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亲自出马
端木方。
端木家族传人,也就是孔门‘十哲’之中排名前三的子贡的嫡孙。
孔子的学生很多,后世孔门动不动就说弟子三千,恐怕是没有的。但如果是听过孔子讲学的都算进去,三千也打不住。可想而知,能够对儒门有兴趣的人,最起码也应该识字,而且以守旧的传统贵族为多。
这些人之中,很多本来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
加上家世稍微出众一点的话,出仕并不难。
难的是在这么多人之中还能出类拔萃。或许子贡讲学授徒在儒门之中不算是最好的,但不得不说他有太让人羡慕的经历了。他担任过两个国家的执政或者相国的高官,春秋战国时代奉行君主和士大夫共治的政治格局,作为官员之首的执政或者国相,子贡能够完整的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毫无掣肘。
不仅仅子贡拥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他的学问也是一等一的出色。
或许谈起儒家先贤来说,开馆授徒的名人会想起子夏和澹台灭明。可绝对不能忽视子贡,仅从子贡的经历和学识来说,他授课的弟子,都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精英弟子。
想到就去做,边子白更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站起来走到回廊下,喊道:“赵武,套车去二公子府。”
“同去,同去!”
公孙鞅也好奇,为什么边子白对南卓和端木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在他的权衡之中,似乎南卓的优势更大一点,可边子白却似乎故意和南卓过不去似的,反而对端木方青睐有加。
一个是家学渊源,却已经远离卫国权力中心。
一个是家世显赫,圣眷正隆,血统尊贵。
两个选择在大多数卫国衙门的主官之中,都不难选。南卓,肯定是优先选择。就算是端木方和南卓同样拥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南卓的家世给他加分实在太多。而端木方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端木家族已经开启了列国出仕的新格局,恐怕真心看不上卫国能给出的官职。
内史府执掌国君和执政府、司徒府、司空府等公文往来,起草政令,颁布国君的檄文,虽在重大政令面前,没有一言而定的决定权,就连参与权似乎也不足够,但不得不说,内史府是连同宫廷和执政府最重要的桥梁,事务繁杂。
能够进入内史府,肯定会对其效忠的公子有很大的臂助。
可实际上,等边子白抵达公子岐在帝丘的府邸的时候,潘毅心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端木方不答应!
而在一边的公子岐闭口不谈,脸上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丝无奈。显然,他恐怕也无法让端木方彻底的效忠他。直接的结果就是,端木方不想太多的牵扯到卫国的储君之争中。
不同于在南氏府邸,连大门都没有被邀请进去的尴尬局面。公子岐大开中门,是将潘毅当成天使迎接进去的,何为待遇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端木方知道潘毅来历之后,双方一团祥和的关系破裂,“方,愚钝,不过一凡夫庶子,乡野村夫之辈,不敢受国君的厚爱,还请御史大人说明上官,了却方心中的惶恐。”
“端木先生,你的名声才华都是在卫国妇孺皆知的,难道您是觉得下大夫的官职太小?或是往来二公子府和太史府不便?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内史边大人也有嘱咐,不用每日上衙,酌情就好!”潘毅情深意切,心里是真的急了。边子白交给他两个任务,一个是征辟南卓,失败了。这对潘毅来说,去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料。
南氏恐怕真看不上内史府一个下大夫的官阶,再说了,边子白多次让南卓难堪,对方还会给好脸色就奇怪了。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端木方的身上,可让潘毅措手不及的是,端木方看完了文书之后,连斟酌的想法都没有,就回绝了征辟他为下大夫的檄文。
这预示着,潘毅的差事办砸了。
反倒是来看热闹的南卓幸灾乐祸道:“回去告诉边子白,就他一黄口小儿,还想征辟天下名士,想什么呢?还不如洗洗睡吧!”
“殿下,内史大人一行到。”
就在南卓说着怪话,心中狂喜的时候,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让他有种被忽视了的感受,心头暗骂:“什么玩意,征辟本少的时候派个丧家犬;征辟端木方,却亲自出马。这不是看不起本少爷吗?”
公子岐陪坐在主位,别看他是主人,可心里头的尴尬苦不堪言。端木方辅佐他,是因为一个人,一句承诺,端木方不是真的拜公子岐为主公,更不是投靠,而是完成一个君子的承诺。而且这份承诺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他是卫国的公子岐,端木方还是端木家族的端木方。更不会牵扯端木家族,这些公子岐都是在端木方投效之前答应了的。
在一个人将承诺比律法都看得重的时代里,公子岐绝不能反悔,事实上,他反悔也没用。
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会喝水的道理他至少还是明白的。
坐也不是,劝又说不出口,这份难受劲可想而知。听到边子白到访,公子岐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就算接下来可能更加难堪的局面,但公子岐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他等会儿就找个由头,走为上策。
“内史到访,还请诸位随本公子迎接。”公子岐几乎是从座位上跳起来,下令道;“开中门。”
南卓根本就不想起身迎接,可这不是在太子宫内,更不是在自己家里,由不得他。
公子岐倒是对他还算客气,可是公子岐身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太对。公子岐并没有表露过要争夺储君的想法,可是底下的人恐怕不这么想,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以至于,公子岐家臣高亢和南宫弼都如同仇人一般的盯着他看。
要是大家都坐着还好一点,可是这两家伙都站着,视线在他头顶聚焦,如同要燃烧起来一般让他难受。
南卓心说:“算了,就当少爷给他边子白一点面子。”
一大群人出门迎接,还是很壮观的,尤其居中的还是拥有公子身份的公子岐。
就连边子白和公孙鞅都有点吃惊,后者更是升腾出一种莫名其妙的豪气,当官本来就应该这样,折服权贵,庇佑万民。
“内史大人到访,本公子不胜荣幸。”公子岐站在台阶边上一节,这已经算是最高的礼遇了。如果站在台阶下,那么边子白的身份就要一起朝臣的不满了,这是逾越。满朝文武,能够让公子岐如此做的,恐怕只有公卿而已。
边子白急忙从车上下来,恭声道:“子白不告而来,还请公子休要怪罪。”
端木家族传人,也就是孔门‘十哲’之中排名前三的子贡的嫡孙。
孔子的学生很多,后世孔门动不动就说弟子三千,恐怕是没有的。但如果是听过孔子讲学的都算进去,三千也打不住。可想而知,能够对儒门有兴趣的人,最起码也应该识字,而且以守旧的传统贵族为多。
这些人之中,很多本来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
加上家世稍微出众一点的话,出仕并不难。
难的是在这么多人之中还能出类拔萃。或许子贡讲学授徒在儒门之中不算是最好的,但不得不说他有太让人羡慕的经历了。他担任过两个国家的执政或者相国的高官,春秋战国时代奉行君主和士大夫共治的政治格局,作为官员之首的执政或者国相,子贡能够完整的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毫无掣肘。
不仅仅子贡拥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他的学问也是一等一的出色。
或许谈起儒家先贤来说,开馆授徒的名人会想起子夏和澹台灭明。可绝对不能忽视子贡,仅从子贡的经历和学识来说,他授课的弟子,都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精英弟子。
想到就去做,边子白更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站起来走到回廊下,喊道:“赵武,套车去二公子府。”
“同去,同去!”
公孙鞅也好奇,为什么边子白对南卓和端木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在他的权衡之中,似乎南卓的优势更大一点,可边子白却似乎故意和南卓过不去似的,反而对端木方青睐有加。
一个是家学渊源,却已经远离卫国权力中心。
一个是家世显赫,圣眷正隆,血统尊贵。
两个选择在大多数卫国衙门的主官之中,都不难选。南卓,肯定是优先选择。就算是端木方和南卓同样拥有很大的名气,但是南卓的家世给他加分实在太多。而端木方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端木家族已经开启了列国出仕的新格局,恐怕真心看不上卫国能给出的官职。
内史府执掌国君和执政府、司徒府、司空府等公文往来,起草政令,颁布国君的檄文,虽在重大政令面前,没有一言而定的决定权,就连参与权似乎也不足够,但不得不说,内史府是连同宫廷和执政府最重要的桥梁,事务繁杂。
能够进入内史府,肯定会对其效忠的公子有很大的臂助。
可实际上,等边子白抵达公子岐在帝丘的府邸的时候,潘毅心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端木方不答应!
而在一边的公子岐闭口不谈,脸上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丝无奈。显然,他恐怕也无法让端木方彻底的效忠他。直接的结果就是,端木方不想太多的牵扯到卫国的储君之争中。
不同于在南氏府邸,连大门都没有被邀请进去的尴尬局面。公子岐大开中门,是将潘毅当成天使迎接进去的,何为待遇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端木方知道潘毅来历之后,双方一团祥和的关系破裂,“方,愚钝,不过一凡夫庶子,乡野村夫之辈,不敢受国君的厚爱,还请御史大人说明上官,了却方心中的惶恐。”
“端木先生,你的名声才华都是在卫国妇孺皆知的,难道您是觉得下大夫的官职太小?或是往来二公子府和太史府不便?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内史边大人也有嘱咐,不用每日上衙,酌情就好!”潘毅情深意切,心里是真的急了。边子白交给他两个任务,一个是征辟南卓,失败了。这对潘毅来说,去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料。
南氏恐怕真看不上内史府一个下大夫的官阶,再说了,边子白多次让南卓难堪,对方还会给好脸色就奇怪了。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端木方的身上,可让潘毅措手不及的是,端木方看完了文书之后,连斟酌的想法都没有,就回绝了征辟他为下大夫的檄文。
这预示着,潘毅的差事办砸了。
反倒是来看热闹的南卓幸灾乐祸道:“回去告诉边子白,就他一黄口小儿,还想征辟天下名士,想什么呢?还不如洗洗睡吧!”
“殿下,内史大人一行到。”
就在南卓说着怪话,心中狂喜的时候,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让他有种被忽视了的感受,心头暗骂:“什么玩意,征辟本少的时候派个丧家犬;征辟端木方,却亲自出马。这不是看不起本少爷吗?”
公子岐陪坐在主位,别看他是主人,可心里头的尴尬苦不堪言。端木方辅佐他,是因为一个人,一句承诺,端木方不是真的拜公子岐为主公,更不是投靠,而是完成一个君子的承诺。而且这份承诺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他是卫国的公子岐,端木方还是端木家族的端木方。更不会牵扯端木家族,这些公子岐都是在端木方投效之前答应了的。
在一个人将承诺比律法都看得重的时代里,公子岐绝不能反悔,事实上,他反悔也没用。
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会喝水的道理他至少还是明白的。
坐也不是,劝又说不出口,这份难受劲可想而知。听到边子白到访,公子岐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就算接下来可能更加难堪的局面,但公子岐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他等会儿就找个由头,走为上策。
“内史到访,还请诸位随本公子迎接。”公子岐几乎是从座位上跳起来,下令道;“开中门。”
南卓根本就不想起身迎接,可这不是在太子宫内,更不是在自己家里,由不得他。
公子岐倒是对他还算客气,可是公子岐身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太对。公子岐并没有表露过要争夺储君的想法,可是底下的人恐怕不这么想,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以至于,公子岐家臣高亢和南宫弼都如同仇人一般的盯着他看。
要是大家都坐着还好一点,可是这两家伙都站着,视线在他头顶聚焦,如同要燃烧起来一般让他难受。
南卓心说:“算了,就当少爷给他边子白一点面子。”
一大群人出门迎接,还是很壮观的,尤其居中的还是拥有公子身份的公子岐。
就连边子白和公孙鞅都有点吃惊,后者更是升腾出一种莫名其妙的豪气,当官本来就应该这样,折服权贵,庇佑万民。
“内史大人到访,本公子不胜荣幸。”公子岐站在台阶边上一节,这已经算是最高的礼遇了。如果站在台阶下,那么边子白的身份就要一起朝臣的不满了,这是逾越。满朝文武,能够让公子岐如此做的,恐怕只有公卿而已。
边子白急忙从车上下来,恭声道:“子白不告而来,还请公子休要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