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改变命运
  即使是这样宅猪也并没有抱怨什么,没有拖章,准时更新。唯一让他遗憾的是没有书友送生日祝福,印象中从那以后宅猪就很少求月票了。
  其实相对于很多书友认为的奇峰迭出,我更欣赏宅猪的稳扎稳打,宅猪的书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能在稳步推进中求新求变,宅猪的大纲想必非常详实,下了一番苦功。
  现在的宅猪已经成功了,《牧神记》的至尊盟主级读者超过三百个,位置稳定在畅销书榜前十,方天行作为同行,也很为宅猪高兴。
  一个坚持写作十年的网络作者,最少经历了五六年的默默无闻,终于才后来居上的作者。其人性格中肯定是有让人钦佩的闪光点。从帝尊开始追他的书,每一本都进步明显,而且更新稳定。”横轻语感慨的说道。
  方天行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横轻语点点头,他也是把那些神级作者当作偶像,一直以他们的经历来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方天行回到宿舍码字,作者之路注定漫长而艰难。
  从前的网络文学饱受非议,当时的网络文学刚刚出现,网络文学从一开始的网民自发创作,向普通人敞开大门,曾经是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最大优势。
  那时的网络作者很多是年龄偏小甚至很小的孩子,因为一些幼稚的情节偏多,导致大部分人认为网络文学没有内涵、幼稚、但这正是网络文学具有大众化的典型特征。
  早期网络文学网站是鼓励网民自发写作、自发贡献内容并带来流量。可后来有了章节订阅的付费模式,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户付费的形式一直是网络文学的主要盈利模式。
  而由网站根据盈利能力推荐作品,拥有大批付费读者的热门作品得到大力推广。擅长以爽点提高粉丝黏性的作者获得更多展示渠道和转化机会,相对小众类型的网络小说则因得不到相应回报而被迫转型。那时的网络文学悲哀的地方在于,它完完全全是商业的附庸。
  网络小说优势类型资源垄断,冷门类型渠道匮乏,网络文学站点中新人难以获取关注等原因,都使得网络文学渐渐不再是向热爱他的人们开放的伊甸园。
  网络文学曾因对潮流话题的即时反映,与青年生活的深度融合,对原有文学出版机制的创新而具有积极进步的正能量。
  同时也因为一味迎合类型读者趣味,导致作品雷同,套路化现象日渐突出。
  无数网络作者在有限的类型模式中深耕细作,力图让粉丝满意。但大众审美惯性和商业文学的模式化使类型文创新能力有限,以至于老读者都能轻易看出其中套路。这不能怪作者偷懒,只能说是在固定类型的限制之下渐趋技穷。
  无数的网络作者意识到了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追求花样翻新,一些新流派也常在惯性阅读中让人眼前一亮。网络作者开始不断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壮大自身。
  新建立起的三大网文学院,使得那些想要学习网络文学的作者从其中汲取最初的积累,培养出无数的优秀网络作者。
  而大宇宙时代的到来,更是使得网络文学如同烈火烹油,踏入新的巅峰。
  方天行知道网络作者之路既阻且艰,若是没有足够的读者支持是走不下去的。相比较于那些动辙毁天灭地的内容,方天行更愿意去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就在大家身边的普通人。
  他们的生活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的真实有力,但是描写普通人反而需要更强的笔力。描写那些毁天灭地的角色,即便是有些夸张,读者也能接受。
  可对于描写现实中普通人的角色,若是有一些错漏便显得不真实,脱离原本的形象,反而会影响代入感。
  除了物质的和社会的细节之外,我们还要创造情感的真实可信。网络作者的情怀必须在可信的人物行为中结出硕果。除了行为的可信性之外,故事本身也具有说服力。从事件到事件,原因和结果必须令人信服,符合逻辑。
  故事设计的艺术在于,将自身的感悟自然的融入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原型特性的东西。如果一个网络作者的学科知识已经教会他,什么该强调和扩展思维,淡化和忽略套路,那么他就能在成千上万老调重弹的网络作者中脱颖而出。
  方天行知道想完成这些绝不容易,要多多的去贴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创作出真实有力的作品。
  而这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变得更好,完成自己的理想。
  第二天早晨方天行悠悠醒转,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学,方天行独自走上街。此刻的街上人还不多,仅有几家早点铺子开门,方天行走进一家包子店,“老板,给我来一笼包子。”方天行随口对包子店的老邓说道。
  “好嘞,你先等一会,在这吃还是带走?”带着笑容的老邓对方天行说道。
  “在这吃吧,这里也挺热闹的。”方天行淡然的说道。
  走到里面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方天行看到旁边的一个桌子上坐着一个中年人,他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面前放着一碗豆浆,她端起碗想要喝,却发现太烫了,小女孩刚咽下去一小口,便忙不迭的吐出来。
  她旁边的中年男人似乎是她的家长,可是对于小女孩并不在意,他似乎很害怕小女孩离开,拽住她不让她离开了,小女孩生气的说道:“你是坏蛋,你骗我,快点放开我,我要回家。”
  中年人听到这话先是一慌,他连忙捂住小女孩的嘴,他叫黄海生,就是个人贩子。他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曾进城打了两年的工。因为嫌工作不够挣钱,又累,便很快辞掉了,之后便干起了拐卖人口的事情。
  黄海生和另一个老乡一起做这样的事情,他专门在大街上拐卖一些小女孩,将人骗走后,便将其带到山村里内,卖给那里一些找不到妻子的残疾人士当老婆。
  黄海生警惕的看了方天行一眼,连忙带着小女孩离开了,方天行连忙悄悄跟上他们。
  这时那包子店的老邓叫住方天行,他将包子放在他手上,担心的对方天行说道:“你小心点,这些人贩子都有人撑腰,尽量不要硬碰硬。”说完他把包子递给方天行。
  从包子店的老邓手里接过包子,向他道了一声谢,方天行紧紧地跟上黄海生和小女孩,黄海生似乎心里有些慌,时不时小心的看着身后。这反而让方天行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中年人很有可能就是人贩子。
  黄海生搭上大巴车,才稍稍心安,在他看来只要上车去往目的地就安全了。要是到了那里,再想抢回孩子,便要与整个村子的人斗争,想要从他们手上抢人,简直难如登天。
  绕着山路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偏僻的山村,黄海生跑进村子,很快有人把它接进去。
  对于拐卖什么的,方天行也是很无奈,这些人贩子四处活动,一个好好的家庭,由于他们的贪婪,让这个家庭的亲人永远分开,几乎一辈子都不能再见面,虽然政府也是在努力打击,但是这些人贩子有他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