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响钉习俗
虽然因为父亲的纠正而尴尬,但欣慰的是,自此之后,父亲的生活就多了色彩。很多时候,父亲都会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着京剧。与以前相比,父亲的精神面貌明显好了许多。只不过,这听京剧毕竟跟看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一段时间之后,父亲听京剧的热情就开始逐渐降低。但不管怎么说,在最后那个阶段,听京剧依然是父亲生活之中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想到这里,在众人为父亲的白酒而忙活的时候,我也就四处寻找起那播放mp3的小音箱来。当小音箱被放置到棺材之内的那一刻,我不禁流露出些许会心微笑。因为,我知道,如果父亲还有意识的话,那么对于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小音箱,肯定是无比欢迎的。
倘若不是因为父亲戒了烟的话,那么棺材之内也必然会再塞上几条好烟。待众人将父亲生前所好之物都有序放置完毕之后,“入馆”才算是真正完成。紧接着要进行的就是“响钉”。所谓“响钉”,就是用专用钉子将棺盖给钉到棺材之上,由于用斧头捶打巨型铁钉的时候会发出巨响之声,所以我们这里的人就将这一过程称作“响钉”。
中国有“盖棺定论”之说,由此就不难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盖棺”乃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因此,在我们这里,“响钉”绝对比“入棺”要正式得多了。首先,跟“入棺”时间上的随意相比,“响钉”的时辰是特定的,绝不可随便更改。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请阴阳(师)根据父亲的生辰看了专门的“响钉”时间。
“入棺”完成之时,已经快到“响钉”的时辰了。因此,以孝子为首的众人就按序退到大门之外,然后面朝着木棺的方向跪下。
“响钉”的必须是懂行的熟练木匠才行。通常情况之下,主家会想方设法地请一位足够信得过的木匠师父。当然,我们家可用不着如此麻烦,因为,父亲生前的时候,已经将这些事情都全权交托给了自己的木匠同学。
父亲的木匠同学其实早早地就等候在一旁了,见“入棺”事情完成之后,他就开始准备了起来。拿出斧头和棺材专用的大铁钉,然后将一小块红布缠绕帮到斧柄之上。
在木匠的指挥下,众人齐心合力将棺盖盖到木棺之上。这时辰必须把握准确,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在拿起斧头之前,木匠先扯开嗓子吼一声:“某某属相的回避!”
木匠所提醒的可不仅仅是我们以及我们家的亲朋好友,还包括外面聚拢过来围观的众人。虽然那时天色尚早,但农村的中老年人一般没有晚起的习惯。再加上,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响钉”本就是非常重要和神圣的大事,因此,出于好奇和从众的心态,在入棺的准备时刻,我家门口就已经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听了木匠的提醒,围观众人中就有少部分人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我们家的亲朋好友中有没有需要回避的,我倒是没注意,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姐夫正好就属于需要回避的对象。闻言之后,姐夫即刻站起身来,来不及拍打膝盖上的灰尘,就迅即脱下孝服,然后有些忙不急跌地找地方躲藏起来。
这“回避”一说,实际上暗合了中国文化中相生相克的唯心辩证哲学。即便是现在,我们这里还有些家长在为自己子女把关对象的时候将属相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属相相冲的,那就是万千个不肯。只是,现在的家长可未必能够做得了子女们的主。这里需要“回避”的,实际上就是一些跟父亲属相相冲的人。据说,正是因为相冲,所以这些人如果不回避的话,那么听到“响钉”时的巨响,就一定会头痛欲裂,严重地还会厄运连连。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在农村,很少有人会甘冒遭遇厄运的风险而坚决不回避。
就在姐夫寻找藏身之所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人开口道:“孝子百无禁忌,是不需要回避的。”
姐夫听后,立即收回了迈出的双腿。但,姐夫有些搞不清那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因此一时间就愣在了当场。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找地方躲藏好呢,还是穿上白大褂再次跪到木棺前好?
在姐夫左右为难之际,四周的众人就开始吵吵了起来。绝大部分都是劝说姐夫继续跪拜,但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姐夫属于外人,不能归入孝子的行列,因此需要回避。
那时的姐夫,心里一定是纠结的。但,时间不等人,姐夫必须要在“响钉”开始之前拿出决定。咬了咬牙,姐夫还是下定决心重新穿上白大褂(孝服)。在姐夫看来,自己的岳父就相当于自己的父亲,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自己绝没有回避之理。在那一刻,什么“头痛欲裂”啊,什么“厄运连连”啊,通通被姐夫抛到了九霄云外。
“跪拜!”在嘹亮的声响之中,众人方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跪拜得早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因此而后悔,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是不后悔的。那里面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多跪拜一刻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然后,木匠口中开始连珠炮似地吐出一系列的祝福之词。接着才是真正的“响钉”。“叮叮当当”的响声,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整个“响钉”的过程中,跪着的众人就只能一直跪着,绝不能站起,否则就是表示对死者的大不敬。也许正是预料到这一点,所以,早早地,众人就在自己跪拜之所垫上一层厚厚的秸秆。这样,就有效地减轻了硬邦邦的水泥地面对自己膝盖的挤压之力。让自己能够跪拜得舒服一点,肯定是众人如此做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怕地上的污秽之物沾染到自己身上,所以才找东西垫于膝盖之下的。
在“响钉”完成之后,有些地方还会把钉棺材的最后带红布的钉子放到死者生前的房门之上。好在,我们这里并没有这样的习俗,因此“响钉”一结束,劳累了一夜的亲朋们就纷纷找寻地方休息去了。
想到这里,在众人为父亲的白酒而忙活的时候,我也就四处寻找起那播放mp3的小音箱来。当小音箱被放置到棺材之内的那一刻,我不禁流露出些许会心微笑。因为,我知道,如果父亲还有意识的话,那么对于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小音箱,肯定是无比欢迎的。
倘若不是因为父亲戒了烟的话,那么棺材之内也必然会再塞上几条好烟。待众人将父亲生前所好之物都有序放置完毕之后,“入馆”才算是真正完成。紧接着要进行的就是“响钉”。所谓“响钉”,就是用专用钉子将棺盖给钉到棺材之上,由于用斧头捶打巨型铁钉的时候会发出巨响之声,所以我们这里的人就将这一过程称作“响钉”。
中国有“盖棺定论”之说,由此就不难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盖棺”乃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因此,在我们这里,“响钉”绝对比“入棺”要正式得多了。首先,跟“入棺”时间上的随意相比,“响钉”的时辰是特定的,绝不可随便更改。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请阴阳(师)根据父亲的生辰看了专门的“响钉”时间。
“入棺”完成之时,已经快到“响钉”的时辰了。因此,以孝子为首的众人就按序退到大门之外,然后面朝着木棺的方向跪下。
“响钉”的必须是懂行的熟练木匠才行。通常情况之下,主家会想方设法地请一位足够信得过的木匠师父。当然,我们家可用不着如此麻烦,因为,父亲生前的时候,已经将这些事情都全权交托给了自己的木匠同学。
父亲的木匠同学其实早早地就等候在一旁了,见“入棺”事情完成之后,他就开始准备了起来。拿出斧头和棺材专用的大铁钉,然后将一小块红布缠绕帮到斧柄之上。
在木匠的指挥下,众人齐心合力将棺盖盖到木棺之上。这时辰必须把握准确,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在拿起斧头之前,木匠先扯开嗓子吼一声:“某某属相的回避!”
木匠所提醒的可不仅仅是我们以及我们家的亲朋好友,还包括外面聚拢过来围观的众人。虽然那时天色尚早,但农村的中老年人一般没有晚起的习惯。再加上,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响钉”本就是非常重要和神圣的大事,因此,出于好奇和从众的心态,在入棺的准备时刻,我家门口就已经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听了木匠的提醒,围观众人中就有少部分人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我们家的亲朋好友中有没有需要回避的,我倒是没注意,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姐夫正好就属于需要回避的对象。闻言之后,姐夫即刻站起身来,来不及拍打膝盖上的灰尘,就迅即脱下孝服,然后有些忙不急跌地找地方躲藏起来。
这“回避”一说,实际上暗合了中国文化中相生相克的唯心辩证哲学。即便是现在,我们这里还有些家长在为自己子女把关对象的时候将属相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属相相冲的,那就是万千个不肯。只是,现在的家长可未必能够做得了子女们的主。这里需要“回避”的,实际上就是一些跟父亲属相相冲的人。据说,正是因为相冲,所以这些人如果不回避的话,那么听到“响钉”时的巨响,就一定会头痛欲裂,严重地还会厄运连连。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在农村,很少有人会甘冒遭遇厄运的风险而坚决不回避。
就在姐夫寻找藏身之所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人开口道:“孝子百无禁忌,是不需要回避的。”
姐夫听后,立即收回了迈出的双腿。但,姐夫有些搞不清那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因此一时间就愣在了当场。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找地方躲藏好呢,还是穿上白大褂再次跪到木棺前好?
在姐夫左右为难之际,四周的众人就开始吵吵了起来。绝大部分都是劝说姐夫继续跪拜,但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姐夫属于外人,不能归入孝子的行列,因此需要回避。
那时的姐夫,心里一定是纠结的。但,时间不等人,姐夫必须要在“响钉”开始之前拿出决定。咬了咬牙,姐夫还是下定决心重新穿上白大褂(孝服)。在姐夫看来,自己的岳父就相当于自己的父亲,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自己绝没有回避之理。在那一刻,什么“头痛欲裂”啊,什么“厄运连连”啊,通通被姐夫抛到了九霄云外。
“跪拜!”在嘹亮的声响之中,众人方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跪拜得早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因此而后悔,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是不后悔的。那里面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多跪拜一刻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然后,木匠口中开始连珠炮似地吐出一系列的祝福之词。接着才是真正的“响钉”。“叮叮当当”的响声,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整个“响钉”的过程中,跪着的众人就只能一直跪着,绝不能站起,否则就是表示对死者的大不敬。也许正是预料到这一点,所以,早早地,众人就在自己跪拜之所垫上一层厚厚的秸秆。这样,就有效地减轻了硬邦邦的水泥地面对自己膝盖的挤压之力。让自己能够跪拜得舒服一点,肯定是众人如此做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怕地上的污秽之物沾染到自己身上,所以才找东西垫于膝盖之下的。
在“响钉”完成之后,有些地方还会把钉棺材的最后带红布的钉子放到死者生前的房门之上。好在,我们这里并没有这样的习俗,因此“响钉”一结束,劳累了一夜的亲朋们就纷纷找寻地方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