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心变得温暖
此时的沈迪也步入了青春期的萌动阶段,但是,从小养成的自律,加上父母的再三交代,她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学业的繁重,母亲的叮嘱,理想的追寻,都让沈迪要求自己不要去想这些。看完欧阳文的信,她最终还是把信给撕了。一段看似要发芽的初恋,就这样被沈迪扼杀在蒙昧阶段,匆匆而简单地结束了。
月光悄悄地吻上了沈迪年轻姣好的脸庞。母亲周琴这天关于“谈恋爱”的话题,让沈迪开始有了触动,自己也是该找男朋友了。中学时固然不能早恋,大学因为年纪最小,又害怕学业荒废了,父母也总是叮嘱不要乱交朋友,所以不敢恋爱。现在母亲主动提到这事儿,看来,也是时候了。如今独自身处杭州的沈迪,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沈迪自觉,因为从小就学会了掩藏自己内心落寞和孤独,似乎现在已经习惯于封闭自己的情感了,也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急。她还记得,大学时在室友们面前发誓,自己不会去恋爱结婚,就算会也肯定是整个文学院最晚的。如今母亲周琴却反而急了,想到这里,沈迪笑了笑。
这样寂静的夜里,月亮在空中静静地望着尘世各个角落的男女的哀与愁,痴与念。而尘世间的男女,比如沈迪,在这样孤独的月夜里,也无从知道,在香城的某个角落,有着一个和自己类似心情的男子。
身处香城的傅沅熙,此时也在纠结着自己的感情问题。
这天他给家里打电话问安,母亲在电话里说:“你奶奶最近饭吃得越来越少,现在连门都出不去了,这两天总念叨,问你什么时候能带女朋友回家来看看呢。”
听到奶奶身体不好,傅沅熙心里除了挂念,更多的是愧疚。孙辈当中,奶奶对傅沅熙这个小孙子最好。成长路上,来自奶奶的点滴关心与照顾,是傅沅熙心里最为柔软的记忆。
在傅沅熙心里,奶奶的一生,以一“苦”字概之,绝不为过。奶奶生性善良仁慈,与人言语从来都是轻言细语。在傅沅熙的记忆中,奶奶一辈子似乎从来没吃过肉。听爷爷说,奶奶二十几岁时因亲睹别人杀鸡的过程而被吓到了,从此就再未吃过荤腥,即使为了营养勉强吃一点,吃下去的肉最终还是会吐出来。奶奶自幼身体就不好,营养又跟不上,自然疾病缠身,药不离身。傅沅熙常常想:一个正常人活于这凡世间,尚有“人生苦多”的感慨,何况是这般百病缠身的奶奶?
说到奶奶的一生,就不得不说到傅沅熙的家庭。这算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家庭组合了——傅沅熙的家庭虽四代同堂,但前两代人却毫无血缘关系。傅沅熙的奶奶,既算是奶奶,又算是外婆。沅熙奶奶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被遗弃了,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抱养了她。后来,她嫁给了沅熙的爷爷。因为自小体弱多病,沅熙奶奶不能生育,于是,沅熙的爷爷奶奶又抱养了一个女儿英子。英子,就是傅沅熙的母亲。
傅沅熙的父亲傅大奇十三岁时父母双亡,留下傅大奇和一双弟妹。身为大哥,傅大奇必须肩负起抚养弟妹的责任。然而,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儿,如何能承担得起养育家小的责任?在亲戚的资助下,这三个孤儿的日子勉强支撑了几年。可是,日子还长啊,亲戚只能帮得了一时,长久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同村的沅熙奶奶见傅大奇这孩子可怜,便想了个法子,让傅大奇和女儿英子订下亲事,约定以后二人成年后就结婚,傅大奇就住在女方家里。
在傅沅熙的心里,奶奶简直就是“圣母玛利亚”的翻版,用巨大的善良、仁爱承担这人世间的苦痛。奶奶自出生起,便承担着非常人能承受的一切,自幼被父母遗弃,成年后结婚又无子嗣,生活中又享受不了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吃不了好东西,整日与病痛抗衡……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沅熙父亲傅大奇自小受苦,得沅熙奶奶之恩,不至于如此,但脾气不好的沅熙爷爷生起气来,总是咒骂沅熙奶奶,说些“你干嘛要这么折磨家里人,怎么不早点去死”之类的话。每当这时,沅熙奶奶只是委屈地呢喃:“你别这么骂我啊,我也不想这样子啊……”除此之外,她从无任何争辩。
对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沅熙奶奶从未有过怨天尤人的言行。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似乎本来如此,早就由上天注定了,所以她平静地接受着命运的一次次捉弄,一次次安排。她把这种对幸福的期望,寄托在了后辈们的身上。现在,沅熙奶奶唯一的期待,就是能看到这个小孙子早日成家立业。
傅沅熙常常想,如果要写一部有关中国妇女的苦难史,这样“苦着”熬过一生的奶奶,兴许可以代表着一代中国妇女深沉而巨大的忍耐力。想着奶奶煎熬的一生,傅沅熙心里泛起无名的酸楚,他告诉自己,不能让奶奶失望。
他打了个电话给堂叔傅祖宪,说:“阿叔,上回你说的那个人民医院的女孩子,我星期天约她见个面吧。”
香城的七月天,好似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炎日当空照,眨眼之间,日头都没来得及躲一躲,就“吧嗒吧嗒”地下起了黑豆般大的雨点子,不一会儿,却又转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转而竟又晴空万里了。
坐在回家的公车上,沈迪翻看着和碧天学校签下的合同书,又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露出了疲惫的笑。她想:真是环境造就人哪!难怪这里的人这么能折腾,都是这爱折腾的天气给闹的。沈迪不由得又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些旖旎时光,就像在寒冷的冬日里喝了一碗温纯的黄藤酒,心也变得温暖起来。
月光悄悄地吻上了沈迪年轻姣好的脸庞。母亲周琴这天关于“谈恋爱”的话题,让沈迪开始有了触动,自己也是该找男朋友了。中学时固然不能早恋,大学因为年纪最小,又害怕学业荒废了,父母也总是叮嘱不要乱交朋友,所以不敢恋爱。现在母亲主动提到这事儿,看来,也是时候了。如今独自身处杭州的沈迪,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沈迪自觉,因为从小就学会了掩藏自己内心落寞和孤独,似乎现在已经习惯于封闭自己的情感了,也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急。她还记得,大学时在室友们面前发誓,自己不会去恋爱结婚,就算会也肯定是整个文学院最晚的。如今母亲周琴却反而急了,想到这里,沈迪笑了笑。
这样寂静的夜里,月亮在空中静静地望着尘世各个角落的男女的哀与愁,痴与念。而尘世间的男女,比如沈迪,在这样孤独的月夜里,也无从知道,在香城的某个角落,有着一个和自己类似心情的男子。
身处香城的傅沅熙,此时也在纠结着自己的感情问题。
这天他给家里打电话问安,母亲在电话里说:“你奶奶最近饭吃得越来越少,现在连门都出不去了,这两天总念叨,问你什么时候能带女朋友回家来看看呢。”
听到奶奶身体不好,傅沅熙心里除了挂念,更多的是愧疚。孙辈当中,奶奶对傅沅熙这个小孙子最好。成长路上,来自奶奶的点滴关心与照顾,是傅沅熙心里最为柔软的记忆。
在傅沅熙心里,奶奶的一生,以一“苦”字概之,绝不为过。奶奶生性善良仁慈,与人言语从来都是轻言细语。在傅沅熙的记忆中,奶奶一辈子似乎从来没吃过肉。听爷爷说,奶奶二十几岁时因亲睹别人杀鸡的过程而被吓到了,从此就再未吃过荤腥,即使为了营养勉强吃一点,吃下去的肉最终还是会吐出来。奶奶自幼身体就不好,营养又跟不上,自然疾病缠身,药不离身。傅沅熙常常想:一个正常人活于这凡世间,尚有“人生苦多”的感慨,何况是这般百病缠身的奶奶?
说到奶奶的一生,就不得不说到傅沅熙的家庭。这算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家庭组合了——傅沅熙的家庭虽四代同堂,但前两代人却毫无血缘关系。傅沅熙的奶奶,既算是奶奶,又算是外婆。沅熙奶奶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被遗弃了,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抱养了她。后来,她嫁给了沅熙的爷爷。因为自小体弱多病,沅熙奶奶不能生育,于是,沅熙的爷爷奶奶又抱养了一个女儿英子。英子,就是傅沅熙的母亲。
傅沅熙的父亲傅大奇十三岁时父母双亡,留下傅大奇和一双弟妹。身为大哥,傅大奇必须肩负起抚养弟妹的责任。然而,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儿,如何能承担得起养育家小的责任?在亲戚的资助下,这三个孤儿的日子勉强支撑了几年。可是,日子还长啊,亲戚只能帮得了一时,长久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同村的沅熙奶奶见傅大奇这孩子可怜,便想了个法子,让傅大奇和女儿英子订下亲事,约定以后二人成年后就结婚,傅大奇就住在女方家里。
在傅沅熙的心里,奶奶简直就是“圣母玛利亚”的翻版,用巨大的善良、仁爱承担这人世间的苦痛。奶奶自出生起,便承担着非常人能承受的一切,自幼被父母遗弃,成年后结婚又无子嗣,生活中又享受不了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吃不了好东西,整日与病痛抗衡……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沅熙父亲傅大奇自小受苦,得沅熙奶奶之恩,不至于如此,但脾气不好的沅熙爷爷生起气来,总是咒骂沅熙奶奶,说些“你干嘛要这么折磨家里人,怎么不早点去死”之类的话。每当这时,沅熙奶奶只是委屈地呢喃:“你别这么骂我啊,我也不想这样子啊……”除此之外,她从无任何争辩。
对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沅熙奶奶从未有过怨天尤人的言行。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似乎本来如此,早就由上天注定了,所以她平静地接受着命运的一次次捉弄,一次次安排。她把这种对幸福的期望,寄托在了后辈们的身上。现在,沅熙奶奶唯一的期待,就是能看到这个小孙子早日成家立业。
傅沅熙常常想,如果要写一部有关中国妇女的苦难史,这样“苦着”熬过一生的奶奶,兴许可以代表着一代中国妇女深沉而巨大的忍耐力。想着奶奶煎熬的一生,傅沅熙心里泛起无名的酸楚,他告诉自己,不能让奶奶失望。
他打了个电话给堂叔傅祖宪,说:“阿叔,上回你说的那个人民医院的女孩子,我星期天约她见个面吧。”
香城的七月天,好似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炎日当空照,眨眼之间,日头都没来得及躲一躲,就“吧嗒吧嗒”地下起了黑豆般大的雨点子,不一会儿,却又转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转而竟又晴空万里了。
坐在回家的公车上,沈迪翻看着和碧天学校签下的合同书,又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露出了疲惫的笑。她想:真是环境造就人哪!难怪这里的人这么能折腾,都是这爱折腾的天气给闹的。沈迪不由得又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些旖旎时光,就像在寒冷的冬日里喝了一碗温纯的黄藤酒,心也变得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