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一边吃着红李子,一边吕教授招呼他们“来来来,别出去乱跑了,天这么热晒糊了,我教你们把李子画下来。”
等姚志华到吕教授家来找,落日的斜阳下,小胖胖早不耐烦跑一边啃西瓜去了,畅畅趴在吕教授对面的石桌上,还在饶有兴致地画画儿。
李子已经画完了,她拿着铅笔,照着画册,不急不躁地在画两只大灯笼椒,然后上色。
“爸爸,等我一下,我马上就画完了。”见爸爸来叫,小姑娘抬头说道。
姚志华被吕教授招呼坐下来,便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笑道“这孩子,怎么跑您这儿淘气来了。”
“小孩子多可爱呀,他们给了我一下午的快乐童趣。”吕教授笑道,“是我让他们在家里玩,别出去太晒了。”
老教授拿起画好的李子叫他看,“志华,你女儿很有绘画的天赋啊,很有灵气。”
姚志华把画好的那张李子图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天赋来,就是一张八开的画纸,画了几颗红李子,几片叶子。
“您夸她呢,在家里也会这么乱画着玩儿。”姚志华笑道。
“不不不,你看看。”吕教授坐在藤椅上,指着那张明明挺简单的画说,“很多学画的人,有的都学了很长时间了,还是不能把整个画面安排好,简单说一张纸,他在中间画一个小小的图,或者画的缩在一角,尤其年纪小的。”
“你看看这孩子,虽然没学过,画的并无技巧,可是一落笔就能做好布局,整个画面搭配比例很和谐,安排得大大方方,而且难得这么大的孩子很有耐心,我本来哄孩子玩,只稍稍教了她一下,她能领悟,颜色都做的很仔细。”
姚志华看了看,嗯,他们家闺女是画得挺大个,一张纸上不大不小。忍不住咧着嘴傻乐呵。
“志华,你是有条件的,怎么没给孩子学画画呀就算不是要成为画家,学习美术对孩子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培养美感,画画的孩子,他的观察、想象力和思维协调能力也会更好。”
“哎,没往这方面想。”姚志华见吕教授还挺认真,就解释道,“这小孩从小慢性子,我和她妈妈结婚两年多,二十七岁才生了她,养的也娇惯些。我们对于她的学习方面,一直都是放羊政策,倒是跟朱荟教授学了两三年的钢琴,别的就没怎么管过她。”
“这孩子应该学画画。灵气这个东西,很难培养出来的,尤其在艺术上,没灵气的孩子再用功,往往总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往往也只能成为一个画匠。”吕教授指着小姑娘正在画的柿子椒,“你自己看看,就只是两只辣椒,这么大的孩子,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安静和谐,让你画你都未必比她好。”
姚志华是真看不出来,两只画出来的辣椒怎么还安静了。
“吕教授瞧您说的。”姚志华摸着鼻子笑,“绘画这个您是泰斗,我是真不懂,一窍不通,您这么夸她,我这心里都骄傲了。”
这个年代,也不时兴各种才艺班、特长班,然而作为沪大教师的孩子,资源难得,得天独厚,很多教师的孩子都会去着意培养。
当然大部分人会先用自己的专业去培养孩子,比如朱教授的女儿也是搞音乐的,中文系姚志华一个同事,才八岁的儿子,可以像模像样做一个书法篆刻。
从这个角度来说,姚志华应该着意去培养女儿写作文,继承他的文豪事业。不过他在这方面倒没有什么执念,只是比较重视培养畅畅的阅读习惯罢了,小孩很喜欢看书,阅读量比一般孩子都大很多。
当然也有的院系,自己的专业不适合教孩子,比如政法、哲学吧,那也好办,小孩子想培养个爱好特长,有的是最优质的资源,找同事呀,就像他们让畅畅跟朱教授学钢琴。
当然,此非一日之功,没有白使唤人的。这年代还没有那么金钱至上,大家同事熟人嘛,但你自家心里有数,逢年过节束脩总该有的。像江满,便时不时会给朱教授送一些礼物补品,她出手大方,弄得朱教授反而有些过意不去了。
老教授青眼有加,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姚志华就问“畅畅,想不想学画画呀”
“想。”小姑娘慢悠悠地涂着颜色,一抬头,闪着乌溜溜的黑眼睛问吕教授,“吕爷爷,您可以教我吗”
“不懂事儿,你都不知道吕爷爷有多忙,吕爷爷是全国都有名的书画大师。”姚志华嘴里说着,眼睛却看着吕教授,满脸后生晚辈的谦逊敬意,“吕教授,您看,只要孩子喜欢,我是肯定想给她学,百分之百支持。就是我这真不好意思跟您开口,您这样的大家,让您教她,我还真有点不敢想。”
吕教授没理姚志华那些彩虹屁,却问畅畅“畅畅,那你以后可以来跟吕爷爷学画画,好不好不过先说好了,画画看着好玩,真正学起来也是很苦的,不用心或者半途而废,我要生气的。”
畅畅笑眯眯点点头,姚志华忙说“不会,这一点您放心,这孩子跟朱教授学了三年钢琴,都不用我们管,还是挺能坚持的。”然后当着吕教授的面问,“畅畅,那你学钢琴呢”
小姑娘想了想,问吕教授“爷爷,那我什么时候可以跟你学画画呀”
“暑假里你随时可以来我这边,正好我放假在家,也在教胖胖学画,开学的话,我反正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画室,你星期六、星期天都可以来。”
这年代学校一个星期上五天半课,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休息。
“朱奶奶本来叫我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可以去学琴。”小姑娘看看手里上色的画笔想了想,“我可以星期天下午去学琴,其他时间可以自己练,然后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上午来画画。”
“这样你可就没时间玩了。你本来星期三下午也学琴。”姚志华冷静地提醒闺女。当着吕教授,这些事情不事先讲清楚,他反而不放心。
小孩子们虽然放学时间比较早,每天下午迎着太阳放学,可十岁的小孩,放了学不光要写作业,还再有一天下午学琴,星期六星期天都用来学琴、学画,一周七天都没有休息日,姚志华反正是不赞成的。
也完全不符合江满的主张,她骨子里本质就是个享乐主义者。一直支持她弹琴,也没想过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小孩自己喜欢,抱着一种玩的心态罢了。
“那怎么办”小姑娘发愁了一下,“可是我很想学画画,爸爸你看,这些颜色调在一起就变成别的颜色了,多有意思。”
“吕爷爷,我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来画画可以吗”畅畅自己想了想,愉快地决定,“等一下我去跟朱奶奶商量,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去学琴,星期天上午用来玩,还可以睡懒觉。”
吕教授说可以,小姑娘决定好了一件大事情,自己个儿高兴傻乐呵。
畅畅就从这时开始学画画,暑假终于不那么无聊了。
她兴趣正浓,每天下午都跑去学画画,大约从三点钟开始,吕教授午睡过后,就去画室作画、喝茶,最初是临摹,给畅畅和小胖胖布置临摹任务,时不时指点一下。
而江满在家收拾准备,老实待产,提前准备小婴儿的东西,提前请保姆。
预产期算算是在9月刚开学那会儿,就算姚志华能靠谱,也没法专工伺候她坐月子,跟畅畅爷儿俩都开学了。
这年代还没有月嫂的专业称呼,姚志华就通过熟人圈子,请了个保姆姓黄,五十岁上,说是做保姆做惯了照顾月子和小小孩的,之前在一个归国华侨家里做,人家孩子大一点才辞了,当然工资要的也比普通家务保姆高一点。
黄阿姨来了,他们家三个房间,不想让畅畅跟别人一个房间,就只剩下书房了。姚志华只好把书房先让出来,书桌什么的收拾起来,给黄阿姨放一张床,住下了。
黄阿姨来了以后,姚志华得以从家庭妇男解脱出来,黄阿姨接手了烧饭做菜的工作。姚大作家有了多一些的时间看书爬格子。
他把书桌搬到主卧,心里则盘算着,等小小祖宗生下来,他恐怕又得让地方。好在中文系他的办公室不是太远,急着写论文或者赶稿,他还可以去办公室。
“我这家庭地位混的,越来越差,家庭阶级最低层。”姚志华自我嗟叹,“等你生了,我这书桌就该搬到客厅去了。”
“我跟你打赌,马长林最近就没在家里住。” 江满从阳台进来。
马秋吾兄妹俩都不在家,这马长林可就自由自在了,她已经不止一次看到马长林晚上骑车出去了。有时黄昏,有时黑天,五楼家里一整晚都没开灯。或者干脆白天都看不到他人影了。
“男人,真不是个东西。”江满意难平的口气。
姚志华手指敲敲桌子“哎,江满同志,您骂马长林就骂马长林啊,别株连全体男同胞。”
“哎,你说他能撑到什么时候结婚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不结婚还不是好多人都知道。”江满道,“我跟你打赌,他顶多再撑两个月。”
“我不跟你打赌,赌赢了又没有便宜占。”姚志华拿了本书上床,靠在床头翻看。
八月底,一直等到开学前,马秋汝和马秋吾兄妹俩才从姥姥家回来。在海岛疯了有一个月,白白嫩嫩的马秋汝晒成了黑小子,回来时畅畅第一眼看到她,笑得好不欢畅,说她现在有点像非洲小朋友。
随着开学,马秋吾上了初中,就在沪大附中,出沪大南门走,跟俩小姑娘不能同路了,路也远了一些,他开始骑自行车上学。畅畅和马秋汝上了三年级,俩小姑娘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江满也不去店里了,开始每天数着日子待产,以及应对肖秀玲的“每日一问”,她家里有电话,动不动打电话来问喂,今天有动静了吗
第113章 渣男的魔咒
八八年, 暑假开学后第一周没过完,江满顺产生下了七斤重的小小伙。
这次姚志华争取到了命名权, 照例又写了满满一张纸的名字,爷儿俩嘀嘀咕咕挑了半天, 畅畅挑了一个叫姚睿。
“姚睿好”
“对呀, 畅畅,睿睿, 姚畅,姚睿。”畅畅念了几遍, 摊开手,“你看,一听就是咱家小孩的名字。”
姚志华品评意会了一下,好像真有点道理啊,然后爷俩跑去禀明母上大人,江满说挺好,就这么叫吧。
一边给大家打电话报喜,一边挡住了老家好几波要来给江满照顾月子的人。老队长又把电话打回来, 说好多人问呢,你们安排一下,啥时候回来办个酒啊,好帮你们准备准备。
姚志华一听就说, 那么远, 小孩太小没法回去, 就算等江满满月, 他和畅畅也还得上学,以后再说吧。
肖秀玲打电话来“你也不能光靠保姆,老家很多坐月子的讲究也有道理,你多打电话问问队长婶和我娘。”
姚志华“放心吧,我有经验的好不好,生畅畅我又不是没伺候过。”
肖秀玲“用不用我过去一趟啊,哎我还是去一趟吧,帮你们照顾一阵子,生畅畅时候还有谷雨,还有好些人帮着呢,你一个大男人总感觉不靠谱。”
姚志华“你可别来,真不用。你要是来了,我怕丢下陆书记一人在家当怨妇,隔着那么大老远冲我翻白眼。”然后努力保证,“你就放心吧,你说我们畅畅都这么大了,我还不知道怎么照顾大人小孩再说我们请的保姆阿姨真挺好的。”
跟江谷雨通电话,又被嘱咐了一堆,谷雨按照当初生畅畅,还有她自己生小胖子的经验,叽里呱啦嘱咐了老半天,毕竟这些经验不传授给别人,她自己也用不上了。
姚志华“放心放心,我都知道,记住了。”
咱有经验的,姚志华同志因此有点儿自得。
儿女双全的感觉让这家伙各种得瑟,这几天家属院里的人看见他,走路都好像生风了。
小孩起好了名字,姚志华这几天就弄了块田黄,翻出多年不用的刻刀,一有空就坐在阳台上刻。手都有点生了,刻了个雏形出来又不满意,又重新刻。
畅畅看见了问“爸爸你干吗呢”
姚志华说我给你弟弟刻一个他名字的印章。畅畅问“那我的呢”
姚志华就去书房,找出畅畅出生时给她刻的那个,递给畅畅看“这个是你的,这叫寿山田黄石,生你的时候爸爸给你刻的。”
小姑娘饶有兴致拿去玩了,蘸了印泥在自己学画画的作品上盖上印,拿来给姚志华看,笑嘻嘻问”爸爸,你是不是知道我长大了要学画画呀,吕爷爷那里就有很多章,等我长大了成了大画家,就用这个印。”
姚志华“你长大又要当画家了不当钢琴家了,也不当作家了你小时候还说过长大卖气球、长大跟妈妈烤面包呢。”
“人家那时候小,我现在决定要当画家了。”小姑娘捂着嘴咕咕笑。
畅畅把盖了章的画拿去跟妈妈显摆了一遍,然后趴在床边,把新成员仔细研究来、研究去,问“妈妈,我怎么看他跟我小时候特别像。”
“你能知道你小时候长什么样儿”江满好笑。
“有照片啊,咱家相册里,写着百日留念的那个。”
也是,江满笑道“你那张照片,其实照的时候一百零九天了,天不好,一直等了天才去照。等他一百天了也去照一张,放在一起估计差不多。”
“对呀,你看他这么像我,也不知道长大了会不会变。”小姑娘指着婴儿的小脸蛋,闭着眼睛看起来好小啊。
“你是他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像你不就对了吗。”江满道。
“可是他是小男孩啊,妈妈你想想,他长大了要是长成我这样,漂漂亮亮跟个小姑娘似的,愁死人了。”
江满憋不住笑了老半天,你说这孩子,夸自己漂亮呢还是怎么回事。
姚志华拿着晒好的尿布进来,看见闺女还趴在那儿研究新来的,就随手拍拍她“去去,外边黄奶奶炖好排骨汤了,先去吃点儿。畅畅,你这一个月都不能在家里练琴啊,可以去朱奶奶家里或者去琴房练,不然吵醒了让你抱着。”
“我才不抱他,软不隆冬的都不敢抱。” 畅畅对这么小一点的弟弟真有点发愁,这得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点好玩啊。
畅畅慢悠悠出去了,姚志华坐在床尾,很有经验地把尿布叠起来,一边笑道“你说咱们家俩孩子还挺有意思,畅畅是七月六号生的,农历六月初二,我记得是暑假前,我还没放暑假。这个呢,是九月六号生的,农历七月二十六,刚开学,俩孩子的生日正好隔了一个暑假。”
他把几块尿布叠好,放在床头柜上。江满半躺在床头看看他“你下午去商场看看有没有尿不湿,记住了小小孩用的尿不湿,这么洗尿布太麻烦了。”
关键还不是生畅畅时候,自家一个大院子,扯两条长绳子,一块块尿布晾在绳子上跟万国旗似的。如今住着三楼,洗也不方便,一个小阳台,尿布都不好晾了。
孕期的时候江满倒是留意过,商场里有尿不湿,最开始是从港澳流入的,进口的,然后好像这一两年,有生产商在内地设厂了。
于是姚睿小朋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尿不湿一代”。
据说尿不湿意味着一种“用过就扔”的文化,为父母摆脱了洗晒尿布的麻烦,江满同志不用再担心吃着饭小东西来一泡了,一把屎一把尿的真实写照。
而同时尿不湿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时间,敢于放任孩子自由宣泄,是否有这个原因,八零后在许多人看来,总是要比上一代人更加丰裕也更加自由个性。
这么一说又扯远了。
lt;/divgt;
lt;/divgt;
等姚志华到吕教授家来找,落日的斜阳下,小胖胖早不耐烦跑一边啃西瓜去了,畅畅趴在吕教授对面的石桌上,还在饶有兴致地画画儿。
李子已经画完了,她拿着铅笔,照着画册,不急不躁地在画两只大灯笼椒,然后上色。
“爸爸,等我一下,我马上就画完了。”见爸爸来叫,小姑娘抬头说道。
姚志华被吕教授招呼坐下来,便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笑道“这孩子,怎么跑您这儿淘气来了。”
“小孩子多可爱呀,他们给了我一下午的快乐童趣。”吕教授笑道,“是我让他们在家里玩,别出去太晒了。”
老教授拿起画好的李子叫他看,“志华,你女儿很有绘画的天赋啊,很有灵气。”
姚志华把画好的那张李子图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天赋来,就是一张八开的画纸,画了几颗红李子,几片叶子。
“您夸她呢,在家里也会这么乱画着玩儿。”姚志华笑道。
“不不不,你看看。”吕教授坐在藤椅上,指着那张明明挺简单的画说,“很多学画的人,有的都学了很长时间了,还是不能把整个画面安排好,简单说一张纸,他在中间画一个小小的图,或者画的缩在一角,尤其年纪小的。”
“你看看这孩子,虽然没学过,画的并无技巧,可是一落笔就能做好布局,整个画面搭配比例很和谐,安排得大大方方,而且难得这么大的孩子很有耐心,我本来哄孩子玩,只稍稍教了她一下,她能领悟,颜色都做的很仔细。”
姚志华看了看,嗯,他们家闺女是画得挺大个,一张纸上不大不小。忍不住咧着嘴傻乐呵。
“志华,你是有条件的,怎么没给孩子学画画呀就算不是要成为画家,学习美术对孩子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培养美感,画画的孩子,他的观察、想象力和思维协调能力也会更好。”
“哎,没往这方面想。”姚志华见吕教授还挺认真,就解释道,“这小孩从小慢性子,我和她妈妈结婚两年多,二十七岁才生了她,养的也娇惯些。我们对于她的学习方面,一直都是放羊政策,倒是跟朱荟教授学了两三年的钢琴,别的就没怎么管过她。”
“这孩子应该学画画。灵气这个东西,很难培养出来的,尤其在艺术上,没灵气的孩子再用功,往往总缺了那么一点东西,往往也只能成为一个画匠。”吕教授指着小姑娘正在画的柿子椒,“你自己看看,就只是两只辣椒,这么大的孩子,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安静和谐,让你画你都未必比她好。”
姚志华是真看不出来,两只画出来的辣椒怎么还安静了。
“吕教授瞧您说的。”姚志华摸着鼻子笑,“绘画这个您是泰斗,我是真不懂,一窍不通,您这么夸她,我这心里都骄傲了。”
这个年代,也不时兴各种才艺班、特长班,然而作为沪大教师的孩子,资源难得,得天独厚,很多教师的孩子都会去着意培养。
当然大部分人会先用自己的专业去培养孩子,比如朱教授的女儿也是搞音乐的,中文系姚志华一个同事,才八岁的儿子,可以像模像样做一个书法篆刻。
从这个角度来说,姚志华应该着意去培养女儿写作文,继承他的文豪事业。不过他在这方面倒没有什么执念,只是比较重视培养畅畅的阅读习惯罢了,小孩很喜欢看书,阅读量比一般孩子都大很多。
当然也有的院系,自己的专业不适合教孩子,比如政法、哲学吧,那也好办,小孩子想培养个爱好特长,有的是最优质的资源,找同事呀,就像他们让畅畅跟朱教授学钢琴。
当然,此非一日之功,没有白使唤人的。这年代还没有那么金钱至上,大家同事熟人嘛,但你自家心里有数,逢年过节束脩总该有的。像江满,便时不时会给朱教授送一些礼物补品,她出手大方,弄得朱教授反而有些过意不去了。
老教授青眼有加,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姚志华就问“畅畅,想不想学画画呀”
“想。”小姑娘慢悠悠地涂着颜色,一抬头,闪着乌溜溜的黑眼睛问吕教授,“吕爷爷,您可以教我吗”
“不懂事儿,你都不知道吕爷爷有多忙,吕爷爷是全国都有名的书画大师。”姚志华嘴里说着,眼睛却看着吕教授,满脸后生晚辈的谦逊敬意,“吕教授,您看,只要孩子喜欢,我是肯定想给她学,百分之百支持。就是我这真不好意思跟您开口,您这样的大家,让您教她,我还真有点不敢想。”
吕教授没理姚志华那些彩虹屁,却问畅畅“畅畅,那你以后可以来跟吕爷爷学画画,好不好不过先说好了,画画看着好玩,真正学起来也是很苦的,不用心或者半途而废,我要生气的。”
畅畅笑眯眯点点头,姚志华忙说“不会,这一点您放心,这孩子跟朱教授学了三年钢琴,都不用我们管,还是挺能坚持的。”然后当着吕教授的面问,“畅畅,那你学钢琴呢”
小姑娘想了想,问吕教授“爷爷,那我什么时候可以跟你学画画呀”
“暑假里你随时可以来我这边,正好我放假在家,也在教胖胖学画,开学的话,我反正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画室,你星期六、星期天都可以来。”
这年代学校一个星期上五天半课,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休息。
“朱奶奶本来叫我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可以去学琴。”小姑娘看看手里上色的画笔想了想,“我可以星期天下午去学琴,其他时间可以自己练,然后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上午来画画。”
“这样你可就没时间玩了。你本来星期三下午也学琴。”姚志华冷静地提醒闺女。当着吕教授,这些事情不事先讲清楚,他反而不放心。
小孩子们虽然放学时间比较早,每天下午迎着太阳放学,可十岁的小孩,放了学不光要写作业,还再有一天下午学琴,星期六星期天都用来学琴、学画,一周七天都没有休息日,姚志华反正是不赞成的。
也完全不符合江满的主张,她骨子里本质就是个享乐主义者。一直支持她弹琴,也没想过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小孩自己喜欢,抱着一种玩的心态罢了。
“那怎么办”小姑娘发愁了一下,“可是我很想学画画,爸爸你看,这些颜色调在一起就变成别的颜色了,多有意思。”
“吕爷爷,我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来画画可以吗”畅畅自己想了想,愉快地决定,“等一下我去跟朱奶奶商量,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去学琴,星期天上午用来玩,还可以睡懒觉。”
吕教授说可以,小姑娘决定好了一件大事情,自己个儿高兴傻乐呵。
畅畅就从这时开始学画画,暑假终于不那么无聊了。
她兴趣正浓,每天下午都跑去学画画,大约从三点钟开始,吕教授午睡过后,就去画室作画、喝茶,最初是临摹,给畅畅和小胖胖布置临摹任务,时不时指点一下。
而江满在家收拾准备,老实待产,提前准备小婴儿的东西,提前请保姆。
预产期算算是在9月刚开学那会儿,就算姚志华能靠谱,也没法专工伺候她坐月子,跟畅畅爷儿俩都开学了。
这年代还没有月嫂的专业称呼,姚志华就通过熟人圈子,请了个保姆姓黄,五十岁上,说是做保姆做惯了照顾月子和小小孩的,之前在一个归国华侨家里做,人家孩子大一点才辞了,当然工资要的也比普通家务保姆高一点。
黄阿姨来了,他们家三个房间,不想让畅畅跟别人一个房间,就只剩下书房了。姚志华只好把书房先让出来,书桌什么的收拾起来,给黄阿姨放一张床,住下了。
黄阿姨来了以后,姚志华得以从家庭妇男解脱出来,黄阿姨接手了烧饭做菜的工作。姚大作家有了多一些的时间看书爬格子。
他把书桌搬到主卧,心里则盘算着,等小小祖宗生下来,他恐怕又得让地方。好在中文系他的办公室不是太远,急着写论文或者赶稿,他还可以去办公室。
“我这家庭地位混的,越来越差,家庭阶级最低层。”姚志华自我嗟叹,“等你生了,我这书桌就该搬到客厅去了。”
“我跟你打赌,马长林最近就没在家里住。” 江满从阳台进来。
马秋吾兄妹俩都不在家,这马长林可就自由自在了,她已经不止一次看到马长林晚上骑车出去了。有时黄昏,有时黑天,五楼家里一整晚都没开灯。或者干脆白天都看不到他人影了。
“男人,真不是个东西。”江满意难平的口气。
姚志华手指敲敲桌子“哎,江满同志,您骂马长林就骂马长林啊,别株连全体男同胞。”
“哎,你说他能撑到什么时候结婚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不结婚还不是好多人都知道。”江满道,“我跟你打赌,他顶多再撑两个月。”
“我不跟你打赌,赌赢了又没有便宜占。”姚志华拿了本书上床,靠在床头翻看。
八月底,一直等到开学前,马秋汝和马秋吾兄妹俩才从姥姥家回来。在海岛疯了有一个月,白白嫩嫩的马秋汝晒成了黑小子,回来时畅畅第一眼看到她,笑得好不欢畅,说她现在有点像非洲小朋友。
随着开学,马秋吾上了初中,就在沪大附中,出沪大南门走,跟俩小姑娘不能同路了,路也远了一些,他开始骑自行车上学。畅畅和马秋汝上了三年级,俩小姑娘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江满也不去店里了,开始每天数着日子待产,以及应对肖秀玲的“每日一问”,她家里有电话,动不动打电话来问喂,今天有动静了吗
第113章 渣男的魔咒
八八年, 暑假开学后第一周没过完,江满顺产生下了七斤重的小小伙。
这次姚志华争取到了命名权, 照例又写了满满一张纸的名字,爷儿俩嘀嘀咕咕挑了半天, 畅畅挑了一个叫姚睿。
“姚睿好”
“对呀, 畅畅,睿睿, 姚畅,姚睿。”畅畅念了几遍, 摊开手,“你看,一听就是咱家小孩的名字。”
姚志华品评意会了一下,好像真有点道理啊,然后爷俩跑去禀明母上大人,江满说挺好,就这么叫吧。
一边给大家打电话报喜,一边挡住了老家好几波要来给江满照顾月子的人。老队长又把电话打回来, 说好多人问呢,你们安排一下,啥时候回来办个酒啊,好帮你们准备准备。
姚志华一听就说, 那么远, 小孩太小没法回去, 就算等江满满月, 他和畅畅也还得上学,以后再说吧。
肖秀玲打电话来“你也不能光靠保姆,老家很多坐月子的讲究也有道理,你多打电话问问队长婶和我娘。”
姚志华“放心吧,我有经验的好不好,生畅畅我又不是没伺候过。”
肖秀玲“用不用我过去一趟啊,哎我还是去一趟吧,帮你们照顾一阵子,生畅畅时候还有谷雨,还有好些人帮着呢,你一个大男人总感觉不靠谱。”
姚志华“你可别来,真不用。你要是来了,我怕丢下陆书记一人在家当怨妇,隔着那么大老远冲我翻白眼。”然后努力保证,“你就放心吧,你说我们畅畅都这么大了,我还不知道怎么照顾大人小孩再说我们请的保姆阿姨真挺好的。”
跟江谷雨通电话,又被嘱咐了一堆,谷雨按照当初生畅畅,还有她自己生小胖子的经验,叽里呱啦嘱咐了老半天,毕竟这些经验不传授给别人,她自己也用不上了。
姚志华“放心放心,我都知道,记住了。”
咱有经验的,姚志华同志因此有点儿自得。
儿女双全的感觉让这家伙各种得瑟,这几天家属院里的人看见他,走路都好像生风了。
小孩起好了名字,姚志华这几天就弄了块田黄,翻出多年不用的刻刀,一有空就坐在阳台上刻。手都有点生了,刻了个雏形出来又不满意,又重新刻。
畅畅看见了问“爸爸你干吗呢”
姚志华说我给你弟弟刻一个他名字的印章。畅畅问“那我的呢”
姚志华就去书房,找出畅畅出生时给她刻的那个,递给畅畅看“这个是你的,这叫寿山田黄石,生你的时候爸爸给你刻的。”
小姑娘饶有兴致拿去玩了,蘸了印泥在自己学画画的作品上盖上印,拿来给姚志华看,笑嘻嘻问”爸爸,你是不是知道我长大了要学画画呀,吕爷爷那里就有很多章,等我长大了成了大画家,就用这个印。”
姚志华“你长大又要当画家了不当钢琴家了,也不当作家了你小时候还说过长大卖气球、长大跟妈妈烤面包呢。”
“人家那时候小,我现在决定要当画家了。”小姑娘捂着嘴咕咕笑。
畅畅把盖了章的画拿去跟妈妈显摆了一遍,然后趴在床边,把新成员仔细研究来、研究去,问“妈妈,我怎么看他跟我小时候特别像。”
“你能知道你小时候长什么样儿”江满好笑。
“有照片啊,咱家相册里,写着百日留念的那个。”
也是,江满笑道“你那张照片,其实照的时候一百零九天了,天不好,一直等了天才去照。等他一百天了也去照一张,放在一起估计差不多。”
“对呀,你看他这么像我,也不知道长大了会不会变。”小姑娘指着婴儿的小脸蛋,闭着眼睛看起来好小啊。
“你是他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像你不就对了吗。”江满道。
“可是他是小男孩啊,妈妈你想想,他长大了要是长成我这样,漂漂亮亮跟个小姑娘似的,愁死人了。”
江满憋不住笑了老半天,你说这孩子,夸自己漂亮呢还是怎么回事。
姚志华拿着晒好的尿布进来,看见闺女还趴在那儿研究新来的,就随手拍拍她“去去,外边黄奶奶炖好排骨汤了,先去吃点儿。畅畅,你这一个月都不能在家里练琴啊,可以去朱奶奶家里或者去琴房练,不然吵醒了让你抱着。”
“我才不抱他,软不隆冬的都不敢抱。” 畅畅对这么小一点的弟弟真有点发愁,这得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点好玩啊。
畅畅慢悠悠出去了,姚志华坐在床尾,很有经验地把尿布叠起来,一边笑道“你说咱们家俩孩子还挺有意思,畅畅是七月六号生的,农历六月初二,我记得是暑假前,我还没放暑假。这个呢,是九月六号生的,农历七月二十六,刚开学,俩孩子的生日正好隔了一个暑假。”
他把几块尿布叠好,放在床头柜上。江满半躺在床头看看他“你下午去商场看看有没有尿不湿,记住了小小孩用的尿不湿,这么洗尿布太麻烦了。”
关键还不是生畅畅时候,自家一个大院子,扯两条长绳子,一块块尿布晾在绳子上跟万国旗似的。如今住着三楼,洗也不方便,一个小阳台,尿布都不好晾了。
孕期的时候江满倒是留意过,商场里有尿不湿,最开始是从港澳流入的,进口的,然后好像这一两年,有生产商在内地设厂了。
于是姚睿小朋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尿不湿一代”。
据说尿不湿意味着一种“用过就扔”的文化,为父母摆脱了洗晒尿布的麻烦,江满同志不用再担心吃着饭小东西来一泡了,一把屎一把尿的真实写照。
而同时尿不湿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时间,敢于放任孩子自由宣泄,是否有这个原因,八零后在许多人看来,总是要比上一代人更加丰裕也更加自由个性。
这么一说又扯远了。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