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创新性思维
做决策不仅需要判断力,还需要丰富的经验,田海涛觉得自己两方面都欠缺。经验靠积累,判断力需要丰富的经验,二者相辅相成,田海涛年轻,资历尚浅,存在这些不足,属于正常现象。在别人领导下独当一面地工作,跟自己当领导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田海涛现在深有体会。
在任命田海涛当材料合成课题组组长的时候,陈耀华便意识到年轻人的不足之处,所以,他保留自己在材料合成课题组组员的身份。
在科研主攻方向上拿不定主意,田海涛打算找陈耀华商量,他拿着几份资料来到陈耀华办公室,带着几分腼腆说道:“主任,有件事还得请你帮忙。”
“哦,什么事?”
田海涛把手头的资料放在桌上,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从资料介绍的情况看,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一类关系到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另一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和日常生活,面对生产建设和生活健康,你说咱们应该把哪类材料放在首位?”
“海涛,现在你是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这种事应该你拿主意呀!”陈耀华有意锻炼田海涛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可是主任,这种事我毕竟第一次面对,你让我独自决策,我怕心里没有底,所以,还得请你帮忙拿主意。”
“说实话,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日常生活,几乎代表了整个国计民生,可以说没有先后之分。”
“没有先后之分,那也不能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呀!”
也许受到田海涛的提醒,陈耀华在桌上轻拍一下,“对,就是要同时开展!两类课题为什么不能同时展开?海涛,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田海涛一时有点懵了,“主任,你是说在一个课题组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以前没有先例啊!”
陈耀华为自己的突发奇想而高兴,“海涛,不要动不动就问有没有先例?咱们是做科技研发工作的,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任何一项发现或发明,都是没有先例的,实际上,无论科技开发还是科研管理,都需要不断创新。”
“道理虽如此,但我不知道在同一个课题组开展两类不同的研究,该如何安排资源?”
陈耀华想了想,“要不这样吧,在材料合成课题组同时展开两类课题的研究,你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一类课题,因为我跟周玉明在时间上不能连贯起来,我们两个共同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另一类课题,你觉得可行吗?”
“这就是你常说的创新性思维吧?方案虽然可行,包括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可能不够呀!还有仪器设备,我觉得都需要重新添置一部分,别看都在同一个课题组,这实际上就是两个课题。”
“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我请求院里帮助解决,实验室也不够,需要从其他研究室调剂,至于仪器设备,你尽快做个计划,我让供应科采购。”
田海涛是课题组长,两个课题的日常管理自然由他负责,只是这样分开后,田海涛独自带领的课题在技术上就得靠他自己了,对此,他还是有点心虚,“主任,两类课题各自展开后,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还能不能相互探讨呢?”
陈耀华奇怪地看着对方,“别说咱们还是同一个课题组的职工,就算在同一个研究室,我不是照样经常和咱们tsm研究室其他试验组的老钱、小孙和老马他们讨论技术问题吗?所以你放心,只要有时间,咱们随时可以探讨技术问题。”
就在两个课题的试验准备即将就绪的时候,陈耀华再次接到部里科技司刘司长寄来的一封厚厚的挂号信,里面除了刘司长的亲笔信,还有一份五六页的技术资料。
刘司长在信中提到,他的一位朋友在军工部门供职,前段时间跟他谈到一个情况,据说军工部门急需一种tsm材料,对耐盐碱和耐候性能等指标有特殊要求。刘司长希望陈耀华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拿出的方案可行,部里可以立项,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从头到尾,陈耀华在信中看出了刘司长的一种态度,他明显是在求助陈耀华帮他朋友解决难题。一方面,从个人感情方面讲,刘司长对陈耀华有知遇之恩,他们既是朋友,也是上下级关系,陈耀华是tsm材料方面的专家,刘司长很欣赏陈耀华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这是军工方面的需求,事关国防建设,刘司长也希望陈耀华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陈耀华把信递给田海涛,“你们两个看看这封信。”
田海涛看完后把信递给周玉明,“主任,虽然这涉及到军工需要,可咱们已经确定了两个主攻课题,这不好办呀!”
周玉明看完了信,他认为陈耀华已经有了打算,“主任,需要我们怎么做,你说吧。”
陈耀华慢慢把信收起来,“521工程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就有几个军工用户,这封信实际上是军工部门对咱们提出的特殊需求,科技司刘司长以私信的方式找到咱们,从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很希望咱们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如果接受这项课题,那就得把此前确定的课题停掉一个。”田海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陈耀华思虑片刻,“不,此前确定的课题不能停,这项任务也要接下来!”
田海涛觉得这有点疯狂,“主任,这不可能!无论人手还是仪器设备或试验场所等条件都不允许!”
“主任的意思,咱们工业、民用和军工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面对新的任务,周玉明深知陈耀华的态度。
“对,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不就是技术人员,试验工人,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吗?人手不够我可以向院里求助,能肩负这样的重任,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荣幸,我相信会得到梅院长的大力支持。有了上级部门的同意,现在科研经费也不像前几年那么紧张,科研条件改善了,咱们的科研工作应该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
“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总得有人带课题吧?眼下就这么些人手,此前已经确定,我带一个课题,你跟玉明带一个课题,这第三个课题谁来带呢?”田海涛提出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陈耀华对此已有考虑,“我跟玉明拆开,也就是咱们三个各带一个课题,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你是说,你跟玉明兼着行政工作,还每人带一个课题?”田海涛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这有什么不可以吗?”
“不,这没有问题,我怕你们顾不过来,那得多忙呀!”
“行政工作每天就那么一会儿,安排布置完了,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只要把剩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没啥忙不过来的。是吧?玉明。”
虽然周玉明也是个对工作十分热忱的人,但他没想到这位521工程的副院级总指挥,工作热情如此高涨。突然被领导点名,周玉明回过神来,急忙应承道:“哦,是的,只要注意兼顾,应该忙得过来。”
没有丝毫的拖沓,陈耀华当场吩咐道:“海涛和玉明,你俩各自带着此前确定的课题,我负责接手这项军工方面的任务,咱们平时各自为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及时探讨。”
作为521工程的新任总指挥,陈耀华平时有很多行政工作需要处理,自从接手这项军工任务,他把办公室搬到实验室,除了开会和政治学习,在总指挥办公室,跟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通过一星期的紧张准备,陈耀华提出了研究方案,得到部里科技司的肯定后,在还没有正式立项的情况下,他带着十余名技术人员和试验工人开始了艰难探索。
军工部门希望tsm材料具有极佳的防盐碱和耐候性,在有限的理论基础上,陈耀华和所在课题的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合成材料的条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但对配方种类和精密性要求极高。
以前的得力助手因为升职或岗位变动,已经一个个离开,课题组现在的技术人员都是些新手,几乎所有关键操作都需要陈耀华亲自动手,就连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老陈都得亲力亲为,这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不少负担。
但陈耀华理解这一过程,以前的周玉明等四位得力助手,不也是这样手把手培养出来的嘛。
因为老陈很有耐心,在他手下工作的几名年轻科技人员,只用了十来天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确定后,陈耀华在一旁观察,有意培养年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
开始几个配方得到的样品,不用送去检测,放在实验室的高盐碱环境里,几天以后便观察到样品表面出现了变化,不是变得粗糙,就是颜色变深了,这些配方显然是不行的。
在任命田海涛当材料合成课题组组长的时候,陈耀华便意识到年轻人的不足之处,所以,他保留自己在材料合成课题组组员的身份。
在科研主攻方向上拿不定主意,田海涛打算找陈耀华商量,他拿着几份资料来到陈耀华办公室,带着几分腼腆说道:“主任,有件事还得请你帮忙。”
“哦,什么事?”
田海涛把手头的资料放在桌上,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从资料介绍的情况看,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一类关系到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另一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和日常生活,面对生产建设和生活健康,你说咱们应该把哪类材料放在首位?”
“海涛,现在你是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这种事应该你拿主意呀!”陈耀华有意锻炼田海涛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可是主任,这种事我毕竟第一次面对,你让我独自决策,我怕心里没有底,所以,还得请你帮忙拿主意。”
“说实话,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日常生活,几乎代表了整个国计民生,可以说没有先后之分。”
“没有先后之分,那也不能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呀!”
也许受到田海涛的提醒,陈耀华在桌上轻拍一下,“对,就是要同时开展!两类课题为什么不能同时展开?海涛,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田海涛一时有点懵了,“主任,你是说在一个课题组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以前没有先例啊!”
陈耀华为自己的突发奇想而高兴,“海涛,不要动不动就问有没有先例?咱们是做科技研发工作的,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任何一项发现或发明,都是没有先例的,实际上,无论科技开发还是科研管理,都需要不断创新。”
“道理虽如此,但我不知道在同一个课题组开展两类不同的研究,该如何安排资源?”
陈耀华想了想,“要不这样吧,在材料合成课题组同时展开两类课题的研究,你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一类课题,因为我跟周玉明在时间上不能连贯起来,我们两个共同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另一类课题,你觉得可行吗?”
“这就是你常说的创新性思维吧?方案虽然可行,包括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可能不够呀!还有仪器设备,我觉得都需要重新添置一部分,别看都在同一个课题组,这实际上就是两个课题。”
“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我请求院里帮助解决,实验室也不够,需要从其他研究室调剂,至于仪器设备,你尽快做个计划,我让供应科采购。”
田海涛是课题组长,两个课题的日常管理自然由他负责,只是这样分开后,田海涛独自带领的课题在技术上就得靠他自己了,对此,他还是有点心虚,“主任,两类课题各自展开后,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还能不能相互探讨呢?”
陈耀华奇怪地看着对方,“别说咱们还是同一个课题组的职工,就算在同一个研究室,我不是照样经常和咱们tsm研究室其他试验组的老钱、小孙和老马他们讨论技术问题吗?所以你放心,只要有时间,咱们随时可以探讨技术问题。”
就在两个课题的试验准备即将就绪的时候,陈耀华再次接到部里科技司刘司长寄来的一封厚厚的挂号信,里面除了刘司长的亲笔信,还有一份五六页的技术资料。
刘司长在信中提到,他的一位朋友在军工部门供职,前段时间跟他谈到一个情况,据说军工部门急需一种tsm材料,对耐盐碱和耐候性能等指标有特殊要求。刘司长希望陈耀华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拿出的方案可行,部里可以立项,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从头到尾,陈耀华在信中看出了刘司长的一种态度,他明显是在求助陈耀华帮他朋友解决难题。一方面,从个人感情方面讲,刘司长对陈耀华有知遇之恩,他们既是朋友,也是上下级关系,陈耀华是tsm材料方面的专家,刘司长很欣赏陈耀华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这是军工方面的需求,事关国防建设,刘司长也希望陈耀华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陈耀华把信递给田海涛,“你们两个看看这封信。”
田海涛看完后把信递给周玉明,“主任,虽然这涉及到军工需要,可咱们已经确定了两个主攻课题,这不好办呀!”
周玉明看完了信,他认为陈耀华已经有了打算,“主任,需要我们怎么做,你说吧。”
陈耀华慢慢把信收起来,“521工程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就有几个军工用户,这封信实际上是军工部门对咱们提出的特殊需求,科技司刘司长以私信的方式找到咱们,从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很希望咱们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如果接受这项课题,那就得把此前确定的课题停掉一个。”田海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陈耀华思虑片刻,“不,此前确定的课题不能停,这项任务也要接下来!”
田海涛觉得这有点疯狂,“主任,这不可能!无论人手还是仪器设备或试验场所等条件都不允许!”
“主任的意思,咱们工业、民用和军工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面对新的任务,周玉明深知陈耀华的态度。
“对,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不就是技术人员,试验工人,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吗?人手不够我可以向院里求助,能肩负这样的重任,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荣幸,我相信会得到梅院长的大力支持。有了上级部门的同意,现在科研经费也不像前几年那么紧张,科研条件改善了,咱们的科研工作应该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
“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总得有人带课题吧?眼下就这么些人手,此前已经确定,我带一个课题,你跟玉明带一个课题,这第三个课题谁来带呢?”田海涛提出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陈耀华对此已有考虑,“我跟玉明拆开,也就是咱们三个各带一个课题,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你是说,你跟玉明兼着行政工作,还每人带一个课题?”田海涛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这有什么不可以吗?”
“不,这没有问题,我怕你们顾不过来,那得多忙呀!”
“行政工作每天就那么一会儿,安排布置完了,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只要把剩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没啥忙不过来的。是吧?玉明。”
虽然周玉明也是个对工作十分热忱的人,但他没想到这位521工程的副院级总指挥,工作热情如此高涨。突然被领导点名,周玉明回过神来,急忙应承道:“哦,是的,只要注意兼顾,应该忙得过来。”
没有丝毫的拖沓,陈耀华当场吩咐道:“海涛和玉明,你俩各自带着此前确定的课题,我负责接手这项军工方面的任务,咱们平时各自为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及时探讨。”
作为521工程的新任总指挥,陈耀华平时有很多行政工作需要处理,自从接手这项军工任务,他把办公室搬到实验室,除了开会和政治学习,在总指挥办公室,跟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通过一星期的紧张准备,陈耀华提出了研究方案,得到部里科技司的肯定后,在还没有正式立项的情况下,他带着十余名技术人员和试验工人开始了艰难探索。
军工部门希望tsm材料具有极佳的防盐碱和耐候性,在有限的理论基础上,陈耀华和所在课题的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合成材料的条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但对配方种类和精密性要求极高。
以前的得力助手因为升职或岗位变动,已经一个个离开,课题组现在的技术人员都是些新手,几乎所有关键操作都需要陈耀华亲自动手,就连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老陈都得亲力亲为,这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不少负担。
但陈耀华理解这一过程,以前的周玉明等四位得力助手,不也是这样手把手培养出来的嘛。
因为老陈很有耐心,在他手下工作的几名年轻科技人员,只用了十来天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确定后,陈耀华在一旁观察,有意培养年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
开始几个配方得到的样品,不用送去检测,放在实验室的高盐碱环境里,几天以后便观察到样品表面出现了变化,不是变得粗糙,就是颜色变深了,这些配方显然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