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176
  陶笉然提笔给潘文山写了封信之后,又转而写了好几封内容相差无几的帖子,让子期送到那些个被自己扭送到军事学院的纨绔子家中。
  纨绔子的家长早已知道事情始末,在家中忐忑了许久,接到帖子后反而安下心来。
  陶笉然并没有直接怪罪那群纨绔子弟砸了自己的产业,只说在路上看这群世家子年富力强,但是在京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忍心看着瑞朝大好栋梁就此荒废,就擅自做主把人给送军事学院好好学习了。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地不讲道理,但没人敢有异议,毕竟如果陶笉然当真拿出那些世家子弟砸纺织厂的事情来说的话,那些世家原本就紧张得不行的神经肯定要崩溃了,谁知道戚博翰那边会不会趁机搞他们家啊!
  不过砸纺织厂的事情过去了,青楼那一大箱的笔记的事情可还没过去。
  年初六,又是新一年重新上班的日子。
  陶笉然像往常一样来到宫门口等待早朝,只见以往精神奕奕跟同僚们联络感情的官员们,全都一脸晦气,死气沉沉的模样。
  翁元基则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倒也没有跟以往一样和其他人攀谈。而且翁元基如今身份今非昔比,堂堂尚书令,那可是三位丞相之一,只有别人巴结他的份,哪有他主动去找人攀谈的。
  倒是还有几个人,破天荒地往陶笉然身边凑,其中一个便是赵家的赵行。
  赵行乃赵立的嫡亲弟弟,也是目前赵家官职最高的人了。去年自从赵立决定投靠戚博翰之后,赵家果然在朝堂上就开始顺风顺水起来,虽然暂时还没能升官,但相比起其他世家,时不时就有一个人要被贬要好得多了。
  之前赵行摸不准陶笉然在戚博翰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没急着上门巴结他。如今看戚博翰对陶笉然的宠爱,便能肯定只要以后陶笉然不干什么蠢事,将来成就必定不输翁元基!
  这不一找到机会,赵行就立即凑上了上来搭话。
  陶笉然不擅长跟这些老油条政客打交道,也听不懂他们话中的各种暗示明示,只不咸不淡地点头应和几句。
  周围又有人见赵行竟然没有被赶走,也都纷纷凑了上来。一群人叽叽喳喳客套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人开口问道:“陶大人,那青楼老鸨的笔记……”
  一听到有人提起笔记,其余人立即闭嘴屏息,无比期待地看着陶笉然。
  陶笉然眉头一挑,老实答道:“此事我也与各位大人知道的差不多。”过年就这么几天假期,更何况过了元宵陶笉然便要离京了,戚博翰恨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跟陶笉然躺在床上,哪里有心思跟他商量国事。
  然而陶笉然说实话,却没有人相信,只觉得陶笉然口风严,讪讪地离开了。
  当日早朝,戚博翰却没有如大臣们想象的直接发难,而是将案子转交给了牛成弘,让他亲自去查证。
  这相当于又判了个死缓,其他大臣心里都不知是什么滋味。
  陶笉然也才想起来要跟戚博翰探听这件事情的进展,一下早朝就往御书房跑去。
  戚博翰知道他会来,陶笉然一进门就直接把人抱了个满怀:“然然,我好想你。”
  “这才不到半个小时呢。”陶笉然嘴上嫌弃着戚博翰的黏糊劲,但却没有推开戚博翰。
  “半个小时?”戚博翰疑惑地看向陶笉然。
  陶笉然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下意识地把心中的计时方式说出口了。不过陶笉然之前都跟戚博翰坦白了,如今提到前世的东西,也是丝毫不心虚。
  “要不我让他们研究个时钟出来吧?”陶笉然思维十分跳跃,他穿来这么久,一直不是很习惯十二个时辰的计时方法,一直都是用系统自带的电子时钟计时的,现在既然提到了小时的概念,又跟戚博翰解释了一下时钟。
  戚博翰没办法理解陶笉然口中的时钟,但一听是能精确到非常短时间的计时器,心中不由得有些意动。行军布阵,总有一些战术需要分头行动,若是能有这么一个可以确定明确时间的东西,那两方之间的配合不是能更加完善?
  “这个时钟应该不难做,好像就是几个齿轮加发条,我回头写个大概,让工部去研究研究吧!”陶笉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外祖家见过的那个钟摆,也不用通电,就隔一段时间去上一次发条,经久耐用!
  陶笉然兴致盎然,戚博翰却摇了摇头:“我把留在宁安的那批工匠调取沂州给你使唤,工部鱼龙混扎,不宜交托。”
  牛成弘这个工部尚书就是个占位置的,管理手段还不如陶笉然这个礼部尚书呢,上任这么久,也没培养出几个心腹来,否则验收国道的事情都不用他亲自去干了。
  戚博翰命翁元基当尚书令,也是存着让翁元基可以光明正大插手其余六部的意思,等翁元基把六部整顿好了,再让陶笉然回来顺顺当当地兼任两部尚书。戚博翰这心都偏到没边了!
  陶笉然一听是要直接把那个研发小班子拨给他了,顿时又高兴得不行。看来在沂州这一年不仅要推广棉花,还得弄多年新奇的东西来回馈圣上才行!
  陶笉然笑得两眼弯弯,戚博翰忍不住俯身亲了亲他的脸颊。
  “咳。”陶笉然被戚博翰这么柔情的眼光看得有些眼红,“对了,那个一箱子笔记是怎么回事,你真的还没查清楚?”
  “里面涉及人员太多,若是一同处理难免伤筋动骨。暂且先留着,等将来有可用之人成长起来,再将那些人换下。”戚博翰也是十分无奈,现在他能重用的人就那么几个,就算他想把那些蛀虫全部撸下来,但也不能让那些岗位空着没人做事。
  说到这,戚博翰又跟陶笉然说起人员调动之事。
  如今兵部尚书的位置空悬已久,而匈奴那边随时有可能开战,必须要让心腹坐镇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到时候才能给王君浩提供最有利的帮助。而且距离上次恩科快一年了,是时候再提拔一些自己的人手上来了。
  张霖是军队出身,而且在宁安的知州之位政绩也十分突出,除了民生和教化之外,张霖对岳州的军事学院也十分上心,不仅给军事学院重新修建了校舍和训练场,更是给沂州那十万大军,输送了不少有生力量。
  戚博翰打算将张霖调进京任兵部尚书。而习天韵跟着公孙德业管理广义三州,公孙德业对其的评价也算不错,便提拔到岳州当知州。
  但凌州知州的人选却是出乎陶笉然的意料,是当年跟在袁沙净身后的傻白甜石义理!
  第160章
  之前袁沙净升任刑部尚书, 石义理却没有跟着过来京城, 而是留在了岳州当通判。年前的工作汇报中, 张霖也花了不少笔墨给石义理表功,戚博翰倒也相信张霖的眼光, 直接点了他。
  “现在就公孙德业一人管着三个州, 会不会太累?”陶笉然还是不太了解这些古代政客的思想,人家是想着权势越大越好,哪有人会嫌累呢。
  戚博翰笑而不语, 写了几分升调的诏书后,才道:“广义地处丰沃, 还要再好生经营几年,将三州牢牢掌控后, 才好给他调任。”
  在宁安没有发展起来之前, 广义就是瑞朝一大粮仓,戚博翰会这么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戚博翰说完,又想到了北部那三个特意整治过的州。
  若是今年收成可观的话,明年可以将陈万勇调任过来当知州。陈万勇是农家出生, 这一年管着宁安粮产最低的海州, 竟也让粮食产量几乎要赶上排行第二的岳州了, 也算是戚博翰心目中可以拉拢的得力干将一名。
  陶笉然听着戚博翰对瑞朝发展的期许,一双丹凤眼中迸发着耀眼的光彩,心头一热,恨不得直接将整个江山都打理得妥妥帖帖地献到他面前!
  两人腻歪许久, 陶笉然却不得不离宫回去收拾东西了。
  之前戚博翰舍不得陶笉然离开,一直缠着陶笉然,导致他都没空收拾行李。即使陶笉然有子期帮忙操持着,但最终还是得他亲自审查一遍才好。
  这次陶笉然可不像从宁安来京城一般轻装上阵,是足足带了一年份要用的东西上路,子期更是恨不得把整个尚书府都给搬空了。
  陶笉然抱着宝儿和贝儿,听着子期念要带去沂州的东西单子,不免有些离愁。宝儿和贝儿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不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地,瘪着一张小嘴仿佛要哭出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