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交待
  “听说王家要卖房子和田地,前几天打听属实后,把他们家的房子和田地都买下了,听说要种出了玉米,后面那两座山的土质很合适种玉米和黄豆,也一并买下了。”李婧文解释说。
  “田土里没收的庄稼、王家的牛也一并买下了,加上镇上那个宅子,一共花了一千七百多两银子,想着我手里没有银子做什么事都不方便,他给了我二百多两银子凑了个整数,现在他手里还有二千两银,准备给我买些水田,说二十亩水田太少了。”李婧文解释说。
  她已经请王牙侩给她留意田地了,不管有没有,先打个埋伏,免得到时候还要跟他们解释。
  “这些财产现在虽然已经放在了我名下,但是收益却不全是我们的,他们事先交待过,他的朋友把这些东西交到我手上之后,田里和地里的出产交完税后五成归我们,另外五成要折成银子存进钱庄,等我成亲的时候再交给我。”李婧文不好意思的说。
  “你的意思是你师父还留有人在这边看着?”李家华看着她说。
  “没有特意留人,但是他有朋友在这边做生意,他们会留意我们家的情况。”李婧文也不想这样,但是她不想家里因此而膨胀。
  知道她有这么多田产,老宅的人肯定会蜂涌而上,到了那时,李家华为了减少麻烦,肯定会花钱免灾,甚至把她的财产拱手让人。
  “这是应该的,其实我们不应该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既然他们安排了,我们就把那五成的收益存在那里,以后再交给他们。”刘氏没有一点意见。
  “嗯,他们是真心真意疼婧文。”李家华没想到天上真的会掉陷饼,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他们的,但也是他们的女儿的,有了那五成的收益,足可以养活这一家子人了。
  “其实他们以前是想给我准备别的东西的,但是考虑到我们家的情况,就买了这些田地和房子,这样也能让爹娘轻松一些,等以后有了收益,我们再自己添些田产。”李婧文解释说,按照农家的生活水平,就是送三宝读书,五成的收益也是有节余的。
  “你师父师母也是用心良苦。”李家华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对方应该是想给她准备些头面首饰之类的东西的,但是他们上无片瓦庶身,下无立锥之地,就干脆给了她最实惠的田地,这样不但她肩的担子要轻很多,还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至于把那五成的收益存在那里,是怕他们重男轻女,搜刮李婧文的东西来补贴儿子,那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他们看重的只是李婧文,跟别的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之所以这样照顾他们也是看了李婧文的面子上。
  “爹娘,你们不会有意见吧?”李婧文忐忑不安的看着他们。
  “我们有什么意见?他们这么关照我们,我们感谢都来不及。”李家华笑着摇摇头,“婧文,以后你要象对亲生爹娘一样对他们,不然,我都不会放过你。”
  “爹,你放心,只要他们愿意,我一定给他们养老送终。”李婧文信誓旦旦的说,可惜的是她的这个师父不知道在何方。
  “我师父还托他的朋友给我们买了几个下人,他们住在永兴镇的宅子里,现在正在帮忙修整村口的宅子,等屋子整理好后,爹的腿也可以稍稍移动了,到时候我们再搬过去。”
  “还有一件事我想跟爹娘商量一下,我手上还有两百多两银子,鸡鸣山和羊背山的南面都长着蔗茅草,是很好的草料,还有玉米桔杆,也是很好的牛饲料,所以,我想办个小型的养牛场,专门用来饲养肉牛。”李婧文把自己的计划跟刘氏和李家华商量。
  “养肉牛到是条路子,只不过种牛难寻。”李家华沉思了片刻说,牛肉很贵,耕牛是不可杀来吃肉的,除非老了或者病了,南星县并没有肉牛场,所以牛肉相对来说比较贵。
  “府成那边有家肉牛场,等家里准备好了,我们就去买几头种牛回来。”李婧文从刘掌柜那里打听过,听说府城就有肉牛场,只是规模也不大,所以很少对外县销售牛肉。
  “如果真的能买到种牛,这事还是可以做的,你自己考虑清楚。”李家华看了看自己的腿,心里很懊恼。
  因为腿伤,一家子的生计都压在老婆和女儿身上,特别是女儿,小小的年纪就要为家里的生计操心。
  “爹,那我就安排人在羊背山的西面建牛棚了呵?”养牛的第一件事是要给它们准备好饲料,其次就是牛棚,牛棚的位置她也选好了,羊背山的西侧,离家里不远,又是逆风处,加上有小山阻挡,即使有什么味也不会吹到这边来,影响居住环境。
  “盖牛棚你是请村里的人还是从镇上请人?”刘氏问道。
  “这事我会交给徐永来去做,会从镇上请两个工匠,但是小工大多是从村里请。”李婧文想了想说,“徐永来是家里的下人,三十多岁,是中间年纪最大的,我让他暂时管理家里的下人。”
  “你也不用太性急,事情总要是一件一件办的。”李家华点点头。
  “对,对,心急吃了不热豆腐,你小小的年纪,不仅要练武习医,还要操心家计,真是辛苦你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跟我说。”刘氏连忙点头,现在的生活她已经很满足了,如果没有大女儿,他们家里的这个关还真不知道怎么过?
  “我知道,会看着安排的。”李婧文点点头,“搬家了,很多事都要娘管了,现在把爹招呼好就行。”
  十天以后,屋子整修好了,房间都分配好了,家俱也配好了,床上用品也全部置办了新的,每个人都住个小套间。
  原来王家为了方便,正屋除了堂屋外,他们并没有跟本地人一样每间都做成一个独立的套间,而是里间和里间连在一起,外间和外间连在一起形成小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