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狼子野心
“先君四十一年,迁河东郡百姓八千户入中山。”王钟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背数据。
“君上元年,又迁安邑百姓三千户入中山。”
“仅有的迁移人口的记录就这么多。总数一万一千户,口四万三千余。”
王钟长官魏国的财政,所部司会的统计就算是有出入,但也不会相差太大。接下来两次大战,一次和赵国的交战:“中山守军不敌赵军上军,大败,损失不计其数,没有具体数字。”
“上十四年,中山郡牵制齐国左军于巨鹿,战三日不敌,被齐左军追击百里,十不存一。”
不敢说中山郡的战绩如何?至少两个对手都是极为强劲的,对于魏国来说要是要非常慎重对待的对手。中山一地,恐怕真支撑不下去。
问题是仅仅两次大战,对于连年征战的魏击和王钟心里都有一个大致的估算,死上一两万,真不算个事。
可问题是……
人都死哪儿去了?
中山郡的军队数量还是保持往常的数量,但这些军队中的士卒还能是魏人的军队吗?
魏国君臣终于想到了如此关键的一个问题,中山郡的地方军实力要比魏国主力差很多,更不要和精锐武卒相比了。虽然中山地方军也顶着一个魏国武卒的名头,可这是假的,当不了真!
这就和后世的一个词,鬼子!
日本鬼子输出也就那样,能和美国鬼子比吗?比得过德国鬼子吗?
显然,东洋鬼子是鬼子里的软柿子,也就欺负一下比自己不如的国家和地区了。遇到了霸道的美国鬼子,还有更加霸道的毛子,基本上就只能干瞪眼了。
中山郡就是魏国武卒里的软柿子,顶着一个武卒的名头,却将整个武卒的彪悍战斗力都给拉低了。这么一支弱旅,加上魏国近十年来和赵国怼的死去活来,压制齐国也不遗余力。可以说,中山郡沿袭了之前的倒霉经历,一直是四战之地。还是一个看似很容易获得战功的对手,以至于赵国的将军,齐国的大夫们都喜欢欺负中山国的军队来获取战功。
而战功是换取封地最为有效的功绩,一旦战功被确认,国君就少不了要从自己的地盘割出一块肉出来犒赏士卒和军将。
被赵国欺负。
被齐国欺负。
连带着魏国还不怎么重视,结局就显而易见了。这些年中山郡的士兵损失数量,应该比魏击心目中估算的数字的一倍,甚至可能要更多。等于是魏国当年留在中山的老底子都快死绝了,以至于这次中山复国,根本就没有反抗就被收拾了。这恐怕是中山复国太容易的原因之一。
被欺负了这么久,一直处于四战之地,人肯定死了不少,可是一批批死去的军队,最后如果没有魏人的补充,只能从本地征召。迁移过去的人口,不足以弥补这种数量上的差距,尤其是才多少年的时间,生孩子养男娃也不够啊!
结果呼之欲出,中山郡如今的军队,常备两万左右,基本上已经没有魏人了。而中山是狄夷,早年成为戎狄,之后改名鲜虞,最后才改名中山,属于白狄的一支。肯定不是什么华夏人,是属于被周王室认定为异族的蛮夷。只不过长期生活在晋国、齐国、燕国这三个华夏诸侯中间,基本上的生活习惯都已经和中原相融。
接下来就该知道的就是人口的问题了。
边子白询问道:“余尝闻中山有战车九千,带甲之士二十万,是否?”
“怎么可能!”王钟差点跳起来,这不是开玩笑吗?要是中山国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赵国早就被灭了,齐国也够呛,燕国基本就该沦落成为中山国贵族的养马地。就算是走上战国巅峰的魏国,恐怕也不是拥有九千战车的中山国的对手。毕竟中山是白狄之后,人还是非常彪悍的,抛去军阵和武器的优势,单比单兵作战的话,魏军似乎并不占据多少又是。再说了战车九千,怎么会只有二十万军队?
应该是九十万好不好。
一辆兵车配备一百个左右的士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兵车战争的士卒数量。哪里有二十多个人跟着战车跑的道理?
郑国被成为千乘之国,士卒数量也仅仅能维持在十万左右。卫国更加不堪,正常情况下就维持五万左右的军队数量,也是被称为五百乘之国。就算是魏国,三千乘也几乎是倾国之力了。中山国何德何能,怎么可能拥有九千乘的军力,简直就是胡扯。
王钟不厚道地嘿嘿笑起来,开口道:“子白有所不知,这中山国人小国寡民,好虚张声势,九千乘肯定是没有的,就算是九百乘也是办不到。至于士卒数量,中山是戎狄之后,全民皆兵,不管能不能打仗,长到车轮高度就算是士卒了,却不知想要成为士卒,训练,装备,武器缺一不可。再说战车,总不能让牲口套上车就是战车了吧?”
说到这些,似乎也勾起了魏击的不少回忆,中山人好吹牛,这是他曾经在中山执政过三年的经验。任何一个中山人,都喜欢夸大自己的本事,最少五六倍的夸张,在中山境内非常普遍。他颔首道:“确实如此,寡人当年西征中山国,也被中山人的兵力吓了一跳,交战之下,却发现对方不堪一击,唯独中山都城建于险要之地,易守难攻,故耗费三年时间才平定了中山。”
“户不足五万,这还是魏人迁移之后的数字,口不足三十万。二十万带甲之士不过是无稽之淡,男人女人都算士卒,这也是白狄会这么干了。可实际上在战场,中山的女子也不会出现在军队之中,倒是运送粮草,看家护院倒是有的。可总不至于这也算是士卒吧?”
边子白作揖再问:“不知君上对中山国军队的战力有何评判?”
魏击想了想,才回答:“百人交战,大魏军队就在五五之数;千人交战,大魏有胜之把握;万人交战,中山溃败,绝无侥幸。”
边子白再问:“魏统治下的中山军队呢?”
“比上述的评价稍微强一点,但也有限。”魏击如数回答。
边子白点头道:“看来五万大军是足够了。”
王钟气鼓鼓道:“这还用你说?我大魏人才济济,怎么可能盲目征战?”
可见中山人还是非常彪悍的,人数越少,获胜的机会越大。主要的原因很简单,中山国士卒训练不足,根本无法和魏国的主力军队相比。但是一旦交战军队的数量上去,千人战阵就有必胜的底气,到了上万的军队作战,中山就算是士卒个人勇猛,但结局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可见,中山的士卒训练是一个什么样程度。
这可不是想要学,就能学得来的。
有些事虽然浮于表面,但确实根子的原因。中山国的士卒训练不足,不知战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异族懒散的习惯导致的。井田制下的国人,拥有着超乎想象的服从能力。而这种制度已经执行了近千年,属于民族烙印一般的特质。深深刻入了每一个华夏人族人的性格之中。但是对于中山来说,他们走出大山才只有几十年,怎么可能有纪律性这种东西?
没有严苛军律的战阵,自然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魏击的话应该是最能够体现中山军力的情况,这个结果也在边子白的推断之中。要是中山国有九十万大军,还有列国什么事?未来华夏的国都直接建在顾城好了,也就是后世的邢台附近,将来成为华夏中心,华夏母亲河很可能会变成滹沱河,是否颇具喜感?
得亏中山人不过是吹吹牛皮而已,要是真的,华夏就该变天了。
按照魏击的判断,中山的常备兵力也就是仅仅两万人左右。五万魏国主力去平叛,基本上没有大问题。
留下的问题就是,在中山国和魏国交战的是赵军还是中山恒公的军队了,边子白继续推断下去:“那么说来,中山都城迁移至顾邑之后,已经是在平原建城,虽然城中有山,但也是孤山而已。武卒攻城应该不难。”
“确实如此。”魏击认同道,他还是有能力的,相比他的父亲或许做不到魏文侯那么出色,但也不是一个昏君。
边子白继续说:“如此一来,中山叛军无法抵挡魏军,那么赵国却为何有所依仗判断魏军无法短期内攻下拥有粮仓的顾邑?因为一旦攻下了顾邑,对于魏军来说,基本上没有了粮食的问题。赵国扣押魏军粮草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另外中山非我族,中原任何诸侯都不可能明着支持中山,白狄虽然习礼,却不服王化,乃是异族蛮夷。赵国出兵,帮助中山复国,甚至在魏国攻击中山叛军的时候进攻魏军,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旦事泄,天下莫不攻之。赵国恐怕无法承担这等后果。但是赵国似乎有把握能够击败魏军,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赵军以个人加入中山国叛军之中,甚至隐姓埋名,成为中山国军。因为只有赵军才有丰富的守城经验,甚至能够保证抵挡五万魏军的攻城。中山叛军的军队恐怕已经控制在赵人的手中,就算是中山国复国成功,最后掌权的却是赵人。”
“只要赵人需要的时候,就能立刻吞并中山,不仅短期内就能快速增强国力,还能有灭异族之大义,天下无不称颂,此乃赵人敢冒险的原因。君上以为然否?”
轻松的话题到此结束,边子白点破了魏击的最后一点希望。
或许是真相太过残酷,魏击怒火攻心,竟有些站立不稳,扶着剑架懊恼道:“赵章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公子缓急忙站起来关切道:“君父!”
“君上元年,又迁安邑百姓三千户入中山。”
“仅有的迁移人口的记录就这么多。总数一万一千户,口四万三千余。”
王钟长官魏国的财政,所部司会的统计就算是有出入,但也不会相差太大。接下来两次大战,一次和赵国的交战:“中山守军不敌赵军上军,大败,损失不计其数,没有具体数字。”
“上十四年,中山郡牵制齐国左军于巨鹿,战三日不敌,被齐左军追击百里,十不存一。”
不敢说中山郡的战绩如何?至少两个对手都是极为强劲的,对于魏国来说要是要非常慎重对待的对手。中山一地,恐怕真支撑不下去。
问题是仅仅两次大战,对于连年征战的魏击和王钟心里都有一个大致的估算,死上一两万,真不算个事。
可问题是……
人都死哪儿去了?
中山郡的军队数量还是保持往常的数量,但这些军队中的士卒还能是魏人的军队吗?
魏国君臣终于想到了如此关键的一个问题,中山郡的地方军实力要比魏国主力差很多,更不要和精锐武卒相比了。虽然中山地方军也顶着一个魏国武卒的名头,可这是假的,当不了真!
这就和后世的一个词,鬼子!
日本鬼子输出也就那样,能和美国鬼子比吗?比得过德国鬼子吗?
显然,东洋鬼子是鬼子里的软柿子,也就欺负一下比自己不如的国家和地区了。遇到了霸道的美国鬼子,还有更加霸道的毛子,基本上就只能干瞪眼了。
中山郡就是魏国武卒里的软柿子,顶着一个武卒的名头,却将整个武卒的彪悍战斗力都给拉低了。这么一支弱旅,加上魏国近十年来和赵国怼的死去活来,压制齐国也不遗余力。可以说,中山郡沿袭了之前的倒霉经历,一直是四战之地。还是一个看似很容易获得战功的对手,以至于赵国的将军,齐国的大夫们都喜欢欺负中山国的军队来获取战功。
而战功是换取封地最为有效的功绩,一旦战功被确认,国君就少不了要从自己的地盘割出一块肉出来犒赏士卒和军将。
被赵国欺负。
被齐国欺负。
连带着魏国还不怎么重视,结局就显而易见了。这些年中山郡的士兵损失数量,应该比魏击心目中估算的数字的一倍,甚至可能要更多。等于是魏国当年留在中山的老底子都快死绝了,以至于这次中山复国,根本就没有反抗就被收拾了。这恐怕是中山复国太容易的原因之一。
被欺负了这么久,一直处于四战之地,人肯定死了不少,可是一批批死去的军队,最后如果没有魏人的补充,只能从本地征召。迁移过去的人口,不足以弥补这种数量上的差距,尤其是才多少年的时间,生孩子养男娃也不够啊!
结果呼之欲出,中山郡如今的军队,常备两万左右,基本上已经没有魏人了。而中山是狄夷,早年成为戎狄,之后改名鲜虞,最后才改名中山,属于白狄的一支。肯定不是什么华夏人,是属于被周王室认定为异族的蛮夷。只不过长期生活在晋国、齐国、燕国这三个华夏诸侯中间,基本上的生活习惯都已经和中原相融。
接下来就该知道的就是人口的问题了。
边子白询问道:“余尝闻中山有战车九千,带甲之士二十万,是否?”
“怎么可能!”王钟差点跳起来,这不是开玩笑吗?要是中山国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赵国早就被灭了,齐国也够呛,燕国基本就该沦落成为中山国贵族的养马地。就算是走上战国巅峰的魏国,恐怕也不是拥有九千战车的中山国的对手。毕竟中山是白狄之后,人还是非常彪悍的,抛去军阵和武器的优势,单比单兵作战的话,魏军似乎并不占据多少又是。再说了战车九千,怎么会只有二十万军队?
应该是九十万好不好。
一辆兵车配备一百个左右的士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兵车战争的士卒数量。哪里有二十多个人跟着战车跑的道理?
郑国被成为千乘之国,士卒数量也仅仅能维持在十万左右。卫国更加不堪,正常情况下就维持五万左右的军队数量,也是被称为五百乘之国。就算是魏国,三千乘也几乎是倾国之力了。中山国何德何能,怎么可能拥有九千乘的军力,简直就是胡扯。
王钟不厚道地嘿嘿笑起来,开口道:“子白有所不知,这中山国人小国寡民,好虚张声势,九千乘肯定是没有的,就算是九百乘也是办不到。至于士卒数量,中山是戎狄之后,全民皆兵,不管能不能打仗,长到车轮高度就算是士卒了,却不知想要成为士卒,训练,装备,武器缺一不可。再说战车,总不能让牲口套上车就是战车了吧?”
说到这些,似乎也勾起了魏击的不少回忆,中山人好吹牛,这是他曾经在中山执政过三年的经验。任何一个中山人,都喜欢夸大自己的本事,最少五六倍的夸张,在中山境内非常普遍。他颔首道:“确实如此,寡人当年西征中山国,也被中山人的兵力吓了一跳,交战之下,却发现对方不堪一击,唯独中山都城建于险要之地,易守难攻,故耗费三年时间才平定了中山。”
“户不足五万,这还是魏人迁移之后的数字,口不足三十万。二十万带甲之士不过是无稽之淡,男人女人都算士卒,这也是白狄会这么干了。可实际上在战场,中山的女子也不会出现在军队之中,倒是运送粮草,看家护院倒是有的。可总不至于这也算是士卒吧?”
边子白作揖再问:“不知君上对中山国军队的战力有何评判?”
魏击想了想,才回答:“百人交战,大魏军队就在五五之数;千人交战,大魏有胜之把握;万人交战,中山溃败,绝无侥幸。”
边子白再问:“魏统治下的中山军队呢?”
“比上述的评价稍微强一点,但也有限。”魏击如数回答。
边子白点头道:“看来五万大军是足够了。”
王钟气鼓鼓道:“这还用你说?我大魏人才济济,怎么可能盲目征战?”
可见中山人还是非常彪悍的,人数越少,获胜的机会越大。主要的原因很简单,中山国士卒训练不足,根本无法和魏国的主力军队相比。但是一旦交战军队的数量上去,千人战阵就有必胜的底气,到了上万的军队作战,中山就算是士卒个人勇猛,但结局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可见,中山的士卒训练是一个什么样程度。
这可不是想要学,就能学得来的。
有些事虽然浮于表面,但确实根子的原因。中山国的士卒训练不足,不知战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异族懒散的习惯导致的。井田制下的国人,拥有着超乎想象的服从能力。而这种制度已经执行了近千年,属于民族烙印一般的特质。深深刻入了每一个华夏人族人的性格之中。但是对于中山来说,他们走出大山才只有几十年,怎么可能有纪律性这种东西?
没有严苛军律的战阵,自然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魏击的话应该是最能够体现中山军力的情况,这个结果也在边子白的推断之中。要是中山国有九十万大军,还有列国什么事?未来华夏的国都直接建在顾城好了,也就是后世的邢台附近,将来成为华夏中心,华夏母亲河很可能会变成滹沱河,是否颇具喜感?
得亏中山人不过是吹吹牛皮而已,要是真的,华夏就该变天了。
按照魏击的判断,中山的常备兵力也就是仅仅两万人左右。五万魏国主力去平叛,基本上没有大问题。
留下的问题就是,在中山国和魏国交战的是赵军还是中山恒公的军队了,边子白继续推断下去:“那么说来,中山都城迁移至顾邑之后,已经是在平原建城,虽然城中有山,但也是孤山而已。武卒攻城应该不难。”
“确实如此。”魏击认同道,他还是有能力的,相比他的父亲或许做不到魏文侯那么出色,但也不是一个昏君。
边子白继续说:“如此一来,中山叛军无法抵挡魏军,那么赵国却为何有所依仗判断魏军无法短期内攻下拥有粮仓的顾邑?因为一旦攻下了顾邑,对于魏军来说,基本上没有了粮食的问题。赵国扣押魏军粮草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另外中山非我族,中原任何诸侯都不可能明着支持中山,白狄虽然习礼,却不服王化,乃是异族蛮夷。赵国出兵,帮助中山复国,甚至在魏国攻击中山叛军的时候进攻魏军,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旦事泄,天下莫不攻之。赵国恐怕无法承担这等后果。但是赵国似乎有把握能够击败魏军,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赵军以个人加入中山国叛军之中,甚至隐姓埋名,成为中山国军。因为只有赵军才有丰富的守城经验,甚至能够保证抵挡五万魏军的攻城。中山叛军的军队恐怕已经控制在赵人的手中,就算是中山国复国成功,最后掌权的却是赵人。”
“只要赵人需要的时候,就能立刻吞并中山,不仅短期内就能快速增强国力,还能有灭异族之大义,天下无不称颂,此乃赵人敢冒险的原因。君上以为然否?”
轻松的话题到此结束,边子白点破了魏击的最后一点希望。
或许是真相太过残酷,魏击怒火攻心,竟有些站立不稳,扶着剑架懊恼道:“赵章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公子缓急忙站起来关切道:“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