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卖土豆粉2
文秀看了一眼妇人,又看了一眼方氏,原本想让方氏排排队,可最后还是跟妇人道了歉,先把方氏的三斤土豆粉过了称。
这杆称还是管张氏借的,密密麻麻的点儿在秤杆上,不好使也不好看,比起现代那些电子秤,不知道差了多远。若不是她脑瓜子够聪明,现学现卖,今儿就算有人买土豆粉,她也卖不利索。
古代也没塑料口袋,文秀便将沥帕洗干净了,在沥帕口套了绳子,将土豆粉装进去便于称重。这样既方便,又能沥水,也不用占村民们那点小便宜。
文秀称了三斤量,便让方氏拿盆来接。方氏被缠的没法,又走的急,双手空荡荡,哪儿有啥盆。最后,文秀又不得不从厨房里端了个盆出来,让她先装回去。然后又给她讲了做法,顺便也讲给了大伙儿听。
方氏虽爱占小便宜,但也好面子。心里虽然肉疼六个铜板,但也没跟文秀瞎闹。最重要的是,她惦记着文秀之前说的那番话,要是不好吃,她就回来管文秀退钱,一点儿亏都不会吃。
文秀从方氏手里接过铜板,却犹如千万斤一般重。要知道,这六文钱,可是她来到这个世上后,凭自己劳动所得。钱虽然少,可她一颗心却滚烫滚烫的。
是以,直到方氏走了好机会儿了,她才缓过神来。
有了方氏带头买土豆粉,周围看热闹的人也不再犹豫,嚷着让文秀称重。每个人两三斤,文秀万盆里的二十几斤土豆粉瞬间一扫而光。走在后头的人没买到,脸上还一阵不爽,嚷着让文秀明天多做点。而买到的人呢,全都乐呵的回去了。
有些好事的人,端着土豆粉跟没买到的人炫耀,惹的对方一阵恼怒,而他自己却是哈哈大笑,活像捡了多大便宜似的。
想想也对,文秀拍着胸脯保证买回去的土豆粉要是不好吃全额退款。即便不好吃,退了银子,还白搭了土豆粉,这不是很划算么?
院外吵吵嚷嚷的声音渐渐散去,文秀将最后收到的四个铜板儿揣进兜里,然后忙着倒瓦盆里的水,清洗瓦盆。等收拾好院子,她才关了院门,欢喜的进了屋,顺带着把堂屋的门一并关了。
今儿来的人里有欺负过树儿和桐桐的人,兄妹俩有些怕,便一直躲在屋里没出去。见娘亲进屋,都欢喜的唤了一声“娘亲”,随后便跑向文秀。
文秀把孩子拉到桌边坐好,随后自己也落了座,从怀里将今儿卖土豆粉的铜钱给摸了出来,细细一数,足足有四十八个铜板。除去买土豆的本钱,还赚了差不多三十文。她之前跟人说成本要一文钱多一些,那纯属是做生意的手段。要知道,做生意不赚钱,都喝西北风吗?
三十文钱,虽说不多,可也算是她挣到的第一桶金了!
树儿和桐桐看着铜板儿,两双眼睛泛金光,眼里又是惊讶又是欢喜,小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高兴。
“喏,一人一个,等卖糖的伯伯婶婶从村里过,你们去买糖吃。”文秀大方的将两枚铜钱递给孩子,然后叮嘱道:“可要自己放好了,掉了就没糖吃了哦!”
树儿和桐桐第一次摸到铜钱的纹路,激动地差点失声尖叫,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郑重的像文秀承诺一定会放好的。等卖糖的伯伯婶婶来村里时,再去买糖吃。
文秀给孩子钱,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她觉得,孩子大了,身上总要放一点零花钱。要不然,他们在外头看见别的小孩子吃零嘴,那该有多眼馋?更何况,她最是见不得兄妹俩干口白牙眼巴巴望着别人吃的样子,这会让她想起自己的过去。
树儿和桐桐得了钱,也不再缠着娘亲,打开门出去找陈春旺玩耍。文秀叮嘱两人别跑远了,这才收拾好钱,接着去削土豆。
文秀虽然保证货不好可以全额退款,可是她却自信土豆粉能收服所买之人的味蕾,她是一点儿不担心别人来退货。相反,这些人吃完,肯定会大肆的喧嚷,接机炫耀自家买了土豆粉吃。
今儿的土豆粉不过是小数量,买的人也不多,但明儿个,肯定买的人会多起来。等到村里人都尝一遍后,她再把土豆粉拉到邻村去卖,扩大销售市场。即便知道明儿个买的人会增多,但她却打算在这穷乡僻壤试一试“饥饿营销”的销售手段。总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儿利益,放弃更多的利益不是?
于是,文秀依旧只削了跟昨儿差不多的土豆量,吃完午饭后,便挑去磨坊磨浆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文秀一个人也能将磨盘搞定,虽说速度上,肯定会比两个人干活儿慢几分。但是,她却一点儿不慌,大不了晚上加点班好了。宋晓月在王家日子也不好过,总不能天天麻烦人家不是?
一连三天,文秀每天都定时定量出售,惹的没买到的村民很是不愤。可是,即便这样,他们能怎么着?最多埋怨几句,然后第二天接着来排队买土豆粉。
其实啊,这都是新鲜劲儿和攀比心在作怪。否则,今儿吃、明天吃,又有什么关系呢?顶多晚点罢了!
只可惜,大家伙儿都不甘心,凭什么人家能吃,自家不能吃啊?虽说大家都穷,日子紧巴,可吃一顿土豆粉的钱还是吃的起的!
土豆粉卖了三天,那些想占便宜叫唤土豆粉不好吃上门退钱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就连最先打着如意算盘的方氏,在第二天的时候,又来买了四斤。不为别的,陈亮从镇上回来了,一家人要吃点好的。
文秀定量供应之后,达到了饥饿营销的效果,给村民们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村民们便更热衷她做的土豆粉。只要是村里能吃得上饱饭,手里有两个余钱的人家,三天之内,都来踏过她家院门。
文秀心里乐呵,脸上却向人赔着不是,并承诺明儿一定多做些来卖。事实也是如此,当天下午,她请了宋晓月和张氏,三人齐心协力,削了前两天三倍的量。
这杆称还是管张氏借的,密密麻麻的点儿在秤杆上,不好使也不好看,比起现代那些电子秤,不知道差了多远。若不是她脑瓜子够聪明,现学现卖,今儿就算有人买土豆粉,她也卖不利索。
古代也没塑料口袋,文秀便将沥帕洗干净了,在沥帕口套了绳子,将土豆粉装进去便于称重。这样既方便,又能沥水,也不用占村民们那点小便宜。
文秀称了三斤量,便让方氏拿盆来接。方氏被缠的没法,又走的急,双手空荡荡,哪儿有啥盆。最后,文秀又不得不从厨房里端了个盆出来,让她先装回去。然后又给她讲了做法,顺便也讲给了大伙儿听。
方氏虽爱占小便宜,但也好面子。心里虽然肉疼六个铜板,但也没跟文秀瞎闹。最重要的是,她惦记着文秀之前说的那番话,要是不好吃,她就回来管文秀退钱,一点儿亏都不会吃。
文秀从方氏手里接过铜板,却犹如千万斤一般重。要知道,这六文钱,可是她来到这个世上后,凭自己劳动所得。钱虽然少,可她一颗心却滚烫滚烫的。
是以,直到方氏走了好机会儿了,她才缓过神来。
有了方氏带头买土豆粉,周围看热闹的人也不再犹豫,嚷着让文秀称重。每个人两三斤,文秀万盆里的二十几斤土豆粉瞬间一扫而光。走在后头的人没买到,脸上还一阵不爽,嚷着让文秀明天多做点。而买到的人呢,全都乐呵的回去了。
有些好事的人,端着土豆粉跟没买到的人炫耀,惹的对方一阵恼怒,而他自己却是哈哈大笑,活像捡了多大便宜似的。
想想也对,文秀拍着胸脯保证买回去的土豆粉要是不好吃全额退款。即便不好吃,退了银子,还白搭了土豆粉,这不是很划算么?
院外吵吵嚷嚷的声音渐渐散去,文秀将最后收到的四个铜板儿揣进兜里,然后忙着倒瓦盆里的水,清洗瓦盆。等收拾好院子,她才关了院门,欢喜的进了屋,顺带着把堂屋的门一并关了。
今儿来的人里有欺负过树儿和桐桐的人,兄妹俩有些怕,便一直躲在屋里没出去。见娘亲进屋,都欢喜的唤了一声“娘亲”,随后便跑向文秀。
文秀把孩子拉到桌边坐好,随后自己也落了座,从怀里将今儿卖土豆粉的铜钱给摸了出来,细细一数,足足有四十八个铜板。除去买土豆的本钱,还赚了差不多三十文。她之前跟人说成本要一文钱多一些,那纯属是做生意的手段。要知道,做生意不赚钱,都喝西北风吗?
三十文钱,虽说不多,可也算是她挣到的第一桶金了!
树儿和桐桐看着铜板儿,两双眼睛泛金光,眼里又是惊讶又是欢喜,小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高兴。
“喏,一人一个,等卖糖的伯伯婶婶从村里过,你们去买糖吃。”文秀大方的将两枚铜钱递给孩子,然后叮嘱道:“可要自己放好了,掉了就没糖吃了哦!”
树儿和桐桐第一次摸到铜钱的纹路,激动地差点失声尖叫,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郑重的像文秀承诺一定会放好的。等卖糖的伯伯婶婶来村里时,再去买糖吃。
文秀给孩子钱,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她觉得,孩子大了,身上总要放一点零花钱。要不然,他们在外头看见别的小孩子吃零嘴,那该有多眼馋?更何况,她最是见不得兄妹俩干口白牙眼巴巴望着别人吃的样子,这会让她想起自己的过去。
树儿和桐桐得了钱,也不再缠着娘亲,打开门出去找陈春旺玩耍。文秀叮嘱两人别跑远了,这才收拾好钱,接着去削土豆。
文秀虽然保证货不好可以全额退款,可是她却自信土豆粉能收服所买之人的味蕾,她是一点儿不担心别人来退货。相反,这些人吃完,肯定会大肆的喧嚷,接机炫耀自家买了土豆粉吃。
今儿的土豆粉不过是小数量,买的人也不多,但明儿个,肯定买的人会多起来。等到村里人都尝一遍后,她再把土豆粉拉到邻村去卖,扩大销售市场。即便知道明儿个买的人会增多,但她却打算在这穷乡僻壤试一试“饥饿营销”的销售手段。总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儿利益,放弃更多的利益不是?
于是,文秀依旧只削了跟昨儿差不多的土豆量,吃完午饭后,便挑去磨坊磨浆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文秀一个人也能将磨盘搞定,虽说速度上,肯定会比两个人干活儿慢几分。但是,她却一点儿不慌,大不了晚上加点班好了。宋晓月在王家日子也不好过,总不能天天麻烦人家不是?
一连三天,文秀每天都定时定量出售,惹的没买到的村民很是不愤。可是,即便这样,他们能怎么着?最多埋怨几句,然后第二天接着来排队买土豆粉。
其实啊,这都是新鲜劲儿和攀比心在作怪。否则,今儿吃、明天吃,又有什么关系呢?顶多晚点罢了!
只可惜,大家伙儿都不甘心,凭什么人家能吃,自家不能吃啊?虽说大家都穷,日子紧巴,可吃一顿土豆粉的钱还是吃的起的!
土豆粉卖了三天,那些想占便宜叫唤土豆粉不好吃上门退钱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就连最先打着如意算盘的方氏,在第二天的时候,又来买了四斤。不为别的,陈亮从镇上回来了,一家人要吃点好的。
文秀定量供应之后,达到了饥饿营销的效果,给村民们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村民们便更热衷她做的土豆粉。只要是村里能吃得上饱饭,手里有两个余钱的人家,三天之内,都来踏过她家院门。
文秀心里乐呵,脸上却向人赔着不是,并承诺明儿一定多做些来卖。事实也是如此,当天下午,她请了宋晓月和张氏,三人齐心协力,削了前两天三倍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