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杜老爹赶紧道:“老三还要在家里读书,还是我带老大和老二去吧。”
  云娘便道:“诸家的织机是盛泽镇最好的,要先下订金才行。我们就订枣木的吧,最结实耐用。待取织机时,再顺道去一旁的林家买丝,他家的丝最全最好,如果有了织机,我们过了上元节就开始织锦。”
  杜老爹估算一番道:“现在的银子买了织机可能就不够买丝的了。”
  二嫂赶紧道:“我娘家的钱明天一早就能借到的。”又见大家都有些怀疑,便又解释,“娘家有一个远房的叔叔,先前一向在外面的,才回来不久,甚是富裕,又大方,明天让你二哥绕路去他家借几十两银子先用着。”
  二哥也笑道:“正是,我一早就过去一趟,不耽误大家一起去买织机。”
  云娘刚就觉得二哥二嫂一定是藏了私的,现在只推从别人那里借的,便瞅着他们笑,可那两个人脸皮厚得紧,只一口咬定,“我们其实没有银子,只是为了让家里赶紧买了织机才去借银子,将来还的时候还要给几分利呢。”
  爹娘拿他们没办法,大哥大嫂憨厚不理论,三弟三弟妇毕竟年轻,也未免能想不到,大家也就含混过去了。二哥便又笑道:“还有一件趣事呢,我和郑源说话,又诈问出来那二房根本不是正经人家出身的,郑家那两个老的还通不知道呢。”
  “不是正经出身?”二嫂也兴致勃勃,“那是窑子里的姐儿了?”
  冷不防萝儿突然问:“什么是窑子里的姐儿?”
  二嫂也知道自己失了言,赶紧去喝萝儿,“什么好话?不许再问了!”
  杜老娘便向茵儿薇儿道:“已经很晚了,你们俩一个带萝儿去睡,一个把青松青竹喊回来睡觉,别整日在外面玩个没够。”
  孩子们走了,杜老爹才道:“其实亲家虽然知道姑爷在外面纳了妾,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姑爷竟然敢将那么多绸偷卖了。我瞧着他们倒真后悔不该纵着儿子在外面了纳妾了。等知道那二房是个窑姐儿,还不气死了。”
  “现在后悔有什么用!要我说气死了倒好!”杜老娘气道:“云娘和姑爷成亲才几年?姑爷就非急着纳妾生子,还不是郑家两个老的撺掇的?就算云娘不能生,也可以与我们好商量,典个妾生孩子,养在云娘身边,我们又不会不许。瞧着吧,将来的麻烦还多着呢!”
  二哥兴灾乐祸地道:“不用将来,我们走了,他们就要吵起来,郑源也真糊涂,竟把一千匹绸都给了窑姐儿!”
  二嫂却说:“那对老不死的最吝啬小气,哪里是后悔没管好儿子,其实是后悔那一千匹绸平白地成了窑姐儿的嫁妆了!将来窑姐儿要是跑了,那银子也别想拿回来了!”
  云娘在郑家过了几年,也知道二嫂说得不错,郑公郑婆最是爱财,而且他们的爱财随着家里日渐富裕不减反增,平白地没了上千匹绸,他们一定会心疼不已,就是郑源也难免会挨骂挨打,但这些都与她无关了。
  杜老娘叹道:“如果亲家平日肯听云娘的话,不让姑爷整日在府城里流连,想来姑爷也不至于被迷惑糊涂到这个地步。”
  “你们没看到那场景,”二哥说了一半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那两个老杀才明知儿子在府城里纳了妾,却故意瞒着云娘,结果倒将他们自己瞒了过去,丢了整整一千匹的绸。看看他们互相瞅着傻了眼,我差一点笑死了。”
  二嫂也上前凑趣,“我说那小妖精怎么会插戴着镶了珍珠的钗子,那珍珠我比了一下,足有我小手指肚大小,闪着莹莹的光,要多好看有多好看,我越细看越喜欢。你们说,哪一家送女儿给人做妾会陪东西,还不是用郑家的绸买的!”说着笑不可支。
  二哥突然大声咳嗽起来,二嫂马上明白过来,便赶紧又解释了一句,“其实我是在打那个小妖精时候看到的,也没那么仔细。”
  云娘从二嫂说起金钗时就懂了,原来他们所谓去借银子,其实就是要把这钗拿去卖了,而这时大家也都有几分明白了,全都拿眼睛看着二嫂。二嫂在众人的目光下老脸不由得红了一红,脸上那两道伤痕更加分明,却道:“你们没看到那小妖精打扮得跟大家子小姐一样,穿着绫罗绸缎,头发梳得高高的,又簪了好几朵细纱花,仿佛真花一般。可真动起手来,却是泼妇一般了,真不愧是窑子里出来的!可是为了云娘,我可不顾自己的脸打了她一顿,也把她脸上抓出几道。”
  又指着自己的脸道:“你们看将我脸上抓得这个样子,将来一定会留下伤疤了!”然后转向云娘,“我和那小妖精打架可都是为了你啊!将来你织锦赚了钱可别忘记二嫂一向最帮你的!”
  云娘看着二嫂脸上的抓痕,并没有多紧张,要知道二嫂向来泼辣,遇事又要占便宜,所以打架的事时有发生,爹娘多少次训斥也没用,所以脸上挂了幌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且先前也不是没留过伤疤,但她从不在意这些,只计较利益得失。
  现在所谓的为了自己,或者留了伤疤,其实就是让自己记得她的好处。
  想到这里,云娘仿佛亲眼看到二嫂回家后进了屋子,先不去照镜子,而是鬼鬼祟祟将那只珍珠钗子从怀里拿出来上上下下地细看了一回又一回,最后又左藏右藏地收到了隐秘之处的可笑模样。
  第19章 提亲
  对于二嫂的所作所为,云娘原本最看不上的,但是今天她突然觉得其实二嫂也不很坏,甚至还有点可爱呢。她半开玩笑地指了二嫂脸上的两道血痕道:也罢,二嫂就算用这两道伤痕换了那只金钗吧。
  大家哄然笑了起来,二嫂却不笑,只是向云娘道:“你可不许哄我,那只金钗就算我的私房了噢。”
  杜老娘便向二媳妇笑道:“其实那只钗子你应该还云娘,毕竟是郑家的,都是拿云娘织的锦换来的。”
  看二嫂紧张的神色,云娘赶紧道:“我既然答应你了,就是再贵重的东西我都不要了。”
  二嫂方松了一口气,笑道:“云娘可是盛泽镇上的人,见过的世面多了,根本看不上一支小小的钗子!”
  云娘却笑道:“我会织锦,将来赚了钱想买什么钗子没有?还真不愿意要那不三不四人戴过的东西!”至于郑源的那块玉,云娘就是沾手都觉得恶心,是以根本不问二哥。
  就这样,云娘回家不过数日,便张罗起这样一件大事,但因她在盛泽镇上是最有名的织娘,又听了她充满信心的话,家里人倒是个个信服。毕竟,云娘就是靠着织锦帮着郑家发了家,现在她带着家人织锦,家里的日子一定很快就更好了。
  大家越发开心,又算着过年还要添置的东西,杜老娘便道:“明天你们男人去看织机,我们妇人便去赶集,再买些吃食,然后就该把过年的饭食预备起来了。”老太太一向极节俭,但到了过年的时候还是舍得用钱,特别是见小女儿如此憔悴,更暗自思量给她补一补。
  第二天一早,大家便都依着昨天说好的,各自出门了,只留大嫂看家。
  云娘很久没有如此放松,乡下的集市里虽比不盛泽镇,但自有风味,她跟着家里人四处逛着,买了不少年货,又将答应侄子侄女们的糖挑了好几样,又请娘和嫂子弟妇一起在集市里吃了些小吃当午饭方回。
  大家拿着大包小裹到了家,大嫂见了云娘进门便赶紧告诉她,“你家邻居来找你,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邻居?”云娘一头雾水,却见马二嫂穿了件崭新的红绸衣服从屋里走了出来,见了她便堆笑道:“云娘,我昨晚才听得消息,便过来看看你,”又瞧着云娘的神情问:“你果真与郑源和离了吗?”
  其实就是昨天上午的事,晚上就听到了,一早上又找了过来,还真是快呢,云娘只得点头道:“果真和离了。”
  “嗐!郑家真是没有眼光,这样好的媳妇到哪里找?”马二嫂叹了几声,又痛骂道:“郑家那两个老东西,一向最吝啬,不把儿媳当成人待,整日将你关在家里织锦,倒是纵着儿子在府城里花天酒地,眼下又领回来一个二房,连孩子都生了,这日子真是没法子过了!”
  说了半晌郑公郑婆的坏话,拉了云娘的手不住地赞她,“就你这双巧手,做什么都是尖儿,模样又好,对公婆也孝敬,就等着郑家后悔吧!”赞了许久又道:“你离了郑家,可也不能一直在娘家住着,且又是青春年少,不如我为你说一门亲事吧。”
  云娘从十八岁嫁到郑家,就一心一意地在郑家过日子,先前也曾与郑源夫妻恩爱地过了几年,现在虽然郑源伤透了她的心,她忍不下一口气,说什么都要离了郑家,但却根本没想到再嫁。
  现在回了娘家,一心重新织锦帮着家里盖房,刚觉得好些,自没有心思谈什么亲事!且云娘又知道马二嫂是个一心趋利的人,更不会答应,便婉转拒绝道:“你知道的,我成亲五年没有孩子,恐怕是不能生了,还是不耽误别人为好。”
  “不碍的,不碍的,”马二嫂赶紧摇手道:“男方前房过世了,留下两个儿子,不能生并不要紧。”
  云娘正想再推辞,二嫂这时走上前,“云娘现在刚回娘家,哪里就能想到再嫁的事呢?”
  可杜老娘在后面听了,却瞪了一眼二嫂,“你逛了半天了,赶紧去帮你大嫂烧火!”自己上前拉了马二嫂进屋里坐下,笑着吩咐三弟妹,“去把刚刚买来的点心摆了端上来!再泡点新茶。”
  马二嫂连声道:“不必如此麻烦,不必如此麻烦。”
  “应该的,你特别从盛泽镇来看云娘,我们哪里能不好好招待?”杜老娘等两人坐定后,便向马二嫂道:“郑家实在太过份了,两个老的只知道逼着云娘没日没夜地织锦不算,小的还将家的绸偷出去卖了纳了二房,到哪里他们也是没理。是以云娘不是被休回来的,而是和离。”
  马二嫂赶紧随声附和,“可不是,郑家是不像话,不用说你们娘家人心疼,就是我们街坊邻居看着都不像。他家若是再敢说休云娘,我们都不答应!”又转向云娘道:“先前我劝过你几次,可你却总不信,现在总算看清郑家了吧。”
  “云娘一向听公婆的话,只一心织锦,连大门都很少出,哪里能想得到呢?”杜老娘叹道:“就连我们,也曾听有人说姑爷在外面不像话,却都只当是那些人心存歹意呢。”
  “所以呀,云娘再嫁,一定要嫁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才好。”
  杜老娘便关切地问:“马二嫂说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娘家有一个弟弟,前房去年病死了,正要续弦,果真是忠厚老实的人。”
  “不知马二嫂娘家在哪里?你这个弟弟是做什么行当的?”
  “我娘家就在盛泽镇,家里也是织绸的,有两台织机,我弟弟平日就在家里织绸。因他们实在合适,我便不避嫌疑在上门来了,只要云娘答应,聘礼什么都好说。”
  杜老娘见马二嫂果然诚心,便一长一短地问她,“娘家还有什么人?”“住在盛泽镇哪条街上?”“两个孩子现在都多大了?”
  马二嫂便笑着一一答了,将家里夸得花团锦簇,“家境颇过得去。”“家里老人和善。”“妯娌间极和睦。”“我那弟弟最是老实,从不到外面胡闹。”等等。
  云娘没心思细听,只待杜老娘与马二嫂说完了,客气地送马二嫂出门,待到了杜老娘看不到的地方停下道:“马二嫂,我已经决心不再嫁了。”
  马二嫂怔了一下,但又重新堆起了笑,“你刚回娘家,还不觉得,只当爹娘疼你,兄弟们怜你,等日子久了,便知道女儿家嫁了再回去便与未嫁时不一样了,娘家毕竟不是你的家。现在爹娘兄弟们都还有情份,到了有了嫌隙生分的时候,反而不美。与其到那时候无奈再嫁,还不如现在趁着年青,拣了好的嫁了,也有了长久的归宿。”
  云娘亲历了这许多事,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亦知道马二嫂是想自己嫁到她娘家,帮着她娘家织锦,但她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在娘家住一辈子,便点头道:“我知道二嫂为我好,可是经历了这一次,我真是不想再嫁了。我就想着,趁年轻多赚些钱,将来抱养一个孩子养老。”
  马二嫂看出云娘说话时虽然平静,但神态却很坚定,她又一向知道云娘的为人,晓得不能劝了,便又道:“你若要过继,不如就收我们小囡作徒弟呢,将来就让小囡给你养老。”
  云娘自然不可能答应,娘家现在就有好几个侄子侄女,她的姐姐也生了好几个外甥外甥女,她若是过继,自然要先从家里选人,血脉亲缘,总要强于外人。便推脱道:“我现在还年轻,过继的事自然要等以后了。”
  刚送了马二嫂到码头,回身就见二嫂跟了过来,劈头向她问道:“你该不会答应了那个说亲的吧?”
  云娘见她满脸焦急,不由得笑了,“我们刚凑了钱要买织机织绸,我怎么就能想再嫁呢。”
  “正是,嫁人有什么好处?”二嫂赶紧劝道:“如果再遇到一个郑家,你不是又落到了火坑里?哪里有在娘家好,大家都是真心疼你。”
  若是爹娘和大嫂说这话云娘会信,但二嫂说的云娘可不信,她便笑道:“我答应帮扶家里盖房子,自然一定会做到的。”
  回了家里,云娘自然与娘分辩了一回,“马二嫂一向想学织妆花纱,她为娘家弟弟求亲也是看中了我会织锦,我若嫁过去,与郑家有什么区别?还不是给他们白做工?不如我先帮娘家织锦盖了房子呢。”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嫁人就是白做工!”
  “可是我觉得就是这样的,我又不能生养,想娶我的还不是想让我去他们家白做工吗?”
  明明云娘说的不对,可是杜老娘却突然发现自己反驳不了她,便看向小儿媳妇,“你最知书达理,替我劝劝你姐姐。”
  可是三弟妇看看云娘,半晌方小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劝好,不过我爹常说女子从一而终,现在姐姐既然已经和离回家,不再嫁也好。”
  “就是嘛!”二嫂也道:“嫁人有什么好的,又要服伺公婆,又要做家事,又要生养孩子,哪里有在娘家住着舒服。”
  杜老娘听着便立起了眉毛,喝道:“既然嫁人不好,不如我们家也给你一张休书,你便回娘家舒服去吧!”
  第20章 姐妹
  二嫂不想婆婆突然生气了,被吓得哆嗦了一下,赶紧向后缩,又低声回道:“凭什么休我?我是不走的。”
  大嫂正在收拾东西,见婆婆生气了,就赶紧过来劝道:“要我说我们乡下人家又不要什么贞节牌坊的,再嫁也没什么,少年夫妻老来伴嘛,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只是千万别再遇到郑家那样的白眼狼了,总挑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才好。就是将来茵儿、薇儿和萝儿相看时,也是要小心呢。”
  杜老娘便向女儿道:“还是你大嫂说得对,我们便不着急,这次怎么也要挑一个好的。”
  云娘只得一笑道:“若是不好,我说什么也不嫁了。”反正不管是谁,她总说不好,娘还能怎么样?
  杜老娘又愁了起来,“可是二嫁可不比头婚,并不好遇到,今天马二嫂说的又错了过去,下一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杜老娘恰好说错了,从第二天起,到杜家为云娘提亲的人便没有断过,杜家村的人也因此很快也都知道了云娘的事,虽然说什么的都有,但消息传了出去,却又多了来提亲的人。
  男方的情况五花八门,有没成过亲的,死了老婆的,年龄也从十八岁到四十八岁;至于家境,有贫无立椎之地愿意当上门女婿的,也有颇过得去的……
  不过,因为先前云娘说过,她嫁出去也是到夫家白做工。尽管杜老娘当时不赞成,但是真到帮云娘挑选时,她每每便想到了这句话。
  是啊,这些人想娶云娘为的是什么,还不都是看好了云娘有高明的织锦手艺?都想接了云娘去他们家中织锦,其实不就是白给他们做工吗?
  因此,不待云娘自己拒绝,杜老娘便都否了,又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思,对来说媒的也再热情不起来。晚上,与杜老爹抱怨,“明明这么多来求亲的,可是怎么就没有一个让人觉得是有情有义的呢?”
  杜老爹倒比老伴看得开,只道:“云娘已经错过一步了,若是再嫁决不能再有一点差池。所以她愿意在家里多住些时候也好,我们慢慢挑,总能挑到不是想娶了云娘回家织锦的。”
  说来也巧,第二天便真来了一个不是为了想娶了云娘回家织锦的。
  原来杜家族中有一个堂婶,娘家姓胡,住在吴江县,是有名的富商,每年弟弟都亲自给她送年礼,还是六七年前,那胡富商遇到云娘便看上了,说是愿意出五百两身价银子讨回去做妾。
  那时郑家还有几家都是来娶妻的,唯有这一家是要纳妾,虽然出的身价银子高,可是杜家却不是卖女儿的人家,一口回绝了。后来在求亲的中选了郑家。
  不料今年胡富商再来杜家村,听了姐姐说云娘和离回家,便让人拿了五百两银子再次上门道:“这些年也纳了几房妾,可还没忘记云娘,娶回去并不会亏待,胡家妾室都有自己的小院,又有三五个下人服侍,四季衣裳、金银首饰都不缺。”云云。
  杜老娘想了想便让人先回去等信儿,自己等女儿挖冬笋回来将她叫到屋子里说了,又道:“我想着再嫁做妾的原也多,何况这胡富商我也见过几次,虽然比你大十几岁,可也不很老,且你那堂婶说他果真就是喜欢你,家里大妇又是极和善的,我瞧着却还好,又不是想要你过门织锦,不知你怎么想?”
  云娘只一笑,“娘,也许有人愿意去过那样轻闲的日子,可是我却宁愿自己织锦养自己,才觉得活着有底气。且只靠着年轻有几分颜色终不能长久,到了年老色衰的时候怎么样呢?”
  杜老娘便拍了拍巴掌,“我也糊涂了,竟然连这一层都没想到。”
  “其实不是娘糊涂了,只是娘一心就想把我嫁出去,才突然间什么也想不到了,”云娘正色道:“娘,你要是嫌着我呢,我今天就回盛泽镇去,要是不嫌我呢,就不许提再嫁的事了!”
  杜老娘见女儿正言厉色的,便赶紧道:“我哪里舍得要赶你走呢,还不是怕耽误了你。你爹也说要慢慢挑呢,我们便不急,再有来说亲的也不见了。”
  好在,没几天便过年了。按习俗,正月里是不能说亲的,所以这些人倒是都断了,可是云娘和离的事在杜家村早已经传扬了出去,大家见面总要问上几回,杜家人虽然觉得自己有理,但也没有愿意天天听人说起的,连出门都比过去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