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58节
  果然,“秀水街的铺面很不好找呢。”
  赵老板和段大姐因为不希望自己去秀水街开铺子,故意用租房子的困难来吓自己,但事实也果真如此,秀水街的铺面特别难租。
  秀水街没多长,街道两旁空铺子很少,偶尔有一两间,租金都要得高,而且房东又不肯约定长租,当然更不肯卖。
  不过,沿着秀水街向北走,经过过一条小胡同后,出租的房子一下子多了起来,房东也容易说话,也有同意卖房的。
  原来这里其实也在秀水街上,可却处于繁华热闹的地段之外,几乎没有商铺,便并非大家口中的秀水街了。
  虽然据说秀水街最初不过几家铺子,现在已经连成一大片,鲁盼儿觉得将来未必不能延伸得更远。
  只是,谁又能知道将来的事呢?
  可做生意就在眼下,地段好最重要,鲁盼儿就为难了,回到家里与杨瑾嘀咕,“买铺子吧,怕生意不行,租铺子吧,又怕将来遇到玉楠那样的房东闹出矛盾,唉!”
  又叹息道:
  “若是早认识宁林就好了,他八零年就到秀水街了,现在已经买下两间铺子,当时每间都不到一千元。”
  这几天杨瑾听了不少次宁林了,“他在秀水街做生意时间长,有什么建议吗?”
  “他倒是好心,想把一家铺子转租给我,可我哪里能占他的便宜?”
  “既然这样,你也别虽勉强选择了,租一间铺子,再买一间铺子——正是兵书上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怎么样?”
  “我怎么没想到?”
  杨瑾就笑,“你是一时钻进牛角尖,没想到又买又租,我这是旁观者清。”
  鲁盼儿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你果然是旁观者清,双管齐下,正能立于不败之地呀!”
  但是,“那样要花的钱就更多了。”
  秀水街的铺子,租金高售价也高,又租又买,投入就是双倍了。
  “兵法上有抛砖引玉,你连砖都舍不得抛出去,怎么能引回玉呢?”
  冷不防梓恒问:
  “什么是抛砖引玉?
  为什么抛出砖就能引回玉呢?”
  夫妻俩便都笑了,杨瑾就给儿子女儿讲三十六计,一个个小故事,把两个孩子听得入了迷,缠着爸爸不放手。
  鲁盼儿吃了饭就去书架上找了孙子兵法,坐在一旁看,越看越觉得有趣,“这些兵法都能用在生意上呢。”
  “《孙子兵法》不只讲军事,还有很多深刻的哲理,是先秦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的高峰。
  你能从书中体会道做生意的道理,也是顺理成章。”
  “让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以后还要多读书,”鲁盼儿便笑,“杨老师,你不能只教梓恒和梓嫣,也要多教教我呀。”
  妻子真是调皮,杨瑾抱着女儿,揽着儿子,倒不好动手动脚,便一笑道:
  “先看书吧,今晚考试!”
  第214章 受益非浅
  大约读了兵书感觉又不一样, 第二天鲁盼儿再出门时觉得头脑特别清醒。
  赶在年前, 她租下了一间位置极好的铺子, 一次交了二千八百元钱的高价,与房东签了一整年的合约;又花了一万五千元在距商铺林立的的秀水街不远处买下一处临街的房子。
  办好一切手续,鲁盼儿没急着立即开新店, 老店的一切不变,腊月二十九晚上依旧放了长假, 自己也回家里办年货准备过节。
  有了空闲还挑了本英文书看。
  别人不知道, 杨瑾免不了感慨, “要是我一下子投了近两万元钱,恐怕做不到像你这般风清云淡。”
  鲁盼儿一笑,“过年嘛, 不谈工作。”
  “噢, 这么好的心态?
  看来我要向你学习呀。”
  “那么,你再读几遍孙子兵法吧。”
  “不必了,”杨瑾认真地摇摇头, “面对鲁老板, 我甘拜下风,再读一百遍孙子兵法也没有用。”
  鲁盼儿便捂着嘴笑了, “你……”
  夫妻俩儿正逗趣儿,梓恒带着梓嫣跑了进来, “爸爸, 妈妈, 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 小姨让你们赶紧过去呢。”
  春节联欢晚会?
  鲁盼儿和杨瑾竟不知道,“噢,我们就过去。”
  到了前院,晚会已经开始了,节目很新颖,也很吸引人,一首歌结束之后几位演员走上台,鲁盼儿凑过去细看,“刘晓庆的红衣服可真漂亮——这件红上衣今年一定会卖得特别好!”
  杨瑾便道:
  “刚刚还说不谈工作,结果大家看节目的时候,你眼里只有衣服。”
  其实鲁盼儿表面上很轻松,心里却一直在想服装店,不只是秀水街的新店,还有磁器口的老店。
  投了两万元钱,她怎么能不重视呢?
  但重视并不需要摆在表面上,而是要做出顾客喜欢的衣服。
  这很难的。
  尤其是秀水街,那里的顾客与磁器口不一样。
  这些都要细细思量呢。
  不小心暴露了,鲁盼儿不好意思地一笑,索性拿出笔将那件红上衣画了下来,“这衣服并不难做……”
  “还说我对古董痴迷,你对服装用的心思也不比我少,”杨瑾就又想通一事,“其实这几天你有空儿就看英文书,也是想多了解外国的风俗文化,为秀水街新店的服装做准备吧?”
  “嗯,我想设计几种外国人喜欢的图案……”
  见大家都专心看电视,俩人坐得稍远些聊天。
  丰美回头,“姐和姐夫总有说不完的话。”
  鲁盼儿倒不好意思的,“我们正商量包饺子呢。”
  “我们也来。”
  大家说着,和面的和面,剁馅的剁馅,一边看春节联欢会一边包了饺子。
  假日里,鲁盼儿的想法越加清晰,过了年,霓裳羽衣店重新开业,留两台织过去的样式,另外两台改织新花样。
  很快秀水街租的铺子简单布置一番,挂上衣服就正式开业了。
  鲁盼儿将陈媛调到秀水街。
  陈媛高中毕业,又复读过几年,英语基础还是有的,至少比宁林只会几个数字要好,在鲁盼儿的指导下,与外国人简单交流还是可以。
  这一次开店,鲁盼儿远不如上一次紧张忙碌,但准备却更充分,她设计的新毛衣也很受欢迎。
  粗毛线打成宽宽松松的大毛衣,颜色鲜艳,图案夸张,带了浓浓的中国元素,果然得到外国人喜爱,卖得很不错。
  不过,鲁盼儿怎么也没想到,许多中国人也纷纷出手,特别是年轻人,他们长在开放的年代,思想前卫,很喜欢模仿外国人的穿着打扮。
  店里的两台编织机忙不过来,她就又买了两台。
  还有,她终于买了裁剪机。
  在哪里能买到裁剪机,怎么使用,鲁盼儿早打听清楚了,过去没有买,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时机。
  如今,从宁林的店里买了丝绸,做成晓庆衫——现在大家都这么叫春节联欢晚会上刘晓庆穿的红上衣,衣服一挂出来,马上被一抢而空。
  三月的淡季,霓裳羽衣店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
  对于鲁盼儿推出来的这批晓庆衫,宁林称赞不已,“鲁姐,你的感觉真敏锐,大家都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可是只有你最先做出同样款式的衣服,占了先机。”
  “我原来就是裁缝,当然对衣服更敏感一些。”
  鲁盼儿对宁林一向也很佩服,“你一个男孩子,能把南方的丝绸卖到北京,才真是了不起呢。”
  “可是我的店除了批发丝绸,就只能加工围巾、手绢等几样简单的小东西。”
  宁林摇摇头,“现在还不错,但将来做丝绸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利润就会越来越少了。”
  丝绸围巾和手绢最容易做,销路也最好,自己若不是愿意与宁林争生意,其实也想做呢。
  无怪江南丝绸店能在在秀水街独占鳌头,宁林年纪不大,很多事儿却都能想到前头。
  “你也可以做丝绸服装呀。”
  鲁盼儿便替他打算起来,“你们家自己生产的丝绸,成本是最低的,再做成衣服卖,这中间的价差就大了。”
  “可是我们家的人只会织绸,不懂做衣服。”
  宁林摇摇头,“莽莽撞撞闯进去,是要吃大亏的。”
  当年吴队长媳妇给亲家做衣服,最后却将一块好端端的布裁成了布条,现在宁林若是失误,损失的可不只是一块布了。
  鲁盼儿想了想,“不如你从别的方面着手试试?
  比如窗帘、桌布、床单什么的。”
  “还记得我第一次到江南丝绸,就有一个外国人买了一大块丝绸,说是装饰房间用的。”
  就是鲁盼儿自己,前些天还挑了一块的丝绸做成床帐挂在家里,比先前的确良那块效果好多了。
  “还真是好主意!”
  这些东西不难做,秀水街上又没有,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宁林又琢磨,“若是做这些,最好设计专门的图案……”
  “有道理,”鲁盼儿赞同地点点头,指了一块印花的料子,“若是做窗帘的话,上面的花不要均匀的,而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密,就像下了一场花雨一般……”
  “花雨,这个词还真好听,那样的料子也一定很好看……”
  聊了一会儿,鲁盼儿看看时间,“我要先回去了——你帮我拿一卷红色丝绸。”
  最近她经常在两边店来回跑,送衣服,买材料都顺便做了。
  宁林拿出一卷朱红色的丝绸,“我送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