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小林越来越过分了
  许狗在锦州有人,陆续有消息传过来。
  胡狄潜伏在外没有归案,但案子有钦差主审,很快水落石出。
  成衣铺的掌柜拒不承认往军服添黑心棉,但是库房的主事人没架住审讯,招供掌柜两次从外头运棉花回来,其中有一次有胡狄同行。
  按铺头的规定,棉花入库是要检查的,尤其这批货是交军工坊的,库房主事人不敢掉以轻心,谁知掌柜却不让他验,说胡狄已经验过。
  主事人没敢再验,可两人走后他偷偷抽了几把棉花,顿时吓得心肝胆战。为了保住饭碗,他捂着这个秘密不敢声张。
  掌柜的怒斥他吃里爬外,满口胡言。
  胡狄外逃,胡家人装傻充愣一问三不知,但林庭逸审出掌柜曾贿赂军工坊的监官一千两银子。
  证据确凿,监军无法矢口否认,确实收了胡家的银子,故而在验收胡家的货时并没有严查。
  行贿者正是成衣坊的掌柜,掌柜气得连声喊冤,“大人,我给监官送银并非贿赂,而是想他日后在上锋面前多美言几句,让胡家能成为军工坊的供货商。我们的军服货真价实,真没有弄虚作假,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我们,请大人明查啊。”
  林庭逸又审了作坊的三十几名缝工,缝工均反馈填充的棉花都是好货。
  可是除了长工,胡家为了迎合监官赶工期,还招募临时缝工,因为作坊场地有限,作坊学云记将订单外发。据临时缝工反馈,库房发给他们的棉花中就夹了黑心棉,其中有耿直的还到库房反馈,但仓库却矢口否认,说发的棉花都是上等货。
  缝工赔不起,权当不知这事,闭着眼睛填充交货,而成衣坊在收货时也没验出来,此后便不了了之。
  掌柜的有嘴说不清,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漠北环境恶劣,尤其是蒙国敌兵虎视眈眈之下,军服稍有不慎将影响闵军气势。
  兹事体大,林庭逸不擅自断判,而是详情直抒递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都。
  苏禾得知消息三摇头,姓林的真是太鸡贼了。这案子证据证人都摆在那,着实再好判不过,但整件案子实在太顺了,顺得就好像特意给他设计的。
  要是顺着判,胡家是栽了,但他也有可能掉坑里出不来,若是往深里查,极有可能涉党派之争。
  事关漠北军,那就是皇帝的逆鳞,而且这其中的党派之嫌,皇帝又岂会不明白呢?
  故而,林庭逸直抒案情,最终判决由皇帝定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判的案子,有谁敢翻案或找茬?
  果不其然,皇帝看完奏折之后,将它扔在地上,怒道:“这个小林,真是越来越过分了。”
  旁边的大太监周福海监揣测圣意,寻思着皇帝面儿上看着生气,实则没有动肝火,于是大着胆子将奏折捡回来,还偷偷瞥了一眼,然后吓得肝颤,怪不得皇上生气,小林子恃宠而骄呀。
  “皇上。”周福海不动声色,恭谨地递上奏折。
  皇帝又将奏折看了两遍,揣摸其中的深意。
  他最近很心烦,几个皇子不安分就算了,连漠北也蠢蠢欲动,真是让人不舒服。
  漠北今年奇寒,跟三十年前像极了,那时他被派到漠北厉练,跟他……跟那个人,还有曹国公一块顶着严寒,在率兵在黑山口跟蒙军狠狠干了仗。
  以一敌三的兵量,加上大雪不利于闵军,压根没有任何胜算,他还以为自己死定了。殊不知,那个人却丝毫没有畏惧。
  那时候年轻热血,大伙豁出性命去打,漠北军也真是能打,他们跟豺狼虎豹似的,丝毫不慎塞外的狼兵,以少胜多赢得漂亮。
  那一仗打出了铁血军威,以至于蒙军在数年之内,都不敢在最有利于他们的酷冬来袭。
  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他跟那个人渐行渐远。正是因为见识过漠北军的狠,他才高枕不得眠,漠北军是朝廷的兵,可是很多人都说,漠北军是许家军。
  今年蒙军来势汹汹,那个人已经死了,曹国公也已年迈退居,而他自以为年富力强,可前不久病了一场,愈发觉得力不从心。
  他的病让好几个皇子心生揣测,他们表面亲伺汤药孝顺无比,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岂会不明白呢?当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的儿子不少,其中敬王最像他年轻的时候,有野心有狠劲,可比起那个人的儿子,总是差了什么,让他想起来的就失落无经。
  明明他才是天子,步步为赢夺得帝位,可私下却有不少人编排,若不是有漠北军保驾护航,他根本拿不下帝位。
  皇帝咳了两下,将飘远的思绪拉回来,然后望向周福海,“老东西,这事你怎么看?”
  周福海吓得膝盖一软扑通跪在地上,匍匐在地,“奴才不敢。”
  “这里没有外人,你且说便是。”
  宦官不得干政,周福海恨不得装死。皇上,不要挖坑给他跳啊。
  蒙国算什么东西,就是帮欺软怕硬的野蛮部落。那个人活着的时候,他们只敢小打小闹,那个人一死,他们就自以为是,真以为闵朝收拾不了外境蛮夷?
  他们再三挑衅,无非是想告诉天下人,他们怕的并不是他这个闵朝皇帝。
  既然他们要找死,那就擦亮他们的狗眼看看,闵朝并非无人可用。
  皇帝命人拟了两道旨,一道是胡家罔顾欺君,罪不可恕,成年男丁判斩,妇孺流放,军工坊即日起严查贪腐;第二道是给杨元吉的,囤积粮草排兵布队,严防蒙军袭扰。
  其实胡家罪不至死,却不得不杀,除了以示天威告诫党派,更是做给漠北军跟虎视眈眈的蒙国看,朝廷极其重视边境之军,军服粮草丰富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