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陈江河(定宝宝盟主加更10/10)
众人鸦雀无声,冉江深吸一口气:“当年我去北京求学的列车上,曾经遇到了一个小兄弟,他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对了,就是从你们陈家村走出来的,他叫陈江河,小名鸡毛。”
陈金水无比震惊地看着冉江,因为陈江河就是他捡回来的孩子,没想到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听到了他的名字。
尽管他很反对陈江河搞投机倒把,可这毕竟是他从小带到大,手把手教他鸡毛换糖本事的孩子啊。
冉江接续说道,“他凭着鸡毛换糖以物换物练就的本事,这些年从东北走到了海南,从上海走到了西北,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通。”
“我始终记得,那年他肩上背着袋子,挤进车厢的样子,左边是鸡蛋,右边是红糖,一路跟我聊到了北京。”
“从那一刻起,我真正见识到了我们义乌人的生命力。正是这个身影告诉了我,回来是值得的!只要给点春风,给一点机会,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凭着他们的睿智和勤奋,就不会再穷下去!”
话音刚落谢高华便带头鼓掌,然后环视众人,“大家都知道那天拦车的事,那个冯大姐跟我诉苦,说我们义乌人祖辈穷,穷就穷在人多地少田又薄。”
“可为什么还能在此生活繁衍至今呢?就是义乌人会经商,她叫我别小看这鸡毛换糖,它教会了义乌人敢闯、肯吃苦的本事。”
“我谢某人没敢小看!我就想人家过大年欢天喜地的,我们义乌货郎却在冰天雪地里走南闯北,没日没夜,一脚滑一脚蹿地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用糖换鸡毛、换鸡内金。”
“回来后将上等的鸡毛出售给国家,支援出口,差的直接用来做地里的肥料,把鸡内金卖给医药公司,自己呢赚回一点小利,这样利国又利民的经营,怎么可以说成搞资本主义,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呢?”
谢高华激动地拍起桌子,门外的骆玉珠和冯大姐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会议室的方向。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谢高华继续说着,“刚才邱英杰同志提到的那个鸡毛,那是个传奇人物啊,要想办法把人家请回来,我希望有一天鸡毛这样的义乌人越多越好。”
然后他把骆玉珠和冯大姐叫了进来,“那天你们问我这个做书记的,能不能把扣押的货还给你们?我说容我再想想,因为我这个书记也难一言堂啊!今天就让参加会议的所有同志一起做个决定吧,同意归还的请举手!”
说完谢高华带头高举起手,冉江毫不犹豫地跟上,谢高华的目光扫过去,县长、副书记、副县长零零落落地举起了手,所有干部陆续举起,陈金水撑到最后无声地叹了口气,也慢慢举起手。
“天下的事再大,也大不过老百姓要吃饱肚子。”谢高华一锤定音。
会后,冉江将手写的通告贴到墙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1982年8月。”
人群立刻围了上来,里三层外三层,个个面露惊喜,议论声、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似乎都觉得春天来了。
冉江则回想着谢高华处理此事的手段,别看最后全票通过,可实际上很多领导还是有顾虑的,毕竟如今改革开放才短短几年功夫,偏保守的干部还是占了大多数。
可不管再怎么保守,那也是党员,那也知道老百姓得过日子,所以谢高华以老百姓的利益压过去,他们也不得不举手认同。
等他从人群里挤出来的时候,早已等候多时的骆玉珠赶紧迎了上去,掩饰不住激动地问,“邱同志,当年您在火车上真的遇见过陈江河吗?他现在在哪?
她当年和陈江河不打不相识,两人以鸡毛换糖维持生计,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产生了微妙的情愫,骆玉珠到义乌,倒是有一半是冲着陈江河来的,可惜她来的时候,陈江河还没回来呢。
冉江倒是知道,陈江河现在正在棉纱厂,购买棉纱厂不要的棉纱头,准备回来做拖把,不过这就不好跟骆玉珠直说了。
“当年我俩约好三年后在义乌见面,算算时间他也该回来了,你就耐心地等着吧!”冉江说道。
这俩明明彼此相爱,却像小龙女跟杨过一般屡遭波折,现在既然遇到我了,就帮你们早点成就好事吧,“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就让他去找你!”
几天后,陈江河带着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回到了义乌,他这些年在外面混得不错,赚了些钱,甚至还带了台电视机给陈金水当礼物。
不过他没有先回家,而是到县政府找到了冉江,见面之后,陈江河竖起了大拇指,“英杰,没想到你竟然舍得下北京的工作,真回义乌了!”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更何况,在我心里,我们义乌可不是狗窝,虽然眼下还穷了点,但将来肯定会变成金窝银窝!”冉江笑着招呼。
“走,你还没吃饭吧?咱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边吃边聊!”冉江给门卫发了两根烟,让他们帮忙照看陈江河的拖拉机,然后拉着他去了外面的小饭店。
“在外面的时候,我天天都馋咱们义乌的火腿、东河肉饼、上溪牛杂,今天总算是能好好过过瘾了!”离家多年,终于吃到家乡的美食,陈江河高兴极了。
“看样子你这些年在外面吃了不少苦,不过收获也很多,现在的你可比当年在火车上刚遇到的时候成熟多了!”冉江感慨道。
这就有点类似马得宝去新疆走一圈儿的经历,吃了苦,涨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再加上陈江河在陈金水身上学到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只需要合适的机会就能起飞。
这个话题拉开了陈江河的话匣子,他滔滔不绝地给冉江说着自己这些年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冉江认真地听着,最后问道,“这次回来,你有什么打算?”
陈金水无比震惊地看着冉江,因为陈江河就是他捡回来的孩子,没想到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听到了他的名字。
尽管他很反对陈江河搞投机倒把,可这毕竟是他从小带到大,手把手教他鸡毛换糖本事的孩子啊。
冉江接续说道,“他凭着鸡毛换糖以物换物练就的本事,这些年从东北走到了海南,从上海走到了西北,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通。”
“我始终记得,那年他肩上背着袋子,挤进车厢的样子,左边是鸡蛋,右边是红糖,一路跟我聊到了北京。”
“从那一刻起,我真正见识到了我们义乌人的生命力。正是这个身影告诉了我,回来是值得的!只要给点春风,给一点机会,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凭着他们的睿智和勤奋,就不会再穷下去!”
话音刚落谢高华便带头鼓掌,然后环视众人,“大家都知道那天拦车的事,那个冯大姐跟我诉苦,说我们义乌人祖辈穷,穷就穷在人多地少田又薄。”
“可为什么还能在此生活繁衍至今呢?就是义乌人会经商,她叫我别小看这鸡毛换糖,它教会了义乌人敢闯、肯吃苦的本事。”
“我谢某人没敢小看!我就想人家过大年欢天喜地的,我们义乌货郎却在冰天雪地里走南闯北,没日没夜,一脚滑一脚蹿地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用糖换鸡毛、换鸡内金。”
“回来后将上等的鸡毛出售给国家,支援出口,差的直接用来做地里的肥料,把鸡内金卖给医药公司,自己呢赚回一点小利,这样利国又利民的经营,怎么可以说成搞资本主义,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呢?”
谢高华激动地拍起桌子,门外的骆玉珠和冯大姐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会议室的方向。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谢高华继续说着,“刚才邱英杰同志提到的那个鸡毛,那是个传奇人物啊,要想办法把人家请回来,我希望有一天鸡毛这样的义乌人越多越好。”
然后他把骆玉珠和冯大姐叫了进来,“那天你们问我这个做书记的,能不能把扣押的货还给你们?我说容我再想想,因为我这个书记也难一言堂啊!今天就让参加会议的所有同志一起做个决定吧,同意归还的请举手!”
说完谢高华带头高举起手,冉江毫不犹豫地跟上,谢高华的目光扫过去,县长、副书记、副县长零零落落地举起了手,所有干部陆续举起,陈金水撑到最后无声地叹了口气,也慢慢举起手。
“天下的事再大,也大不过老百姓要吃饱肚子。”谢高华一锤定音。
会后,冉江将手写的通告贴到墙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1982年8月。”
人群立刻围了上来,里三层外三层,个个面露惊喜,议论声、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似乎都觉得春天来了。
冉江则回想着谢高华处理此事的手段,别看最后全票通过,可实际上很多领导还是有顾虑的,毕竟如今改革开放才短短几年功夫,偏保守的干部还是占了大多数。
可不管再怎么保守,那也是党员,那也知道老百姓得过日子,所以谢高华以老百姓的利益压过去,他们也不得不举手认同。
等他从人群里挤出来的时候,早已等候多时的骆玉珠赶紧迎了上去,掩饰不住激动地问,“邱同志,当年您在火车上真的遇见过陈江河吗?他现在在哪?
她当年和陈江河不打不相识,两人以鸡毛换糖维持生计,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产生了微妙的情愫,骆玉珠到义乌,倒是有一半是冲着陈江河来的,可惜她来的时候,陈江河还没回来呢。
冉江倒是知道,陈江河现在正在棉纱厂,购买棉纱厂不要的棉纱头,准备回来做拖把,不过这就不好跟骆玉珠直说了。
“当年我俩约好三年后在义乌见面,算算时间他也该回来了,你就耐心地等着吧!”冉江说道。
这俩明明彼此相爱,却像小龙女跟杨过一般屡遭波折,现在既然遇到我了,就帮你们早点成就好事吧,“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就让他去找你!”
几天后,陈江河带着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回到了义乌,他这些年在外面混得不错,赚了些钱,甚至还带了台电视机给陈金水当礼物。
不过他没有先回家,而是到县政府找到了冉江,见面之后,陈江河竖起了大拇指,“英杰,没想到你竟然舍得下北京的工作,真回义乌了!”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更何况,在我心里,我们义乌可不是狗窝,虽然眼下还穷了点,但将来肯定会变成金窝银窝!”冉江笑着招呼。
“走,你还没吃饭吧?咱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边吃边聊!”冉江给门卫发了两根烟,让他们帮忙照看陈江河的拖拉机,然后拉着他去了外面的小饭店。
“在外面的时候,我天天都馋咱们义乌的火腿、东河肉饼、上溪牛杂,今天总算是能好好过过瘾了!”离家多年,终于吃到家乡的美食,陈江河高兴极了。
“看样子你这些年在外面吃了不少苦,不过收获也很多,现在的你可比当年在火车上刚遇到的时候成熟多了!”冉江感慨道。
这就有点类似马得宝去新疆走一圈儿的经历,吃了苦,涨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再加上陈江河在陈金水身上学到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只需要合适的机会就能起飞。
这个话题拉开了陈江河的话匣子,他滔滔不绝地给冉江说着自己这些年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冉江认真地听着,最后问道,“这次回来,你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