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醍醐灌顶
  毕竟一个磁带其实也就是十几个歌曲,然后至少要五块钱,秦逸记得以前自己就会去买,听着刘德华的忘情水那些,其实想想怀旧经典还是挺有意思,不过在当时的社会下还是没有怀旧经典的情调。
  “不可能吧,还有那么好的事情!”
  “呵呵,以后你就会知道了,姐电子产品最大的弊端其实就是可能你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旦滞销,那么就很麻烦,”
  “嗯。你说的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姐现在不做这一行了,这的确是没法做!”
  苏陌醍醐灌顶。秦逸跟他分析了一番,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要进入到这一行,表面风光,但是一旦被替代,也许就是悲剧。
  就像是秦逸说的,自己如果要建造一个新品牌,也许花了几年时间将品牌刚刚打响,然后准备热卖。结果就被替代,那自己找谁哭去。
  “小逸,那你说发展什么会比较好。”
  “姐,汽车行业其实就是很不错的,华夏经济稳步发展,其实经济水平绝对是发展非常快的,在这种速度发展下,小车一旦走入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已经走在最前端了,小车虽然更新换代很快,但是他跟dvd不一样,其实小车组件的部件基本上没换什么,他不过是改变外姓和增加一些性能,比如说三百六十度……”
  秦逸说着说着忽然闭嘴了,心道尼玛的,这年头就算是兰博基尼也没有三百六十度全景监控吧。
  幸亏苏陌没听懂,秦逸有些不好意思,然后说道。
  “还有一个行业其实我感觉挺不错。”
  “什么行业!”
  “投资店面和购买房子,当然是在城里买!”
  “买房子?”这时候苏陌很不理解,要知道在23年之前,其实没有很正规的商品房交易,在城里买房都是有些有钱人的自建房,用后面的话来说。那就是小产权证的房子。
  这时候的房子是很便宜的,
  在23年之前,房地产在大城市已经开始,比如说帝都和上海,但是在凌源县这时候其实真的有点尴尬,甚至不存在着开发商,这时候很流行在乡下建房子,很少会想到在外面买房子的,没有这个概念。
  秦逸最近也在想房子的事情,他在想房地产是什么时候崛起的,上次赢了四千万他已经让许嘉欣帮着存好,他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机会要进入到地产生意。这可是很赚钱的。
  虽然地产生意一直被说是泡沫,不过秦逸记得泡沫到自己死,也还是越来越贵,反正上一世秦逸是一个厕所都买不起。
  “其实在欧美那一带有商品房是出售的,涨价很快的,华夏现在是城市化发展,所以这个很正常的,凌源县这边属于不知道多少线城市,所以还没出现,不过在深圳其实已经出现了商品房买卖,只不过基本上是一些上世纪末那些暴发户原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们是学习了欧美那一代人做的这个生意。”
  秦逸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投资。是因为他知道现在自己原始积累不够,就算是再便宜,建造商品房不是建造自家房子,不过秦逸不会等太长时间,这个时候其实没有什么规则,在华夏第一波房地产老板基本上都是那些电子产品发家的,其实早期电子产品老板是很赚钱很赚钱,这也是苏陌会行动的原因。
  如果在五六年前。秦逸一定会让苏陌进入到电子产品,不过现在其实已经不是最佳时间段。现在才切入,首先你没有品牌效应,这一个品牌不是一两年就能上来的。
  “你的意思是房地产将来很有潜力!”
  “嗯。其实凌源县现在是看不出来的!”
  “我也不理解,你说这一个房子至少也要八九万吧,在农村建造个房子才两三万,而且还很大,谁吃饱撑到买个那么小的房子,而且有没有田没有地!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觉得现在有多少人能拿的出来八九万的。”
  秦逸很想笑,其实凌源县在212年之前都是属于比较落后,整个县城十几年来基本上就没变化过,而212年之后到秦逸穿越之前。他知道这里的变化非常大,所以现在苏陌会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农村,在这个年代,农村根本就没人会买房。他们觉得农村房子大,又能种田种菜。出去买房,那么小都住的不舒服,只不过时代在发展。多少人后来都打脸了。
  “其实我之前了解过上海,那边现在房价要三千多呢!”
  “嗯,这个我知道,之前我有个朋友欠我几十万,然后他在那边有几套房子,他说想要将一套房子直接抵给我!”
  “你不会拒绝了吧!”
  秦逸若疲弱的说道,心中想着上海的房价那是涨的非常,秦逸、那次知道都想过去买了,毕竟一套商品房才五六十万,对于秦逸来说自然不成问题。
  “我又不去那边,我要那个房子干嘛。”
  “……”秦逸无奈,不过想想也是,多少人其实是很后悔的,秦逸在穿越之前他认识一个人,那个人是农村人,算是好命的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太晚和大陆这边关系缓和,大量的台湾人回来寻亲。
  他们村就有一个人是太晚那边的有钱人,当然在太晚算起来不算有钱人,不过那时候在大陆还是很有钱了。
  当时他带回来五十万美金,在九十年代,一美金基本上能折叠十块钱,所以相当于带回了五百万。那绝对是天降横财,要知道九十年代的时候,万元户都是很有钱的。
  不过那个家庭后果很惨,到了28年以后,他们家穷的已经比同村人穷的多的多,五百万全被那个养子败光了,其实那个台湾人说过让他养子去投资店面和房地产,不过那时候农村很不能理解的,大家都在村子里,根本就没有人出去的,所以他没有这么做,最终蓦然回首,确实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