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李满囤想他买一件大氅,六张皮子,还要细棉布和做工,也只要三吊钱。现这沈鞋匠只要一张皮子,就愿意帮我做两双鞋,一双鞋400文工鞋,两双就是800文,他可是占便宜了。
为了这个便宜,李满囤仔细想了想,想他还有三只羊,但他得留一头给族里除夕祭祀,于是便只剩下两只羊。两只羊,两张皮,他还想给自己做个帽子。
想了好一刻,李满囤才说道:“我自己也只有两块,你既要,我可以给你一块,就算请你做两双皮靴的谢礼!”
“你还有两块?”沈鞋匠眼睛亮了起来。
“剩下的一块,我不能给你。”李满囤坚定地说:“我还得留着请人给我做个帽子。”
“做帽子?”沈鞋匠来了兴趣:“什么帽子?还要请人做?”
“其实就是一顶小帽加两个耳朵。只我家里的没做过羊皮,所以要找人做。”
沈鞋匠顺着李满囤的话想了一想,便就抓了张纸,拿了把剪刀,随手一剪,然后拿针几下里缝缝捏捏,竟就捏了顶小帽出来。
李满囤都瞧呆了,心说沈鞋匠不是做鞋的吗,怎么还会做帽子?
沈鞋匠抬眼看到李满囤的怔愣也不以为意。制鞋只是他家传手艺,他个人喜欢的却是裁缝。
“耳朵,这儿要做什么样子?长的?圆的?方的?还是心形?”
说话间,沈鞋匠已经拿剪刀剪了大小一堆图形出来。
李满囤惊讶地都结巴了:“这个,没啥形状,只要能护着耳朵和脸就好。”
“行,”沈鞋匠选好一个形状,点头道:“帽子,我帮你做。”
“你转给我两张羊皮。”
“不行,”李满囤摇头:“这帽子要是好,我还得给我爹做一个。”
沈鞋匠看了一会儿李满囤,终于让步:“好吧,你给我两张绵羊皮,我给你做两双鞋和两个帽子。”
交易达成,李满囤便去了老北庄,让余庄头杀羊硝皮,以及顺带告诉他去城里铺子一趟,商量磨坊劳作安排的事。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二,一早,余庄头便送了两只洗剥好的羊来。李满囤拿一条羊腿給王氏,让她收拾,余下的则都拿筐子装了,埋到院墙下的雪堆里冻着去了。
和余庄头一起进城去铺子与余财多商量了一下,终达成一个统一认知––店里每天只出售1石米和1石玉米面(以免年后无米可卖),每天代加工3石米和2石玉米面。
这样,李满囤算了算,他差不多一天能得1吊两串钱,庄仆们也每天能得近800钱。
铺子的事说好了,李满囤又去百岁巷宅子瞧了瞧,方才归家。
第66章 松花蛋
回去的路上, 路过点心铺子, 李满囤蓦然想起这些天都没给红枣买过点心,便停下来买了一包桃酥, 转又想起这些天也没去瞧他爹,便就又加了一包,准备明天给他爹送去。
至于给怀孕的王氏带点啥, 不好意思,李满囤脑里压根没这根弦。
红枣最近吃得好,肉、鱼、鸡、鸭、羊随便吃,倒是不大馋点心,所以也一直没想起让她爹给买。不过, 今儿见到了桃酥倒也高兴––能换换口,总是好的。
打开纸包, 红枣把第一块递给她爹、第二块送给她娘, 第三块方才留着自己吃。
李满囤咬着桃酥笑得似个傻子:他就喜欢他闺女孝顺的样子。
晚饭是白菜鸭汤。看到鸭子,李满囤想起他10月底给腌的一坛子鸭蛋,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便就取了出来, 使王氏拿炉子给煮了。没一会儿鸭蛋煮好,李满囤随便剥了一个,果又是满满的油。
这么好吃的东西,李满囤一边吃咸鸭蛋黄一边心痛,偏不能卖,不然他搁自家铺子里卖四文一个,一准的供不应求。
鸭蛋, 李满囤只腌了两坛,四十个。他家人口少,腌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费。
连上十月的200个蛋,家里现在足还有500个鸭蛋。幸亏天气冷,蛋不容易坏。若是搁夏天,这蛋一准都散黄了。
红枣听她爹和她娘念叨咸鸭蛋不能卖的事,便就又想到鸭蛋中的战斗蛋––松花蛋。
红枣记得前世超市买来的桃香皮蛋盒子上的保质期足有九个月,所以,还有什么蛋比皮蛋更耐保存呢?
感谢前世的素质教育,红枣自初中就知道最早的皮蛋就是草木灰和水腌制的。
草木灰,农家有大用,可以用来洗锅、洗碗、洗衣服,洗头、洗澡以及收拾猪下水猪大肠。此外,草木灰还可以当肥料肥田。所以,李满囤家的厨房有一口小缸转用于存放草木灰。
红枣拿一个空钵头,在里面装上草木灰,然后便去找王氏要鸭蛋。
“娘,”红枣道:“你把鸭蛋给我,我帮你放地窖里存起来,就不会坏了。”
王氏看得好笑,但也知道这么大的孩子,就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当下也不以为意,给了红枣四个鸭蛋,笑道:“拿出玩吧,小心点,别摔破了,一个可两文钱呢。”
红枣得了蛋后就往钵头里倒了半瓢水,然后便蹲在地上团泥往鸭蛋上抹以便把鸭蛋团团围裹住。
李满囤坐一旁看着乐呵。谁小时候没撒尿活个泥玩?她闺女玩得算是极文雅的了,看,都是拿井水活泥的呢!
好容易把四个蛋裹好,红枣在上面又盖一层草木灰,方把钵头放到自己屋。李满囤和王氏瞧见也不在意,四个蛋而已,红枣玩就玩吧,等几天她玩腻了,自然就会还回来。
红枣打小就知道爱惜东西,他们放心着呢!
早起吃过早饭,李满囤领着王氏红枣提了昨儿买的点心以及十个鸡蛋和十个鸭蛋来老宅看望他爹李高地。
冬天鸡鸭不下蛋,鸭蛋也就成了稀罕物,能当礼送人了。
李高地今年虽得了羊皮衣裳,但人到底有了年纪,故在衣裳的新鲜劲儿过了后,他没事便就在家窝冬。
今见李满囤一家过来,李高地颇为高兴问道:“今儿怎么得闲来了?”
“你铺子的事,都料理好了?”
李满囤的铺子就在北城门口,高庄村人进出城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开业当天,“李满囤在北街开了家粮店”的消息就传回了高庄村,传到了李高地耳里。
高庄村的庄户人,哪一个心底没有一个进城梦?李满囤此举几可谓是火炬一般照亮了乍富起来的高庄村村人的进城之路。
这些天,李满囤忙铺子,李高地也没闲着,他都在帮忙参谋李满仓、李满园两人进城买房的事了。
李满仓、李满园两家今年的枸杞摘的早,买到手的山头也比一般人的大,加上家里人手也够,所以五个月来,每家都剩了有70吊钱。
有了钱,李满仓、李满园也不敢太轻狂––他们知道他们能得这些钱都是因为枸杞,他们的根都还在高庄村的地里和山头上。他们可不敢把家底全兜到城里去。
城里过得好的人家都是有产业的。他们或是在城外有地和佃户;或是在城里有铺子做生意、有铺宅出租。
而没有产业的人家,除了少数几个家里男人特别有本事的,其他人家的日子还不定赶得上他们庄户呢。
他们庄户,别的不说,家常吃菜尽是管够的––即便是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地窖里都藏有白菜青蒜、菜园子里也还有萝卜。而城里不少人家,现今家常则是拿酱油兑上热水冲上一碗酱油汤当全家的午饭菜。
此外开了年,李满仓的儿子李贵雨就到了十二岁,说亲的年岁了,而李满园则得在村里宅地上建房,这些都得花钱。于是,由李高地做主,李满仓李满园兄弟俩一人拿30吊钱进城买房,余下四十吊钱得留在手上,不许动。
李满仓比较本分。他想着他不似大哥李满囤有庄子,连带的就地多,粮食多,有粮可卖,能开铺子做生意。他家的地出产有限,倒是买个宅子罢了。
宅子不但可以自家住而且可以出租拿租钱,比钱干放在家里闲着划算。
此外,他三个儿子呢,而家里的地却不到三十亩、山头也只有一个。所以他儿子,特别是两个小儿子将来若想过好日子,还得是要自己有本事。这样他们将来若能在城里找到营生,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样的找了朱中人,由着朱中人带看了几处房屋,李满仓便即就看中了南城一处先前李满囤看过,却嫌局促的宅子。
这处宅子占地不到半亩,是个前后两头尖,中间大肚的梭子形。
大门朝南就一间,门后有个一间半屋大小的小院子,院子里有棵柿子树和一口井。井的右侧有路。沿着路往里走几步,左手边就有一间屋,屋里置了灶,便是厨房了。路的右手边则院墙。墙角下摆了几个破碎的瓦盆,盆里原先长着的葱蒜因为无人照管的缘故已枯成了干草。
厨房后一丈外外的地方有三间屋。这三间屋倒是正派的七架梁大屋。
三间屋后又一丈处,又有三间大屋。这三间大屋后,就只有两间五架梁的小屋。两间小屋后就是一间屋大的后门了。
宅子不大,统共才12间房屋,且地形狭长转折,一点也不方正,但李满仓看中这宅子有一口井,吃用水方便,前后两进六间正房––将来前面三间,中间一间做堂屋,他和他爹娘住东西两间,三个儿子住后面三间,也不算拥挤,而且厨房、柴房(大门堂、后门堂都可充任)、库房都有,厨房和正房间的空地还能种菜,所以,李满仓看完宅子家去后便就套了牛车接了李高地来看。
李高地看后也很满意––他不贪心,他这辈子能有机会进城住,就已经知足了。所以,几乎没有犹豫的,李满仓当即就掏三十吊买下了这处宅子。
李满园起初也想买铺子。他想跟他大哥李满囤一样开铺子做生意。李满园以为种地太辛苦,而看铺子则要轻省许多,日常只要接接拿拿就行,且人也体面,到哪儿都被人称呼“掌柜的”、“店家”甚至“老板”。
但奈何市面上待转让的铺子本来就少––30两左右,李满园能买得起的铺子,现整个北街也就两个。而村里其他人家也都想买铺子,所以这两个铺子眨眼就以35两成交了一个,剩下的另一个也立刻以36两赶后脚成交。
随着两个铺子的成交,北城几处待售宅子的价钱也跟着水涨船高––没买上铺子的人家也都似李满仓一样想着先买宅出租,便就都盯上了宅子。
李满园没买上铺子,眼看着宅子又在涨价,这时再听到李满仓买好宅子的消息,他便就坐不住了。赶紧地,李满园也在南城买了宅子––高庄村离北城近,大部分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只在北城买房的局限上。
李满园买的宅子又是李满仓看房看剩下的了。
这处宅子格局倒是方正,也有近半亩地。大门就是三间倒座南房的当中一间,门后有影壁,影壁后有个极大的院子,院子北面有正房三间,东西面又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十二间房屋都是七架梁大房。
这宅子的缺点,就是没有打井,而且位置离公井也不近,家常用水麻烦,不然,35两也能卖。
李满园进城多次,知道城里有人以替人担水为生,且一担水只收1文钱。
打听着这宅子所在的巷口就有挑水夫,于是李满囤便不觉得这宅子用水还有啥麻烦了。何况,李满园还在盘算买人干活,就更不在意这井和用水的事了。
于是,在李满仓买房后的第三天,李满园的房子也买好了。
自李满仓在南城买了房后,李春山和李丰收也都转向南城看房––北城房价涨太快了,而东城、西城房价更贵。
族长李丰收家就李贵林一个儿子。李贵林早已成家,而他的儿子李兴和年岁还小,今年才五岁。家里近来没有啥花钱的地方。所以没啥好说的,李丰收直接花七十吊钱买了一座前门三间,正房三间,后院正房加东西厢房正好九间,柴房1间,后门三间,统共19间的齐整宅子。宅子里也有井,甚至还有一个栽了腊梅、迎春和海棠的小花园。
二房李春山有两个儿子,李满垅和李满坛。两个儿子早就分了家。李春山跟李满垅住。李满垅又有两个儿子,李贵金和李贵银。两个儿子虽已成年,但因李春山还在,所以还未分家。
李满垅家只一个山头,虽说不大,只有六亩,但今年摘枸杞也剩了有六十吊钱。加上近来家里也没有其他支出,李满垅便决定掏40两置个宅子。
李满垅的宅子格局跟李满仓如出一辙,区别只是后门是三间,库房也是三间,如此便多了三间房,多了十两银。
李满坛家情况和李满垅相类似,也买了个类似的宅子。
如此,短短几天,李家三房人竟都在城里置好了宅子。
第67章 远虑和近忧
连日来, 李高地城里去了几趟, 都是看儿子和侄子们买的新宅子。
今儿看到李满囤,李高地觉得有必要给大儿子也提个醒。
“满囤啊, ”李高地说:“你虽然在城里置了铺子,但我瞧你那铺子,可有些小。”
“这几天, 你两个兄弟满仓、满园都在南城置了宅子,你二伯家的满垅、满坛,还有族长家也都在南城买了房。”
“这城里的房子都卖疯了。”
“你比你这些兄弟都剩钱,倒是也赶紧在城里置一处宅子才好。”
李满囤听说族里这么多人都在南城买了宅子,也是一愣, 但转即便就释然:自古以来,庄户人家手里有了钱, 便都用于买地和置宅。现压根没人卖地, 族人们买不到地,可不就要置房吗?
“爹, ”李满囤笑着告诉李高地:“我今儿来就是告诉你, 我在南城也买了处宅子。”
“嗯?”李高地闻言便笑了:“宅子也买在南城?”
人上了年纪便就希望儿孙都在跟前,现三个儿子不约而同把宅子买在一处,可见兄弟间缘分深厚。
为了这个便宜,李满囤仔细想了想,想他还有三只羊,但他得留一头给族里除夕祭祀,于是便只剩下两只羊。两只羊,两张皮,他还想给自己做个帽子。
想了好一刻,李满囤才说道:“我自己也只有两块,你既要,我可以给你一块,就算请你做两双皮靴的谢礼!”
“你还有两块?”沈鞋匠眼睛亮了起来。
“剩下的一块,我不能给你。”李满囤坚定地说:“我还得留着请人给我做个帽子。”
“做帽子?”沈鞋匠来了兴趣:“什么帽子?还要请人做?”
“其实就是一顶小帽加两个耳朵。只我家里的没做过羊皮,所以要找人做。”
沈鞋匠顺着李满囤的话想了一想,便就抓了张纸,拿了把剪刀,随手一剪,然后拿针几下里缝缝捏捏,竟就捏了顶小帽出来。
李满囤都瞧呆了,心说沈鞋匠不是做鞋的吗,怎么还会做帽子?
沈鞋匠抬眼看到李满囤的怔愣也不以为意。制鞋只是他家传手艺,他个人喜欢的却是裁缝。
“耳朵,这儿要做什么样子?长的?圆的?方的?还是心形?”
说话间,沈鞋匠已经拿剪刀剪了大小一堆图形出来。
李满囤惊讶地都结巴了:“这个,没啥形状,只要能护着耳朵和脸就好。”
“行,”沈鞋匠选好一个形状,点头道:“帽子,我帮你做。”
“你转给我两张羊皮。”
“不行,”李满囤摇头:“这帽子要是好,我还得给我爹做一个。”
沈鞋匠看了一会儿李满囤,终于让步:“好吧,你给我两张绵羊皮,我给你做两双鞋和两个帽子。”
交易达成,李满囤便去了老北庄,让余庄头杀羊硝皮,以及顺带告诉他去城里铺子一趟,商量磨坊劳作安排的事。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二,一早,余庄头便送了两只洗剥好的羊来。李满囤拿一条羊腿給王氏,让她收拾,余下的则都拿筐子装了,埋到院墙下的雪堆里冻着去了。
和余庄头一起进城去铺子与余财多商量了一下,终达成一个统一认知––店里每天只出售1石米和1石玉米面(以免年后无米可卖),每天代加工3石米和2石玉米面。
这样,李满囤算了算,他差不多一天能得1吊两串钱,庄仆们也每天能得近800钱。
铺子的事说好了,李满囤又去百岁巷宅子瞧了瞧,方才归家。
第66章 松花蛋
回去的路上, 路过点心铺子, 李满囤蓦然想起这些天都没给红枣买过点心,便停下来买了一包桃酥, 转又想起这些天也没去瞧他爹,便就又加了一包,准备明天给他爹送去。
至于给怀孕的王氏带点啥, 不好意思,李满囤脑里压根没这根弦。
红枣最近吃得好,肉、鱼、鸡、鸭、羊随便吃,倒是不大馋点心,所以也一直没想起让她爹给买。不过, 今儿见到了桃酥倒也高兴––能换换口,总是好的。
打开纸包, 红枣把第一块递给她爹、第二块送给她娘, 第三块方才留着自己吃。
李满囤咬着桃酥笑得似个傻子:他就喜欢他闺女孝顺的样子。
晚饭是白菜鸭汤。看到鸭子,李满囤想起他10月底给腌的一坛子鸭蛋,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便就取了出来, 使王氏拿炉子给煮了。没一会儿鸭蛋煮好,李满囤随便剥了一个,果又是满满的油。
这么好吃的东西,李满囤一边吃咸鸭蛋黄一边心痛,偏不能卖,不然他搁自家铺子里卖四文一个,一准的供不应求。
鸭蛋, 李满囤只腌了两坛,四十个。他家人口少,腌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费。
连上十月的200个蛋,家里现在足还有500个鸭蛋。幸亏天气冷,蛋不容易坏。若是搁夏天,这蛋一准都散黄了。
红枣听她爹和她娘念叨咸鸭蛋不能卖的事,便就又想到鸭蛋中的战斗蛋––松花蛋。
红枣记得前世超市买来的桃香皮蛋盒子上的保质期足有九个月,所以,还有什么蛋比皮蛋更耐保存呢?
感谢前世的素质教育,红枣自初中就知道最早的皮蛋就是草木灰和水腌制的。
草木灰,农家有大用,可以用来洗锅、洗碗、洗衣服,洗头、洗澡以及收拾猪下水猪大肠。此外,草木灰还可以当肥料肥田。所以,李满囤家的厨房有一口小缸转用于存放草木灰。
红枣拿一个空钵头,在里面装上草木灰,然后便去找王氏要鸭蛋。
“娘,”红枣道:“你把鸭蛋给我,我帮你放地窖里存起来,就不会坏了。”
王氏看得好笑,但也知道这么大的孩子,就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当下也不以为意,给了红枣四个鸭蛋,笑道:“拿出玩吧,小心点,别摔破了,一个可两文钱呢。”
红枣得了蛋后就往钵头里倒了半瓢水,然后便蹲在地上团泥往鸭蛋上抹以便把鸭蛋团团围裹住。
李满囤坐一旁看着乐呵。谁小时候没撒尿活个泥玩?她闺女玩得算是极文雅的了,看,都是拿井水活泥的呢!
好容易把四个蛋裹好,红枣在上面又盖一层草木灰,方把钵头放到自己屋。李满囤和王氏瞧见也不在意,四个蛋而已,红枣玩就玩吧,等几天她玩腻了,自然就会还回来。
红枣打小就知道爱惜东西,他们放心着呢!
早起吃过早饭,李满囤领着王氏红枣提了昨儿买的点心以及十个鸡蛋和十个鸭蛋来老宅看望他爹李高地。
冬天鸡鸭不下蛋,鸭蛋也就成了稀罕物,能当礼送人了。
李高地今年虽得了羊皮衣裳,但人到底有了年纪,故在衣裳的新鲜劲儿过了后,他没事便就在家窝冬。
今见李满囤一家过来,李高地颇为高兴问道:“今儿怎么得闲来了?”
“你铺子的事,都料理好了?”
李满囤的铺子就在北城门口,高庄村人进出城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开业当天,“李满囤在北街开了家粮店”的消息就传回了高庄村,传到了李高地耳里。
高庄村的庄户人,哪一个心底没有一个进城梦?李满囤此举几可谓是火炬一般照亮了乍富起来的高庄村村人的进城之路。
这些天,李满囤忙铺子,李高地也没闲着,他都在帮忙参谋李满仓、李满园两人进城买房的事了。
李满仓、李满园两家今年的枸杞摘的早,买到手的山头也比一般人的大,加上家里人手也够,所以五个月来,每家都剩了有70吊钱。
有了钱,李满仓、李满园也不敢太轻狂––他们知道他们能得这些钱都是因为枸杞,他们的根都还在高庄村的地里和山头上。他们可不敢把家底全兜到城里去。
城里过得好的人家都是有产业的。他们或是在城外有地和佃户;或是在城里有铺子做生意、有铺宅出租。
而没有产业的人家,除了少数几个家里男人特别有本事的,其他人家的日子还不定赶得上他们庄户呢。
他们庄户,别的不说,家常吃菜尽是管够的––即便是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地窖里都藏有白菜青蒜、菜园子里也还有萝卜。而城里不少人家,现今家常则是拿酱油兑上热水冲上一碗酱油汤当全家的午饭菜。
此外开了年,李满仓的儿子李贵雨就到了十二岁,说亲的年岁了,而李满园则得在村里宅地上建房,这些都得花钱。于是,由李高地做主,李满仓李满园兄弟俩一人拿30吊钱进城买房,余下四十吊钱得留在手上,不许动。
李满仓比较本分。他想着他不似大哥李满囤有庄子,连带的就地多,粮食多,有粮可卖,能开铺子做生意。他家的地出产有限,倒是买个宅子罢了。
宅子不但可以自家住而且可以出租拿租钱,比钱干放在家里闲着划算。
此外,他三个儿子呢,而家里的地却不到三十亩、山头也只有一个。所以他儿子,特别是两个小儿子将来若想过好日子,还得是要自己有本事。这样他们将来若能在城里找到营生,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样的找了朱中人,由着朱中人带看了几处房屋,李满仓便即就看中了南城一处先前李满囤看过,却嫌局促的宅子。
这处宅子占地不到半亩,是个前后两头尖,中间大肚的梭子形。
大门朝南就一间,门后有个一间半屋大小的小院子,院子里有棵柿子树和一口井。井的右侧有路。沿着路往里走几步,左手边就有一间屋,屋里置了灶,便是厨房了。路的右手边则院墙。墙角下摆了几个破碎的瓦盆,盆里原先长着的葱蒜因为无人照管的缘故已枯成了干草。
厨房后一丈外外的地方有三间屋。这三间屋倒是正派的七架梁大屋。
三间屋后又一丈处,又有三间大屋。这三间大屋后,就只有两间五架梁的小屋。两间小屋后就是一间屋大的后门了。
宅子不大,统共才12间房屋,且地形狭长转折,一点也不方正,但李满仓看中这宅子有一口井,吃用水方便,前后两进六间正房––将来前面三间,中间一间做堂屋,他和他爹娘住东西两间,三个儿子住后面三间,也不算拥挤,而且厨房、柴房(大门堂、后门堂都可充任)、库房都有,厨房和正房间的空地还能种菜,所以,李满仓看完宅子家去后便就套了牛车接了李高地来看。
李高地看后也很满意––他不贪心,他这辈子能有机会进城住,就已经知足了。所以,几乎没有犹豫的,李满仓当即就掏三十吊买下了这处宅子。
李满园起初也想买铺子。他想跟他大哥李满囤一样开铺子做生意。李满园以为种地太辛苦,而看铺子则要轻省许多,日常只要接接拿拿就行,且人也体面,到哪儿都被人称呼“掌柜的”、“店家”甚至“老板”。
但奈何市面上待转让的铺子本来就少––30两左右,李满园能买得起的铺子,现整个北街也就两个。而村里其他人家也都想买铺子,所以这两个铺子眨眼就以35两成交了一个,剩下的另一个也立刻以36两赶后脚成交。
随着两个铺子的成交,北城几处待售宅子的价钱也跟着水涨船高––没买上铺子的人家也都似李满仓一样想着先买宅出租,便就都盯上了宅子。
李满园没买上铺子,眼看着宅子又在涨价,这时再听到李满仓买好宅子的消息,他便就坐不住了。赶紧地,李满园也在南城买了宅子––高庄村离北城近,大部分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只在北城买房的局限上。
李满园买的宅子又是李满仓看房看剩下的了。
这处宅子格局倒是方正,也有近半亩地。大门就是三间倒座南房的当中一间,门后有影壁,影壁后有个极大的院子,院子北面有正房三间,东西面又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十二间房屋都是七架梁大房。
这宅子的缺点,就是没有打井,而且位置离公井也不近,家常用水麻烦,不然,35两也能卖。
李满园进城多次,知道城里有人以替人担水为生,且一担水只收1文钱。
打听着这宅子所在的巷口就有挑水夫,于是李满囤便不觉得这宅子用水还有啥麻烦了。何况,李满园还在盘算买人干活,就更不在意这井和用水的事了。
于是,在李满仓买房后的第三天,李满园的房子也买好了。
自李满仓在南城买了房后,李春山和李丰收也都转向南城看房––北城房价涨太快了,而东城、西城房价更贵。
族长李丰收家就李贵林一个儿子。李贵林早已成家,而他的儿子李兴和年岁还小,今年才五岁。家里近来没有啥花钱的地方。所以没啥好说的,李丰收直接花七十吊钱买了一座前门三间,正房三间,后院正房加东西厢房正好九间,柴房1间,后门三间,统共19间的齐整宅子。宅子里也有井,甚至还有一个栽了腊梅、迎春和海棠的小花园。
二房李春山有两个儿子,李满垅和李满坛。两个儿子早就分了家。李春山跟李满垅住。李满垅又有两个儿子,李贵金和李贵银。两个儿子虽已成年,但因李春山还在,所以还未分家。
李满垅家只一个山头,虽说不大,只有六亩,但今年摘枸杞也剩了有六十吊钱。加上近来家里也没有其他支出,李满垅便决定掏40两置个宅子。
李满垅的宅子格局跟李满仓如出一辙,区别只是后门是三间,库房也是三间,如此便多了三间房,多了十两银。
李满坛家情况和李满垅相类似,也买了个类似的宅子。
如此,短短几天,李家三房人竟都在城里置好了宅子。
第67章 远虑和近忧
连日来, 李高地城里去了几趟, 都是看儿子和侄子们买的新宅子。
今儿看到李满囤,李高地觉得有必要给大儿子也提个醒。
“满囤啊, ”李高地说:“你虽然在城里置了铺子,但我瞧你那铺子,可有些小。”
“这几天, 你两个兄弟满仓、满园都在南城置了宅子,你二伯家的满垅、满坛,还有族长家也都在南城买了房。”
“这城里的房子都卖疯了。”
“你比你这些兄弟都剩钱,倒是也赶紧在城里置一处宅子才好。”
李满囤听说族里这么多人都在南城买了宅子,也是一愣, 但转即便就释然:自古以来,庄户人家手里有了钱, 便都用于买地和置宅。现压根没人卖地, 族人们买不到地,可不就要置房吗?
“爹, ”李满囤笑着告诉李高地:“我今儿来就是告诉你, 我在南城也买了处宅子。”
“嗯?”李高地闻言便笑了:“宅子也买在南城?”
人上了年纪便就希望儿孙都在跟前,现三个儿子不约而同把宅子买在一处,可见兄弟间缘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