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97节
但他们太清楚大明的家底,岂敢保证他们有心办事,后面都能配合?
况且,青.楼之地,秦淮河上,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那远非一个西安可比。谁要是揽下此事,得做好准备。
“臣敢。”可是,杨士奇游历四方,既长了见识的同时,也见到了大明的第三代是什么样子。
大明是真正的有心人,有心于救那些苦命的女子脱离苦海。
纵知晓此事千难万难,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迟疑,反而更坚定。
既为人臣,本就为君为民,若能救人于苦海,试问他何以不为?
杨士奇知道,不管是太子或是朱雄英都喜欢干实事的人,因而他们若想平步青云,须得有不怕事的决心。
恰好,杨士奇并不怕事,尤其不怕在做可以解救万民的事时遇上何种困难。
“好!”朱元璋赞许一声,很是满意。“年轻人就该是这个样子,行事知难却不退,敢于担事。好!”
朱元璋赞许着好,也不能只一味的赞许好而已。
“从现在开始,各部衙门还有应天的军队都配合他的行事。”朱元璋下令,这刚好也是杨士奇所追求的。
“另外要多少钱你跟朕提,朕一定会满足你。”朱元璋没有忘记刚刚说好的人和财都得配合上。
既然答应了,朱元璋还得让人办事,那就得该配合的配合上。
“必不负陛下所望。”杨士奇立刻拜谢朱元璋。
“让这些老臣看看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朱元璋扫过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并不掩饰自己对他们这些老臣的不满。
的确,这些老臣们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够久,久得几乎已经忘记他们为何读书,为何为官。
朱元璋是高兴了,可是不高兴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朱元璋更是称赞杨士奇初生牛犊不畏虎。
但是,杨士奇可也不是背后没人。
一番交锋在所难免,而这一切何尝不是对杨士奇的考验。
“那个叫陈亘的女子倒是有几份本事。”私底下,朱元璋和太子、朱雄英评价起陈亘来。
陈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西安的情况变成现在朱元璋满意的样子,更是让朱雄英当成例子,向朱元璋进言。可以看出朱雄英对陈亘评价不低。
“是。”朱雄英这么回了一声。
朱元璋回头瞄了朱雄英一眼,“出去一趟的确沉稳了很多,可这话越来越少,不是什么好事。”
显然朱元璋还是喜欢朱雄英和朱至年纪小的时候,在他耳边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
“这是好事。言多必有失,他已经长大了,又是大明的太孙,更应该谨言慎行。”太子倒是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儿子这么变化挺好的,沉稳干练,少说话多做事。
朱元璋拧起了眉头,不太乐意儿子跟他唱反调,他夸孙子挺好的干啥?
太子冲朱元璋笑了笑,没觉得自己说错什么。
朱雄英不吱声,毕竟破嗓子一样的声音,实在难听。
“你娘选了几个不错的姑娘,让你挑一挑,你可挑好了?”不是朱元璋想多管孙子的闲事,但太孙是朱元璋册封的,这太孙妃将来也是要母仪天下的,人要有什么问题,耽误的可是大明。
且朱至的婚事早就定下了,朱雄英要选个什么样的太孙妃,要不是因为他出门几年,早就该定下了。
“奶奶和娘做主就是。孙儿没有异议。”朱雄英这么多年下来也终于是过了那道坎,不再认为非得要找个自己多喜欢的女子。太子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当初你娘早就想给你选了,还是你不乐意。我还以为你心里有喜欢的姑娘了呢。”不怪朱元璋有此想法,谁让从小到大没对一件事抗拒过的朱雄英,听说常氏动了心思要给他选未来的媳妇,当即拉上朱至,表示这件事应该要往后放一放,莫着急。
当然,这件事还是朱雄英寻上太子的,太子也没有要瞒着朱元璋的意思,毕竟这点事他们家还不至于容不得。
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元璋其实也觉得会不会是朱雄英心里有了哪家的姑娘呢?
为这件事,朱元璋也曾偷偷的问过朱至,可朱至坚定的告诉朱元璋,绝没有这回事。
在朱至看来,朱雄英纯属是尚且没有做好自己即将长大成人,担起一家重担,成为别人依靠的准备。
这点心理很正常的,不至于成了朱雄英有喜欢的人的代表。
“爷爷,没有的事。”朱雄英赶紧解释,并不希望引起朱元璋的误会。只是朱雄英垂下眼眸,并不再与朱元璋对视。
“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要趁早定下亲事。既然他没有意见,你们夫妻两个赶紧安排了。”朱元璋显然也希望赶紧把朱雄英的事情安排妥当。成家立业,就能让朱雄英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
“是。”太子已然得到了朱雄英的回答,既然朱雄英没有意见,亲事还是要尽早定下的。
“你们看,杨士奇能不能把事情办好?”朱元璋聊起了朱雄英的婚事,也没有忘记国家大事,尤其是刚刚交代杨士奇办的事。
太子中肯的道:“西安能够办好,并不代表应天也能处理妥当。儿臣希望父皇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自古而成的事,自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况且这涉及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有律法。”
明显太子并不认为,杨士奇出面就算真能让应天再没有青.楼花船,也并不代表青.楼之地可以完全废除。
“那就一样样的解决。”朱元璋最不缺的就是办事的决心。真要是打定主意非办成一件事不可,朱元璋就会一步一步安排。
“儿臣只是担心后续会有别的影响。”朱元璋想要解救天下苦命的女子,本意是好的,并不代表事情会按照朱元璋所想的发展下去。
西安不比应天。应天是大明的国都,更值得一说的是,当初陈亘之所以能够和西安的官员达成一致,何尝不是因为原本西安的官员几乎已经被朱雄英连根拔起。
没有经营到位的官员,到了新的地方,怎么着也得按耐住等待时机,而他们等待的空隙,刚好是陈亘趁机扎稳脚步的机会。
现在应天集聚天下人,尤其这秦淮河也算是扬名久矣。
杨士奇纵然不怕事,不代表他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各方势力。
“不管有什么样的影响,还能难得到我们父子吗?”朱元璋却无所顾忌。
一个个若是安分守己的配合也就算了,倘若他们敢暗地里使出什么手段为难人,那就莫怪朱元璋对他们手下无情。
得,太子不得不说,朱元璋这股狠劲恰好就是朝中这些大臣们所恐惧的。
朱元璋硬生生把事情拖了几年,就为了等着能有一个例子亮出来,证明事情的可行性。
西安的成功让朱元璋看到了希望,自然也要在应天推行。
“还有一件事,至儿之前从各地教坊司征召那么多的舞伎,她是要干什么?”朱元璋之前没抓着机会问问,如今总算是等到孙子孙女回来了,不问清楚朱元璋可放不下心来。
“跳舞。”朱雄英如实回答,朱元璋更是拧紧了眉头,“跳什么舞?要那么多人?有几百来着?”
不怪朱元璋揪着这件事不放,谁让朱至每到一个地方就往教坊司挑人。粗略算了下来已经有好几百了。
“将近500人吧。”朱雄英的眼神有些飘,这个数目秦王之前就没少在朱雄英的耳边嘀咕,提醒朱雄英应该要劝着朱至点。要这么多的舞伎,朱至是真不怕被人参吗?
果不其然,就算是朱元璋也倒抽了一口冷气,不可置信的瞅着朱雄英。
“教坊司的人不是挺乐意吗?毕竟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白养着这些人,支出还是挺大的。好不容易有人能把她们带走,我听二叔说,当地的官府还挺高兴的。”朱雄英倒也不是要让朱元璋不痛快,而是提醒朱元璋,这些人本来就是朝廷白养着的,自打朱至把人要过来之后,这份支出可就全让朱至自己出了。
朱元璋!!!
“至儿说,人不能白养着,总得让她们挣钱,否则还让她们进教坊司干什么?”朱雄英还是得帮朱至说话,可却让朱元璋横眉竖目的怼道:“我不许教坊司他们乱动歪心思,现在倒是你们兄妹动起歪心思来了?”
“爷爷,至儿只是想要物尽所用。至于是不是歪心思,爷爷很快就会知道。”朱雄英努力的安抚朱元璋,朱元璋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明摆着不相信。
“北元的人已经进京,他们冲的谁来,不用我提醒你们。”朱元璋别管对朱至的作为有多少不满,坚定相信朱至不会乱来的皇帝只好转移话题。但这件事何尝不是大明现在需要应对的事?
“北元之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战。”朱雄英冒出这句话,让朱元璋和太子都微微一愣。
太子立刻问:“至儿又跟你说了什么?”
朱至和朱雄英出去都几年了,这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和太子在信上也就说着重要的事,哪有朱至和朱雄英在一块说话方便。
对于北元,最关心也最关注的人一定是朱至。
朱雄英说出口的话,一听就像是朱至会说的。
“仗打得多了,对我们大明而言也不是好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可以让北元相争,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朱雄英也算是有目标的人,大明朝久经战事,天灾人祸不断,对天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定,休养。
朱至说了一些方案,朱雄英听进去了,也在努力的想要推行。
“我也不问你,你们两个在打什么哑谜。总而言之,好好的应对这些使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吧。你已经是我们大明的太孙,你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大明。正好也让他们看看,我大明后继有人。”朱元璋得了好儿子好孙子,理所当然的想要炫耀,好让天下人都看看,尤其得让他的敌人看清楚了。
“是。那我把至儿带上?”朱雄英回来了也并不认为需要歇着。关乎北元的事更应该把朱至带上。
朱元璋微拧了眉头,却还是点头道:“带上吧,她也坐不住。”
语气中透露的无奈,叫朱雄英听在耳中,微微一笑。
“汤家那小子是不是进宫了?”朱元璋末了又想起这么一件事,朱雄英错愕的抬头,呆呆的问:“进宫了吗?”
“怎么?”太子发觉朱雄英的反应不对劲,立刻追问。
朱雄英倒也落落大方的承认,“我觉得至儿有些委屈了。”
此话叫朱元璋马上附和道:“听听,你都听听,跟我想一块了。”
太子只觉得头疼无比,一个亲爹好不容易才拍老实,没想到关键时候儿子还扯后腿。
“这桩婚事已经定下,既然至儿回来了,差不多也该商量成婚的日子。”没有办法,太子只好继续出言警告,让儿子和老子都给他老老实实的,谁也不许胡说八道。
朱元璋不情不愿的撇撇嘴,太子指着朱雄英道:“不许在至儿面前胡说八道。”
指桑骂槐什么的,当朱元璋听不出来吗?
“爹,我不胡说,我就说实话。”朱雄英不打算反省自己,反而相当实在的回了一句,朱元璋听着忍俊不禁。
对呀,实话还不许人说了,太子也太专横霸道了一些。
“你要是真闲得慌,赶紧让你娘把你的婚事定下。”太子还能管不住儿子吗?朱雄英自己的婚事还没定好呢,莫要以为太子不知道朱雄英心里想着什么。
“不是已经说了让你们夫妻两个定下,还让孩子想什么?你们要是不乐意选,那就让他自己去选。”朱元璋赶紧接过话,怎么着也得把朱雄英拉到他的阵营,以后面对汤显的时候,他们爷孙一起上。
太子面对前后夹击,一个接一个的扯后腿,那叫一个无奈。
“总而言之,你们要怎么定雄英的婚事都行,至儿的婚事不许再讨论。显儿进宫,莫要落了至儿的面子,也丢了我们朱家的脸。”太子也是莫可奈何,提醒这爷孙二人莫要忘记这门亲事已经由朱元璋亲自下诏,板上钉钉,如今等的就是选个黄道吉日让朱至和汤显完婚。
信国公这些年镇守在北京,事情办的怎么样?难不成朱元璋心里没数?
所谓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念着信国公为朝廷殚精竭虑,他们也不该再对汤显挑三拣四。
朱至都已经被太子亮出来了,朱元璋和朱雄英当然不能忘记汤显是朱至选定的人,真要是再挑三拣四,第一个不高兴的人该是朱至。
“爷爷和爹要是再没有别的事,我出去看看。”朱雄英未必没有听进去,但是汤显进宫,好像他这个当哥的也该去见见。
朱元璋耳朵动不动,其实也想跟着去看看,不过看了一旁的太子。这绝不可能。
“三年不见了,我也想知道汤家老三长成什么样了。”面对太子一扫过来警告的眼神,朱雄英理由充足。
太子也明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还能觉得汤显和朱雄英能一辈子不碰面吗?
面对不吱声的太子,朱元璋立刻明白了,太子答应了。
“快去快去。”朱元璋挥挥手,同时和朱雄英一通挤眉弄眼,无声的提醒,朱雄英要是能挑刺,就多挑着点。
太子看在眼里,干咳了一声。
况且,青.楼之地,秦淮河上,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那远非一个西安可比。谁要是揽下此事,得做好准备。
“臣敢。”可是,杨士奇游历四方,既长了见识的同时,也见到了大明的第三代是什么样子。
大明是真正的有心人,有心于救那些苦命的女子脱离苦海。
纵知晓此事千难万难,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迟疑,反而更坚定。
既为人臣,本就为君为民,若能救人于苦海,试问他何以不为?
杨士奇知道,不管是太子或是朱雄英都喜欢干实事的人,因而他们若想平步青云,须得有不怕事的决心。
恰好,杨士奇并不怕事,尤其不怕在做可以解救万民的事时遇上何种困难。
“好!”朱元璋赞许一声,很是满意。“年轻人就该是这个样子,行事知难却不退,敢于担事。好!”
朱元璋赞许着好,也不能只一味的赞许好而已。
“从现在开始,各部衙门还有应天的军队都配合他的行事。”朱元璋下令,这刚好也是杨士奇所追求的。
“另外要多少钱你跟朕提,朕一定会满足你。”朱元璋没有忘记刚刚说好的人和财都得配合上。
既然答应了,朱元璋还得让人办事,那就得该配合的配合上。
“必不负陛下所望。”杨士奇立刻拜谢朱元璋。
“让这些老臣看看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朱元璋扫过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并不掩饰自己对他们这些老臣的不满。
的确,这些老臣们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够久,久得几乎已经忘记他们为何读书,为何为官。
朱元璋是高兴了,可是不高兴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朱元璋更是称赞杨士奇初生牛犊不畏虎。
但是,杨士奇可也不是背后没人。
一番交锋在所难免,而这一切何尝不是对杨士奇的考验。
“那个叫陈亘的女子倒是有几份本事。”私底下,朱元璋和太子、朱雄英评价起陈亘来。
陈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西安的情况变成现在朱元璋满意的样子,更是让朱雄英当成例子,向朱元璋进言。可以看出朱雄英对陈亘评价不低。
“是。”朱雄英这么回了一声。
朱元璋回头瞄了朱雄英一眼,“出去一趟的确沉稳了很多,可这话越来越少,不是什么好事。”
显然朱元璋还是喜欢朱雄英和朱至年纪小的时候,在他耳边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
“这是好事。言多必有失,他已经长大了,又是大明的太孙,更应该谨言慎行。”太子倒是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儿子这么变化挺好的,沉稳干练,少说话多做事。
朱元璋拧起了眉头,不太乐意儿子跟他唱反调,他夸孙子挺好的干啥?
太子冲朱元璋笑了笑,没觉得自己说错什么。
朱雄英不吱声,毕竟破嗓子一样的声音,实在难听。
“你娘选了几个不错的姑娘,让你挑一挑,你可挑好了?”不是朱元璋想多管孙子的闲事,但太孙是朱元璋册封的,这太孙妃将来也是要母仪天下的,人要有什么问题,耽误的可是大明。
且朱至的婚事早就定下了,朱雄英要选个什么样的太孙妃,要不是因为他出门几年,早就该定下了。
“奶奶和娘做主就是。孙儿没有异议。”朱雄英这么多年下来也终于是过了那道坎,不再认为非得要找个自己多喜欢的女子。太子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当初你娘早就想给你选了,还是你不乐意。我还以为你心里有喜欢的姑娘了呢。”不怪朱元璋有此想法,谁让从小到大没对一件事抗拒过的朱雄英,听说常氏动了心思要给他选未来的媳妇,当即拉上朱至,表示这件事应该要往后放一放,莫着急。
当然,这件事还是朱雄英寻上太子的,太子也没有要瞒着朱元璋的意思,毕竟这点事他们家还不至于容不得。
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元璋其实也觉得会不会是朱雄英心里有了哪家的姑娘呢?
为这件事,朱元璋也曾偷偷的问过朱至,可朱至坚定的告诉朱元璋,绝没有这回事。
在朱至看来,朱雄英纯属是尚且没有做好自己即将长大成人,担起一家重担,成为别人依靠的准备。
这点心理很正常的,不至于成了朱雄英有喜欢的人的代表。
“爷爷,没有的事。”朱雄英赶紧解释,并不希望引起朱元璋的误会。只是朱雄英垂下眼眸,并不再与朱元璋对视。
“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要趁早定下亲事。既然他没有意见,你们夫妻两个赶紧安排了。”朱元璋显然也希望赶紧把朱雄英的事情安排妥当。成家立业,就能让朱雄英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
“是。”太子已然得到了朱雄英的回答,既然朱雄英没有意见,亲事还是要尽早定下的。
“你们看,杨士奇能不能把事情办好?”朱元璋聊起了朱雄英的婚事,也没有忘记国家大事,尤其是刚刚交代杨士奇办的事。
太子中肯的道:“西安能够办好,并不代表应天也能处理妥当。儿臣希望父皇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自古而成的事,自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况且这涉及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有律法。”
明显太子并不认为,杨士奇出面就算真能让应天再没有青.楼花船,也并不代表青.楼之地可以完全废除。
“那就一样样的解决。”朱元璋最不缺的就是办事的决心。真要是打定主意非办成一件事不可,朱元璋就会一步一步安排。
“儿臣只是担心后续会有别的影响。”朱元璋想要解救天下苦命的女子,本意是好的,并不代表事情会按照朱元璋所想的发展下去。
西安不比应天。应天是大明的国都,更值得一说的是,当初陈亘之所以能够和西安的官员达成一致,何尝不是因为原本西安的官员几乎已经被朱雄英连根拔起。
没有经营到位的官员,到了新的地方,怎么着也得按耐住等待时机,而他们等待的空隙,刚好是陈亘趁机扎稳脚步的机会。
现在应天集聚天下人,尤其这秦淮河也算是扬名久矣。
杨士奇纵然不怕事,不代表他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各方势力。
“不管有什么样的影响,还能难得到我们父子吗?”朱元璋却无所顾忌。
一个个若是安分守己的配合也就算了,倘若他们敢暗地里使出什么手段为难人,那就莫怪朱元璋对他们手下无情。
得,太子不得不说,朱元璋这股狠劲恰好就是朝中这些大臣们所恐惧的。
朱元璋硬生生把事情拖了几年,就为了等着能有一个例子亮出来,证明事情的可行性。
西安的成功让朱元璋看到了希望,自然也要在应天推行。
“还有一件事,至儿之前从各地教坊司征召那么多的舞伎,她是要干什么?”朱元璋之前没抓着机会问问,如今总算是等到孙子孙女回来了,不问清楚朱元璋可放不下心来。
“跳舞。”朱雄英如实回答,朱元璋更是拧紧了眉头,“跳什么舞?要那么多人?有几百来着?”
不怪朱元璋揪着这件事不放,谁让朱至每到一个地方就往教坊司挑人。粗略算了下来已经有好几百了。
“将近500人吧。”朱雄英的眼神有些飘,这个数目秦王之前就没少在朱雄英的耳边嘀咕,提醒朱雄英应该要劝着朱至点。要这么多的舞伎,朱至是真不怕被人参吗?
果不其然,就算是朱元璋也倒抽了一口冷气,不可置信的瞅着朱雄英。
“教坊司的人不是挺乐意吗?毕竟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白养着这些人,支出还是挺大的。好不容易有人能把她们带走,我听二叔说,当地的官府还挺高兴的。”朱雄英倒也不是要让朱元璋不痛快,而是提醒朱元璋,这些人本来就是朝廷白养着的,自打朱至把人要过来之后,这份支出可就全让朱至自己出了。
朱元璋!!!
“至儿说,人不能白养着,总得让她们挣钱,否则还让她们进教坊司干什么?”朱雄英还是得帮朱至说话,可却让朱元璋横眉竖目的怼道:“我不许教坊司他们乱动歪心思,现在倒是你们兄妹动起歪心思来了?”
“爷爷,至儿只是想要物尽所用。至于是不是歪心思,爷爷很快就会知道。”朱雄英努力的安抚朱元璋,朱元璋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明摆着不相信。
“北元的人已经进京,他们冲的谁来,不用我提醒你们。”朱元璋别管对朱至的作为有多少不满,坚定相信朱至不会乱来的皇帝只好转移话题。但这件事何尝不是大明现在需要应对的事?
“北元之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战。”朱雄英冒出这句话,让朱元璋和太子都微微一愣。
太子立刻问:“至儿又跟你说了什么?”
朱至和朱雄英出去都几年了,这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和太子在信上也就说着重要的事,哪有朱至和朱雄英在一块说话方便。
对于北元,最关心也最关注的人一定是朱至。
朱雄英说出口的话,一听就像是朱至会说的。
“仗打得多了,对我们大明而言也不是好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可以让北元相争,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朱雄英也算是有目标的人,大明朝久经战事,天灾人祸不断,对天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定,休养。
朱至说了一些方案,朱雄英听进去了,也在努力的想要推行。
“我也不问你,你们两个在打什么哑谜。总而言之,好好的应对这些使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吧。你已经是我们大明的太孙,你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大明。正好也让他们看看,我大明后继有人。”朱元璋得了好儿子好孙子,理所当然的想要炫耀,好让天下人都看看,尤其得让他的敌人看清楚了。
“是。那我把至儿带上?”朱雄英回来了也并不认为需要歇着。关乎北元的事更应该把朱至带上。
朱元璋微拧了眉头,却还是点头道:“带上吧,她也坐不住。”
语气中透露的无奈,叫朱雄英听在耳中,微微一笑。
“汤家那小子是不是进宫了?”朱元璋末了又想起这么一件事,朱雄英错愕的抬头,呆呆的问:“进宫了吗?”
“怎么?”太子发觉朱雄英的反应不对劲,立刻追问。
朱雄英倒也落落大方的承认,“我觉得至儿有些委屈了。”
此话叫朱元璋马上附和道:“听听,你都听听,跟我想一块了。”
太子只觉得头疼无比,一个亲爹好不容易才拍老实,没想到关键时候儿子还扯后腿。
“这桩婚事已经定下,既然至儿回来了,差不多也该商量成婚的日子。”没有办法,太子只好继续出言警告,让儿子和老子都给他老老实实的,谁也不许胡说八道。
朱元璋不情不愿的撇撇嘴,太子指着朱雄英道:“不许在至儿面前胡说八道。”
指桑骂槐什么的,当朱元璋听不出来吗?
“爹,我不胡说,我就说实话。”朱雄英不打算反省自己,反而相当实在的回了一句,朱元璋听着忍俊不禁。
对呀,实话还不许人说了,太子也太专横霸道了一些。
“你要是真闲得慌,赶紧让你娘把你的婚事定下。”太子还能管不住儿子吗?朱雄英自己的婚事还没定好呢,莫要以为太子不知道朱雄英心里想着什么。
“不是已经说了让你们夫妻两个定下,还让孩子想什么?你们要是不乐意选,那就让他自己去选。”朱元璋赶紧接过话,怎么着也得把朱雄英拉到他的阵营,以后面对汤显的时候,他们爷孙一起上。
太子面对前后夹击,一个接一个的扯后腿,那叫一个无奈。
“总而言之,你们要怎么定雄英的婚事都行,至儿的婚事不许再讨论。显儿进宫,莫要落了至儿的面子,也丢了我们朱家的脸。”太子也是莫可奈何,提醒这爷孙二人莫要忘记这门亲事已经由朱元璋亲自下诏,板上钉钉,如今等的就是选个黄道吉日让朱至和汤显完婚。
信国公这些年镇守在北京,事情办的怎么样?难不成朱元璋心里没数?
所谓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念着信国公为朝廷殚精竭虑,他们也不该再对汤显挑三拣四。
朱至都已经被太子亮出来了,朱元璋和朱雄英当然不能忘记汤显是朱至选定的人,真要是再挑三拣四,第一个不高兴的人该是朱至。
“爷爷和爹要是再没有别的事,我出去看看。”朱雄英未必没有听进去,但是汤显进宫,好像他这个当哥的也该去见见。
朱元璋耳朵动不动,其实也想跟着去看看,不过看了一旁的太子。这绝不可能。
“三年不见了,我也想知道汤家老三长成什么样了。”面对太子一扫过来警告的眼神,朱雄英理由充足。
太子也明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还能觉得汤显和朱雄英能一辈子不碰面吗?
面对不吱声的太子,朱元璋立刻明白了,太子答应了。
“快去快去。”朱元璋挥挥手,同时和朱雄英一通挤眉弄眼,无声的提醒,朱雄英要是能挑刺,就多挑着点。
太子看在眼里,干咳了一声。