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米氏叹了口气:“老大是个有本事的。”后面一句她没说,就是没摊着个好爹。想当初老大年纪轻轻的就跟在他爹身后擦屁股,也真是难为他了:“慢慢来吧,老头子书房里还有不少好东西,你让老大过去看看,有没有用得着的?要是有,也别来知会我,拿了用就是。”
陈氏心头一暖,都说继母不好,可他们伯府要是没这位年轻的继母,还真不定能有现在这般景况?毕竟孝字压头,伯爷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顶不住那位是他爹呀。
陈氏起身来到米氏面前福了一礼:“那媳妇在这里就替府里的爷们谢谢母亲了。”家翁没什么本事,一张嘴又尽是得罪人,还爱好收藏那些名家字画,据说那些东西当年几乎掏空了伯府。她家翁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了祖母的话娶了这位继母。
“你起来吧,”米氏摆摆手:“那些都是死物,放在那里也就是积灰落尘,要是有用着它们的地方,也算是当初没白费了银子了。”
第3章
陈氏起身后,来到五娘身边坐下:“母亲不必过于担心,想必伯爷那也是有准备的。”
五娘看了看她大嫂的神情,就知道她心里不踏实。也是,这事搁谁身上能踏实的了?自古都是夫荣妻贵,她大哥虽承继了爵位,但安平伯在这京中也只是属不入流的伯爵。家中男子以前在朝中也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三年孝一守,想要起复还真是要见些真本事。这京中的官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他们想要插进去,难啊!
米氏沉思了一会,才开口:“家里公中的银钱还宽松吗?”
婆母话虽只说了个头,但陈氏也能想到尾:“公中的银钱还是挺宽松的,您留的底子厚,这么多年,又手把手地教导媳妇,媳妇虽愚钝没学到您的真本事,但守成还是能的。您放心,媳妇虽眼界不宽,但眼皮子也不浅,爷们在外上下打点的银钱,媳妇是怎么都不会省的。”
米氏点了点头,满意地说:“我知道你是个好的,现在正是老大他们起复的关键时候。还是那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咱们伯府根基浅,底蕴不厚,又没有几家得力的姻亲,老大他们想要起复只能是银钱打头阵。”
这些道理,陈氏怎么会不知?没出孝,她就跟府里的账房招呼过,挪腾些银钱出来,暂时不要再买店铺、庄子什么的,就是为了这茬:“母亲说得极是。说到姻亲,今儿元娘送了帖子过来,说是明儿她要送节礼回来。”
想到元娘,陈氏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要数伯府得力的姻亲,元娘的婆家是首当其冲,而且这位大姑姐也是个明事理拎得清的。
元娘跟安平伯,还有府里的二老爷是一母同胞的兄妹,都是前安平伯的原配所生。米氏嫁入伯府的时候,元娘已经十三岁了,刚好该是说亲的年岁。元娘的婆家也是米氏给定的,说到元娘的这门亲事,当年还闹出不少的龌龊来。不过好在米氏拿得住,硬是抢先下手给元娘定了亲,不然元娘也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元娘的夫婿严明时任大理寺少卿,年纪不大,就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儿。严家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祖上还是商户出身,但严家这几代子弟却都不孬,好几个都是走的科举之路,在朝中也混得风生水起。元娘的夫婿严明更是景盛五年的二甲传胪,短短十三年,他就已经爬到了正四品的位置,就知道严明此人也是个有能力的。
“我掰算着她也是时候回来了,”米氏对元娘还是很有好感的,那也是个知恩图报的。这么多年来,人前人后,对她这位继母也是恭恭敬敬的,给足了她脸面。
陈氏是从心底佩服她这位婆母:“元娘啊,她就是放不下您跟小妹。”
米氏淡笑着:“她放得下府里的谁啊?哈哈……”
五娘坐在一边陪着,偶尔插上一句话,其实她娘亲真的是随心意做事,最主要她娘也怕麻烦。她刚刚懂事那会,她就听她娘给她捋事情,讲道理。就拿她这些哥哥姐姐们的婚事来说,她娘当初是怎么说的?给他们找一门好的亲事,是从根本上杜绝日后的麻烦。
这么多年的耳闻目染,五娘现在看事情,跟她娘亲是一个路数。
这日她大嫂离开后,五娘就在常宁堂用了晚膳才离开,回去她的芷湫苑。
晚上,五娘洗漱好之后,就坐到妆奁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她不像时下女子那般纤瘦。虽然守了三年孝,但她的脸颊还是有些肉的,巴掌大的鹅蛋脸,五官精致,眼神清亮,看着很是精神。
她伸手拉开妆奁下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紫檀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把小小的算盘。
那算盘是黄金打框,鲜红的鸽子血玉石做成的珠子,上二下五十三档九十一珠。这把算盘是她抓周时抓到的,当时还闹出了几句传言。
她的姓氏为金,周岁又抓了一把算盘,她娘又是商户出身,种种巧合连在一起,就被编成了一段害人不浅的闲言,她也从小就背上了金算盘的名头。其实个中缘由她懂得,那些人只是在拿她娘的出身说事。
五娘拿出那把小算盘,放在掌心,细细地看着,面目沉静。这把算盘是她外祖母娘家的祖传之物,她外祖母在她娘幼时就已经过世,而外祖母娘家又没人了,这算盘就落到了她娘手里,现在是她的了。
她很喜欢这把算盘,在她父亲离世之前,她都是随身带着,为这事她父亲不知道吼了她多少次。后来她父亲离世,她要守孝,也就把它归置起来了。现在她脱孝了,她想它是应该继续陪着她了:“兮香,去拿些红色彩线过来。”
守在一边的兮香,有些迟疑:“姑娘是要编络子?”她家姑娘不会是还要像以前那样把这金算盘编进络子里,挂在腰间吧?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以前因为金算盘的名头,她家姑娘不知道吃了多少亏。现在好不容易,大家都不怎么提那名头了,怎么她家姑娘又想起这把算盘了?
五娘淡而一笑,她知道兮香的想法,不过就算她不挂这把算盘,那些人就不会想起她那个名头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那些人该记得还是会记得的。
既然如此,那她又何必避讳:“他们是不会忘了金算盘的,毕竟有些人总是会见不得别人好。不然为什么其他姑娘抓了算盘是寓意会持家,而我抓了算盘就成了满身铜臭,一股子商户味呢?”
兮香叹了一口气:“奴婢这就去给您拿。”
“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就改变自己,那我活着还有意义吗?”五娘轻轻抚摸着手中那个只有半个巴掌大的算盘自言自语道。
次日一早,米氏坐在榻上,喝着温水,刚放下杯子,屋外就传来了“叮叮铃铃”玉石相撞的声音。听到声音之后,她面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双目看向门口,见女儿进来之后,她的目光又投向女儿的腰间,开口问到:“你还是把它挂上了?”
五娘给她娘福了一礼,后来到她娘身边坐下:“娘亲喜欢吗?”
米氏垂首看向那把金算盘:“喜欢。”
五娘伸手抓住那把算盘,用手指轻轻地捻着它的珠子:“女儿也喜欢。”
“那就挂着吧,”米氏淡笑着说,心里想着要真是因为一把算盘误了她的亲事,那也只能说那亲事本就不是好的。心有盘算过日子,在有些人眼里就变成了商户的铜臭味,真真是无稽之谈。
没有一盏茶的功夫,伯府的三房女眷跟子女就都陆陆续续地过来常宁堂了。
五娘腰间挂着的金算盘,他们也都看见了,但都没有说什么,毕竟那算盘五娘已经挂了十三年了,他们早已经见惯不怪了。
“小妹昨儿回来,媳妇到晚上才知道,看了时辰就没过来打扰母亲,”三房媳妇罗氏瞥了一眼她对面的五娘,后笑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婆母:“原想着今儿要早早的过来跟母亲嘀咕两句小妹的不是,没想到我竟晚了小妹一步,现在是没机会了。”
米氏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次是她做得不对,昨儿我跟你大嫂已经说过她了。”
五娘也是个会来事的,连忙从椅子上起身,来到她几个嫂嫂跟前福礼:“是妹妹的不是,让几位嫂嫂担心了,日后妹妹会谨慎行事的。”
二房的媳妇吴氏瞪了五娘一眼:“昨儿你二哥知道你私自回来,还念叨了一晚上,这次我是一句好话都没给你说。”
五娘想到她三个哥哥,心头也是暖融融的,他们对她都很好。她父亲没给到她的关爱,他们都给到了。说实话,她跟她父亲没什么感情,但跟她三个哥哥都好得很:“那就请二嫂给二哥带句话,就说妹妹知道错了,日后再也不敢了。”
“好了好了,”陈氏开始打圆场了:“这次就算了,你大哥说了再有下次,他就抽涛哥儿一顿。”
五娘闻言,有些哭笑不得:“敢情涛哥儿皮粗肉燥,打了不疼。”涛哥儿是她大哥的嫡长子,今年也十八了,都是要说亲的人。
哈哈……,屋里的人都笑了。
刚到巳时,大姑奶奶元娘就回来了,她到了安平伯府,就直奔常宁堂。常宁堂里,米氏坐在榻上也正等着她。
“母亲,”元娘还没进门,就唤了一声。
米氏抬首,笑着说到:“荀嬷嬷快去给你们大姑奶奶打下帘子,史嬷嬷去把我藏着的雨前龙井拿出来,她好这口。”
“嗳”
元娘进入屋内,给米氏请了安之后,就坐到了米氏身边,攀着米氏的胳膊:“母亲,快把您这的好茶拿出来,女儿馋得很。”
米氏掩嘴笑道:“你不用急,我已经吩咐你史嬷嬷去给你泡了,剩下的那点这次也给你带回去。”
“那可不行,”元娘调笑道:“还是放在母亲这里,在母亲这里喝着茶,叙叙话,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儿。”
“你呀,总是这个样子,”米氏点了下她的额头:“浩哥儿都十四了,瞧瞧你,还是一副小女儿姿态,也不怕被人瞧了笑话。”
元娘也不再调笑了,坐直了身子:“笑话什么?我能有这副样子是因为我过得顺心,咱们女人这辈子求的不就是这份安心吗?母亲,您就没有……”
元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米氏打断了:“没有,我现在过得很舒心,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
元娘舒了口气:“说句私心的话,女儿也不想您再……,”她避过了底面的话,接着说:“您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我那些兄弟都是好的,他们会孝敬您的。”
米氏看向元娘很认真地说:“这一点,我很明白。”
第4章
“小妹呢?”元娘转了话题:“还在庄子上吗?”
“昨儿回来了,”米氏没跟元娘说五娘是自己回来的,说了估计家里的爷们都不得好。
元娘还是很心疼自己这个最小的妹妹的:“母亲对小妹的婚事可有什么打算吗?”她近一年来一直留意着,可就是没几个能入眼的,看上的那几个,也都陆续定了亲事。三年前大理寺卿家的那门亲事就是她牵头的,可是谁能想到她父亲走得那么快。
说到女儿的婚事,米氏也有些无奈:“先看着,你也帮忙打听打听,我现在寡居,暂时也不好出门赴宴。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就再拖一年,后年就是科举会试年,依着咱们家的情况找一个品行好的应该不难。”
元娘也觉得这样可行:“小妹相貌德行样样都不缺。”
“她啊,就缺了点运气,”这话也就米氏这个当娘的能说。
元娘低头笑了:“母亲这话也不能说得太早,好事多磨,咱也不是没见过,也许小妹的缘分还没到。”
米氏跟着顺嘴打趣了一句:“那她这缘分也是真够晚的,”这一嘴说完,她又拉着元娘的手:“不过还要拜托你多留意一些,你那几个侄女可都到岁数了,你可要记在心里。”
元娘怎么会忘记:“母亲不怕她们抢了小妹的姻缘?”
米氏嗤笑一声:“你记住,能抢走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尤其是姻缘。”
元娘想到她夫君上峰送的那个女人,脸上的笑有些淡了:“吏部侍郎傅天明给我夫君送了个女人,那女人看着就不是个简单的。”她原本不想把这事说出来的,可是她心里有些乱。
“傅天明?”米氏刚就看出来元娘心里有事:“你父亲以前的那个直属上峰?”
元娘呼了口气:“对,就是他,去年他才从户部调任到吏部的。”她父亲以前参过傅天明,不过后来因为证据不足,反倒是她父亲受了申斥。
“傅天明的妹妹是不是嫁到了平阳侯府?”米氏微皱着眉头。
“嗤……,”元娘讽刺地笑了一声:“他那妹妹可不是嫁,而是从小门被抬进平阳侯府的,现在是平阳侯世子的贵妾,据说很得平阳侯世子的宠爱。”
“平阳侯世子?”米氏忍不住笑了,意味深长地看向元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平阳侯世子应该还没娶亲?”
“母亲没记错,”元娘也不傻,当然也听出了米氏的话意,不过谈到平阳侯,她脸上就有了些凝重:“夫君昨儿跟我说,昭亲王回京了。”
米氏闻言想了一会,便开口了:“怪不得老大他们这几日面上神情不好。”
“能好的了吗?”元娘有时候想起来都替她那几个兄弟可惜,她父亲得罪人还挑着,尽挑一些有权有势的:“不谈傅天明,就说平阳侯,父亲为官的时候,可是把他给得罪死了。”
“你让严明去打听打听昭亲王喜好什么?”米氏刚刚在脑子里面捋了一遍,想着与其这么被动下去,还不如主动迎合:“咱们投其所好,昭亲王位高权重,又是太后嫡子,皇上胞弟。咱们家也不求能入他的眼,只求能沾着他的边,这个应该不难。”
“母亲这些话可真是点醒了我,”元娘有了些头路,也就没那么丧气了,娘家好,她们这些外嫁女在婆家才能有底气:“我晚上就跟夫君说。”
“好,”米氏觉得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晚上老大他们过来请安的时候,我也跟他们提提。”老大不似死鬼老头子,人也活络,应该也能找着些门路的。
元娘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突然掩嘴笑了:“我得嘱咐夫君一声,昭亲王对美色应该是很有节制的。”
米氏一听也跟着笑了:“平阳侯的女儿钱华贞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是啊,”元娘目露鄙夷:“平阳侯也狠,为了靠上昭亲王可真是什么都能舍,就连脸面跟名声都不要了。”
“钱华贞可是平阳侯的嫡长女,正正经经的侯门千金,”米氏觉得很是可笑,就连她这个商户女,在闺中时也从未想过要予人为妾:“可是她就这么被她父亲送进了昭亲王府,做了庶妃。”
“庶妃,那也就是叫着比侍妾好听一点,说白了跟侍妾没什么差别,”元娘撇了一下嘴:“都是上不了皇家玉蝶的,说句难听的话,上不了皇家玉蝶,死了都没地葬。”
“要说平阳侯这一步走错了还为时尚早,”米氏用眼角余光跟元娘对视了一下:“昭亲王还未娶妻,昭亲王妃的位置还空着,不过想必也快了,你刚不是说昭亲王已经回京了吗?”
“母亲是说昭亲王妃要定了?”元娘想到她夫君昨晚跟她说的话,现在又听她继母这一提,心里就有些突突的了:“会不会……”
“不会,”米氏知道元娘要说什么:“昭亲王妃不会出自韩国公府,韩国公府已经出了一位皇后了,就不会再出一位昭亲王妃,更何况太后也不会允许的。”这么些年看下来,米氏总觉得太后对当今皇上的态度有些让人疑惑,但具体她也说不清哪里不对。
“那就好,”元娘点了点头:“昭亲王今年已经二十又五了,膝下还没个一子半女的,想必太后娘娘那应该早有打算了。”
昭亲王是先帝的幼子,还是太后嫡出,六岁就被封为亲王,也是现今唯一一位有封地的亲王,身份尊贵,且位高权重,手握大景半数兵权。
每每想到昭亲王掌握的兵权,米氏就心头直跳,太后为这个幼子还真是费尽心机:“是啊,当初平阳侯估计就是打的子嗣的主意,可他没有想到钱华贞没能迷住昭亲王。这一年到头的,除了过年的时候回京给太后贺寿,昭亲王都远在西北封地,而那些被塞进王府的女人却都被留在了京里。”
“希望咱们娘俩没猜错,”元娘舒了口气:“不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家里那位是傅天明点名要送给严明做妾的吗?”米氏扭头问到。
陈氏心头一暖,都说继母不好,可他们伯府要是没这位年轻的继母,还真不定能有现在这般景况?毕竟孝字压头,伯爷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顶不住那位是他爹呀。
陈氏起身来到米氏面前福了一礼:“那媳妇在这里就替府里的爷们谢谢母亲了。”家翁没什么本事,一张嘴又尽是得罪人,还爱好收藏那些名家字画,据说那些东西当年几乎掏空了伯府。她家翁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了祖母的话娶了这位继母。
“你起来吧,”米氏摆摆手:“那些都是死物,放在那里也就是积灰落尘,要是有用着它们的地方,也算是当初没白费了银子了。”
第3章
陈氏起身后,来到五娘身边坐下:“母亲不必过于担心,想必伯爷那也是有准备的。”
五娘看了看她大嫂的神情,就知道她心里不踏实。也是,这事搁谁身上能踏实的了?自古都是夫荣妻贵,她大哥虽承继了爵位,但安平伯在这京中也只是属不入流的伯爵。家中男子以前在朝中也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三年孝一守,想要起复还真是要见些真本事。这京中的官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他们想要插进去,难啊!
米氏沉思了一会,才开口:“家里公中的银钱还宽松吗?”
婆母话虽只说了个头,但陈氏也能想到尾:“公中的银钱还是挺宽松的,您留的底子厚,这么多年,又手把手地教导媳妇,媳妇虽愚钝没学到您的真本事,但守成还是能的。您放心,媳妇虽眼界不宽,但眼皮子也不浅,爷们在外上下打点的银钱,媳妇是怎么都不会省的。”
米氏点了点头,满意地说:“我知道你是个好的,现在正是老大他们起复的关键时候。还是那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咱们伯府根基浅,底蕴不厚,又没有几家得力的姻亲,老大他们想要起复只能是银钱打头阵。”
这些道理,陈氏怎么会不知?没出孝,她就跟府里的账房招呼过,挪腾些银钱出来,暂时不要再买店铺、庄子什么的,就是为了这茬:“母亲说得极是。说到姻亲,今儿元娘送了帖子过来,说是明儿她要送节礼回来。”
想到元娘,陈氏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要数伯府得力的姻亲,元娘的婆家是首当其冲,而且这位大姑姐也是个明事理拎得清的。
元娘跟安平伯,还有府里的二老爷是一母同胞的兄妹,都是前安平伯的原配所生。米氏嫁入伯府的时候,元娘已经十三岁了,刚好该是说亲的年岁。元娘的婆家也是米氏给定的,说到元娘的这门亲事,当年还闹出不少的龌龊来。不过好在米氏拿得住,硬是抢先下手给元娘定了亲,不然元娘也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元娘的夫婿严明时任大理寺少卿,年纪不大,就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儿。严家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祖上还是商户出身,但严家这几代子弟却都不孬,好几个都是走的科举之路,在朝中也混得风生水起。元娘的夫婿严明更是景盛五年的二甲传胪,短短十三年,他就已经爬到了正四品的位置,就知道严明此人也是个有能力的。
“我掰算着她也是时候回来了,”米氏对元娘还是很有好感的,那也是个知恩图报的。这么多年来,人前人后,对她这位继母也是恭恭敬敬的,给足了她脸面。
陈氏是从心底佩服她这位婆母:“元娘啊,她就是放不下您跟小妹。”
米氏淡笑着:“她放得下府里的谁啊?哈哈……”
五娘坐在一边陪着,偶尔插上一句话,其实她娘亲真的是随心意做事,最主要她娘也怕麻烦。她刚刚懂事那会,她就听她娘给她捋事情,讲道理。就拿她这些哥哥姐姐们的婚事来说,她娘当初是怎么说的?给他们找一门好的亲事,是从根本上杜绝日后的麻烦。
这么多年的耳闻目染,五娘现在看事情,跟她娘亲是一个路数。
这日她大嫂离开后,五娘就在常宁堂用了晚膳才离开,回去她的芷湫苑。
晚上,五娘洗漱好之后,就坐到妆奁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她不像时下女子那般纤瘦。虽然守了三年孝,但她的脸颊还是有些肉的,巴掌大的鹅蛋脸,五官精致,眼神清亮,看着很是精神。
她伸手拉开妆奁下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紫檀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把小小的算盘。
那算盘是黄金打框,鲜红的鸽子血玉石做成的珠子,上二下五十三档九十一珠。这把算盘是她抓周时抓到的,当时还闹出了几句传言。
她的姓氏为金,周岁又抓了一把算盘,她娘又是商户出身,种种巧合连在一起,就被编成了一段害人不浅的闲言,她也从小就背上了金算盘的名头。其实个中缘由她懂得,那些人只是在拿她娘的出身说事。
五娘拿出那把小算盘,放在掌心,细细地看着,面目沉静。这把算盘是她外祖母娘家的祖传之物,她外祖母在她娘幼时就已经过世,而外祖母娘家又没人了,这算盘就落到了她娘手里,现在是她的了。
她很喜欢这把算盘,在她父亲离世之前,她都是随身带着,为这事她父亲不知道吼了她多少次。后来她父亲离世,她要守孝,也就把它归置起来了。现在她脱孝了,她想它是应该继续陪着她了:“兮香,去拿些红色彩线过来。”
守在一边的兮香,有些迟疑:“姑娘是要编络子?”她家姑娘不会是还要像以前那样把这金算盘编进络子里,挂在腰间吧?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以前因为金算盘的名头,她家姑娘不知道吃了多少亏。现在好不容易,大家都不怎么提那名头了,怎么她家姑娘又想起这把算盘了?
五娘淡而一笑,她知道兮香的想法,不过就算她不挂这把算盘,那些人就不会想起她那个名头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那些人该记得还是会记得的。
既然如此,那她又何必避讳:“他们是不会忘了金算盘的,毕竟有些人总是会见不得别人好。不然为什么其他姑娘抓了算盘是寓意会持家,而我抓了算盘就成了满身铜臭,一股子商户味呢?”
兮香叹了一口气:“奴婢这就去给您拿。”
“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就改变自己,那我活着还有意义吗?”五娘轻轻抚摸着手中那个只有半个巴掌大的算盘自言自语道。
次日一早,米氏坐在榻上,喝着温水,刚放下杯子,屋外就传来了“叮叮铃铃”玉石相撞的声音。听到声音之后,她面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双目看向门口,见女儿进来之后,她的目光又投向女儿的腰间,开口问到:“你还是把它挂上了?”
五娘给她娘福了一礼,后来到她娘身边坐下:“娘亲喜欢吗?”
米氏垂首看向那把金算盘:“喜欢。”
五娘伸手抓住那把算盘,用手指轻轻地捻着它的珠子:“女儿也喜欢。”
“那就挂着吧,”米氏淡笑着说,心里想着要真是因为一把算盘误了她的亲事,那也只能说那亲事本就不是好的。心有盘算过日子,在有些人眼里就变成了商户的铜臭味,真真是无稽之谈。
没有一盏茶的功夫,伯府的三房女眷跟子女就都陆陆续续地过来常宁堂了。
五娘腰间挂着的金算盘,他们也都看见了,但都没有说什么,毕竟那算盘五娘已经挂了十三年了,他们早已经见惯不怪了。
“小妹昨儿回来,媳妇到晚上才知道,看了时辰就没过来打扰母亲,”三房媳妇罗氏瞥了一眼她对面的五娘,后笑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婆母:“原想着今儿要早早的过来跟母亲嘀咕两句小妹的不是,没想到我竟晚了小妹一步,现在是没机会了。”
米氏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次是她做得不对,昨儿我跟你大嫂已经说过她了。”
五娘也是个会来事的,连忙从椅子上起身,来到她几个嫂嫂跟前福礼:“是妹妹的不是,让几位嫂嫂担心了,日后妹妹会谨慎行事的。”
二房的媳妇吴氏瞪了五娘一眼:“昨儿你二哥知道你私自回来,还念叨了一晚上,这次我是一句好话都没给你说。”
五娘想到她三个哥哥,心头也是暖融融的,他们对她都很好。她父亲没给到她的关爱,他们都给到了。说实话,她跟她父亲没什么感情,但跟她三个哥哥都好得很:“那就请二嫂给二哥带句话,就说妹妹知道错了,日后再也不敢了。”
“好了好了,”陈氏开始打圆场了:“这次就算了,你大哥说了再有下次,他就抽涛哥儿一顿。”
五娘闻言,有些哭笑不得:“敢情涛哥儿皮粗肉燥,打了不疼。”涛哥儿是她大哥的嫡长子,今年也十八了,都是要说亲的人。
哈哈……,屋里的人都笑了。
刚到巳时,大姑奶奶元娘就回来了,她到了安平伯府,就直奔常宁堂。常宁堂里,米氏坐在榻上也正等着她。
“母亲,”元娘还没进门,就唤了一声。
米氏抬首,笑着说到:“荀嬷嬷快去给你们大姑奶奶打下帘子,史嬷嬷去把我藏着的雨前龙井拿出来,她好这口。”
“嗳”
元娘进入屋内,给米氏请了安之后,就坐到了米氏身边,攀着米氏的胳膊:“母亲,快把您这的好茶拿出来,女儿馋得很。”
米氏掩嘴笑道:“你不用急,我已经吩咐你史嬷嬷去给你泡了,剩下的那点这次也给你带回去。”
“那可不行,”元娘调笑道:“还是放在母亲这里,在母亲这里喝着茶,叙叙话,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儿。”
“你呀,总是这个样子,”米氏点了下她的额头:“浩哥儿都十四了,瞧瞧你,还是一副小女儿姿态,也不怕被人瞧了笑话。”
元娘也不再调笑了,坐直了身子:“笑话什么?我能有这副样子是因为我过得顺心,咱们女人这辈子求的不就是这份安心吗?母亲,您就没有……”
元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米氏打断了:“没有,我现在过得很舒心,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
元娘舒了口气:“说句私心的话,女儿也不想您再……,”她避过了底面的话,接着说:“您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我那些兄弟都是好的,他们会孝敬您的。”
米氏看向元娘很认真地说:“这一点,我很明白。”
第4章
“小妹呢?”元娘转了话题:“还在庄子上吗?”
“昨儿回来了,”米氏没跟元娘说五娘是自己回来的,说了估计家里的爷们都不得好。
元娘还是很心疼自己这个最小的妹妹的:“母亲对小妹的婚事可有什么打算吗?”她近一年来一直留意着,可就是没几个能入眼的,看上的那几个,也都陆续定了亲事。三年前大理寺卿家的那门亲事就是她牵头的,可是谁能想到她父亲走得那么快。
说到女儿的婚事,米氏也有些无奈:“先看着,你也帮忙打听打听,我现在寡居,暂时也不好出门赴宴。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就再拖一年,后年就是科举会试年,依着咱们家的情况找一个品行好的应该不难。”
元娘也觉得这样可行:“小妹相貌德行样样都不缺。”
“她啊,就缺了点运气,”这话也就米氏这个当娘的能说。
元娘低头笑了:“母亲这话也不能说得太早,好事多磨,咱也不是没见过,也许小妹的缘分还没到。”
米氏跟着顺嘴打趣了一句:“那她这缘分也是真够晚的,”这一嘴说完,她又拉着元娘的手:“不过还要拜托你多留意一些,你那几个侄女可都到岁数了,你可要记在心里。”
元娘怎么会忘记:“母亲不怕她们抢了小妹的姻缘?”
米氏嗤笑一声:“你记住,能抢走的东西就不是好东西,尤其是姻缘。”
元娘想到她夫君上峰送的那个女人,脸上的笑有些淡了:“吏部侍郎傅天明给我夫君送了个女人,那女人看着就不是个简单的。”她原本不想把这事说出来的,可是她心里有些乱。
“傅天明?”米氏刚就看出来元娘心里有事:“你父亲以前的那个直属上峰?”
元娘呼了口气:“对,就是他,去年他才从户部调任到吏部的。”她父亲以前参过傅天明,不过后来因为证据不足,反倒是她父亲受了申斥。
“傅天明的妹妹是不是嫁到了平阳侯府?”米氏微皱着眉头。
“嗤……,”元娘讽刺地笑了一声:“他那妹妹可不是嫁,而是从小门被抬进平阳侯府的,现在是平阳侯世子的贵妾,据说很得平阳侯世子的宠爱。”
“平阳侯世子?”米氏忍不住笑了,意味深长地看向元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平阳侯世子应该还没娶亲?”
“母亲没记错,”元娘也不傻,当然也听出了米氏的话意,不过谈到平阳侯,她脸上就有了些凝重:“夫君昨儿跟我说,昭亲王回京了。”
米氏闻言想了一会,便开口了:“怪不得老大他们这几日面上神情不好。”
“能好的了吗?”元娘有时候想起来都替她那几个兄弟可惜,她父亲得罪人还挑着,尽挑一些有权有势的:“不谈傅天明,就说平阳侯,父亲为官的时候,可是把他给得罪死了。”
“你让严明去打听打听昭亲王喜好什么?”米氏刚刚在脑子里面捋了一遍,想着与其这么被动下去,还不如主动迎合:“咱们投其所好,昭亲王位高权重,又是太后嫡子,皇上胞弟。咱们家也不求能入他的眼,只求能沾着他的边,这个应该不难。”
“母亲这些话可真是点醒了我,”元娘有了些头路,也就没那么丧气了,娘家好,她们这些外嫁女在婆家才能有底气:“我晚上就跟夫君说。”
“好,”米氏觉得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晚上老大他们过来请安的时候,我也跟他们提提。”老大不似死鬼老头子,人也活络,应该也能找着些门路的。
元娘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突然掩嘴笑了:“我得嘱咐夫君一声,昭亲王对美色应该是很有节制的。”
米氏一听也跟着笑了:“平阳侯的女儿钱华贞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是啊,”元娘目露鄙夷:“平阳侯也狠,为了靠上昭亲王可真是什么都能舍,就连脸面跟名声都不要了。”
“钱华贞可是平阳侯的嫡长女,正正经经的侯门千金,”米氏觉得很是可笑,就连她这个商户女,在闺中时也从未想过要予人为妾:“可是她就这么被她父亲送进了昭亲王府,做了庶妃。”
“庶妃,那也就是叫着比侍妾好听一点,说白了跟侍妾没什么差别,”元娘撇了一下嘴:“都是上不了皇家玉蝶的,说句难听的话,上不了皇家玉蝶,死了都没地葬。”
“要说平阳侯这一步走错了还为时尚早,”米氏用眼角余光跟元娘对视了一下:“昭亲王还未娶妻,昭亲王妃的位置还空着,不过想必也快了,你刚不是说昭亲王已经回京了吗?”
“母亲是说昭亲王妃要定了?”元娘想到她夫君昨晚跟她说的话,现在又听她继母这一提,心里就有些突突的了:“会不会……”
“不会,”米氏知道元娘要说什么:“昭亲王妃不会出自韩国公府,韩国公府已经出了一位皇后了,就不会再出一位昭亲王妃,更何况太后也不会允许的。”这么些年看下来,米氏总觉得太后对当今皇上的态度有些让人疑惑,但具体她也说不清哪里不对。
“那就好,”元娘点了点头:“昭亲王今年已经二十又五了,膝下还没个一子半女的,想必太后娘娘那应该早有打算了。”
昭亲王是先帝的幼子,还是太后嫡出,六岁就被封为亲王,也是现今唯一一位有封地的亲王,身份尊贵,且位高权重,手握大景半数兵权。
每每想到昭亲王掌握的兵权,米氏就心头直跳,太后为这个幼子还真是费尽心机:“是啊,当初平阳侯估计就是打的子嗣的主意,可他没有想到钱华贞没能迷住昭亲王。这一年到头的,除了过年的时候回京给太后贺寿,昭亲王都远在西北封地,而那些被塞进王府的女人却都被留在了京里。”
“希望咱们娘俩没猜错,”元娘舒了口气:“不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家里那位是傅天明点名要送给严明做妾的吗?”米氏扭头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