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这个是自然,都是分了家的兄弟了,谁也不能要别人一直照顾着。”赵老二笑着说道,在几个兄弟里面,他其实才是心思最多,却也看的最明白的一个。
  老赵头扫了一眼在场的儿子,这才笑着说道:“你们心里头有数就好。”
  于是几个人都把东西分了,不说别人,小辈们却都很开心,村里头当人父母的,很少能想到孩子们喜欢什么,但赵九福不同,他好歹自己还是个孩子。
  等人陆陆续续走了,老赵头见赵老四没直接离开,就知道他肯定还有事要说,便关上了门才问道:“是不是阿福还有什么话托你带回来。”
  赵老四点了点头,这才从衣服内兜里头掏出一个袋子来,这袋子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等赵老四一层层打开才发现是四个白玉瓶子。
  “只是什么东西?”老赵头忍不住问道,看得出来这白玉瓶子的玉十分不错,但要是玉镯玉佩他还能理解,这么小的玉瓶子难道是用来当摆设的吗?
  赵老四却有些神秘兮兮的说道:“爹,娘,这是阿福托我带回来的,是他专程去顾家那边求了人,从太医院那边买到的药水。”
  “太医院!”显然在两位老人的眼中太医院那是不得了的地方,要知道太医可是专门给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看病的大夫,可不是他们这边的大夫可以比的。
  赵九福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才会在药液稀释成功之后,分化到不同的白玉童里头让赵老四带回来,找的借口就是从太医院好不容易求到的好药。
  当时那颗长寿丹稀释之后,一部分让赵九福一口干了,剩下的重新稀释,又有一小部分用在了大黄身上作为测试,测试成功之后赵九福又让赵老四也服用了一些。
  最后剩下来的药液他分装到四个白玉童之中,每个白玉童装着的药液都会比实际的瓶子大小多一些,但多的并不多,就算是有心人最多也就是怀疑一下。
  赵老四是让赵九福洗过脑的,这会儿便兴致勃勃的说道:“就是太医院,阿福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弄到的,据说是里头御医的祖传秘方,经常服用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这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老陈氏第一时间是感动于孩子的孝心,随后却开始担心起来,毕竟这东西一看就不便宜,用来当瓶子的玉都是好玉,这阿福把钱都花在了家里人身上,那他在京城岂不是就得过苦日子?
  赵老四连忙说道:“阿福说了,花的银子倒是不多,就是欠下了人情,但为了爹娘身体,他就算是欠着人情也没啥大不了的,以后总能还上的。”
  老陈氏已经感动的落下眼泪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孩子孝顺,就是老赵头也忍不住红了红眼睛,又说道:“这孩子,哎,我们两个老的不能给他当靠山,反倒是给孩子拖后腿了。”
  赵老四看了一下温柔,后者立刻出来说道:“爹,娘,可不能这么说,阿福这么拼命的读书考科举,不就是为了给你们二老挣面子吗,你们只要身体健康好好活着,就能让远在京城的小叔心中高兴了,小叔孝顺是好事儿,你们可别想轴了。”
  老陈氏一听连忙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道:“我还得看着阿福娶妻生子呢,哪能想不开,老头子,阿福孝顺是好事儿,你也别琢磨靠山不靠山的事情。”
  赵老四这才松了口气,又说道:“阿福说了,这药液的效果很厉害,爹娘年纪大了怕用的多反倒是不好,每隔三日喝一小口就是了,等喝完了看看效果。”
  老赵头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阿福就给我们二老带了?那你们兄弟呢?”
  赵老四连忙说道:“嗨,这是给老头儿老太太用的,我们年轻力壮的哪里用得上,阿福不是还给每个人带了药材吗,那些就够了。”
  其实赵老四在京城的时候已经用过了,只觉得这药肯定也是好药,不过因为他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着反倒是没啥感觉。
  回来之前赵九福还交代过,这药爹娘用着最好,成年人也可以用,但效果一般,小孩子是万万不能用的,补过了反倒是对身体不好。
  赵老四自然把这个意思传达到位了,这一日老赵家欢喜过度,老赵头和老陈氏也是疼儿子的,知道赵老四肯定赶着回家没怎么休息,说完了这些事就让他赶紧回来。
  等到第二日听见音信的陈家村人果然上门来了,因为牌坊银子的事情又是热闹了一番,从赵九福考中状元的那一刻开始,老赵家在陈家村的地位越发的超然脱俗。
  另一头赵九福为什么会特意强调孩子们不能使用药液,那是从他在大黄身上的实验发现的。大黄服用药液的时候还是一直小狗,按理来说小狗的成长是很快的,但是服用药液的大黄四肢强壮,脑子机灵,偏偏长大的速度十分缓慢。
  赵老四离开京城的时候,大黄不过是被抱回家半个月不到,没有特意关注的赵老四只是觉得这狗子长得有些慢,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亲自动手的赵九福却有些怀疑,当时便嘱咐了一句,也幸亏他说了那句话,赵老四走后一个月,大黄的生长速度还是很慢,显然是受到了影响。
  赵九福心中猜测,长寿丹既然叫长寿丹,便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若是成年人服用了那叫青春常驻延年益寿,若是孩子服用了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
  他心中庆幸自己嘱咐了赵老四不可给孩子使用,心中也警告自己以后对系统出品的药丸要越发谨慎,不同世界的药丸药性不同,有时候并不是系统的简介就可以彻底知晓的。
  幸亏除了长得慢之外,大黄倒是比一般的狗子更加健康更加聪明,倒是安慰了赵九福一番。为此赵九福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不过这些日子他除了身体变得健硕了一些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坏的影响。
  赵九福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十七岁虽然还没度过生长期,但好歹不是小孩儿了,身体也确实是没有异样,随着日子他慢慢的安心下来。
  比起这个,翰林院的事情更让他花心思,尤其是随着时间过去,皇帝一次也没有传召过他,翰林院其余人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轻慢起来。
  第137章 穷翰林
  这个变化并不奇怪,赵九福虽然是新科状元郎,还有几个吉祥的六元及第的好名头在,但翰林院哪一个人不知人才高八斗,可不会因为这些名头就对他高看一眼。
  之前他们以为皇帝对这位新科状元另眼相看,相处的时候也多有几分客气,但随着一日日过去,皇帝似乎已经把赵九福抛到了脑后,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乐意假装了。
  尤其是现在朱大学士告老还乡在即,翰林院学士的位置却悬而未决,上头的几位学士都想着再进一步,压根没有那个心思来管刚刚入门的赵九福。
  下头的人倒是乐意搭理他,毕竟赵九福年纪虽小,出生也十分平凡,但说话谈吐颇有一套,与顾家的关系也好,这般倒是让赵九福不至于在翰林院待着难受。
  在旁人看来,赵九福现在的处境实在是堪忧,作为一个新入翰林的官员,上头什么事情都不安排你来做,就等于是变相的在打压了。
  事实上赵九福却并不着急,他原本就是耐得住的性子,不然当初每天追着大人要三个生存积分的几年,就足以把一个好脾气的成年人逼疯了。
  在没有弄清楚翰林院的情形之前,赵九福反倒是觉得自己被冷落才是好事情,一个猛子扎下去才容易撞到石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摸清楚朝廷的情况。
  皇帝的性格如何,朝廷的局势如何,有哪些人绝对不可以得罪,这些事情顾行之固然可以告诉他一部分,但顾行之本身也不是擅长朝堂之事的人,能教导的也十分有限。
  赵九福并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待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头,而是抓住这段时间在浏览朝廷的邸报,这些资料在外面十分难得,有一些甚至是不能带出翰林院的,但在这里以他的职位,却是能随心所欲的看,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这些东西看似只是记载过去的事情,但却把近几年朝廷的情况写的明明白白,赵九福擅长的就是概括总结,他不敢直接写笔记,联想到什么就会在脑子里头转悠几圈,然后记在心里,一段时间下来倒是梳理了不少东西出来。
  十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当今皇帝明明已经大权在握,却并没有立刻的收拾掉所有人,这可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看看前头那些人的下场就知道了,这位皇帝并不是那种心软之人。
  赵九福一开始想不到原因,等后面看到几个皇子的记载才恍惚想起,皇帝虽然年轻力壮,但在古时候四十已经不算年轻了,他膝下的几个儿子却并不成器,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就是大皇子,可大皇子的身体很差,许多人都怀疑他会在皇帝之前就去了。
  后继无人,这对于一个心胸勃勃的皇帝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周皇帝才会忍耐再三,抛开雷霆手段,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收拾那些不顺眼的人。
  看到这里,赵九福若有所思,想了想暂时把这些邸报放到了一边,反倒是将自己的纸张拿出来练习了一会儿书法。
  这是他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但凡是心里头有事情想不通,或者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都喜欢练字,用的自然还是用不完的纸张,这东西虽说不能现于人前,却陪着赵九福度过了无数的时间,也让他有足够的纸张练出了一手好书法。
  等写完几张大字之后,赵九福原本五心六意的思绪也安定下来,他苦笑了一声,现在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别说皇帝大皇子的事情了,就是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都掺和不得,看得多记下来也就是了,想太多那就是自寻烦恼。
  赵九福一直是个想得开的人,平定了心思之后就把纸张收了起来,继续看自己的邸报,心中却盘算着今日是不是开始融化筑基丹,他可是眼馋这东西很久了。
  正琢磨着呢,忽然外头走来一人,正是当日接待他的孔目邹兆龙,只见他笑盈盈的拱手行礼,这才说道:“赵大人,今日杜大人说要宴请诸位同僚,不知道您是否有空一同前去?”
  赵九福一听倒是有些惊讶,宴请同僚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位杜大人居然让人过来请他:“是杜大人亲自邀请我过去的?”
  不是他肚量小,而是这位前科状元郎杜大人与他十分不对付,这位杜大人据说也是家贫出生,这些年来没有门路,情商本事也不高,在前一科的榜眼和探花都陆续升官之后,他却还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可见其中的关系。
  赵九福一来就是修撰,之前还被皇帝屡次夸过,这位杜大人的嫉妒之情掩饰都掩饰不住,甚至有两次还在他面前冷嘲热讽,可见这位的脾性。
  进入翰林院之后,赵九福与其余几位同僚倒是曾聚过,一开始他们十分热衷于邀请赵九福一块儿去,后来见皇帝似乎忘记了他,这种邀约才慢慢少了。
  邹兆龙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下露出一个笑容来说道:“确实是杜大人亲自交代属下的,杜大人不是京城人士,入朝为官之后倒是接了内眷过来,每一年杜大人母亲生辰的时候,他都会邀请翰林院的所有人去参加寿宴。”
  赵九福听出他话里头有几分提示的意思在,当下就问了:“每一年都办寿宴吗?这位杜大人倒是个孝顺儿,只是我第一次去参加,也不知道送什么寿礼才合适。”
  邹兆龙又笑了一下,语气带着一股子怪异说道:“左右不过是家常走动,过得去就是了。”
  虽说如此,赵九福还是让青竹去专程准备了一份寿礼,既然是要送老人家的,他想了想就去买了一盒燕窝,这东西的价格比人参便宜,虽说不是什么血燕之类的珍品,但一般老年人都能用得上,十两银子左右也在赵九福的接受范围之内。
  只是等到了傍晚时分,赵九福约好了邹兆龙等人一块儿出发去杜家,上了车之后赵九福却意外的发现,车里头除了几个官职比较低的翰林院官员之外,其他人竟是都没有看到。
  赵九福疑惑的看向邹兆龙,后者低声解释道:“杜家的寿宴年年都办,也不是每位大人每年都有功夫去参加的,不过既然下了贴子,他们估计还是会派人送一份寿礼过去。”
  赵九福秒懂,这位杜大人在翰林院的人情往来关系怕是不大好,不然的话同僚的母亲办寿宴,一般除非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不然总会是露面一次的。
  不过赵九福是第一次被邀请,除非是要撕破脸皮了,不然确实是得去参加。
  杜家的院子就是朝廷特意建造,然后低价租赁给官员的那一种,只是一进的小院子,一个人住十分宽敞,一家人住就会有些拥挤。
  赵九福原本也是要租赁这种小院子的,只是后面赵老四没找到合适的屋子,顾行之倒是知道了他们的打算,索性将自家的那个小院子卖给了赵九福。
  赵九福一开始是不答应的,但顾行之直白的说了,一个小院子对他而言可有可无,他们也按照市场价来买卖,若是还不乐意的话就是没把他当自己人。
  话虽如此,赵九福却知道老师又一次照顾了自己,京城这样的地段买房子哪里是容易的事情,许多地方卖房的风声还未出来就已经被人收走了。
  宴席莫非就在院子里头吃,赵九福心中疑惑,这地方怕是坐不下他们翰林院的所有人。
  杜志书已经在门口等候,看见赵九福几人从马车上下来,倒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来,客气的上来迎接:“赵大人亲自过来,本官多谢了。”
  赵九福自然是跟着客气了几句,等进了屋子却有些意料之外,只见小院子里头空空荡荡,只要大厅里头的四方桌上摆着待客的东西。
  那可是四方八仙桌,就算是大家挤一挤最多也就只能坐下八个人,再者此次过来的大部分都是男客人,显然挤一挤的可能性也不那么大。
  但是很快的,赵九福就明白过来为什么杜志书会这么安排了,只见他们进来之后,后面就再也没有其他客人过来了,而他们这边也只有五个人,除了赵九福之外无一例外都是官职比杜志书要低的,平时还得在他眼皮子底下过活。
  而其他的大人不过是派了仆人过来送礼,这些仆人通常是放下礼物就走了,连茶水都不会喝一杯,杜志书也没有自己过去招待的意思,都是由一位小厮来招待的。
  杜志书大约是很高兴赵九福的到来,一直坐在桌上跟他说话,对于其余几个属下倒是不管不问,这样的区别对待让赵九福哭笑不得。
  等到寿宴上菜之后,赵九福更是宛然,只见八仙桌上上来了八道菜,其中七道菜都是白菜豆腐小葱花,只有一道里头有肉,还是明明白白的只有切得四四方方的四块肉。
  不说寿宴,这就是平时的餐食都有些过分了吧,赵九福看着连声让他多吃点的杜大人,心中怀疑他这是不是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不过看周围坦然处之的下属们,又觉得不像。
  宴席中间,杜志书的亲娘还出来了一趟,老太太看着年纪确实是大了,不过今天倒是收拾的十分像个老太君,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看着老太太一口一个我爱吃豆腐青菜,这孩子就是孝顺,寿宴也只想着当年的爱吃的,倒是亏大了前来贺寿的客人,请大家不要见怪之类的话,赵九福都觉得有些心酸。
  都说穷翰林穷翰林,在翰林院是轻贵,但实际上油水少之又少,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事。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里,赔钱度日”。可见翰林院下层的人有多难过。
  若是不在乎吃穿用度的还好一些,但杜志书显然不是此类,若不是走这一趟,看他平日的吃穿用度赵九福还以为至少是个富裕人家出来的。
  离开杜家之后,赵九福深深叹了口气,心中更是觉得杜志书不可深交,一个人脾气直不算什么,但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根脚,看不清自己的状况就糟糕了。
  第138章 看好
  也是这一次之后,赵九福才知道杜志书为何在翰林院之中口碑那么差了,古代文人讲究背面不说人,赵九福又是新人,所以才不知道这位的做派。
  之后他略一打听,便知道这杜志书是贫家出生,高中状元之后就志得意满,进入翰林院之后竟是连那两位学士都不放在眼中。
  他若是什么世家大族出生,这般狂妄还有人给他兜底,但偏偏杜家不说富裕,连小康都说不上,当初为了供他上进赶考,家中老母妻子差点做绣活儿没把眼睛都做瞎了。
  他这般不知道天高地厚,翰林院里头自然会有人给他教训,这也是为什么杜志书明明才华还可以,却偏偏在这里苦留了三年,眼看着还得再待满三年。
  若是杜志书经过此事大彻大悟,学会低调做人,未来还可能反转。但偏偏他恃才傲物,私底下只以为上头的长官是嫉妒自己,又觉得下头的下属一个都不值得看重。
  随后几年,也不知道谁给他出的损主意,竟是自我标榜为大孝子,每年都会给母亲做寿,以此来宴请翰林院的其他官员。
  下了帖子之后,谁家也不可能空着手上门,自然是多多少少要送礼的,看这一日赵九福吃的酒席就知道了,这简直是在做无本买卖。
  偏偏等其他官员家中办宴的时候,这位杜志书就能拿着自己写的对联送上门,气性大的几个官员现在几乎都不跟他说话了。
  赵九福听得目瞪口呆,暗道这杜志书难道是彻底放弃只的仕途了,不然的话怎么会这般的做派,虽说一次寿宴他能收到一些钱财,但这可是用人情,用他未来的仕途来交换。
  他实在是想不通这个人的想法,只是从此之后避而远之,旁人只因为他也不喜杜志书的为人,甚至有几个自认同样被坑过的官员,反倒是与他交情好了起来。
  赵九福看不懂杜志书,却不知道杜志书还更加看不起他。
  都是一样的贫家出生,杜志书也是打听过赵九福的家庭情况的,在他心里头这赵家还不如自家,至少他家中母亲和妻子的手艺不错,做绣活儿就能赚钱。
  可赵家就不同了,那么多孩子,估计当初就是因为那些哥哥不愿意供养赵九福读书,家中老人不得已才会安排分家。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