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过年了
在黄平镇建设双孢菇罐头厂和烘干厂的前提是产能,仅仅依靠独山村的产能肯定无法满足工厂的需求,所以必须按照计划书中所说的,将双孢菇种植项目推广到整个黄平镇,乃至周边乡镇。
这样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达到集群效应,利用大规模的种植和加工,来保证当地老百姓的利益。
如果只有种植而没有工厂,那么双孢菇的收购价格就必然会被别人所控制,稍有波动便会让老百姓受到巨大的损失。
而如果只有工厂而原料不足,这样工厂就得从外面去购买原料,运输成本必然会让该工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破产倒闭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得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保证工厂的建设,也要保证原材料充足;工厂建设是由工业局马局长、黄平镇的镇长赵天波等人负责,扩大种植面积的责任就落到了冉江头上。
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独山村的女婿上门去给老丈人干活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更多人参与才行。
于是冉江又拿出了老办法,如今信用社已经减免了前期贷款的利息,政府又给发了补助,正好把这笔资金用在这地方。
只要是愿意去外村教他们种植双孢菇的,教会一户就免除他们的贷款利息,然后规定奖金,每教会一户就发一笔奖金。
然后冉江还和赵天波等人商量了下,又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在双孢菇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做出贡献的,都会按照他们的贡献大小给与不同的加分,等工厂建好后,加分多的优先录取。
现在正是农闲季节,双孢菇的种植季也已经过去,独山村的老百姓大多都闲着,如今有了挣钱的机会,他们那能不积极?
而且干得好还能优先进入工厂当工人,免除利息、发放奖金、给与加分,三管齐下,独山村老百姓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
石湾村等周围村子的老百姓,看到了独山村的变化,也看到了工厂正在一天天建成,自然也想学习双孢菇种植技术,积极性同样很好。
一个想教,一个愿意学,这就好办多了,冉江将村民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几个善于表达、种植技术过硬的村民领头,让他们分散到各个村子去教授当地的老百姓种植双孢菇。
去的时候全套工具都带上,让该村准备好材料,先讲理论,然后现场给他们演示如何搭建蘑菇棚,再让那些学得快的自己上手,他们在旁边指导,这样学起来就快多了。
等学得差不多了,就组织现场考试,那些愿意种植双孢菇的都过来参加,谁先通过,谁就能拿到县里的贷款,先搭建蘑菇棚!考试分数越高,贷款利息就越优惠,那怕是为了省钱,他们也会拼命地学习。
所以到快过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大一批农户基本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只等着明年种植季到来的时候,就直接开种了。
赶在各家单位放假之前,冉江骑着边三轮到了县城,去找秦茂业汇报工作,按照习俗去他家里,给他拜年。
“小冉,你来就来了,还带东西干啥?”秦茂业表面批评,心里可是很满意的,他不在乎冉江送了多少东西,重要的是态度。
“这都是我们村自己种的双孢菇,也是让秦书记检查我们的工作!”冉江的理由冠冕堂皇,让秦茂业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他甚至当场打开来看,一看又有新的收获,除了蘑菇干之外,还有泡在玻璃罐里的新鲜蘑菇,“咦,罐头厂不是没建好么?你们就把罐头做出来了?”
“这个不是罐头,我前段时间又在期刊杂志上发现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上面写的是如何利用麦饭石水来保鲜双孢菇的技术,我回去做了实验,却是可以延长鲜双孢菇的保质期,而且口味也不会受到影响。”
“村里人把年前最后几岔双孢菇都加工成了这样的产品,等快过年的时候再卖出去,这样能多赚点钱!大家也能过个好年!”
这种方法同样也是冉江从《山海情》世界里学到的,之前没拿来用,是因为村里底子不够厚,没钱买麦饭石,受了几岔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产力,小冉你的做法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啊,这是我今年过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秦茂业把玻璃罐递给自己的爱人,并且叮嘱道,“好好收起来,今年年夜饭的时候,拿这个当主菜。”
来给秦茂业拜年的人挺多的,冉江也不好多耽搁,所以放下礼物说了几句吉祥话就起身告辞。
秦茂业也不方便留他,不过却也没白收冉江的礼,让他提了一袋吃的回去,出去的时候,门外的人纷纷侧目,去一把手家里送礼,还能提着东西出来,你小子也太牛逼了吧?
从秦茂业家里出来,冉江又赶紧去盖少华家、工业局马局长家……凡是有资格登门的,他都挨个去了一趟,这可不能落下谁了。
官场上有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事儿,谁来送礼了我记不得,但是谁没来送礼,我肯定记得清清楚楚,要是漏了谁,以后都是麻烦事。
温洞县这边送完了,冉江还不能回去歇着,他又去了清州市,给自己那几个老同学,还有认识的几位领导都送了一遍。
最后甚至还专门去了趟省城,毕国雄那儿你也得去啊,范中明那儿你也不能错过啊,还有大学时候几个对自己比较好的老师,都得拜访到了。
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八晚上,冉江才回到独山村,吃完饭洗漱一番就准备躺下了,忙了大半年了,这几天可得好好缓缓。
然而还没走到床边呢,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冉村长,我一听到摩托车响就知道是你回来了!”
“哦,大有哥啊。”冉江开门一看,田大有提着东西站在门口。
这样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达到集群效应,利用大规模的种植和加工,来保证当地老百姓的利益。
如果只有种植而没有工厂,那么双孢菇的收购价格就必然会被别人所控制,稍有波动便会让老百姓受到巨大的损失。
而如果只有工厂而原料不足,这样工厂就得从外面去购买原料,运输成本必然会让该工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破产倒闭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得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保证工厂的建设,也要保证原材料充足;工厂建设是由工业局马局长、黄平镇的镇长赵天波等人负责,扩大种植面积的责任就落到了冉江头上。
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独山村的女婿上门去给老丈人干活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更多人参与才行。
于是冉江又拿出了老办法,如今信用社已经减免了前期贷款的利息,政府又给发了补助,正好把这笔资金用在这地方。
只要是愿意去外村教他们种植双孢菇的,教会一户就免除他们的贷款利息,然后规定奖金,每教会一户就发一笔奖金。
然后冉江还和赵天波等人商量了下,又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在双孢菇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做出贡献的,都会按照他们的贡献大小给与不同的加分,等工厂建好后,加分多的优先录取。
现在正是农闲季节,双孢菇的种植季也已经过去,独山村的老百姓大多都闲着,如今有了挣钱的机会,他们那能不积极?
而且干得好还能优先进入工厂当工人,免除利息、发放奖金、给与加分,三管齐下,独山村老百姓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
石湾村等周围村子的老百姓,看到了独山村的变化,也看到了工厂正在一天天建成,自然也想学习双孢菇种植技术,积极性同样很好。
一个想教,一个愿意学,这就好办多了,冉江将村民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几个善于表达、种植技术过硬的村民领头,让他们分散到各个村子去教授当地的老百姓种植双孢菇。
去的时候全套工具都带上,让该村准备好材料,先讲理论,然后现场给他们演示如何搭建蘑菇棚,再让那些学得快的自己上手,他们在旁边指导,这样学起来就快多了。
等学得差不多了,就组织现场考试,那些愿意种植双孢菇的都过来参加,谁先通过,谁就能拿到县里的贷款,先搭建蘑菇棚!考试分数越高,贷款利息就越优惠,那怕是为了省钱,他们也会拼命地学习。
所以到快过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大一批农户基本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只等着明年种植季到来的时候,就直接开种了。
赶在各家单位放假之前,冉江骑着边三轮到了县城,去找秦茂业汇报工作,按照习俗去他家里,给他拜年。
“小冉,你来就来了,还带东西干啥?”秦茂业表面批评,心里可是很满意的,他不在乎冉江送了多少东西,重要的是态度。
“这都是我们村自己种的双孢菇,也是让秦书记检查我们的工作!”冉江的理由冠冕堂皇,让秦茂业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他甚至当场打开来看,一看又有新的收获,除了蘑菇干之外,还有泡在玻璃罐里的新鲜蘑菇,“咦,罐头厂不是没建好么?你们就把罐头做出来了?”
“这个不是罐头,我前段时间又在期刊杂志上发现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上面写的是如何利用麦饭石水来保鲜双孢菇的技术,我回去做了实验,却是可以延长鲜双孢菇的保质期,而且口味也不会受到影响。”
“村里人把年前最后几岔双孢菇都加工成了这样的产品,等快过年的时候再卖出去,这样能多赚点钱!大家也能过个好年!”
这种方法同样也是冉江从《山海情》世界里学到的,之前没拿来用,是因为村里底子不够厚,没钱买麦饭石,受了几岔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产力,小冉你的做法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啊,这是我今年过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秦茂业把玻璃罐递给自己的爱人,并且叮嘱道,“好好收起来,今年年夜饭的时候,拿这个当主菜。”
来给秦茂业拜年的人挺多的,冉江也不好多耽搁,所以放下礼物说了几句吉祥话就起身告辞。
秦茂业也不方便留他,不过却也没白收冉江的礼,让他提了一袋吃的回去,出去的时候,门外的人纷纷侧目,去一把手家里送礼,还能提着东西出来,你小子也太牛逼了吧?
从秦茂业家里出来,冉江又赶紧去盖少华家、工业局马局长家……凡是有资格登门的,他都挨个去了一趟,这可不能落下谁了。
官场上有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事儿,谁来送礼了我记不得,但是谁没来送礼,我肯定记得清清楚楚,要是漏了谁,以后都是麻烦事。
温洞县这边送完了,冉江还不能回去歇着,他又去了清州市,给自己那几个老同学,还有认识的几位领导都送了一遍。
最后甚至还专门去了趟省城,毕国雄那儿你也得去啊,范中明那儿你也不能错过啊,还有大学时候几个对自己比较好的老师,都得拜访到了。
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八晚上,冉江才回到独山村,吃完饭洗漱一番就准备躺下了,忙了大半年了,这几天可得好好缓缓。
然而还没走到床边呢,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冉村长,我一听到摩托车响就知道是你回来了!”
“哦,大有哥啊。”冉江开门一看,田大有提着东西站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