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沈负暄早就获得了初中联赛一等奖,稳升本校的高中竞赛班。可他仍然追求中考的高分,还想冲刺全市状元——那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就像大航海时代拼命拓展海域的西班牙人,总要拿出点真金白银,才能彰显他的实力。
他和初三(十七)班的众多同学一样,日复一日地为中考而学习。
六月逐渐逼近,班上并没有分离的伤感,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升入省立一中的高中部,哪怕不在竞赛班,大家也能频繁见面。这种平静而妥帖的气氛,一直维持到了中考结束的那一天。
中考结束的当日,江逾白才对初三(十七)班的几个同学透露,下学期,他要去北京的国际高中。他将在北京度过整个高中时光,然后出国进修本科,再回到省城来工作。
江逾白的人生规划十分清晰。
段启言却傻了眼。他呆呆地站在考场之外,听完江逾白的话,简直不敢相信:“你要去北京了?”
六月中旬的风是闷热的,不仅带不来一丝凉爽,还强塞了几分热度。段启言的额头冒出汗意。他抹了一把额头,又问了一遍:“江逾白,你要去北京?”
江逾白和林知夏一前一后走向考场之外:“是的。”
段启言高喊道:“林知夏,你就这么让他走了?”
林知夏没作声。她在中考的考场上走神了,语文作文和历史试卷都写得心不在焉。至于江逾白……分别的日期越来越近,林知夏刻意避免自己去思考没有江逾白的日常生活。
她含糊其辞地回答段启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早晚会明白的,段启言。”
林知夏突如其来的稳重成熟,让段启言不由自主定格在了原地。
他们的考试地点是市中心的一所高中。那所高中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校门高大而破旧,门上的铁环锈迹斑斑。
林知夏伸出手,敲了敲门环。她像平常一样和众多同学们道别,还笑着说:“下学期见!”
轮到江逾白时,林知夏竟然说:“明天见。”
江逾白也回答:“明天见。”
林知夏和江逾白已经约好了,今年暑假的每个周六和周日,他们都要在省图书馆见面,共同度过高中开学前的最后一个悠长假期。
第54章 第二阶段的终篇
林知夏生平最喜欢的娱乐场所,就是图书馆。
她对每一个学科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曾经幻想自己可以住在图书馆,从清晨到黄昏,她与数不清的书籍相伴。
而江逾白在省城生活多年,从没去过省图书馆。
暑假的第一个周末,江逾白走向了这一片未知区域。他站在省图书馆大厦的正前方,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再抬头时,他听见林知夏的声音:“江江江江逾白,我来啦!”
他回应道:“早上好,林林林林知夏。”
省图书馆大厦高达六层,内部的藏书浩如烟海。林知夏清楚地记得每一类图书被安置在哪一层楼的哪个地方。她领着江逾白走上楼梯,穿梭在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之间,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中外历史区”。
江逾白随手拿了一本书,扉页上写着“唐代财政”。他对唐代的财政制度并不了解,这本书刚好触及他的知识盲区。
他对林知夏说:“我今天打算《唐代财政》。”
林知夏的视线扫过那一批排列整齐的书籍:“好的,我也想看一看隋唐时期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
所有书架都是冷轧钢板制成,摸上去冰冰凉凉的。林知夏左手搭住一层钢板,踮起脚尖,右手抓向书架最顶层的一本《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她的指尖碰到了书册的脊背,只差一点就能把整本书拽出来。
江逾白看她这么费劲,自然要来帮她的忙。他仗着自己的身高优势,手指越过她的手背,轻松取走那一本《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再递到她的眼前。
林知夏先说了一声:“谢谢。”接着,她又指挥他从高处拿了一本《唐代日常衣食住行》,还带着他走向附近的一间自习室——那是一个光线通透的小房间,室内只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刚好能供他们两个人一起伏案学习。
林知夏心旷神怡地进屋,关紧房门,再把两本书摆在桌上。她和江逾白面对面地落座,安安静静地打开他们挑选的书本。
清早的阳光转变为淡金色,悠然拂落在纸页间。林知夏和江逾白认真读书,谁都没有开口讲话。
江逾白从书中获悉了唐朝的课役制度。所谓“课役”,指的是赋税和徭役。他不知不觉将自己代入了贫苦老百姓的角色。看到书中描写的税额,江逾白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按照前文的说法,如果他是一个贫民,唐朝初期和中期他还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到了晚唐时期,他注定要在动荡的乱世中被剥削得一干二净,平常想吃饭,买不到盐;想做菜,买不到铁刀。
林知夏见他神情严肃,忍不住问他:“江逾白,你喜欢吃小饼干吗?”
林知夏从书包里拿出一只饭盒,盒子里装满了蜂蜜牛奶饼干。她掀开饭盒的盖子,很大方地和江逾白分享零食。
她说:“爸爸新买了一个烤箱,妈妈给我做了蜂蜜牛奶小饼干……这些都是今天早上新鲜出炉的,特别好吃。江逾白,你要不要尝一尝?”
林知夏盛情难却,江逾白没有推辞。他抓起一块饼干,咬了一口,缓慢而无声地咀嚼——在整个过程中,林知夏目不转睛地定定望着他,他都有点不好意思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了。
“味道怎么样?”林知夏直接问道。
江逾白喝了点水,润过嗓子,矜持地回答:“不错。”
林知夏一手撑住腮帮:“江逾白,你吃东西的样子很不一般。”
江逾白向后靠上座椅:“你说的不一般,指的是……”
“你和我认识的所有同学都不一样。”林知夏实话实说。
江逾白记起林知夏对他的评价。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是独一无二的江逾白。
林知夏很感谢江逾白,在她踌躇或退缩时,他给予她无尽的勇气和鼓励。反过来,江逾白也收到了林知夏各式各样的褒奖。只要林知夏在十七班和他做同桌,他基本上都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情。
小学阶段的江逾白,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败林知夏。后来,江逾白看清了现实。他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他绝不可能在学术上超过林知夏,哪怕他请来一百个家庭教师也不可能。他作为林知夏的朋友,发自内心地认可她的每一项成就。
他不由得说:“比起我,你更加与众不同。”
他低头看书,仍在描述:“林知夏船长的光芒,照亮了许多黑暗的星球。”
林知夏双眼一亮。她开开心心地念道:“江逾白。”
江逾白语声淡淡地说:“我在。”
林知夏又喊他:“江逾白?”
江逾白和她对视。她连续叫了三声:“江逾白江逾白江逾白。”好像他的名字是多么珍贵的馈赠,必须反复强调他的重要性。
江逾白制止道:“不用重复,我听见了。”
林知夏把她手中的书本立起来:“你不要嫌我聒噪。我现在多叫你几次,记住你的反应,等你去了北京,我会把这些记忆找出来……每天回想一遍,相当于我每天都见到你了。”
江逾白忽然有些后悔。他刚才的举止过于沉静内敛。他应该用灿烂的笑容回应林知夏,给她留下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印象。
于是,他说:“你再叫我一次。”
林知夏摇头:“不。”
江逾白被她拒绝,并不气馁。他主动念出她的小名:“夏夏。”
林知夏怔了几秒钟。
江逾白模仿她刚才的做派,持续不休地说:“夏夏,夏夏,夏夏。”
林知夏不知为何,心底蓦地紧张起来。为什么会紧张呢?她的心跳比平常稍快。她捡起一块蜂蜜牛奶小饼干,边吃边想,可能是因为她刚才了唐朝老百姓的饮食文化,内心产生了一种向往,向往唐代的种种美食,因而加速了她的心跳。
她点了一下头,很赞成自己的解释。
然后,她说:“你是除了我家人之外,第一个连续叫我小名的人。”
江逾白平静地接受了这份殊荣。
这时,林知夏站起身,还把椅子拖到了江逾白的附近。她和他并排坐着,就像在初三(十七)班做同桌一样。她的历史书紧紧挨着他的书册,他侧过脸就能瞥见那本书上的内容。
林知夏沉浸于。很快,她翻到了唐代妇女的钗环首饰,工匠们精湛高超的技艺让她赞不绝口。她的目光就像扫描仪,仔细扫过书上的插图,没漏掉一丝一毫的细节。
林知夏感叹道:“唐代的金步摇很精致,宫廷仕女的发型很别致。”又说:“初二那年我们演话剧,我也戴了簪子。但是,我的打扮不够复古,没有把清朝的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
江逾白记起初二上学期,他们全班齐心协力地排练了一出名为《变迁》的话剧。
剧中,林知夏饰演清朝末年的富家小姐,江逾白则是新式学堂里的男学生。他在戏里奉劝林知夏早点回家相夫教子,不要妄想在学堂里和男人一争高下。然后,按照剧本的设定,林知夏把她的文稿撒了一地,还把她的发钗拔下来,扔到了地上,最后呐喊一句: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江逾白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女儿身有鸿鹄志”这七个字,是林知夏临时改的,而“稳送鹏程万里游”则是宋代文人姚勉写下的诗句。
江逾白认为,林知夏的台词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林知夏的生日在九月二十四号。江逾白八月底就要去北京,他只能提前为她准备一份生日礼物。
*
整个暑假,江逾白和林知夏频繁地在省图书馆碰面。
起初,他们经常一些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书籍。后来,中考成绩放榜,林知夏不出意外地成了全市中考状元。江逾白恭喜她考了一个极高的分数,林知夏竟然云淡风轻地说,她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走神了,没有发挥到她的最佳状态。
从那天起,江逾白放弃了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休闲读物。
江逾白开始准备a-level和雅思。
“a-level”是英国的高考。江逾白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提前预习了高中数学的部分知识。而“雅思”,指的是“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具体分为四个科目:、听力、口语、写作。
江逾白想去剑桥大学读本科,理应考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
林知夏就在那一间自习室里,认认真真地和江逾白练起了英语口语。林知夏扮演雅思考试的口语考官,而江逾白则是她要面试的学生。
林知夏找出雅思考试的历年真题,抽选几道,再让江逾白去回答——很快,林知夏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妙处。
她要求江逾白用英语回答如下题目:“一、描述你最好的朋友。二、你在学校遇到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三、你收到过的来自朋友的最美好的一件礼物。四、你和你最好朋友一起吃饭的经历……”
江逾白用中文质问她:“你是不是在公权私用?”
林知夏眼神清澈:“我没有呀。我在陪你复习雅思考试。我是你的口语主考官,林小姐。请你叫我miss lin。”
江逾白拒不配合。
林知夏一丝不苟地说:“you should always follow the rulesielts test.”
林知夏提醒他遵守雅思考试的规矩。她还眼巴巴地等着他的回答。江逾白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详细地叙述她刚刚列出来的那些题目。
他像个话唠一样说了大概十分钟的英语。在此期间,林知夏完全没有打断他。她倾听他说出的每一个单词,目光一瞬不离地倾注在他身上。
当他停下来,她乐不可支地说:“哈哈哈哈哈哈哈,江逾白,你的话,我全部记住了。”
“我知道,”江逾白点头,“你不会忘记我。”
林知夏歪头:“当然不会。”
这一天,正是2008年8月29号,也是他们暂时分离的日子。明天一早,江逾白就要坐飞机去北京,而林知夏会留在省城。
挂钟显示当前时间为下午三点四十,他们还有二十分钟的共处时间。到了下午四点,江逾白家里的司机就要来接他了。
江逾白拿出一个木盒,递到林知夏的手中。他说:“十三岁生日快乐,林知夏。”
盒身刻着“鸿鹄之志”四个字。盖子被林知夏掀开,她见到了一支做工精致的步摇钗。这一支仿古设计的发钗在灯光照耀下突显了璀璨闪耀的美感。
林知夏顿时高兴得像个来自唐朝的少女:“哇,真没想到,你会送我这种东西。我很喜欢,谢谢你,江逾白。”
说完,她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个玻璃罐。她张开十指,握着罐身,轻轻把这个玻璃罐推到江逾白的面前:“这里面装了三百六十五只千纸鹤,全是我亲手叠出来的,每一只千纸鹤的纸上都写了一首诗。你每天拆一只千纸鹤,就相当于每天收到了一首属于你的诗。等你把所有千纸鹤拆完,我就会去北京念大学了。”
他和初三(十七)班的众多同学一样,日复一日地为中考而学习。
六月逐渐逼近,班上并没有分离的伤感,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升入省立一中的高中部,哪怕不在竞赛班,大家也能频繁见面。这种平静而妥帖的气氛,一直维持到了中考结束的那一天。
中考结束的当日,江逾白才对初三(十七)班的几个同学透露,下学期,他要去北京的国际高中。他将在北京度过整个高中时光,然后出国进修本科,再回到省城来工作。
江逾白的人生规划十分清晰。
段启言却傻了眼。他呆呆地站在考场之外,听完江逾白的话,简直不敢相信:“你要去北京了?”
六月中旬的风是闷热的,不仅带不来一丝凉爽,还强塞了几分热度。段启言的额头冒出汗意。他抹了一把额头,又问了一遍:“江逾白,你要去北京?”
江逾白和林知夏一前一后走向考场之外:“是的。”
段启言高喊道:“林知夏,你就这么让他走了?”
林知夏没作声。她在中考的考场上走神了,语文作文和历史试卷都写得心不在焉。至于江逾白……分别的日期越来越近,林知夏刻意避免自己去思考没有江逾白的日常生活。
她含糊其辞地回答段启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早晚会明白的,段启言。”
林知夏突如其来的稳重成熟,让段启言不由自主定格在了原地。
他们的考试地点是市中心的一所高中。那所高中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校门高大而破旧,门上的铁环锈迹斑斑。
林知夏伸出手,敲了敲门环。她像平常一样和众多同学们道别,还笑着说:“下学期见!”
轮到江逾白时,林知夏竟然说:“明天见。”
江逾白也回答:“明天见。”
林知夏和江逾白已经约好了,今年暑假的每个周六和周日,他们都要在省图书馆见面,共同度过高中开学前的最后一个悠长假期。
第54章 第二阶段的终篇
林知夏生平最喜欢的娱乐场所,就是图书馆。
她对每一个学科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曾经幻想自己可以住在图书馆,从清晨到黄昏,她与数不清的书籍相伴。
而江逾白在省城生活多年,从没去过省图书馆。
暑假的第一个周末,江逾白走向了这一片未知区域。他站在省图书馆大厦的正前方,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再抬头时,他听见林知夏的声音:“江江江江逾白,我来啦!”
他回应道:“早上好,林林林林知夏。”
省图书馆大厦高达六层,内部的藏书浩如烟海。林知夏清楚地记得每一类图书被安置在哪一层楼的哪个地方。她领着江逾白走上楼梯,穿梭在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之间,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中外历史区”。
江逾白随手拿了一本书,扉页上写着“唐代财政”。他对唐代的财政制度并不了解,这本书刚好触及他的知识盲区。
他对林知夏说:“我今天打算《唐代财政》。”
林知夏的视线扫过那一批排列整齐的书籍:“好的,我也想看一看隋唐时期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
所有书架都是冷轧钢板制成,摸上去冰冰凉凉的。林知夏左手搭住一层钢板,踮起脚尖,右手抓向书架最顶层的一本《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她的指尖碰到了书册的脊背,只差一点就能把整本书拽出来。
江逾白看她这么费劲,自然要来帮她的忙。他仗着自己的身高优势,手指越过她的手背,轻松取走那一本《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再递到她的眼前。
林知夏先说了一声:“谢谢。”接着,她又指挥他从高处拿了一本《唐代日常衣食住行》,还带着他走向附近的一间自习室——那是一个光线通透的小房间,室内只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刚好能供他们两个人一起伏案学习。
林知夏心旷神怡地进屋,关紧房门,再把两本书摆在桌上。她和江逾白面对面地落座,安安静静地打开他们挑选的书本。
清早的阳光转变为淡金色,悠然拂落在纸页间。林知夏和江逾白认真读书,谁都没有开口讲话。
江逾白从书中获悉了唐朝的课役制度。所谓“课役”,指的是赋税和徭役。他不知不觉将自己代入了贫苦老百姓的角色。看到书中描写的税额,江逾白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按照前文的说法,如果他是一个贫民,唐朝初期和中期他还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到了晚唐时期,他注定要在动荡的乱世中被剥削得一干二净,平常想吃饭,买不到盐;想做菜,买不到铁刀。
林知夏见他神情严肃,忍不住问他:“江逾白,你喜欢吃小饼干吗?”
林知夏从书包里拿出一只饭盒,盒子里装满了蜂蜜牛奶饼干。她掀开饭盒的盖子,很大方地和江逾白分享零食。
她说:“爸爸新买了一个烤箱,妈妈给我做了蜂蜜牛奶小饼干……这些都是今天早上新鲜出炉的,特别好吃。江逾白,你要不要尝一尝?”
林知夏盛情难却,江逾白没有推辞。他抓起一块饼干,咬了一口,缓慢而无声地咀嚼——在整个过程中,林知夏目不转睛地定定望着他,他都有点不好意思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了。
“味道怎么样?”林知夏直接问道。
江逾白喝了点水,润过嗓子,矜持地回答:“不错。”
林知夏一手撑住腮帮:“江逾白,你吃东西的样子很不一般。”
江逾白向后靠上座椅:“你说的不一般,指的是……”
“你和我认识的所有同学都不一样。”林知夏实话实说。
江逾白记起林知夏对他的评价。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是独一无二的江逾白。
林知夏很感谢江逾白,在她踌躇或退缩时,他给予她无尽的勇气和鼓励。反过来,江逾白也收到了林知夏各式各样的褒奖。只要林知夏在十七班和他做同桌,他基本上都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情。
小学阶段的江逾白,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败林知夏。后来,江逾白看清了现实。他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他绝不可能在学术上超过林知夏,哪怕他请来一百个家庭教师也不可能。他作为林知夏的朋友,发自内心地认可她的每一项成就。
他不由得说:“比起我,你更加与众不同。”
他低头看书,仍在描述:“林知夏船长的光芒,照亮了许多黑暗的星球。”
林知夏双眼一亮。她开开心心地念道:“江逾白。”
江逾白语声淡淡地说:“我在。”
林知夏又喊他:“江逾白?”
江逾白和她对视。她连续叫了三声:“江逾白江逾白江逾白。”好像他的名字是多么珍贵的馈赠,必须反复强调他的重要性。
江逾白制止道:“不用重复,我听见了。”
林知夏把她手中的书本立起来:“你不要嫌我聒噪。我现在多叫你几次,记住你的反应,等你去了北京,我会把这些记忆找出来……每天回想一遍,相当于我每天都见到你了。”
江逾白忽然有些后悔。他刚才的举止过于沉静内敛。他应该用灿烂的笑容回应林知夏,给她留下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印象。
于是,他说:“你再叫我一次。”
林知夏摇头:“不。”
江逾白被她拒绝,并不气馁。他主动念出她的小名:“夏夏。”
林知夏怔了几秒钟。
江逾白模仿她刚才的做派,持续不休地说:“夏夏,夏夏,夏夏。”
林知夏不知为何,心底蓦地紧张起来。为什么会紧张呢?她的心跳比平常稍快。她捡起一块蜂蜜牛奶小饼干,边吃边想,可能是因为她刚才了唐朝老百姓的饮食文化,内心产生了一种向往,向往唐代的种种美食,因而加速了她的心跳。
她点了一下头,很赞成自己的解释。
然后,她说:“你是除了我家人之外,第一个连续叫我小名的人。”
江逾白平静地接受了这份殊荣。
这时,林知夏站起身,还把椅子拖到了江逾白的附近。她和他并排坐着,就像在初三(十七)班做同桌一样。她的历史书紧紧挨着他的书册,他侧过脸就能瞥见那本书上的内容。
林知夏沉浸于。很快,她翻到了唐代妇女的钗环首饰,工匠们精湛高超的技艺让她赞不绝口。她的目光就像扫描仪,仔细扫过书上的插图,没漏掉一丝一毫的细节。
林知夏感叹道:“唐代的金步摇很精致,宫廷仕女的发型很别致。”又说:“初二那年我们演话剧,我也戴了簪子。但是,我的打扮不够复古,没有把清朝的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
江逾白记起初二上学期,他们全班齐心协力地排练了一出名为《变迁》的话剧。
剧中,林知夏饰演清朝末年的富家小姐,江逾白则是新式学堂里的男学生。他在戏里奉劝林知夏早点回家相夫教子,不要妄想在学堂里和男人一争高下。然后,按照剧本的设定,林知夏把她的文稿撒了一地,还把她的发钗拔下来,扔到了地上,最后呐喊一句: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江逾白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女儿身有鸿鹄志”这七个字,是林知夏临时改的,而“稳送鹏程万里游”则是宋代文人姚勉写下的诗句。
江逾白认为,林知夏的台词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林知夏的生日在九月二十四号。江逾白八月底就要去北京,他只能提前为她准备一份生日礼物。
*
整个暑假,江逾白和林知夏频繁地在省图书馆碰面。
起初,他们经常一些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书籍。后来,中考成绩放榜,林知夏不出意外地成了全市中考状元。江逾白恭喜她考了一个极高的分数,林知夏竟然云淡风轻地说,她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走神了,没有发挥到她的最佳状态。
从那天起,江逾白放弃了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休闲读物。
江逾白开始准备a-level和雅思。
“a-level”是英国的高考。江逾白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提前预习了高中数学的部分知识。而“雅思”,指的是“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具体分为四个科目:、听力、口语、写作。
江逾白想去剑桥大学读本科,理应考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
林知夏就在那一间自习室里,认认真真地和江逾白练起了英语口语。林知夏扮演雅思考试的口语考官,而江逾白则是她要面试的学生。
林知夏找出雅思考试的历年真题,抽选几道,再让江逾白去回答——很快,林知夏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妙处。
她要求江逾白用英语回答如下题目:“一、描述你最好的朋友。二、你在学校遇到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三、你收到过的来自朋友的最美好的一件礼物。四、你和你最好朋友一起吃饭的经历……”
江逾白用中文质问她:“你是不是在公权私用?”
林知夏眼神清澈:“我没有呀。我在陪你复习雅思考试。我是你的口语主考官,林小姐。请你叫我miss lin。”
江逾白拒不配合。
林知夏一丝不苟地说:“you should always follow the rulesielts test.”
林知夏提醒他遵守雅思考试的规矩。她还眼巴巴地等着他的回答。江逾白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详细地叙述她刚刚列出来的那些题目。
他像个话唠一样说了大概十分钟的英语。在此期间,林知夏完全没有打断他。她倾听他说出的每一个单词,目光一瞬不离地倾注在他身上。
当他停下来,她乐不可支地说:“哈哈哈哈哈哈哈,江逾白,你的话,我全部记住了。”
“我知道,”江逾白点头,“你不会忘记我。”
林知夏歪头:“当然不会。”
这一天,正是2008年8月29号,也是他们暂时分离的日子。明天一早,江逾白就要坐飞机去北京,而林知夏会留在省城。
挂钟显示当前时间为下午三点四十,他们还有二十分钟的共处时间。到了下午四点,江逾白家里的司机就要来接他了。
江逾白拿出一个木盒,递到林知夏的手中。他说:“十三岁生日快乐,林知夏。”
盒身刻着“鸿鹄之志”四个字。盖子被林知夏掀开,她见到了一支做工精致的步摇钗。这一支仿古设计的发钗在灯光照耀下突显了璀璨闪耀的美感。
林知夏顿时高兴得像个来自唐朝的少女:“哇,真没想到,你会送我这种东西。我很喜欢,谢谢你,江逾白。”
说完,她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个玻璃罐。她张开十指,握着罐身,轻轻把这个玻璃罐推到江逾白的面前:“这里面装了三百六十五只千纸鹤,全是我亲手叠出来的,每一只千纸鹤的纸上都写了一首诗。你每天拆一只千纸鹤,就相当于每天收到了一首属于你的诗。等你把所有千纸鹤拆完,我就会去北京念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