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
皇帝,太后。
除此两人,别无其他。
太后娘娘的权其实蛮大的,只要看皇帝上次对太后与她李敏唱反调的事都不言不语,足以见得万历爷对自己母亲怀着一种奇怪复杂的感情。
许仁康是徐家人的老乡,张恬士是徐家人的老乡,许仁康,理所当然是张恬士的老乡,其实是张恬士从自己家乡找来的一颗用来敷衍太后的棋子。
她李敏都可以推测到张恬士是这样安慰太后娘娘的,没关系,这个许仁康是她李敏的老乡,只要许仁康以这层关系接近李敏,从李敏那儿偷师,一切都变成太后娘娘的了。
这要说到她李敏是什么时候察觉到这事儿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李大夫当了那么多年的大夫,与同行打交道最多,怎么可能轻易相信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哪怕这人举出什么老乡的关系。难道不知道,老乡见老乡,虽然两眼泪汪汪,可是,最坑爹的也就是老乡。
不过,她李大夫绝对不是随便轻易怀疑人的。见这个许仁康真有些认真学习的念头,所以,像小李子一样,委以重任。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小李子在接到她委托的重任之后露馅,许仁康也一样。
人,最一下子松懈了防备心的时候,正是在,以为对方完全信任你的时候。
许仁康露馅了,在李大同现在上她这里找她的时候,她就可以知道了,许仁康是太后娘娘的人。
“不可能是皇后娘娘让父亲对我下毒,因为,皇后娘娘之前三番两次,哪怕就近一次,都对我频频招手示好。不是皇后娘娘,大姐,肯定没有这个能力能命令到父亲对我下毒。后宫的其它娘娘,倘若要对我这个护国公的妃子下手,必须考虑再三,肯定不敢。唯一只剩下,皇上或是太后娘娘了。”李敏说到这,在李大同那张面如土色的脸上深深地一瞥,“是太后娘娘让父亲这么做的。可是,到如今,父亲依然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对我这么做对不对?父亲,只知道一点,当初,让我娘亲,去给孝德皇后治病,最终让我娘亲染上病而死的人,正是太后娘娘。”
李大同一口大气都不敢喘。
他只知道一点,如果上次李敏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才留了他这条狗命的话,这一次,李敏有什么理由再放过他。
没有。
因为,李敏都当着护国公的面,说出他想毒害她的事了。
“父亲其实不该上门来的,但是,不得不来。因为父亲不来也是死,来也是死。所以,不如来这里,或许想着可以搏得一条生路,也或许父亲必须得念着自己那些儿子,而不是女儿。想着如果让太后娘娘满意的话,或许,自己的官位不至于没了着落,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不一样。”李敏叹口气,“不知道三妹妹在府里,知道父亲直到这一刻都只惦记着自己儿子,会怎么想?”
李大同感觉自己那层皮一层层都被女儿给剥到一干二净,恼羞成怒:“你,我——”
“或许三妹不会埋怨父亲,因为,父亲官位如果能保住的话,她毕竟还有几日要嫁去三皇子府了。对了,父亲本来求着我和王爷救大姐的话不用往下说了,我既然放声说过了,不会给太后娘娘治病,就绝对不会!”
李大同周身打着摆子,脸一阵青一阵白地说:“倘若你违抗太后的懿旨,难道你不怕,王爷会因此受你拖累吗?”
“王爷带兵打仗的人,坐拥百万大军的人,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人,太后娘娘正因为顾虑于此,之前想尽法子与靖王妃交好。当然,太后本是想与我交好的,只可惜,一不小心着了小人的道。”
“什么小人的道?”
“父亲难道不知道吗?尚书府终落到今时今日这个结果,可不是我的缘故,都是大姐和母亲的缘故。”
李大同脸上的肌肉抽搐着:“不是你告状?你大姐会落入冷宫吗?!”
“大姐的事,说来话长了,可是我可以老实告诉父亲,皇上不放过大姐,可绝对不是因为我说的那点事儿。我要是真有这个能力可以让皇上轻易处置大姐,何必等到现在?”
李大同猛然一惊,接着,往后趔趄几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表情,是要口吐白沫了。
李敏知道他心里这一刻的恐慌是怎么回事,有理由可以相信的是,李大同,其实这刻真恨不得没有听到她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该可以听见的秘密,不该的!听了以后,等于离死差不多了。
皇帝想处置李华,不过是想善后罢了,然后借了她李敏揭穿真相的这个时机。
其实想推测皇帝处置李华的动机并不难,只看,皇帝拿李华送的药,送给太后享用就知道了。眼看,这事儿,都快东窗事发了。皇帝那一刻和她李大夫吃饭时,对于太后和她唱反调的事,欲言又止的神情,一切有了最合情合理的解释。
☆、【140】真相大白
玉清宫
张公公端着两杯热汤通过小太监掀起的棉帘,进到皇帝的屋里后,把银盘子放到皇帝手边的案几上,退了一步,道:“皇上,趁热喝吧。”
“这里头,一碗是朕说了给谁的?”万历爷瞧了瞧桌上放的两碗汤圆,问。
“给鲁大人的。”
鲁仲阳立在皇帝屋内,听到这话,急忙拱手感恩说:“臣谢主隆恩。”
“说什么客气话,不就一碗汤圆?”万历爷笑了一笑,挥手让张公公把汤圆端过去给臣子。
鲁仲阳接过了汤圆碗,里头那汤圆一个个圆溜溜的,是橘子与面团揉合制成的金皮,放了姜驱寒,闻着是扑鼻的香味。
要说这个金汤圆,里头的玄机更大了,包的馅是金的流沙馅,这种汤圆,只有皇上的御厨会做。民间会做的人也不敢做,因为这个汤圆在皇宫里叫做龙头吐珠丸子,专门把一块姜雕成了个龙头的形状配在汤里,这样象征皇帝的汤圆,普通老百姓的人吃了是要被砍头。
鲁仲阳仔细回想着,有多少年前,是谁有这个福气接过皇帝赐的这样一碗龙头汤圆。貌似与他同期的人里面,都没有一个。
那个张恬士,与他斗了那么久,官位做的比他大,最终,都没有吃过这样一碗龙头汤圆。
嘴巴缩的细细的,啜了一口甜汤,满嘴都是香气,碗里一共六颗汤圆,他硬是一颗都不舍得吃。想这一天,真是等了大半辈子,他今年都不知道多少岁了。
万历爷那边,是拿起汤勺一口先舀了颗汤圆放进嘴巴里嚼着,师傅做的面团好,嚼着金皮特别有嚼劲,软乎乎的,金桔的香味甜丝丝的,好像冬天里的棉花糖。
吃了一个,很想再吃一个,万历爷手指捏着瓷勺子在碗里搅和汤,问:“鲁大人的七十大寿,据闻是已经安排好了。”
“回皇上,臣正打算向皇上打一份假条。臣那老家的乡亲们盛情难却,打算在家乡给臣办寿宴。”鲁仲阳两只手端着汤圆毕恭毕敬地回答着。
“朕有过想法,想在朕六十大寿的时候,在宫里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叫做百老宴。鲁大人以为如何?毕竟这个人要活到百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臣以为,皇上与民同乐,有福同享,乃百姓之福,皇上的佳话会流芳百世。”
“哈哈哈——”万历爷一阵畅快的大笑,手掌一拍大腿,“好,说的好。鲁大人的话,朕喜欢。”
屋里的气氛正热闹,眼看皇帝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眼下正是在高峰的时候。谁都知道,这会儿闯进皇帝的屋子,都是找茬,找死。
于是,屋外那个徘徊的太监,来来回回在皇帝的院子里走着,就是不敢进去。要论是平常,他肯定是一下子冲进去了。说起来,都是因为自家主子都丢不起这个老脸。
张公公白眉下那双锐利的老眼,只要在门的缝隙往外睨一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在外面徘徊的那个福禄宫里的人。
“张公公,有谁来了吗?”万历爷皱了一下眉头,对底下人倘若在自己眼皮底下东张西望的行为很不高兴。
张公公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耳语:“貌似是太后娘娘的人。”
“太后娘娘的人?为何不进来和朕说话?”万历爷脸上更不高兴了,“莫非是自己做错了事,不敢自己和太后说,跑朕这儿来了?”
听见皇帝这句话,鲁仲阳那颗刚吃到嘴里的汤圆像是有丝烫嘴,烫到了舌头,不敢当着皇帝的面把皇帝赐的汤圆吐出来,只能是努力地憋红了脸把汤圆吞进去。
好可惜,第一颗龙头汤圆这样吞了,连嚼没有嚼到。鲁仲阳心里惋惜,想着早知道,再等汤圆凉会儿再吃。
万历爷是听见了他咕噜一声好大的吞圆子声,惊讶地回头:“鲁大人是噎着了吗?”
“没有。臣,臣的牙齿老了,有些咬不动。”鲁仲阳脸红红的,老脸有些无地自容地说。
万历爷闻之,眯着眼睛微微露出笑意:“朕的牙齿还好,这么说,是朕的福气了?”
“那是,臣怎么能和万岁爷相比?”
“朕可不记得鲁大人是个会拍马屁的。”
“臣不敢,臣说的句句是实话。”
君臣两人你来我往,说了一堆,互相像是碰了下眼神,彼此心知肚明的样子。
万历爷稍微沉了眼色,对张公公说:“朕的地盘,不记得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更何况把朕的地盘当花园逛。”
张公公一听急忙磕了脑袋谢罪,接着,跑出去让人轰人了,将不相关的人,全部轰出了院外。
鲁仲阳趁着张公公赶人的机会,急忙把碗里余下的五个汤圆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一样,全收进肚子里,连那碗汤,都喝的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因为接下来可就没有时间可以吃汤圆了。
皇帝那是靠在了软榻上,靴子脱了,着白袜的腿搁在了榻上,一个小太监走上来,给他两条腿上轻轻柔柔,刚柔并济地按着,一边观察皇帝的表情那力道是轻了还是重了。皇帝一会儿舒服地是要打起盹儿,眯着老眼,对鲁仲阳招招手。
把吃完的汤圆碗交到张公公手里,鲁仲阳按照皇帝的指示,走到了皇帝身边,小声答应:“皇上——”
“朕知道,朕全都知道。”万历爷的声音像是云间漂浮那样,一丝遥远,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了。
鲁仲阳的额头上清晰地粘上了一颗圆滚滚的汗珠。
皇帝忽然间大睁眼睛,望到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夜色,眉头皱紧,接着,一条腿拨开给自己按摩腿的小太监。
小太监诚惶诚恐退下去,跪在地上不敢动。
张公公进来一见,直接把那小太监赶出了门,再走到皇帝身边说:“皇上,李大人去了护国公府。”
“什么时辰去的?”皇帝问。
“约半个时辰前。”张公公谨慎地答,“貌似没有被护国公府赶出来。”
“李大人一个人去的?”皇帝再问。
张公公答:“李大人好像是为华婉仪的事儿,到护国公府找隶王妃求情。”
李大同是不是为了给李华找救兵去护国公府,这屋里的人几乎都心知肚明。
皇帝发出一丝不明其意的朦胧笑意,两只眼看着鲁仲阳的老脸,说:“隶王妃真是一个有趣的人,是不是,鲁仲阳?”
“臣不过是个官,不敢随意地说护国公夫人的话。”鲁仲阳十分谨慎地说。
“那你与朕说说,你与隶王妃同是大夫,你认为隶王妃的医术如何?”
“隶王妃的医术,自然是在臣之上的。只要看隶王妃给大皇子治好了臣都束手无策的病。”
“也对。”万历爷点了下脑袋,“隶王妃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
后面这句话意味深长,其他人都不敢答声。
宫里的打更子声,像是在声明已经到几点钟了。敬事房的太监,端着银盘子进来,一如惯例,是跪下恳请皇帝翻牌子。
万历爷的心情,似乎在看到盘子上那些牌子的一刹那,心情不太好了,皱起眉头说:“朕今晚哪儿都不去,让后宫今晚全自个儿歇着吧。”
“皇上——”敬事房的大总管只好硬着头皮,老生常谈地规劝,“皇上,皇上哪儿都不去的话,回头奴才也很难回复福禄宫。”
“福禄宫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儿能管得到朕这儿了。”万历爷一时气话,露出了端倪。
敬事房的人一瞬间呆了。张公公赶紧扶起那大总管,扶到门外小声说:“你是傻的吗?没听见皇上刚才那话儿?皇上还在恼着静妃和华婉仪的事,一时半会儿是肯定消不了。”
“这,这,我知道——”敬事房的人,一时半会儿,一样是没有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皇上刚才说什么了?不是对后宫发脾气,是对太后发脾气吧?
再有,福禄宫出事了?
万历爷一气起来,所有事情涌在心头上,是很难平息,手心捂着胸口咳嗽。鲁仲阳赶紧走上来给他拍背顺气。过会儿,万历爷缓了口气,说:“朕这个脾气,多少有点像太后,所以,从小,先帝一直让朕注重修身养性。朕废过太子,没有错,但那是情非得已。朕一直是对太子说,读书为先,养性是最重要的。”
鲁仲阳一字一句听他说着,伴君这么多年,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不过让他坦言的话,他会说,其实万历爷算是很好的一个君王了,对待家人臣子都已经够厚道了。
“太后那个性子——”万历爷的话一打开匣子,喋喋不休地往下说,“朕一直告诫过太后,不能急,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会儿,这些话,反而朕登基前,太后一直告诫朕的。但是,太后等朕登基以后,反而一直心急了。明明偶感风寒的病,要养一个星期才能好的病,太后非要猛药重药,三日之内必然要好。朕都知道,正因为如此,太医院里,除了刘太医,张院使,哪怕是你鲁仲阳,都是不想服侍太后的。”
鲁仲阳喉咙里哽咽一声,难得有皇帝如此体谅臣子的。
“那天,隶王妃对太后建言的时候,你在场,也听见了隶王妃的话。”
“是,臣都听见了。臣以为,隶王妃的话不是不可取。不过,臣也有想过,太后一直喜欢偏执一些,恐怕隶王妃的建言不见得比药有效。”
“是药三分毒。隶王妃是个有良心的大夫。”
鲁仲阳忽然猛打了个寒噤。当他那只眼睛,抬头时,刚好能看见皇帝的眼睛突然像发出狼嚎的光一样,他猛退一步,跪了下来。
除此两人,别无其他。
太后娘娘的权其实蛮大的,只要看皇帝上次对太后与她李敏唱反调的事都不言不语,足以见得万历爷对自己母亲怀着一种奇怪复杂的感情。
许仁康是徐家人的老乡,张恬士是徐家人的老乡,许仁康,理所当然是张恬士的老乡,其实是张恬士从自己家乡找来的一颗用来敷衍太后的棋子。
她李敏都可以推测到张恬士是这样安慰太后娘娘的,没关系,这个许仁康是她李敏的老乡,只要许仁康以这层关系接近李敏,从李敏那儿偷师,一切都变成太后娘娘的了。
这要说到她李敏是什么时候察觉到这事儿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李大夫当了那么多年的大夫,与同行打交道最多,怎么可能轻易相信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哪怕这人举出什么老乡的关系。难道不知道,老乡见老乡,虽然两眼泪汪汪,可是,最坑爹的也就是老乡。
不过,她李大夫绝对不是随便轻易怀疑人的。见这个许仁康真有些认真学习的念头,所以,像小李子一样,委以重任。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小李子在接到她委托的重任之后露馅,许仁康也一样。
人,最一下子松懈了防备心的时候,正是在,以为对方完全信任你的时候。
许仁康露馅了,在李大同现在上她这里找她的时候,她就可以知道了,许仁康是太后娘娘的人。
“不可能是皇后娘娘让父亲对我下毒,因为,皇后娘娘之前三番两次,哪怕就近一次,都对我频频招手示好。不是皇后娘娘,大姐,肯定没有这个能力能命令到父亲对我下毒。后宫的其它娘娘,倘若要对我这个护国公的妃子下手,必须考虑再三,肯定不敢。唯一只剩下,皇上或是太后娘娘了。”李敏说到这,在李大同那张面如土色的脸上深深地一瞥,“是太后娘娘让父亲这么做的。可是,到如今,父亲依然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对我这么做对不对?父亲,只知道一点,当初,让我娘亲,去给孝德皇后治病,最终让我娘亲染上病而死的人,正是太后娘娘。”
李大同一口大气都不敢喘。
他只知道一点,如果上次李敏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才留了他这条狗命的话,这一次,李敏有什么理由再放过他。
没有。
因为,李敏都当着护国公的面,说出他想毒害她的事了。
“父亲其实不该上门来的,但是,不得不来。因为父亲不来也是死,来也是死。所以,不如来这里,或许想着可以搏得一条生路,也或许父亲必须得念着自己那些儿子,而不是女儿。想着如果让太后娘娘满意的话,或许,自己的官位不至于没了着落,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不一样。”李敏叹口气,“不知道三妹妹在府里,知道父亲直到这一刻都只惦记着自己儿子,会怎么想?”
李大同感觉自己那层皮一层层都被女儿给剥到一干二净,恼羞成怒:“你,我——”
“或许三妹不会埋怨父亲,因为,父亲官位如果能保住的话,她毕竟还有几日要嫁去三皇子府了。对了,父亲本来求着我和王爷救大姐的话不用往下说了,我既然放声说过了,不会给太后娘娘治病,就绝对不会!”
李大同周身打着摆子,脸一阵青一阵白地说:“倘若你违抗太后的懿旨,难道你不怕,王爷会因此受你拖累吗?”
“王爷带兵打仗的人,坐拥百万大军的人,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人,太后娘娘正因为顾虑于此,之前想尽法子与靖王妃交好。当然,太后本是想与我交好的,只可惜,一不小心着了小人的道。”
“什么小人的道?”
“父亲难道不知道吗?尚书府终落到今时今日这个结果,可不是我的缘故,都是大姐和母亲的缘故。”
李大同脸上的肌肉抽搐着:“不是你告状?你大姐会落入冷宫吗?!”
“大姐的事,说来话长了,可是我可以老实告诉父亲,皇上不放过大姐,可绝对不是因为我说的那点事儿。我要是真有这个能力可以让皇上轻易处置大姐,何必等到现在?”
李大同猛然一惊,接着,往后趔趄几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表情,是要口吐白沫了。
李敏知道他心里这一刻的恐慌是怎么回事,有理由可以相信的是,李大同,其实这刻真恨不得没有听到她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该可以听见的秘密,不该的!听了以后,等于离死差不多了。
皇帝想处置李华,不过是想善后罢了,然后借了她李敏揭穿真相的这个时机。
其实想推测皇帝处置李华的动机并不难,只看,皇帝拿李华送的药,送给太后享用就知道了。眼看,这事儿,都快东窗事发了。皇帝那一刻和她李大夫吃饭时,对于太后和她唱反调的事,欲言又止的神情,一切有了最合情合理的解释。
☆、【140】真相大白
玉清宫
张公公端着两杯热汤通过小太监掀起的棉帘,进到皇帝的屋里后,把银盘子放到皇帝手边的案几上,退了一步,道:“皇上,趁热喝吧。”
“这里头,一碗是朕说了给谁的?”万历爷瞧了瞧桌上放的两碗汤圆,问。
“给鲁大人的。”
鲁仲阳立在皇帝屋内,听到这话,急忙拱手感恩说:“臣谢主隆恩。”
“说什么客气话,不就一碗汤圆?”万历爷笑了一笑,挥手让张公公把汤圆端过去给臣子。
鲁仲阳接过了汤圆碗,里头那汤圆一个个圆溜溜的,是橘子与面团揉合制成的金皮,放了姜驱寒,闻着是扑鼻的香味。
要说这个金汤圆,里头的玄机更大了,包的馅是金的流沙馅,这种汤圆,只有皇上的御厨会做。民间会做的人也不敢做,因为这个汤圆在皇宫里叫做龙头吐珠丸子,专门把一块姜雕成了个龙头的形状配在汤里,这样象征皇帝的汤圆,普通老百姓的人吃了是要被砍头。
鲁仲阳仔细回想着,有多少年前,是谁有这个福气接过皇帝赐的这样一碗龙头汤圆。貌似与他同期的人里面,都没有一个。
那个张恬士,与他斗了那么久,官位做的比他大,最终,都没有吃过这样一碗龙头汤圆。
嘴巴缩的细细的,啜了一口甜汤,满嘴都是香气,碗里一共六颗汤圆,他硬是一颗都不舍得吃。想这一天,真是等了大半辈子,他今年都不知道多少岁了。
万历爷那边,是拿起汤勺一口先舀了颗汤圆放进嘴巴里嚼着,师傅做的面团好,嚼着金皮特别有嚼劲,软乎乎的,金桔的香味甜丝丝的,好像冬天里的棉花糖。
吃了一个,很想再吃一个,万历爷手指捏着瓷勺子在碗里搅和汤,问:“鲁大人的七十大寿,据闻是已经安排好了。”
“回皇上,臣正打算向皇上打一份假条。臣那老家的乡亲们盛情难却,打算在家乡给臣办寿宴。”鲁仲阳两只手端着汤圆毕恭毕敬地回答着。
“朕有过想法,想在朕六十大寿的时候,在宫里宴请全国百岁以上的老人进宫,叫做百老宴。鲁大人以为如何?毕竟这个人要活到百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臣以为,皇上与民同乐,有福同享,乃百姓之福,皇上的佳话会流芳百世。”
“哈哈哈——”万历爷一阵畅快的大笑,手掌一拍大腿,“好,说的好。鲁大人的话,朕喜欢。”
屋里的气氛正热闹,眼看皇帝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眼下正是在高峰的时候。谁都知道,这会儿闯进皇帝的屋子,都是找茬,找死。
于是,屋外那个徘徊的太监,来来回回在皇帝的院子里走着,就是不敢进去。要论是平常,他肯定是一下子冲进去了。说起来,都是因为自家主子都丢不起这个老脸。
张公公白眉下那双锐利的老眼,只要在门的缝隙往外睨一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在外面徘徊的那个福禄宫里的人。
“张公公,有谁来了吗?”万历爷皱了一下眉头,对底下人倘若在自己眼皮底下东张西望的行为很不高兴。
张公公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耳语:“貌似是太后娘娘的人。”
“太后娘娘的人?为何不进来和朕说话?”万历爷脸上更不高兴了,“莫非是自己做错了事,不敢自己和太后说,跑朕这儿来了?”
听见皇帝这句话,鲁仲阳那颗刚吃到嘴里的汤圆像是有丝烫嘴,烫到了舌头,不敢当着皇帝的面把皇帝赐的汤圆吐出来,只能是努力地憋红了脸把汤圆吞进去。
好可惜,第一颗龙头汤圆这样吞了,连嚼没有嚼到。鲁仲阳心里惋惜,想着早知道,再等汤圆凉会儿再吃。
万历爷是听见了他咕噜一声好大的吞圆子声,惊讶地回头:“鲁大人是噎着了吗?”
“没有。臣,臣的牙齿老了,有些咬不动。”鲁仲阳脸红红的,老脸有些无地自容地说。
万历爷闻之,眯着眼睛微微露出笑意:“朕的牙齿还好,这么说,是朕的福气了?”
“那是,臣怎么能和万岁爷相比?”
“朕可不记得鲁大人是个会拍马屁的。”
“臣不敢,臣说的句句是实话。”
君臣两人你来我往,说了一堆,互相像是碰了下眼神,彼此心知肚明的样子。
万历爷稍微沉了眼色,对张公公说:“朕的地盘,不记得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更何况把朕的地盘当花园逛。”
张公公一听急忙磕了脑袋谢罪,接着,跑出去让人轰人了,将不相关的人,全部轰出了院外。
鲁仲阳趁着张公公赶人的机会,急忙把碗里余下的五个汤圆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一样,全收进肚子里,连那碗汤,都喝的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因为接下来可就没有时间可以吃汤圆了。
皇帝那是靠在了软榻上,靴子脱了,着白袜的腿搁在了榻上,一个小太监走上来,给他两条腿上轻轻柔柔,刚柔并济地按着,一边观察皇帝的表情那力道是轻了还是重了。皇帝一会儿舒服地是要打起盹儿,眯着老眼,对鲁仲阳招招手。
把吃完的汤圆碗交到张公公手里,鲁仲阳按照皇帝的指示,走到了皇帝身边,小声答应:“皇上——”
“朕知道,朕全都知道。”万历爷的声音像是云间漂浮那样,一丝遥远,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了。
鲁仲阳的额头上清晰地粘上了一颗圆滚滚的汗珠。
皇帝忽然间大睁眼睛,望到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夜色,眉头皱紧,接着,一条腿拨开给自己按摩腿的小太监。
小太监诚惶诚恐退下去,跪在地上不敢动。
张公公进来一见,直接把那小太监赶出了门,再走到皇帝身边说:“皇上,李大人去了护国公府。”
“什么时辰去的?”皇帝问。
“约半个时辰前。”张公公谨慎地答,“貌似没有被护国公府赶出来。”
“李大人一个人去的?”皇帝再问。
张公公答:“李大人好像是为华婉仪的事儿,到护国公府找隶王妃求情。”
李大同是不是为了给李华找救兵去护国公府,这屋里的人几乎都心知肚明。
皇帝发出一丝不明其意的朦胧笑意,两只眼看着鲁仲阳的老脸,说:“隶王妃真是一个有趣的人,是不是,鲁仲阳?”
“臣不过是个官,不敢随意地说护国公夫人的话。”鲁仲阳十分谨慎地说。
“那你与朕说说,你与隶王妃同是大夫,你认为隶王妃的医术如何?”
“隶王妃的医术,自然是在臣之上的。只要看隶王妃给大皇子治好了臣都束手无策的病。”
“也对。”万历爷点了下脑袋,“隶王妃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
后面这句话意味深长,其他人都不敢答声。
宫里的打更子声,像是在声明已经到几点钟了。敬事房的太监,端着银盘子进来,一如惯例,是跪下恳请皇帝翻牌子。
万历爷的心情,似乎在看到盘子上那些牌子的一刹那,心情不太好了,皱起眉头说:“朕今晚哪儿都不去,让后宫今晚全自个儿歇着吧。”
“皇上——”敬事房的大总管只好硬着头皮,老生常谈地规劝,“皇上,皇上哪儿都不去的话,回头奴才也很难回复福禄宫。”
“福禄宫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儿能管得到朕这儿了。”万历爷一时气话,露出了端倪。
敬事房的人一瞬间呆了。张公公赶紧扶起那大总管,扶到门外小声说:“你是傻的吗?没听见皇上刚才那话儿?皇上还在恼着静妃和华婉仪的事,一时半会儿是肯定消不了。”
“这,这,我知道——”敬事房的人,一时半会儿,一样是没有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皇上刚才说什么了?不是对后宫发脾气,是对太后发脾气吧?
再有,福禄宫出事了?
万历爷一气起来,所有事情涌在心头上,是很难平息,手心捂着胸口咳嗽。鲁仲阳赶紧走上来给他拍背顺气。过会儿,万历爷缓了口气,说:“朕这个脾气,多少有点像太后,所以,从小,先帝一直让朕注重修身养性。朕废过太子,没有错,但那是情非得已。朕一直是对太子说,读书为先,养性是最重要的。”
鲁仲阳一字一句听他说着,伴君这么多年,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不过让他坦言的话,他会说,其实万历爷算是很好的一个君王了,对待家人臣子都已经够厚道了。
“太后那个性子——”万历爷的话一打开匣子,喋喋不休地往下说,“朕一直告诫过太后,不能急,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会儿,这些话,反而朕登基前,太后一直告诫朕的。但是,太后等朕登基以后,反而一直心急了。明明偶感风寒的病,要养一个星期才能好的病,太后非要猛药重药,三日之内必然要好。朕都知道,正因为如此,太医院里,除了刘太医,张院使,哪怕是你鲁仲阳,都是不想服侍太后的。”
鲁仲阳喉咙里哽咽一声,难得有皇帝如此体谅臣子的。
“那天,隶王妃对太后建言的时候,你在场,也听见了隶王妃的话。”
“是,臣都听见了。臣以为,隶王妃的话不是不可取。不过,臣也有想过,太后一直喜欢偏执一些,恐怕隶王妃的建言不见得比药有效。”
“是药三分毒。隶王妃是个有良心的大夫。”
鲁仲阳忽然猛打了个寒噤。当他那只眼睛,抬头时,刚好能看见皇帝的眼睛突然像发出狼嚎的光一样,他猛退一步,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