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小雅·六月
卫公激动到嘴角极速的哆嗦着,然后亮晶晶的涎水挂在了嘴角的胡子边上,被风一吹,仿佛面条似的拉长了一些,却依旧顽固的挂在了嘴边。丁祇也不嫌弃,轻轻用丝巾擦去之后,卫公才反应过来,他好像又丢人了。
浑浊的眸子隐藏在了松弛的眼皮下,左顾右盼,心中暗暗宽慰自己:“幸好没人发现。”
但是他此时此刻,胸膛内激荡不已,他无法想象,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卫国军队如此强盛的一面。姬颓甚至想到了十年前的卫国上军,当年他信心满满的命令卫国军队和赵国开战,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卫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打过赵国。
要不是赵国太过分,竟然想把国都建在卫国的地盘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得不打了那么一场看似光鲜,但主动权完全不在卫国手里的战争。
真要是死后拿中牟之战作为自己此生的功绩连宣扬的话,恐怕姬颓也没脸死后去见卫国先君。
可如今,在他垂暮之年,他看到了,看到了希望。卫国在战场上战胜赵国的希望。这简直就是上天给他送来的一份功劳。甚至可以在他死后用一个更好的谥号,用来彰显他这辈子的功绩。尤其是边子白还好用,在卫国没有根深蒂固的庞大家族。人也非常有灵性,知道卿大夫拥有一支强大军队的支持,对国君来说是多么的担忧。边子白几乎都是通过苟变、公孙鞅、等其他官员去管理军营,他不过是出一个大方向的策略。
这是国君最乐意看到的局面。
不仅如此,边子白还将卫国上军训练成了天下的强军,这份功劳,一个客卿的身份都给少了。卫公甚至想过,要拿什么来笼络边子白,让这个人彻底为卫国效力。因为只要边子白在卫国,可以保证卫国几十年不会衰弱。
站在高台上的人虽然不过寥寥,就算是丁祇,也是因为卫公行动不便,才扶着这位执掌了卫国朝政三十年的国君跟着上了高台。
可要说资格,就边子白和卫公有资格。
余下的,不管是身份高到天上的两位诸侯国君,还是六部长官,最多也就是站在轩车上,观看这场视觉盛宴。
轰!
哈!
军队的口号在边子白听来,毫无新意,但勉强还能用。
风部的演练很成功,有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而气势这种东西,如果说一下子爆发出来,那会给人一种盛极而衰的错觉。只有一点点的积累,才可以让人震撼,惊叹,面带惊容。风部的演练,在边子白看来只能是及格。
但其优异的表现也会给人一种错觉,这不会是上军最强大的一个师吧?
公叔旦苦笑着对在他旁边车上的子思道:“国相,此战之后,不管胜负,边子白将成为我大卫之柱石也!”
公叔旦年纪大了,但是嫡长子年纪还小,性格懦弱没担当,如果没有他的庇护进入官场,肯定会遭受打压,还没有崛起希望的那种打压。
无奈之下,公叔旦才在大司马的位置上苦苦支撑。但他不通兵事,这是连国君都知道的情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卫国拥有强大的魏国武力支持,卫国的军队强大与否,并不会显得那么重要。当然要还是要的,就是对自保的要求被一再降低。
国相子思是通过胞弟子蒙才更多的了解了边子白。在此之前,他虽然对边子白表现出了善意,但对边子白的评价和其他士大夫一样,认为边子白是一个幸臣而已,才能最多仅限于文采。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只不过子思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子氏是卫国大族,得罪一个小人造成的后果,他也深知其害。所以才对边子白伸出了善意之手。
不仅仅是对边子白,子思这些年除了苟变的事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和稀泥。
可是子蒙就不一样了,他或许才能不足,但是品格不错,眼光也不差,甚至子思认为子蒙要比他更强一些。因为效忠了先君之后,不愿意背信弃义,才沦落到最后有家不能回的地步。
但是子蒙却将边子白捧到了天上,自然会让子思对边子白有所改观。
而这种改观还不足以颠覆他对边子可以保持距离的态度,但是现在,他竟然开始有点后悔了。边子白的能力,似乎比子蒙预料的还要强一些。
子思心头感慨:“当年的吴起也不过如此吧?”
可当年的吴起,不管是在朝歌,还是在帝丘,都是一个小混混的样子。谁能看得出这个家伙竟然会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中原都搅合的鸡飞狗跳?甚至吴起的原因,还让两个诸侯飞速崛起。一个是魏国,一个楚国。要不是楚悼王实在太悲剧,竟然听到吴起在前线击败了魏齐联军之后,兴奋过头,嘴一歪,腿一伸,死了。吴起甚至可能让楚国再次登上中原霸主的高台,取代魏国之后,成为天下至强,其后中原诸侯免不了要仰楚人之鼻息之下,苟活。
不过嘴上却还是一如往常道:“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需要有人看着走。”眼下之意就是让公叔旦不要生出退出朝堂的念头。一旦公叔旦推出朝堂,万一边子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卫国上下就只有一个边子白可以胜任大司马的职位。
当然公叔旦也不亏,只要他据理力荐边子白,一旦边子白上位之后,边子白怎么可能不会不照顾他的儿子呢?
公叔旦已经快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了,他就算是有心,能够照顾儿子多少年?
可边子白才几岁?
他要是答应照看公叔家族,别说儿子了,孙子都能靠着边子白这棵大树成长。
雨部是苟变的本阵之军。
他自然对这支军队的训练严苛之极,一套动作下来,喊声如滚雷一般震耳发聩,行动如狡兔一般迅捷,却又如白马过隙,一纵而过。
这让等着看笑话的少数人顿时失望不已,这难道是卫国的军队?
不会是从魏国借来的军队吧!
欺负爷们看不出来?
而等到雷部演练之后,卫公也是彻底放下了心来,他觉得当年的赵军遇到了自己的这支上军,肯定会被打到屁滚尿流。
就算是上军人少,能够凑足的军队数量也不多,但至少自保总可以吧?
只要能够做到自保,对于卫公来说,就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有劳将军了!”
“君上信任,夙夜不敢忘,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这是场面话,拜将到了这个步骤,其实已经快结束了,余下的步骤就是该需要太祝上场,禀告上天的旨意。老天肯定会同意,除非太祝是赵国的奸细,不然没有理由在这高兴的日子,说让大家都扫兴的话。就是说,卫国举兵反抗赵国的请略战争是被神灵必庇佑的,是拥有绝对正义的理由和名义的正义之战。
神灵已经允许了卫国的祷告,并降罪给赵军。
这套流程很繁杂,可简化来说,就是太祝给卫公报喜,卫国要揍赵国的请求,神已经同意了。
并且拿出焚烧过的龟甲之类的卜筮工具作为佐证。
当然,太祝就算是不看好卫国和赵军作战,认为必败无疑。也是不敢说的,他只能说大吉大利,我军必胜之类的吉祥话。因为一旦他晦气的说了我大卫不如赵军之强盛,必将全军覆没。不用等他生老病死,国君的怒火就能将他的家族给超度了。
而站在封将台下的太祝一个劲的吹捧卫国军队的雄壮,赵人粗鄙残暴就能看出,这位老大人的脑子没有坏掉。
于是听到了吉祥话的卫公象征性的将自己佩剑递给了边子白,寓意就是边子白出征作战,不是为了他,而是代天子出征。
本质上都一样,但对于边子白来说,权柄会重很多。
而作为答礼,边子白倒是不需要破财,只要表明心迹即可。一般来说,吟唱一首《诗经》中的臣子之什就可以。
他选的是《小雅·六月》,这是一首赞美周王抗击异族的诗歌。之后数百年,经常用来拜将出征的场面。边子白用这首词表明自己的志向,丝毫没有不妥之处。
虽然学了几天,可惜他也有不擅长的领域,唱歌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古音古律,更是让他困惑不已。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好在他起一个头,就行了,就算是音律上没有多少天分,也不会让他太难堪。因为随后将是上军数百军官,上万将士的大合唱。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
这首诗歌原本是为了纪律周王功绩的诗歌,但是最后的数百年间,一直被沿用在了军队出征时候的吟唱曲。
这对于边子白或许很难,但是对于上军士卒来说,这反而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东西。
上万人高声咏唱之下,军队却丝毫不见混乱,一队队士卒脱离本阵,走上大路。
而边子白在拜别了卫公之后,下了封将台,登上兵车扶着车辕上,等先头部队过去之后,前呼后拥的进入中军帅位,混在队列之中远去。
姬颓不愿意就此离去,反而站在高台上,凝望着卫国的北方,浑浊的眼眶之中,渐渐地湿润了起来。
浑浊的眸子隐藏在了松弛的眼皮下,左顾右盼,心中暗暗宽慰自己:“幸好没人发现。”
但是他此时此刻,胸膛内激荡不已,他无法想象,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卫国军队如此强盛的一面。姬颓甚至想到了十年前的卫国上军,当年他信心满满的命令卫国军队和赵国开战,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卫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打过赵国。
要不是赵国太过分,竟然想把国都建在卫国的地盘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得不打了那么一场看似光鲜,但主动权完全不在卫国手里的战争。
真要是死后拿中牟之战作为自己此生的功绩连宣扬的话,恐怕姬颓也没脸死后去见卫国先君。
可如今,在他垂暮之年,他看到了,看到了希望。卫国在战场上战胜赵国的希望。这简直就是上天给他送来的一份功劳。甚至可以在他死后用一个更好的谥号,用来彰显他这辈子的功绩。尤其是边子白还好用,在卫国没有根深蒂固的庞大家族。人也非常有灵性,知道卿大夫拥有一支强大军队的支持,对国君来说是多么的担忧。边子白几乎都是通过苟变、公孙鞅、等其他官员去管理军营,他不过是出一个大方向的策略。
这是国君最乐意看到的局面。
不仅如此,边子白还将卫国上军训练成了天下的强军,这份功劳,一个客卿的身份都给少了。卫公甚至想过,要拿什么来笼络边子白,让这个人彻底为卫国效力。因为只要边子白在卫国,可以保证卫国几十年不会衰弱。
站在高台上的人虽然不过寥寥,就算是丁祇,也是因为卫公行动不便,才扶着这位执掌了卫国朝政三十年的国君跟着上了高台。
可要说资格,就边子白和卫公有资格。
余下的,不管是身份高到天上的两位诸侯国君,还是六部长官,最多也就是站在轩车上,观看这场视觉盛宴。
轰!
哈!
军队的口号在边子白听来,毫无新意,但勉强还能用。
风部的演练很成功,有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而气势这种东西,如果说一下子爆发出来,那会给人一种盛极而衰的错觉。只有一点点的积累,才可以让人震撼,惊叹,面带惊容。风部的演练,在边子白看来只能是及格。
但其优异的表现也会给人一种错觉,这不会是上军最强大的一个师吧?
公叔旦苦笑着对在他旁边车上的子思道:“国相,此战之后,不管胜负,边子白将成为我大卫之柱石也!”
公叔旦年纪大了,但是嫡长子年纪还小,性格懦弱没担当,如果没有他的庇护进入官场,肯定会遭受打压,还没有崛起希望的那种打压。
无奈之下,公叔旦才在大司马的位置上苦苦支撑。但他不通兵事,这是连国君都知道的情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卫国拥有强大的魏国武力支持,卫国的军队强大与否,并不会显得那么重要。当然要还是要的,就是对自保的要求被一再降低。
国相子思是通过胞弟子蒙才更多的了解了边子白。在此之前,他虽然对边子白表现出了善意,但对边子白的评价和其他士大夫一样,认为边子白是一个幸臣而已,才能最多仅限于文采。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只不过子思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子氏是卫国大族,得罪一个小人造成的后果,他也深知其害。所以才对边子白伸出了善意之手。
不仅仅是对边子白,子思这些年除了苟变的事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和稀泥。
可是子蒙就不一样了,他或许才能不足,但是品格不错,眼光也不差,甚至子思认为子蒙要比他更强一些。因为效忠了先君之后,不愿意背信弃义,才沦落到最后有家不能回的地步。
但是子蒙却将边子白捧到了天上,自然会让子思对边子白有所改观。
而这种改观还不足以颠覆他对边子可以保持距离的态度,但是现在,他竟然开始有点后悔了。边子白的能力,似乎比子蒙预料的还要强一些。
子思心头感慨:“当年的吴起也不过如此吧?”
可当年的吴起,不管是在朝歌,还是在帝丘,都是一个小混混的样子。谁能看得出这个家伙竟然会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中原都搅合的鸡飞狗跳?甚至吴起的原因,还让两个诸侯飞速崛起。一个是魏国,一个楚国。要不是楚悼王实在太悲剧,竟然听到吴起在前线击败了魏齐联军之后,兴奋过头,嘴一歪,腿一伸,死了。吴起甚至可能让楚国再次登上中原霸主的高台,取代魏国之后,成为天下至强,其后中原诸侯免不了要仰楚人之鼻息之下,苟活。
不过嘴上却还是一如往常道:“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需要有人看着走。”眼下之意就是让公叔旦不要生出退出朝堂的念头。一旦公叔旦推出朝堂,万一边子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卫国上下就只有一个边子白可以胜任大司马的职位。
当然公叔旦也不亏,只要他据理力荐边子白,一旦边子白上位之后,边子白怎么可能不会不照顾他的儿子呢?
公叔旦已经快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了,他就算是有心,能够照顾儿子多少年?
可边子白才几岁?
他要是答应照看公叔家族,别说儿子了,孙子都能靠着边子白这棵大树成长。
雨部是苟变的本阵之军。
他自然对这支军队的训练严苛之极,一套动作下来,喊声如滚雷一般震耳发聩,行动如狡兔一般迅捷,却又如白马过隙,一纵而过。
这让等着看笑话的少数人顿时失望不已,这难道是卫国的军队?
不会是从魏国借来的军队吧!
欺负爷们看不出来?
而等到雷部演练之后,卫公也是彻底放下了心来,他觉得当年的赵军遇到了自己的这支上军,肯定会被打到屁滚尿流。
就算是上军人少,能够凑足的军队数量也不多,但至少自保总可以吧?
只要能够做到自保,对于卫公来说,就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有劳将军了!”
“君上信任,夙夜不敢忘,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这是场面话,拜将到了这个步骤,其实已经快结束了,余下的步骤就是该需要太祝上场,禀告上天的旨意。老天肯定会同意,除非太祝是赵国的奸细,不然没有理由在这高兴的日子,说让大家都扫兴的话。就是说,卫国举兵反抗赵国的请略战争是被神灵必庇佑的,是拥有绝对正义的理由和名义的正义之战。
神灵已经允许了卫国的祷告,并降罪给赵军。
这套流程很繁杂,可简化来说,就是太祝给卫公报喜,卫国要揍赵国的请求,神已经同意了。
并且拿出焚烧过的龟甲之类的卜筮工具作为佐证。
当然,太祝就算是不看好卫国和赵军作战,认为必败无疑。也是不敢说的,他只能说大吉大利,我军必胜之类的吉祥话。因为一旦他晦气的说了我大卫不如赵军之强盛,必将全军覆没。不用等他生老病死,国君的怒火就能将他的家族给超度了。
而站在封将台下的太祝一个劲的吹捧卫国军队的雄壮,赵人粗鄙残暴就能看出,这位老大人的脑子没有坏掉。
于是听到了吉祥话的卫公象征性的将自己佩剑递给了边子白,寓意就是边子白出征作战,不是为了他,而是代天子出征。
本质上都一样,但对于边子白来说,权柄会重很多。
而作为答礼,边子白倒是不需要破财,只要表明心迹即可。一般来说,吟唱一首《诗经》中的臣子之什就可以。
他选的是《小雅·六月》,这是一首赞美周王抗击异族的诗歌。之后数百年,经常用来拜将出征的场面。边子白用这首词表明自己的志向,丝毫没有不妥之处。
虽然学了几天,可惜他也有不擅长的领域,唱歌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古音古律,更是让他困惑不已。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好在他起一个头,就行了,就算是音律上没有多少天分,也不会让他太难堪。因为随后将是上军数百军官,上万将士的大合唱。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
这首诗歌原本是为了纪律周王功绩的诗歌,但是最后的数百年间,一直被沿用在了军队出征时候的吟唱曲。
这对于边子白或许很难,但是对于上军士卒来说,这反而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东西。
上万人高声咏唱之下,军队却丝毫不见混乱,一队队士卒脱离本阵,走上大路。
而边子白在拜别了卫公之后,下了封将台,登上兵车扶着车辕上,等先头部队过去之后,前呼后拥的进入中军帅位,混在队列之中远去。
姬颓不愿意就此离去,反而站在高台上,凝望着卫国的北方,浑浊的眼眶之中,渐渐地湿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