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东吴北伐
十一月。
以扶风的苏氏坞堡苏绍、京兆的韦氏坞堡韦皋为代表,扶风郡、新平郡、北地郡等地十一家较大规模的坞堡与赵广达成一揽子盟约,这份字面上只涉及双方粮秣、人口以及农具交易的文书,还只是份明约。
另外的密约上面,还有双方一致行动共同应对入侵扶风的敌人,这个敌人除了胡虏外,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是魏国军队,但实际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明约是可以告知世人的东西,至于密约则不为外人所知。
没有参与到盟约中的坞堡还有五、六个,赵广自然也不再客气,这年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他立即派出虎步营、无当营进攻不听号令的坞堡,只十余日,那些对司马家心存幻想的坞堡主、流民帅、杂胡纷纷被攻灭,扶风全境很快就被蜀军一举扫平。
赵广顺利收服关中的坞堡力量,扶风根据地的发展获得苏绍、韦皋等人的支持,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扶风根据地得到初步巩固。
与此同时,赵广的声望值也从40涨到了45,升了5个点,虽然不多,但相比之前要在战场上取胜才能赢得声望,这一次说服苏绍等众坞堡无疑更让赵广感到高兴。
和平发展虽然繁琐的点,花费的时间更相当较长,但带来的收获并不少于战场上的缴获,比如这一次,坞堡归心让赵广既得到了苏绍、韦皋等世家大族的支持,又不声不响的扩张了地盘,这等好事赵广觉得再来多少次他也不会拒绝。
一味的以强凌弱不可取,一味的假装弱小也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恩威并施,收坞堡是恩,打胡虏是威,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
一转眼,赵广入关中已有三个月,北方的天气渐感寒冷起来,蜀军上下开始在扶风储备过冬的物资,同时,给予魏容和傅佥二路军队的支援,也不能少了。
一支孤军,没有根基的话,要想在北方生存下来,极为困难。
在南方的江东,天气依旧很热。
吴国都城建业。
经过二个多月的谈判,蜀汉太仆蒋显在与魏国使者何劭的较量中,终于扳回一局,
他成功游说吴国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让这位坚定北伐的吴国宿将站到了联盟抗魏的一边。
蜀汉终于和吴国达成了再一结盟抗魏的协议。
从蜀汉、东吴的国家层面来看,正是赵广在关中的军事行动,让吴国上下看到了蜀汉还有还手之力,并不像魏国使者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
具体谈判的过程一波三折,颇为惊险,特别是刘禅北上邺都的消息传到江东,让吴国那些对蜀汉实力心存怀疑的官员反对声浪加剧,好在仅过几天,赵广在关中一带立足,并击败魏军围剿部队的军报也及时的传到,才始得联盟的谈判又重新启动。
刚刚登基、尚有雄心壮志的吴主孙皓终于下定决心,诏令镇军大将军陆抗从江陵北上,进攻魏国卫将军羊祜镇守的襄阳。
吴魏两军在昔日关云长、曹仁这些前三国名将征战过的地方交锋,两边又皆是名将,可以说旗逢对手,将遇良才,羊祜虽然年纪稍大,但对陆抗的军事才能却是佩服之至。
能够得到敌方大将的认可,对陆抗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但是,身在朝堂屡屡更迭的吴国又是陆抗最大的不幸。
同时,在吴、魏的江淮方向,一直渴望突破淮河防线的吴军,在大司马丁奉的率领下,渡江北上,一路从巢湖、芍陂方向的水路进军,将魏国征东大将军石苞团团围困在寿春,一时间,魏国东部战线全线告急,雪片般的军报文书连续的飞骑送回邺都。
晋王司马炎召集安东大将军司马骏、平南将军胡奋等朝中大将紧急商议,遂决定由司马骏为主将、胡奋为先锋,领邺都精兵五万救援石苞。襄樊方向,因羊祜守卫襄阳颇为心得,陆抗进攻多为佯攻,则命羊祜军以坚守为上。
征蜀之后,魏国主力俱在巴蜀,司马骏的五万兵马从哪里来?只能从刚刚聚拢起来准备西征的文鸯军中抽调,如此一来,文鸯好不容易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军队,一下子被抽去了一多半。
文鸯只能无奈的感叹有背景就是不一样,像他这样父亲是叛逃过吴国的人,也许终生不可能得到司马家的重用。
接到中军和后军东调江淮命令时,文鸯已经和文虎一起,率领魏军前锋五千人赶到了弘农郡,距离潼关只有二百余里,本来想着他先行一步,马隆在后面跟进,谁料想,走着走着,后面的大部队一下没有了,而且更让文鸯不快的是,司马炎还派来了一个监军:阎宇。
这个前蜀国的右将军在胡烈进攻巴西时失踪了,没想到居然暗中投靠了司马炎,这一次阎宇再度出山,明显是司马炎对文鸯这个降将不放心,同时,也希望借助阎宇的能力,对日渐弱势的关中起到提振作用。
在关东调兵遣将的同时,司马炎再次向蜀中发出征调令,胡烈、胡渊所部迅速的回师汉中,从祁山往凉州方向,与杨欣等还在西线作战的魏军会合下,整顿兵马由西往东,会同骠骑大将军司马望对赵广所部蜀军进行征讨。
对驻守在成都的钟会所部约六万余人,司马炎的命令倒是很简单,让他迅速的平定蜀国的残余势力,稳定地方,以为国之屏障。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在贾充北上之后,已经察觉到危险的钟会自立之心更盛,蜀中的钟会所部事实上已经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不过,司马炎也不是没留后手,杜预、王濬这两个还在巴蜀,钟会如果真有反叛的举动,只怕遭遇和历史上不会有大的区别。
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终究来说,钟会文人才气横溢,但他的心胸不够开阔,手底下的人才也没几个,就算现在倍受他器重的丘建,在历史上也是个二五仔。
以扶风的苏氏坞堡苏绍、京兆的韦氏坞堡韦皋为代表,扶风郡、新平郡、北地郡等地十一家较大规模的坞堡与赵广达成一揽子盟约,这份字面上只涉及双方粮秣、人口以及农具交易的文书,还只是份明约。
另外的密约上面,还有双方一致行动共同应对入侵扶风的敌人,这个敌人除了胡虏外,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是魏国军队,但实际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明约是可以告知世人的东西,至于密约则不为外人所知。
没有参与到盟约中的坞堡还有五、六个,赵广自然也不再客气,这年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他立即派出虎步营、无当营进攻不听号令的坞堡,只十余日,那些对司马家心存幻想的坞堡主、流民帅、杂胡纷纷被攻灭,扶风全境很快就被蜀军一举扫平。
赵广顺利收服关中的坞堡力量,扶风根据地的发展获得苏绍、韦皋等人的支持,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扶风根据地得到初步巩固。
与此同时,赵广的声望值也从40涨到了45,升了5个点,虽然不多,但相比之前要在战场上取胜才能赢得声望,这一次说服苏绍等众坞堡无疑更让赵广感到高兴。
和平发展虽然繁琐的点,花费的时间更相当较长,但带来的收获并不少于战场上的缴获,比如这一次,坞堡归心让赵广既得到了苏绍、韦皋等世家大族的支持,又不声不响的扩张了地盘,这等好事赵广觉得再来多少次他也不会拒绝。
一味的以强凌弱不可取,一味的假装弱小也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恩威并施,收坞堡是恩,打胡虏是威,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
一转眼,赵广入关中已有三个月,北方的天气渐感寒冷起来,蜀军上下开始在扶风储备过冬的物资,同时,给予魏容和傅佥二路军队的支援,也不能少了。
一支孤军,没有根基的话,要想在北方生存下来,极为困难。
在南方的江东,天气依旧很热。
吴国都城建业。
经过二个多月的谈判,蜀汉太仆蒋显在与魏国使者何劭的较量中,终于扳回一局,
他成功游说吴国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让这位坚定北伐的吴国宿将站到了联盟抗魏的一边。
蜀汉终于和吴国达成了再一结盟抗魏的协议。
从蜀汉、东吴的国家层面来看,正是赵广在关中的军事行动,让吴国上下看到了蜀汉还有还手之力,并不像魏国使者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
具体谈判的过程一波三折,颇为惊险,特别是刘禅北上邺都的消息传到江东,让吴国那些对蜀汉实力心存怀疑的官员反对声浪加剧,好在仅过几天,赵广在关中一带立足,并击败魏军围剿部队的军报也及时的传到,才始得联盟的谈判又重新启动。
刚刚登基、尚有雄心壮志的吴主孙皓终于下定决心,诏令镇军大将军陆抗从江陵北上,进攻魏国卫将军羊祜镇守的襄阳。
吴魏两军在昔日关云长、曹仁这些前三国名将征战过的地方交锋,两边又皆是名将,可以说旗逢对手,将遇良才,羊祜虽然年纪稍大,但对陆抗的军事才能却是佩服之至。
能够得到敌方大将的认可,对陆抗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但是,身在朝堂屡屡更迭的吴国又是陆抗最大的不幸。
同时,在吴、魏的江淮方向,一直渴望突破淮河防线的吴军,在大司马丁奉的率领下,渡江北上,一路从巢湖、芍陂方向的水路进军,将魏国征东大将军石苞团团围困在寿春,一时间,魏国东部战线全线告急,雪片般的军报文书连续的飞骑送回邺都。
晋王司马炎召集安东大将军司马骏、平南将军胡奋等朝中大将紧急商议,遂决定由司马骏为主将、胡奋为先锋,领邺都精兵五万救援石苞。襄樊方向,因羊祜守卫襄阳颇为心得,陆抗进攻多为佯攻,则命羊祜军以坚守为上。
征蜀之后,魏国主力俱在巴蜀,司马骏的五万兵马从哪里来?只能从刚刚聚拢起来准备西征的文鸯军中抽调,如此一来,文鸯好不容易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军队,一下子被抽去了一多半。
文鸯只能无奈的感叹有背景就是不一样,像他这样父亲是叛逃过吴国的人,也许终生不可能得到司马家的重用。
接到中军和后军东调江淮命令时,文鸯已经和文虎一起,率领魏军前锋五千人赶到了弘农郡,距离潼关只有二百余里,本来想着他先行一步,马隆在后面跟进,谁料想,走着走着,后面的大部队一下没有了,而且更让文鸯不快的是,司马炎还派来了一个监军:阎宇。
这个前蜀国的右将军在胡烈进攻巴西时失踪了,没想到居然暗中投靠了司马炎,这一次阎宇再度出山,明显是司马炎对文鸯这个降将不放心,同时,也希望借助阎宇的能力,对日渐弱势的关中起到提振作用。
在关东调兵遣将的同时,司马炎再次向蜀中发出征调令,胡烈、胡渊所部迅速的回师汉中,从祁山往凉州方向,与杨欣等还在西线作战的魏军会合下,整顿兵马由西往东,会同骠骑大将军司马望对赵广所部蜀军进行征讨。
对驻守在成都的钟会所部约六万余人,司马炎的命令倒是很简单,让他迅速的平定蜀国的残余势力,稳定地方,以为国之屏障。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在贾充北上之后,已经察觉到危险的钟会自立之心更盛,蜀中的钟会所部事实上已经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不过,司马炎也不是没留后手,杜预、王濬这两个还在巴蜀,钟会如果真有反叛的举动,只怕遭遇和历史上不会有大的区别。
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终究来说,钟会文人才气横溢,但他的心胸不够开阔,手底下的人才也没几个,就算现在倍受他器重的丘建,在历史上也是个二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