这边多顶一顶咯——反正我没女朋友,单身狗没人权的嘛。”
  前半截话说的英勇无畏,后半截话就突然哀怨了起来。罗哥的发言引起了大家一阵笑声。孙立恩问道,“你一个人顶着?这能顶得住?”
  “那倒也不至于。”罗哥先用手消擦了擦手套,然后才隔着防护服挠了挠脑袋,“n95戴十几个小时,铁人也扛不住的。我这里有个护士帮忙,她是从同德医院那边支援过来的。我们两个做个伴,多少能好点。”
  说到这里,孙立恩好奇道,“那也撑不住吧?”
  “其实还行。”罗哥嘿嘿笑道,“我这次过来之前,带了个电动送风的过滤器,滤芯还有一个月的用量。充电一次能用十二个小时——平时基本没啥事儿。”
  “你还有这高科技装备呢?”孙立恩顿时来了兴致,他看着和自己一样带着两层口罩的罗哥皱眉道,“你现在没用?”
  “那玩意也不能天天用嘛。”罗哥嘿嘿一笑,“我好歹来了一趟云鹤,连个n95都没戴过,等过个十几二十年,我咋和自己儿子吹牛逼?‘你老爹我当年在云鹤传染病院一个人扛起一个科室’这种牛逼说出来了,结果自己没带过口罩——这不是减弱我话的可信程度嘛?”
  胡佳在旁边眨了眨眼睛,小嘴蠢蠢欲动准备开始攻击罗哥——这不怪她,罗哥这话里的槽点实在是太多了。这就像是绝世高手看到自己的对手突然露出了破绽,要是不针对一下,那可真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尊重。
  “罗医生,北五区的扫描做完了没?”门外一个风风火火的“大白”推门闯了进来,听声音这位似乎是个北方姑娘。岁数不大,说话脆生生的听着就挺让人开心。
  孙立恩和胡佳的眼神顿时就钉在了这姑娘的脸上。没办法,她脸上带着一个不怎么好看的橡胶面罩,而且腰上还别着一个灰色的电动送风器。
  胡佳和孙立恩的眼神从这护士的脸上松动开来,然后看向了带着两层口罩的罗哥。然后再看向那个姑娘,再看向罗哥。如是往返好几次。
  罗哥的身子稍微动了动,看上去似乎想要躲避一下这两道视线,但刚刚动了一下,就重新又站直了身体,甚至还稍微挺了挺胸。
  “孙哥,检查完了没有?”在ct扫描室里穿着铅服的小郭实在忍不住了。他按下通话器嚷嚷道,“我一个人可没办法把患者搬到床上啊。”
  “我去吧。”罗哥和胡佳以及孙立恩同时说了这句话,然后房间里又陷入到了一阵令人呼吸不畅的沉默中。过了几秒,那个带着灰色电动送风器的护士小心翼翼的说道,“那……我也去?”
  胡佳和孙立恩一起笑了出来。两个人笑的前仰后合,半天没停下劲来。孙立恩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他使劲拍了拍罗三观的肩膀然后说道,“行了,我们去就成。你今天任务还挺重,缓着点。”
  胡佳跟着孙立恩一起走出了检查房,在关门的时候,两人一起听到了那个脆生生的声音有些怯的问道,“罗医生,他们刚才……在笑什么啊?”
  “哦,他们啊……”罗三观轻咳一声,用一副浑不在意的声线说道,“就是眼馋了。”
  ·
  ·
  ·
  十四床也下来做了检查,他的情况和两天前相比也出现了明显好转——影像检查提示,他的肺部病变面积比之前减小了超过25%。
  一天之内有两个,不,三个好消息。孙立恩感觉自己仿佛是挨了两针肾上腺素似的,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劲。
  “这是个好事儿。”听完了孙立恩描述之后,袁平安和徐有容也来了精神。在云鹤三天了,连着送了好几个病人走,他们的精神也快到了极限。如今一听这个消息,他们顿时感觉自己重新恢复了信心。
  “是好事儿。”孙立恩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咱们还是维持之前的方案,精细化调整出入量。”
  “我看,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给那些血氧饱和度不太好的患者用一下俯卧位通气?”周策在一旁提议道,“ards主要是重力依赖区的小气道闭陷和肺泡萎陷不长,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过度通气。俯卧位通气能够增加背侧胸腔内负压,提升跨肺压,让背侧肺泡重新开放——这也许能提升一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操作起来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对这个提议,徐有容首先表示了支持,“第三版的指南里有推荐,而且重症和呼吸内科临床上确实也在用这种方案。”
  “先挑着病情比较重,但是能耐受翻转的病人做。”孙立恩点了点头道,“icu那边的先不着急,咱们把重症的先翻一翻,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变化。”
  d+2 day(7)
  给重症患者翻身,是一件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的工作。
  普通人翻身,只要使点劲就是了。但给重症患者翻身却艰难的多。这些重症患者几乎每人身上都连着一堆监控线路和支持管路,翻身的过程中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同时还要维持这些复杂线路的通畅和安全……这个工作真不是一般程度的麻烦。
  孙立恩感觉自己和其他的医生们就像是在玩什么超大型的,复杂的翻花绳之类的游戏。操作的复杂程度和装置尺寸呈指数级相关。
  花了半个小时把第一个病人翻了过来,孙立恩等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散开几步,然后开始观察起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好像动作稍微一大,就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体征似的。
  “可以,这个稳定了。”观察了几分钟之后,孙立恩点了点头,状态栏没有新的提示,说明问题应该不大,“走,咱们去翻下一个。”
  多亏小郭和胡佳都在场,有了整个科室里力气最大的护士帮忙,翻身的过程中相对方便了不少。
  忙了一下午,一帮人忙到了晚上八点。翻了二十来个病人之后,孙立恩叫停了大家的动作。
  “行了,今天先这么多。”孙立恩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接受翻身的都是还没有做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做过气管切开,属于俯卧位通气的相对禁忌,孙立恩这边暂时不太敢把他们也翻过来。或许之后可以咨询一下呼吸内科或者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再做决定。
  而翻身过来之后,也不能让人这么一直趴着。根据相关的经验和专家共识,这项治疗方案需要维持比较长的时间——每天俯卧治疗的时间需要在16小时到20小时。
  而翻身之后,更要注意的内容则是患者的指脉氧水平。如果患者俯卧位通气四小时后指脉氧情况仍未改善,就应当考虑停止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提升氧合水平,减少死腔通气量。而这种变化和时间高度相关——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转入俯卧位后一小时左右表现出改善。而少部分患者则需要接近四个小时,才会出现血氧水平的提高。因此,四个小时是一个关键的观察期。在这个时间段内有了改善的患者,可以继续维持状态。四个小时之后都没有出现改善的,则需要考虑让他们重新恢复到正常位置上。
  俯卧位并不利于对患者进行抢救,可能会延误包括心肺复苏等抢救手段的实施。这种事情其实稍微一想就能明白——患者胸口朝下趴在床上,这种状态下想要做胸外按压或者电击除颤,首先得把人翻过来吧?
  在有胡佳和小郭的辅助下,一群医生要把患者安全翻回来也得十几分钟。如果真的出了什么紧急情况,十几分钟的延误很可能就会直接报销掉一条性命。
  如果患者能够在俯卧位下获得血氧饱和度改善,那这么干的收益还是大于风险的。要是俯卧位通气无法获得需要的改善,那就没有必要继续让他们保持俯卧,还不如提前翻回来考虑一下要不要提前插管。
  除了千方百计改善患者的血氧和循环系统之外,治疗组目前的主要策略就两条——精细化管理和关口前移。
  每一个患者所用的方案都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在北五区是原则而不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每个患者的出入量都得到了精细化管理,b超的评估平均每隔一小时就要进行一次。
  而另一方面,关口前移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患者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35次,血氧饱和度低于95%且无法通过吸氧改善,医生们就需要考虑使用正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维持。而在北五区,这个数据被修正为每分钟呼吸频率大于30次且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低于96%。
  早一点开始正压呼吸,就意味着低血氧症能够晚一点出现。而低血氧症的出现往往又意味着患者的循环系统开始进入失代偿期——损伤会逐步开始积累,患者的身体器官会开始一点一点遭受到缺氧的侵袭。等到其他器官也无法耐受损伤,彻底失去继续工作的能力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引发的全身性器官衰竭就会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