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20节
太子柱一张苍老的脸上,露出仿佛孩童被长辈批评时的委屈表情。
朱襄都忍不住心生同情了。
嬴小政看着祖父脸上的委屈神情,眼皮子抽了抽。
祖父的神情,好像是他在梦境中看到的一个叫扶苏的小崽子。
梦境中的自己老骂扶苏不争气,不像他。是不是很像曾大父骂大父不争气,不像曾大父?
嬴小政捏了捏自己肉乎乎的下巴。平庸的秦公子真的好难啊。
虽然大父和扶苏都算不上平庸,但谁让曾大父和自己都过分优秀呢?
嬴小政凑到朱襄耳边,悄声道:“舅父,以后我的长子给你教,千万别让他像大父。”
朱襄按了一下嬴小政,用眼神示意嬴小政闭嘴。
你大父还在餐桌上呢!
嬴小政用眼神回答,大父听力不好,听不到。
朱襄又按了一下嬴小政的脑袋。那也不行!不准说长辈坏话!
嬴小政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小围裙,乖乖等舅父舅母给自己剔鱼刺。
“真好吃,活过来了。”太子柱就着酸菜鱼的汤汁刨了一碗大米饭,“以前不爱吃稻米,朱襄,你家的稻米和我家的稻米没区别啊,怎么你家的稻米也比我家的稻米好吃?”
朱襄道:“蒸饭也需要一些技巧。我把蒸饭火候和器具的心得写下来,太子让膳夫研究一下,就能把米饭蒸得很好吃。”
太子柱抹了抹嘴:“那不如就在你家常住了,反正我现在对后院也有心无力了。”
见太子柱来蹭饭,荀子带着韩非在另外的地方吃,不想太拘束。太子柱与朱襄、蔺贽太熟悉,连这等隐私的话都说了出来。
朱襄眼皮子一跳。太子的身体已经严重到这地步了吗?
他在脑海里写食谱,琢磨着要替太子好好补补身体,并带着太子多走动。
政儿,你大父锻炼身体的计划,就交给你了!
太子柱到来的时候,棉花终于要收获了。
他戴着一顶大草帽,穿着一身短打,乐滋滋地和朱襄一同下地摘棉花。没摘几朵,他就累得大喘气,坐在田埂处狂灌水。
嬴小政拿着大蒲扇帮太子柱扇风。
“听朱襄说棉花棉花,没想到还真的是花啊。”太子柱放下喝水的竹筒,感慨道,“真漂亮。”
嬴小政点头。
太子柱道:“看着棉花的模样,我就知道,这一定能纺织成衣物。这看上去比麻直观多了。”
嬴小政继续点头。
白花花的棉絮就堆在枝头,就算不懂纺织的人看到,也知道这团棉絮可以塞进衣物里保暖。
“就是有点费地力。”太子柱道,“不仅要教导农人积肥,还需要兴修更多的水利。怪不得君父现在驳回了所有开战的上书。”
嬴小政问道:“秦国的将军们会不会不满?”
太子柱道:“可能会吧。不过他们不满也不敢做什么,武安君还在朱襄家中养身体了。对了,这几日怎么没看到武安君?”
比起秦王对朱襄家中的掌控,太子柱与朱襄熟悉之后,没有在朱襄家中派人探查消息。
嬴小政道:“白公回家一趟,说要把子嗣接到咸阳安家。不过白公回咸阳后不会住自己家,还是住我家。”
太子柱道:“和我一样,武安君也觉得在朱襄家,比在自己家更自在。”
就算是亲生子嗣,也不会对长辈好到朱襄这种程度。
不是他们不孝顺,只是他们不如朱襄有本事和贴心。
不说吃穿住行,就说聊天。他们与朱襄聊天时总有说不完的话,朱襄很擅长聆听也很擅长说话,什么话都能接上。其他人不行啊,才华差太多了。
“政儿,等棉布纺织出来,大父就和你一起穿着棉袄去宴请宾客。”太子柱笑眯眯道,“让他们羡慕我们的棉袄。”
嬴小政骄傲道:“全天下最新奇的吃食、用具、衣物都是来自我们秦王室。”
太子柱拍了拍嬴小政的小脑袋:“别人还想送奢侈的东西教坏你,他们不能想象你的生活。”
如果把稀有当奢侈,嬴小政的生活是独一无二的奢侈,连秦王都比不过。因为朱襄突发奇想弄出了新奇的东西,虽然会第一时间告诉秦王,但这第一时间之前,自家人已经享用过了。
嬴小政叹气道:“舅父说,那些向我送礼的人总认为我是从赵国乡下来的土包子。但邯郸也不算乡下啊。”
太子柱笑得差点呛到。
棉花采摘了大半,秦王带着一众朱襄不认识的大臣也来了。
哦,还有认识的。蒙武站在人堆里向朱襄挤眼睛。
朱襄眼角直跳。
蒙武怎么变活泼?听说蒙武前阵子与蔺贽一同处理了一些事,总不能是被蔺贽教坏了?
蔺贽果然害人不浅。
蒙武刚挤眉弄眼,就被一个老者踩了脚。
那位老者是蒙武的父亲蒙骜。蒙骜自齐入秦,奠定了秦国蒙家的兴盛。
他不住打量着在人群中最为显眼的朱襄。
没办法,朱襄的头发在太阳下会反光,看上去就像是自带一层光晕似的,让许多人屏住了呼吸,还以为看到了神仙。
但当蔺贽把一团泥糊在朱襄头上后,神仙光环散去。朱襄当着秦王的面与蔺贽打起了泥巴仗。
秦王乐呵呵地看着,居然不阻止。
秦国的卿大夫们在心底再次刷新了秦王对朱襄和蔺贽的宠爱上限。
朱襄公就罢了,他的能耐让君上再怎么宠爱都不为过。但蔺贽凭什么?他不是君上最厌恶的蔺相如的儿子吗?怎么也会被君上偏爱?
范雎瞥了一眼难以抑制嫉妒视线的同僚。
呵,你们不懂。
他现在心态已经很平和了。等廉颇和李牧入秦,他就正式向秦王告老辞官。
不过他不会回到封地,而会留在朱襄家中。
留在咸阳,不仅能让君上更加放心,也能展现出自己舍不得君上的态度,生活恐怕也比在封地中好多了。
范雎疑心病很重,他甚至连子孙都不信任,担心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子孙会不尽心奉养。
但朱襄一定会好好照顾他。
第64章 荀子木拐杖
种植棉花一事,许多秦国贵族并不太在意。
不就是多了一种平民穿的布料,大概也就是换个样式的麻衣,而且还需要更精心的照料。麻十分便宜,所以他们不看好棉。
不过听说棉比麻更保暖,或许镇守北部长城的将士会比较喜欢这种布料。何况发现了一种新的农作物,扩充了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总比没发现好。所以他们都认可这是一件可以得爵的大功劳。
秦王知道自己推行许多政策,卿大夫们心中不是很支持,只是碍于他的权威才照做。
秦王原本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有一日他听到朱襄闲聊的话,“看见原本不好看自己的人自打脸,真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也想要这样的愉快了。
他提前问了朱襄棉花成熟的模样,又观察了几日没成熟的棉花果,确认朱襄所说的都是实话后,就乐呵呵地把朝中卿大夫叫到了棉花田,打他们的脸。
“麻需要碾碎后纺织,蚕茧需要在滚烫的水中抽丝,棉花居然在成熟时就已经是一团可用的丝了吗?”掌管农事的卿大夫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手抚摸着棉桃。柔软的触感,让他立刻就能想象出用其纺织的布料有多么舒适。
和蔺贽打完,满脸泥土的朱襄解释道:“棉花也需要加工。”
他粗略地介绍了加工棉线、棉絮,以及旧棉花翻新等工序。
老秦王捋了捋胡须:“棉花还能翻新?这样一床棉被可以用很多年,庶民们冬季也有保暖的衣物。”
朱襄道:“旧棉翻新最好加入一些新棉花,才能维持良好的保暖效果。不过这样也比只能填充干草的被子强。”
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庶民冬季保暖就全靠收集的干草枯叶,就像是野兽一样。
他们将干草填充在被子里,如果就能保证一定的保暖效果。一旦天气潮湿,干草发霉,保暖效果降低,他们还会因为霉菌得病。
贵族冬季有兽皮和填充了兽毛的被子,还有北方游牧民族进贡的用兽毛纺织更温暖的布。
这时贵族和庶民的平均寿命差距几乎是一倍。每一个冬季,都是拉大他们平均寿命的时期。
朱襄还未投奔蔺相如的时候,也是被子里填充干草的平民。
他完全接受了后世记忆和人格之后,看着平民冬季的被子沉默许久。
在先秦时,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就已经运用了原产印度的粗绒棉,但那时棉布没有引起重视,除了原产地较为遥远,种植技术不好传来之外,粗绒棉纤维十分短,产量又极低,比起麻的种植成本要高许多。
到了南宋时,粗绒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品质和产量才逐步提升到可以让平民也普遍用上棉布的程度。
但粗绒棉的质量和产量的先天劣势在那里,再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
后世推广的棉花是原产于中美洲的细绒棉。原产印度的粗绒棉已经被淘汰。明中后期细绒棉引进之后,棉花种植才迅速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并催生出许多纺织工坊。
所以他及时去印度找到了粗绒棉,对如今的平民起不了太大作用。
朱襄那时想,难道要等秦始皇想要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时候,自己跟随船队冒险远航,看能不能走狗屎运到达美洲?
或许就是那时,他才按捺不住对蔺相如描述了想要更保暖的衣物的想法,才会让蔺公临走前将棉花种子赠送给他。
“沮丧什么,棉花丰收了还沮丧,我阿父在天有灵,定会抽打你。”蔺贽抹了一把脸上的泥,然后拍着朱襄的肩膀,用朱襄肩膀上的布擦手。
朱襄本来很感动蔺贽的安慰,然后迅速又想揍他了。
太子柱干咳一声,用眼神示意两个年轻人,这里还有外人在,赶紧去整理仪容。
朱襄将许明和相和留下,为秦王和卿大夫们解答棉花种植和加工的事,拉着蔺贽去洗澡换衣服。
老秦王兴致勃勃观看许明和相和现场加工了一批棉花。
虽然时间花的很长,这群贵族最尊贵的人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厌烦,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许多人还撸起袖子现场参与。
雪也第一次被秦王叫到众人面前,被秦王授予了推广和教导棉布纺织的重任。
贵女们也是需要学纺织和缝纫的。秦王听闻雪在纺线织布上是一把好手,墨家人在钻研适合棉花的纺织机时,雪也参与了进来。而且棉花肯定会留在朱襄家继续研究,雪作为长平君夫人,肯定是第一个学会如何利用棉花的人呢。
秦王说,等研究出来如何运用棉花纺织,他就会让宫中妇人与卿大夫的女眷们一起学习,然后由各家贵族女眷将新的纺线织布技艺传给其他人。
朱襄都忍不住心生同情了。
嬴小政看着祖父脸上的委屈神情,眼皮子抽了抽。
祖父的神情,好像是他在梦境中看到的一个叫扶苏的小崽子。
梦境中的自己老骂扶苏不争气,不像他。是不是很像曾大父骂大父不争气,不像曾大父?
嬴小政捏了捏自己肉乎乎的下巴。平庸的秦公子真的好难啊。
虽然大父和扶苏都算不上平庸,但谁让曾大父和自己都过分优秀呢?
嬴小政凑到朱襄耳边,悄声道:“舅父,以后我的长子给你教,千万别让他像大父。”
朱襄按了一下嬴小政,用眼神示意嬴小政闭嘴。
你大父还在餐桌上呢!
嬴小政用眼神回答,大父听力不好,听不到。
朱襄又按了一下嬴小政的脑袋。那也不行!不准说长辈坏话!
嬴小政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小围裙,乖乖等舅父舅母给自己剔鱼刺。
“真好吃,活过来了。”太子柱就着酸菜鱼的汤汁刨了一碗大米饭,“以前不爱吃稻米,朱襄,你家的稻米和我家的稻米没区别啊,怎么你家的稻米也比我家的稻米好吃?”
朱襄道:“蒸饭也需要一些技巧。我把蒸饭火候和器具的心得写下来,太子让膳夫研究一下,就能把米饭蒸得很好吃。”
太子柱抹了抹嘴:“那不如就在你家常住了,反正我现在对后院也有心无力了。”
见太子柱来蹭饭,荀子带着韩非在另外的地方吃,不想太拘束。太子柱与朱襄、蔺贽太熟悉,连这等隐私的话都说了出来。
朱襄眼皮子一跳。太子的身体已经严重到这地步了吗?
他在脑海里写食谱,琢磨着要替太子好好补补身体,并带着太子多走动。
政儿,你大父锻炼身体的计划,就交给你了!
太子柱到来的时候,棉花终于要收获了。
他戴着一顶大草帽,穿着一身短打,乐滋滋地和朱襄一同下地摘棉花。没摘几朵,他就累得大喘气,坐在田埂处狂灌水。
嬴小政拿着大蒲扇帮太子柱扇风。
“听朱襄说棉花棉花,没想到还真的是花啊。”太子柱放下喝水的竹筒,感慨道,“真漂亮。”
嬴小政点头。
太子柱道:“看着棉花的模样,我就知道,这一定能纺织成衣物。这看上去比麻直观多了。”
嬴小政继续点头。
白花花的棉絮就堆在枝头,就算不懂纺织的人看到,也知道这团棉絮可以塞进衣物里保暖。
“就是有点费地力。”太子柱道,“不仅要教导农人积肥,还需要兴修更多的水利。怪不得君父现在驳回了所有开战的上书。”
嬴小政问道:“秦国的将军们会不会不满?”
太子柱道:“可能会吧。不过他们不满也不敢做什么,武安君还在朱襄家中养身体了。对了,这几日怎么没看到武安君?”
比起秦王对朱襄家中的掌控,太子柱与朱襄熟悉之后,没有在朱襄家中派人探查消息。
嬴小政道:“白公回家一趟,说要把子嗣接到咸阳安家。不过白公回咸阳后不会住自己家,还是住我家。”
太子柱道:“和我一样,武安君也觉得在朱襄家,比在自己家更自在。”
就算是亲生子嗣,也不会对长辈好到朱襄这种程度。
不是他们不孝顺,只是他们不如朱襄有本事和贴心。
不说吃穿住行,就说聊天。他们与朱襄聊天时总有说不完的话,朱襄很擅长聆听也很擅长说话,什么话都能接上。其他人不行啊,才华差太多了。
“政儿,等棉布纺织出来,大父就和你一起穿着棉袄去宴请宾客。”太子柱笑眯眯道,“让他们羡慕我们的棉袄。”
嬴小政骄傲道:“全天下最新奇的吃食、用具、衣物都是来自我们秦王室。”
太子柱拍了拍嬴小政的小脑袋:“别人还想送奢侈的东西教坏你,他们不能想象你的生活。”
如果把稀有当奢侈,嬴小政的生活是独一无二的奢侈,连秦王都比不过。因为朱襄突发奇想弄出了新奇的东西,虽然会第一时间告诉秦王,但这第一时间之前,自家人已经享用过了。
嬴小政叹气道:“舅父说,那些向我送礼的人总认为我是从赵国乡下来的土包子。但邯郸也不算乡下啊。”
太子柱笑得差点呛到。
棉花采摘了大半,秦王带着一众朱襄不认识的大臣也来了。
哦,还有认识的。蒙武站在人堆里向朱襄挤眼睛。
朱襄眼角直跳。
蒙武怎么变活泼?听说蒙武前阵子与蔺贽一同处理了一些事,总不能是被蔺贽教坏了?
蔺贽果然害人不浅。
蒙武刚挤眉弄眼,就被一个老者踩了脚。
那位老者是蒙武的父亲蒙骜。蒙骜自齐入秦,奠定了秦国蒙家的兴盛。
他不住打量着在人群中最为显眼的朱襄。
没办法,朱襄的头发在太阳下会反光,看上去就像是自带一层光晕似的,让许多人屏住了呼吸,还以为看到了神仙。
但当蔺贽把一团泥糊在朱襄头上后,神仙光环散去。朱襄当着秦王的面与蔺贽打起了泥巴仗。
秦王乐呵呵地看着,居然不阻止。
秦国的卿大夫们在心底再次刷新了秦王对朱襄和蔺贽的宠爱上限。
朱襄公就罢了,他的能耐让君上再怎么宠爱都不为过。但蔺贽凭什么?他不是君上最厌恶的蔺相如的儿子吗?怎么也会被君上偏爱?
范雎瞥了一眼难以抑制嫉妒视线的同僚。
呵,你们不懂。
他现在心态已经很平和了。等廉颇和李牧入秦,他就正式向秦王告老辞官。
不过他不会回到封地,而会留在朱襄家中。
留在咸阳,不仅能让君上更加放心,也能展现出自己舍不得君上的态度,生活恐怕也比在封地中好多了。
范雎疑心病很重,他甚至连子孙都不信任,担心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子孙会不尽心奉养。
但朱襄一定会好好照顾他。
第64章 荀子木拐杖
种植棉花一事,许多秦国贵族并不太在意。
不就是多了一种平民穿的布料,大概也就是换个样式的麻衣,而且还需要更精心的照料。麻十分便宜,所以他们不看好棉。
不过听说棉比麻更保暖,或许镇守北部长城的将士会比较喜欢这种布料。何况发现了一种新的农作物,扩充了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总比没发现好。所以他们都认可这是一件可以得爵的大功劳。
秦王知道自己推行许多政策,卿大夫们心中不是很支持,只是碍于他的权威才照做。
秦王原本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有一日他听到朱襄闲聊的话,“看见原本不好看自己的人自打脸,真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也想要这样的愉快了。
他提前问了朱襄棉花成熟的模样,又观察了几日没成熟的棉花果,确认朱襄所说的都是实话后,就乐呵呵地把朝中卿大夫叫到了棉花田,打他们的脸。
“麻需要碾碎后纺织,蚕茧需要在滚烫的水中抽丝,棉花居然在成熟时就已经是一团可用的丝了吗?”掌管农事的卿大夫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手抚摸着棉桃。柔软的触感,让他立刻就能想象出用其纺织的布料有多么舒适。
和蔺贽打完,满脸泥土的朱襄解释道:“棉花也需要加工。”
他粗略地介绍了加工棉线、棉絮,以及旧棉花翻新等工序。
老秦王捋了捋胡须:“棉花还能翻新?这样一床棉被可以用很多年,庶民们冬季也有保暖的衣物。”
朱襄道:“旧棉翻新最好加入一些新棉花,才能维持良好的保暖效果。不过这样也比只能填充干草的被子强。”
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庶民冬季保暖就全靠收集的干草枯叶,就像是野兽一样。
他们将干草填充在被子里,如果就能保证一定的保暖效果。一旦天气潮湿,干草发霉,保暖效果降低,他们还会因为霉菌得病。
贵族冬季有兽皮和填充了兽毛的被子,还有北方游牧民族进贡的用兽毛纺织更温暖的布。
这时贵族和庶民的平均寿命差距几乎是一倍。每一个冬季,都是拉大他们平均寿命的时期。
朱襄还未投奔蔺相如的时候,也是被子里填充干草的平民。
他完全接受了后世记忆和人格之后,看着平民冬季的被子沉默许久。
在先秦时,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就已经运用了原产印度的粗绒棉,但那时棉布没有引起重视,除了原产地较为遥远,种植技术不好传来之外,粗绒棉纤维十分短,产量又极低,比起麻的种植成本要高许多。
到了南宋时,粗绒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品质和产量才逐步提升到可以让平民也普遍用上棉布的程度。
但粗绒棉的质量和产量的先天劣势在那里,再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
后世推广的棉花是原产于中美洲的细绒棉。原产印度的粗绒棉已经被淘汰。明中后期细绒棉引进之后,棉花种植才迅速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并催生出许多纺织工坊。
所以他及时去印度找到了粗绒棉,对如今的平民起不了太大作用。
朱襄那时想,难道要等秦始皇想要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时候,自己跟随船队冒险远航,看能不能走狗屎运到达美洲?
或许就是那时,他才按捺不住对蔺相如描述了想要更保暖的衣物的想法,才会让蔺公临走前将棉花种子赠送给他。
“沮丧什么,棉花丰收了还沮丧,我阿父在天有灵,定会抽打你。”蔺贽抹了一把脸上的泥,然后拍着朱襄的肩膀,用朱襄肩膀上的布擦手。
朱襄本来很感动蔺贽的安慰,然后迅速又想揍他了。
太子柱干咳一声,用眼神示意两个年轻人,这里还有外人在,赶紧去整理仪容。
朱襄将许明和相和留下,为秦王和卿大夫们解答棉花种植和加工的事,拉着蔺贽去洗澡换衣服。
老秦王兴致勃勃观看许明和相和现场加工了一批棉花。
虽然时间花的很长,这群贵族最尊贵的人并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厌烦,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许多人还撸起袖子现场参与。
雪也第一次被秦王叫到众人面前,被秦王授予了推广和教导棉布纺织的重任。
贵女们也是需要学纺织和缝纫的。秦王听闻雪在纺线织布上是一把好手,墨家人在钻研适合棉花的纺织机时,雪也参与了进来。而且棉花肯定会留在朱襄家继续研究,雪作为长平君夫人,肯定是第一个学会如何利用棉花的人呢。
秦王说,等研究出来如何运用棉花纺织,他就会让宫中妇人与卿大夫的女眷们一起学习,然后由各家贵族女眷将新的纺线织布技艺传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