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行。”
  等赵永和段良玉又歇了好一会,封华才把两人叫起来过称。把一袋袋的玉米都倒出来,铺在地上,让他们知道里面装的都是玉米,没掺别的东西。
  不管多熟的人,钱货必须当面点清!多少人因为熟人、不好意思什么的原因没有当面清点,吃了大亏。
  封华上辈子就吃过......
  一个布料批发商,多年的交情了,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交,两人处得都非常好,有一次封华进货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就没仔细看,结果货到家了才发现都是残次品!
  回去找人,早人去楼空了。原来这老板同时坑了好几个老客户,底价搜刮了许多残次品高价卖了,卷钱出国了。
  扔下老婆孩子和一个烂摊子。渣男一个。
  这个教训封华能记一辈子!不,两辈子!
  看着满地金灿灿的玉米,要不是封华在旁边站着,赵永恨不得上去打两个滚!....等一会大小姐走了的,他再滚!
  过称很快,10个麻袋一共不到1100斤,比预计多出几十斤,封华也大方的赠送了。
  赵永和段良玉一叠声地道谢。现在还有人赠送这么多粮食?一粒都舍不得送人!
  这次封华收的东西少,两包钱,一对花瓶一卷画,一个大背筐就放下了。
  “等等,等等。”赵永叫住了要出门的封华。
  “哦,段大哥那些钱还得一个星期才能好,我下星期再来。”封华说道。
  段良玉松了口气,他一直想问,又没敢问。
  “哦,不是这个事,还有个事。”赵永道:“小黄鱼你要不要?不过这家人不要玉米,要大米或者白面,还得是特级的.....”赵永越说声音越小,觉得这家人太矫情,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他都快忘了特级白面长啥样了!
  现在卖的白面都是全麦的,黑,级别越高越白。
  封华一愣,才反应过来这个“小黄鱼”不是黄花鱼的意思。
  她虽然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但是“大黄鱼”“小黄鱼”这是民国时候的称呼,等她富起来的时候,民间已经很少流通了,所以她并不是很熟。
  “黄鱼”指的是金条,一条“大黄鱼”是312.5克,一条“小黄鱼”31.25可,基本上相当于1盎司。
  “他们打算怎么换?”封华问道。
  “嘿!你还真有啊.....”赵永叹道,他还以为没有呢,他记得封华上次说过交易只有玉米。
  “他们家打算1条小黄鱼换10斤大米或者白面,都要特级的。”赵永气哼哼地道,觉得这家人太没脸没皮了。
  第41章 鬼祟
  建国以后黄金就是管制物品了,禁止民间交易,必须卖给银行,或者委托行,就是公家开的当铺。
  委托行收各种值钱的二手货,自行车,手表,电视机什么的,收到黄金首饰之后也不许卖,都是上交给银行。
  银行收黄金是99块人民币1两,相当于2块钱一克。这个价钱几十年没变。
  私底下交易自然是贵一些,但是这种交易很少,也贵不了几毛,所以一般人想出手都是卖给银行。
  而1960年的国际金价是35美元/盎司,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下来基本上2.7人民币/克,银行稍微赚点。就当全国人民为祖国做贡献了。
  1条小黄鱼31.25克,卖到银行62块钱,就想换10斤大米?知道现在大米什么价吗?能买到1斤就算他能!赵永越想越来气。
  封华倒无所谓,31克黄金换10斤大米,似乎也不错。不过虽然不错,她也是不会同意的。
  后世的极品大米,最贵的胭脂米要4000块一斤,极品的五常大米都要1800一斤,空间出产的大米封华相信不会比胭脂米差。但是她也知道再好也卖不了高价。
  别人得把她当疯子,而且等过了这两年,高价也卖不出去了。
  等61年秋天一过,就天下太平了,大米一两毛一斤,而且越往后,粮食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穷虽然是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主旋律,但是饥饿已经过去了,粮食不值钱。
  现在虽然是出手的好时机,但是既然赵永都觉得这买卖不公平不合适,她一个世家出身的“大小姐”更不能觉得合适了。
  “1条小黄鱼换1斤大米,白面没有。”白面当然有,但是那个还得她一点点磨出来,比脱粒大米费劲,她才不卖。
  而且拿黄金出来换细粮吃的人家,她也心安理得地狮子大开口。
  “这价行!”赵永也觉得这价比较合理。“我去谈。”
  封华点点头,挥挥手告别,离开了段良玉家。
  一路颠簸回到了村外,封华的背筐里只有三棵小树苗,而且是东北山上比较常见的山丁子。
  她从空间里移植出来的,经过她的加工,看着像两年生的小幼苗了。她打算把山丁子种在蔡家院子里。
  山丁子结红色的小果子,豆粒大,一串串的,非常非常非常酸,但凡有点别的吃的,没有人吃它。
  封华种她当然不是打算来吃的,山丁子是非常好的砧木,通常用来嫁接苹果。又大又红的高产红富士,基本都是用山丁子嫁接出来的。
  她现在虽然没有苹果接穗,嫁接不了,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她有接穗的时候,再大老远去山里找山丁子不方便。
  不如现在就种在自家院子里顺理成章。而且山丁子开的花非常漂亮,还香,当做观赏树也不错。
  封华到村口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远远的就看见几个小孩子从草甸子里钻出来,估计是准备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